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產品一般最高也是7%左右的年化收益率,因為這涉及到他們同業拆借的問題。
不過現在有很多網貸平台,收益率至少也還是10%以上的
⑵ 銀行理財不能靠「最高收益率」引人上當是怎麼回事
我們都知道,招聘的時候工資寫4000-8000,然後找工作者只看到了8000沒有看到4000,比如今年過年的支付寶搶紅包,我們都看到了666元,但是誰又知道一分錢的有好幾百萬呢?所以同樣道理,銀行不能採用這樣的說法,現在的社會,平均值都不正確了。
知道銀行最高收益率的不靠譜,消費者能怎麼辦?他們當然可以選擇不再購買結構性理財產品了。如果要買,也不能只看銀行宣傳的最高收益率,可能最需要看的是最低收益率了。作為銀行,還是要端正經營思想,不要為一時之利忽悠老百姓。我覺得,銀行不僅應該公布最高和最低收益率,不僅要保證消費者的最低收益,還要公布和保證最高收益率的實現概率,以便於消費者購買時決策。
⑶ 結構化理財產品是什麼
結構性理財產品是指通過某種約定,在客戶普通存款的基礎上加入一定的衍生產品結構,將理財收益與國際、國內金融市場各類參數掛鉤,例如匯率、利率、債券、一攬子股票、基金、指數等。從而使投資者在結構性理財產品到期保本的同時,有機會獲得比傳統存款更高的收益。
結構型理財產品的主要類型:
結構型理財產品的回報率通常取決於掛鉤資產(掛鉤標的)的表現。根據掛鉤資產的屬性,結構型理財產品大致可以細分為外匯掛鉤類、指數掛鉤類、股票掛鉤類和商品掛鉤類等。
①外匯掛鉤類產品的回報率取決於一組或多組外匯的匯率走勢,即掛鉤標的是一組或多組外匯的匯率。
②利率掛鉤類理財產品與境內外貨幣的利率相掛鉤,產品的收益取決於產品結構和利率走勢。
③債券掛鉤類理財產品主要是在貨幣市場和債券市場上進行交換和交易,並由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特點是收益不高,但非常穩定,期限固定,不得提前支取。
④股票掛鉤類理財產品又稱聯動式投資產品,是指通過金融工程技術,針對投資者對資本市場的不同預期,以拆解或組合衍生性金融產品(如股票、一籃子股票、指數等),並搭配零息債券的方式組合而成的各種報酬形態的金融產品。
⑷ 銀行理財最高收益率是多少
理財產品類型不同(投資的資產標的風險情況),收益不同,風險也不同。
一般來講,中小型銀行的存款利率以及理財收益會比大型銀行高一些。因為大型銀行有足夠多的網點,吸收對公、對私的儲蓄能力更強,成本更低,而中小型銀行,特別是城商行只能通過更高的利率或收益去吸引資金。
你也可以關注一下「智能銀行存款」產品,度小滿理財APP(原網路理財)平台上就有一些包括中小型銀行的活期、定期銀行存款產品可供用戶根據自己的流動性偏好進行選擇,享受存款保險保障,50萬以內100%賠付。
如活期產品「三湘銀行活期」,提前支取收益3.9%左右,隨時存取,當日起息,節假日無限制,任意自然日支取,當日實時到賬,無交易日限制,無限額限制;如定期銀行理財產品「振興智慧存」,年化收益率在4.8%左右,適合穩健型及以上投資者。
您可以在應用市場搜索「度小滿理財APP下載鏈接」或者關注「度小滿科技服務號(xiaomanlicai)」了解詳細產品信息。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哦!
⑸ 理財投資國家規定最高收益率多少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了利率市場化的金融市場改革方向。但是,利率市場化絕不意味著利率無限化,更不意味著利率無序化,必須對民間借貸利率的上限進行管控。
為回應金融市場化改革對形勢發展和司法工作的要求,最高法院對民間借貸利率首次提出24%和36%兩個固定量化利率標准,劃出了24%和36%兩條「高壓線」,首次將利率區間分為司法保護區、自然債務區和無效區三個區域。這「二線三區」,是對民間借貸利率規定的最新具體量化,是民間借貸的核心,直接涉及並影響到出借人、借款人的具體權利與義務,是此次新的司法解釋的重要內容之一。
「二線三區」對民間借貸利率和利息,作出如下新的規定:
司法保護區(年利率24%):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有權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也就是說,約定年利率24%的,當事人起訴到法院要求借款人支付年利率24%利息的,法院給予法律保護。
2.自然債務區(24%
3.無效利率區(年利率>36%):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則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應當被認定為無效,借款人有權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也就是說,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這約定是無效的,如果出借人起訴到法院,要求法院保護36%以上的利息,是會被法院駁回的;如果借款人已經自願給付了36%以上的利息,借款人可以通過法院將已支付的36%以上的利息要回來。
⑹ 為什麼結構化理財,如單邊看漲鯊魚鰭型,在掛鉤標的下跌時,仍然有保底收益
簡單來說,產品資產投的是固定收益(一般是債權類)+買入看漲期權的組合,固定收益部分收益扣掉費用支出及購買期權費用後就是保底收益。
⑺ 資管新規後銀行理財產品收益達標了嗎
資管新規落地後,銀行保本理財產品或將逐漸退出市場
春節已近在眼前,手中有閑置資金的投資者希望找到合適的投資理財渠道,而最新出爐的1月份銀行理財產品數據,或可以為投資者理財提供參考。
融360監測數據顯示,1月份,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持續走高。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共14441款,較上個月增加了561款;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86%,較上個月上升了0.02個百分點,創2015年8月份以來的30個月新高,不過,漲幅較之前收窄。其中,保證收益類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35%,環比上升0.07個百分點;保本浮動收益類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33%,環比上升0.03個百分點;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15%,環比上升0.07個百分點。
外資銀行理財產品共有336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19%,高於城商行的4.95%、股份制銀行的4.93%、國有銀行的4.86%、農商行的4.71%,但是外資銀行發行的結構性理財產品和中高風險理財產品佔比較大,這兩類產品的收益率是浮動的,達不到預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偏大,不適合謹慎類及穩健類投資者。
值得注意的是,披露了實際到期收益率的6444款產品中,共321款產品未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其中結構性理財產品187款,非結構性理財產品134款,結構性產品未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的比例為50%,非結構性產品未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的比例為2.31%。雖然結構性理財產品的預期最高收益率很高,動輒就能達到6%以上,甚至10%以上,但能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只有一半,而且結構性理財的平均到期收益率要低於非結構性理財。因此,投資者在購買結構性理財的時候要謹慎,如果對產品的收益計算方式不了解,對市場趨勢沒有一定的判斷力,建議還是不要觸碰。
對於有意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來說,除了需要關注理財產品的風險和收益外,更要留意募集期的長短,較長時間的募集期會導致資金站崗時間較長拉低產品的整體收益,並且一定要注意觀察購買的產品是否節前就開始計息。
融360分析師認為,2月中旬將迎來春節長假,所以理財產品的發行量必將大幅下降,市場資金面將會保持穩定,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上漲或下跌都有可能,但是漲跌幅都不會太大,從長期來看,今年利率走高的概率較大,所以銀行理財收益率可能會延續去年的上漲趨勢。但未來隨著資管新規的逐步落地,銀行保本理財產品或將逐漸退出市場,轉型為銀行結構化存款產品。
理財產品也要好好管制。
⑻ 現在銀行的理財產品最高年化收益率是多少
請勿重復提問。現在的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一般4.5%-百分之六七左右,一次遞增安全性一次遞減,理財都是不保本的,請勿聽信保本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