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看貨幣戰爭 關於國債的問題
還清國債的方式,一是發行大量新貨幣,二是把財政收入全部用於還債(這基本是不可行的),三是用借新債還舊債(此條基本上是沒還國債,所以可以排除)。
上面提到的情況下,大量新貨幣的發行會造成貨幣的大幅貶值(可能貶到一文不值),物價高漲,人民購買力急劇下降,最終引發社會動盪,乃至外部威脅、兵變等。。而以財政收入還清債務的話,也會使貨幣cash大量流入社會層次,使得政府基礎設施、科研發展投資等資金短缺或不足,進而影響到真正社會財富的創造,而沒有真實財富的創造,大量資金將用於現有物資、服務的消費,同樣會造成上面提到的狀況。
貨幣流通在市場上的量就跟貨物流通在市場上的量一樣,,物以稀為貴,,東西多了不值錢,錢多了也就不值錢了,也就是所說的「摧毀了國家貨幣」,即這種貨幣所屬國的國家信用大降,或是沒有了信用
B. 中國打敗仗對國債有什麼影響
只要國還在就沒有影響。
國債的發行目的:
1、籌措軍費
在戰爭時期軍費支出額巨大,在沒有其他籌資辦法的情況下,即通過發行戰爭國債籌集資金。發行戰爭國債是各國政府在戰時通用的方式,也是國債的最先起源。
2、平衡財政收支
來講,平衡財政收支可以採用增加稅收、增發通貨或發行國債的辦法。以上三種辦法比較,增加稅收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作法,固然是一種好辦法但是增加稅收有一定的限度,如果稅賦過重,超過了企業和個人的承受能力,將不利於生產的發展,並會影響今後的稅收。增發通貨是最方便的作法,但是此種辦法是最不可取的,因為用增發通貨的辦法彌補財政赤字,會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其對經濟的影響最為劇烈。在增稅有困難,又不能增發通貨的情況下,採用發行國債的辦法彌補財政赤字,還是一項可行的措施。政府通過發行債券可以吸收單位和個人的閑置資金,幫助國家渡過財政困難時期。但是赤字國債的發行量一定要適度,否則也會造成嚴重的通貨緊縮。
3、籌集建設資金
要進行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為此需要大量的中長期資金,通過發行中長期國債,可以將一部分短期資金轉化為中長期資金,用於建設國家的大型項目,以促進經濟的發展。
4、借換國債的發行
借換國債是為償還到期國債而發行,在償債的高峰期,為了解決償債的資金來源問題,國家通過發行借換國債,用以償還到期的舊債,「這樣可以減輕和分散國家的還債負擔。
購買國債的三個優勢:
1、流通性強;
2、買賣方便;
3、收益高且穩定。
C. 為什麼中美交戰,美國會立即宣布所有欠中國的巨額國債全部作廢
當然,只要一打起來,還還什麼錢啊!
不過中美是不可能進入全面的戰爭狀態的,其實出現了局部沖突也不會影響全局。
D. 買國債是否發生了戰爭就本金全沒了
當然不是
國債是國家欠你的錢,只要國家在債就不爛。
而且,很多國家在戰爭時期還發行過戰爭國債。
E. 為什麼戰爭過後國債價格上升
因為戰爭會導致國家政局不穩定,投資者失去信心,導致資金外流,國債會被拋售,國債價格下跌,;戰爭過後會使得國家政局穩定下來,投資者信心恢復,資金迴流,國債具有投資吸力,使得國債價格上升。
F. 如果突發戰爭,哪些行業會消失,哪些行業會興起
突發戰爭的話,各種旅遊產業可能會消失,尤其是一些出國旅遊產業。因為人們每天都生活在惶恐不安當中,為了保護自己的安全,肯定不會再去旅遊,那麼像這種主要是由於平靜的生活才出現的產業肯定會消失。
G. 中國持有美國大量國債,如果一旦發生局部戰事,中國持有的國債會不會變成美國的一種利器
你還是先了解國債的意義再談這個問題。每個國家都會發行國債,我國也一樣,其全稱為國家基金券(國庫券)。
國債是一種保證基金,分期發行,分期兌現。有一年,三年、五年、十年的,作為理財投資,可照本返金,坐地分紅。國債的基本保證是由發行國的儲備黃金,固定資產作為扺押的。換句話說,美國如對中國發動戰爭,中國可以拋棄美國國債,直接從國際銀行套現,如果國際銀行無力夽現,將以它的儲備黃金扺債,要是儲備黃金不夠,可以直接在國內凍結美國的投資及資產。
打仗的准備的過程是很長的,開戰前必須先撤資、撤僑,這點是繞不過去的。要是美國忽然撤資,必須償還所有債務,不然無法撤資。中國和美國都是民主國家,發動戰必須要人大(美國國會)通過,才有對外發動戰爭的權力。
