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資產配置的主要類型有哪些
資產配置屆的三大猛人:
一、資產配置「太祖」:馬科維茨的均值方差模型(1990諾貝爾經濟學獎)
最早的模型只考慮三個維度的變數:資產的預期收益率、預期波動率、以及資產之間的相關性。
我們知道,一個理性投資人總是希望資產的收益越高越好,同時風險越小越好,也就是說我們總是在風險一定的情況下希望最大化預期收益率,或者說在預期收益率一定的情況下最小化風險。馬科維茨以及威廉夏普憑借著這個思想分別拿到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其實這個邏輯在數學上很容易實現,我們用資產收益率除以風險的比值大小來衡量資產表現的好壞,夏普比率、特雷諾比率、索提諾比率等都運用了這個思想。而對於一籃子股票或者一籃子大類資產而言,我們只需要對資產給予不同的權重,建立一個資產組合,並且計算該資產組合的收益、風險,以及收益風險比指標,然後重復剛才步驟(比如10000次),重新給予資產不同權重並計算資產組合的收益風險比,最後比較這10000次收益風險比的大小,其中收益風險比最大的資產組合就是我們尋求的最優組合。
如由此衍生出的經典股債模型——60%股票+40%債券的經典組合。這一組合固然分散了部分風險,但因為資產種類僅兩種,風險降低的還遠遠不夠。尤其是發展到讓人眼花繚亂的金融投資品的現在,經典股債模型已乏善可陳。
二、資產配置「太宗」——斯文森的耶魯模型(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管理者)
大衛.斯文森1985年上任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管理人以來,12.8%的年化回報,30多年僅2009年虧過一次,神一樣的記錄!投資最難的不是賺多少錢,而是持續賺錢,不虧錢。這也直接說明了資產配置對收益持續、穩定的重要性。
所以耶魯大學捐贈基金市值在30年裡增長了11倍之多,從1985年的近20億美元增長到2014年的238.95億美元。
耶魯模型將資產投資於相關性很低的一些資產中,該模型是多資產投資和現代組合理論最傑出的代表之一,組合利用馬科維茨模型均值方差的理念,通過配置於相關性較低的資產,分散風險,降低波動率。
美債和美股兩個核心投資品種被邊緣化,加入房地產、油氣林礦、PE股權、對沖基金等多元化配置,堅持長期投資、定期調整,最大程度的分散風險,穩健增值。
三、資產配置「高宗」——達里奧的全天候模型(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基金創始人)
美國金融屆的確是個猛人輩出的地方,達里奧創辦的橋水基金已取代索羅斯,成為全球最大的對沖基金。過去10年管理資產以每年25%的速率增長,現管理約1200億美元資產。橋水的「日常觀察(Daily Observation)」是全世界各大央行高管以及養老基金經理的必讀。
達里奧的「全天候資產配置模型」和前面兩者最大差異,簡單的說,就是在前兩者基礎上,發現一個資產的收益率很難測算,但風險卻相對容易計算。所以在配置各類資產的時,更重視背後的風險計量。
「全天候基金」(綠線)的組合收益率的波動很小,在獲得與股票市場相同累積收益的同時時,其風險僅僅是股票市場風險的三分之一。可簡單理解為:同樣從上海到北京,高鐵准時出發、准點到達,省心;飛機的確快,但不時晚點,起飛達到時間不定。經常兩地來回,最後發現還是高鐵節省時間省心。
(資料來自博道投資官微)
2. 誰這么壕向耶魯大學捐贈3000萬美元
因為題中未給出該飛機10年後的殘余價值,假定殘值為0,又假定收入和大修均為年末,並最後一年因為淘汰,不用大修30萬,故有
=PMT(8%,10,-3000,30,0)
=445.02
445.02+30=475.02萬美元 就是每年最低收益
如果最後一年仍大修,則有
=PMT(8%,10,-3000,0,0)
=447.09萬美元
447.09+30=477.09萬美元 就是每年最低收益
3. 為什麼美國的著名大學越來越富
雖然美國的經濟每年只以百分之三的速度在增長,但是美國各著名大學的捐助基金(Endowment Fund)都是年復一年地以兩位數的高速在增長。雖然美國大學的捐助基金都是以非營利(not-for-profit)組織形式管理,但是它們的收益率卻讓一些盈利公司也望塵莫及。雖然美國的很多小型學院仍然為緊張的預算而掙扎,但是美國的著名大學確是越來越富。去年,哈佛大學的捐助基金以23%的增長速度接近350億美元,耶魯大學的捐助基金去年以28%的增長速度達到225億美元,斯坦佛大學的捐助基金去年以23%的增長速度達到172億美元,普林斯頓大學的捐助基金去年以25%的增長速度達到158億美元。龐大的基數以及快速的增長使得這些學校的捐助基金雄踞美國四千所高等院校之榜首。從歷史上講,美國的大學捐助基金平均每年以11%的速度增長。作為一項慈善事業,美國的大學捐助基金為何有如此優良的表現?美國的著名大學為何有如此突出的業績?
