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銀行理財收益率下行趨勢難改嗎
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多位理財經理表示,與往年月末、季末、年中理財收益率顯著沖高的現象不同,受資管新規影響,當下銀行理財收益普降。此外,市場流動性較充足,也拉低了理財收益率。
近期央行基礎貨幣供給充足,通過公開市場工具、定向降准等手段持續向市場注入流動性,推動利率水平下移,理財產品利率下降是隨行就市。預計未來銀行理財收益率變化主要取決於市場利率走勢,大概率穩中趨降。
發行理財產品是銀行拉存款的主要方式之一。往年,在月末、季末、年中等關鍵時點,銀行都傾向於通過加大理財產品發行量等方式以應對貸存比等考核壓力,從而使得這些時點發行的理財產品利率較高。
「理財產品利率中樞下移,主要原因是央行基礎貨幣供給充足,通過公開市場工具、定向降准等手段持續向市場穩定供給流動性,推動利率水平下移,理財產品利率下降是隨行就市。此外,嚴監管環境下,金融去杠桿繼續,銀行等金融機構杠桿降低後流動性壓力減小,也會對利率形成壓制。」西澤資本首席經濟學家趙建說。
強監管使得非標、通道類業務得到有效規范。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趙亞蕊認為,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雙支柱」調控框架下,隨著強監管政策陸續落地,金融去杠桿取得一定成效,尤其是非標、通道類業務的有效規范和約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遏制了資金在金融體系空轉現象。
強監管政策之一就是《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的出台,其對理財產品收益率影響顯著。興業研究分析師孔祥表示,非標資產目前不能錯配,因此新理財產品不能配置傳統高收益資產,導致收益率下滑。
如果不發生極端事件,預計銀行理財整個利率中樞穩中下移,但空間不大。同時,要警惕由於系統性風險帶來的流動性環境再緊張。
② 各種理財方式收益對比
收益和風險成正比,同樣的本金,假如都是賺的情況下,一般股票收益大於基金大於定期存款大於活期存款,但是股票和基金高收益的同時也伴隨著高風險,謹慎購買,使用閑錢理財最佳。
③ 2019年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如何該如何選擇理財產品
理財收益高,但風險也大。如果你心理承受能力大,可以選高收益理財。如果心理承受能力小,選擇儲蓄國債理財模式好。理財得看個人承受能力。
④ 理財收益越來越低說明什麼
問:理財收益越來越低說明什麼?答:理財收益越來越低是一個結果,是經濟增速放緩,導致的賺錢越來越難的結果。1、理財收益的本質是什麼?理財收益的本質是資金的投資回報率,黃奇帆說過金融就是資金的融通,為缺錢者融資,為有錢者理財,資金能夠產生收益,那是需要投資到項目中去,這個項目最終是需要投資於某種資產。
經濟增速放緩是一個長期的趨勢,如此大的體量要達到以往的增速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事情,增速持續放緩,這會伴隨利率的持續下滑,中間會因為調節經濟有波動,但是總體是下滑的趨勢,理財收益率自然是下滑的,現在如果你還陷入到錢貶值的焦慮當中,那麼很容易被「收割」。因為那些能夠給你帶來巨大理財投資收益的廣告總是能夠打動你。
⑤ 近幾年家庭理財的發展趨勢
一、投資視野:境內轉向海外。
近來,中國股市動盪、房產泡沫等問題,使得投資者重新審視市場和改變投資態度。所以不妨將視野轉向海外,國內海外雙管齊下。
二、整合模式:線上線下相結合。
線上理財有時興的互聯網理財產品像錢香供應鏈金融理財等,其優點是門檻低,只需要1000元就能投資。線下理財有銀行、固定資產等,其有點是安全性較高,其缺點也各自不同。建議用整合模式,同樣是雙管齊下,根據個人資產情況進行合理的配置。
三、投資策略:單一存款轉向多元化理財。
在過去,咱們除了日常開銷外,60%的資金都存入銀行。現在呢?隨著大家對理財需求與日俱增,市面上的投資方式也隨之增多,各類理財產品各有優勢,有的收益高,有的流動性好。
四、風險偏好:保守轉向中高等風險投資。
由於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風險承受能力也隨之增加。根據家庭的風險偏好來選擇適合的投資種類,不僅有利於實現財富的增值,而且有利於規避風險。上市背景網貸平台錢香金融,年化收益達到12%,遠遠高於銀行和余額寶,就受到很多喜歡在互聯網理財的白領的青睞。 一般而言,投資期限越長收益率才會越高。總而言之,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這句話仍需謹記。
投資理財需要靈活應變,時代在不斷地變化,理財方式也在日新月異地更改,對於家庭理財來說,既不能劍走偏鋒,更不能一味的墨守成規。根據理財需求的復雜性和多元化,理財方式也得跟上趨勢。
⑥ 近幾年理財趨勢是什麼
資管新規下銀行理財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凈值化轉型加速
資管新規落地已「滿月」
今年4月末,備受關注的資管新規正式發布,為百萬億元體量的資管行業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如今,資管新規落地已「滿月」,在資管行業中舉足輕重的銀行理財市場也拉開了商業模式轉換和行業格局重塑的大幕。
