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炒股配資 > 日俄戰爭國債

日俄戰爭國債

發布時間:2021-11-23 18:30:06

A. 美國自1776年來的歷史

美國歷史
美國人民是個勇敢而愛好自由的民族. 他們原本來自世界各地, 是許多不同的文化、種族和宗教, 經過長時期的共存結合而形成的, 漸漸他們以身為美國人而自豪.

17世紀以前, 北美廣大原野僅有印第安人和愛斯基摩人居住, 但經過百餘年的移民, 這里已成為歐洲國家人民的新家園, 而其中最主要為英國人所建立的13州殖民地, 這13州殖民地宣布脫離英國而獨立. 幾經協商與改革, 聯邦體制的美國, 於法國大革命前夕, 正式登上世界舞台. 早期的美國很歡迎外來的移民, 這些移民使她迅速地成長. 美國人口, 在1776 年只有300萬人, 而現在則超過2億. 在人口迅速增加的過程中, 新的生存空間, 也跟著不斷開拓, 而方向則由東向西, 拓疆的先驅們不但從事農耕畜牧, 也尋找礦產及其它資源. 到了20世紀,美國不但已成為世界強國, 並且也是科學、技術、醫葯及軍事力量的先進國家.

殖民時期以前(1607以前)

在兩萬多年前, 有一批來自亞洲的流浪者, 經由北美到中南美洲, 這些人就是印第安人的祖先. 當哥倫布發現新大陸時, 居住在美洲的印第安人, 約有2,000萬, 其中有大約100萬人住在現在的加拿大和美國中北部, 其餘絕大部分住在現在的墨西哥和美國南部. 大約1萬年前, 又有另一批亞洲人, 移居到北美北部, 這是後來的愛斯基摩人. 而最早到美洲的白種人大概是維京人, 他們是一群喜好冒險的捕漁人, 有人認為他們在1,000年前,曾到過北美東海岸. 殖民時期(1607~1753) 1607年, 一個約一百人的殖民團體, 在乞沙比克海灘建立了詹姆士鎮, 這是英國在北美所建的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 在以後150年中, 陸續涌來了許多的殖民者, 定居於沿岸地區, 其中大部分來自英國, 也有一部分來自法國、德國、荷蘭、愛爾蘭和其他國家. 18世紀中葉, 13個英國殖民地逐漸形成, 他們在英國的最高主權下有各自的政府和議會. 這13個殖民區因氣候和地理環境的差異, 造成了各地經濟形態、政治制度與觀念上的差別.

獨立運動(1754~1783)

18世紀中葉, 英國在美洲的殖民地與英國之間, 已有了裂痕. 殖民地的擴張, 使他們產生某種自覺, 自覺到英國的迫害, 而萌生獨立的念頭. 1774年, 來自12州的代表, 聚集在費城, 召開所謂第一次大陸會議, 希望能尋出一條合理的途徑, 與英國和平解決問題, 然而英王卻堅持殖民地必須無條件臣服於英王, 並接受處分. 1775年, 在麻州點燃戰火, 5月, 召開第二次大陸會議, 堅定了戰爭與獨立的決心, 並發表有名的獨立宣言, 提出充分的理由來打這場仗, 這也是最後致勝的要素. 1781年, 美軍贏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1783年, 美英簽定巴黎條約, 結束了獨立戰爭.

組成新政府(1784~1819)

革命的成功, 使美國人民有了以立法形式表達他們政治觀念的機會. 1787年, 在費城舉行聯邦會議, 會中華盛頓被推為主席, 他們採取一項原則, 即中央的權力是一般性的, 但必須有審慎的規定和說明, 同時, 他們也接受一項事實, 那就是全國性政府必須有稅收、鑄造貨幣、調整商業、宣戰及締結條約的權力. 此外, 為了防止中央權力過大, 而採取孟德斯鳩的均權政治學說, 即政府中設置三個平等合作與制衡的部門, 即立法、行 政、司法三種權力相互調和, 制衡而不使任何一權占控制地位.

