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炒股配資 > 利用套取的財政資金炒股

利用套取的財政資金炒股

發布時間:2021-10-31 08:41:58

『壹』 套取財政資金違反了什麼法規

套取財政資金違反了《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

第六條: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有下列違反規定使用、騙取財政資金的行為之一的,責令改正,調整有關會計賬目,追回有關財政資金,限期退還違法所得。對單位給予警告或者通報批評。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1、以虛報、冒領等手段騙取財政資金;

2、截留、挪用財政資金;

3、滯留應當下撥的財政資金;

4、違反規定擴大開支范圍,提高開支標准;

5、其他違反規定使用、騙取財政資金的行為。

(1)利用套取的財政資金炒股擴展閱讀

可能出現套取財政資金的行為:

專項資金支出也稱項目支出,是單位人員經費支出和公用經費支出以外完成特定工作任務的支出。各單位業務性質不一,所反映項目支出也大不相同,要從中套取資金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

1、加大工程量套取。正常情況下,所做工程事先都會編制預算,達到法定額度工程還要按程序進行招投標後實施。工程結束後,會編制工程決算書和經過審計後出具報告作為付款依據。

如果預算和決算數據相差較大,且增加的工程量理由不很充分,就要考慮是否存在虛增或加大工程量套取了,可能會在一些隱蔽工程上做文章,因為隱蔽工程在完工後已掩埋無法看見全貌,很容易偽造數據,這需要審計人員對所檢查的項目業務熟悉,情況了解,會計算工程量,能看懂預決算表反映的數據狀況。

2、以撥代支轉移支出套取。專項資金的檢查從中央到地方都很嚴格,有些單位看著一筆筆專項資金全部用於項目建設上,而單位的公用經費嚴重不足,或者一些不能見陽光的開支無法支付,就會想辦法轉移資金,把款撥付到個體私營企業或基層單位,或採取迂迴戰術,打亂資金撥付的來龍去脈,然後套取或直接把支出票據拿到所撥款單位報銷。

在審計時,首先要看所撥付的單位資金是否帶帽,大多專項款在下達時會明確是項目名稱和使用范圍,其次要看所撥付的單位是否符合撥款要求,有無超標准或重復撥付,再次就是要跟蹤到所撥付單位審計,看是否進行了項目建設,實施的量有多大,最後看所撥付單位有沒有專款專用,是否報銷了不是該項目開支的票據等。

3、虛報民生資金套取。近年來國家對民生資金投入數額加大,特別對農村和農民的支農資金和救災救濟資金投入佔比高,財政一卡通發放對於杜絕弄虛作假,規范支出起了很好的作用。但有些管理部門和工作人員還是會監守自盜,將應發放農民的一卡通資金截留,或者虛報冒領,或者改變姓名領取。

對於這項資金的審計,我們應先核對申請情況和批復,其次核對實有人數和發放金額,再次對一卡通的發放到位情況進行核對檢查,看是否有改變用途、改變姓名或通過其它方式套取資金的情況和問題發生。

『貳』 全面清理截留套取挪用財政專項資金工作開展的措施做法

為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利益,堵塞財政資金管理漏洞,進一步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近日,河北省水利廳在全省范圍內開展滯留截留套取挪用財政專項資金問題專項清理行動。清理范圍包括2013年以來中央和省各級財政安排的專項資金,特別是用於農業、農村、農民的專項涉農資金;2013年以來,各級財政和審計部門檢查專項資金發現問題的整改和處理情況。主要檢查在資金申請、分配、撥付、管理、使用過程中是否存在利用資金、項目管理權,貪污受賄,謀取私利;基層幹部冒領、私分農民補貼資金和補償款;項目申報中弄虛作假、套取和騙取財政資金;截留、挪用財政專項資金,滯留、延壓項目資金;未經批准擅自變更項目實施內容、地點等問題。

