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收益 > 私募基金法律專家

私募基金法律專家

發布時間:2021-11-02 04:05:56

私募基金你怎麼理解的呢

私募是相對公募來講的。當前我們國家的基金都是通過公開募集的,叫公募基金。如果一家基金不通過公開發行,而是在私下裡對特定對象募集,那就叫私募基金。基金的法律結構有兩種,一種是公司制的,每個基金持有人都是投資公司的股東,管理人也是股東之一。另一類是契約型,持有人與管理人是契約關系,不是股權關系。當前的公募基金都是契約型的,但當前中國法律只允許公募基金採取契約方式募集。

所以如果要成立私募基金,一定要採取股權方式,這樣才有法律障礙。投資證券市場的私募基金叫私募股票基金,只有投資非上市公司股權的才能叫作私募股權投資基金(PE-Private Equity Fund)私募基金(Privately Offered Fund)是相對於公募(public offering)而言,是就證券發行方法之差異,以是否向社會不特定公眾發行或公開發行證券的區別,界定為公募和私募,或公募證券和私募證券。基金(fund),作為一種專家管理的集合投資制度,在國外,從不同視角分類,有幾十種的基金稱謂,如按組織形式劃分,有契約型基金、公司型基金;按設立方式劃分,有封閉型基金、開放型基金;按投資對象劃分,有股票基金、貨幣市場基金、期權基金、房地產基金等等。但翻遍這些基金名稱,把「私募」和「基金」合為一體的官方文件的「私募基金」(privately offered fund)英文一詞,卻未發現。在我國近日,金融市場中常說的「私募基金」或「地下基金」,往往是指相對於受我國政府主管部門監管的,向不特定投資人公開發行受益憑證的證券投資基金而言,是一種非公開宣傳的,私下向特定投資人募集資金進行的一種集合投資。其方式基本有兩種,一是基於簽訂委託投資合同的契約型集合投資基金,二是基於共同出資入股成立股份公司的公司型集合投資基金。

Ⅱ 湖北天瀛律師事務所怎麼樣

湖北天瀛律師事務非常的好。

湖北天瀛律師事務所位於東湖之濱,楚河漢街之畔,緊鄰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湖北省人民政府,交通便利。湖北天瀛律師事務所總分所現有律師、律師助理及行政人員220多人,其中博士、碩士、本科學歷佔98%以上,多名律師有司法機關、高等院校和行政機關工作經歷。

多名律師兼任高等院校導師、行業協會專家顧問、仲裁委員會仲裁員等社會職務。律所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努力構建專業化法律服務體系,為客戶提供高水準、全方位的法律支持與服務。

湖北天瀛律師事務下設重大民商事爭議解決法律業務部、刑事法律業務部、知識產權法律業務部、反壟斷和競爭法律業務部、資本證券私募基金法律業務部、財稅法律業務部、國際民商事法律業務部、交通事故及車險業務部等二十個業務部門和業務中心。

Ⅲ 什麼是私募私募觸犯法律嗎私募的好處與壞處

私募(private placement)是相對於公募(public offering)而言,是就證券發行方法之差異,以是否向社會不特定公眾發行或公開發行證券的區別,界定為公募和私募,或公募證券和私募證券。基金(fund),作為一種專家管理的集合投資制度,在國外,從不同視角分類,有幾十種的基金稱謂,如按組織形式劃分,有契約型基金、公司型基金;按設立方式劃分,有封閉型基金、開放型基金;按投資對象劃分,有股票基金、貨幣市場基金、期權基金、房地產基金等等;另從其他角度劃分,有成長型基金、離岸基金、雨傘基金、基金的基金等等。但翻遍這些基金名稱,把「私募」和「基金」合為一體的官方文件的「私募基金」(privately offered fund)英文一詞,卻未發現。

