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資管新規昨日正式通過,私募基金將受到哪些影響
重點增加了對資金池的整治,嚴格定義了期限錯配和剛性兌付;禁止開放式產品投資股權類資產;再次強調第三方獨立託管,但可以由關聯公司為資管子公司進行託管;同時提高了私募產品合格投資者認定標准。
㈡ 急!請教幾個關於私募基金的問題
目前國內私募屬於灰色地帶,法律並沒有禁止也沒有批准,私募主要有陽光私募和其他私募兩種形式
陽光私募是由一些知名的投資人,比如原來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證券公司的操盤手等為投資人,通過合法的信託公司以設立信託產品的形式出現,資金監管有保障,受到信託法等法律約束,不會出現捲款跑路的情況,但是這類私募投資門檻很好,一般需要100W左右的資金才可以申請參與,不適合普通投資人
其他私募,也就是非陽光私募,這些私募伴隨著股市的火暴,大量出現,但是由於沒有合法的途徑以及資金監管,所以靠的就是「信用」二字,如果真要是捐款走人了,恐怕想打官司都找不到人的,對於這類私募,不建議參與,風險極高
對於投資來說,不管是公募的基金還是私募的基金,都是有風險的,並不能說誰更好一些
這是因為信託產品首先有信託法,然後實際上跟公募基金是差不多的,資金通過信託公司管理和結算,那些投資人是不能接觸到的,自然是無法捲款跑路了,而且目前可以設立這種陽光私募的信託公司都是資質好、規范的信託公司,一般的小公司是無法設立的,多種因素決定了,陽光私募不會發生捲款跑路的情況
㈢ 白酒股再度走強,短期內機構抱團是否難以瓦解
買入招商中證白酒指數基金的小王有點郁悶,該基金近一周回撤了7.16%。事實上,該基金近五年來累計漲幅逾600%,期間也出現過不同程度的回撤。但是關於白酒板塊是否漲到頭的討論聲,讓小王考慮要不要割肉賣出。
這種情況不只發生在白酒板塊,近兩周,機構抱團的鋰電、光伏、軍工、食品飲料、新能源車等板塊均遭遇不同程度的調整,人們質疑「抱團行情」正在瓦解。
市場大幅震盪
資金高低切換
在經歷了盤中劇震後,截至收盤,滬指漲0.01%,報3566.38點;深成指跌0.26%,報15031.70點;創指漲0.02%,報3089.94點,成交額為1860億元。
兩市成交額連續第十日突破一萬億元。
風格切換有待考證
長安基金副總經理、投資總監徐小勇認為,市場呈現多元化的特徵,現在處於牛市第二階段,各種方向都存在著投資的機會。從長期角度來看,股市的核心魅力在於成長,成長一般圍繞著時代的主旋律展開。目前的主旋律是基於內需和科技創新的雙向驅動模式。這種模式從中長期角度來看依然有投資機會,短期超漲可能帶來承壓。
諾德基金應穎認為,指數或繼續「慢牛」的格局,因此,板塊間的輪動可能會相對頻繁些,很難說是否風格會發生切換。建議投資者在當前位置更多關注估值與盈利相匹配的個股投資機會,因為在指數「慢牛」的格局下,個股性的機會或將更具有性價比,中長期看,大概率將獲得不錯的收益。
富安達基金資深行業研究員餘思賢認為,市場震盪調整是對極致抱團風格的修正。隨著年報業績的逐步披露,過去簡單以賽道和市值為標簽的投資趨勢將有所分化,把握高行業景氣同時需要兼顧一定合理估值。仍看好新能源等新興行業的長期機會以及短期在經濟復甦背景下低估值金融周期板塊的配置價值。
㈣ 有人給你一個子賬戶然後讓我們報名出一點錢給他一起去做私募基金一起炒股,有風險嗎
當然有風險了,對方要是騙子你錢不就打水漂了嗎
㈤ 私募基金的五大誤區
中國資本市場中私募基金的規模巨大,發展迅猛,在各種投資領域中發揮著應有作用,但一直以來並沒有得到相應的政策「待遇」。對它的認識,應當重新梳理。
第一,私募基金操作風險大的誤區。私募基金操作的高度靈活性和持倉品種的多樣化,往往能搶得市場先機,贏得主動,使創造高額收益成為可能。