此次清理採取自查自糾和重點檢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到2016年6月底結束。河北省水利廳成立了清理工作組,專項負責此次清理工作,並要求各單位要嚴格按照工作安排,認真扎實開展清理工作,堅持問題導向,以解決問題作為專項清理行動的唯一標准,把邊查邊改貫穿始終,加強基礎資料的搜集整理,用事實和數據反映清理工作成效。

『叄』 請問:一國營企業虛報項目套取財政補助資金,但其進入單位帳戶,未入私人腰包,這是啥行為

職務侵佔!五年起步

『肆』 什麼是套取財政資金

套取資金指的是通過虛報項目、投資規模、已完工工程量或以虛假的經濟業務事項虛報投資完成額,騙取國家建設投資的行為。
簡單舉例說,就是本來沒有這個項目或沒有這么大投資,但單位或個人無中生有,以少報多,通過虛報騙取國家財政資金,用做他用。

『伍』 虛開發票,套取國家財政資金處罰適用什麼條款

虛開發票非法套取資金行為的定性

【案情】

被告人邵某於2010年3月至12月期間,經「友誼公司」全體股東同意,並延續公司2009年的做法,在無貨交易的情況下,通過王某(已被判刑)從「櫻楓花木專業合作社」虛開4份普通發票,票面累計金額為60萬元人民幣,並從「友誼公司」提取現金人民幣60萬元存入其個人的銀行賬戶中。隨後,被告人邵某利用擔任「友誼公司」總經理職務之便,在未經「友誼公司」許可的情況下,擅自挪用該公司資金13萬元歸個人使用,直至案發後才退還;2010年12月24日,被告人邵某又擅自挪用其中的47萬元人民幣,用於其個人開設的有限公司的經營活動。

此外,被告人邵某還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將本單位資金16731元人民幣非法佔為己有。案發後其已退還了上述所有款項。

公訴機關以被告人邵某的上述行為分別構成挪用資金罪、職務侵佔罪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分歧】

在審理過程中,對被告人邵某的行為是否構成挪用資金罪出現了爭議:

第一種意見認為,被告人邵某的行為構成挪用資金罪。理由是「友誼公司」採用違法的手段提取分紅資金,但該60萬元款項未完成分配程序,每個股東都不能私自使用,資金的所有權自始未轉移,仍是公司資金,被告人邵某利用職務之便,挪用公司委託其保管的資金,構成挪用資金罪。

第二種意見認為,被告人邵某的行為不構成挪用資金罪。理由是「友誼公司」通過他人虛開發票手段提取分紅資金60萬元已違反相關法律規定,該款項不再是該公司合法擁有的資金,而挪用資金罪中的「資金」應當是公司正常、合法的錢,故被告人的行為不構成挪用資金罪。

【評析】

筆者認為,被告人邵某的行為不構成挪用資金罪。

我國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條第一款規定:「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本單位資金歸個人使用或者借貸給他人,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或者雖未超過三個月,但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進行非法活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單位資金數額巨大的,或者數額較大不退還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案中,爭議焦點在於該法條中的「資金」是否包括違法所得的資金。

從法益保護原則上來看,我國刑法的目的是保護法益,從某種角度而言,刑法本身就是一部法益保護法。「無法益保護,就無刑法,換言之:倘無法益受到侵害或危險,則無刑罰的必要性。」刑法將挪用資金罪規定在「侵犯財產罪」一章中,意在保護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對本單位資金的佔有、使用和收益權。上述即為該罪保護之法益。而作為法益,必須與法相關聯,某種利益盡管能夠滿足主體的需要,但當它並不受法保護時,無論如何也不能稱之為法益。因此上述被保護的單位佔有、使用、收益權理應建立在合法的基礎上,方能體現法益保護原則,亦是刑法公平正義的彰顯。