在我國近日,金融市場中常說的「私募基金」或「地下基金」,往往是指相對於受我國政府主管部門監管的,向不特定投資人公開發行受益憑證的證券投資基金而言,是一種非公開宣傳的,私下向特定投資人募集資金進行的一種集合投資。其方式基本有兩種,一是基於簽訂委託投資合同的契約型集合投資基金,二是基於共同出資入股成立股份公司的公司型集合投資基金。

首先,私募基金通過非公開方式募集資金。其次,在募集對象上,私募基金的對象只是少數特定的投資者,圈子雖小門檻卻不低。第三,和公募基金嚴格的信息披露要求不同,私募基金這方面的要求低得多,加之政府監管也相應比較寬松,因此私募基金的投資更具隱蔽性,運作也更為靈活,相應獲得高收益回報的機會也更大。

Ⅳ 為什麼說私募基金不合法,如果是,為什麼允許它存在並運作

私募基金(Privately Offered Fund) 私募基金概述 私募基金(Privately Offered Fund)是指一種針對少數投資者而私下(非公開)地募集資金並成立運作的投資基金,因此它又被稱為向特定對象募集的基金或「地下基金」,其方式基本有兩種:一是基於簽訂委託投資合同的契約型集合投資基金,二是基於共同出資入股成立股份公司的公司型集合投資基金。 [編輯] 私募基金在國際上的發展及其特點 私募基金在國際上發展迅速,私募基金的主要構成形式是對沖基金(Hedge Fund),是為謀取最大回報的投資者而設計的合夥制私募發行的投資工具。對沖基金與共同基金(Mutual Fund)不同,後者一般是公募發行,須公開投資組合並接受公開監管,對沖基金因其合夥私人投資性質,不受政府管制,但並不意味著其不受任何監督;一般而言,外部有債權人(貸款銀行)的監督,內部有合夥投資人的監督。對沖基金發展至今全球超過4000種,總規模超過4000億美元,雖數量與規模還比不上共同基金,但發展勢頭強勁,著名的如巴菲特掌管的基金、索羅斯量子基金和長期資本公司LTCM都是對沖基金。對沖基金雖然前兩年處境比較艱難,但2000年以來贏利水平有所回升。 私募基金在國際上得到快速發展,證明其有頑強的生命力。這與私募基金相對於公募基金的優勢不無關系。同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有以下特點: 1、由於私募基金是向少數特定對象募集的,因此其投資目標可能會更有針對性,更能滿足客戶特殊的投資要求。 2、政府對私募基金的監管相對寬松,因此私募基金的投資方式更加靈活。 3、私募基金不必像公募基金那樣定期披露詳細的投資組合,因此其投資更具隱蔽性,受市場追蹤的可能性較小,投資收益可能會更高。 此外,私募基金內部治理結構也有較大特點。私募基金一般實行合夥人制,能有效降低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下的委託代理風險。合夥制的私募基金是由有限合夥人與一般合夥人組成。有限合夥人(委託人)是真正的出資人,一般合夥人由投資專家組成,投入的主要是人力資本及少量現金。收益分配上是有限合夥人也獲得較大部分。而投資失敗,一般合夥人的出資將首先受到損失。這就形成以下局面,一方面,豐厚的投資收益分配成為激勵一般合夥人的巨大動力;另一方面,對一般合夥人而言,首先承擔損失的責任可約束其道德風險。這樣委託代理風險大為降低。 [編輯] 私募基金與公募基金的優劣勢 與封閉基金、開放式基金等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具有十分鮮明的特點,也正是這些特點使其具有公募基金無法比擬的優勢。 首先,私募基金通過非公開方式募集資金。在美國,共同基金和退休金基金等公募基金,一般通過公開媒體做廣告來招徠客戶,而按有關規定,私募基金則不得利用任何傳播媒體做廣告宣傳,其參加者主要通過獲得的所謂「投資可靠消息」,或者直接認識基金管理者的形式加入。 其次,在募集對象上,私募基金的對象只是少數特定的投資者,圈子雖小門檻卻不低。