第二,私募基金的風控能力弱、盈利低的誤區。因私募基金的信息透明度不高,其資金運作和收益狀況,不能被社會所認知,從而造成私募基金運作風險大於收益的認識誤區。實際上,私募基金靈活的操作風格,極易調動市場的投資熱情,更易產生賺錢效應。
第三,私募基金股東不穩定的誤區。私募基金成立時,都會選擇穩定可靠、信譽好的合夥人。但因沒有管理層的監管,也就迫使了私募基金在成立和運作中的謹慎行為。這種自律性和內壓式的自我管理模式,也有利於迴避風險,減少外界監管的成本。
第四,法律環境限制的誤區。由於私募基金從成立、管理、到運作,都在地下進行。易讓人忽略其有利的一面。但從海外成熟證券市場私募基金的發展來看,私募基金的發展規模遠大於公募基金,足以說明私募基金發展的前景和潛力。
第五,管理滯後的誤區。由於私募基金的管理方式和運作組織結構表現得相對較簡單,經營機制也會更加靈活,日常管理和投資決策的自由度也相對較高。從這個方面來講,私募基金相對於公募基金管理基金的做法更值得肯定。
㈥ 對於沒有投資理念的人有怎樣的對策
如果給你五千萬人民幣,夠你「躺」著掙錢了么?你會怎麼掙?
存銀行吃利息?按照接近5%(五年期存款利息),20年後大約為1.22億的人民幣,投資翻了1倍多,復利計算年回報率約為4.6%。
在1994年投資購買上海的房產,從2千/平方米到20年後的2萬/平方米,大約為5億人民幣,投資翻了10倍,復利計算年回報率13%。
2004年買下了騰訊控股(港股),成本價3.7港元,到2014年最高的646港元,大約為87億人民幣,投資翻了170倍,復利計算年回報率67%。
注意,有趣的來了。在1994年到2014年的20年間,5年期的存款利率並不是一直在5%,也有1999年——2004年超低利率3%的時期。
倘若你1994年買了騰訊大老馬化騰前老闆的潤迅通信(開盤3元),那麼2014年經過幾輪股東變動重組成為地產股的今天也只有1.23元。5000萬投資,20年後,倒虧了一大半,成了2000萬,收回投資的0.4倍。
買房子,倒是二十年不操心,回報率13%,除去長期通脹率3%,每年10%的回報率倒是基本戰勝了中國GDP增長率,倒是躺著把錢掙了。問題是2014年,還能以房產投資取得10%以上的復利回報?
未來,還能「躺」著投房產?
中國的房產,20年間漲了10多倍,上海職工平均工資漲了約8倍,2015年中國人口紅利拐點後,開啟住宅地產供需優勢地位倒轉,引用一句朋友的話,價格下跌將成為價格進一步下跌的最直接因素,簡單說預期變了。
將視野放向海外。國人在加拿大溫哥華,英國倫敦,澳大利亞墨爾本已獲得了當地地產助推器的「聲譽」,租金收益率高,永久地權成了地產經紀們廣為散布的廣告詞。
然而,在中國地產70年居住權的背後,是主要城市動拆遷房的高溢價,老破房子賣得比新房貴的現實。而在海外成熟的地產市場,永久地權不僅代表著地產保有稅,房產維修責任,日益貶值的房產價值,以及隨之降低的租金收益率。
根據美國凱西
席勒房價指數,1890年到2013年的123年中,美國房價(含地權)的復利增長率為3.07%,基本打平美國123年的復利通脹率2.82%。
在房產(及土地)價格升值以外,再考慮獲取住宅租金回報率的部分的話。一般扣除空置、房產維護、稅費、管理,租金實際回報率在3-5%算合理區間。(商業地產的租金回報率可達到6-10%。)但要操心租金收入的話,實在不能算「躺」著掙錢了,最多也就是坐著掙錢吧。
當然,用房產以及土地增值覆蓋通貨膨脹,用3%-5%回報率的租金收入維持生活開支(5000萬人民幣,就有150-250萬人民幣的生活費),也算是可以將就了。上點心,避開容易受經濟周期影響的房產——例如美國汽車城底特律的房產,而是投資綜合性經濟中心——東京,紐約,倫敦,20年內大概也不用太擔心。
但話說回來,房產投資畢竟是影響當地民生的事情,倫敦,澳大利亞已經出現了限制海外人士投資當地房產的的情況,針對外國投資者額外加稅,限購已成為當地政府緩解民生壓力的習慣性動作。
要想躺著掙錢,除了房產還有什麼靠譜的辦法呢?
