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炒股配資 > 中國債事危機

中國債事危機

發布時間:2021-12-03 22:50:58

① 如果中國也爆發債務危機,外資撤退,人民幣貶值,我們該怎麼辦

首先 你的分析不是沒有道理的 但是欠缺了一點點背景知識 我來給你補充一下。
第一 二戰後 美國阻擊的第一個亞洲國家---日本。眾所周知 日本當年的氣焰是多麼的囂張 叫囂著要買夏威夷島 憑借著大量的出口 賺的外匯 日本的經濟持續世界第一 而相應的 房價也水漲船高,這時候 美國開始和日本談判,①請讓出部分的商業市場 讓美國的大型服務類商場(如沃爾瑪 foodlion whole food 等)進入日本 ②讓日本開放農業市場。這兩個條件都是日本不能接收的,為什麼呢?①日本根據憲法中的相關規定 一個地區的人口數量 商業密集度 是固定的 那麼這個地區的服務類產業也必須是固定的 比如你100個人的范圍只允許有1個便利店等等....不能違反憲法 所以不行 ②呢?日本是一個很有趣的國家 日本的政治誰說了算??是農民說了算..因為是農社選舉議員 ....如果你開放農業市場 得罪了農民 那麼好 你這屆政府就換人吧....所以 ②也不行....怎麼辦呢?美國又提出一個條件 這都不行 那你經濟第一 就讓我們進入金融市場吧....日本人傻乎乎的一想 反正我們經濟第一 進來就進來唄 於是華爾街入住東京。

緊接著 就是日本金融市場出現了一個新的東西 叫做股指期貨.....後面的事情我們就知道了 由於股指期貨要現金入賬 不能要房產抵押 所以 變成了 大規模賣房樓價崩盤 華爾街幾輪做空 引爆了金融原子彈 日本經濟在91年徹底完蛋 直到今天仍然沒有恢復....

扯得有點遠 說中國 2010年美國要求人民幣增值 來提高對外購買力 從而減輕貿易逆差 美國要求增值到多少呢??答案是 至少到 6.14 這是什麼概念??就是說中國所有做對外貿易的企業 統統餓死 就這么個道理 那中國能幹麼?不能!於是 美國拋出了耐人尋味的話.....那這也不行那也不行 就開放金融市場吧.....於是 2011年4月17日 華爾街正式進入中國金融市場 事態很明顯 美國要控制 中國的金融市場...想從中獲利

於是 巨大的泡沫在中國樓市和股市上面成長了起來! 不過 別擔心樓市會跳水...因為這個有政府在穩定 根本無需擔心 有一條很 淺顯的道理......地方官要升遷 考評標準是什麼?經濟方面看GDP 怎麼弄高?當然是炒房地產!所以這種參與行為 是全國性的 所以 房地產只可能升 不可能降!

但泡沫就是泡沫 難道不會破滅么?會 當然會!但中國政府會讓這些損失降到最小....首先 先解決就業市場問題 鼓勵大家做實業 於是 吳英案重審 總理鼓勵溫州開設民有商業銀行
其次鼓勵小型創業貸款等等一系列措施的出台 以及整頓股票市場 上市機制 退市原則 等等 一系列的整頓 使得未來的框架越來越清晰了....在不久的將來 我們一定會從對出口的依賴 轉型到內需的增大 建設國家基礎設施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 增加內需 做實業 增加大量的就業崗位 一步步的轉型 將會使樓市和股市裡的熱錢逐步流出 逐步進入其他市場 當然國家還是有政策來控制通貨膨脹的 比如 重新發行新款人民幣...這類宏觀調控太easy了...

還有很多不便在這里說明 比如 如何在現在的市場賺錢 未來的政策條件對哪一行業有利 國家的發展需要什麼人才 如何個人投資 增值自己的財產等等的問題.....太多了 而且都說破了 有些人會不爽.....我怕有危險..