慷慨的校友捐助。捐獻給學校,捐獻給自己的母校是美國社會生活與經濟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對成功人士來講尤其如此。捐助基金的最大來源是校友。這是一種文化,一種傳統,一種遺產。 1996年微軟的創始人比爾"蓋茨和現任行政主管斯蒂弗"鮑爾默為其母校哈佛大學捐獻了兩千五百萬。 2007年雅虎的創始人楊致遠為其母校斯坦佛大學捐獻了7500萬美元用以建立斯坦佛環境大樓。 2000年國際數據集團的創始人Patrick McGoven為其母校麻省理工學院捐獻了突破歷史紀錄的三億五千萬美元用來建立腦研究院。 2007年Koch工業公司的副總裁David H. Koch為其母校麻省理工學院捐獻了一億美元用於建立癌症研究中心。每次大的校友捐獻活動總是成為新聞媒體關注的焦點,並且進一步推進美國社會慈善事業的發展。在這樣一種文化氛圍中, 每所大學也定期地推出大型募捐活動。去年斯坦佛大學發起了43億美元的募集活動,哥倫比亞大學和康奈爾大學各自發起了40億美元的募集活動,耶魯大學發起了30億美元的募集活動。賓夕法尼亞大學最近發起了35億美元的募集活動。教育界正在預測哈佛可能很快會推出50億美元的募集活動。
良好的基金管理。捐獻基金保值或者增值並且服務於大學的長期發展需要有良好的基金管理方式來保證。大部分大學僱用外部基金經理來管理捐助基金。哈佛大學是少有的學校之一擁有自己的投資隊伍。美國著名大學都創建了管理自己的捐助基金的獨特方式。哈佛大學的捐助基金由哈佛管理公司來管理,並且以政策資產組合(policy portfolio) 而著稱於世。在2002年度的哈佛捐助基金政策資產組合分配比例中,國內股票佔15%,外國股票佔10%,新興市場佔5%,私募基金佔13%,絕對收益基金佔12%,高收益證券佔5%,商品佔13%,地產佔10%,國內債券佔11%,外國債券佔5%,通貨膨脹指數化的債券佔6%。耶魯大學的捐助基金以首創絕對收益基金而著稱。在2006年度耶魯大學的捐助基金的投資組合中,絕對收益基金高達25%,國內股票佔12%, 固定收入投資佔4%, 外國股票佔15%,私募基金佔17%,實物資產佔27%。在耶魯大學捐助基金的絕對收益投資項目中,基金管理者使用事件驅使戰略(event-driven strategy)在公司兼並,公司購買,破產重組,公司派生方面投資,使用價值驅使戰略(value-driven strategy)在對沖資產與證券中投資。正是這些創造性的投資戰略使得哈佛捐助基金從1990年到2005年以21%的速度增長,耶魯捐助基金在過去二十年間以16%的速度增長。普林斯頓大學捐助基金在過去二十五年間以16%的速度增長。斯坦佛大學捐助基金在過去十年間以15%的速度增長。
規范的專項使用。捐助基金為大學不受經濟周期的影響提供了一種保險。在哈佛大學的三十億美元的年度預算中,有31%是來自於捐助基金的貢獻)。在斯坦佛大學的三十二億美元的年度預算中,有18%是來自於捐助基金獲得的收入。美國著名大學都謹慎地使用捐助基金。預算使用捐助基金一般不超過基金總量的5%。11%的增長速度(著名大學的增展速度更高),5%的使用限制,另外結余的資金就年復一年地累計在用以再生的本金上了。盡管每個大學的捐助基金數額龐大,但是捐助基金品種更是繁多,如哈佛捐助基金有接近一萬一千個。每項捐助基金有非常明確的用途。捐助基金多用於教授位置的設立,獎學金的建立。用捐助基金設立教授位置會減輕大學財政預算的負擔同時也提高教授位置的聲譽。無論對經濟需要的學生還是對學業突出的學生,獎學金的設立都為學校選拔優秀學生提供了可能。