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積累與消費比例是屬於什麼結構
考試的時候考過,我選的是交換結構呢。只是猜的,我是按照理解。我也不是很會,希望討論一下
B. 財政政策的工具主要有哪些
財政政策工具是政府為實現既定的政策目標所選擇的操作手段,主要包括:
(1)稅收調節。稅收既是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也是國家實施財政政策的一個重要手段。以稅收作為政策工具,可以通過改變稅率、稅收總量和調整稅收結構來實現政策目標。一般來說,降低稅率、減少稅收都會導致社會總需求的增加和國民產出的增長,反之則下降。因此,在總需求不足時,可採取減稅措施來抑制經濟衰退;在需求過旺時,可採取增稅措施來抑制通貨膨脹。
(2)國債調節。相對於不可輕易變動的稅收來說,國債是一種較為靈活、較為便捷的財政政策工具。運用國債工具可以實現以下目標:調節社會總需求,發行國債會減少企業和居民的可支配資金,縮小社會總需求,而償還國債,將增加企業收入和居民的可支配資金,擴大社會總需求;涮節國民收入的使用方向,國債可以對企業和居民收入進行再調整,集中一部分國民收入用於特定的經濟建設;國債發行以後還可以進入證券市場轉讓和流通,成為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工具,中央銀行通過在證券市場上公開買進或賣出國債,操作公開市場業務,調節貨幣供給水平。
(3)財政投資。財政預算內投資,是國家集中財力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進行直接的資金投入。它既可以調節積累與消費的比例,也可以調節國民經濟的結構。
(4)財政補貼。財政補貼是國家為了某種特定需要,用財政資金直接資助企業或居民的一種國民收入再分配方式,屬於國家財政的轉移支付。財政補貼分為三大類:企業補貼,即為了支持某些政策性企業的生產和經營而給予的補貼;價格補貼,包括對職工的副食品補貼、糧食補貼、房租補貼等;社會救濟,指國家對那些生活有特殊困難的貧困地區和個人,給予無償的財政資助。
希望採納
C. 國債調節經濟的效應主要有哪些
國債是對GDP的再分配,反映了社會資源的重新配置,是財政調節的一種重要手段。這部分財力用於生產建設,將擴大社會的積累規模,改變既定的積累與消費比例關系;這部分財力用於消費,則將擴大社會的消費規模,使積累和消費的比例向消費一方偏移;這部分財力用於彌補財政赤字,就是政府平衡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關系的過程。國債不僅是財政政策手段,而且是金融政策手段,國債券是可以流通的債權的主要組成部分,特別是短期國債券是中央銀行進行公開市場操作從而調節貨幣需求與供給的重要手段。
D. 國債怎麼調節貨幣供應量
在市場流動性過剩的情況下,央行向市場賣出國債相當於收回市場中的貨幣,這樣可以減少市場的流動性;反之,央行買進國債,拋出貨幣,增加流動性,從而達到宏觀調控的目的
E. 積累額與消費額的比例為1∶4。a.積累額占國民收入使用額的20%;b.積累額是消費額的 1/4。在這一資料中,a
a比例
b比較
F. 簡述發行國債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及原因
發行國債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適度的國債規模刺激經濟發展,規模過大對經濟發展有負面效應,適度的國債發行可以有效控制貨幣供應量。國家公債的運用可以影響市場利率。適度的國債可以調節供給與需求的總量平衡。
原因:國債是彌補財政赤字的較優方式。敗政赤字出現後,一般有三種方式彌補。一是動用歷年的財政結余;二是向中央銀行借款或透支;三是發行國家公債。
政府通過發行國債,將社會暫時閑置的個人公共消費資金集中起來,並改變其使用性質,將其轉向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或將資金沉澱下來,變一部分現實的購買力為潛在的購買力,從而減緩總需求壓力。
(6)國債調節積累與消費的比例擴展閱讀:
在所有的理財產品中,國債由國家信用做為背書,應該是屬於最安全的投資產品。稱市場稱為「無風險投資」。
2019年,國債三年期收益率為4%,五年期收益率4.27%,相比銀行定期同期產品並不低。在銀行理財產品打破剛兌的情況下,國債毫無疑問成為了「保本理財」性價比較高的替代品之一。
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推出儲蓄國債「隨到隨買」試點,將儲蓄國債發行時間由原來的10天延長至全月。
而個人投資者可在4月全月,通過40家儲蓄國債承銷團成員共計約13萬個營業網點,以及27家儲蓄國債承銷團成員的網上銀行購買儲蓄國債,有利於提高個人投資者購買儲蓄國債便利性。