如在美國,對沖基金對參與者有非常嚴格的規定:若以個人名義參加,最近兩年個人年收入至少在20萬美元以上;若以家庭名義參加,家庭近兩年的收入至少在30萬美元以上;若以機構名義參加,其凈資產至少在100萬美元以上,而且對參與人數也有相應的限制。因此,私募基金具有針對性較強的投資目標,它更像為中產階級投資者量身定做的投資服務產品。 第三,和公募基金嚴格的信息披露要求不同,私募基金這方面的要求低得多,加之政府監管也相應比較寬松,因此私募基金的投資更具隱蔽性,運作也更為靈活,相應獲得高收益回報的機會也更大。 此外,私募基金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基金發起人、管理人必須以自有資金投入基金管理公司,基金運作的成功與否與他們的自身利益緊密相關。從國際目前通行的做法來看,基金管理者一般要持有基金3%—5%的股份,一旦發生虧損,管理者擁有的股份將首先被用來支付參與者,因此,私募基金的發起人、管理人與基金是一個唇齒相依、榮辱與共的利益共同體,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較好地解決了公募基金與生俱來的經理人利益約束弱化、激勵機制不夠等弊端。 正是因為有上述特點和優勢,私募基金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發展十分快速,並已佔據十分重要的位置,同時也培育出了像索羅斯、巴菲特這樣的投資大師和國際金融「狙擊手」。在我國,目前雖然還沒有公開合法的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但許多非銀行金融機構或個人從事的集合證券投資業務卻早已顯山露水,從一定程度上說,它們已經具備私募基金應有的特點和性質。據報道,國內現有私募基金性質的資金總量至少在2000億元以上,其中大多數已經運用美國相關的市場規定和管理章程進行規范運作,並且聚集了一大批業界精英和經濟學家。但美中不足的是,它們只能默默無聞地生存在不見陽光的地下世界裡。隨著入世的臨近,中國基金市場的開放已為時不遠,根據有關協議,5年後國外基金可以進入中國市場,未來市場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由此,許多有識之士紛紛呼籲,應盡快賦予私募基金明確的法律身份,讓其早日步入陽光地帶,這不僅有利於規范私募基金的管理和運作,而且可以創造一個公平、公正和公開的市場競爭環境,減少交易成本,推動金融創新,並不斷創造和豐富證券市場上的金融產品和投資渠道,滿足投資者日益多元化的投資需求。 [編輯] 私募基金與公募基金的區別 私募基金與公募基金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本源區別 私募基金與公募基金的最大區別是基金投資主體不同,私募基金面向特定投資者,滿足特定基金投資群體的需要。由於存在特別的對基金目標有特殊期望的客戶,基金發起人為填補市場空白,推出為某些定向客戶定製的基金產品,也是擴大基金銷售規模的一種市場策略。 正是私募基金的這一特性,使私募基金這一產品合同有協議的性質,即投資者可以與基金發起人協商並共同確定基金的投資方向及目標,而不是由基金發起人單方決定。也就是說,私募基金更注重特定投資者的需求。 2、法律法規上的區別 一般來講,公開募集資金面向廣大的普通投資者,國家法律法規為保護眾多的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對公開募集行為(無論是股票還是基金)都實施更為嚴格的監管措施及更詳細的信息披露要求。