對大部分美國優秀大學來說,用捐助基金設立一個教授位置需要一百萬到三百萬美元的捐贈。用捐助基金設立的教授位置或獎學金不是一年,也不是五年,而是永遠的。規范的專項使用捐贈是管理捐助基金的一項重要原則。Patrick McGoven為麻省理工學院捐獻而建立的腦研究院設立十六個McGoven研究學者,其中包含十個跨學科的McGoven教授位置,並且要求腦研究院的預算的75%應該來自研究基金支持,剩下的25%由McGoven捐助基金支付。捐助基金既受到基金規則的約束也受到捐助人或者其後代的監督。1995年耶魯大學在如何使用捐助基金問題上與捐助人發生了分歧致使耶魯大學為捐助人賠賞了2000萬美元。2002年普林斯頓大學的兩位捐助人的後代起訴普林斯頓大學,聲稱普林斯頓大學沒有按照他們父母的旨意來管理和使用捐助基金。此案現在還沒有最終結果。如果一旦普林斯頓大學在此案中敗訴,普林斯頓大學將面臨著賠賞八億八千萬的危險。這些案例都為大學規范地使用捐助基金提供了可以借鑒的經驗。
4. 資產配置的黃金三原則
(一)影響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和收益需求的各項因素,包括投資者的年齡或投資周期,資產負債狀況、財務變動狀況與趨勢、財富凈值、風險偏好等因素。
(二)影響各類資產的風險收益狀況以及相關關系的資本市場環境因素,包括國際經濟形勢、國內經濟狀況與發展動向、通貨膨脹、利率變化、經濟周期波動、監管等。
(三)資產的流動性特徵與投資者的流動性要求相匹配的問題。
(4)耶魯大學捐贈基金收益率擴展閱讀
資本市場期望值
這一步驟非常關鍵,包括利用歷史數據和經濟分析,要考慮投資在持有期內的預期收益率。專業的機構投資者在這一步驟具有相對優勢。
資產組合類項
一般來說,資產配置的幾種主要資產類型有:貨幣市場工具、固定收益證券、股票、不動產和貴金屬(黃金)等。
有效組合邊界
找出在既定風險水平下可獲得最大預期收益的資產組合,確定風險修正條件下投資的指導性目標。
尋找最佳組合
在滿足投資者面對的限制因素的前提下,選擇最能滿足其風險收益目標的資產組合,確定實際的資產配置戰略。
資產配置是一個綜合的動態過程,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資金都會不斷的發生變化,所以對不同的投資者來說,風險的含義不同,資產配置的動機也不同,所以最終選擇的組合也不一樣。
5. 對於沒有投資理念的人有怎樣的對策
如果給你五千萬人民幣,夠你「躺」著掙錢了么?你會怎麼掙?
存銀行吃利息?按照接近5%(五年期存款利息),20年後大約為1.22億的人民幣,投資翻了1倍多,復利計算年回報率約為4.6%。
在1994年投資購買上海的房產,從2千/平方米到20年後的2萬/平方米,大約為5億人民幣,投資翻了10倍,復利計算年回報率13%。
2004年買下了騰訊控股(港股),成本價3.7港元,到2014年最高的646港元,大約為87億人民幣,投資翻了170倍,復利計算年回報率67%。
注意,有趣的來了。在1994年到2014年的20年間,5年期的存款利率並不是一直在5%,也有1999年——2004年超低利率3%的時期。
倘若你1994年買了騰訊大老馬化騰前老闆的潤迅通信(開盤3元),那麼2014年經過幾輪股東變動重組成為地產股的今天也只有1.23元。5000萬投資,20年後,倒虧了一大半,成了2000萬,收回投資的0.4倍。
買房子,倒是二十年不操心,回報率13%,除去長期通脹率3%,每年10%的回報率倒是基本戰勝了中國GDP增長率,倒是躺著把錢掙了。問題是2014年,還能以房產投資取得10%以上的復利回報?