股權投資神話
與房產投資相反,股權投資基本算是每個國家都歡迎的投資方式了,除了戰略產業不會上市,也不接受外國投資以外。在全球化時代,每個國家的大部分行業與公司大多開放股權投資了(比較保守的國家,多數也接受由當地人主導的股權投資),而股權投資在稅務上的優惠也是最多。
美國FATCA(海外賬戶納稅法案)鬧得沸沸揚揚,最初還不是因為美國對本人國與外國人的股權投資分別對待,採取「歧視性」稅務政策鬧得。(外國人投資美國股票免稅。)
在股權投資世界裡的「神話」,美國是巴菲特,中國A股大概就是劉元生。
巴菲特的盈利嚴格來說通過判斷一級市場的基本面而來的,篩選行業並研究公司,在合理的價位(不限於一級還是二級市場)買入的手法,跟企業家判斷商業前景並考慮是否擴大產能是一樣的。
而劉元生投資萬科,則是一個從1991年上市投資400萬,到2014年超過11億,回報超接近300倍,年平均復利28%的神話故事。但神話背後,劉元生做為萬科掌門人王石最初的商業夥伴,在當初"破格"
以外資身份入股深圳A股時,就決定了他做為戰略投資者(長線投資)的命運。
現在回過頭來看,或是因為外資資質問題不能流通,被迫持有;或是因為私交友誼,也不缺這400萬初始投資,因而沒賣的緣故。劉元生的股權投資神話,23年年均復利28%的投資回報率,A股運行23年,也就出了那麼一個劉元生。
對於中國投資者來說,更郁悶的是,這20多年來,A股市場上漲幅超百倍的也就是13支1997年前發行的老股票,近10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背後不僅沒有催生出中國證券市場的百倍股,即便是累計漲幅超10倍的,也只有25隻股票。
相比,港股市場近十年內,卻有包括銀河娛樂(博彩),路易十三,以及騰訊科技在內的五支股票的股價翻了百倍。郁悶中的郁悶大概就是一億三千萬中國證券賬戶持有人全體錯過了2004年港股上市的騰訊控股。
當時QQ同時在線的用戶數接近1000萬,而十年後的2014年,包括手機QQ在內的同時在線用戶數超過2億。用著QQ股票討論群,卻沒有辦法買下QQ的股票,這大概是中國證券市場最尷尬的一個側面。
當然,公平來說,無論是從4000支港股,還是1600多家上市A股中選中百倍,或者十倍股,從隨機概率上來說跟彩票差不多。能從基本面出發,了解行業,了解公司,並配合宏觀經濟周期與市場多空心理預期,做出買賣決策的人,如果不是有戰略投資能力的業內人士,那就只能靠投資專業人士了。
問題又來了,那個「專家」才靠譜呢?
