Ⅰ 保險員誤導客戶誇大收益,又沒有證據,11年買的,問一下能不能全額退款
雖然保險業務員,的做法很不對,但是你簽訂了合同,如果中途辦理退保的話,只能退現金價值,只有很少一點
Ⅱ 只求保險收益最高
不要保障的保險是不存在的。
您所說的那種理財性質的保險產品,不外乎就是:
1.投連險。這種保險產品一般也有一些身故保障,但大多數錢都用來投資股票或者債券,和基金差不多,風險也挺大的,因為賬戶價值的盈利和損失都是客戶自己承擔的。我計算過國內幾家知名保險公司的投連險收益情況,和開放式基金比處於中等水平,個別還特差,和好的封閉式基金更不能比。
2.萬能險。萬能險的最低保證利率低到不能想像,根據現在的客戶反映,前期扣錢很多,賬戶價值很長時間不能回本。
3.分紅險。分紅險的分紅來源於保險公司的盈利情況,平安的分紅相對是不錯的。但保險公司的分紅是沒有保證的,計劃書上的數字只是假設,你一定要注意了。分紅險短期收益比不上銀行定期存款,但是長期可能會高一些。
這幾個的盈利情況是:投連>萬能>分紅,風險情況是:投連>萬能>分紅
我建議你真正想搞投資,還是購買債券、股票和基金等產品。不是為了保障,不要隨便買保險。
Ⅲ 銀行員工「忽悠」客戶買保險 到期收益竟然不如存款利息
只能說被誤導了。
比較收益的話不用比較。
如果保險收益大了就沒有好事情!
舉例:存6000元分別存保險和銀行。
遇到風險之後銀行給本金加上一點利息。
遇到風險後保險公司會賠付保險金。
可能是20萬可能是100萬。
這就是保險和銀行存款的區別。
沒有事情時銀行存款定期5年的,高於保險5年!(因為保險要扣除保障成本和保險公司運作費用。
有事情時保險公司會賠付本金的幾倍幾十倍。
Ⅳ 我在銀行購買了一份理財保險,承諾給我三年後收益8%可我問了保險公司,公司說沒有,我該怎麼辦
某位網友總結過 銀行、郵儲員工騙保術:
一是把保險解釋成銀行存款,賣保險是存款送保險,很多百姓到現在還稀里糊塗。
二是把十年期保險說成三年,五年六年期的說成一兩年。
三是誇大意外險,大部分銀行保險只能保意外死亡或者無意外保險,但銀行員工都誇大為保意外(言下之意只要出了意外都保,故意模糊言辭)。
四是誇大收益,銀行保險到期收益根本不能預期,但銀行工作人員按照保險公司人員的授意,擅自誇大收益,基本都說比存款高,並將十年期的保底金額解釋成一年,模糊客戶視聽。
五是保單上現金價值基本都列印在保單背後,並粘貼於背面,防止客戶看見後明白真相而要求退保;
那些分紅都是理論上的「預期最高」收益,是根據保險公司每年的盈利狀況而定,可有可無,具有明顯的不確定性。合同內容沒有明確說明其具體領取金額,僅憑人的一張嘴說是如何的高,都將是保險公司無法兌現的空頭「支票」。到時候因為各種因素不兌現,也沒有法律責任。
Ⅳ 最近有個客戶想買保險,包括我家一共三家可以選擇,我把計劃書給到客戶時,客戶嫌家收益低,又
你應該給客戶溝通的是理念,而非收益,各家公司產品收益都差不多。保險不是看收益的,而是賣的確定性的現金流。
Ⅵ 客戶覺得保險收益不高
因為現在很火,競爭大了,保險公司吸引客戶,首先看保險公司,越大越穩當,其次看險種。個人覺得保險收益短期內是低的但比銀行好多了,需長期持有最好買可以復利計息的理財產品和大公司的,其實不高,閑錢可認真規劃下時間久了收益會很可觀的,望採納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Ⅶ 保險五年沒有收益怎麼回應客戶
當初讓客戶選擇的時候,就應該想到這一點,5年沒有收益也是醉了,是不是投連險呢?分紅險不至於5年沒有一點收益吧,最起碼去年的收益還是可以的,保障性保險也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所以呢,我理解你是投連險,投連險本來就和基金一樣,5年沒有收益也很正常,因為你買在了高點,現在變成了股東。
Ⅷ 保險不好賣其實是因為保險產品設計得太復雜客戶不好懂而且收益率過低,另外盲目招聘太多銷售人員良莠不齊
有道理,現在保險市場太亂了。
請採納,謝謝!