未來,還能「躺」著投房產?
中國的房產,20年間漲了10多倍,上海職工平均工資漲了約8倍,2015年中國人口紅利拐點後,開啟住宅地產供需優勢地位倒轉,引用一句朋友的話,價格下跌將成為價格進一步下跌的最直接因素,簡單說預期變了。
將視野放向海外。國人在加拿大溫哥華,英國倫敦,澳大利亞墨爾本已獲得了當地地產助推器的「聲譽」,租金收益率高,永久地權成了地產經紀們廣為散布的廣告詞。
然而,在中國地產70年居住權的背後,是主要城市動拆遷房的高溢價,老破房子賣得比新房貴的現實。而在海外成熟的地產市場,永久地權不僅代表著地產保有稅,房產維修責任,日益貶值的房產價值,以及隨之降低的租金收益率。
根據美國凱西
席勒房價指數,1890年到2013年的123年中,美國房價(含地權)的復利增長率為3.07%,基本打平美國123年的復利通脹率2.82%。
在房產(及土地)價格升值以外,再考慮獲取住宅租金回報率的部分的話。一般扣除空置、房產維護、稅費、管理,租金實際回報率在3-5%算合理區間。(商業地產的租金回報率可達到6-10%。)但要操心租金收入的話,實在不能算「躺」著掙錢了,最多也就是坐著掙錢吧。
當然,用房產以及土地增值覆蓋通貨膨脹,用3%-5%回報率的租金收入維持生活開支(5000萬人民幣,就有150-250萬人民幣的生活費),也算是可以將就了。上點心,避開容易受經濟周期影響的房產——例如美國汽車城底特律的房產,而是投資綜合性經濟中心——東京,紐約,倫敦,20年內大概也不用太擔心。
但話說回來,房產投資畢竟是影響當地民生的事情,倫敦,澳大利亞已經出現了限制海外人士投資當地房產的的情況,針對外國投資者額外加稅,限購已成為當地政府緩解民生壓力的習慣性動作。
要想躺著掙錢,除了房產還有什麼靠譜的辦法呢?
股權投資神話
與房產投資相反,股權投資基本算是每個國家都歡迎的投資方式了,除了戰略產業不會上市,也不接受外國投資以外。在全球化時代,每個國家的大部分行業與公司大多開放股權投資了(比較保守的國家,多數也接受由當地人主導的股權投資),而股權投資在稅務上的優惠也是最多。
美國FATCA(海外賬戶納稅法案)鬧得沸沸揚揚,最初還不是因為美國對本人國與外國人的股權投資分別對待,採取「歧視性」稅務政策鬧得。(外國人投資美國股票免稅。)
在股權投資世界裡的「神話」,美國是巴菲特,中國A股大概就是劉元生。
巴菲特的盈利嚴格來說通過判斷一級市場的基本面而來的,篩選行業並研究公司,在合理的價位(不限於一級還是二級市場)買入的手法,跟企業家判斷商業前景並考慮是否擴大產能是一樣的。
而劉元生投資萬科,則是一個從1991年上市投資400萬,到2014年超過11億,回報超接近300倍,年平均復利28%的神話故事。但神話背後,劉元生做為萬科掌門人王石最初的商業夥伴,在當初"破格"
以外資身份入股深圳A股時,就決定了他做為戰略投資者(長線投資)的命運。
現在回過頭來看,或是因為外資資質問題不能流通,被迫持有;或是因為私交友誼,也不缺這400萬初始投資,因而沒賣的緣故。劉元生的股權投資神話,23年年均復利28%的投資回報率,A股運行23年,也就出了那麼一個劉元生。
對於中國投資者來說,更郁悶的是,這20多年來,A股市場上漲幅超百倍的也就是13支1997年前發行的老股票,近10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背後不僅沒有催生出中國證券市場的百倍股,即便是累計漲幅超10倍的,也只有25隻股票。
相比,港股市場近十年內,卻有包括銀河娛樂(博彩),路易十三,以及騰訊科技在內的五支股票的股價翻了百倍。郁悶中的郁悶大概就是一億三千萬中國證券賬戶持有人全體錯過了2004年港股上市的騰訊控股。
當時QQ同時在線的用戶數接近1000萬,而十年後的2014年,包括手機QQ在內的同時在線用戶數超過2億。用著QQ股票討論群,卻沒有辦法買下QQ的股票,這大概是中國證券市場最尷尬的一個側面。
當然,公平來說,無論是從4000支港股,還是1600多家上市A股中選中百倍,或者十倍股,從隨機概率上來說跟彩票差不多。能從基本面出發,了解行業,了解公司,並配合宏觀經濟周期與市場多空心理預期,做出買賣決策的人,如果不是有戰略投資能力的業內人士,那就只能靠投資專業人士了。
問題又來了,那個「專家」才靠譜呢?