H. 國債是否受戰爭的影響 需要知識淵博的人來回答呀!呵呵..
近代中國債券市場的價格,伴隨著社會、經濟生活的變動,而不斷發生巨大的變動。這種變動集中反映在證券交易市場上。處於全國金融中心的上海華商證券交易所是近代中國最大交易所,因此,上海證券市場價格的變動成為研究近代中國債券市場價格變動的主要依據。本文試通過對這一時期相關歷史資料的分析,揭示影響近代中國證券市場債券價格變動的主要原因。
一、近代中國債券市價變動的基本狀況
近代中國債券的發行始於1894年,當時的清王朝為了彌補國庫的空虛,開始效仿西方的公債制度發行公債。清王朝發行的主要公債一共有三筆:息借商款、昭信股票和愛國公債,估計實收白銀不足5000萬兩。這些公債基本上未進入流通,因此,也就無所謂價格的變動。辛亥革命以後,公債發行逐漸增多,交易的要求越來越強,1918年2 月北平證券交易所成立。從1914年至1927年,以北京為中心、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為承銷主體的債券發行與交易市場基本形成。但是,伴隨國民黨政府機構向上海的轉移,以北京為中心的證券市場開始衰落,1929年前後以上海為中心的債券發行與交易市場基本形成。債券市場交易的債券98%是政府公債,價格的變動也以政府債券為主。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以後,由於國民黨政府的命運未知,債券的發行和交易走向衰落。另一方面,由於政府公債在民國十年(1921年)整理案未實行前,無連續資料可供研究,因此,本文主要研究1922—1937年這一時期的債券價格變動。
我們首先分析1922年到1929年債券市場的價格變動情況。
1922年債券市況以整理六厘公債及整理金融公債最為活躍,全部債市從1月至7月均呈跌勢,由於信交風潮的影響,證券市場極為消沉。 7月以後,政府通過了關稅餘款變通撥付辦法,使擔保基金有了保障,債市開始逐漸上漲。盡管中間由於直奉戰爭等原因,債市有所回落,但總趨勢是上漲的,只有九六債券因擔保基金無著落而趨跌。
1923年年初由於海關總稅務司安格聯有不願保管基金的傳說,債市恐慌而引起價格下落,安氏澄清事實後,正值銀根寬松,債市回漲且形堅挺。此後,由於4月份金融債券抽簽延期和7月的政局變動,再加上11月秋收,銀根趨緊,只有金融債券補行抽簽價格上漲,其他均呈跌勢。
進入1924年,債市普遍上漲。然而,由於8月間銀根收緊, 九六公債基金無著,引起債券市場風波,加之政局動盪、水災旱災同起,債市一落千丈。直至10月戰事結束、商業凋敝、銀根平松,債市才開始好轉。
1925年,債市在前4個月漲勢極盛,直到5月間,茶繭交易需用資金,債市上漲趨勢略緩,加之五卅慘案發生,滬市於6月中罷市達25 日之久。10月,浙軍抵達上海,奉軍退卻,11月,整理金融公債、整理六厘公債兩債相繼抽簽,人心稍見平穩, 債市才逐漸回升。 從總體上看,1925年債市除中間略有起落外,大致趨漲。
1926年債市狀況比較平穩,還本付息均能按期舉行,債券價格沒有大的波動。由於公債利息優厚,購買公債成為良好的投資形式。這一時期是近代中國公債發行以來價格較為穩定的時期。
1927年債市急轉直下,整理六厘公債1月間價格還在80元以上,到8月便跌至36元;
七年長期公債價格1月間在70元左右,到8月則跌至33元,其價格低落是近年來所僅見。8月以後政局逐漸穩定, 市場上盛傳本年度整理各項債券利息均有可能按時支付,因此,年底債市開始上漲。
1928年債市極為興旺。卷煙庫券、軍需公債、善後八厘公債、金融短期公債、金融
長期公債都於年內發行,而債市不曾因為新債的增加而受到影響。雖然5月間由於濟南慘案,債市曾一度下落, 但全年趨勢大致都在上漲中。
1929年,盡管時局變動,債市總體來看偏於向下,但無劇烈變動。(註:有關上述時期債券市場價格變動的情況,詳見孔敏主編:《南開經濟指數資源匯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出版,第468—470頁:楊蔭溥:《中國金融論》,黎明書局1931年版。)
接下來分析1930年—1936年債券價格的變動情況。
