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銀行工農中建存款利率都一樣,至於理財產品嘛各有所長;
不過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還是低的比起p2p網路理財。黑豆金服逾期年化收益8%-16%.
『貳』 銀行理財產品跟債券基金哪個收益高
銀行理財:根據資管新規要求,理財產品均不能承諾保本保息,包括銀行理財產品。當然不承諾保本保息並不意味著理財產品就有很大的「風險」了,主要還是看產品的風險等級。一般情況下不能提前贖回,目前收益率大約在3.5%-4%左右。
純債基金:就是是專門投資債券的(公募)基金。投資的債券有企業發行的(企業債),也有國家發行的(國債)。債券基金一般投資的為企業債券,也就是企業為了籌集資金發行的具有一定的期限,到期就會返本還息的債券,利息會高一些。當然因為是「企業」,也就存在因經營不善無法到期還本償息,導致「債券基金」投資受到損失。
因此債券基金的收益會比低風險的銀行理財收益高一些,當然風險也就會大一些。所以選擇適合自己風險偏好、流動性偏好以及收益目標的產品即可。
也可以關注一下中小型銀行的「智能銀行存款」,享受存款保險保障(根據《存款保險條律》規定:個人在單個銀行的普通存款享受50萬以內100%賠付),「利率」在4%-5.5%左右,具有流動性高(可提前支取)、利率高於一般存款的優點。
選擇適合自己風險偏好、流動性需求以及收益目標的產品即可。
具體您可以在應用市場搜索「度小滿理財APP(原網路理財)下載鏈接」或者關注「度小滿科技服務號(xiaomanlicai)」了解詳細產品信息。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哦!
『叄』 銀行短期理財產品和債券基金哪個收益高
總體來說債券基金收益要更高。
普通債基7%左右; 企業債券的票面利率一般在8%以上,但一般人很難在原始價拿到;
銀行的短期理財4%-5%左右。
『肆』 現在哪個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最高
嗯,一般理財產品的話招商銀行這里來都還可以。或者是在網上的一些個平台可以選選擇一下。
首先呢,不管你離台式要買什麼,我們最終的目底就是要賺錢,也就是讓你的資本。能夠有一個大的收益。那首先呢我們需要只設定一個目標,也就說你看年化收益率從8%還是15%,那這之間的話,目目標先定下來。
然後呢,我們需要選擇一個合適的投資標的,也就是資產的一個分配。比如說我們在一個貨幣基金這種比較靈活性的投資呢要佔比30%~40左右,然後呢把一些個中長期的定期理財產品或者定期存款留個40%。然後剩下的才是我們高風險的幾個投資,比如說股票型基金啊,股票啊,還有一些債券類的基金啊這一類。
最後就是我們實際行動了,就是買一些我們按配比來做一些適當的安排。比如說我們去選擇一一些個機油的個股啊,然後長期持有,那他的分紅那一年下來就5%差不多。
當然所以投資以安全為重,那首先呢你需要做一些。投資錢的一些個學習和安排,也就是說你不懂就不要去做,那要做就把它搞懂,然後再去做,這樣是對你資金的一個安全的防範。一個風險的規避。
『伍』 現在哪個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最高
投資最重要的是要了解您的理財風險偏好,任何投資的風險和收益都是成正比的,可根據能接受的最大虧損百分比大概分成三種類型, 能接受最大虧損10%是保守型,30%穩健型,60%激進型,
(一)保守型理財策略:銀行儲蓄、銀行理財產品、保障型險種;特點:適合風險承受能力比較低的理財者,資金安全,本金不減少但收益不高,短期投資收益率可能跑不過通脹,長期投資則資金周轉不靈活,適合中老年人,不需要太多投資理財知識,保本為主。理財組合參考:儲蓄和保險佔80%,其他佔20%;
(二)穩定增長型理財策略:國債、企業債券、基金、分紅保險;
特點:在穩定收入的基礎上尋求資本的增值,適合具備一定風險承受能力
的理財者,對理財者的選擇專業性沒有太高要求。理財組合參考:儲蓄和保險佔40%,債券佔20%,基金和股票佔20%,其他理財佔20%;
(三)高收益型理財策略:股票、期貨、外匯、金融衍生品;
特點:該理財策略的目標是獲取高收益,適合具備較高風險承受能力的理財者,該策略需要理財者具備較強的交易能力,才能穩定獲得高回報。
理財組合參考:儲蓄和保險20%,債券和股票佔60%, 外匯、房地產等佔20%。
『陸』 目前哪個銀行理財收益最高
關於銀行理財可以使用佰慧通,V加佰慧通,提交基本信息後綜合所有銀行理財產品給你收益最高的方案,正常能達到百分7左右,真正做到財富增長。
『柒』 銀行理財哪個銀行收益最高
銀行理財的話,一般情況下,國有四大銀行理財的收益都是比較低的
一般嗯,比如沈陽的銀行或者一些地方的銀行,浦發呀,招行啊,等等利息方要高一些
『捌』 債券理財產品那種比較收益高
一般來說投資於可轉債的收益會比較高 風險也大些 拋去混合基金不談 純債基金封閉的要穩定些 開放基金隨著市場利率波動大范圍贖回會造成實質虧損 封閉基金雖然賬面上會下跌 但只要持有到期肯定可以獲得收益 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相信不會偏離基金太多 從特點上來看銀行理財更貼近封閉基金 還不如基金信息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