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炒股配資 > 中國發展巨災債券的初步探索

中國發展巨災債券的初步探索

發布時間:2021-11-12 18:32:04

㈠ 中國巨災風險證券化的發展現狀

中國風險證券化的
發展問題,你可以
上網查一下

㈡ 張洪濤的代表性學術成果

著作:
2006,《又快又好做大做強:「十一五」時期中國保險業的創新之路》(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5,《發展保險事業 構建和諧社會——深度開放下的中外保險文化對接》(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4,《做大做強中國保險業整體實力與核心競爭能力》(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3,《新形勢下的保險資金運用:開放與投資安全》(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9,《面向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保險》(主編),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
1999,《中國人身保險制度研究》(專著),中國金融出版社
1995,《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理論與實踐》(專著),中國經濟出版社
譯著:
2000,《年金、健康保險與人壽保險》,美國LOMA考試教材
2002,《危險原理與保險》,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4,擔綱主譯美國注冊非壽險從業資格系列考試(AICPCU/IIA)教材
2004,《美國注冊非壽險系列教材——AIC》,美國注冊非壽險理賠師考試教材
教材:
2008,《保險資金管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8,《社會保險案例分析——制度改革》,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6,《保險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6,《保險核保與理賠》,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6,《人身保險案例分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6,《財產保險案例分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6,《保險信息管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5,《責任保險理論、實務與案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5,《保險營銷管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5,《銀行保險》,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4,《保險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4,《人身保險》,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4,《保險財務會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論文:
2008,《二元經濟框架下的中國壽險需求動態分析》,《山西財經大學學報》第30卷第4期
2008,《外部沖擊視角下的中國壽險需求分析——基於向量自回歸模型及脈沖響應函數的動態計量檢驗》,《經濟經緯》第1期
2006,《加快保險業改革發展 構建和諧社會》,《中國證券報》,2006-07-01
2006,《金融穩定有關問題研究綜述》,《國際金融研究》第5期
2006,《加快保險業改革創新的思考》,《新華文摘》第18期
2006,《化解風險用責任保險為社會消災避難》,《人民日報(海外版)》,2006-07-03
2006,《巨災風險管理—中國發展巨災債券的構想》,《保險研究》第2期
2005,《內外兼修完善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監管》,《金融與保險》第11期全文轉載
2005,《加強理論創新 推動保險業和諧發展》,《保險研究》第12期
2005,《多管齊下助推非壽險投資型保險》,《金融與保險》第2期全文轉載
2004,《論我國保險業整體實力與核心競爭力》,《新華文摘》第14期
2004,《振興東北 保險業大有可為》,《中國證券報》,2004-12-03
2004,《把握保險業科學發展觀內涵》,《金融時報》,2004-06-29
2003,《新形勢下保險資金運用的政策取向》,《管理世界》第10期
2003,《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發展模式與監管》,《保險研究》第10期
科研項目:
1997,「世界金融市場新趨勢與中國大金融市場體系」,國家體改委、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課題
1998,「中國保險宏觀管理及監管模式的改革研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發資本市場研究中心課題
2004,「我國保險監管創新及監管體系建設研究」、「保險人才隊伍建設研究」、「保險文化研究」,中國保監會「保險業『十一五』及中長期發展規劃研究」課題
2005,「保險經濟學」,中國人民大學「211工程」金融政策與金融管理項目

㈢ 美國巨災債券價格的數據在哪找

巨災債券的運作及我國發行巨災債券的對策研究呂雪梅
【摘要】: 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少數國家之一。近些年來,我國因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年均達2000多億,佔GDP的3%,佔新增GDP的42%。因此,我國的巨災保險需求不斷上升,是一個潛在的巨大市場。但我國目前在巨災保險方面的供給卻十分有限,許多防範巨災風險的險種幾乎空白,供給和需求間存在巨大缺口。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國再保險市場缺乏足夠多的市場主體和資金來對巨災風險進行分保。巨災債券作為發達國家保險業積累巨災基金,擴大保險業償付能力的成功做法,可以將保險市場的巨災風險轉嫁給資本市場,從而彌補保險市場的資金不足,同時也為各種金融機構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因此,在我國發行巨災債券對於我國保險業轉移巨災風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文在深入探討了巨災債券的內涵、運作機制及產品特性的基礎上,考察了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巨災債券的發行及運作情況,全面分析了我國發行巨災債券的必要性、可行性、障礙,並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巨災風險 巨災債券 觸發條件 再保險 特殊目的再保險公司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F842;F832.5
【DOI】:CNKI:CDMD:2.2007.106715
【目錄】: 內容提要4-6引言6-9一、研究背景和意義6二、文獻綜述6-8三、研究方法與內容8-9第一章 巨災債券運作的基本原理9-20第一節 巨災債券的內涵及分類9-11第二節 巨災債券的特性分析11-13第三節 巨災債券的運行機制及風險13-16第四節 巨災債券的定價分析16-20第二章 西方發達國家巨災債券的運作及借鑒20-30第一節 巨災債券產生的動因20-21第二節 美國USAA 巨災債券的運作21-25第三節 日本巨災債券運作25-27第三節 歐洲巨災債券的運作27-29第四節 發行巨災債券對我國的借鑒意義及啟示29-30第三章 我國發展巨災債券的可行性及對策建議30-44第一節 我國發展巨災債券的必要性30-34第二節 我國發展巨災債券的可行性34-36第三節 我國發展巨災債券的障礙分析36-39第五節 我國發展巨災債券的對策建議39-44結論44-45注釋45-46參考文獻46-49論文摘要49-51ABSTRACT51-54後記54

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183-2007106715.htm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㈣ 巨災債券的巨災債券發行的程序

當保險公司與發行機構簽訂巨災風險債券發行約定書後,債券發行的程序應可分成六個階段。
階段一:識別/評估風險
界定債券發行所承擔的巨災風險,並選取適當的風險評估模型。在實際中,通常交由專業的風險評估公司進行,如EQE、AIR等。
階段二:證券發行的結構
針對風險轉移者的個別需求以及發行者的國內或地區相關金融保險法律規定,設計出合乎法規要求的債券發行結構與形態,諸如SPR究竟是採取保險公司形式還是採取再保險公司形式等。
階段三:審查評定
在巨災債券發行前,由會計師或律師針對分保公司的財務狀況、原承保合同的經營狀況、分保風險的內容以及SPR公司的財務狀況作一評定報告。
階段四:文件編寫編
寫債券合同發行的內容,主要內容包括發行者與投資者的權利義務、投資稅賦、風險轉移內容、損失計算等。
階段五:債券信用評級
由國際信用評級公司(如標准普爾、穆迪等)提供巨災債券信用等級信息,作為投資者承包和購買債券的參考。
階段六:上市發行
通常會交給投資銀行或證券公司,由其負責債券發行上市的承銷工作。

