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私募基金行政監管措施 行政監管措施有哪些
中國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依照《證券投資基金法》、《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和中國證監會的其他有關規定,對私募基金業務活動實施監督管理。
監管基本原則是,堅持「適度監管、底線監管、行業自律、促進發展」,明確私募基金行業三條底線,確保私募基金規范運作:一是要堅守「私募」的原則,不得變相進行公募;二是要嚴格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堅持面向合格投資者募集資金。三是要堅持誠信守法,恪守職業道德底線。
具體監管措施有以下三方面:
(一)中國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依法對私募基金管理人等相關機構開展私募基金業務情況進行統計監測和檢查;依照《證券投資基金法》第一百一十四條規定,採取7項有關措施:
1.對基金管理人、基金託管人、基金服務機構進行現場檢查,並要求其報送有關的業務資料;
2.進入涉嫌違法行為發生場所調查取證;
3.詢問當事人和與被調查事件有關的單位和個人,要求其對與被調查事件有關的事項作出說明;
4.查閱、復制與被調查事件有關的財產權登記、通訊記錄等資料;
5.查閱、復制當事人和與被調查事件有關的單位和個人的證券交易記錄、登記過戶記錄、財務會計資料及其他相關文件和資料;對可能被轉移、隱匿或者毀損的文件和資料,可以予以封存;
6.查詢當事人和與被調查事件有關的單位和個人的資金賬戶、證券賬戶和銀行賬戶;對有證據證明已經或者可能轉移或者隱匿違法資金、證券等涉案財產或者隱匿、偽造、毀損重要證據的,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主要負責人批准,可以凍結或者查封;
7.在調查操縱證券市場、內幕交易等重大證券違法行為時,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主要負責人批准,可以限制被調查事件當事人的證券買賣,但限制的期限不得超過十五個交易日;案情復雜的,可以延長十五個交易日。
(二)中國證監會將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從業人員誠信信息記入證券期貨市場誠信檔案資料庫;根據私募基金管理人信用狀況,實施差異化監管。
(三)私募基金管理人等相關機構及其從業人員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及《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規定,中國證監會及其派出機構可以對其採取責令改正、監管談話、出具警示函、公開譴責等行政監管措施;依法對應當予以行政處罰的當事人實施行政處罰。
2. 公募基金要有什麼監管
基金管理公司屬於非銀行金融機構,不受銀監會的監管。
基金管理公司的監管機構是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證監會。
除了基金管理公司,證監會負責還監管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期貨結算機構、證券期貨投資咨詢機構、證券資信評級機構。
證券業的自律組織是證券業協會,基金公司是證券業協會的會員。
另外,基金公司內部一般會設監察稽核部等部門,基金公司實行督察長制度
3. 私募基金需要什麼樣的監管
私募基金監管機構與法律
私募基金分為股權投資基金與證券投資基金兩類。根據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發布的《關於私募股權基金管理職責分工的通知》(2013年6月)規定,這兩類私募基金所屬的監管機構均是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此之前,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的登記和管理歸口發改委,發改委管理期間還未完善監管體系)