② 為什麼中國要參與解決歐債危機

1、歐洲的歐元倒下垮掉,中國就直接面對美國的遏制,但是中國還沒准備好和美元攤牌,目前人民幣還沒有這個實力。
2、2016年,中國將自動獲得全球無條件認可的市場經濟地位,在此之前以及之後的一段時間(歐洲徹底倒下之前),中國還要從歐洲刮一筆財富,現在還不能落井下石,不能殺雞取卵。
3、一個混亂動盪的歐洲,不符合現在中國出口導向經濟,所以核心會高呼「中國產業升級刻不容緩」、「擴大內需是經濟發展的關鍵」,這都就是為了趕時間增加中國自身的造血能力,避開歐洲倒霉的時候被禍水波及。。
4、歐洲要是現在垮掉,美國得到的好處太多,中國只能分到一點殘羹,中國不甘心。

中美共治地球不是說說的事情,是實實在在實行中的計劃,中國現在還要利用歐洲做擋箭牌。
所以,中國要參與解決歐債危機延緩歐洲死亡日期,對中國是有利的。
2016年將是中華民族復興的里程牌。

③ 「歐債危機,中國該不該救」一事一議議論文一篇。600字左右,急!!

對於這個問題,應該 有更多深入的研究。」 救助方式:周慶安:買歐債 救急還是救窮? 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發展到現在,庫埃式的治療方式也在不斷上演。從希臘爆發主權債 務危機開始,歐洲央行就面臨著最大的難題——缺錢。歐洲的問題是有統一的貨幣,卻沒有統 一的財政政策。除非主要大國如法國、德國願意投入大量資金幫助困難國家,否則政策性的 調整,遠遠沒有危機爆發來得快。所以金融危機也呈現「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的局面。於 是,除了第一次歐洲的貸款投入之外,剩下的就是不斷喊話,政府領導人不斷強調信心。甚至在 債務危機嚴重化的時候,歐盟其他國家不但不堅定,反而猶豫起來。 風險防控: 港報:歐洲陷危難 中國援歐留意技巧和控風險 香港《大公報》14 日發表社論說,正當歐債危機不斷深化之際,義大利發行國債集資 70 億歐元,銷情如何確是對歐元區的一大考驗。中國在對歐洲合作及投資時,要講求技巧及注意 控制風險,以保障安全及達致公平。 救助原則:港媒:中國內地援助歐洲須平等互利 香港《文匯報》9 月 14 日報道,義大利希望中國購買「相當大量的」義大利國債並投資 其戰略行業公司, 幫助該國走出金融危機。 事實上, 歐盟陷入危難, 中國從來沒有袖手旁觀, 而是及時伸出援手,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然而,歐盟至今未解決對華高技術產品限制、軍 售禁令以及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等問題。 歐盟領導人應有戰略眼光, 認識到中歐合作對歐 盟的重要性,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爭取中國的支持,以實現共贏。