本案中,該筆60萬元的款項雖為「友誼公司」所有,但卻是以虛開發票手段套取所得,應認定為公司非法行為產生的利益。對於該公司非法來源的資金,已不屬於法益,無刑法保護之必要。而被告人挪用上述資金之舉也近似於導致其公司內部對於違法行為所得贓款分配不均的行為。因此,只需對該公司虛開發票套取資金的違法甚至涉嫌逃稅犯罪的行為給予依法處理即可。若對被告人邵某以挪用資金罪定罪處罰,那麼刑法無異於保護了該公司的前一違法行為,明顯不合法理、有違原則,也勢必戕害刑法的實質正義。

法律適用的疑難不止於個案的爭議。我國刑法在以單位財產作為犯罪客體的相關罪名的規定中,對於單位財產是否應具有合法屬性缺乏明確的解釋,而對於法條中的公民私人財產在刑法總則中有所定義。刑法第九十二條規定:「本法所稱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是指下列財產:(一)公民的合法收入、儲蓄、房屋和其他生活資料;(二)依法歸個人、家庭所有的生產資料;(三)個體戶和私營企業的合法財產;(四)依法歸個人所有的股份、股票、債券和其他財產。」但若將此條文中的公民財產的合法性要求擴大應用於單位財產,則難免有違刑法禁止類推、罪刑法定原則之嫌。而在法無明文規定的情況下,利用法益保護的原則理解刑法規定亦是無奈之舉。為此,建議立法機關盡快完善相關法律規定或者出台司法解釋,對於以單位財產作為犯罪客體的相關罪名,明確規定其中涉案的單位財產應當具有合法來源、合法屬性,以解決法律疑難,指導審判實踐。

『陸』 老闆說要用公司的資金去炒股。公司是他自己的,但是想知道這樣財務怎麼做賬,合不合理

可以啊,如果老闆只是想進行短期投資,賺取差價的話,就可以當做公司買入交易性金融資產。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投資收益(交易費用)
應收股利(股利還未領取)
應收利息(利息還未領取)
貸:銀行存款
以後可在月末進行一次調整,即當股票的價格有波動的時候,及時調增和調減,以保證股票的賬面價與公允價值相符

『柒』 政府資金能用來買股票嗎

政府不能直接購買股票,但是政府資金可以轉給第三方機構例如保險公司,基金公司,它們機構可以投資購買股票。

『捌』 國有商業銀行職工利用職務便利挪用客戶資金炒股

第三百八十四條 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是挪用公款罪,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數額巨大不退還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挪用公款罪)

挪用用於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歸個人使用的,從重處罰。

第二百七十二條 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本單位資金歸個人使用或者借貸給他人,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或者雖未超過三個月,但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進行非法活動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挪用本單位資金數額巨大的,或者數額較大不退還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挪用資金罪)

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和國有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國有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以及其他單位從事公務的人員有前款行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的規定定罪處罰。(挪用公款罪)

第二百七十三條 挪用用於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情節嚴重,致使國家和人民群眾利益遭受重大損害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斯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挪用特定款物罪)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七、將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條修改為:「商業銀行、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證券公司、期貨經紀公司、保險公司或者其他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本單位或者客戶資金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二條的規定定罪處罰。(挪用資金罪)

「國有商業銀行、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證券公司、期貨經紀公司、保險公司或者其他國有金融機構的工作人員和國有商業銀行、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證券公司、期貨經紀公司、保險公司或者其他國有金融機構委派到前款規定中的非國有機構從事公務的人員有前款行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的規定定罪處罰。」(挪用公款罪)

法條釋義:

一、概念和構成

1979年刑法中並沒有規定挪用公款罪,在1988年1月21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懲治貪污罪賄賂罪的補充規定》中增補了挪用公款罪,1997年修改後的刑法(俗稱新刑法)又在第384條對該罪名進行了修改完善。由於法條規定得過於原則,司法實踐難以操作,為此兩高紛紛出台司法解釋。2001年9月18日最高法院出台的《關於如何認定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有關問題的解釋》,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以個人名義將公款借給其他自然人或者不具有法人資格的私營獨資企業、私營合夥企業等使用的,屬於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謀取個人利益,以個人名義將公款借給其他單位使用的,屬於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該解釋的頒行,引起爭議。2002年4月28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第一款的解釋》,對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的含義問題作了解釋,糾正了上述司法解釋。