根據《證券投資基金法》和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授權,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制定了《私募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和基金備案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
該《辦法》是目前私募基金最直接的法律規范。
4. 如何監管私募基金
根據監管層日前下發的《信託公司證券投資信託業務操作指引》要求,證券投資信託設立以後,信託公司應當親自處理信託事務、自主決策,並親自履行向證券交易經紀機構下達交易指令的義務,不得將投資管理職責委託他人行使,私募基金經理僅能作為第三方投資顧問來開展服務,不得代為實施投資決策。
「如果按此規定來嚴格實行,那麼現有的相當比例的陽光私募難符合要求,將對整個行業將帶來較大沖擊。」某私募基金經理對上述政策如此評述,該基金經理曾在南方某信託公司發行多期信託產品。
一位陽光私募的投資顧問認為,上述政策恐怕只能停留在形式之上,而難於真正落實。他表示,現在他與信託公司合作發行的陽光私募產品表面上就是按照這種新規則在運作,但實際操作指令都是由他們團隊來下發。
「市場的擔心是多餘的,自陽光私募誕生以來,監管部門一直強調信託公司要直接履行決策義務,但實際並未如此嚴格操作。」西南財經大學信託與銀行理財產品教授李勇說。
李勇表示,監管層新規中要求的信託公司履行決策義務與投資顧問掌控陽光私募並不矛盾,其間還有很多空間和辦法來實現。他認為,在所有的陽光私募產品中,投資顧問的主要職責就是在自己的策略下決策,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和投資風格,這點不可能改變,不然市場就失去了投資者,證券投資信託這類陽光私募難於存在。
而國內某知名信託公司信託部負責人也表示,要求信託公司履行投資指令,這其實只需通過電腦軟體設置就可解決,而不用投資顧問通過信託公司來下操作指令———盡管形式上顯示的仍是信託公司下發操作指令。
「說白了,證券投資信託就是要求信託公司對投資者負責,投資顧問對信託公司負責,投資顧問不需直接對投資者負責。」李勇說,此次政策的出台,監管層主要目的就是要提示信託公司注意風險,不能簡單依靠投資顧問的建議。
不過,也有信託公司認為,監管部門的確需要加強對投資顧問的監管力度。上海某信託公司一位副總就表示,如何應對投資顧問在投資過程的道德風險,諸如內外勾結進行老鼠倉操作等,是監管層必須面對的問題。
5. 私募基金風險的防範方法有什麼
私募基金風險的防範方法有:
一、私募基金投資的風險類別
私募機構失聯跑路,投資者可能會為此交高昂的學費,作為普通投資者該怎樣鑒別選擇私募?對此,業內人士為投資者們總結了一些建議,供投資者參考。
1. 募集形式
私募不能公開募集,這條規定是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與非法集資類犯罪最根本的區別。《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明確指出,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銷售機構不得向合格投資者之外的單位和個人募集資金,不得通過公眾傳播媒體或者講座、報告會、分析會和布告、傳單、手機簡訊、微信、博客和電子郵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對象宣傳推介。
2. 投資門檻
私募投資門檻不低,按照規定私募基金的募集對象是少數的特定投資者,單個投資者的投資額不能低於100萬元。
3. 收益承諾
不承諾保本保收益,《辦法》第十五條規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銷售機構不得向投資者承諾投資本金不受損失或承諾最低收益。在簽訂私募股權投資合同過程中不應有明確的還本付息的約定。如果私募基金的發起人向投資人許諾保底收益,那就涉嫌違法了。
4. 人數
募集不得超人數限制,事實上私募對投資人人數有嚴格的限制,以股份公司設立的,投資者人數(包括法人和自然人)不得超過200人;以有限公司形式設立的,投資者人數(包括法人和自然人)不得超過50人;以合夥制形式設立的,合夥人人數(包括法人和自然人)不得超過50人,這是區分是否屬於非法集資的關鍵點。
5. 備案
