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資管新規對銀行理財業務都有哪些影響
對於我國百萬億元規模的資產管理市場,資管新規從醞釀到徵求意見一直牽動著市場的神經。特別是存量規模接近30萬億元的銀行理財,向標准化、凈值化轉型的進展備受市場關注。
截至2017年底,除了招行、中信銀行之外,多數股份行理財余額大幅減少。
資管新規落地後對銀行理財沖擊有多大?周之行分析稱,資管新規落地後,銀行依然會持續發展新產品,即便是採用表外轉表內的方法,也會試圖將資管資金存留在銀行體系內,但這部分一定會外溢,初步估算大概七成規模依然在銀行體系之內。部分資金體量會慢慢往外部資管公司流轉,包括公募基金,甚至包括私募基金都有可能吸收銀行外溢的存量資金。
奧緯研究報告顯示, 當前,銀行客戶行為正在加速市場化,其中個人金融資產投資配置中,銀行理財、股票、公募基金、信託、私募、保險的佔比顯著增加。而居民儲蓄卻從2007年的69%下降至50%。
在資管新規的新導向下,將嚴格區分合格投資者和非合格投資者,這從本質上有利於銀行。「未來非標投資者會部分回到銀行存款體系,尤其是降低債權類合格投資者的標准以後,他們可能進入債權的非標投資,成為合格投資者。」
此外,他認為,資管新規落地後,資管市場將出現底層資產替換。首先,債權資產從影子銀行資產替換成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等資產,資產特性變得更分散了;其次,資管新規後,底層資產將向二級市場轉向,實際上變成二級市場公開的資產;最後,期限拉長後,底層資產將向PE類資產轉變。銀行做不了二級市場和PE市場,某種程度對銀行是挑戰。
『貳』 資管新規後,銀行理財有哪些變化
變化1、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提速
投資建議:定期關注資產配置和凈值變化情況
「金融機構對資產管理產品應當實行凈值化管理,凈值生成應當符合公允價值原則,及時反映基礎資產的收益和風險。
變化2、結構化存款或替代保本理財
投資建議:關注相關產品過往業績表現
由於資管新規明確指出資產管理業務是金融機構的表外業務,金融機構開展資產管理業務時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在此情況下,保本型理財可能會逐漸退出市場。
變化3、預期收益型產品期限或明顯增長
投資建議:「非標」資產仍是理財產品重要配置方向
隨著「剛性兌付」機制逐漸被打破,2018年將有越來越多的理財產品達不到此前公布的預期收益率水平。另一方面,資管新規明確,「為降低期限錯配風險,金融機構應當強化資產管理產品久期管理,封閉式資產管理產品最短期限不得低於90天。」隨著監管對於期限錯配風險管理的日益提升,預期收益型產品的期限也被認為將明顯增長。
『叄』 資管新規下,理財產品為什麼都要改為凈值型
作出這一規定的原因在於,從根本上打破剛性兌付,需要讓投資者在明晰風險、盡享收益的基礎上自擔風險,而明晰風險的一個重要基礎就是產品的凈值化管理。只有凈值化管理才能最及時的反映資產收益以及風險。而且,理財產品本身就是具有風險性的,其本質是銀行作為管理人收取相應管理費、客戶作為委託人自擔風險以及收益,而剛兌完全打破了這種本質,所以遭到淘汰也是必然現象。
『肆』 資管新規後用來反應理財產品收益的指標是什麼
資格新規發布以後許多理財產品都改變了收益結算方式,過去多以預期收益率顯示和結算,而資格新規發布就是要打破理財產品的剛兌,所以現在的理財產品越來越多的已凈值型理財產品推出,而凈值型理財產品都是非保本浮動收益,而觀察凈值型理財產品好壞的指標就是每天凈值的變化,而七日年化收益率也可以參考,所以不可以一種指標下定論,綜合考慮,以上只是個人意見僅供參考,投資有風險需謹慎,祝你投資順利天天開心
『伍』 資管新規來了,對你的理財產品有什麼影響
短期看,大家將不能再按手買入能獲得確定性高收益的銀行理財產品,而且在購買其他資管產品時也被加上了諸多的束縛,但從發達國家的金融市場發展史來看,這也將大大減輕系統性風險發生時,對普通人辛苦積攢的財富的影響。
與此同時,人們的理財觀念也將因此走向成熟。長期投資、分散投資、價值投資以及資產配置等優秀的理念將真正深入人心,從而引領過去這些年「劣幣驅逐良幣」的中國金融市場走向正軌。
『陸』 資管新規對個人理財產品有影響嗎
影響很大的,尤其是對本身就沒什麼安全感的人來講,打破的鋼兌說明了沒有保底。
如果你是男性投資理財者,那麼一般來講影響不大,做事本來就果敢,且心理承受能力會更高,承受風險會強一些。不過在計算收益時,男性會比較粗枝大葉一點,更注重全局觀念的把握,更專注短期回報。那麼男性投資者就可以把精力放在自己能承受風險范圍內的高收益產品,通過短線操作盈利。比如福貓財經、網路理財平台等產品搭配銀行理財產品。
如果你是女性投資理財者,那麼你會更有耐心,多聽取理財規劃師和周圍人的意見,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甚至可以根據各種不同的投資理財產品收益列一張表格,看看作為長期投資情況下,哪些收益更高。女性比男性更具有憂患意識,抵抗風險的能力也會低一些,因此投資風格更加穩健,操作頻率更低。作為這類女性,可以結合銀行理財產品搭配基金定投產品,同時少量投資網路理財平台行業,進行財產分配。