㈤ 巨災債券的交易成功的關鍵因素

自1994年推出巨災債券以來,保險證券化市場接連成功地推出數個案例,推出後不甚成功的案例也為數不少。在未來發展前景看好的狀況下,國際上大型的投資銀行、再保險公司、保險公司、投資者等,都積極投入不少人力進行研究和開發,期望能創造出更吸引風險轉移者與投資者需求的商品,以擴大巨災債券市場的承保容量。
根據紐約 Marsh & Mclennan Securities 過去發行經驗的建議,成功的巨災債券應具備以下幾點:
其一,債券化的風險必須能夠定價。債券化的巨災風險必須能夠定價,而且必須通過公正的第三者進行巨災風險的定價。因此,該訂價者必須是市場上有信譽、有專業能力且具備公正性的訂價機構,同時能夠隨時公開相關巨災預測報告,使風險訂價的過程透明化,以降低道德風險的產生。
其二,債券的大小須適當。債券的發行過程中所需的成本高昂,諸如SPR的設立成本,律師、會計師、精算師等專業咨詢費,訂價機構的風險訂價成本,行政成本等相當高昂。這些成本都屬於固定成本,因此不論債券金額的大小,其所需的相關發行成本並不會相差太大,所以如何在固定成本下,尋求適當的發行單位是相當重要的,也就是說,當發行數量愈大時,相對的平均成本會愈低。
其三,債券發行內容的設計必須同時滿足風險轉移者的需求。巨災風險承保的廣度與風險承保理賠機制的設計,必須同時滿足風險轉移者的需求。由於債券風險承擔的內容會直接影響債券評級,而債券評級的高低亦是決定購買者購買與否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在債券發行設計當時就必須決定適當的風險承擔與債券評級。如USAA所發行的巨災債券,雖屬同次發行但卻可設計成ClassA-1與ClassA-2兩種不同評級的證券,以滿足不同需求的投資者。
實際上,以目前市場上所有的巨災債券交易內容來看,幾乎所有的債券承保風險,都可以在傳統再保險市場上找到替代的再保合約,而且承保條件可能比巨災債券還要優越,價格上也可能較低廉,只不過再保險公司具有償付能力不足甚至破產的風險,不像巨災債券買賣採取十足擔保,交易的信用風險幾乎為零。
雖然如此,但在巨災市場呈現價格疲軟的軟性市場時,巨災債券的價格相對於傳統的再保險或許偏高,而且承保條件也可能較差於傳統再保險,因此,短期內巨災債券的市場定位,應該僅限於補充傳統再保險的不足,當剛性市場來臨時,作為另外一種分散巨災風險的渠道和方式。
如前所述,SPR在巨災債券發行過程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因此,對於主管當局而言,如何通過相關的監管法規來規范SPR的運作,以同時達到管理監督的職能,從而簡化SPR公司設立的程序是相當重要的。就百慕大、開曼島等地現行的相關監管法令而言,基本上提供了SPR設立者成本低廉且設立程序簡便的法令結構,以吸引更多的國際性公司到此成立SPR。
再以美國巨災債券的發展為例,與百慕大、開曼島等地的法令條例相比較,美國各州監管機構亦積極爭取從業者SPR的設立,而著手通過相關法令,如伊利諾州(Illinois)保險監管已經通過保護單元公司法(Protected Cell Company Act),允許保險公司通過所成立的保護單元公司,在市場上發行巨災債券,而且這項法案也經過全美保險監督官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surance Commissioners,NAIc)的認可,因此,未來保險公司將可以更輕易地在美國境內發行巨災債券,而不須轉移至國外百慕大、開曼島等地發行,保護單元公司的設立將因此而取代過去SPR的設立。
此外,全美保險監督官協會(NAIC)於1999年底通過保護單元公司典型法,該典型法將作為未來各州從事有關巨災保險證券化程序的規范,其中明確載明保護單元公司設立的相關規范。因此,可預見未來保險風險證券化的發行市場必將快速成長。