「躺」在對的人身上
搜索了晨星網372支運行超過三年的公募股票類基金中,3年年化收益超過4.6%的,只有35支,跑過三年化13%的,只有3支;在180支5年以上期的基金中,5年年化收益超過4.6%的,有15支了,超過13%的只有1支。
私募比公募的情況稍好些,好買私募排行榜711支私募股權基金中,190支三年化收益超4.6%,25支超三年化平均年收益率13%。
也就是說如果隨幾投給中國的投資經理們,只是想要保住存款收益率而已,就只是十分之幾的概率,而想要實現年化百分之13%的平均收益率,基本就跟隨機買支股權放著,期待它成為十倍股的概率差不多。
但總有人能在不確定性中做出讓人意外的確定性的事情,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的投資經理,做到了。20年年均復合凈收益率13.5%的成績,基本算是是讓耶魯「躺」著賺錢了。
然而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的資產配置可不全都是股票,更不是都壓注在美國市場。事實上她的資產負債表中,有八大類投資資產,包括絕對回報資產、本土股票資產、固定收益資產、境外股票資產、油氣林礦、全球基金、房地產和現金類資產。
但在這個不確定的世界裡,我們至少能看到兩點是確定的,一是和平年代長期中確定的經濟增長(由技術進步與人口增長推動的),二是地區間,行業間,公司間不同步的增長速度。
信息時代這個名詞包括的不僅僅是指IT業的高速發展,而是一個信息戰全面升級的時代,信息交流加速,促使更多資源投入到尋找信息不對稱的「套利」活動中,在一百人中,比剩下99個人先找出有新經濟增長點的那個地區,那個行業,那個公司的人,勝出。
找到那個能發現「套利」機會的人,跟著他投資,還是能實現「躺」著掙錢的。
不選股,選人
將問題從如何找十倍/百倍股,轉換為尋找能找到十倍/百倍股的投資經理人,只是從選股轉換成了選人。
對於有過生意投資經驗的人來說,選人畢竟還是拿手一些。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講,無論什麼樣的事情,拆解到最後,還是看背後的人的動機。
譬如敢賭中國高息信託產品不敢不剛兌(至少剛兌本金)的投資者,那都是洞悉中國投資背景的聰明人;又譬如敢於用杠桿壓注地方債市場的機構投資者,同樣是瞅准了市場背後的行政干預力量的保障能力。
當然,隨著高息信託產品以及地方債的風險激增,雖然剛兌本金大約還是有保障的,但利息部分就別想了,好時光總是稍縱即逝。
但真要說投資海外,多元化分散投資,對大部分中國投資者來說,等於是做「生」,在找到那個「對」的人的過程中,恐怕還是有那麼一個「試錯」的過程。
從最接近中國投資者的海外資產管理機構來分析,首先熟悉度最高的當屬QDII,然而,三年來勉強跑過存款利率,38支基金中除了3支跟美指(年華收益率10-15%)的基金以外,只有3支主動投資基金跑贏了存款利率,年化收益率也只有在5%-9%之間。
其次就是在香港設點的各類私人銀行,保險,以及證券機構,香港是金融全牌照的地區,一個匯豐銀行就能做從資金存款到證券經紀,資產管理的全部金融業務。當然,術業有專攻,單說資管的能力,海外私人銀行或許是人們的首選。
一般私人銀行保守型的理財規劃,平均年收益率做到5%-10%是比較常見的,糟糕的年份也會跌倒負5%-負10%(激進型的波動率更大)。大型知名私人銀行的倒閉風險低,可提供的投資資產種類全面是其優勢,然而大機構的資管的天然偏見(偏好自己承銷的產品),加上銀行銷售人員受利益驅動的推銷偏見,前幾年因金融延伸品KODA導致投資客上億資產蒸發的「血案」給私人銀行的可信度打上了問號。
最後剩下的一個大類,就是海外基金投資經理人了,你可以在公開市場花19萬美金買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一股。也可以以最低投資10萬美金,投給設立的開曼的私募股權基金。
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已經運行了50年了,從11美元到19萬美金,年均復合收益回報率20%,投給伯克希爾哈撒韋的人,基本就是認准了巴菲特這個人。那麼在眾多海外私募基金中,誰會是下一個巴菲特?
