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本質都是一樣的。只是區別在於收益現在展示的形態不一樣。收益性理財就是直觀表達出收益率為多少。凈值型理財,就是將收益轉化為數值,你要自己計算才能知道利息多少。
凈值型理財產品與開放式基金類似,為開放式、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理財產品,沒有預期收益,沒有投資期限。產品每周或者每月開放,用戶在開放期內可以進行申購贖回等操作。
凈值型理財產品和普通理財產品區別如下:
1、流動性不同,凈值型理財產品在封閉式理財的基礎上加入了流動性,每周或每月都有開放日,申購贖回相對更靈活。而普通理財產品都會有投資期限,在產品沒有到期時,無法贖回資金。
5、對投資者教育的要求不同,凈值型理財產品對投資者教育的要求更高,而普通理財產品對投資者教育的要求相對低。
㈢ 凈值型理財和非凈值型理財的區別
凈值型理財和非凈值型理財的區別:
1、收益區別
在產品投資收益上,凈值型理財產品相較非凈值來說要高出許多,因為大多數凈值型產品都是通過市場交易來進行凈值的增減,而資金的注入很容易改變產品的固有價格,比如一隻股票買的人多了,累積凈值則會逐步上升,股價也會持續提高;而非凈值型則以投資一些穩定型的理財產品為主,收益上會相對較弱。
2、期限區別
在產品投資期限上,凈值型理財雖然也有固定期限的產品,但是期間也能進行申購或贖回的操作,所以凈值型的產品其實在操作上非常靈活,期限屬於較短的區間;而非凈值型由於產品結構大多為固收,產品期限最短也是需要一個月,而且期間不能進行操作。
3、風險區別
在產品投資風險上,凈值型大多數都為具有風險的理財產品,這一類產品通過市場交易所得出的凈值結果來計算價格,所以很容易出現市場風險;而非凈值型產品的市場風險比較小,但是產品會具備一定的流動性風險。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法律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融法典:應用版》
㈣ 凈值型理財和傳統理財的區別
1.流動性不同
傳統理財未到期不可贖回,凈值型理財產品每周或者每月開放,用戶在開放期內可以進行申購贖回等操作。
2.收益不同
傳統理財的收益低,凈值理財的收益較高。
3.風險不同
傳統理財的風險略低,不受市場行情的影響;凈值理財的收益高低是隨市場行情變化的,市場行情好的時候收益會比傳統理財搞得多,但是在市場行情處於劣勢的情況下,收益也會存在大幅度虧損。
4.信息透明度不同
傳統理財的收益是固定的,凈值型理財會定期的更新收益情況,比傳統通理財的信息更加清晰。
5.承擔風險的主體不同
傳統理財產品基本都能到期兌付,銀行在承擔一定風險的同時也享受了理財產品超過預期收益之上的超額收益。而凈值型理財產品在投資者自擔風險的前提下,收益歸投資者所有。
㈤ 凈值型理財怎麼算收益
計算其收益除了需要考慮該產品初始凈值外,還需注意在申購時間和贖回時間它的當前凈值。
例如,一款開放式凈值類理財產品:
初始凈值是1,產品運行100天之後凈值為1.05,你申購了5 萬元該產品,預計持有時間200 天。
根據凈值型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的計算方式,你申購該產品時它的年化收益率為:
(1.05 - 1) ÷ 1 ÷ 100 × 365=18.2500000%
但是要注意,因為你申購該產品時它的當前凈值是 1.05,所以申購 5 萬元,你持有的份額是:
50000 元 ÷ 1.05元 / 份=47619.0476190 份
可以根據該產品的年化收益率計算你的預期收益:
購買份額 × 年化收益率 × (預計持有時間 ÷ 365)=預期收益
47619.0476190 × 18.2500000% × (200 ÷ 365)=4761.90 元
當然,最終的收益是以贖回時的凈值為准,假如持有 200 天後贖回時的凈值是 1.2,那麼收益是:
(本金 ÷ 買入時的凈值 × 贖回時的凈值) - 本金=收益
(50000元 ÷ 1.05 × 1.2) - 50000元=7142.86 元
凈值型理財產品的收益最終是以贖回的凈值為准。
所以當你選購一款凈值型理財產品時,可以計算出它的年化收益率後來判斷它的預期收益,最終再根據贖回時的凈值來計算自己的實際收益。
(5)理財凈值型和收益型擴展閱讀
凈值型產品則不同,這類產品沒有明確的預期收益率。產品收益以凈值的形式公布,更為准確、真實、及時地反應資產的價值。投資者根據產品實際的運作情況,享受收益或承擔虧損。不僅更有利於保護投資者的利益,還有利於資產管理行業的健康發展,很大程度消除風險隱患。
所謂凈值型資產管理產品,是指發行方在發行相關的資產管理產品時,未明確預期收益率,產品收益以凈值的形式定期公布,投資人根據產品運作情況享受浮動收益的產品。
為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統一同類資產管理產品監管標准,並有效防範和控制金融風險。
2017年11月一行三會一局頒布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中明確提出「金融機構對資產管理產品應當實行凈值化管理,凈值生成應當符合公允價值原則,及時反映基礎資產的收益和風險。」
該項規定的出台反映了監管當局對於打破剛性兌付的治理決心,預示著未來超九成的銀行理財產品將在政策推動下轉換為凈值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