本次發行的電子式儲蓄國債在發行期內不得提前兌取,發行期結束後方可提前兌取。而且提前兌取業務只能通過承銷團成員營業網點櫃台辦理。
G. 從國民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看,應更加強調積累,縮減消費的比重
中央的政治報告,科學地總結了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黨領導中國人民革命所取得的光輝成就和經驗。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實際密切結合的勝利,從七大到八大,在這一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時期中,黨進行了多方面的活動。黨領導人民進行了艱苦的斗爭,終於擊敗了國內外強大的敵人,徹底地完成了偉大的民主革命,基本上實現了偉大的社會主義革命。黨正在領導人民進行艱巨的社會主義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有可能提前完成和超額完成。
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執行情況說明,黨所制定的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路線是完全正確的。只要我們堅決地貫徹黨的路線,就完全有可能在大約十五年左右的時間,基本上完成我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將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但是,要完成這樣艱巨的任務,就必須要有和它相適應的資金積累,而實現積累的道路,由於我國社會制度本質所決定,則只能依靠國內積累。這樣,積累的多少和快慢,就不僅直接地影響到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速度,而且也直接地影響別人民的消費水平和生活改善的程度。所以,正確地解決積累和消費的關系,是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過程中一個頭等重要的問題。
(一)
在過去幾年間,我們對積累和消費關系的處理,基本上是正確的,但也發生過某些偏差。實踐證明,當我們對積累和消費的關系處理得比較妥善的時候,國家的經濟生活就表現出協調的現象,就對工業和其他經濟部門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改善,產生有利的影響。反之,當我們對積累和消費的關系處理得不夠妥善的時候,我國的經濟生活就顯得不正常,工業的發展,其他經濟部門的發展,人民生活的改善,就受到不利的影響。
因此,黨根據蘇聯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經驗,特別是根據我國建設的實踐,要求我們在實現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過程中,一方面必須採取較高的速度優先發展重工業,另一方面又必須積極地發展農業和輕工業;一方面要厲行節約,以積累更多的建設資金,另一方面又要相應地提高消費水平,使人民的生活逐步地得到改善。這樣做是否有可能呢?是有可能的。過去幾年我國經濟建設的實踐,就是很好的證明。
第一,從一九五三年到一九五六年的四年中(以一九五二年為一百),我國的工業生產提高了百分之一百零四,平均每年增長的速度是百分之十九點五,我國的農業生產提高了百分之十九,平均每年增長的速度是百分之四點四。在工業生產中,重工業平均每年增長的速度是百分之二十三點九,輕工業平均每年增長的速度是百分之十四點八,手工業平均每年增長的速度是百分之十二點六。與此同時,國營工業的勞動生產率提高了百分之六十九,平均每年增長的速度是百分之十四,在新增的工業產值中,有百分之七十二點七是依靠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而來的。由於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我國的國民收入增長了百分之四十三點八,平均每年增長的速度是百分之九點五。這些數字說明,我們在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同時,農業和輕工業也獲得了相應的發展。優先發展重工業,同時積極發展農業和輕工業,這是黨的社會主義工業化路線的重要特徵。我國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勞動生產率的不斷提高,國民收入的逐年增長,就是因為我們堅決地貫徹了黨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的路線。