④ 中國如何應對歐債危機

眼下,歐洲正為債務問題搞得焦頭爛額,而中國是否該出手救歐洲也因此成為一大熱門話題。國際媒體都開足了火力准備在這個議題中討論出個結果來,為歐洲尋找出路。中國的媒體上是一邊倒的反對聲,擔心中國的投資打水漂或是被歐洲給拖垮。然而,中國該不該拯救歐洲本身就是個偽命題,只是媒體用來吸引眼球的提法。中國沒有能力,歐洲也沒怎麼指望中國去救。政府間正討論的議題是中國是否應該去投資歐洲債券,而不是拯救的問題。
既然是投資,目的當然就是利益回報。鑒於目前歐洲經濟形勢,不可能給投資者以高額的經濟回報。在歐盟新救援計劃中,私人部門的投資者還被逼接受50%希臘國債減記。雖然歐洲金融穩定工具會為新的投資者提供擔保,但僅限於初次20%的損失,與之前50%的減記比起來相差較遠。無論從哪種角度來看,此時投資歐洲債券都不是一個劃算的買賣。
所以當歐洲金融穩定工具首席執行官雷格林來華推銷歐洲穩定基金的時候,民意很焦慮,擔心政府會動用外匯儲備購買安全系數不高、回報率低的歐洲債券。但是投資回報不僅僅局限於經濟層面,政治層面的回報有時候更誘人。歐洲在國際事務中的影響力和話語權並沒有旁落,在諸多國際事務中擁有較大的發言權。中國清楚,歐洲人更清楚,因此雙方都沒有把話說死。
目前,全球有能力購買歐洲金融穩定工具的國家屈指可數,如果中國有意投資,完全可以大方地等著歐洲人上門談判。一旦坐下來談,話題可能會涉及對華武器禁運、市場經濟地位等問題。其中最有價值的是對華武器禁運,歐洲過去常常推脫美國干涉,不和中國討論解禁問題。這次歐洲深陷債務危機,美國卻自顧不暇,當然也沒有理由去阻礙歐洲接受中國的投資。何況這項禁令本就是冷戰產物,美國國內也有很多支持解禁的聲音。不過,歐洲要想解禁,必須要通過27個成員國的同意才行,難度不小。但即使這次沒有成功,達成某種階段性的計劃也是值得考慮的。
既然要投資,就要有明確的投資方式。目前大家討論最多的兩種方案是購買新推出來的歐洲金融穩定工具和通過IMF來投資。這兩種方案都有不足之處,歐洲金融穩定工具雖然獲得了評級機構AAA的評級,但畢竟是個新生事物,諸多細節沒有披露,流動性和安全系數還有待市場檢驗。如果通過IMF來投資,安全系數自然上去了,但IMF畢竟是由歐美所控制,中國出了錢,贊譽可能將歸IMF所有。
因此,筆者建議不妨探索一條新方式:由中國自己設立歐債投資基金,通過雙邊談判的方式來決定如何購買歐洲金融穩定工具以及購買數額。這樣既可以做到公開透明,緩解民意壓力,又爭取了主動權,一改由對方拋出方案、我們再決定是否接受的被動,也可以保證外匯儲備市場化運作方式不受干涉。

⑤ 次債危機

時寒冰:次債危機是一個巨大的陷阱

通過對大量數據、模型的研究,並結合對大量已公開信息的分析,我越來越發現一個可怕的脈絡,並且,這個脈絡越來越清晰:一場不見硝煙的金融戰正在展開,而次債危機不過是這場戰爭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面對次債危機,中國政府無論選擇救助還是不救助,中國龐大的外匯儲備都正在被一雙無形之手悄悄劫掠——我們其實是落水最深的人。

沒有系統而完善的金融戰略,沒有忠實的尖端金融人才,即使在目視之下,亦不能阻擋中國財富的悄然消逝。

這是一個絕高水平才能設置出來的局!

次債危機,從埋下隱患之初開始,就存在著極其明顯的異常現象。在種種異象之下,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進行。有位博友給我寫信問:"次債危機,美國損失了,歐洲和日本損失了,中國也損失了,錢虧到月球上去了嗎?"

不!迷亂只是表象。在表象的悲劇下,其實隱藏著忍不住要狂笑的臉。

記住:哭得最響亮的人,不一定是最悲傷的。在農村,就有一種拿錢替人哭的營生,給的錢越多,他們哭得越痛越肝腸寸斷,而他內心,其實是充滿歡喜的。

是的,這是一種天然的本質使然。"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

還要記住:微笑著的,未必是內心歡喜者,因為他可能是個弱智,是個愚不可及之徒,或者是個軟骨頭的諂媚者,也可能是個愛面子的人。也可能兼而有之。愛面子的人可以花費巨資為臉上貼金,全然不顧風險的逼近和機會的到來。一場盛會下來的花費,原本可以換取多少唾手可得的機會?