不拿備案當幌子,雖然私募基金公司已經開始實行備案制,但由於門檻並不高,中小私募均可以登記。私募基金登記備案證明、證書和相關公示信息權僅表明該私募基金管理人已履行相關登記備案手續,不構成對私募基金管理人投資能力、持續合規定情況的認可,不作為基金財產安全的保證。如果有私募把在協會備案的資格當做自己的一種信用保證,投資者不能盲目輕信。
二、私募基金風險的防範對策
1. 綜述
投資者購買了失聯、跑路的私募公司產品時,該如何追討、維權?浙江和義觀達律師事務所王向宇律師從幾個方面進行了分析,王律師表示,談到維權,投資者需要先明確自己的權益是不是真的受到了侵害?基金業協會發布的《關於失聯私募機構最新情況及擬公示第六批失聯私募機構的公告》,只是一個疑似的名單。況且,失聯不意味著侵權。
2. 權益判斷
投資者如何判斷自己的權益是否受到了侵害?一般而言,投資者在出資前,都會簽訂一份協議,投資者先要看看自己的協議做了如何的約定?比如合同的性質是投資協議還是借款協議,資金是否由銀行進行了託管等等。比如投資者簽訂的是投資協議,投資者就需要再做一定的調查,自己投的錢拿不回來了,是基於正常的商業風險導致的投資失敗,還是被基金公司捲款跑了。如果是正常的投資失敗,那就不存在維權之說,如果是被捲款逃了,那麼才需要維權。
3. 救濟途徑
投資者確定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了侵害,那麼該如何維權。維權通常有兩個途徑:一個是民事途徑,另一個是刑事途徑。具體的維權形式,投資者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確定。比如,基金管理公司捲款逃了的,基金管理公司就可能涉嫌詐騙罪等刑事罪名,投資者就應當向公安機關報案以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以上便是私募基金風險的防範方法,私募基金雖然收益較高,但是投資時對於它的風險防範意識一定不能少,作為投資者,對自己的財產安全要負責。
6. 關於私募基金中監管帳戶如何接收監管,投資人的資金如何保障
規定私募基金不能承諾預期收益,但是並不代表私募基金做不到這個收益。
首先,從收益角度說,私募基金現在多數沒有管理費、認購費等費用,而基金管理人獲取的是超出客戶收益的超額收益,也就是說客戶收益達不到的話,基金管理人是沒錢賺的
其次,私募的基金管理人是碰不到客戶的資金的,本金安全由銀行監管,而投向是由證監會監管
我是私募基金從業人員,再有問題可多交流
7. 請教:國外私募基金是如何監管的,以及監管體系的優缺點
「私募基金」在國內是很新的,很多企業不知道什麼是私募基金。但是,私募基金在國外發展得已經比較成熟。私募基金簡單地說是通過私募的方式,通過定向募集投在企業里,而不是投在股票市場上,這是它最基本的特點,這樣一來,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就非常直接、非常容易。美國企業成長協會在美國正好是把大量的中小企業、中小私募股權基金和一些中介機構結合在一起的這么一個組織,他們的任務就是要把私募股權基金和中小企業結合起來。
私募股權投資主要組織形式
1、有限合夥制
有限合夥企業是美國私募基金的主要組織形式。
2007年6月1日,我國《合夥企業法》正式施行,青島葳爾等一批有限合夥股權投資企業陸續組建,
2、信託制
通過信託計劃,進行股權投資也是陽關私募股權投資的典型形式。
3、公司式
公司式私募基金有完整的公司架構,運作比較正式和規范。目前公司式私募基金(如"某某投資公司")在中國能夠比較方便地成立。半開放式私募基金也能夠以某種變通的方式,比較方便地進行運作,不必接受嚴格的審批和監管,投資策略也就可以更加靈活。比如:
(1)設立某"投資公司",該"投資公司"的業務范圍包括有價證券投資;
(2)"投資公司"的股東數目不要多,出資額都要比較大,既保證私募性質,又要有較大的資金規模;
(3)"投資公司"的資金交由資金管理人管理,按國際慣例,管理人收取資金管理費與效益激勵費,並打入"投資公司"的運營成本;
(4)"投資公司"的注冊資本每年在某個特定的時點重新登記一次,進行名義上的增資擴股或減資縮股,如有需要,出資人每年可在某一特定的時點將其出資贖回一次,在其他時間投資者之間可以進行股權協議轉讓或上櫃交易。該"投資公司"實質上就是一種隨時擴募,但每年只贖回一次的公司式私募基金。
不過,公司式私募基金有一個缺點,即存在雙重征稅。克服缺點的方法有:
(1)將私募基金注冊於避稅的天堂,如開曼、百慕大等地;
(2)將公司式私募基金注冊為高科技企業(可享受諸多優惠),並注冊於稅收比較優惠的地方;
(3)借殼,即在基金的設立運作中聯合或收購一家可以享受稅收優惠的企業(最好是非上市公司),並把它作為載體。
8. 私募基金公募化後監管何為