而私募基金由於投資者只是部分特定的群體,可以是個別協商的結果,一般法規要求可以不如公募基金嚴格詳細,如單一股票的投資限制放寬(現在公募基金即新基金此投資限制為10%),某一投資者持有基金份額可以超出一定比例(現公募基金根據投資者的不同有不超過3-10%的要求),對私募基金規模的最低限制更低(現新基金的最小規模是2億),不必每季公布投資組合(現新基金是每季公布),等等。 但是,如果政府認為私募基金的監管也要加強,也可能對私募基金提出如公募基金一樣的監管要求。那麼,在政府制定出相應的法規以前,討論公募基金與私募基金的區別,就只能限定在募集方式上面。因此,除募集方式外,公募私募的其他區別特徵,及各自的內涵,取決於政府監管手段的差異及差異程度。就私募基金的本質來講,私募基金可以是只針對幾個投資者。基金即有集合眾多投資之義,因此,現實中,私募基金的定義是由政府根據本國實際情況而訂立的法規所規定的。 總之,私募基金與公募基金的明顯區別仍在於募集方式,即是面向所有投資者公開發布招募書,還是對特定投資者發布投資意向書。 [編輯] 我國私募基金的發展歷程 1993年-1995年:萌芽階段,這期間證券公司與大客戶逐漸形成了不規范的信託關系; 1996年-1998年:形成階段,此期間上市公司將閑置資金委託承銷商進行投資,眾多的咨詢顧問公司成為私募基金操盤手; 1999年-2000年:盲目發展階段,由於投資管理公司大熱,大量證券業的精英跳槽,憑著熟稔的專業知識,過硬的市場營銷,一呼百應。 2001年以後:逐步規范、調整階段,其操作策略由保本業務向集中投資策略的轉變,操作手法由跟庄做股到資金推動和價值發現相結合轉變。 [編輯] 我國私募基金市場的現狀 據圈內人士估計,我國現有地下私募基金的總量遠遠超過在深滬兩地掛牌的封閉式基金。其總量保守估計已在2000億元左右,較高估計則達5000億元。按此估算,考慮到這些私募基金主要投資於證券市場,我們可以認為,雖然在深滬兩地掛牌的證券投資基金的股本和凈值占流通市值的比率不到4%,但加上私募基金部分,則這一比例有可能趕上甚至超過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水平(美國1999年投資基金占股票市值的比率為18%)。所以,私募基金實力強大,需要證券監管部門盡快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逐步規范引導其走向正確發展的道路。 雖然我國私募基金市場的發展帶有自發性、地下性,但卻並沒有亂成一團,而是相當講求信譽,秩序井然,迄今為止幾乎沒有出現過大的糾紛問題。正是因為私募基金的市場化,許多公募基金難以解決的問題,甚至在這里得到了解決。 首先是基金持有者與管理人的激勵兼容問題。證券法規定,公募基金每日基金管理人的報酬為上日基金資產凈值乘1.5%乘1/365,比例相當高,這直接導致部分基金管理人希望在短時間內抬高資產凈值以獲益,臨到年底分紅時,又迅速做低凈值,容易造成違規操作。相反,私募基金大部分只給管理者一個固定管理費以維持開支(甚至沒有管理費),其收入從年終分紅中按比例提取,這使得基金持有者與管理人利益一致。 其次是基金管理人的風險承擔機制。國際上私募基金的基金管理人一般要持有基金3%至5%的股份,一旦發生虧損,這部分將首先被用來支付,以保證管理人與基金利益綁在一起。我國大部分私募基金目前也採用這種方式,不同的是其比例高達10%至30%,因此發生虧損時,反而是基金管理人損失最為嚴重。之所以比例這么高,是因為我國信用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同時由於其操作處於地下狀態,風險較大,比例不高難以吸引資本加盟。 第三是基金管理人對於資金持有對象的主動選擇機制。據稱,一家70億元規模的私募基金在招募時即對資本持有人提出「八不要」:資金少的不要,一般每人要在3000萬元以上;要求固定回報的不要;時間短的不要。 第四是融資和投資方式的充分市場化,其中許多可能觸及金融管理規定。在私募基金中,一些目前不合法但合理的做法非常盛行。 第五是私募基金開始注重治理機制問題。