「躺」在對的人身上
搜索了晨星網372支運行超過三年的公募股票類基金中,3年年化收益超過4.6%的,只有35支,跑過三年化13%的,只有3支;在180支5年以上期的基金中,5年年化收益超過4.6%的,有15支了,超過13%的只有1支。
私募比公募的情況稍好些,好買私募排行榜711支私募股權基金中,190支三年化收益超4.6%,25支超三年化平均年收益率13%。
也就是說如果隨幾投給中國的投資經理們,只是想要保住存款收益率而已,就只是十分之幾的概率,而想要實現年化百分之13%的平均收益率,基本就跟隨機買支股權放著,期待它成為十倍股的概率差不多。
但總有人能在不確定性中做出讓人意外的確定性的事情,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的投資經理,做到了。20年年均復合凈收益率13.5%的成績,基本算是是讓耶魯「躺」著賺錢了。
然而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的資產配置可不全都是股票,更不是都壓注在美國市場。事實上她的資產負債表中,有八大類投資資產,包括絕對回報資產、本土股票資產、固定收益資產、境外股票資產、油氣林礦、全球基金、房地產和現金類資產。
但在這個不確定的世界裡,我們至少能看到兩點是確定的,一是和平年代長期中確定的經濟增長(由技術進步與人口增長推動的),二是地區間,行業間,公司間不同步的增長速度。
信息時代這個名詞包括的不僅僅是指IT業的高速發展,而是一個信息戰全面升級的時代,信息交流加速,促使更多資源投入到尋找信息不對稱的「套利」活動中,在一百人中,比剩下99個人先找出有新經濟增長點的那個地區,那個行業,那個公司的人,勝出。
找到那個能發現「套利」機會的人,跟著他投資,還是能實現「躺」著掙錢的。
不選股,選人
將問題從如何找十倍/百倍股,轉換為尋找能找到十倍/百倍股的投資經理人,只是從選股轉換成了選人。
對於有過生意投資經驗的人來說,選人畢竟還是拿手一些。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講,無論什麼樣的事情,拆解到最後,還是看背後的人的動機。
譬如敢賭中國高息信託產品不敢不剛兌(至少剛兌本金)的投資者,那都是洞悉中國投資背景的聰明人;又譬如敢於用杠桿壓注地方債市場的機構投資者,同樣是瞅准了市場背後的行政干預力量的保障能力。
當然,隨著高息信託產品以及地方債的風險激增,雖然剛兌本金大約還是有保障的,但利息部分就別想了,好時光總是稍縱即逝。
但真要說投資海外,多元化分散投資,對大部分中國投資者來說,等於是做「生」,在找到那個「對」的人的過程中,恐怕還是有那麼一個「試錯」的過程。
從最接近中國投資者的海外資產管理機構來分析,首先熟悉度最高的當屬QDII,然而,三年來勉強跑過存款利率,38支基金中除了3支跟美指(年華收益率10-15%)的基金以外,只有3支主動投資基金跑贏了存款利率,年化收益率也只有在5%-9%之間。
其次就是在香港設點的各類私人銀行,保險,以及證券機構,香港是金融全牌照的地區,一個匯豐銀行就能做從資金存款到證券經紀,資產管理的全部金融業務。當然,術業有專攻,單說資管的能力,海外私人銀行或許是人們的首選。
一般私人銀行保守型的理財規劃,平均年收益率做到5%-10%是比較常見的,糟糕的年份也會跌倒負5%-負10%(激進型的波動率更大)。大型知名私人銀行的倒閉風險低,可提供的投資資產種類全面是其優勢,然而大機構的資管的天然偏見(偏好自己承銷的產品),加上銀行銷售人員受利益驅動的推銷偏見,前幾年因金融延伸品KODA導致投資客上億資產蒸發的「血案」給私人銀行的可信度打上了問號。
最後剩下的一個大類,就是海外基金投資經理人了,你可以在公開市場花19萬美金買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一股。也可以以最低投資10萬美金,投給設立的開曼的私募股權基金。
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已經運行了50年了,從11美元到19萬美金,年均復合收益回報率20%,投給伯克希爾哈撒韋的人,基本就是認准了巴菲特這個人。那麼在眾多海外私募基金中,誰會是下一個巴菲特?