㈥ 科技驅動保險業發展,保險科技應該把握哪些機遇

轉載以下資料,供您參考:內容提要:保險具有社會管理功能這一論斷的提出,是對保險業發展到特定歷史階段內在特質的客觀認識,是對保險業參與社會風險管理並扮演重要角色的科學總結。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主要體現在:穩定經濟生活;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激活儲蓄機制;推動外向型經濟發展;有利於構建國家公共事務應急體系;緩解社會矛盾;推動科技創新。全面科學認識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有利於更好地指導保險實踐,推動保險業的全面進步。一、對保險功能認識的演變歷程時至今日,我國關於保險功能的學說主要經過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可稱之為「單一功能說」,也即傳統的保險功能說,認為保險只具有經濟補償(或給付)的功能;第二階段可稱為「二元功能說」,這種學說除了認識到保險的經濟補償功能之外,認為保險還具有資金融通的功能;第三階段可稱之為「三元功能說」,以保監會主席吳定富上任後關於保險功能的闡述為代表,認為現代保險同時具有經濟補償、資金融通和社會管理等三項功能。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對物質的反映。同樣,對保險功能的認識,也取決於當時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水平。因此,對保險功能的認識是一個動態的演進過程,而每一次認識的提高又會反過來促進保險業的進一步發展。隨著時代的變遷尤其是市場經濟發展的逐步推進,對保險功能的認識經歷了由簡單到成熟、由單一到豐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保險功能的內涵、外延不斷地得到擴大。「三元論」的保險功能說就是這一認識過程發展的必然結果。商業保險最初發軔於14世紀後半葉義大利的海上保險,是從行會合作保險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會員既是保險人又是被保險人。此時尚沒有引進精算技術,仍處在保險的低級形態,保險的唯一功能就是經濟補償,體現為會員之間的保險分配關系。由於缺少科學合理的數理技術支持,保險的功能發揮受到很大限制。17世紀後半葉,保險精算學產生,使理論意義上的人壽保險轉化為現實意義上的人壽保險,開創了人壽保險發展的新局面。從數理技術上來說,保險作為一種風險轉移手段,主要是運用風險匯聚機制,集合具有風險厭惡偏好的投保人並收取保費建立保險基金,對少數發生保險事故的被保險人進行經濟補償和給付,從而實現風險在投保人之間的分散,這就是保險的經濟補償和給付功能。保險經營技術的解決,大大促進了保險經濟補償功能的發揮。這一階段,社會對保險的經濟補償功能有了充分認識,傳統的「經濟補償說」主要形成於這個階段。此後,隨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確立,市場經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金融市場逐漸成為經濟生活的主動脈。現代金融最基本的功能是對儲蓄資源進行時間和空間的配置,實現儲蓄向投資的轉化。作為金融產業鏈中的一環,保險業承載和發揮了資金融通的功能。保險業的金融功能主要體現在:一方面通過承保業務獲取並分流部分社會儲蓄,另一方面又通過投資將積累的保險資金運用出去,滿足未來的支付需要。保險體系吸收的資金(特別是壽險)大部分是長期資金,這是其區別於銀行儲蓄資金的主要特點。隨著保險業的壯大,西方發達國家中許多商業保險公司作為「契約型儲蓄機構」,發揮資金來源穩定、期限長、規模大的優點,通過持股和相互參股方式,成為資本市場上重要的機構投資者和穩定力量,作為金融中介最活躍的成員之一,其資金融通的功能逐漸深入人心。這一階段一直延續至今並保持良好發展勢頭,保險的資金融通功能也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重視。對保險社會管理功能的認識,也是伴隨著保險業的發展和保險研究的深入而不斷深化的。一般來說,不同時代、不同經濟背景的學者,對保險相關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認識難有統一,但對於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的認識則出現顯著的趨同現象。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和金融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世界保險業的發展日益呈現國際化、專業化的顯著趨勢,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的需求也呈現多樣化的特點,保險作為金融業三大支柱之一,在發揮傳統經濟補償和資金融通功能的同時,也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融人現代經濟生活的各個領域中,發揮著協調社會經濟生活、提高社會運行效率、提升人們生活質量的重要作用,充分體現了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經濟學家彼得。F.德魯克說,保險和風險管理對於促進西方世界在18、19和20世紀的經濟進步所起的作用與企業和商業起到的作用同等重要。彼得。L.伯恩斯坦在《抗爭命運:值得注意的風險》一書中也指出,一個社會理解、度量和管理風險的能力是現代社會與古代社會的主要區別之處。因此,此次吳定富主席高度概括和總結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可視作對保險業發展到特定歷史階段內在特徵的客觀認識,是對保險業參與社會風險管理並發揮重要作用的科學總結。二、保險社會管理功能的內涵、體現及提出意義(一)保險社會管理功能的內涵從本質上講,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主要是通過促進社會資源的配置效率來推動經濟發展的。對於金融推進經濟增長的方式,理論界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一國的金融體系通過提高資本積累率為經濟發展作出貢獻,因此要倚重儲蓄性金融機構和積極引進外資;另一種觀點認為,金融通過提高社會資本配置的效率,來幫助經濟發展,因此金融機構對於生產率和經濟效率的促進功能,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並不亞於資本積累。而保險恰恰具有這兩種觀點所主張的特點,保險業通過集聚風險補償基金提高了社會的資本積累率,同時參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通過特有的交換機制促進社會資源的合理分配,提高了整個社會的資本配置效率,客觀上起到了「穩定器」和「助推器」的雙重作用,為社會經濟健康運行提供可靠的制度支持。傳統的保險單一功能說,認為保險人僅僅是一種風險傳遞機制。但事實上,保險這一功能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可能還沒有保險的其他要素重要。因為,保險不僅僅是簡單的財務平衡表,還為經濟活動和長期增長提供其他有力支持。美國保險學者小哈羅德。斯凱博在1998年就曾指出,保險可以為經濟發展提供諸如替代政府安全保障、推動貿易和商務、鼓勵減損、促進風險的有效管理等七種重要服務。現代企業理論的利益相關者學說也為保險業的社會管理功能提供了理論支持。現代企業理論認為,企業是由股東、債權人、職工、管理人員、關聯企業和顧客等企業利益相關者組成的共同組織,是這些利益相關者之間締結的一組契約的集合體。因此,現代企業在公司治理中必須考慮維護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才能實施有效治理,這種理論強化了企業的社會管理責任。保險企業在構建公司治理結構和日常經營時應注重保護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履行相應的社會責任,不僅追求經濟效益,還要追求社會效益,充分發揮社會管理功能,促進社會整體進步。反過來,社會經濟的進步又會推動保險業的發展,二者存在相互促進的客觀聯系。一般來說,不同發展水平的國家,市場經濟的各個子市場之間存在很大差別,保險市場也是如此。如果其他條件相同,一國的保險市場越發達,越有效率,對經濟的繁榮貢獻就越大。因此,經濟補償是保險的基本功能,資金融通和社會管理是保險的衍生功能。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將得到不斷加強,發達國家保險業的發展實踐已經驗證了這一點。(二)保險社會管理功能的體現1.穩定經濟生活,為社會提供「安睡保險」。保險通過預先確定的支出將未來不確定的可能損失固定下來,從而穩定個人、家庭和組織機構的財務狀況,有利於形成經濟安全的心理預期,為經濟生活平穩運轉創造條件,客觀上起到了古典經濟學描述的「守夜人」角色的作用。現代保險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原來許多不可保的風險逐漸變成可保風險,保險服務的領域和深度不斷得到拓寬,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將越來越凸現出來。2.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減輕政府負擔。保險還被廣泛用於解決政府公共政策問題。人壽保險對於構建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具有重要意義。經合組織(OECD)早在1987年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就曾指出:壽險保單的銷售無疑減輕了許多國家的社會福利制度的壓力。同年,瑞士再保險公司的一份研究報告也指出,10個經合組織國家的社會保障開支和壽險保費之間存在反比關系,即保險業有效地分擔了部分社會保障財務的壓力。在我國,社會保障制度不完善已經成為影響當前擴大內需、啟動消費的主要制約因素,解決不好勢必影響我國經濟長遠發展和社會穩定。隨著我國老齡人口的不斷增加,國內企業加入WTO之後面臨的競爭加劇,社會保障資金不足的矛盾將越來越突出。據有關專家測算,我國養老、醫療、失業三方面社會保障基金的支付缺口每年大約為673億元。同時據社會保障部門估計,轉製成本大約為20000億元左右。如此大的債務規模再加上每年的社會保障資金缺口,短期內完全要政府解決確實不現實也不可能,但社會保障卻不能產生斷層。另一方面,我國地區間發展很不平衡,生活保障需求呈現多樣化、多層次的特點,老年護理、企業年金、健康、醫療、教育費用等與社會生活聯系緊密的商業保險需求,具有極大的潛力,這為我國商業保險充分發揮社會管理功能,減輕政府壓力、促進國企改革提供了廣闊的舞台。3.促進資本有效配置,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保險人在進行承保和資金運用活動時,要收集有關企業、項目和經理人的大量信息。一般單個儲蓄者或投資者缺乏時間、資源或能力來收集這樣大量的信息,而保險人具有優勢,能有效地配置金融資本和承擔風險。同時,保險公司作為機構投資者在資本市場上行使「用手投票」或「用腳投票」的權利,對於經營者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有力地制約著經營者的違規行為,形成有效的外部治理,有利於形成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有利於強化激勵約束機制,合理配置剩餘索取權和剩餘控制權,解決委託——代理難題,推進資本的合理配置,提高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在保險業發達的國家,實力雄厚的保險公司尤其是壽險公司,作為金融市場上的機構投資者,對於金融市場的穩定發揮了重要的作用。4.激活儲蓄機制,促進經濟發展。