向西擴張(1820~1849)

19世紀初期, 數以千計的人, 越過阿帕拉契山, 向西移動, 有些開拓者, 移居到美國的邊界, 甚至深入屬於墨西哥的領地、以及介於阿拉斯加與加利福尼亞的俄勒岡. 開拓者勇敢、勤奮地向西尋求更好的生活.

南北沖突(1850~1869)

引起內戰的原因, 不單是經濟上、政治上、軍事上的問題, 還包括了思想上的沖突. 內戰暴露了美國的弱點. 對這個國家的存在, 作了一番考驗. 經過了這次考驗, 美國才步向一個中央集權化之現代國家的坦途. 南北之間, 為奴隸問題而起爭執, 南方在全國政治上的主要方針, 就在保護和擴大"棉花與奴隸"制度所代表的利益;而北部各州, 主要是製造業、商業和 金融的中心, 這些生產無需依賴奴隸, 這種經濟上和政治上的沖突都是由來已久的. 1860年代初期, 11個南方的州脫離聯邦, 另組政府, 北方則表示, 為了統一將不惜付出任何代價. 1861年, 內戰爆發了, 這場美國人面對面的流血戰, 打了四年, 南方遭到嚴重的破壞, 而且留下深深的傷痕. 1865年, 北方戰勝了, 這項勝利不但顯示美國回復統一, 而且, 從此全國各地不再施行奴隸制度.

工業化與改革(1870~1916)

19世紀初期, 美國開始工業化, 而內戰之後, 則步入成熟階段. 在從內戰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不到50年時間內, 她從一個農村化的共和國變成了城市化的國家. 機器代替了手工,產品大量增加. 全國性的鐵道網, 增進了貨品流通. 應大眾的需要, 許多新發明應市了. 銀行業提供貸款, 促成工商業經營的擴大. 故從1890到1917年的近30年間被稱為所謂"進步時期", 1914 年, 世界大戰爆發, 1917年,美國終於被捲入大戰漩渦中, 並且在世界上嘗試扮演新的角色.

世界的新地位(1917~1929)

在戰後的10年間, 美國的社會與文化可說是個無生氣、無感情, 屬於商人階級的10年. 據1929年統計, 居城 與居鄉的比率是56%∶44%, 這時舉凡現代生活的特色, 諸如汽車、電話、收音機、洗衣機, 已成為生活的必需品. 戰後經濟呈現極度的繁榮, 原因有二, 一為政府不再干涉私營企業且有立法保護之, 二為新技術的帶 動. 雖然經濟成長很快, 但是基礎不穩.

不景氣時代和第二次世界大戰(1930~1959)

經濟大恐慌, 影響的不只是美國, 世界各國都受到它的打擊, 經濟大恐慌, 使上百萬的工人失業, 大批的農人被迫放棄耕地, 工廠商店關門, 銀行倒閉…… 一片蕭條. 1932年, 羅斯福當選總統, 他主張政府應拿出行動來結束經濟大恐慌, 新政府雖然解決了許多的困難, 但美國的經濟還是要到二次大戰, 才蘇醒起來.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美蘇兩國, 關系日趨惡化, 分別在軍事、政治、經濟、宣傳各方面, 加緊准備, 一如戰時, 這種狀態, 被稱為"冷戰".

1960年以來

美國歷史自1960以來, 許多方面仍是戰後發展的延續. 經濟方面, 除了周期性的不景氣, 則仍不斷膨脹;從 城市移居到郊區的人口, 繼續增加, 1970年, 居郊人口超過了居城人口. 1960年初期, 黑人問題成為美國內部最主要的問題.

1960年代中期, 許多美國人開始不滿政府的對外政策. 此外, 由於工業的發展, 人口的集中, 60年代後期, 生態環境的污染廣受注意. 70年代初期, 由於能源危機而導致的經濟蕭條, 是大恐慌以來, 最嚴重的一次.

