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資管產品剛性兌付違規配資資金池是什麼意思
證監會將落實依法從嚴全面監管要求,繼續做好完善制度供給等工作。在規范基金管理公司及子公司私募資管業務方面,將嚴厲打擊資管產品剛性兌付、違規配資、資金池等觸碰底線的行為,嚴格限制子公司非標融資類、嵌套投資類業務,強化對結構化產品的監管。機構應在有效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圍繞自身資源稟賦,審慎開展私募資管業務。
Ⅱ 資管新規下 私募基金怎麼變
我覺得私募基金的初衷就是為了更好的幫助有價值的中小企業獲得資金支持,在他們的成長中讓投資人獲得收益。無論怎麼管理,這個初衷是不變的。
Ⅲ 資管新規發布後,開放式私募是不是沒有優先劣後一說
不是。
資管新規只是對於理財產品的宣傳,以及報備有規定,沒有涉及分級。
但目前降杠桿的政策下,分級基金確實基本上沒有新發行的。
Ⅳ 資管市場將如何打破剛性兌付
據報道,在徵求意見稿發布5個多月後,4月27日,《關於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正式發布,將打破剛性兌付,促進提升銀行理財質量。
分析人士表示,長期來看,隨著投資管理能力的提升和金融服務的精細化,以及投資者的不斷成熟,資管行業的未來是值得期待的,只是要經歷目前的調整期。
文章來源:央廣網
Ⅳ 資管新規昨日正式通過,私募基金將受到哪些影響
重點增加了對資金池的整治,嚴格定義了期限錯配和剛性兌付;禁止開放式產品投資股權類資產;再次強調第三方獨立託管,但可以由關聯公司為資管子公司進行託管;同時提高了私募產品合格投資者認定標准。
Ⅵ 資管新規來了理財產品還能穩賺不賠嗎
日前,央行等五部委針對資管業務出台統一的指導意見,其中打破剛性兌付等相關內容引發社會關注。「新規實施後,我的理財產品還能穩賺不賠嗎?收益會下降嗎?」多年來一直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北京白領潘女士的疑問,代表了不少投資者的擔憂。資管新規,對你我的「錢袋子」影響有多大?
投資者門檻明確,三五萬元還能不能買理財?
此次資管新規對投資者適當性進行了規定,個人合格投資者的准入門檻設定為:家庭金融資產不低於500萬元,或者近3年本人年均收入不低於40萬元。對此,普通投資者心存疑慮:這意味著投資門檻要提高么?以後還能花三五萬元買理財產品嗎?
「指導意見只是規定了私募投資者的門檻,而對於普通投資者投資門檻並未提高。」潘東說,我國資管產品投資者將分為不特定社會公眾和合格投資者兩大類,分別對應公募產品和私募產品。此次只是明確了個人合格投資者的准入門檻,對普通投資者的門檻並沒有硬性規定。
業內人士表示,其實針對私募產品的投資人,各家機構早已有各自的門檻,只不過現在由監管統一了標准。
「以前買銀行理財覺得『穩賺不賠』,但聽說以後要『盈虧自負』,得自己掌握投資項目、衡量投資風險,真有點不適應。」上海市民吳先生的擔憂代表了很多普通投資者的想法。
對此,監管部門特別強調穿透式信息披露,不僅要穿透識別合格投資者,還要求金融機構對募集信息、資金投向、杠桿水平、投資風險等,做到及時、准確、全面地披露。
「對理財產品穿透式的信息披露,可以讓投資者更全面掌握產品風險、收益等狀況,有助於真正實現『賣者盡責、買者自負』。」前海開源基金董事總經理楊德龍說。
Ⅶ 資管業務為何要打破剛性兌付
金融機構不得承諾資管業務保本保收益。
除金融機構外,互聯網企業、各類投資顧問公司等非金融機構開展資管業務也十分活躍。為規范市場秩序,切實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意見》明確,資管業務作為金融業務,必須納入金融監管,非金融機構不得發行、銷售資管產品,國家另有規定的除外。
針對非金融機構違法違規開展資管業務的情況,尤其是利用互聯網平台等分拆銷售具有投資門檻的投資標的、通過增信措施掩蓋產品風險、設立產品二級交易市場等行為,按照國家規定進行規范清理。非金融機構違法違規開展資管業務的,依法予以處罰,同時承諾或進行剛性兌付的,依法從重處罰。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Ⅷ 中國央行擬強化金融資管新規統一監管
中國資管行業近年來在快速擴張的同時亦積聚重重風險。中國央行有意在去杠桿及防風險思路下,統一監管資管行業,強化資管業務的宏觀審慎管理,強調金融機構不得開展表內資產管理業務,明確要求逐步有序打破剛性兌付。
市場人士表示,央行正在草擬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相關文件,並已向銀監會、保監會、證監會等部委徵求意見,但其中相關條款邁出的步子很大,未來可能面臨監管部門間的博弈,討論空間較大,而大方向是拉平資管機構的水位,抹平監管套利空間。
央行草擬中的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指導意見指出,當前各類資管產品中均存在剛性兌付問題,這造成信用風險在銀行體繫纍積,金融機構應逐步有序打破剛兌。