Ⅸ 保險最大的兩個弊端
萬能險,指的是可以任意支付保險費、以及任意調整死亡保險金給付金額的人壽保險。也就是說,除了支付某一個最低金額的第一期保險費以後,投保人可以在任何時間支付任何金額的保險費,並且任意提高或者降低死亡給付金額,只要保單積存的現金價值足夠支付以後各期的成本和費用就可以了。而且,萬能保險現金價值的計算有一個最低的保證利率,保證了最低的收益率。
萬能險的保障額度設計一般有三種:保險費+投資賬戶價值、保險費與賬戶價值×系數後取值大者、保險費或賬戶價值之一×系數。由於保障額度的設計不同就形成了不同類型的產品:
重保障型:保險金額高,前期扣費高,投資賬戶資金少,前期退保損失大。如中英人壽的《金菠蘿B款》,保額為保費的50倍,同時首期扣費高達65%,適合無其他風險保障但有一定投資風險承受意識和能力的中青年人,但要確保長期持有。
重投資型:保險金額低,首期扣費少,投資賬戶資金較多,退保損失小。如新華人壽的《得意理財》,保額為保單價值的110%,首期扣費僅為7.5%。適合通過其他保險產品保障風險的理財保守型人士。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個人產品形態最為復雜,功能較多。客戶在投保時要注意合同中有一些保險公司保留調整權利的條款,如對保證收益有的設定有時間限制,有的是以當時一年期定期儲蓄利息為准,有的對賬戶管理費保留有調整權。另外要強調,追求高額投資回報不應是購買萬能壽險的主要理由或動機。因為國家出於對社會安定的考慮,對保險資金運用的安全性有嚴格的要求,決定了購買萬能壽險的投資收益的有限性,即不可能產生暴利。
上海保監局關於購買萬能險的警示不絕於耳:不能將萬能保險產品視作銀行儲蓄的替代品,消費者所繳的保費並非全部用於投資增值。
挾「保底收益+保險保障」的概念,萬能險風生水起,一躍成為國內保險市場的新寵。沖著「收益率高於儲蓄利率」的誘惑,很多市民毫不猶豫地購買了萬能險。但是,真正了解這個產品特點的市民又有多少?上海保監局經調查發現,部分消費者由於保險基礎知識的缺乏和風險意識的淡薄,存在著盲目購買萬能險的非理性行為。
監管層發出的萬能險購買提醒,並非表示萬能險這個產品有問題。其實,就產品的特點而言,其險種本身並沒有問題。只要消費者在購買時,切勿偏信代理人對於萬能險高收益率的誘導,仔細看清產品保障說明,了解萬能險的保障范圍是否能滿足你的需要即可。
收益與一般理財產品相當
萬能險是介於分紅險和投資連接險之間的一種投資型壽險,它的主要特點就是既有投資收益又享有保障。
「萬能險」熱銷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一段時期以來,股市低迷、房市微妙,市民投資理財渠道狹窄,而「萬能險」以四平八穩的保底收益加上可能的高收益,贏得了市場的認可。
一般來說,萬能險產品都有保障收益。萬能險設有投資和保障兩個賬戶,保戶繳納的保費一部分進入保障賬戶、一部分進入投資賬戶,至於保險賬戶和投資賬戶的額度分配,則完全取決於投保人。投保人可以根據不同時期的保障需求和財力狀況對二者進行調節,確定保障與投資的最佳比例,讓有限的資金發揮最大的作用。
而萬能險的年收益率,是指投資賬戶中資金的年收益率,而非全部所繳保費的收益率。這也是消費者購買萬能險時存在的最大誤區,往往以為自己繳納的全部保費是投資的基數。
對於其中的投資賬戶資金而言,萬能險的收益與一般理財產品相當。萬能險因為有保底收益,所以其投資風險相對較低。如果再加上復利計息和免徵利息稅,收益率將會更高。如平安保險、友邦保險的保底利率為1.75%,安聯大眾、海康保險的保底利率為2.5%,但實際收益率一般會高於保底利率,各保險公司每月都會公布當月實際收益率,其高低取決於各公司的投資能力。