第二,在同一時期,我國的國民收入中用於積累的部分增加了百分之一百零六點五,平均每年增長的速度是百分之十九點九,用於消費的部分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九點七,平均每年增長的速度是百分之六點七。在積累部分中,基本建設的投資擴大了百分之二百七十七點三,平均每年增長的速度是百分之三十九點三,其中工業基本建設的投資擴大了百分之三百一十六點七,平均每年增長的速度是百分之四十二點九;在工業投資中,重工業的投資擴大了百分之四百二十五點五,平均每年增長的速度是百分之五十一點五。在消費部分中,工人的消費基金增加了百分之四十八點八,平均每年增長的速度是百分之十點五,職工的平均實際收入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五點三,平均每年增長的速度是百分之五點八;農民的消費基金增加了百分之二十八點五,平均每年增長的速度是百分之六點五,每戶農民農業生產的平均實際收入增加了百分之十點七,平均每年增長的速度是百分之二點六。這些數字說明,我國的積累在迅速擴大,工業特別是重工業建設在高速度地進行,人民的消費水平也在逐步地提高。我園的工業化和我國人民生活的改善是密切結合著的,這是黨的社會主義工業化路線的另一個重要特徵,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事業之所以得到了全國人民的熱烈擁護,就是因為這一事業不僅同人民群眾的長遠利益是一致的,而且同人民群眾當前的切身利益也是一致的。
(二)
關於如何正確地貫徹黨的路線,以便動員和組織全國人民估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迅速發展生產,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國民收入,擴大積累的源泉等等問題,在劉少奇同志和周恩來同志的報告中,已經作了精湛的論述。這里我只想就如何合理解決積累和消費的關系問題,說一說個人的看法。
合理地解決積累和消費關系的意義,就是要將集體的、長遠的利益和個人的、當前的利益正確地結合起來,使之既有利於國家經濟建設、特別是工業建設的迅速發展,又有利於人民消費水平的逐步提高。
人們為了集體的、長遠的利益,常常從迅速發展工業特別是重工業的需要出發,設想提高積累部分的比重。無疑的,這種設想是有理由的,因為有了重工業的迅速發展,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才能得到加強,人民生活的根本改善才有可靠的物質保證。所以,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必須盡力把國民經濟中可能聚集的資金都積累起來,並按照恰當的比例,首先滿足工業特別是重工業建設的需要。但是,如果只顧重工業迅速發展的需要,過多地和過快地提高積累部分的比重,縮小消費部分的比重,以致影響人民生活應有的改善,那就是錯誤的了。
實現我國的工業化,只有和人民消費水平的逐步提高密切結合起來,才能發揮廣大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才能在新的物質基礎上進一步鞏固工農聯盟,才能使社會主義建設事業順利地健康地進行。因此,在社會主義工業化過程中,用來進行工農業及其他方面建設的積累,只能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國民收入的增大而逐步地增加。這樣,才不會因積累的增加而影響人民生活的逐步改善。同時,由於我國經濟比較落後,人口眾多,增殖較快,人呆生活水平還較低,因而積累部分也不可能過多地和過快地增加,
無疑地,在工業化過程中,人民的消費水平是應當而且必需在生產發展和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基礎上逐步提高的。不這樣做,那就是嚴重地脫離群眾,那就會犯不可饒恕的錯誤。但是,如果只片面地強調個人的、當前的利益,而不顧集體的、長遠的利益,則是不能容許的。不但那種想把消費水平提高的速度超過生產發展和勞動生產率提高的速度的觀點是錯誤的,而且要求消費水平的提高同積累的增長保持相等的速度的觀點同樣也是錯誤的。因為前者將使人民消費水平逐步提高所依靠的物質基礎受到削弱,而後者則將延緩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進程。
