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現在有種是國外投資理財利潤高每月還能出去旅遊是真的嗎
天橋掉餡餅,可橋下沒人!只有被車壓扁!三思而行,一夜暴富,坐在家裡,收錢數到手發麻的事,你信嗎?只有買彩票,炒股。馬雲也是慢慢爬起來的才成為中國首富,中國只有他一個。
⑵ 女人如何理財
女人理財,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對資金做出規劃之外,還可以適當的買點理財產品。然而現在理財產品又太多了,讓我們女人很難做出選擇。選擇理財產品,首先要考慮這個理財產品的安全性。
安全性上要考察公司的背景,運作模式等等。
當前做的比較火的是P2B理財和P2P理財。P2B是給企業融資的,P2P主要是給個人融資的。給企業融資相比之下更安全一點。
P2B理財中,銀行票據理財更更安全一點資金銀行託管,到期解付。
推薦一款P2B理財:玖富小金票,玖富旗下票據理財。也可以考慮京東小金票。
這兩個產品都是很安全的。
樓主可以考察一下。
意見僅供參考,望採納!
⑶ 理財怎麼能和旅遊結合在一起
旅遊期貨:
1:首先,通過低價吸引消費者,能提前截下客源,旅行機構集中預約采購,低折扣批量化定製路線,降低了生產成本。
2:其次,將預付資金委託給專業信託機構進行理財,其所獲收益也能彌補一部分成本。」平志國補充道,「在我看來,大多數的旅行機構聯合第三方金融機構推出的旅遊產品,多是在搞噱頭,這類產品的利潤其實並不高。以中信信託和優脈財富匯推出的這款旅遊信託產品為例,權益內容里明確規定,2016年12月31日之前使用,出行時間暫不包括1—2月,7—8月,法定長假及小長假。很明顯,旅行社報出了低價,但是限定出行時段,這就是為了拉動和刺激淡季時期的旅遊消費,讓淡季不淡。
3:分期付款的旅遊產品,應該算是常態產品了。分期付款業務降低了消費門檻,緩解消費者一次性全額付款的壓力,將會更大地刺激中高端旅遊市場需求。」浙江省中青旅市場部經理蔣斌說,「目前大多數旅行機構都是找第三方金融機構開展分期業務,對於旅遊公司來說利潤可能並不高,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培育市場,刺激消費,帶動一些因為經濟能力不足猶豫不決的人群提前消費。
⑷ 一個女人三十歲,有三十萬存款,怎麼理財能讓收益更多一點
真正懂理財的人不會追求過高的收益,而是尋求安全穩定的投資,應該多看看第三方理財網站,上面有很多老一輩投資人分享自己的經驗,不能全信,但是大部分都是有用的,其次多學點基礎的理財知識,可以讓你分辨理財平台的好壞,暫時告訴你這么多,有其他需求可追問我。
⑸ 女人如何理財,工資在4000左右
一個月僅有xxxx元的收入,該如何選擇理財方式?
做理財咨詢以來,這是最多人提問的一類問題了。如果你覺得自己在理財方面的自製力欠佳,知識儲備還不夠,或者想要在理財方面有更進階地提升,開頭就先給大家安利一個靠譜的《理財訓練營》課程:限時特惠!《理財訓練營》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高效學理財!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工薪人士腳踏實地且高效的理財方式。
一、讓存款變得更多
那麼,理財首先要做的就是存款,先把自己的第一筆錢給攢下來,再拿這筆錢去投資,才是理財的正確方式。
我現在教你你52周存錢法,它是能夠保證你一年至少存下13780元的方法。
52周存錢法指的是什麼呢?指的就是存錢的人必須在一年52周內,每周存款10元,之後每周遞存10元,在第52周的時候,則是存下520元。
一直照這樣下去,那麼一年到頭能夠有多少錢呢?
10+20+30+40+50+......+520=13780
起始金額雖然只有10元,一年下來竟然能存下13780元,資金的積累的力量是很強大的。
誠然,許多人都感覺第一周存下10元實在太簡單了,100元足以讓你開始了,當然你也可以索性從1000元入手。
如果有結余的可以存錢,結余多的多存,結余少的少存。
在存錢過程中,金額目標要適當,不要中途斷檔,也不要中途拿這筆錢拿出來使用。
可能你覺得這樣子省錢非常辛苦,那每個月你能夠從這部分存款中取出一個適合的金額,滿足自己的一個略奢侈的願望,做到輕松、快樂地理財。
假設擔心自己的存錢計劃會有始無終,或者是對存完錢後應該投資什麼樣的理財產品而感到迷茫,那麼推薦你來加入理財訓練營:僅限50個名額!點擊參加《理財訓練營》提升自己業余賺錢的能力
二、錢少也能理財的方法
我們都明白,基金定投或是投資銀行存款, 一般而言最好是使用閑錢,因為在急需用錢的時候,這筆錢拿不出來,會落到一個很尷尬的境地。
可要是你手裡的錢不多,沒有閑錢可供支配,該用什麼方法投資呢?