70年代中期, 經濟一度復甦, 但到70年代未期, 又出現通貨膨脹. 1976年, 美國建國200周年, 全國舉行各項慶祝活動. 1981年4月12日, 美國成功地發射"哥倫比亞號"太空梭, 將人類又帶入另一個太空新紀元. 1985年, 里根連任總統, 在日新月異的人類發展史中,美國將展開新的一頁.

B. 為何日俄戰爭日本能贏,但到了二戰日軍在蘇軍面前卻不堪一擊

1、日俄戰爭時期日本贏了,但是贏得不全面。雖然俄國將遠東的利益讓給了日本,但是沒有賠款,日本經過日俄戰爭元氣大傷,不像甲午那樣,清政府賠了錢,日本很快滿血復活。日俄戰爭之後日本長期沒有換過勁兒。而二戰張鼓峰和諾門坎時期日本其實敗得不算太難看,蘇軍損失也不小。45年那真心不提了,關鍵是當時日本已經被徹底掏空了。
2、日本從日俄戰爭到二戰期間變化不大,特別在作戰思想上,並沒有特別的創新。在武器裝備上也沒有本質性的革新。蘇聯第一個和第二個五年計劃讓蘇聯工業有了巨大的飛躍,機械化作戰成了蘇聯軍隊上下的主流思想。相關武器上也大力發展,在開戰之初對於日本有了相對的優勢,到了45年對日本絕對優勢。
3、日俄戰爭期間,英美法為了制衡俄國,大力扶植日本,給與日本大力的支援。30年代日本因為入侵中國多少受到歐洲列強的制裁,至少沒有那麼全力支持其打仗。到了45年日本更是成了全世界的公敵,當時日本的最後希望是蘇聯出面調停……
4、軍隊的驕橫心裡。很多日俄時期的宣傳畫顯示出俄國非常的驕橫,看不起黃種的日本人。到了30年代,日本因為侵華戰爭順利以及曾經打敗沙俄的歷史,產生了驕橫的心理。情報部門甚至只搜集對自己有利的情報,對說明敵人強大的情報視而不見。
5、有很多日本的老部隊發生了質的蛻變,比如在日俄戰爭期間在旅順拚死沖鋒、「立下大功」的第四師團,到了諾門坎戰役期間畏敵不前,士兵紛紛裝病,氣得聯隊長們紛紛到到醫務室改行當大夫。

C. 日本為什麼贏了日俄戰爭

1、日俄戰爭時期,俄羅斯內憂外患嚴重,經濟面臨崩潰,政治上起義不斷,軍備落後,嚴重製約了俄軍的戰鬥力。反觀日軍,通過清朝甲午賠款振興了經濟,外於英國簽訂了同盟,國內一心,軍隊戰鬥力大增。因此日軍能夠和俄軍對抗。
但二戰時,蘇聯已經是世界第二經濟強國,內部穩定,軍力強盛,裝備精良,日本就完全不是蘇聯的對手了。

2、但即使有第1條原因,日俄戰爭如果只是日本和俄國對抗,日本也絕對打不過俄國。日俄戰爭俄軍戰敗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英法等國的牽制。因為俄國往東亞的擴張影響到英法的利益,因此英法支持日本對付俄國。日俄戰爭中,日本的大部分軍火都是英法提供,戰爭費用也是由英法購買日本國債來提供,沒有英法支持,日本根本進行不了長期戰爭。反過來,俄國這邊,英法多方制約,一邊鼓動德國增兵東線,迫使俄軍無法向遠東增兵,一邊給俄國海軍下套子,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自波羅的海到東海多通過英法殖民地,英法拒絕提供補給,拒絕讓俄軍通過蘇伊士運河,還在北海引發國際爭端延緩俄軍艦隊的日程,結果俄軍艦隊到達東亞海域,由於補給不足,長期航行造成戰力銳減,最終在對馬海戰中被日本海軍以逸待勞全殲。
而在二戰中,由於英法美等國都是蘇聯的盟國,蘇聯可以全力和日本作戰,不怕其他國家制肘。因此日本就一敗塗地了。