必須看到,要在比較短的歷史時期內,將我們這樣一個在經濟上非常落後的農業國建設成為一個先進的社會主義工業國,如果沒有全黨和全國人民艱苦奮斗、克勤克儉、堅持不懈的努力,如果不把可能節省下來的每一文錢和每一份物質資源都積累起來,合理地使用到擴大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基礎上去,這樣艱巨的任務是很難完成的。為了我國的工業化,也就是說,為了我國人民集體的、長遠的利益,我國人民消費水平提高的速度,不僅應當低於社會生產發展特別是勞動生產率提高的速度,而且應當低於積累的增長速度。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社會主義的積累不斷地增加,社會主義再生產不斷地擴大,人民消費水平提高所依靠的物質基礎不斷地增強。
所以,按照我國具體的經濟條件和經濟客觀規律的要求,合理地規定積累和消費的比例關系,是很重要的。
幾年來,我國國民收入中積累部分和消費部分比例關系的變化,根據國家統計局初步的計算,大體是這樣的:積累部分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一九五二年佔百分之十五點七,一九五三年佔百分之十八點三,一九五四年佔百分之二十一點六,一九五五年佔百分之二十點五,一九五六年預計佔百分之二十二點八。積累部分的比重,一九五二年和一九五三年較低,是由於這兩年處在經濟恢復時期,資本主義工商業尚未完全改造,特別是有抗美援朝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後,恢復經濟的任務已經完成,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生產發展,國民收入增加,因而積累部分的比重也就相應地有所提高。積累和消費比例關系的這種變化,基本上是合乎我國政治經濟發展的情況和社會主義工業化的需要的,但是也發生過某些缺點和偏差。根據幾年來經濟建設的實踐和我國政治經濟發展的情況,我覺得在今後若干年內,積累部分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以不低於百分之二十,或者略高一點,是比較穩妥的。這樣,既可以保證我國工業建設有較高速度的發展,又可以保證我國人民生活的逐步改善,如果脫離這個水平太遠,不論是增高或降低,都會造成國民經濟發展的失調,並在政治上產生不良的影響。
這樣的積累水平,能不能保證我國採取較快的速度實現工業化呢?回答是肯定的。在我國生產發展和國民收入不斷增加的條件下,在節約地使用資金的條件下,根據幾年來建設的經驗,這樣的積累水平是可以保證我國採取較快的速度實現工業化的,雖然並不很寬裕。如果我們脫離客觀情況所許可的條件,不適當地提高積累水平,那就不可能在保證工業建設迅速發展的條件下,逐步地提高人民的消費水平。不言而喻,如果人民的消費水平在工業化過程中得不到應有的提高,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就要受到阻滯,工農聯盟的進一步鞏固也將受到不利的影響。回過頭來,還是要降低積累水平和工業建設的速度,就會在經濟上和政治上造成種種惡果。因此,在積累問題上,必須採取慎重穩妥的方針。
這樣的積累水平,會不會影響人民生活的逐步改善呢?回答是否定的。這樣的積累水平是不會影響我國人民生活的逐步改善的,這同樣為我國過去幾年建設的實踐所證實。我們知道,人民生活的改善不能只靠貨幣收入,而是以生活資料生產的增長為前提的。在這樣的積累水平條件下,我國人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和我國消費資料的增長,大體是相適應的。如果降低積累水平,就會使我國工業化所需要的資金失去保證,就會延緩工業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速度,並降低消費資料生產增長的速度。這不僅使人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失去保證,而且對於建立我國獨立的工業經濟,加強我國的國防實力,防止帝國主義的侵略,保衛世界和平,保障我國人民的和平建設和和平生活,也是不利的。因之,降低這個水平,同樣是不妥當的。
(三)
由於積累和消費是經過國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來實現的,國民收入中用於積累方面的最主要的部分在我國又是通過國家預算來進行分配,所以在這里講一講國家預算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是沒有意義的。實踐證明,積累和消費的比例是否恰當,同國民收入和國家預算收入的比例關系、國家預算支出中基本建設支出和其他方面支出的比例關系、基本建設支出中工業部門支出和其他部門支出的比例關系的正確與否,有直接的聯系。必須根據工業化和逐步提高人民消費水平這兩個根本方面的需要,合理地規定各個方面的比例關系。忽視任何一個方面的需要,不適當地提高或降低國民收入中國家預算收入的比重、國家預算支出中基本建設支出的比重、基本建設支出中工業部門投資的比重,都會引起積累和消費之間矛盾的發展,而達不到迅速發展工業和建成社會主義的目的。