經濟學家普遍認為,儲蓄率和經濟增長率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但其傳導機制存在多種途徑。保險作為金融中介之一,在提高資金融通的效率方面有三個優勢,能有效地提高金融系統的運行效率:一是降低結合儲蓄者和借款人的交易成本;二是創造資金流動性;三是有利於形成投資的規模經濟。與商業銀行相比,保險公司的長期負債和穩健的現金流量,是政府和企業理想的長期融資渠道。一國金融體系的發達程度與其對市場的依賴性成正比,與其對金融中介的依賴性成反比,也就是說取決於信息對稱的程度。因此,保險公司的金融中介作用,在新興國家金融市場比在發達國家金融市場更大。對於我國還不完善的金融市場來說,保險業的作用還遠遠沒有發揮出來,具有巨大的潛力。5.推動外向型經濟發展。現代經濟的專業化程度越高,對金融的專業化和靈活性要求也越高。如果可供選擇的保險商品種類豐富,保障充分,貿易和商務就會順利進行,反之則會受到極大的阻礙。例如,出口信用保險是政府促進對外貿易、深化外貿體制改革的重要政策手段,素有「商務活動的潤滑劑」之稱,也是保險企業開拓市場、提高競爭力的重要領域。據統計,目前全球貿易額的12%-15%是在出口信用保險的支持下實現的,日本為50%,英國為45%,法國為21%,韓國也達到14%。在我國,出口信用保險已經初步發揮了作用,但整體水平較低,獲得出口信用保險保障的出口貿易額僅占出口總額的1.1%,投保企業只佔全國外貿企業總數的2.7%,這說明我國保險業對外向型經濟的推動不足,在該領域具有極大的潛力。6.有利於構建國家公共事務應急體系。一個國家有無完備的公共事務應急體系,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准。美國風險管理和保險專家C.小阿瑟。威廉斯博士指出,災害降臨到富國和貧困國家的幾率是相同的,比如日本的地震、孟加拉國的洪水,但一個社會如果能夠控制和減輕這些災難,該社會便可以更好地把資源運用到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現代社會里,各種巨災風險和突發事件如影隨從,對一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穩定造成了一定的困擾,如我國1998年的洪災、2003年2月和5月的新疆伽師地震、今年的非典型肺炎事件等。而且,隨著科技進步和世界政治力量的演變,巨災風險不可測的程度加深,而且一旦發生,危害程度更加嚴重,造成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將遠甚於從前,如1986年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泄漏、2001年「9.11」恐怖事件、2003年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墜毀事件等等,都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深遠的社會影響,因此必須考慮建立必要的公共事務應急體系加以應對。現代商業保險通過設立新型險種、創造巨災債券等保險衍生產品、綜合運用再保險等方式,有助於化解巨災風險造成的消極後果,在一個國家的應急體系構建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以我國為例,非典疫情爆發後,各家壽險公司也紛紛推出自己的非典保險,為社會提供了風險規避機制,緩解了人們的焦慮心情,對穩定社會發揮了積極作用,受到了社會的廣泛好評。截止到2003年5月12日,我國壽險公司共接受非典索賠236例,賠付104例,總賠付金額為88.68萬元。7.緩解社會矛盾,協調社會關系,促進社會的正常運轉。社會和經濟的運轉時常存在許多不和諧的因素,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社會風險管理機制,尤其是充分發揮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消除各個要素彼此之間的摩擦,減少沖突,建立良好的社會秩序,保障社會的正常運轉。保險業對此也大有可為。如,責任保險有利於當事人履行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解決糾紛,協調民事關系。發達國家有完備的責任保險體系,如產品責任保險、僱主責任保險、執業責任保險及公眾責任險、機動車輛第三者責任險等,被保險人一旦出現責任事故,可以很快通過保險公司解決,不必糾纏於曠日持久的官司,減少了社會的摩擦和沖突,整個社會運轉效率高。近年來,我國醫療事故糾紛頻繁發生,巨額訴訟案例呈上升趨勢,國內務家保險公司陸續推出了醫療責任保險,在取得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受到醫患各方和社會的普遍歡迎,盡管還有許多地方有待完善,但充分說明了保險參與社會管理大有作為。8.推動科技創新,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供風險保障。高風險、高投入是高新技術的一大特點,為了保障風險投資的安全和持續投入,必須從制度設計上予以保障。保險業作為風險管理的有效手段,在推動高新技術的發展上具有獨特的優勢。當前,國際上盛行商業保險與高科技聯姻,保險公司通過科學合理地計算風險投資的保障費用,承保高新技術項目,萬一項目不成功時,由保險公司承擔部分風險;保險公司還通過開展高新技術轉讓保險,促進科技成果進入技術市場和提高成交率,提高企業採用高新技術的積極性,有力推動了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三)全面認識保險社會管理功能的意義理論來源於實踐,又反過來指導實踐。全面科學認識保險的功能,有利於更好地指導保險實踐,推動保險業的全面進步。1.有利於提升保險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加快保險業的發展。近年來,我國保險業發展勢頭迅猛,持續保持了年均30%的增速,保險各項功能得到較大發揮,有力地促進了社會的穩定和繁榮,在社會上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從長遠來看,我國保險業具有巨大的潛力。但橫向看來,當前我國保險市場的整體規模還很小,與發達國家不可同日而語,與國內證券業、銀行業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在金融業和社會中地位較低。據統計,截至到2002年底,全國保費收入3053.1億元,保險業總資產為6494.1億元;而截止到2002年10月底,全國證券公司資產總額為6660億元,同期證券市價總值為38329.13億元,流通市值為12484.56億元;截止到2002年9月底,中國銀行業總資產為193778億元。因此,充分認識並發掘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將保險業的發展與社會進步緊密聯系起來,有利於社會各界增強對保險業的認同感,有利於保險業更好地走入千家萬戶,服務社會,造福民眾。2.有利於促進保險經營主體拓展經營思路,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社會管理功能的提出,從認識上延伸了保險服務的外延,對於保險經營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有利於引導保險公司更好地制定長期發展戰略,在經營活動中勇於創新,關注被保險人利益,積極主動參與社會管理,塑造保險業的誠信和負責形象,更好地發揮商業保險應有的作用,取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3.有利於正確處理保險業發展與監管的關系。保險監管機關的指導意見和言論往往對保險經營主體有較強的「窗口效應」,影響深遠。促進保險業發展是當前保險監管工作的首要任務,監管的目標是促進保險業健康發展,更好地實現被保險人的利益。保險業充分發揮社會管理功能,也是加快保險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加強保險監管者對保險社會管理功能的認識,有利於保險監管機關系統內統一監管認識,理順保險監管與發展之間的關系,處理好「有為」與「無為」之間的關系。我國未來保險監管發展的趨勢是,以償付能力監管為核心,現場監管與非現場監管並重,更加重視指導性規章和意見的作用,這些都需要保險理論上的拓寬和創新為其支持。保險社會管理功能的提出,客觀上起到了一定的「窗口指導」效應。三、充分發揮保險社會管理職能的對策(一)保險理論界要加強研究保險的社會管理功能,為保險實踐提供理論支持和指導。理論研究者必須用發展與開放的眼光來審視保險功能的內涵,深化對保險功能的認識,將保險業的發展與社會的進步緊密聯系起來,並以此來指導和推動保險實踐的創新活動。(二)保險經營主體在經營實踐中,應開拓創新,全面發揮保險業的社會管理功能。當前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1.保險公司建設。推進國有保險公司體制改革,完善股份制保險公司治理結構,建立科學合理的激勵約束制度,強化公司內控制度建設,注重控制經營風險,完善經營管理考核體系。時機成熟時可推動保險公司上市,有利於保險公司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增強償付能力,更好地適應國際化競爭,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保險業唯有自身健康,才能為社會提供健康服務。2.產品創新。注重發掘市場需求,堅持消費者導向,創新產品結構,滿足社會的保障需求。尤其是注重發展企業年金、補充醫療保險、醫療責任保險、老年護理保險、子女教育婚嫁保險、消費貸款保證保險等險種,積極探索大力發展出口信用保險,為我國進出口事業提供保障;探索農業和農村保險的新路,為解決「三農」問題提供支持。3.理順保險銷售體制。充分發揮專業保險中介機構的市場作用,完善保險市場主體結構,改革保險營銷員制度,加強對保險兼業代理點的管理,理順保險手續費問題,樹立品牌經營意識,在全社會培育誠信經營體系,從根本上解決誤導欺詐問題,切實保護被保險人的利益,努力提升保險業的社會形象。4.延伸保險業服務的觸角。配合國家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抓住擴大內需和西部大開發的機遇,提高承保大型風險項目的水平,為基礎設施建設和重點工程項目提供保險保障;探索保險資金運用的新渠道,可考慮通過購買債券和參與信託投資計劃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資金運用風險管理;開發新險種,支持中小企業發展。5.探索高風險保險領域。積極探索巨災風險、高新技術風險的保險融資技術,建立巨災、高新科技發展保障基金,通過商業保險主導、政府適當扶持的途徑,提高社會的風險化解能力,為國家建立公共事務應急體系提供有力支持,為高新技術的發展保駕護航。(三)保險監管機關應堅持市場化取向,樹立發展觀念。創新監管體制,完善監管方式,加強監管手段,為保險業發揮社會管理功能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當前主要是做好以下幾點:一是建章立制,加快保險法律法規的建設,堅持依法監管,依法行政,出台《保險法》配套細則,盡快出台保險違法違規處罰法。二是正確處理「有為」與「無為」的關系,凡是市場能解決的問題,堅決還權於市場,合理界定監管者和市場發揮調節作用的效力邊界,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保險監管部門應加強和政府有關部門的協調溝通,系統內要合理劃清總部機關和地方保監之間的許可權,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和保險行業協會的作用,提高綜合治理、聯合監管的水平。三是加強基礎研究,結合國家宏觀經濟發展趨勢,重點研究保險業的產業政策,制定保險業發揮社會管理功能的長遠發展規劃;四是理順保險市場關系。在現階段償付能力監管尚不能形成明顯效力之前,應加強保險業務合規性檢查,嚴厲查處保險市場的各種違法違規現象,正本清源,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㈦ 巨災債券的概述