挪用公款罪,是指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行為。

(一)客體要件

挪用公款罪侵犯的是復雜客體,它不僅侵犯了國家公職人員職務行為的廉潔性,同時也侵犯了國家的財經制度和公共財物的所有權。
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對象是公款,即國有單位和集體經濟組織的貨幣資金。用於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的特定公物亦是挪用公款罪的犯罪對象,而除此之外的其它公物則不包括在內。

(二)客觀要件

挪用公款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進行營利活動的,或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
1、 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的含義
依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第一款的解釋》(2002年4月28日),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有下列三種情形:
(一)將公款供本人、親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的;
(二)以個人名義將公款供其他單位使用的;
(三)個人決定以單位名義將公款供其他單位使用,謀取個人利益的。
對這一規定,我認為要注意兩個問題:
人大解釋的效力高於兩院解釋,兩院與之抵觸的解釋自動失效;且該解釋可以溯及到1997年10月1日,即新刑法實施之日。

2、挪用公款罪三種不同情況的認定及處罰

(1)、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賭博、嫖娼等非法活動的,構成挪用公款罪,不受「數額較大」和挪用時間的限制。
挪用公款給他人使用,明知使用人用於非法活動的,應當認定為挪用人挪用公款進行非法活動。

盡管刑法規定挪用公款進行非法活動,無需達到數額較大即可追訴,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挪用公款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1998年5月9日施行)的規定,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進行非法活動的,以五千元至一萬元為起點;實際上各地都規定了起點數額,如上海的規定是1萬元。

(2)、挪用公款數額較大(上海立案標准為3萬元以上),歸個人進行營利活動的,構成挪用公款罪,不受挪用時間和是否歸還的限制

挪用公款進行營利活動,所獲取的利息、收益等違法所得,應當追繳,但不計入挪用公款的數額。
(3)、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數額較大、超過三個月未還的
上海立案標准為3萬元以上
3、挪用公款數額的計算
多次挪用公款不還,挪用公款數額累計計算;多次挪用公款,並以後次挪用的公款歸還前次挪用的公款,挪用公款數額以案發時未還的實際數額認定。
4、「挪用公款數額巨大不退還的」的含義
「挪用公款數額巨大不退還的」,是指挪用公款數額巨大,因客觀原因在一審宣判前不能退還的。
(三)、主體要件

挪用公款罪的犯罪主體國家工作人員,包括:指國家機關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人民團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國家機關、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公司、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及其他依照法律從事公務的人員,以國家工作人員論。

村民委員會等村民基層組織人員在從事規定的七種協助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一)救災、搶險、防汛、優撫、移民、救濟款物的管理和發放;(二)社會捐助公益事業款物的管理和發放;(三)土地的經營、管理和宅基地的管理;(四)土地徵用補償費用的管理和發放;(五)代征、代繳稅款;(六)有關計劃生育、戶籍、徵兵工作;(七)協助人民政府從事的其他行政管理工作)時,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公款的,可以構成挪用公款罪的主體。

(四)、主觀要件

挪用公款罪的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犯罪,其目的是暫時非法佔用公款。

二、對本罪的認定

(一)、挪用公款與拆借資金的區別

一般拆借只是違法違紀,但情節嚴重的可以上升為犯罪。

1、概念上的區別。前者是指原定用於某方面的公款挪為個人使用;而後者是銀行或企業之間相互融通短期資金的一種借貸的行為方式。

2、行為方式上的區別。前者是行為人利用其職務上的便利,私自將公款挪用,使國家或集體對公款失去控制,具有行為上的隱蔽性和手段上的違法性。後者是建立在雙方自願的基礎上,是經有權出借的人同意,並通過拆借協議、貸款合同,這是民事法律關繫上的債權關系。