自中晉資產涉嫌非法吸存被查,短短幾天內,先後傳出易乾財富、融宜寶、玄祥時韻等立案調查或跑路。近年來,這些線下理財無論是數量和規模均處於急劇膨脹中,甚至有些處於失控的狀態。
自中晉資產涉嫌非法吸存被查,短短幾天內,先後傳出易乾財富、融宜寶、玄祥時韻等立案調查或跑路。近年來,這些線下理財無論是數量和規模均處於急劇膨脹中,甚至有些處於失控的狀態。
不過,《華夏時報》記者調查發現,這幾起立案調查的案件,隱現私募基金的影子,通過工商注冊私募基金牌照來給自己披上合法的外衣,而這種線下交易模式存在極大的不透明,投資者的資金不知去向,同時公司持牌與監管缺失也造成投資者的錯覺。
私募基金幌子
從這幾起案件來看,這些線下理財有一個重要的攬客工具「私募基金」,或持有私募牌照,或代銷私募基金產品。
據公開報道,融宜寶先後於2013年10-12月、2014年5-6月代銷中成鑫融的兩款有限合夥私募基金,其中一款僅上海分公司就有共計2000萬元延期,至今絕大多數本息未兌付;另一款也有2000萬元延期,至今本息未兌付。
知情人士介紹:「這類線下理財公司為了業績,私自給投資人承諾兌付,導致風險疊加。連續幾個基金項目虧損後,理財公司就無法平賬了,只能連續吸儲補漏洞。」
中晉也是以私募合夥人募集投資者資金,上海公安部門通報的中晉系直指兩家私募 「中晉股權投資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上海中晉一期股權投資基金有限公司」。其中像中晉一期基金共募集資金52.6億元人民幣,超計劃籌資2.6億元。
這些產品最終又投向了國太控股及注冊控制的企業,國太控股則於2015年底至2016年初連續介入了3家港股上市公司華耐控股、中國創新投資和中國趨勢。
「中晉資產披著有限合夥股權投資外衣的自我融資行為,它的產品隸屬於國太集團,而國太集團又是中晉資產的控股公司,中晉發行的產品全部投向國太旗下的相關產業做融資。這是非常明顯的自融。」 上海一家私募機構合夥人告訴記者。
而多數投資者並不知道這些資金的投向,像中晉的合同上並沒有寫明這些投資去向。一名線下理財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一般線下理財投資者的資金最終多是投向股市和樓市,因為這兩個行業的資金需求量比較大,也有的是公路類項目。
生菜金融副總經理鄭海陽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如果是正式的私募在投資之前就會想好退出方案,比如上市公司並購,但現在受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很多行業不景氣。一般私募有3年的鎖定期,3年過後到了一個集中兌付期,而今年理財市場的大勢不好,導致了中晉的龐氏騙局無以為繼;即使是有明確投向的私募,也有可能因為項目或企業經營情況不佳而發生無法兌付的情況。」
監管的缺位
中晉被立案偵查後,大量投資者提出疑問:一家能長期冠名知名節目並請名人代言的公司,居然在一夕之間被曝出非法集資?
按《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私募基金不得在公開場合向不特定人群宣傳推介。北京大學互聯網金融研究中心博士後郭峰表示:「通過明星代言、電視節目冠名等形式,中晉系已經完完全全實現了公開宣傳和公開募集。」他進一步提出質疑,私募基金公募化為何無人監管?
事實上,近兩年來私募基金行業發展迅猛,問題和風險也不斷凸顯。2015年5月,中國基金業協會建立投訴登記制度以來,針對私募基金投訴事件有近500件,佔比高達約85%。
《華夏時報》記者致電中國證監會12386,對方表示,私募基金登記備案證明不構成對私募基金管理人投資能力、持續合規能力的認可。
像中晉這類的登記備案顯然存在監管的真空。最近有報道稱,《私募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有望本月出台,未登記備案仍視為非法集資。
玄甲金融投研總監衷亞成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的私募股權管理辦法的出台對於整個私募行業的規范運作將大有裨益,尤其是新辦法對私募基金募集行為做了更進一步的規定。「現在主要還是看監管部門落實政策以及執行的力度。就目前監管部門對各類理財平台風險事件的查處頻率來看,未來將有望繼續保持這樣的高壓態勢,這對肅清行業長期以來的一系列不規范的操作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