賠償性觸發條件是以其實際損失賠償數額來表示的,在早期的巨災債券市場普遍使用,用來減少公司的基差風險,但過程過於復雜要求信息的完全披露。
指數性觸發條件則用某種特殊的指數來表示,如行業損失指數和參數指數等。它代表了損失的相對水平,進而反映總體情況,這可以減少信息不對稱給投資者帶來的損失,但它容易引起基差風險。
基差風險是指對沖包含的損失暴露於對沖的表現可能不同的風險(美國精算學會,1999),即用於或構造證券化產品結算的指數或基礎的價值可能與保險公司需要的損失不完全一樣。
巨災債券之所以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在國際市場迅速發展,這與它自身的優勢有關.
巨災債券的一個核心概念是觸發條件,即發生怎樣的巨災風險或風險程度如何時,投資者的收益將發生變化。根據債券發行時約定的條款,投資者可能會損失全部或者部分在剩餘時間內應得的利息,還可能會損失部分本金。
致損條件一般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一定級別的災難,如一定強度的地震;另一類是一定的災後賠付額。災後賠付額又分兩種,一種是直接以發行債券的保險公司的賠付額為基礎;另一種是以特定區域的行業賠付額為基礎。
巨災債券是新的分散風險的途徑,擴大了以前只有再保險這條途徑。當約定條件就是巨災發生時,保險人可以不返還本金(當然也不還利息)給債券持有人;但巨災沒有發生時,保險人就要按約定返還本金和利息給持有人,而且它的報酬率要高於市面上的其他債券的回報率。