之所以認為中國私募中不會有下一個巴菲特,一是從中國金融服務的現狀來看,投資標的僅限於國內,無法通過國際地區間調整資產配置,規避國內經濟下行風險;且國內的證券監管不足,「老鼠倉」,「抱團取暖」現象普遍。
這兩年來表現最好的有3-5年運營歷史的私募集金,幾乎大多都是從2013年創業板在一片質疑股價操縱,「庄股時代」再臨的疑慮聲中,拉開了與參照指數的差距,一路上漲。
私募基金聯手創業版股東做莊,實現高位出貨的質疑一時間甚囂塵上。但無論是否真是操控股價,或者抱團取暖,私募集金扎堆創業板的未來可期的後果,不過就是泡沫過後,先跑得跌得少,跑不了的跌得慘。
全方位金融證券化的未來
選擇一個投資經理人,將個人資產委託給他,跟選擇一名合適的員工的道理是一樣的。不看基金經理人背景,單從基金歷史業績來考察,那真個是緣木求魚了。
在金融全球化的趨勢下,各類資產打包證券化的趨勢也愈加明顯,盡管次貸與脫離實體經濟的金融衍伸品讓人吃盡了苦頭,然而例如比特幣的虛擬貨幣嘗試預示著在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密不可分的未來的來臨。
端坐在中國的家裡,通過電腦向你身在香港或開曼或瑞士的投資基金經理人發出購買基金的指令,而這些基金經理人憑借自己的判斷,分別購買巴西證券市場的證券,澳大利亞礦產公司的非上市股權,倫敦商業地產信託的份額,就在不久的未來。
在這之前,第一步還是審核投資基金經理人(基金)的背景。
1.對投資標的有足夠的認識
倘若一個投資基金經理人從事了十年中國國內股票交易,正常情況下很難想像讓他去做海外大宗商品期貨的交易員。
2.獨到的見解與成功經驗
一百個從事紙品製造的商人,那個能賺大錢?商業觸覺與行動力的差異,最終會在長期的競爭中,讓最適合這行的那個人脫穎而出。當然,關於這點的判斷,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3.投資者名單
即便是巴菲特也有剛起步的時候,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聰明人會投聰明人。如果投資者清單里都是投資基金經理人的親戚,那要小心旁茲騙局;相反,如果是投資基金經理人的前老闆,這就是個好兆頭。
4.投資理念與策略
一個搖擺不定的投資人,拿不定是長線持有,還是高頻交易,直接略過。理念與策略代表了一個人全部的專業核心,一個不專業的員工,你要嘛?
5.費用組成
就跟給員工支付薪水,是支付固定薪酬,還是底薪+獎金一樣,激勵的效果完全不同。是偏重做大基金賺管理費,還是做高收益賺業績提成?什麼樣的費用結構,才能約束並促進投資基金經理人更看重長期的利益。
6.理想
為了填飽肚子而幹活,肚子飽了就偷懶了;為了填飽個人社會地位欲求而打拚,欲求足了就歇菜了;惟有一種人是永無止境的追尋,那個真心喜歡投資,以尋求投資世界的奧秘為人生理想的那個,不會停歇。
7.小型基金還是大型基金
一般而言大型基金配置更多元化一些,但團隊協作的可能性比較大,船大難調頭會影響收益率。小型基金更投資品種單調,更仰賴投資基金經理人個人的能力,但調整配置的餘地更大。
成功的投資基金經理人或許大多有一些標簽,例如名牌大學金融專業畢業,大型投資機構工作經驗,有幾筆成功的交易。然而,借用一位投資業內朋友的話,人世就是一個江湖,有名門正派,也有世外高人。
按照標簽看人,總有被包裝蒙蔽的時候,不如老老實實看「基本面」,用心接觸,深入了解,更靠譜些。還是那句,跟找一個好雇員,是一樣一樣的。
隨著中國資金走出去的步伐,中國也有不少各路或是公募轉私募,或是證券公司研究員,或是大型資管公司交易員,或是投行風投項目經理紛紛現行「出走」海外。
從接觸這些人開始,了解海外市場,既可以配置A股市場沒法獲得的,眾多中國電商股;又可以投資美股,日經等成熟市場分散中國做為新興經濟體的系統風險;還可以透過商業物業信託項目投資倫敦等地,小規模民間資金很難涉足的商業地產項目。
從近處,熟悉到遠處,尋覓一個好的投資人的路徑,與商業發展的路徑原本也沒有什麼不同。
注1:馬化騰前老闆的潤迅通信的故事可參看《好歹也做過中國首富的大老闆》
注2:美國凱西 席勒房價指數是美國權威的地產指數,其創始人曾獲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㈦ 基金股市的錢誰贏去了
在股市中賺錢的人,實際上賺得是上市公司的錢,因為好的上市公司每天都在盈利,每天盈利的上市公司在股票市場中就把他賺的錢放大了,放大了也就是溢價。股票的價格就是公司業績通過市盈率這個杠杠進行放大或者縮小。但是,這個溢價由誰來出,溢價多少才算合理?有沒有合理的溢價?大家知道,股指推高了,市值也跟著上升,在上升的市值中,誰來買單?