銀保版不同個險版
同樣是萬能產品,銷售的渠道不同,保底收益也不同。一般而言,通過個人代理人銷售的萬能產品保底收益低於銀行渠道銷售的萬能產品。
今年保險公司相繼推出了專門針對銀行銷售開發的簡易萬能保險,如太平人壽的「盈利多」、平安壽險的「穩贏一生」,這些「銀保版」萬能險與過去通過代理人銷售的「萬能險」,即「個險版」萬能險相比是有區別的。
兩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銀保版」萬能險保額相對固定,投保手續更簡便,產品通俗易懂,易於銀行櫃員講解和消費者理解,通常投保人只需到銀行填妥保單,並一次性繳納保險費即可,無需核保、體檢等復雜過程。
同時,銀保萬能險的保障功能會相應減少,更突出其投資功能。而個險萬能險通常還擁有意外醫療費補償、意外傷殘、意外身故等多個保障項目。
據了解,「個險版」萬能險在繳納保費時,投保人每年是否繳保費、繳多少保費都是不固定的,而不少「銀保版」萬能險卻要求保費一次性繳清(稱「躉繳」)。一般而言,「個險版」萬能險的保障功能相對突出,可以附加意外醫療費用補償、住院醫療等多個保障項目。但最近新推的「銀保版」也多了保障功能,如太平人壽「盈利多」,50歲以下客戶可以選擇附加重大疾病保險,無須體檢即可享受10年18種大病保障及大病住院醫療費用報銷等超值保障。
繳費方式靈活
萬能險保戶施女士告訴記者,她家是做服裝生意的,每年的收入不是很穩定。之所以購買萬能險,是因為保險代理人介紹,這個險種允許在資金充足的情況下,多存入保費,而在資金緊張時,可以少繳甚至暫時不繳保費。這對於收入不是很穩定的投保人來說,可以更好地支配現有現金。
與傳統壽險相比,除收益穩定外,萬能壽險的突出特點是繳費和領取方式靈活。投保人在繳納一定量的首期保費後,一般可以按自己的實際情況,靈活繳納保費。只要保單的現金價值足以支付保單的相關費用,客戶可以不再繳費,並且保單繼續有效。而且萬能險的投保人可以在具備可保性的前提下提高保額,或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降低保額。
代理人誇大收益率
為什麼萬能險本身沒有問題,監管層還站出來發出投保提醒呢?與早先投資連接險風波類似,問題就在代理人身上。
據記者了解,無論是「銀行版」還是「個險版」萬能險,代理人不實告知的老問題,仍然是萬能險發展路上的「荊棘」。代理人或因專業能力不足,或因追求業績、獲取高額傭金,在銷售萬能險時有意無意地誤導投保人。
通常,代理人都會避重就輕地將萬能險的保底加浮動兩種收益與銀行的儲蓄利率做片面的對比,代理人會按照中等收益或者高收益演算最終的收益,演示的數字結果非常可觀。但是,在演示過程中,代理人很少提及或者根本迴避萬能險兩個賬戶及手續費的問題。投資者在沒有深究的情況下,被表面的數字所誘導,從而掏錢買了萬能險。
專家分析說,萬能險一般是長期繳納,收益率雖然保底,卻面臨利率將來上調的風險。一位保險公司精算部人士測算過:以初始費用為7.5%的產品為例,對投資者來說,扣除相關費用後,這個產品的年結算利率至少要達到3.4%,才能得到與5年期定期儲蓄同樣的回報。而目前公布的萬能險賬戶的年投資收益率一般在3.3%左右。此外,作為收益另一部分的浮動收益,不確定的因素很多。
除了代理人的誤導,一些保險公司印發的宣傳資料中也涉嫌誤導。
細數萬能險三大不足
收益率大打折扣
日前,李先生到銀行存款時,被一份寫著「××萬能險上月收益率3.25%」的宣傳文字所吸引。可當他到保險公司咨詢的時候,才發現購買萬能險需要支付一連串的「費用」,宣傳單上的高收益僅僅是就「個人賬戶」資金而言的。只有當保險公司將各種費用(包括支付代理人的傭金和保險公司的運營成本等)一一扣除後,剩下的保費才能進入她的「個人賬戶」。