國家預算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材料,我國幾年來的情況大略是這樣的:一九五二年,佔百分之二十七點六,一九五三年佔百分之二十九點二,一九五四年佔百分之三十二點四,一九五五年佔百分之三十一點九,一九五六年預計佔百分之三十一點五。國家預算收入在國民收入中比重的逐年提高,是同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建設規模的擴大相聯系的。這樣的提高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根據這種情況,我覺得在我國的經濟情況沒有更大變化的條件下,按現行的財政體制計算,國家預算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在今後若干年內,不要低於百分之三十,或者略高一點,是比較穩妥的。
這個水平是否低了,它會不會延緩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特別是工業建設的速度呢?我看是不會的。過去幾年的經驗證明,每當我們想更多地搞一些工業建設或其他建設,而將國家預算和基本建設的投資打得過大的時候,總是「欲速則不達」,反而造成國民經濟發展的人為緊張,結果對國家的工業化和經濟生活協調地發展都是有害的。所以,每當我們善心好意地為了多搞一些建設,而提出這樣或那樣的增加人民負擔的方案的時候,黨中央都及時地實事求是地作了糾正。現在看來,我們的國家預算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如果能夠達到上述水平,我國的工業建設所需要的資金就可以得到必要的保證。這個水干不是較低的,而是相當積極的。
那末,這個水平是不是太高了呢?我看也不太高。由於我們的國家是社會主義性質的國家,我國的基本工礦企業、交通運輸企業、國營商業、國家銀行、國營農場和其他國營企業,都是屬於全民的而不是私人的財產,這些企業的盈利,絕大部分要列入國家預算。眾所周知,目前我國的預算收入中,約有百分之七十是來自國營企業的上繳利潤、稅金和折舊提成,而且這一比例還將逐年增長。此外,過去的私人工商企業,經過全行業公私合營和實行定息之後,其純利除定息和職工福利基金以外的大部分,也屬於國家所有。因此,我國的國家預算收入在國民收入中所佔的比重,必須反映出我國社會經濟的這種客觀實際,而這個水平就是這種客觀實際的一種近似的反映。同時,我國的預算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如果降低這個水平,那末取之於民的少了,用之於民的也就少了。這樣,國家的經濟、文化建設和其他方面的需要將不能得到滿足,而人民長遠的以至當前的利益也會受到損害。所以,在我國目前經濟發展的速度之下,在現行的財政體制之下,保持這個水平是必要的。
(四)
正確地處理積累和消費的關系,僅僅依靠合理規定國民收入和國家預算收入的比例關系,仍然是不夠的。大家知道,國家預算收入並不是全部都用於積累的,其中有相當部分是直接用於滿足社會和人民消費的需要,而用於積累方面的最主要部分則是基本建設。因此,正確地處理積累和消費的關系,還取決於國家預算中基本建設支出和其他方面支出的比例關系。在這方面,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材料,我國幾年來的情況是這樣的:一九五二年基本建設支出占國家決算支出的百分之二十九點九,一九五三年佔百分之三十七點九,一九五四年佔百分之三十八點九,一九五五年佔百分之三十五點六,一九五六年占國家預算支出的百分之四十六點七。不言而喻,為了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國家預算支出必須保證基本建設投資的需要,特別是工業建設投資的需要,使我國工業特別是重工業能夠得到迅速的發展。但是,如果超過了客觀條件的許可,過多地和過快地提高國家預算中基本建設支出的比重,就會給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帶來不良的後果,並且使積累和消費之間發生脫節的現象。今年的基本建設投資計劃,就是最明顯的例子。今年國家預算支出中用於基本建設的投資佔百分之四十六點七,基本建設的工作量比上一年度增長百分之六十二。這是幾年來基本建設投資最多的一年,也是建設工作突飛猛進地增長的一年。但是,隨之而來的是建築材料和設備的供應跟不上,運輸力量跟不上,不僅基本建設計劃難以順利地執行,而且還造成若干方面發展的失調,給國民經濟的平衡發展帶來了不利的影響。根據這種情況和幾年來的實際經驗,我覺得在我國的經濟情況沒有更大變化的條件下,仍按現行財政體制計算,國家預算支出中基本建設支出的比重,在今後若干年內,以不低於百分之四十,或者略高一點,是比較穩妥的。過多的高出這個水平,各方面的力量就不能取得平衡,並會造成人為的緊張局面;低於這個水平,就會延緩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建設。