在打破剛性兌付、轉型凈值化的要求下,銀行理財產品市場正發生不小的變化:一方面,保本理財和3個月以內的短期銀行理財產品佔比逐漸減少;另一方面,則是凈值型理財產品發行速度加快,促進了表外公募理財產品加速向凈值化轉型。
短期理財產品佔比明顯下降
資管新規落地一個月後,銀行理財已經出現了發行數量持續下降、保本型產品預期收益率下降、非保本型預期收益率上升的顯著變化。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銀行理財產品行業運營模式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5月份460家銀行共發行了9861款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銀行數比上期減少26家,產品發行量增加249款減少1329款。從銀行理財產品類型來看,5月份新發行保證收益類理財產品1002款,佔比較4月份下降0.36%;保本浮動類理財產品2549款,佔比較4月份下降1.94%;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理財產品7914款,佔比較4月份增長1.62%。而凈值型理財產品發行136款,環比增長72.15%,佔比為1.12%。
從理財產品的發行期限來看,在資管新規影響下,5月份3個月以內的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佔比明顯下降。監測數據顯示,5月份發行的理財產品中,3個月以內(含)理財產品佔比為24.44%,環比下降4.87個百分點。同時,3至6個月、6至12個月(含12個月)理財產品分別較4月份環比上升3.28和1.96個百分點;大於1年期的理財產品佔比較4月環比下降0.36個百分點。
資管限制下,外公募理財產品加速向凈值化轉型
鑒於監管要求,未來3個月以內期限的短期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將逐步減少,但銀行也會考慮投資者的投資習慣,因此3至12個月的中長期理財產品數量佔比將上升。2018年,在資管新規的限制下,預計未來的銀行理財平均期限仍不會低於半年。
現階段銀行理財客戶風險偏好低、對凈值型產品接受程度低,快速打破剛性兌付,將導致客戶大量贖回理財產品,造成理財資產無產品承接的局面,很可能觸發流動性風險。
此次發布的新規中,明確商業銀行不得設立時點性存款規模考評指標,意味著銀行「沖時點」壓力將得到緩解,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集中於月末、收益率翹尾現象或將改善。
整體來看,新規對存款偏離度指標的考核要求較之前有所放鬆,特別是刪除了禁止高息攬儲的規定,可能是為後期表內存款利率市場化做鋪墊。中長期來看,『表內存款利率市場化+大額存單工具』代替保本理財和具有『剛兌』性質的預期收益型產品,將促進表外公募理財產品加速向凈值化轉型。
委外資產掌控力不足問題凸顯
控制資管產品杠桿水平是資管新規的一大要點。資管新規落地後,銀行理財市場的另一個變化就是狂飆近3年的銀行委外業務幾近停擺。
本輪監管打擊的是亂加杠桿和資金空轉,但規范化、高質量的委外是有助於委託方和受託方「雙贏」的。管理層針對的並不是委外模式本身,而是充當高杠桿和高風險「幫凶」的這類委外模式。未來,高質量、規范化的委外將迎來更加良好的市場發展空間,而作為高杠桿和高風險「幫凶」的委外模式將在監管高壓下逐漸銷聲匿跡。
對於主動管理能力過弱,或無主動管理能力的商業銀行而言,未來對於委外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強。普益標准研究員魏驥遙預測稱,但由於業務規模及專業能力等因素,中小銀行對接委外機構時話語權偏弱,對於委外資產掌控力不足的問題或將進一步凸顯。
尤其是在剛性兌付打破的大環境中,對於資產過弱的掌控可能增大產品虧損的可能,進而增大銀行的聲譽風險。因此,在開展委外業務的同時,中小銀行應考慮通過委外系統的建立,增大對於委外資產的監控力度,降低不可控風險的發生。
⑦ 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最近趨勢如何
最近收益率稍有上調,一般銀行理財半年期在4.4%左右,一年期在4.6%左右。
⑧ 凈值型理財產品走勢有哪些規律
凈值型理財產品是近年來銀行推出的新型理財產品,目前大多為固定收益型,走勢比較平穩,沒有大起大落,但是在一年當中年底到第二年的三月份相對來說要高一些,主要是年底銀行缺錢
⑨ 中國投資理財未來5-10年的有哪些大趨勢
未來的大趨勢在消費,醫葯,科技這幾大領域。消費和醫葯的話是生活所需,屬於弱周期,科技領域未來國家會越來越重視,但相對沒那麼好把握。
⑩ 理財產品未來幾年的收益率趨勢如何
理財有風險 投資須謹慎!以下僅供參考:
「五色土」是指「可以實現的不動產五類物權」。已經穩健運營10年,歷經考驗。
在房地產登記機關,將房地產直接抵押登記到投資人名下,抵押比例50%左右(例如:100萬投資理財,抵押的房地產價值在200萬左右),投資人獲取穩定的利息收入。借款人一般是中小企業,五色土負責:貸前風險評級,防控風險;貸後撥付風險准備金,覆蓋風險。
50萬起,年收益率8%;100萬起,年收益率8%-10%;1000萬起,年收益率10%-12%;按季收息,期限一年。aaa級五色土:安全性好(過去10年無風險),收益率高(年8--10%),變現快(一年到期)。
五色土最大風險是房價暴跌五成。
2004年01月,上海五色土抵押貸款顧問有限公司成立;
2004年12月,五色土獲得國家商標局「金融服務」注冊商標;
2011年11月,上海第九屆金融博覽會評為最佳抵押借貸服務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