3、從社會危害性上看。前者是犯罪行為;後者只是一種違背財經制度的違紀行為。

4、當然,後者可以升格成前者。對那些以拆借資金為名,逃避信貸規模控制和監督制度的非法拆借行為,情節嚴重的,對負有直接責任的單位主管人員和經辦人員,可以挪用公款罪論處。

認定拆借行為是否合法,是否構成挪用公款罪,既要依據刑法,也要考慮金融法方面的規定。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第46條規定:「同業拆借,應當遵守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期限,拆借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四個月。禁止利用拆入資金發放固定資產貸款或者用於投資。拆出資金限於交足存款准備金,留足備付金和歸還中國人民銀行到期貸款之後的閑置資金。拆入資金用於彌補票據結算,聯行匯差頭寸的不足和解決臨時性周轉資金的需要。」

(二)、挪用公款與借貸公款

所謂借貸公款行為,是指單位將公款借貸給其他單位或個人使用的行為。借貸行為違反了財經管理制度,因而具有行政違法性。但是,我國並未設立借貸公款罪,借貸行為是否具有刑事違法性,法律沒有規定。所以,將借貸行為歸為挪用公款罪,是沒有法律依據的。

借貸行為和挪用行為,都系與職務相關的行為。因此,兩者有諸多共同之處。但兩者又有明顯區別:第一,主體的法人性。借貸行為人一般是單位的負責人或其他主管財務人員。這些人,對內有經營決策權、公共財產支配權,對外有代表單位進行民事活動的資格;挪用則一般是個人決定的。第二,形式的合法性,借貸都要經過一定的程序(如一般經過批准),辦理一定的手續。挪用,是擅自動用公款的行為,一般不需辦理何種手續,一經挪用,就不具備合法性。

1、對以下幾種借貸行為應以挪用論處:行為人利用職權自批自借,或互批互借,或假名、冒名借貸,或由他人借款後又轉歸自己使用。在這種情況下、借貸行為具備挪用公款的構成要件。

2、對及時收回本息,未給單位造成損失的,一般可作違反財經紀律處理。因為這種情況下,行為的社會危害性小,情節顯著輕微,不宜以挪用公款論處。

三、挪用公款罪與他罪的區分

(一)、挪用公款罪與挪用特定款物罪

1、侵犯的具體客體對象不同

挪用公款罪侵犯的是公款的使用權,侵犯的對象主要是一般的公款,也包括其他的公物及特定款物;挪用特定款物罪侵犯的是國家財經管理中七種特定款物的專用制度,侵犯的對象限於特定款物。

2、客觀方面表現不同

挪用公款罪表現為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的行為;挪用特定款物罪表現為把特定款物挪作其他公用事項,並且情節嚴重,致使國家和人民群眾利益遭受重大損失的行為。

3、犯罪主體不同

挪用公款罪的主體是國家工作人員;挪用特定款物罪的主體一般是國家工作人員,主要是掌握國家救災、救濟等款物的財會人員或有權調撥特定款物的人員,即直接責任人員。

4、主觀方面不同

挪用公款罪的挪用是為了個人使用或者借給他人使用;挪用特定款物罪的挪用則是為了單位另行使用。

(二)、挪用公款罪與貪污罪的界限

兩者在客觀上都侵犯了公共財物的所有權;兩者在客觀上均是利用職務之便;主觀上兩者都是出於直接故意。但是,作為兩種不同犯罪形式,兩者又有如下區別:

1、主觀方面不同。前者只是暫時使用,後者具備非法佔有的故意,並沒有打算歸還。

2、構成犯罪的時限要求不同。前者挪用公款數額較大歸個人進行非營利性的合法使用的,必須非法控制公款超過三個月未還才構成犯罪;而貪污罪只要非法佔有了公物即構成犯罪。

3、在特定情況下的法律後果不同。如挪用公款未超過一萬元歸個人進行非營利性的合法使用時,超過三個月後在案發前全部歸還本息的,可不認為犯罪;而貪污行為一經實施,即使在案發前全部退贓也不影響其犯罪的構成。