在合理規定國家預算支出中基本建設支出和其他方面支出的比例關系的同時,還必須合理地規定基本建設支出中工業部門支出和其他部門支出的比例關系,如工業和農業、重工業和輕工業、交通運輸業、商業、文教衛生等方面投資的比例關系,以及生產性建設投資和非生產性建設投資的比例關系。否則,同樣會引起國民經濟發展的比例失調,引起積累和消費之間關系的緊張。在這方面,周恩來同志的報告中已經作了詳細的論述,我認為都是正確的。
在國家用於積累的部分中,除了基本建設投資以外,在流動資金和國家儲備等方面,也應作適當的分配。撥出一定數量的流動資金是必需的,否則就不可能很好地組織社會的生產和順利地進行基本建設。但是,流動資金的周轉必須加速,流動資金在積累中所佔的比重必須逐步降低,以便盡可能地擴大基本建設投資的比重。國家物資儲備所需要的資金應適當地增加,否則就不可能應付某些意外的急需和有節奏地組織工業生產。幾年來,我們在這個問題上吃了不少的苦頭。現在,結合物質資源和財政的狀況,採取堅決的步驟,真正建立國家的物資儲備制度和保證完成物資儲備計劃,已經是時候了。
(五)
如上所述,在今後若干年內,在通常的情況之下,我國國民收入中積累部分的比重,不低於百分之二十,或者略高一點;我國國民收入中國家預算收入的比重,不低於百分之三十,或者略高一點;我國國家預算支出中基本建設支出的比重,不低於百分之四十,或者略高一點,我個人覺得是比較符合我國當前的經濟狀況的,是比較穩妥可靠的。它既可以保證我國的工業特別是重工業的迅速發展,又可以保證人民消費水平的逐步提高,使我國人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過得好些。但是,這只是一個概略的比例數字,決不能說在任何情況下都是一成不變的。隨著我國生產的發展,國民收入的增加,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國防費用和行政費用的進一步節減,這些比例不僅可能而且必將適當地提高,但是仍須保持一定的限度,特別是國民收入中積累部分比重的提高應該更加慎重。同時,我們正在研究和解決國家的體制問題,如果現行的財政體制有所改變的時候,後兩個比例也將有所改變。此外,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如大的豐收,國民收入有較大的增長,或者由於嚴重的自然災害及其他原因,國家的經濟生活遭到極大困難的時候,我們就必須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適當地提高或降低這些比例。
為了正確地處理社會主義工業化過程中積累和消費的關系,還必須要有正確的稅收政策、價格政策、工資政策、農業生產合作社和手工業生產合作社的積累政策,以及「精兵簡政」的政策等等。這些不僅對於擴大積累有很大的重要性,而且對於合理地解決消費問題也有很大的意義。關於這些問題,我不在這里說了。
總之,必須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按照工業的迅速發展和人民消費水平的逐步提高這兩個根本方面的需要,對上述各個方面的比例關系作合理的安排,以便使我國能夠在大約十五年左右的時間,基本上完成社會主義工業化,莫定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
應該說明,這種比例數字的提出,是根據我國近幾年國民經濟發展的實踐,對於積累和消費關系的幾個主要方面進行初步分析的一種嘗試,帶有很大的探討性質。它至多隻能近似地反映最近若干年內我國經濟發展過程的客觀要求,作為我們確定有關政策界限時的一種參考。在我們制訂發展國民經濟的年度計劃或長期計劃的時候,可以參考這些比例數字。但是,更重要的則是深入地全面地分析當時國內外的政治經濟的具體條件,進一步認識客觀經濟運動過程的規律及其作用,從而確定正確的比例關系。如果以死板的比例公式代替活的經濟情況和經濟規律的研究,那是註定要犯錯誤的。
(六)
根據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我國工業化所需要的資金積累是有保證的,但是又有一定的限度。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特別是工業建設的速度,必須同我國建設資金的積累水平相適應。如果工業建設的速度跟不上這個積累水平,那就會犯右傾保守的錯誤;相反,如果過多地和過快地超過了這個積累水平,那就會犯「左」傾冒進的錯誤。