Ⅳ 私募基金的公募產品

《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修訂草案)》全文首次亮相,即將進入「二讀」階段。
7月11日,由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6月26日召開)初次審議的《基金法草案》全文在中國人大網公布,並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此次徵求意見將於8月5日截止,根據反饋意見進一步修改完善的草案將再次遞交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二讀」。據法律專家介紹,按照程序,法律修訂通常要經過「三讀」方可通過。
細看草案全文,最大看點在於單設「非公開募集基金」章節,對私募基金監管條款給予明確。按規定,私募基金管理人須申請注冊或備案,基金合格投資者總數不超過200人。
而對於公募基金,草案適當放寬了基金投資、運作管制,將基金募集申請由「核准制」改為「注冊制」。
同時,修改基金投資范圍規定,為其投資貨幣市場、股指期貨等提供依據。另外,為更好保護基金投資者權益,擬新增基金組織形式,引入理事會型、無限責任型基金。
據了解,《基金法草案》共分十五章一百七十二條,在現行基金法基礎上進行了修改和擴充。其主要修訂內容包括四方面:將非公開募集基金納入調整范圍;加強基金投資者的權益保護;修改完善公開募集基金的部分規定;增加對基金服務機構的規定。
對市場密切關注的私募基金如何納入監管的問題上,《基金法草案》單設了「非公開募集基金」章節,對私募基金的基金管理人注冊及登記制度、合格投資者、私募基金產品的注冊、私募基金託管及合同必備條款、禁止性規定等一一作出明確。
按照規定,擔任私募基金管理人,須經證監會注冊或經基金業協會登記,基金管理人募集資金總額和基金份額持有人人數低於規定數額的可豁免注冊。其中,同一管理人管理的基金合並計算,豁免注冊的管理人應加入基金業協會,實行自律管理。應注冊/登記但未申請注冊/登記的管理人及其管理的基金財產,將被限制開立證券賬戶、限制證券買賣。
私募基金落實合格投資者制度,且合格投資者累計不得超過200人。合格投資者包括收入水平或資產規模、風險識別及承擔能力等在內的資質標准,將另行規定。
根據《基金法草案》,私募基金募集完畢後,管理人須向監管部門或基金業協會備案,其證券投資范圍,包括買賣或持有股票、債券,或者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其他證券及其衍生品種,未上市股份公司股票等其他證券亦在其可投范圍內。
值得注意的是,草案為私募基金發行公募產品留下了空間,規定專門從事私募基金管理業務的基金管理人,其股東、高級管理人員、經營期限、管理的基金資產規模等符合規定條件的,經批准可從事公開募集基金管理業務。
在加強基金投資者權益保護方面,《基金法草案》增加了基金組織形式,引入理事會型和無限責任型基金;修改完善了基金份額持有人大會的規定,降低了持有人大會的召開門檻,將持有人出席人數從50%調整為三分之一,並引入二次召集大會制度,以促進其作用發揮。
《基金法草案》還修改完善了公開募集基金的部分規定。一是加強監管,將基金管理人的股東及其實際控制人納入監管范圍,明確禁止基金管理人及其從業人員內幕交易、利益輸送行為;二是適當放寬有關基金投資、運作的管制,包括將基金募集申請由「核准制」改為「注冊制」,並修改基金投資范圍規定,為基金投資於貨幣市場、股指期貨等提供依據。

Ⅵ 對私募基金怎樣進行合規風控審查

私募監管新規持續發酵。

《關於進一步規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若幹事項的公告》在2月初發布後,「合規」風暴在私募行業中掀起。圍繞「合規」,基金業協會從取消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證明、信息披露、從業資格、法律意見書等方面為私募戴上「緊箍咒」。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新規不僅要求高管有基金從業資格,另外還強調「各類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合規\風控負責人不得從事投資業務」。

然而,由於合規人才稀缺、風控體系建設成本增加、律師出具法律意見時不夠專業等原因,私募合規之路仍面臨挑戰。

高管兼任風控與投資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基金協會已備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名錄中發現,不少私募存在一人兼任「投資與風控」兩個角色。