㈧ 2008公務員熱門關鍵詞

編者按: 剛剛過去的半年,是挑戰前所未有的半年,是中國經濟在災難中奮起、在挑戰中前行的非凡半年。 這半年,中國經受著最為嚴峻的挑戰和考驗。通脹高企、投資放緩、自然災害不斷;股市持續低迷,高油價與世界性通貨膨脹掠奪中國經濟,世界經濟增速明顯放緩……面對重重壓力,中國經濟為化解不利因素,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態勢一直在不懈努力。經過30年的經濟實力積累,中國已有足夠實力應付各種天災人禍。
盤點上半年經濟生活,10個最受關注的熱點關鍵詞彙躍然紙上:人民幣升值、CPI、股市、物價上漲、次貸危機、油價、准備金率、抗災、糧食安全、房價。 關鍵詞之一:人民幣升值

構成人民幣升值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基於以下兩大方面的原因:
第一,從對外經濟往來層面上看,人民幣對美元的持續快速升值,實際上是美元貶值速度太快。自次貸危機去年年中爆發以來,美國政府不斷加大救市力度。美聯儲已累計降息300基點,將利率降至2.25%。與此同時,美國政府還向金融體系持續大量注資,動輒上千億美元。降息極大地削弱了美元對於海外投資人的吸引力,同時當局釋放的大量現金也使得美元一天比一天更加不值錢。作為國際金融體系中最關鍵的貨幣之一,美元的無序貶值危害了全球的經濟和金融市場。
第二,從國內宏觀經濟層面來看,「外匯占款」帶來流動性過剩壓力。由於中國經濟對外依存度較高,對外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資的引進,成為推動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和緩解就業壓力的兩大支柱。為了保證有限的外匯資源能夠用到更好的稀缺資源和技術的進口以及鼓勵企業出口創匯,長期以來,中國政府不惜代價承擔企業外匯結算和匯率波動的風險。於是,企業的出口業績越好,外商來得越多,雙順差所造成的外匯儲備就膨脹得越快,中國貨幣增長的速度自然也就會增長得越快,流動性過剩的問題隨著投資過熱、資產泡沫和通脹壓力等宏觀經濟過熱問題,開始變得越來越嚴峻。為了保證中國實體經濟健康發展的大局利益,緩解流動性過剩對經濟發展造成的負面沖擊,央行採取了宏觀調控的措施來吸收市場中過多的流動性,但效果並不佳,外匯占款問題越來越突出。人民幣增值已經被市場認為是抑制流動性過剩的必然選擇。【詳細】

·人民幣加速升值的綜合效應 ·「人民幣對外升值對內貶值」解析
·人民幣升值背後的博弈 ·怎樣看待人民幣匯率「破7」

·辯證看待人民幣升值 ·趙錫軍:如何看待人民幣「破7」

關鍵詞之二:CPI

正如各方提前預測的一樣,受春節和雪災等因素影響,1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再創新高。
據國家統計局2月19日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我國CPI同比上漲7.1%,創1997年以來月度新高。其中,城市上漲6.8%,農村上漲7.7%;食品價格上漲18.2%,非食品價格上漲1.5%;消費品價格上漲8.5%,服務項目價格上漲2.6%。

「這次CPI上漲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短期內無法改變。」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首先,春節前後罕見的雪災重創我國南方各個省份。這些省份是國內主要的糧食、蔬菜、水果等農產品生產基地,而災後重建還得有一個最短的周期,因此,農產品的價格上漲也是必然。而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對國內CPI全面上漲是不可低估。

其次,從現有的數據來看,盡管在春節前政府採取了嚴厲的行政措施來控制居民消費品特別食品價格的上漲,但是其所起到作用十分有限。一是政府想要達到對這些產品的完全控制是不可能的,企業及市場會從各個方面來突破這種限制。試想,中國的市場經濟已經發展到目前這種深度,政府想通過限制價格來控制市場根本就不可能。

「而且政府限制價格也表示是臨時的政策,因此,市場一定會預期政府的價格管制在短期內放開。而這種臨時性價格管制一旦放鬆,相關消費品價格快速上漲是任何行政方式不可控制的。特別是南方的雪災後更是推高了農產品價格上漲。」易憲容說。【詳細】

·工資能否與CPI掛鉤 ·如何應對高企的CPI指數

關鍵詞之三:股市

兩年多的中國股市,就如像坐過山車,上海綜合指數先是從2005年6月998點,到2007年10月6124點,然後2008年4月23日回到2990多點。先是上漲飈升6倍,後是下跌50%以上。4月24日,股市交易印花稅一下調,整個市場立即沸騰,當天幾千隻股票都封在漲停板,當天兩市指數上漲9%以上。但是,股市的上漲僅是一天,後兩日,市場並沒有繼續24日股市快速飆升的態勢而又開始下跌。但是,4月30日上海綜合指數又上升到3700點上。
這種現象說明了什麼?自身的原因就在於中國股市在早兩年的時間內快速上漲,其上漲幅度早就超過一些上市公司的基本價值了。既然股票的價格背離了上市公司的基本價值,其價格作一定程度的調整也就是自然。特別是在國內股市向下調整時,正好面對著國際金融市場震盪(如美國次貸危機的發生),國際金融市場的任何震盪不可避免地會傳導到中國股市來。特別是在國內股市十分脆弱的情況下,只要國際金融市場有一點風吹草動,就容易掀起股市下跌的波瀾,投資者一定要小心為上。這就是股市的恐懼心理。

二是最近國內股市這樣快速的下跌,最為重要的方面是權重股、藍籌股全面下跌。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了投資者失去了市場信心。股市權重股代表了整個國家經濟發展基本格局。在一個成熟的市場,在國家經濟基本面沒有改變,國家經濟的基本格局沒有變化的情況下,權重股不僅不會下跌,反之應該其價格是向上的。但實際上國內權重股不僅沒有向好,反之成了下跌最為嚴重的重災區。【詳細】

·警惕「熱錢威脅論」狙擊中國股市 ·穩定股市就是穩定大局

·尋找宏觀調控與股市健康最佳平衡點 ·2008:中國股市是否會受西方危機影響?