沒關系,這個投資方法能很有效地解決大家的問題,那就是十二投資法。
「十二投資法」的定義,就是每個月拿出一筆錢來投資一個固定期限的投資產品,以獲得利益最大化,並開始每月固定投入。
照這樣子一直堅持下去,可以強制每個月存一筆錢,且都能正確理財,一年後,每個月除了能收到利息外,還會有一筆本金到賬。
這時,若你需要巨額資金,都可以通過已到賬或者將要到賬的本金完成你的要求。
倘若不急著花錢,這個本金和利息,加上本月預留的投資基金,都可以繼續投資。
這種方式可以用來投資基金定投和銀行理財產品。
三、應該怎麼理財?
現在理財產品種類太多了,但沒關系,根本原則和技巧上卻是相通的,對於手中沒什麼閑錢的朋友們,可以從下面入手。
第一步要保證正常生活開支,即理財之前先要留出充足的現金流作為應急備用金。正常來說最好留下3個月的生活花銷。
大家可以把這些錢合理的存放在貨幣基金裡面,例如現在大家常用的支付寶中的余額寶或者微信裡面的零錢通。
在保持基本生活狀態的情況下,結余的資金可拿來投資。
在理財上每個階層所投入的成本都不盡相同,但工薪階層在理財方式上的選擇趨於一致。一些人們在理財方式上會更集中的選擇銀行理財、基金、股票和黃金。
人們心中會對每種理財方式的風險有大體的預估,這決定了他們在每種方式上的具體配置,風險排序如下:
股票>股票基金>黃金>銀行理財>貨幣基金,風險越高收益越高。
其中,股票基金是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風險很大,收益也不穩定,與固收類的理財產品是不能相提並論的,基金定投的風險與股票是不能相提並論的,它的風險更低。
對於投資者來說,博取收益可以投資股票、股權這類的高風險理財產品,投資黃金可以用來規避風險。
理論知識講完了,理財重點要靠實操,不然資料收藏再多也沒用,福利來襲!《理財訓練營》手把手帶你輕松穩健掘金,點擊報名
⑹ 這年頭做女人很不易,作為一個40歲的女人來說,理財更不簡單了,請問,女人40如何理財
聰明女人理財有學問
現實社會中,因年輕時只知道享受,而導致年老時貧窮的例子數不勝數。原因在於他們忽視年輕時開始理財,等到開始覺悟,卻為時已晚。有股票「投資之神」之稱的沃倫?巴菲特,11歲時便開始投資股票。現擁有近500多億美元資產的巴菲特,其財富基本上都是從股市賺來的。巴菲特認為,只要公司持續保持良好的業績,就不要把這公司的股票賣出。巴菲特在11歲時,把自己和姐姐積攢的零花錢都投入股市,一開始便賠了,姐姐很不高興,甚至罵他無知,讓他盡快把錢拿回來。但他堅持認為要放三四年才會賺錢,無奈姐姐只好把自己的股票賣掉。最後事實證實了巴菲特的想法是對的。20歲時,巴菲特在哥倫比亞大學就讀。大學期間,跟他年紀相仿的年輕人都只會遊玩,或是閱讀一些休閑的書籍,而巴菲特卻喜歡研究金融學,經常到圖書館翻閱各種保險業的統計資料。他當時的本錢很少,雖然沒有資金優勢,但是他的錢還是越賺越多。個人理財的最大障礙是抱有。車到山前必有路」的僥幸心理。許多人抱著得過且過的態度來理財,總認為遇事「船到橋頭自然直」,雖然年紀不斷增長,而財富卻不見增加,只能眼睜睜看著別人的財富逐漸積聚,當終於意識到理財的重要性,卻為時已晚!女性朋友,從現在開始,馬上開始理財!越早開始理財,便越早成功緻富,越早改善你的財務狀況。投資理財開始得越早,收益越大,時間越充裕,所需投入的資金就越少,理財就會越輕松。理財越晚,所投入的金額就越多,收益就會越少。可以說,年輕就是投資致富的本錢,越是年輕的人,越有資格做以小錢賺大錢的夢!如果等到中年以後才開始投資理財,所需投入的資金,不是~般人可以負擔得起的。投資理財是年輕人的工作,而老年後的工作是如何合理享用財富。但現實生活中許多年輕人,往往只注重眼前的浮華享受,有錢就買一輛跑車、一套高級音響或外出旅遊,總認為年輕時就應該盡情享樂,年老時再去考慮理財。時間是年輕人理財最重要的本錢,而年輕是最適當的冒險時機,因為這時候沒有什麼家庭負擔,一人吃飽全家不餓。