D. 在日俄戰爭中,日本為什麼會勝利

日俄戰爭發生於1904年結束於1905年,日本幾乎全殲俄國海軍主力,重創俄國遠東路軍。史學界普遍認為日本是戰爭的勝利者。對俄國失敗的分析則有不同版本,有立憲說、西化說、內亂說、海軍發展說等等。總之一句話,俄羅斯輸給了日本,而且輸得理所應當。

其實細想一下,日俄戰爭俄國並沒有失敗,直接的證據就是戰後簽訂的合約中戰敗國沙皇俄國「不割寸土,不賠一個盧布」(尼古拉二世語),這與日本一貫的擴張策略是不同的。

日本作為一個小國,擁有一套系統的有限戰爭策略,分為五步:
第一步選定有戰爭價值目標,
第二步詳細偵查,
第三步全力進攻重要戰略節點,
第四步全殲對手軍事力量,
第五步簽訂苛刻合約使對手永世不得翻身。
縱觀日本擴張史,幾乎都是沿著這樣一條道路進行的。

但在日俄戰爭中,日本表面上完成了前四步但第五步卻沒有實現,以至於戰爭損失影響到戰後經濟正常發展,有點得不償失。為什麼呢?因為日本沒有戰勝俄國。

我認為可以這樣定義日俄戰爭,即在當時世界次熱點地區發生的一場規模、時間、影響都有限的局部戰爭。日本動用了全部海軍實力和大部分陸軍機動力量,可以說是舉國出擊。俄國只動用了遠東的部分軍事力量,遠東俄國陸軍在裝備上處於劣勢,數量上不佔優勢;海軍更是由於上了法國人的當而讓人大跌眼鏡。結果以少量劣勢部隊以添油戰術逐次投入戰場,最終被日本人一點一點的消耗了。

如果日本不趁形式有利的時候及時逼和俄國(包括讓明石元二郎支持列寧革命),日本將輸的很徹底。俄國一旦進行舉國動員並將歐洲精銳的150W主力東調,疲憊不堪的日本陸軍是很難取勝的。至於海軍俄國就更不成問題了,俄國對遠東海運的依賴本來就很小,加之沒有什麼有價值的海外目標,即使沒有海軍也無所謂。

退一步講即使俄國由於西伯利亞鐵路運力問題無法在短時間內將部隊東調,那東北的俄軍後撤總可以吧。可以學解放戰爭中的東北民主聯軍,撤到黑龍江境內,依靠松花江、嫩江組織防守。這樣一來,等於是主動讓出了吉林省全境,目的就是要讓日本人戰線拉長兵力分散。如果這樣還不能阻止日軍進攻,黑龍江也可以讓,總之一句話。使日軍陷入進退兩難的地步,類似後來的抗戰。讓日軍進則耗盡國力被迫停止,最後在消耗戰中實力下降、士氣降低,被俄國集中百萬以上兵力一舉擊潰;退則前功盡棄,被趕下大海。

綜上所述,日俄戰爭只能算是日本前期占優後期雙方不正常停戰,日本依靠英美調停保證了和局。

E. 二戰期間美國買戰爭國債的民眾發財了嗎

沒有發財

二戰中的美國國債實際上類似於國庫券,都是約定利息的,發不了財

能發財的,是一戰之前,在國際市場上出售的戰爭債券
典型代表就是1904年日俄戰爭之前,日本發行的國債
一開始,大家都不看好日本,結果這種債券利息很高(年利息超過12%),還是折價發行(票面打65折)
後來日本獲勝後,價格大漲,不少投機商人賺錢了

閱讀全文

與日俄戰爭國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