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央銀行買賣政府債券,中央銀行不就是代表政府么,怎麼還要買
中央銀行買賣政府債券是中央銀行實行的一種貨幣政策——公開市場業務。
公開市場業務是指中央銀行通過買進或賣出有價證券,吞吐基礎貨幣,調節貨幣供應量的活動。與一般金融機構所從事的證券買賣不同,中央銀行買賣證券的目的不是為了盈利,而是為了調節貨幣供應量。
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出售債券,購買債券的人用商業銀行的支票來進行支付,中央銀行根據支票向商業銀行提款這就減少了商業銀行的儲備金,減少了市場上流通的基礎貨幣,所以中央銀行在公開市場上出售債券是緊縮性的貨幣政策,反之則是擴張性的貨幣政策。
公開市場業務是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工具之一,除此之外還有存款准備金制度和再貼現政策。
中央銀行通過運用此些貨幣政策影響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的活動,進而影響貨幣供應量,最終影響國民經濟宏觀經濟指標。
中國貨幣政策的操作指標主要監控基礎貨幣、銀行的超額儲備率和銀行間同業拆借市場利率、銀行間債券市場的回購利率;中介指標主要監測貨幣供應量和以商業銀行貸款總量、貨幣市場交易量為代表的信用總量。
B. 債券是貨幣供給還是需求
債券是一種債務憑證購買債券是一種投資理財的方式,所以說發行債券應該是一種社會總需求的體現。尤其是一些專項的債券,比如說建設債券等。
C. 貨幣債券股票區別
股票和債券雖然都是有價證券,都可以作為籌資的手段和投資工具,但兩者卻有明顯的區別。1、經濟利益關系不同。 上述本利情況表明,債券和股票實質上是兩種性質不同的有價證券。二者反映著不同的經濟利益關系。債券所表示的只是對公司的一種債權,而股票所表示的則是對公司的所有權。權屬關系不同,就決定了債券持有者無權過問公司的經營管理,而股票持有者,則有權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
2、風險性不同。債券只是一般的投資對象,其交易轉讓的周轉率比股票較低,股票不僅是投資對象,更是金融市場上的主要投資對象,其交易轉讓的周轉率高,市場價格變動幅度大,可以暴漲暴跌,安全性低,風險大,但卻又能獲得很高的預期收入,因而能夠吸引不少人投進股票交易中來。另外,在公司交納所得稅時,公司債券的利息已作為費用從收益中減除,在所得稅前列支。而公司股票的股息屬於凈收益的分配,不屬於費用,在所得稅後列支。這一點對公司的籌資決策影響較大,在決定要發行股票或發行債券時,常以此作為選擇的決定性因素。
3、發行主體不同。 作為籌資手段,無論是國家、地方公共團體還是企業,都可以發行債券,而股票則只能是股份制企業才可以發行。
4、收益穩定性不同。從收益方面看,債券在購買之前,利率已定,到期就可以獲得固定利息,而不管發行債券的公司經營獲利與否。股票一般在購買之前不定股息率,股息收入隨股份公司的盈利情況變動而變動,盈利多就多得,盈利少就少得,無盈利不得。
5、保本能力不同。從本金方面看,債券到期可回收本金,也就是說連本帶利都能得到,如同放債一樣。股票則無到期之說。股票本金一旦交給公司,就不能再收回,只要公司存在,就永遠歸公司支配。公司一旦破產,還要看公司剩餘資產清盤狀況,那時甚至連本金都會蝕盡,小股東特別有此可能。
D. 為什麼買進政府債券是擴張型貨幣政策
央行買進政府債券的過程是央行把錢借給政府的過程,實際上是發行貨幣,增加了貨幣的供應量,所以屬於擴張型貨幣政策。發行央行票據的過程是商業銀行購買央行票據、從而貨幣從商業銀行集中到央行手裡的過程,這樣就減少了市場上的貨幣供應量,屬於緊縮型貨幣政策。
E. 為什麼說美聯儲購買債券就等於印鈔票呢
前面的回答有些不夠准確,我在這里對他的回答做一些更正。
1.更正一:這並非是嚴格意義上的公開市場操作。所謂公開市場操作,確實是由央行在公開市場上買入或賣出證券,但並非買買債券就是公開市場操作。嚴格意義上的公開市場操作是央行為了維持貨幣供應量的穩定而採取的買賣國庫券的行為。