我們的招商銀行、我們的工商銀行,前期的市盈率都遠遠超過了國際水平,但是專家學者說,由於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銀行的預期良好,我們的估值應該遠遠高於國際水平。可是,這幾天,銀行股全面下跌,工商銀行出現暴跌,又怎麼來解釋呢?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也有人認為,離12月11日中國市場全面向國外銀行放開沒有幾天了,前期的爆炒,就是炒家乘機賭上一把。然後獲利離場。我更願意相信後者,如果真的不幸被言中的話,那麼,在這場賭博中,輸的不僅僅是散戶朋友了,更慘的將是基金機構。
在中國股市,散戶是最可愛的精靈,他們為市場增磚添瓦,他們不計前嫌,他們好了傷疤忘了痛,他們不離不棄,毫無怨言,在市場上漲的時候,他們興高采烈,以為賺錢的時代來臨了,在市場下跌的時候,他們守著籌碼期待著明天。他們追高殺跌,勇往直前。輸了錢,他們和著眼淚往肚裡吞,有著忍著神龜的精神。贏利了,他們繼續搏擊,最終將錢還給市場。有著無私奉獻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我們的散戶朋友們,他們虧的都是自己的錢,都是真金白銀,都是自己省吃儉用省下來的錢。不像公募基金,反正是公眾的錢,虧了我管理費照拿,贏了,除了管理費還有利潤好拿。反正虧了贏了,都能立於不敗之地。反正沒有合法公開的私募基金和我爭地盤,反正我是壟斷我怕誰。更不要說,有的公募基金背後還跟著自己人的老鼠倉,那更是賺錢沒商量的,股市下跌賺,股市上漲也賺,市場輸贏我都賺,有人高位接盤唄,怎麼不賺。
所以說,在股市中,真正的勝者和敗者也就浮出水面了。
贏者 一、每天坐收漁利的部門和機構。投資者無論盈虧都得繳稅,相關部門每天都有大把鈔票進賬。即使暴跌,投資者割肉,也照交不誤。就按深滬每天成交量1000億元算,也有上億抽水,當然交易傭金也讓券商旱澇保收。
二、短線投機炒家。短線高手一般不會持股票過周末,怕一覺醒來股票會變成廢紙,故能成功逃頂。即使割肉止損離場,面對60%的漲跌空間,可堪稱現金為王。
三、大小非減持者。大小非由於持股成本非常低,故減持時不計成本殺跌,10比1的賠率使他們贏得很開心。
四、別有用心唱空中國股市的海外看客。中國股市暴跌吸引了大洋那邊某些人的眼球。他們骨子裡盼望中國經濟出現危機,全球經濟不景氣,中國絕不能一枝獨秀。只有讓中國股市多來幾次「黑色月」,中國內需才會呆滯,才能使高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出現拐點。
敗者
一、股民和基民。本輪暴跌,損失最慘的首推持有A、B股的股民和基民。他們因信息閉塞、不懂技術分析、對政策抱有幻想,從而捨不得割肉止損。面對暴跌,茫然失措,成為深套一族。
二、中長線投資者。中長線投資者多為上班的白領階層,他們多因忙於事業,沒有閑暇時間來股市盯盤短炒。他們買股票是為長線增值,故投資品種多為基金崇尚的金融地產績優股。可萬沒料到,基金抱團取暖變成抱頭鼠竄,每一次反彈都走為上計,讓他們很受傷。
三、私募基金。私募基金作為從各種渠道募集來的民間資本,運營成本極高。由於有保本承諾,必須有高盈利的示範效應,註定了他們介入較深。同時,由於資金和信息的局限性,不可能做莊拉抬一隻股票,而只能重倉去哄抬一些小盤股。這類股票拉起來容易,出貨極難,曾經風光一時的深圳東方港灣虧掉近40%,而股神林園虧了10億元,潰不成軍。