年輕時應勇於冒險,因為失敗的成本很低,摔倒了可以再爬起來。而且年輕時資金有限,賠也賠不了多少錢,卻可以學到寶貴的理財經驗。更重要的是,年輕人擁有足夠的時間,能讓復利發揮作用。一個人在50歲以前,在投資理財方面不應該採取「保守至上」的原則。學習理財的時機是愈早愈好。正確的理財判斷力來自於經驗,而經驗是在不斷的失敗中得出來的,培養正確的理財判斷力必然先經過一些錯誤的判斷。因此,為什麼不趁年輕錢不多時,多加歷練,到了錢多時,便能發揮出理財精準的判斷力。年輕人不要只想花錢,應該懂得儲蓄的重要性,先存點兒錢,到有數千元或上萬元,就應該考慮長期報酬率高的投資,即使這類投資帶有風險。有的人也許會覺得自己現在青春不再,上有老下有小,不高的收入除了養家根本沒有錢用於投資理財。的確,年紀長者沒有長期的復利時間,但也沒有什麼可氣餒的,金錢可以換來時間,你還有機會迎頭趕上,只要行動,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如果你已50多歲了,那麼你可以幫助你的子女致富,教給他們理財的基本觀念。與其給下一代物質與金錢,不如教給他們以錢賺錢的理財知識。許多理財專家都認為,一生理財規劃應趁早進行。理財投資不是有錢人的專利「理財投資是有錢人的專利」,大眾生活信息來源的報章、電視、網路等媒體的理財方略是服務少數人理財的「特權區」。如果真有這種想法,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在芸芸眾生中,所謂真正的有錢人畢竟佔少數,中產階層工薪族、中下階層百姓仍占絕大多數。由此可見,投資理財是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事,沒有錢的人或初入社會又身無固定財產的人都不應迴避。在我們身邊,有人時而抱怨物價太高,工資收入趕不上物價的漲幅,時而又自怨自艾,恨自己不能生在富貴之家。有些憤世嫉俗者更輕蔑投資理財的行為,認為是追逐銅臭的「俗事」,或把投資理財與那些所謂的「有錢人」畫上等號,再以價值觀貶抑之,殊不知,這些人都陷入了矛盾的邏輯思維,一方面深切體會金錢對生活影響之巨大,另一方面卻又不屑於追求財富的聚集。在日常生活中,為什麼有的人富有,有的人貧窮呢?是不是那些富有的人,比那些貧窮的人更聰明呢?實際上,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足夠的證據能夠證明富有與聰明之間有什麼必然的聯系。事實上,窮人和富人最大的區別在於理財觀念和理財哲學。富人認為個人素質和潛能決定賺錢多少,窮人往往認為賺錢多少取決於運氣和機會。例如,一個人用100元買了50雙拖鞋,拿到地攤上每雙賣3元,一共得到了150元。另一個人很窮,每個月領取100元生活補貼,全部用來買大米和油鹽。同樣是100元,前一個100元通過經營增值了;後一個100元在價值上沒有任何改變,只不過是一筆生活費用。貧窮者的可悲就在於他的錢很難由生活費用變成資本,更沒有資本意識和經營資本的經驗與技巧,所以貧窮者就只能一直窮下去。因為渴望是人生最大的動力,只有對財富充滿渴望而且在投資過程中享受到賺錢樂趣的人,才有可能將你的生活費用變成「第一資本」,同時積累資本意識和經營資本的經驗與技巧,獲得最後的成功。其實,貧窮者要變成富人,最大的困難是最初幾年。財智學中有一則財富定律:對於白手起家的人來說,如果第一個百萬花費了10年時間,那麼從100萬到1000萬,也許只需8年,再從1000萬到1億,只需要5年就足夠了。這一財富定律告訴我們:因為你已有豐富的經驗和啟動的資金,就像汽車已經跑起來,速度已經加上去了,只需輕輕踩住油門,車就會前進如飛。開始的5年可能是最艱苦的時期,接下來會越來越容易。速可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