我不是什麼陰謀論者,我只是從純粹的技術分析角度,以一個經濟學研究者的視野,以認真和嚴謹的態度,去剖析和梳理次債危機背後的層層邏輯,並對一個民族沉痛的迷失作出理性的反思。

我在為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的新書《金融帝國——美國金融霸權的來源和基礎》(美國人邁克爾·赫德森著)寫的薦語中指出:"在全球化的今天,貨幣代替槍炮成為戰爭的主角,其造成的後果比真正的戰爭更加血腥和殘忍——許多人被洗劫後還渾然不覺。本書將幫助我們了解那些觸目驚心的內幕,幫助我們更透徹地洞悉這個時代的黑暗與危機,讓我們從麻木不仁和被欺騙的狀態下覺醒。"

但是,官僚的機制、腐敗無能的官員、被收買的專家、學者,在無情地忽略或隱瞞所有的危險和陷阱。弱智的政策才使中國一步步跌入一個巨大的陷阱。低效率的機制根本無法應對現在的貨幣戰爭,次債危機,已經讓中國的金融弊端暴露得一絲不掛。無論如何遮掩,都無濟於事。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謀略,出自中國,而被國外的金融專家運用得爐火純青。如果再不覺醒,中國人用血汗錢積累的財富,將一點點的蒸發。

近幾年,在國內,房價持續上漲,透支人民的福祉,而股市狂跌不止,一漲一跌之間,中國的中產階層被消滅大半!無數低收入者因血汗錢打水漂而一點點喪失固有的消費能力。

近幾年,在國際上,油價上漲,美元貶值,又是一漲一跌之間,中國財富在渾然不覺中縮水。僅今年3月一個月,美元相對國際主要貨幣跌去2.6%,我國外匯儲備就蒸發了300多億美元,相當於今年2月份貿易順差的4倍!而2005年7月21日人民幣匯改以來,人民幣在內外部壓力和輿論誘導下加速升值,迄今已升值13.3%.

一漲一跌之間,國內的既得利益集團和外部勢力里應外合,相互勾結,完成了對民眾財富的洗劫和財富的向外輸送。

次債危機,中國是最大的埋單者。不僅如此,在中國伸出救助之手的時候,不僅未能理直氣壯地談條件,反而遭到"軍售台灣"等一系列羞辱。

這一切到底是怎麼發生的?他們在被一種什麼樣的力量聯系起來?誰在主導這一切?次債危機將走向何方?油價、黃金價格將走向何方?通脹還是緊縮?未來的世界經濟、中國經濟將走向何方?決策層該如何應對?普通老百姓還如何規避風險?次債危機下,普通人能夠抓住的投資機會……

我現在拒絕不必要的活動,正在集中全部精力,把這本書盡快寫出來——我計劃完成的第一本著作。我會根據自己的研究,向我們的決策層提出應對的建議,並向普通投資者,提出針對性的投資建議。

2008年10月8日

⑥ 債務危機怎麼回事

債務危機是指在國際借貸領域中大量負債,超過了借款者自身的清償能力,造成無力還債或必須延期還債的現象。

⑦ 請列舉一些中國金融事件,如3.27國債事件

唐萬新隆德系事件

⑧ 國際債務危機爆發的原因和影響是什麼

國際債務危機爆發的原因:1.外債規模膨脹2.外債結構不合理:(1).短期債務和商業貸款比重過大(2).外債幣種過於單一(3).期限結構不合理3.外債使用不當4.外貿形勢惡化,出口收入銳減5.金融環境惡化。
國際債務危機爆發的影響:1.對債務國的影響:(1).債務國投資規模會大幅縮減。(2).通貨膨脹會加劇。(3).經濟增長會減慢或停滯。(4).社會後果嚴重。2.對債權國的影響:債權國出口減縮,延緩了經濟恢復的進程。3.對國際金融體系的影響:對於巨額債務不能收回,將會影響國際銀行體系的資金周轉與穩定,以至於動搖整個國際金融體系的穩定。

⑨ 中國債務危機的影響

債務一定會有影響,但是不至於危機,說危機有點言過其實了。因為央行在我國政府手中在我國人民手中,這一點點小債務,都不是問題,國家拿錢把債務都沖銷掉,不是什麼大事。

閱讀全文

與中國債事危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