·完善股票回購制度 促進股市穩定發展 ·建立A股市場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 關鍵詞之四:物價上漲

當前,我國面臨著較大的物價上漲壓力。這次物價上漲有什麼新特點?應該怎樣應對呢?
全球性。這次物價較快上漲不是我國特有的,也不限於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美國、歐盟等發達國家也陷入了通貨膨脹的陰影之中,因而具有全球性。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多數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了世界性的。在這種環境下,既有輸入型通貨膨脹,也有輸出型通貨膨脹。

復雜性。這次物價上漲不僅僅是糧食和石油大幅度漲價,而是以這兩種基礎產品為中心的大多數商品全面漲價。其中,既有實體產品價格上漲,又有虛擬產品價格上漲。就我國來說,目前面臨著糧價、油價、房價、股價、匯價五大價格問題,且縱橫交錯、異常復雜。

深源性。這次物價上漲的原因是極其復雜的。對於通貨膨脹的起因,有眾多學說。在西方,有壟斷說、貨幣制度說、政府行為說、需求拉動說、成本推動說以及混成說等。在我國,還有體制轉軌說、結構變動說、人口眾多說、低效益說等。現在看來,不論哪一種學說,都難以真正說清當前物價上漲的原因。通貨膨脹在本質上是一種貨幣現象,它是由於貨幣過多而引起的價格水平的全面大幅度持續上升。價格是商品與貨幣關系的指數。價格之所以上升,不外乎三種類型:不是由於貨幣太多,就是由於商品太少,或兼而有之。【詳細】

·當前價格上漲的深層次原因 ·防止價格上漲的標本兼治對策

·如何抑制食品價格上漲 ·本輪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影響與調控建議

·全球性價格上漲和通脹壓力增大的成因 ·當前價格上漲的主要特徵及發展趨勢 關鍵詞之五:次貸危機

受到美國次貸危機影響,連續5年擴張的全球經濟已開始減速,全球經濟增長在去年第四季度已經顯著放緩。美國政府空前的救市行動一方面說明,美國經濟正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另一方面也對中國經濟的成長增添了不確定性,2008年我們需要密切關注美國次貸危機對我國經濟的擴散影響。

美國次貸危機產生的原因在於,「9·11」以後的2002年至2004年,為了刺激經濟,美聯儲一直將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在較低水平上,這一政策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大大鼓勵了商業銀行紛紛放寬購房貸款標准,推動了大批消費者購置房產,導致不動產價格攀升,繼而形成房地產市場泡沫。從2004年6月開始,為了在經濟強勁增長的時候遏制通貨膨脹壓力的上升,美聯儲連續17次提高基準利率,2006年6月29日聯邦基金利率最終被提高到5.25%。當貸款利率提高以後,人們對房地產的需求下降,導致價格回落。與此同時,因為債務已經超過了房屋的實際價格,拖延還貸的現象顯著增加,首先被拖欠的貸款就是所謂的次級貸款。美國住房市場的急劇降溫,引發了金融市場的激烈動盪。
2008年,受次貸危機影響,美國經濟減速已成定局。一般認為,當美國GDP連續兩個季度出現負增長時,可視為出現了經濟衰退。2006年美國經濟增長率為2.9%。2007年美國經濟增長率下降到2.2%,其中四個季度增長率分別為:0.6%、3.8%、4.9%和0.6%,第四季度經濟下滑明顯,幾乎處於停滯狀態。【詳細】

·美國次貸危機給我們哪些啟示 ·從次貸危機看現代金融技術發展

·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影響有限 ·次貸危機,考驗中國經濟

·樊綱:應關注次貸危機中全球經濟「光明面」 ·中外官員學者把脈次貸危機下的中國經濟 關鍵詞之六:油價

一段時間以來,一路攀升的石油價格成為最吸引人們眼球的國際熱點之一。2007年初石油價格還在每桶60美元左右,隨後便猶如脫韁野馬,一路狂奔,短短的一年半時間里,國際油價上漲已經超過1.3倍。國際油價的迅猛上升對國內市場形成了巨大壓力,最終迫使我國不得不對石油價格做出調整。然而,在目前國內CPI(消費者物價指數)已經較高的情況下,國際油價的持續攀升和國內油價繼續調整的預期,又引發了人們對全面通貨膨脹的深深擔憂,一些人甚至認為,油價漲則一切商品價格都會漲。那麼,油價的調整對我國物價真會產生「一漲俱漲」的效果嗎?對於這一問題,筆者並不像一些人所預期的那樣悲觀。
應當承認,鑒於石油在國民經濟運行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一旦石油價格上漲,不可避免地會形成一種連鎖式的反應,不僅直接帶動國內能源價格的上漲,而且通過增加諸多行業的生產成本也會對國內物價產生「成本推進式」的上升效應。特別是在目前國內CPI居高不下的背景下,人們因油價上漲而產生的對全面通貨膨脹的擔憂也並非毫無根據。但是,筆者認為,我們在承認油價上漲對國內物價具有推高效應的同時,也大可不必為此而憂心忡忡,因為,油價上漲對物價的影響或許並不像許多人想像的那樣嚴重。【詳細】

·董秀成:應對油價高漲——以變應變 ·關於國際油價上漲的若干思考

·理順油價的關鍵一步 ·為什麼這幾年油價漲得那麼高?

關鍵詞之七:准備金率

就在國家統計局12日上午宣布4月份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8.5%後,中國人民銀行下午隨即宣布,決定自2008年5月20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
這是央行自去年起第14次,也是今年起第4次宣布上調准備金率。上調後,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准備金率達到16.5%的歷史高位。分析人士認為,在當前流動性壓力不減的背景下,再度上調存款准備金率,是央行落實從緊貨幣政策的體現。

央行12日也指出,再度上調存款准備金率旨在加強銀行體系流動性管理,引導貨幣信貸合理增長。

「今年一季度,我國外匯儲備增長超出預期,這增加了市場的流動性。而上調存款准備金率可一定程度減少市場的貨幣供應量。」中國社科院金融專家彭興韻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彭興韻認為,雖然4月份的貸款數據還沒有對外公布,但無疑信貸增長壓力將超過一季度,央行此舉是防患於未然。

分析人士認為,由於一季度我國南方出現罕見的冰雪凍雨天氣,為抗擊巨災及重建的投資支出與貸款增大。此外從近年投資增長變化趨勢看,二季度投資增幅和信貸投放都會有所增加,預計今年二季度這個趨勢仍將存在。【詳細】