總而言之,無論你屬於什麼類型的投資者,資管新規出台後都不可以盲目投資、過度自信。
『柒』 資管新規後銀行理財產品收益達標了嗎
資管新規落地後,銀行保本理財產品或將逐漸退出市場
春節已近在眼前,手中有閑置資金的投資者希望找到合適的投資理財渠道,而最新出爐的1月份銀行理財產品數據,或可以為投資者理財提供參考。
融360監測數據顯示,1月份,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持續走高。銀行理財產品發行量共14441款,較上個月增加了561款;平均預期年化收益率為4.86%,較上個月上升了0.02個百分點,創2015年8月份以來的30個月新高,不過,漲幅較之前收窄。其中,保證收益類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35%,環比上升0.07個百分點;保本浮動收益類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33%,環比上升0.03個百分點;非保本浮動收益類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15%,環比上升0.07個百分點。

外資銀行理財產品共有336款,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19%,高於城商行的4.95%、股份制銀行的4.93%、國有銀行的4.86%、農商行的4.71%,但是外資銀行發行的結構性理財產品和中高風險理財產品佔比較大,這兩類產品的收益率是浮動的,達不到預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偏大,不適合謹慎類及穩健類投資者。
值得注意的是,披露了實際到期收益率的6444款產品中,共321款產品未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其中結構性理財產品187款,非結構性理財產品134款,結構性產品未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的比例為50%,非結構性產品未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的比例為2.31%。雖然結構性理財產品的預期最高收益率很高,動輒就能達到6%以上,甚至10%以上,但能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只有一半,而且結構性理財的平均到期收益率要低於非結構性理財。因此,投資者在購買結構性理財的時候要謹慎,如果對產品的收益計算方式不了解,對市場趨勢沒有一定的判斷力,建議還是不要觸碰。
對於有意向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來說,除了需要關注理財產品的風險和收益外,更要留意募集期的長短,較長時間的募集期會導致資金站崗時間較長拉低產品的整體收益,並且一定要注意觀察購買的產品是否節前就開始計息。
融360分析師認為,2月中旬將迎來春節長假,所以理財產品的發行量必將大幅下降,市場資金面將會保持穩定,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上漲或下跌都有可能,但是漲跌幅都不會太大,從長期來看,今年利率走高的概率較大,所以銀行理財收益率可能會延續去年的上漲趨勢。但未來隨著資管新規的逐步落地,銀行保本理財產品或將逐漸退出市場,轉型為銀行結構化存款產品。
理財產品也要好好管制。
『捌』 資管新規的發布對銀行理財有哪些影響
無論是保本理財還是非保本理財,銀行在對接金融資產上,在風控能力等方面擁有專業、豐富的經驗。銀行非保本理財是一種投資產品,本質上與銀行的存貸產品不同。但是過去老百姓覺得是銀行的產品,就要保本保息,然而事實上理財產品的收益比銀行存款的收益目前要高兩個百分點左右,這高出的收益就是風險溢價,需要投資人來獨立判斷、承擔。
『玖』 一般保本理財產品收益率是多少啊
根據資管新規要求,除了「存款」以外的理財產品均不能承諾保本保息,包括銀行理財產品。當然不承諾保本保息並不意味著理財產品就有很大的「風險」了,主要還是看產品背後所投資的資產標的,例如一些「低風險」的投資於國債、金融債、貨幣市場工具的產品還是比較安全的。
可以關注一下中小銀行的「銀行智能存款」產品,按照存款保險保障制度,50W以內100%賠付,「利率」在4%-5%左右。現階段,度小滿理財APP(原網路理財)平台上就有一些包括活期、定期銀行存款產品,如活期產品「三湘銀行活期」,提前支取收益3.9%左右,隨時存取,當日起息,節假日無限制,任意自然日支取,當日實時到賬,無交易日限制,無限額限制;如定期銀行存款產品「振興智慧存」,滿期支取收益率在4.8%左右。
具體您可以在應用市場搜索「度小滿理財APP下載鏈接」或者關注「度小滿科技服務號(xiaomanlicai)」了解詳細產品信息。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