四、公募基金。公募基金在牛市中很牛,在熊市中熊頭熊腦渾身熊相。先前抱團取暖坐莊模式,一旦瓦解就作鳥獸散。反正錢是基民的,虧了照拿管理費。你壞了我的「幫規」,我就要致你於死地,互相殘殺,血流成河,虧掉了一萬億元,居然還不嫌少,還在將砸盤進行到底。雖是神仙打架,基民遭殃,但因信託責任缺失,遭基民不計成本贖回,面臨彈盡糧絕之窘。
㈧ 私募基金 讓我先交費一季度服務費8800元,然後每天操盤手給我打電話,提示我買入股票,第二天打電
市場上正規的私募基金不是這樣操作的。
正規的私募基金會在和你簽訂資產管理合同後,請你把錢打到募集賬戶上,由私募基金公司進行投資操作。每日會有正規的託管機構(大多數是銀行或證券公司),來進行凈值清算,並按資產管理合同的規定比例,每日扣除一定的管理費、託管費等費用。
你說的這種模式並不是收到證券基金也協會監管的私募基金。而類似於受監管程度比較弱的,推薦股票的那種操盤公司。
建議你詢問對方是否是公司,如果對方確認的話,建議你在工商局查一下是否有這家公司,以及這家公司允許的經營范圍。
如果對方所自己是私募,你可以查一下證券基金業協會的網站,是否有這家管理人。
以防受騙。
㈨ 我朋友說自己是一外地私募基金的本地代理人,吸收親朋好友的錢買基金,承諾保本,本金隨要隨取
我朋友說自己是一個外地,嗯,私募基金的本。第代言人吸收朋友全部好友的錢買基金承諾以後他是會給的這個承諾它是不算數的。
㈩ 面對大盤持續調整,如何操作股票
投資即修行,股市征戰,靠的不是力氣,而是謀略。劉峰個人的投資日記,控制風險,尋求投資機會!
大家好!我是劉峰
先匯報下我的倉位情況
我的操盤賬戶第2527天50萬資金總盈利1500%
倉位為61%
今日,補倉300133華策影視增加了倉位。
本周市場是不平靜的一周,央行發布定向降准消息、中興通訊被制裁,中美貿易戰向更高層次發展,各種消息疊加在一起給大眾造成了較為緊張的氣氛,股指也因此產生了劇烈的波動。
要說今年A股主要迴避什麼?
哪一定是先迴避藍籌股。
去年,由於國家隊牢牢掌控著大盤藍籌股,政策和輿論導向始終強調:「大盤藍籌股具有投資價值」,遂引導了公募基金和大部分私募基金清一色地買進大盤藍籌股,抱團取暖。於是,去年持有大盤股便成為贏家,而持有中小盤股多數都成為輸家。今年藍籌股一直很弱,處於持續的下跌趨勢中,本周是繼續走弱。我們看滬深300指數(A股300隻藍籌股組成)、A50指數(A股50隻藍籌股組成),它們都是藍籌股的代表。這是因為國家隊在從大盤股的高位撤離,機構抱團取暖的陣營被打散,金融監管部門加強了監管,降杠桿、堵違規通道,漲了一年多的大盤股中獲利盤豐厚,機構紛紛止盈,或因基民贖回而被迫對大盤股減倉,而市場大跌時,再也見不到國家隊巨資堅決護盤。加上監管層和輿論導向不再力挺藍籌股。所以,今年以來大盤股成了市場的獲利回吐對象、調倉換股對象,成為做空的新動能。許多大盤股(如新華保險)已跌了45%。
創業板方面,去年跌了一整年的中小盤股,由於多數股跌出了價值和成長性,監管層便不再強調「反對炒小、炒重組、炒熱點」。於是,在私募基金和游資的主導下,中小盤股成了領漲的急先鋒,今年創業板板指數更是直線飆升,可反彈到前高附近時,中美貿易戰利空爆出,攪亂了市場的節奏,使得指數在高位產生劇烈的震盪,現在看,這種上下震盪還將延續。
從本周整體來看,晶元國產化指數大漲9.53%,在所有題材板塊中漲幅排名第一位!此外,去IOE、核高基、集成電路、3D感測、電子政務、網路安全等科技題材板塊表現也不俗。
為什麼這些科技股能逆大勢走強呢?