1930年9月,債券價格開始上升。隨著政局的變動,從1931年4月至1932年2月債市又持續下跌,高低相差45元。1932年5月至1933年1 月債券價格上下波動,但是起伏不大。1933年1月以後債市開始上升, 高低相差也在45元左右。由於經濟不景氣,工商業呆滯,利潤收入不如證券投機,因此公債投機之風熾烈,交易旺盛,日間買賣票額常超出3000萬元。1931年每月平均成交額達27800萬元。1932年因為滬戰停市數月,交易總額稍減。1933年每月平均成交額超出票面26500萬元,而1934 年頭5個月每月平均票額竟在32400萬元以上,但其中大部分交易是買空賣空,交割比例很低。1936年1月,伴隨經濟形勢的惡化, 稅收收入的減少,擔保基金虧空日多,債市價格下跌。1936年3月又一次整理內債,截止到12月底,在這一時期價格變動不大,一直處於徘徊狀態。1937年價格開始上升。
從1930年至1937年的裁兵公債每月高低市價圖也可看出上述價格變動趨勢。
附圖{f70d02}
圖1 裁兵公債每月高低市價(註:該圖所根據的1930 年數字見《經濟統計季刊》
1932年3月,第1卷,第1期:1932—1934年6月數字,見於英傑:《近代中國內債之觀察》,《東方雜志》第31卷, 第14 號;1934年7月—1936年2月數字,見中國銀行總行管理處經濟研究室:《中外商業金融匯報》1935年1—12期,1936年1期,有關內債上海市價表。)
二、政府的債信程度及債券收益率與債券價格波動
中國近代證券市場交易的主要標的物是政府債券,因此,與資本主義國家以公司股票和公司債券為主要標的物的債券市場不同,影響中國近代債券市場價格波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政府的債信程度及債券的收益率。
1.近代中國政府債券的特點
近代中國政府債券的發行是效仿西方的產物,多數都指定擔保品,而資本主義國家則很少指定擔保品。這主要是由於人們對債券認識不足,國家債信不十分可靠,只有提供擔保品保證准時償付才能取信於民,使債券得以順利發行。在近代中國,公債與國庫券差別不大,只不過國庫券期限略短,每月攤還本息,而公債則定期抽簽還本。但在資本主義國家,公債與國庫券的差別較大:公債期限較長,通常至少在三、四十年左右,而且是在期限內任意償還,庫券只是臨時借款。此外,近代中國政局變化無常,證券市場穩定性比資本主義國家要差,價格變動大,因此,債券常為投機標的物。
2.債信程度及收益率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既然政府債券是近代中國債券市場交易的主要標的物,所以,政府的債信程度自然成為影響近代中國證券市場債券價格的主要因素。政府債信主要取決於擔保基金是否穩固以及基金保管是否確定。擔保基金鞏固,償債有確實財源,價格穩定且趨漲;擔保基金無著則債市下跌,價格動盪。例如,北洋政府時期整理案內各債,由於基金穩固,各債穩定且趨漲,自民國元年至民國十一年,政府雖然連年發行新債,但債券自從整理以後,逐年抽簽還本付息,信用漸佳,購買者漸增。郵政儲金、養老金、學校基金以及個人置產均視公債為良好投資方式,由此債市呈上漲趨勢。政府所發新債也能在5—6折以上出售。「九六公債」因擔保基金無著落而跌落,因傳聞基金有著落而上升,因國民黨不予承認而下降,其陡漲陡落,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擔保有無。基金保管是否確定,(註:如北平政府所發公債,整理案後,基金委託總稅務司保管,其還本付息大權盡屬總稅務司。)也往往引起債券行市的變動。如安格聯去職就引起價格下跌。另外,國民軍定都南京後,政府對於各項內債,尚未有確切保障的表示,因此人心疑慮,導致債券價格下跌。國民黨政府所發各債擔保基金也由於公共保管、收支公開、信用較好而導致債市較為穩定。影響債信的其它原因,如市場容量的大小,還本抽簽日期等,也會引起價格的波動。
表1 1928年—1937年債券價格收益比較
收益指數每年12%=100為基礎 價格指數1937.7月末=100為基礎
年份
指數 收益% 高 低
1928 69.6 17.3 …… ……
1929 81.0 14.8 …… ……
1930 68.0 17.7 …… ……
1931 62.2 19.3 107 55
1932 49.1 24.4 77.7 49.5
1933 71.4 16.8 92.9 58.7
1934 96.8 12.4 109.8 80.1
1935 92.4 130 110.4 86.1