以李先生購買某款熱賣的萬能產品1萬元為例,5000元以下部分,第一年初始費用為60%,剩餘40%進入投資賬戶;超過5000元部分在第一年扣除初始費用10%後,全部進入投資賬戶。實際上,第一年進入個人投資賬戶的資金為6500元,保險公司還會根據客戶的保險金額,定期從投資賬戶中扣除一定的保障成本,可見其收益率是打了折扣的。
相比之下,消費者在銀行的投資賬戶,能拿到全部錢的回報率,例如,把1萬元的錢放進銀行,其利率就是這1萬元的回報率,無論何時,都不是在本金扣除了部分費用後而產生的利率。
在一個扣除了大量費用而另一個沒有扣除費用的金融產品之間,簡單地把它們的收益率放在一起呈現給消費者,就會給人以混淆視聽的感覺,讓消費者誤以為全部保險費能直接產生高於銀行的回報率。
提錢要付手續費
與一般保險產品相比,流動性強、可變現是被屢屢強調為萬能險的一大優勢,但變現是需要支付手續費的。通常,保險公司都會允許萬能險保戶從投資賬戶里支取現金,但必須保留約定的最低金額。客戶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從個人投資賬戶中提取部分資金,而並不影響賬戶剩餘部分資金的實際收益。但是從投資賬戶支出現金時,投保人通常也要向保險公司支付一定的手續費。據了解,不同的保險公司有不同的收費政策和收費標准。
如平安人壽萬能險客戶每年前兩次部分支取,不收手續費;以後每次支取,需付20元手續費;友邦保險每次支取收手續費25元;中宏人壽萬能壽險可免手續費隨時支取現金;安聯大眾相對復雜:前5年,每年可以免費提取保單賬戶價值的15%,超過15%的部分按一定的標准收費;第6年起提取不收費。
如果中途退保,只能得到現金價值,特別是前四五年退保,連保費總額也拿不回來。
不適合老人投資
由於萬能險前期繳納的費用比重比較大,甚至是躉繳,因此很適合那些收入不穩定的人。但50歲以上的老年人並不宜購買萬能險。原因在於萬能險是一個只有長期投資才能見效益的險種,短期投資很難見到收益。所以,50歲以上的老年人盡量不要購買萬能險,甚至也不鼓勵40歲以上的人購買萬能險,60歲以上的人更加不提倡了。因為這類人買其他品種的保險反而更合適。
由於保險公司在客戶將基本保險費繳足之後,要先扣除風險保險費,與傳統保單的費率計算方式不同。人的年紀越大,當然越有可能出現風險,因此要繳納的風險保險費也就越多。
倘若投保人每年要繳保費1萬元,保額為20萬元。在33歲時,要從所繳的1萬元保費中扣除風險保險費252元,在58歲時,要扣2494元,在75歲時,要扣12110元。
專家提醒,投保人在面對每年漸增的風險保險費時,可以選擇在認為風險保險費過高的年齡之前就終止保單。同時,還可以將萬能險的保額設定得盡量小些,用其他種類的保險來彌補不足的基本保障額度。
另外,根據多家保險公司的萬能險產品說明,通常保單生效10年內,投保人都要向保險公司支付相當金額的初始費。第一年繳得最多,初始費往往占所繳保費的65%-70%,前三年比例相對較大,第五年後才相對較小。從這一點來看,也不適合老年人。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Ⅹ 為什麼買保險比銀行收益高
嚴格來說,這個說法並不正確,保險的保證領取的利益,一定是低於銀行利息的。而不確定的部分,在於分紅,通常來說,保險公司通過運營產生的會相對比較理想,加上保證的部分,會高於銀行,分紅並非是保證的利益。同時,分紅險需要時間的積累,至少20年以上,所以如果想要獲取短期收益,保險並不是一個合適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