2.更正二:公開市場操作並非是買賣等於印鈔票。進行公開市場操作並非就是印鈔票,關鍵在於這里買賣的證券通常指的是國庫券。國庫券是一種流動性非常強的票據,因此央行可以在公開市場上在不停的買進和賣出,使的貨幣供應量維持在某一水平上。總的來說,央行買進票據的同時就決定了在將來某一時間賣出票據。
從以上兩點我們可以看出,美聯儲購買債券的行為同嚴格意義上的公開市場操作是存在區別的。而這個區別恰恰是說明為何這種操作等同於印鈔票的關鍵。
因為央行購買的不是流動性非常高的國庫券,因此,其購入行為不管從主觀上還是客觀上都確定了其不可能在未來隨意出售這些債券,也就是說,央行不能在未來通過出售這些債券來收回他當初發出的貨幣,從而使得貨幣供應量幾乎是不可逆的增加了,就相當於開啟了印鈔機多印了些鈔票。
另外,債券的供應減少無所謂好與壞。雖然債券的供應減少會使得價格上升,從而導致利率下降,但這種下降是通過開啟印鈔機或者說是通過貨幣貶值實現的,因此不合適說他是好事情。
F. 為什麼人民購買股票和債券從個人來說是投資,而經濟學上不算是投資
經濟上的投資是指會造成國民收入增加的經濟行為,而股票只是轉移支付,你出售股票,別人就把錢給你,反之則是你買入,國民總收入沒有改變。只是錢的轉移。這樣說能明白嗎?經濟上來說再怎麼買股票都是投機。樓上不懂不要亂說
G. 為什麼人們購買的股票和債券從個人來說是投資,而在經濟學上不算是投資
因為股票是用戶用貨幣買相關企業的股權,也就是一種收益權,可以直接作用於市場,債券是用戶向政府購買的一種定期可見固定收益的證明,政府將所得款項用於大型公建和大型跨地區跨行業的項目。
對個人風險而言股票風險大於債券,尤其是經濟危機中,因為政府用誠信給債權做擔保,一般都比較穩定。股票則不同,一旦行業情況惡化,可能股票價格就會急轉直下,甚至企業會破產清算,收益最終為零。
(7)購買債券是投貨幣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投資時光看準概念、板塊和市盈率是遠遠不夠的,用戶要對選擇的股票有足夠的了解,只有前景好的企業才能給用戶帶來穩固、長期的收入。
牛市中基本閉著眼睛買的股票都會漲,但別忘了收益越大風險也越大。物極必反的道理人們都懂,牛市到了頂峰也就是股票大跌即將來臨的時候。此時一定要擦亮眼睛,該收手時就收手,切勿讓貪念沖昏了頭腦。
H. 政府在市場上購買債券是財政政策還是貨幣政策
這個問題需要很多字才能闡述清楚啊 具體可以參看貨幣銀行學或者貨幣金融學的書籍 我大致說說吧 產出由有效生產力決定 利率是資金的價格 解決這兩個問題關鍵就是落腳到如何影響資本與勞動力的結合與資金的供求關系
希望採納
I. 購買債券到底是用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還是銀行存款啊。
因為你需要先把錢打到你的證券公司的賬戶上你才可以購買股票。
你把錢打到證券公司的賬戶上就是其他貨幣資金-存出投資款
J. 金融機構購買債券,同業運用是如何創造貨幣的
我是一個理財師,對於您的問題金融機構購買債券,同業運用是如何創造貨幣的的這個問題,首先要糾正一下,先說一句金融機構購買債券,同業運用不會創造出貨幣,那麼我主要需要糾正的有幾個方面的問題,您參考:
第一、金融機構購買債券,是一種債券的投資行為,也是貨幣變為債券之後的一種置換行為,產生的價值是利潤,但是不會產生新的貨幣,這點大家一定要注意,不要引起理論上面的誤解。
第二、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國債,或是其他地方城市發出的地方債,以及經過國家批準的企業債,性質屬於投資行為,也就是一種有未來預期的投資,目的是對未來債券收益的一種獲取,所以沒有任何的創造貨幣的概念。
第三、人民幣的出現是我們國家作為經濟衡量產生的貨幣,而貨幣的創造是根據國家的實際生產力進行的,綜合國力也是其中的一個參考,另外一個參考是國家的經濟總量,如果這些不變的話,那麼不會產生和創造出貨幣。
第四、我國在很早的時候就把金融機構的信用創造活動納入宏觀審慎政策框架之內,這是國家為了,防止金融部門出現過度加杠桿和順周期波動,在這樣的局限之下,也不可能有任何的貨幣被創造出來。
綜合上面的情況,大家可以看出金融機構的債券購買,屬於金融機構自身的經濟活動,跟貨幣創造沒有任何的比如聯系,而且也是兩個不同概念,所以大家在日常研究經濟中,千萬不要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