正確對待問題的態度應當是,一方面努力發展生產,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以便為擴大積累、提高消費創造物質前提。如果忘記發展生產,忘記開辟財源,而企圖削減必不可少的建設投資或緊縮必不可少的生活費用去解決財政困難,是保守的觀點,顯然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的,另一方面應當厲行節約,反對浪費,崇尚儉朴,不務奢華,以便聚集盡可能多的資金,來進行我國的工業建設和其他必要的建設。如果以為現在已經是「太平盛世」,應該滿足人們的一切需要,應該將所有的「好事」都在兩三年內做完,應該到處都講究排場,這樣就不可能設想還有什麼資金積累,還有什麼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建設。我們知道,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是由他們自己的勞動來創造的。人民群眾為爭取美好生活的不屈不撓意志和創造性的勞動,才是我國社會生產不斷發展、人民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逐步提高的源泉。所以,只有艱苦奮斗、克勤克儉地進行生產和建設,孜孜不倦地學習蘇聯和其他兄弟國家的先進經驗,學習世界上最新的科學技術成就,將我國有限的資金加以最合理、最節省、最有效地利用,才能加速我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才能逐步地提高我國人民的消費水平,才能在盡可能短的歷史時期內將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
H. 從積累與消費的關系的角度,分析說明應如何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系
當前解決分配不公,首先應該調整國民收入分配中積累與消費或者投資與消費的比例關系。多年來的實踐已經證明,不從根本上調整這個關系,只是調整後面的某些關系解決不了問題。因為現在首先是這個大的分配關系非常不合理,如2005 年我國的投資率達到了48%,按調整後的國內生產總值計算,國家統計局公報是18.2萬億,投資為8.8萬億。再加上其他方面的積累,積累率已經超過50%,這在世界上也是沒有的,太高了。由於投資率或者說積累率太高,消費率必然就太低,分配給群眾的消費基金就太少,群眾的收入水平就上不去,購買力就明顯不足。其結果,就必然會出現產能過剩,許多消費品賣不出去。在國內賣不出去就只好想辦法低價出口,拿到國際上去銷售,就必然會產生很多國際貿易糾紛。我們提出要擴大消費,已經說了多年,但到現在消費也沒怎麼擴大,關鍵就在於投資率和消費率的關系長期沒處理好。因此,要化解分配差距過大的矛盾,當前首先要解決積累與消費或投資與消費的比例關系。這個比例安排好了,消費基金擴大了,才有條件把消費基金增加的那部分,盡可能地向農村居民和城市低收入居民傾斜,地區差距、城鄉差距和個人收入差距就可以縮小。這樣,我剛才講的第二種情況對改革不太理解、意見比較大的人,包括下崗工人、農村過低收入的人與城鄉一些弱勢群體,不滿意的情緒就可能會大大降低,對改革的擁護和支持的程度就會大大提高。而且,我們現在這樣做也有著較好的條件。因為,近幾年來,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們國家的財政收入增長很快,總額現在已經超過3萬億元。通過對國家財政支出結構的調整,改變國家的財政開支過去除解決吃飯以外,把錢主要都用於擴大生產性建設投資的辦法,導致社會事業發展嚴重滯後,包括教育、醫療、社會保障,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廉租房或者廉價房供應不足,群眾在教育、醫療、買房方面負擔普遍過重。如果在財政開支裡面,想辦法把用於生產性投資的部分大大減下來,將生產經營方面的國家投資,轉為更多地利用社會資金和個人資金來解決。而且我們現在也有解決的條件,如居民的儲蓄存款已超過14萬億,完全可以彌補這個問題。然後,加大財政轉移支付的力度,把錢更多地拿來搞社會事業的發展。這樣,對醫療改革、教育改革、住房制度改革方面的意見就會大大減小。因為這些方面的資金供給,國家負擔的比例擴大了,個人負擔的比例縮小了,分配不公、差距過大的問題隨之也就可以大大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