之所以認為中國私募中不會有下一個巴菲特,一是從中國金融服務的現狀來看,投資標的僅限於國內,無法通過國際地區間調整資產配置,規避國內經濟下行風險;且國內的證券監管不足,「老鼠倉」,「抱團取暖」現象普遍。
這兩年來表現最好的有3-5年運營歷史的私募集金,幾乎大多都是從2013年創業板在一片質疑股價操縱,「庄股時代」再臨的疑慮聲中,拉開了與參照指數的差距,一路上漲。
私募基金聯手創業版股東做莊,實現高位出貨的質疑一時間甚囂塵上。但無論是否真是操控股價,或者抱團取暖,私募集金扎堆創業板的未來可期的後果,不過就是泡沫過後,先跑得跌得少,跑不了的跌得慘。
全方位金融證券化的未來
選擇一個投資經理人,將個人資產委託給他,跟選擇一名合適的員工的道理是一樣的。不看基金經理人背景,單從基金歷史業績來考察,那真個是緣木求魚了。
在金融全球化的趨勢下,各類資產打包證券化的趨勢也愈加明顯,盡管次貸與脫離實體經濟的金融衍伸品讓人吃盡了苦頭,然而例如比特幣的虛擬貨幣嘗試預示著在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密不可分的未來的來臨。
端坐在中國的家裡,通過電腦向你身在香港或開曼或瑞士的投資基金經理人發出購買基金的指令,而這些基金經理人憑借自己的判斷,分別購買巴西證券市場的證券,澳大利亞礦產公司的非上市股權,倫敦商業地產信託的份額,就在不久的未來。
在這之前,第一步還是審核投資基金經理人(基金)的背景。
1.對投資標的有足夠的認識
倘若一個投資基金經理人從事了十年中國國內股票交易,正常情況下很難想像讓他去做海外大宗商品期貨的交易員。
2.獨到的見解與成功經驗
一百個從事紙品製造的商人,那個能賺大錢?商業觸覺與行動力的差異,最終會在長期的競爭中,讓最適合這行的那個人脫穎而出。當然,關於這點的判斷,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3.投資者名單
即便是巴菲特也有剛起步的時候,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聰明人會投聰明人。如果投資者清單里都是投資基金經理人的親戚,那要小心旁茲騙局;相反,如果是投資基金經理人的前老闆,這就是個好兆頭。
4.投資理念與策略
一個搖擺不定的投資人,拿不定是長線持有,還是高頻交易,直接略過。理念與策略代表了一個人全部的專業核心,一個不專業的員工,你要嘛?
5.費用組成
就跟給員工支付薪水,是支付固定薪酬,還是底薪+獎金一樣,激勵的效果完全不同。是偏重做大基金賺管理費,還是做高收益賺業績提成?什麼樣的費用結構,才能約束並促進投資基金經理人更看重長期的利益。
6.理想
為了填飽肚子而幹活,肚子飽了就偷懶了;為了填飽個人社會地位欲求而打拚,欲求足了就歇菜了;惟有一種人是永無止境的追尋,那個真心喜歡投資,以尋求投資世界的奧秘為人生理想的那個,不會停歇。
7.小型基金還是大型基金
一般而言大型基金配置更多元化一些,但團隊協作的可能性比較大,船大難調頭會影響收益率。小型基金更投資品種單調,更仰賴投資基金經理人個人的能力,但調整配置的餘地更大。
成功的投資基金經理人或許大多有一些標簽,例如名牌大學金融專業畢業,大型投資機構工作經驗,有幾筆成功的交易。然而,借用一位投資業內朋友的話,人世就是一個江湖,有名門正派,也有世外高人。
按照標簽看人,總有被包裝蒙蔽的時候,不如老老實實看「基本面」,用心接觸,深入了解,更靠譜些。還是那句,跟找一個好雇員,是一樣一樣的。
隨著中國資金走出去的步伐,中國也有不少各路或是公募轉私募,或是證券公司研究員,或是大型資管公司交易員,或是投行風投項目經理紛紛現行「出走」海外。
從接觸這些人開始,了解海外市場,既可以配置A股市場沒法獲得的,眾多中國電商股;又可以投資美股,日經等成熟市場分散中國做為新興經濟體的系統風險;還可以透過商業物業信託項目投資倫敦等地,小規模民間資金很難涉足的商業地產項目。
從近處,熟悉到遠處,尋覓一個好的投資人的路徑,與商業發展的路徑原本也沒有什麼不同。
注1:馬化騰前老闆的潤迅通信的故事可參看《好歹也做過中國首富的大老闆》
注2:美國凱西 席勒房價指數是美國權威的地產指數,其創始人曾獲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6. 我為什麼捐錢給耶魯