4、刑程度不同。後者要比前者處罰重。

(三)、區分挪用資金罪與挪用公款罪的界限

挪用資金罪與挪用公款罪在客觀行為表現和主觀方面有相同之處。兩者的區別:

(1)犯罪主體不同。前者是公司、企業或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後者是依法從事公務的國家工作人員。對於國有公司、企業或其他單位的工作人員,或者國有單位委派到非國有單位依法從事公務的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挪用本單位資金或者借貸給他人的行為,應按挪用公款罪論處。

(2)犯罪客體不同。前者侵犯是公司、企業或其他單位的財務管理制度及財產所有權;後者侵犯的客體,是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以及接受委派的國家工作人員所在的非國有單位的財務管理制度和資金所有權。可見,前者所侵害客體的范圍,比後者廣。

(3)犯罪的對象不同。前者的犯罪對象,是公司、企業所有公共財產屬性的公款。它既包括資金、有價證券,也包括特定款物,後者既包括當然的公共財產,也包括擬定的公共財產以及接受委派的國家工作人員所在的非國有單位的資金。

(4)刑罰不同。前者比後者刑罰輕。

(四)、挪用公款罪與玩忽職守罪的區分

1、如果批准者與挪用者事先有共同挪用的故意或批准後參與共同使用公款的,應以挪用公款共同犯罪論處。

2、如果挪用人以迂迴申請、隱瞞款項真實用途、導致大量公款不能收回造成重大損失的,對挪用者以挪用公款罪論處;對因被騙而批准或同意的領導或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則以玩忽職守罪論處。

三、刑事責任

本罪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數額巨大不退還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

相關鏈接:

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第一款的解釋》(2002年4月28日)

2、《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如何認定挪用公款歸個人使用有關問題的解釋》(2001年10月26日)

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的解釋》(2000年4月29日)

4、《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貫徹執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的解釋>的通知》(2000)12號

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受委託管理、經營國有財產人員挪用國有資金行為如何定罪問題的批復》(2000年2月24日)

6、《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如何認定國有控股、參股股份有限公司中的國有公司、企業人員的解釋》(2005年7月31日)

7、《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挪用公款犯罪如何計算追訴期限問題的批復》(2003年10月10日)

8、《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挪用公款給私有公司、私有企業使用行為的法律適用問題的批復》(2000)7號

9、《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如何理解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條規定的「挪用本單位資金歸個人使用或者借貸給他人」問題的批復》(2000年7月27日)

10、《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挪用公款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1998〕9號)
11、《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國家工作人員挪用非特定公物能否定罪的請示的批復》(2000年3月15日)

76.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挪用公款罪。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屬於「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起點標准:
(1)挪用公款1萬元以上不滿10萬元進行賭博、嫖娼等非法活動;
(2)挪用公款3萬元以上不滿20萬元歸個人使用,進行營利活動(如存銀行、集資、炒股票、經營活動等)或者超過三個月未歸還。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屬於「情節嚴重」:
(1)挪用公款20萬元以上歸個人使用,進行營利活動,或者超過三個月未歸還;
(2)挪用公款10萬元以上進行非法活動;
(3)挪用公款雖不滿20萬元,但有多次挪用、手段惡劣、嚴重影響生產經營、造成嚴重損失等情節。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屬於「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的起點標准:
(1)挪用公款20萬元以上,在一審宣判前未能退還;
(2)挪用救災、搶險、防汛、優撫、扶貧、移民、救濟款物為個人使用的。

『玖』 審計發現單位套取財政資金怎樣處理

審計人員要依據法律、法規嚴格甄別是否以單位犯罪論處的行為,依法進行處理或移送相關部門處理。單純的以單位名義,違規套取、挪用、侵吞國家專項資金又用於單位經營的行為已成為近年來審計查處的不容忽視的新動向、新問題

閱讀全文

與利用套取的財政資金炒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