主要還是因為美國商務部宣布重啟對中興通訊的制裁禁令,中興通訊將被禁止以任何形式從美國進口商品。
中國對美國的最大短板是什麼?其實就是晶元,包括手機晶元與電腦晶元等核心晶元,由於技術原因中國都受制於美國。
外力壓迫給晶元產業敲響了警鍾,倒逼該產業加速發展預期;
受此影響,國產替代概念橫空出世,其中以晶元國產化概念最受關注。
美國制裁中興讓一個世界排名前列的通信設備供應商幾近癱瘓,這必然會徹底警醒中國,中國整個國家都會因此行動起來,拉開中國晶元大發展的大幕。而且,美國對中國禁售的程度越嚴重,中國在晶元領域的投入會越大,發展得速度會越快,中國晶元必會在這種封鎖環境下崛起!
馬雲現在就大規模的布局晶元技術。前天,有媒體報道,阿里達摩院正研發一款神經網路晶元——Ali-NPU,該晶元將運用於圖像視頻分析、機器學習等AI推理計算。按照設計,該晶元的性價比將是目前同類產品的40倍。AI晶元與傳統的CPU和GPU晶元不同,按照設計,阿里巴巴的Ali-NPU性能,將是目前市面上主流CPU、GPU架構AI晶元的10倍,而製造成本和功耗僅為一半,性價比超過40倍。未來,Ali-NPU的能力,不僅可以更好地滿足視頻、圖像處理需求,還可以通過阿里雲進行計算能力的輸出,賦能各行各業。
其實,從阿里達摩院所透露的信息看,他們研發的晶元架構已經與現在中國與美國差距大的CPU和GPU完全不同了,阿里的研發是圍繞自己產業鏈來的,而阿里的產業鏈是圍繞中國市場需求來的。所以,一旦成型,那麼基於中國市場需求的新一代的晶元技術就將迎來突破。
上述消息是前天的消息,而就在昨天,又傳出了另一則消息,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全資收購中國大陸唯一的自主嵌入式CPU IP Core公司——中天微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天微)。中天微主要面向多媒體、安防、家庭、交通、智慧城市等IoT領域,全球累計出貨超過7億顆晶元。中天微創始人嚴曉浪表示,「中天微團隊致力於推動國產CPU自主研發創新能力,加入阿里巴巴後,希望通過阿里強大的技術平台和生態系統整合能力,推動國產自主晶元大規模商用,為加速推進『中國芯』在各領域的應用做出貢獻。」
從阿里這樣的企業在晶元領域的大規模布局可以看出,馬雲又看到了一個歷史大機遇,而這個機遇就是特朗普給的,是特朗普發起隊中國的貿易戰帶來的。真正的企業家一定具有這樣的敏銳嗅覺,即當市場契機出現時,會第一時間抓住。就像面對美國的制裁,一些中國人是恐懼、悲觀和束手無策,而馬雲這樣的企業家選擇的則是布局未來的巨大歷史機遇,面對苦難迎難而上。
個股方面,本周又有哪些亮點?
本周10隻個股累計漲幅在20%以上,其中華鋒股份本周累計漲幅40.75%領跑兩市。華鋒股份主營業務為鋁電解電容器用電極箔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受益於電子元器件漲價,該股本周連續收獲四個漲停板。
國民技術本周累計漲幅36.80%排在華鋒股份之後。在本輪晶元國產化概念股炒作期間,該股表現搶眼。國民技術主營業務為從事超大規模信息安全晶元和通訊晶元產品設計以及整體解決方案研發和銷售。值得注意的是,今日晚間國民技術披露年報,2017年度虧損4.88億元。
樂視網本周累計漲幅29.13%位居第三。周三晚間樂視網發布公告,公司與騰訊旗下的林芝利創與京東邦能、蘇寧體育、TCL集團、佰億投資等達成投資意向,上述公司將分別向新樂視智家增資3億元現金,目前尚未簽署正式協議。受此影響,樂視網近期股價持續上漲。值得注意的是,其一季報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18年第一季度凈利潤虧損3.07億元至3.12億元。
本周累計漲幅較大的還有中國軟體、海航創新、紫光國芯、海特高新、納思達等。
科技股波動比較的,漲就接近漲停的上漲,跌就接近跌停的下挫,所以我們在操作它們的時候,不能追高,只能等它們調整再買進去。
後期股市操作方面:
藍籌股還處於下跌趨勢,從趨勢投資角度看,沒操作性,現在還不是最佳入場時點;
創業板代表的題材股,近期波動比較大,跌下來可以買,切不可追高買入。
倉位上,我覺得現在可以保持在半倉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