例如寧波一家2011年成立的私募公司,曾發行31隻產品,其總經理兼任風控負責人;上海一家在2013年成立的私募,頗具規模,累計發行40隻產品,公司CEO也同時是合規負責人。

深圳茶馬古道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朱思銘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解釋,「在私募備案和引入法律意見書之前,成立一家私募並通過備案發行陽光化私募產品是相對容易的,一些公司實際上的運營、融資、投資、風控人員配備不足,甚至只有1到2人在做。在業績出眾的情況下,投資者一般也不會過多關注風控問題。」

如今,如何解決兼任情況,正是這類私募頭疼的問題。

上海一家大型券商負責PB業務的人士透露,公司有私募客戶存在「高管風控與投資」兼任的情況,「他們現在正在整改,我們會幫忙查看整改情況。」

他表示,事實上這個要求並不是新要求,只是在過去並沒明確。「要看哪些崗位可跟風控重合,譬如可兼任法務、人事,但不能兼任市場、投資、交易業務。」

上海一家營業部總經理則表示,對於准備申請備案的私募,在申請陽光私募登記證明的時候,必須有個高管作為合規風控負責人,且該高管不能同時從事公司投資類相關的業務。

合規人才缺失

上海一家小微私募,其合夥人是公司三款產品的投資經理,他同時是合規負責人。由於出身法律專業,該合夥人在治理公司、搭建風控體系、及時止損上均做到有條不紊。

對於私募監管,他認為應進行分層管理。「國外經驗對於不同管理規模的私募,監管程度也不一樣。我覺得未來私募行業監管應會出現分層,對於規模小的私募,他們應達到最低監管要求;對於影響力較大的私募,監管對其人員、風控體系應相應加強,形成立體的監管體系。」

對於單獨設立合規崗位的問題,他表示,「目前只有大型的私募基金公司有完善的合規體系和架構。風險主要分為公司層面、產品層面和操作層面風險,把這些具體的風險交給一個人或一個部門都是難以完成的,除非這個人既懂法律,又懂基金,還懂運營。這類人才是比較少的。」

朱思銘也表示這類合規人才較為稀缺。「新形勢下的合規人才要具備一定的金融、法律的知識和經驗,從事過基金內控工作,具備風控體系設計及實施經歷,但目前這類人才在私募行業還較為缺乏。」

同時他也指出,成本增加也是個問題。「私募公司中與營收息息相關的部門是投資部門與業務部門,一般來說內控屬於私募公司後台范疇,一些私募覺得並沒有對風控有著更為深刻的理解,沒有把風控放在相對重要的位置。一旦私募的運營成本增加,再遇上目前不樂觀的市場環境,會出現不少私募退出行業的情況,但長遠來看,准入門檻的提高,私募的洗牌有助於市場規范。」

私募與律師的磨合期

此次私募行業的規范化,還引進了法律意見書。

對於引進法律意見書的原因,朱思銘表示,「私募要進行風控制度的的設立,包括部門架構的搭建,如何做好投資決策。」

他談道,「在跟律師協商中我發現,很多律師因為不是私募基金行業出身,對股票投資並不是很了解。短時間內讓他們給私募基金搭建完善的內控制度,也存在一定難度。一些律師在制度建立上反而要找我們這個行業的人來咨詢。」

他希望法律界與金融界有好的溝通機制,促進各項制度範例的建立。雙方的專家出來一起討論如何為私募基金建立合理的各項制度和律所收費標准,給出一些普遍適用的原則指引大家。

上述上海小微私募合夥人表示,目前證券業律師居多,基金律師較少。「有基金律師只懂國外經驗,或者只懂如何設立私募基金,但不懂基金運營過程當中產生的問題。律師會有一個學習的過程,律師行業會考慮機會和成本,供需兩方會有一個培養過程。」

閱讀全文

與私募基金法律專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