資產管理業務是影子銀行的重要組成部分,僅靠微觀審慎監管不能有效防控可能形成的系統性風險,要強化宏觀審慎管理,建立資產管理業務等影子銀行活動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完善政策工具。
資產管理業務是金融機構的表外業務,本質是「受人之託,代人理財」,收益和風險均由投資者享有和承擔,金融機構不得開展表內資產管理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
而實踐中各類資管產品都存在一定的剛性兌付問題,其中,銀行的保本型理財產品較為突出,導致實質屬於銀行負債的理財資金卻被移至表外,不計提資本和風險撥備。即使採用浮動收益率的資管產品,一旦出現投資損失,銀行業往往以自有資金或資金池資金保證兌付。
央行草擬的意見並認為,這不僅造成信用風險在銀行體繫纍積,也抬高了無風險收益率水平,扭曲了資金價格,影響了金融市場配置效率。
金融機構應當向投資者傳遞『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理念,逐步有序打破剛性兌付。在產品分類方面,意見將資管產品進行分為公募、私募兩大類,並前瞻性設計了一種小額和面向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的小公募產品,允許依法豁免注冊許可。
央行稱,小公募作為公募和私募之間的一種資金募集形式,有利於更好地滿足實體經濟的多層次投融資需要。待證券法作相應修改後,小公募產品除依法豁免公開發行的注冊要求外,與公募產品的監管標准一致,不會催生新的監管套利。
西南財經大學與普益標准近期發布的2016年銀行理財報告稱,2016年中國銀行理財業務規模擴展增速雖有放緩,但相對其它行業增速仍然較高,預計當年存續規模能夠突破30萬億元人民幣關口,較2015年底同比增幅達27.66%。
而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布,截至去年四季度末,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約51.79萬億元,較上季末增長5.9%。
Ⅸ 資管新規針對剛性兌付有哪些安排
近日,《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簡稱「資管新規」)正式發布,資管新規中規定,資產管理產品的投資者分為不特定社會公眾和合格投資者兩大類。合格投資者是指具備相應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擔能力,投資於單只資產管理產品不低於一定金額且符合下列條件的自然人和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事實上,設定合格投資者門檻,不是為了把投資者排除在外,相反會有利於保護投資者利益。一般來講,不同投資者對投資風險偏好不同,感知能力也各異。相比有一定投資經驗的投資者,普通百姓的知識儲備、風險識別和承受能力往往較差,在面對收益誘惑時,可能會存在僥幸心理,而對投資回報期望過高、對風險預估不足,這其實潛藏巨大風險。此次資管新規從投資者主體資格、資產狀況、風險承擔能力等方面設定門檻,避免和減少盲目投資、非理性投資的存在。來源:人民日報
Ⅹ 什麼是資管新規它對金融行業有哪些影響呢
資管新規全名《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於去年11月發布。簡單來說,宏觀層面關繫到國家金融穩定、防範金融風險;中觀層面關繫到百億元規模的資管行業;微觀層面關繫到萬千家機構未來生存轉型之道,以及數量更為龐大的金融民工的年終獎能拿多少。
有保險資管人士點評,這是第一次正式把保險資管列入資管行業,使保險資管機構可以在同一起點上與其他金融機構開展公平競爭,改善了保險資管機構的市場地位。
保險行業可以跳過銀行、直接賺取利差收益,促進商業保險的發展。
對信託行業,迎來剛性轉型期主動管理成大方向
在降杠桿、去通道的大背景下,信託業難免經歷轉型的「陣痛」,但就長期來看,資管新規對行業發展是利好。
中國人民大學信託與基金研究所執行所長邢成認為,資管新規對行業提出更高的要求,新的監管環境下,信託轉型不僅是生存的的需要,更是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的要求。
他表示,2018年信託業實際已經全面進入剛性轉型期,這意味著信託公司業務轉型已經勢在必行,不可逆轉。「今年註定會成為信託公司剛性轉型元年,任何沖規模、做通道的動作都可能是踩紅線的動作,靠通道業務為支撐的外延式發展模式將成為過去。」
截至2017年年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管理的信託資產規模達26.25萬億,去通道、去杠桿背景下的信託業面臨著行業收入增長放緩、信託報酬率下滑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