張磊自述
我為什麼捐錢給耶魯
我1972年出生在中國中部,1989年考進大學,當時國家正在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高考那年我們省有10萬考生參加考試,而我一舉奪得第一名。這樣,我才有機會進入中國人民大學學習,我選擇的專業是國際金融。但當時其實我連國際金融是什麼都不知道。我只知道很多優秀學生都在學這個專業。
1998年,我申請到美國的大學讀研究生,而那時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開始到海外學習。我可以到很多相當優秀的學校就讀,但是我選擇了耶魯大學。主要有幾方面原因,首先,這是我父母惟一聽說過的外國名校。在整個中國,耶魯也是人們都知曉並且尊重的名校。這也是我想回饋耶魯大學的原因之一。耶魯幫助中國的歷史已經有100多年了,很多中國領導人都曾在耶魯受過教育。但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這種互助的關系都是單向的,所以我極想改變這一點。耶魯管理學院改變了我的一生,這一點也不誇張。我在這里學到了很多東西,不僅僅是金融或企業家精神,還有給予的精神。
網友熱議
教育無國界還是吃裡爬外
張磊給耶魯捐款一事一經披露,即引發了網路熱議。贊嘆聲也有,憤怒者也有,然而更多的則是自我反省。
支持:「教育無國界」
支持的網友認為,教育是無國界的,張磊捐錢的目的不是濟貧,是為了感謝對他人生影響最大的母校。有網友說:「他的思想境界已經是世界大同,超越了地域,超越了國籍。 」
憤怒:「張磊,你吃裡爬外」
也有很多網友對此表示不能理解,他們認為是中國養育了張磊,張磊此舉簡直就是忘本,甚至大罵張磊「不是中國人,這個垃圾不要回中國來混了。 」
自省:中國高校教育應思考
另一部分網友則對這種行為的原因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思考。張磊之所以捐了這么大筆錢給耶魯,是因為他認為耶魯對他的人生以及事業的成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有網友假設:「如果張磊是在中國的某大學畢業的,如果這所大學能給他很好的指引,甚至影響他的一生,相信張磊也會捐錢給母校的。 」所以,中國高校教育體制該如何改革以對學子產生更大的幫助是個亟須研究的問題。
耶魯大學公共事務辦公室網站近日發布消息稱,美國耶魯大學校長理查德·萊文教授宣布,耶魯2002屆畢業生張磊(音)已經承諾,將向耶魯大學管理學院 (SOM)捐贈888.8888萬美元。這是到目前為止,耶魯管理學院畢業生捐贈的最大一筆個人捐款。
張磊是 Hillhouse CapitalMan-agement (高瓴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創建人,這筆捐款將主要用於耶魯管理學院新校區的建設。另外一部分作為獎學金,提供給「傑克遜全球事務學院」國際關系計劃項目,以及資助耶魯各種和中國有關的活動。
張磊之所以選擇捐贈888.8888萬美元,是因為數字8在中國文化中有特別含義,其發音類似「發」,代表了財富和運氣。
1998年,張磊出國留學,他選擇了美國耶魯大學的國際經濟專業,同時攻讀國際關系和工商管理碩士。回到中國後,他以耶魯的捐贈基金作為初期投資,以3000萬美元開創了高瓴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而如今,他的運營資產已達到25億美元。
7. 耶魯大學首席投資官大衛·斯文森因病去世,他有著怎樣傳奇的一生
大衛斯文森提出的投資理念,被大量捐贈基金所以使用,他掌管的大學基金收益率也常年名列前茅。根據外媒報道,知名投資人斯文森與最近離世,享年67歲。據悉,該投資人在美國金融市場頗具影響力,其掌管的大學捐贈基金的收益率常年高於其他同類基金,並且其提出的另類資產配置方式,被不少養老基金和捐贈基金所借用。在掌管耶魯大學基金的幾十年裡,該基金的投資回報率達到了9.9%,這個數字高於同一時期的美股收益率。
8. 哪裡可以下載到哈佛大學基金和耶魯基金的年報啊!!急求!200分!求幫忙!
