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銀行今後新發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可能有所降低。以余額寶為代表的寶寶類產品的收益或將走低,收益率可能一直在4%左右徘徊。除了寶寶之外,銀行理財也不能倖免,對於固定收益類的銀行理財產品來說,社會融資成本的降低意味著收益的降低,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將進入下降通道。此外多位P2P人士表示,P2P平台失去賴以立身的高息優勢後,可能會進一步加劇行業競爭。
⑵ 未來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有什麼變化
近日消息,隨著2017年金融去杠桿的不斷推進,市場流動性整體偏緊,銀行理財收益率一直持續上升。業內人士普遍認為,今年節後國內外市場利率仍然較高,是推動節後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高企的重要因素。
展望更長的時間周期,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從春節前夕發布的2017年四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來看,央行強調「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2018年貨幣政策難有寬松空間。央行在2017年四季度貨幣政策報告中明確指出,將「實施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穩定,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從流動性「基本穩定」到「合理穩定」,從「調節好貨幣閘門」到「管住貨幣供給總閘門」,貨幣政策的總體基調難以放鬆。從全年來看,考慮到3月份美聯儲很可能再次加息,且2018年全球主要央行貨幣政策「緊」聲漸起,我國公開市場利率仍有跟隨上調的壓力,所以未來一段時間銀行理財產品收益大幅度下降的概率不大,穩中有升是最可能的趨勢。
⑶ 為何最近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都降低了前段時間都是5%以上,最近都是以下了。
錢不值錢了,准備金率下調了。錢多了當然收益降低。供需嗎?從來都是如此
⑷ 現在還有沒有能夠保本保息,而且收益能達到5%以上的理財產品
自從2018年4月份資管新規出台後,正式確認取消剛性兌付,過渡期確認為2020年底,所以目前市面上還存在可以保本保息的產品,不過可以算是最後一批保本的理財產品,雖然銀行存款基本可以確定是保本保息,但是銀行有破產的可能,因此銀行的存款都不算是保本保息的。
資管新規的出台一方面是規范行業標准和改革行業,另一方面是要讓投資者的個人理財知識增強,沒有了保本保息,想要一個既安全又收益高的理財方法,只能靠自己不斷學習理財知識,所以想要獲得更高的收益只有靠自己去學習。
⑸ 固守理財產品,是產品期限結束後開始算收益,還是被確認後就開始算收益
固定收益是按事先規定好的收益率獲得投資收益,如債券和存單到期,投資者即可領取約定收益。因此,這類資產在整個資產配置體系中扮演著低風險、低收益的穩健型角色。固收理財產品起息日期是指開始計息的日期。不同期數的固收理財產品起息時間不同,用戶可以在產品詳情中查看每一期具體的起息時間。只要是在理財期限內,不管是周末還是國家法定節假日,每天計息,全年無休。都會計算利息。
⑹ 銀行理財收益普遍過5怎麼理解
保本型理財或將逐步退出市場
節後銀行理財收益依然保持不錯的勢頭。近日,北京晨報記者走訪多家銀行網點發現,銀行理財產品仍普遍保持了超過5%的預期收益率。不過,在打破剛性兌付的情況下,保本型銀行理財產品或將逐步退出市場。
「所謂結構性存款是指在存款的基礎上嵌入了金融衍生工具,如股指、匯率、黃金等,從而使存款人在承受一定風險的基礎上獲得較高的收益。」融360表示,值得關注的是,很多銀行儲戶從字面意思理解仍視其為一種普通存款,並未意識到潛在的風險。
⑺ 為什麼現在的理財產品收益越來越低
因為正規平台越來越多,再加上監管部分的限制。所以理財產品的收益就下降了。不過再怎麼下降,網路理財產品的收益還是高於其他理財產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