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憑證,指證券公司發行,以私募方式向合格投資者發售的融資工具,約定本金和收益的償付與特定標的相關聯的有價證券,是能保本的唯一理財工具,只在券商銷售,而銀行理財產品有可能是代銷代售,而且不一定保本哦,都是有風險的。
Ⅱ 有收益憑證的理財有風險嗎在銀行辦的理財產品,兩年到期收益打在條
銀行理財產品是由銀行進行投資的產品。也就是說,你把錢放在銀行,由銀行統一進行投資,既然是投資就有風險。現在工行推出的理財產品短期的比較多,三十多天或者180天等等。所謂預期年化收益率是這樣計算的:比如預期年化收益率是5.0%,那麼如果存了1萬元,一年的收益是500元。但是現在都是短期的,如果是30天,那麼收益就是500/365*30=41.0959元。也就是說,需要把年化收益率分解到每天,然後再乘以實際天數,才是實際得到的收益。
銀行定期存款,是單利計息的。比如一年3.5%,那麼存一萬元,一年就是350元利息。五年5.5%,那麼存一萬元,存五年得到的利息是550*5=2750元。
所謂保值,你是指本金嗎?這兩種方式本金應該是都能得到的。但是現在是負利率時代,銀行的利率要比CPI(居民消費指數)低很多,你本金得到了,但是不代表錢就保值了。現在存一萬元,五年後得到12750元。但是現在一萬元可以買到的東西,五年後用12750元可能買不到了。就是這個概念。
個人理財需要把個人的收入進行合理的分配,不能只進行一項投資,要有一定的存款,一般占收入的20%。要有一定的投資,占收入的10%。要有一定的保險,占收入的10%。其它的就是日常生活所需。
Ⅲ 什麼是證券收益憑證理財產品
一、證券公司的收益憑證是什麼?
《證券公司債務融資工具管理暫行規定》中對「收益憑證」的解釋是證券公司按照規定發行的一種融資工具。聽起來很復雜,其實說白了就是發行收益憑證的證券公司向投資者借錢,然後按照約定的期限,約定的收益方式向投資者「還本付息」,可以近似理解為像銀行存款一樣的負債業務。
證券公司公開發行的收益憑證,須經過證監會批准;非公開發行收益憑證,只能面向合格投資者進行募集,而合格投資者數量不得超過200人。
二、證券公司的收益憑證風險性如何?
收益憑證說白了是證券公司向投資者借錢,公開發行的收益憑證需要證券業協會評價,證監會批准,發行的標准還是挺嚴格的。非公開發行的收益憑證其安全性主要看該證券公司的規模實力和商譽了,一般國企、央企和大型上市證券公司的收益憑證都還是很可靠的。
三、證券公司收益憑證的收益如何?投資期限如何?
收益憑證一般分為固定收益憑證和浮動收益憑證。
固定收益憑證在購買時就已經約定收益率和投資期限,其約定收益率一般在4.4%-5%之間,有時券商做活動可以達到7%左右,投資期限一般從30天到1年不等,一般不支持提前贖回,但是部分券商允許投資者將持有的收益憑證轉讓給其他投資者。相比銀行定期存款,個人認為證券公司的收益憑證投資期限更短,收益更多。
浮動收益憑證的收益與特定標定的資產收益相掛鉤,特定標的包括但不限於貨幣利率,基礎商品、證券的價格或者指數。比如,以滬深300指數為特定標的,不設封頂的浮動收益憑證在投資期限內,滬深300指數漲的越多或者跌的越多,浮動收益憑證的收益也就越多(收益可能是特定標的漲跌幅絕對值的1.2-1.5倍,起到一種收益放大的作用,具體需要看收益憑證的收益結構)。投資期限一般從1個月到1年不等。
四、如何投資證券公司的收益憑證?
按照證監會的要求,投資證券公司的收益憑證需要投資者投資期限,投資風險和投資品種3匹配。所以,需要投資者開立證券賬戶,完成風險測評,然後才能投資收益憑證。
Ⅳ 證券公司收益憑證和銀行理財產品有什麼區別
證券公司收益憑證和銀行理財產品有3點不同,具體介紹如下:
一、兩者的相關要求不同:
1、證券公司收益憑證的相關要求:證券公司公開發行的收益憑證,須經過證監會批准;非公開發行收益憑證,只能面向合格投資者進行,而合格投資者數量不得超過200人。
2、銀行理財產品的相關要求:理財產品的類型、期限、風險評級結果、適合購買的客戶等信息需要及時公布。而且還要求配以示例說明最不利投資情形下的投資結果。
二、兩者的實質不同:
1、證券公司收益憑證的實質:指證券公司以自身信用發行的,約定本金和收益的償付與特定標的相關聯的有價證券。
2、銀行理財產品的實質:商業銀行在對潛在目標客戶群分析研究的基礎上,針對特定目標客戶群開發設計並銷售的資金投資和管理計劃。
三、兩者的分類不同:
1、證券公司收益憑證的分類:主要局限於銀行間市場同業拆借、回購、短期融資券等短期負債工具,且額度有限;證券公司雖然可以通過上市、增資、向股東發行次級債等方式進行融資,但也難以成為持續有效的融資方式。
2、銀行理財產品的分類:根據投資領域的不同銀行理財產品有著不同的投資領域,據此,理財產品大致可分為債券型、信託型、掛鉤型及QDⅡ型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