關鍵詞之八:抗災

面對四川汶川大地震災害,全國史無前例的賑災方式和賑災工作,對處在經濟轉型中、目前還面臨著流動性過剩和通貨膨脹壓力挑戰的中國經濟而言,將產生怎樣的影響,這一問題開始越來越受到海內外關注和政府決策部門的高度重視。
雖然,目前很難就地震災害對經濟影響做出一個客觀准確的判斷和預測,但是,根據以往海內外災害對經濟的影響及其管理經驗來看,社會各界的參與救災行為對中國經濟的主要影響有5個方面。

首先,政府的財政撥款和重建計劃,對受災地區災後的經濟發展方向將產生不可低估的影響。政府的支持不是一個短期暫時的策略,也不會把目標僅僅放在解決當務之急的生存需求上,而是會結合災後重建推進受災地區產業轉型,加強農村教育,完善社會保障等。

第二,這次民間捐款的規模之大,可能有益於虛擬經濟部門的流動性過剩問題的緩解。由於大量的資金從高收入層流向災區的低收入層,由儲蓄和投機行為為主的金融資產轉變成實際生活所需要的實物資產,它替代了政府主導的收入再分配的行政機制,降低了由此產生的社會協調成本。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它能夠緩解由成本推動型造成的物價上漲問題。

第三,企業慷慨解囊,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政府的財政壓力。而且,企業資助形式如果能和災區未來經濟發展的生產力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話,那麼,企業目前的這種社會責任感未來會給各個部門(包括企業自己)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詳細】

·關於汶川特大地震災害的財政思考 ·震災不會影響中國經濟基本面

·金融機構要做好災後重建服務工作 ·城鄉住房災後重建的財政解決方案

·盡快建設災區生活必需品應急市場的建議 ·探索巨災債券分散巨災風險 關鍵詞之九:糧食安全

近年來,國內外糧食生產和消費正在發生重大變化,糧食供求關系偏緊,結構性矛盾突出,糧價總體持續上漲,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面對國內外糧食安全形勢發生的新變化,重新認識我國的糧食安全問題,對於貫徹落實中央有關精神和要求、保證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對糧食本質和特點的認識在不斷加深。

糧食是一種特殊商品。糧食供給的價格彈性大,需求的價格彈性小,因而導致生產多了就要出現「賣糧難」,谷賤傷農;生產少了價格就要過分上漲,消費者難以承受。另外,糧食供求既受商品價值規律的支配,又受宏觀調控和政府幹預的影響,往往後者起著穩定價格的重要作用。

糧食是基礎性公共產品。糧食是國民經濟戰略物資,是全體社會成員的必需商品,涉及千家萬戶,具有「放大」效應——每戶多買一點就會出現供應緊張,如果不正確引導,就可能引發大的波動,帶來連鎖反應。我國上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兩次出現通貨膨脹,都與糧食供求出現問題有關。糧食是基礎性公共產品的屬性決定了國家應扶持糧食生產,僅靠市場調節難以解決糧食供需矛盾。【詳細】

·目前糧價上漲無礙糧食安全 ·糧價上漲、糧食安全與通貨膨脹之關系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糧油價格基本穩定 ·中國糧食安全的研究範式

關鍵詞之十:房價

年前,廣州萬科地產率先降價,引來其他城市許多地產公司降價或優惠促銷。春節之後,記者發現手機上各種推銷房屋的簡訊突然多起來了。
前幾天,北京市統計局宣布了今年1―2月北京新建住宅銷售價格指數累積為116.8%,其中,2月份116.5%,漲幅比上月回落0.7個百分點。春天的北京,一年一度的房地產交易會又准備悄然拉開帷幕。組織者感到擔心的是,一向堅挺的房地產價格開始出現松動,會不會讓消費者持幣等待,會不會使房地產交易出現有價無市的狀態?

但來自北京房地產市場,特別是市區房地產的價格信息,似乎不能印證這種說法。記者來到北京朝陽公園南門一處由天鴻地產開發的寫字樓盤探聽,發現這個樓盤雖然每平方米達到2萬元,但早已銷售一空。沿著東四環向北,幾乎到了五環邊上,一處由日本公司同國內合資投資的民宅樓盤交易並不清淡,前來尋價的人絡繹不絕,一問價格,每平方米1.8萬元。銷售人員態度堅決,價格絕對沒有優惠。【詳細】

㈨ 巨災保險債券的分類

巨災債券的運作及我國發行巨災債券的對策研究呂雪梅
【摘要】: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嚴重的少數國家之一。近些年來,我國因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年均達2000多億,佔GDP的3%,佔新增GDP的42%。因此,我國的巨災保險需求不斷上升,是一個潛在的巨大市場。但我國目前在巨災保險方面的供給卻十分有限,許多防範巨災風險的險種幾乎空白,供給和需求間存在巨大缺口。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國再保險市場缺乏足夠多的市場主體和資金來對巨災風險進行分保。巨災債券作為發達國家保險業積累巨災基金,擴大保險業償付能力的成功做法,可以將保險市場的巨災風險轉嫁給資本市場,從而彌補保險市場的資金不足,同時也為各種金融機構提供了新的發展空間。因此,在我國發行巨災債券對於我國保險業轉移巨災風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在深入探討了巨災債券的內涵、運作機制及產品特性的基礎上,考察了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巨災債券的發行及運作情況,全面分析了我國發行巨災債券的必要性、可行性、障礙,並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巨災風險巨災債券觸發條件再保險特殊目的再保險公司
【學位授予單位】:吉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7
【分類號】:F842;F832.5
【DOI】:CNKI:CDMD:2.2007.106715
【目錄】:內容提要4-6引言6-9一、研究背景和意義6二、文獻綜述6-8三、研究方法與內容8-9第一章巨災債券運作的基本原理9-20第一節巨災債券的內涵及分類9-11第二節巨災債券的特性分析11-13第三節巨災債券的運行機制及風險13-16第四節巨災債券的定價分析16-20第二章西方發達國家巨災債券的運作及借鑒20-30第一節巨災債券產生的動因20-21第二節美國USAA巨災債券的運作21-25第三節日本巨災債券運作25-27第三節歐洲巨災債券的運作27-29第四節發行巨災債券對我國的借鑒意義及啟示29-30第三章我國發展巨災債券的可行性及對策建議30-44第一節我國發展巨災債券的必要性30-34第二節我國發展巨災債券的可行性34-36第三節我國發展巨災債券的障礙分析36-39第五節我國發展巨災債券的對策建議39-44結論44-45注釋45-46參考文獻46-49論文摘要49-51ABSTRACT51-54後記54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閱讀全文

與中國發展巨災債券的初步探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