http://hmc.harvard.e/investment-management/performance-history.html
this one exactly!
9. 股權為什麼可以成為長期收益最高的資產呢
在資產配置的各大類資產中,股權投資最為神秘,又以其高收益、高風險、長周期著稱,成為高凈值人群重要的資產配置品類。但有大部分投資者都不是很了解股權投資超高的投資回報來自哪裡?談收益前,我們先來看下風險提示,主要體現在三方面:
1、股權投資屬於浮動收益
通過投資未上市企業股權,通過估值提升來獲利。退出方式有:1、管理層回購退出 2、並購退出 3、新三板或者其他股權轉讓轉讓退出。4、IPO上市退出,均存在不確定性。
2、股權投資期限長
一般為5-10年。「放長線釣大魚」,好的獨角獸企業需3-5年不斷壯大搶占市場,提升估值。買股權基金需要長期的投資和需要等待。
3、必須有風險承受能力
收益和風險成正比,您需滿足合格投資者條件和風險自我評測才可以參與,那為什麼要填寫風險測評報告呢?
從資產配置的角度看:股權投資是個好配置
股權投資可分為VC和PE基金,前者介入時間早,風險投資,後者在中後期企業的商業模式成熟後再投資。
媒體報道上常常有這樣的百倍十倍的投資神話:
以上僅是某隻基金的明星案例,一隻私募基金會建立多個企業的投資組合,配置多個行業,分散風險,所以需要綜合考量整體的收益。一般常用到這2個指標來衡量:
1、整體資本回報倍數:也就是已投企業的公允價值除以投資成本的比值。但是這個數據沒有投資期限,落袋為安的回報雖可能都是3倍,但是一個用2年,一個用了10年,不能體現真正收益。
2、內部回報率IRR:內部收益率資金流入現值總額與資金流出現值總額相等、凈現值等於零時的折現率。簡單說,根據資本整體回報和投資時間算出投資回報效率,IRR越高,收益也越好。
國內國外,股權投資的收益都非常亮眼
過去10年在國內,PE基金的收益回報遠勝其他金融資產。
其實聰明的錢,早已湧入這個越來越火的市場,政府引導金、母基金、社保、險資、上市公司乃至富有家族和個人等各類LP陸續入場,頭部的VC/PE機構成為競相追逐的操盤手。
在美國,股權投資也被視為長期配置的不二選擇,排名前1/4的股權基金,在近20年時間內,內部回報率IRR遠超30%,可謂驚人。以最知名的耶魯大學捐贈基金為案例,構建的長期投資組合中收益率最高的資產是PE基金,在過去的20年時間里,PE資產的年化收益率達36.1%。同時,PE資產也是目前捐贈基金中最大的資產類別。
在中國,私募股權發展不過短短十幾年,正處於資本市場高速發展時期。我們已經進入大眾創新的時代,對投資者來說有大量項目可以篩選,同時來自各大LP的充裕資金,資本市場擴容,創業板、IPO加快,新三板改革等豐富退出渠道。
如果比較全球各大類資產過往平均回報,私募股權是唯一能在3年、5年、10年、15年及20年周期實現雙位數正回報的資產類別,遠勝股票、債券與其他另類投資。在資產配置組合中,將5-10年的錢,增配私募股權資產,確實能以犧牲流動性換取超額收益。
那麼國內具體的私募股權投資收益究竟如何?
以最新出爐的2016年數據為案例,有39%的私募基金IRR收益在20%-24%,有22%的私募基金IRR收益在15%-19%。從圖中直觀的得出:2016年超過一半的私募基金IRR收益大於15%,約8成的私募基金IRR收益大於10%。也證明了隨著中國市場體系更加完善,投資氛圍更加活躍,投資回報更具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