1936 103.9 11.6 106.6 97.1
1937(6月) 137.4 8.7 116 104
資料來源:〔美〕阿瑟·思·楊格:《中國財政經濟情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年版。
債券收益率是吸引各界(主要是銀行業)經銷債券的主要因素,因而,也是影響證券市場價格變動的又一關鍵因素。從北洋政府時期到國民黨政府時期,發行了大量的政府債券。北洋政府時期發行6.12億元,國民黨政府從1927年到1936年期間發行了26億元(根據千家駒先生計算)。這些公債之所以能成功地籌集,主要是由於債券價格低廉,能帶來高額收益。在金城銀行收益、開支和凈利表(1917—1927)中,有價證券損益一欄內顯示證券收益平均占利潤總額的11.9%,有時高達20.61 %。(註: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金融研究室:《金城銀行史料》,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40頁。)1927年,在軍事政治不穩定的情況下,上海銀行界肯於認購債券,是因為政府給予了極優厚的條件,雖然當時還沒有貼現(註:持票人以未到期票據向銀行兌取現金,銀行按市價利息率以及票據的信譽程度規定某一貼現率,然後扣除自貼現日起至到期日止的利息,將余額支付給持票人的資金融通行為。)的承諾。1928年春,為了使政府債券能夠更為順利的發行,國民黨政府採取了給上海銀行家以公債貼現的辦法,由此一個相當活躍的債券交易市場便建立起來,高額收益率使銀行界樂於承銷這些債券。如表1所示,財政部從1927 年至1931年間所發行的公債平均利息率是8.6%。 因為公債出售時的高貼現率,所以它的實際收益率是比較高的,楊格的一項研究表明,從1928年到1932年債券的平均收益率大約是15%—24%, 1933年為16.8 %,1934年為12.4%,1935為13.0%,1936年11.6%,1937年6月為8.7%。
政府發行債券,名為十足發行或九八發行,實際上是按遠低於票面的價格發行,使承購銀行有厚利可圖,並可利用這種債券買賣業務在市場上進行投機。金城銀行自創立到抗戰前20年中購買公債和國庫券,始終是資金運用的一大流向。它自己也公開承認:「近代中國有價證券,以中央政府發行之公債、庫券,擔保最為確定……市場流通性也最大,故本行對於此種債券之投資,商、儲兩部歷年均達相當之數。先就商業部而言,最近三年來(1934—1936),此項投資與本行抵押、信用兩項放款總額比較,約等其1/6。」事實上,加上儲蓄部的公債、國庫券,這三年就分別達到27.15%,24.735%和26.28%(除了中國銀行、中央銀行和交通銀行外,金城銀行比任何銀行都大), 抗戰前夕更達到 42.81%,比1927年增加了7.71倍, 它購存的統一公債票面額占政府公債發行總額的2.88%。在金城銀行賬上,民國七年短期公債(1918—1919)和整理金融公債(1920—1922),按照它們的利息、折扣、還本付息年限次數及當時記帳價格平均計算(前者每百元78.05元,後者64.42元),前者年息為19%,後者高達23.5%。金城銀行專設豐大號從事公債投機,所獲暴利就更難以計算了。(註: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金融研究室:《金城銀? 惺妨稀罰
I. 國債會虧完嗎
不會。
國債,又稱國家公債,是國家以其信用為基礎,按照債券的一般原則,通過向社會籌集資金所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
國債是由國家發行的債券,是中央政府為籌集財政資金而發行的一種政府債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資者出具的,由於國債的發行主體是國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認為是最安全的投資工具。
(9)國債會因戰爭而消失嗎擴展閱讀:
按照不同的標准,國債可作如下分類:
按舉借債務方式不同,國債可分為國家債券和國家借款。
國家債券:是通過發行債券形成國債法律關系。國家債券是國家內債的主要形式,中國發行的國家債券主要有國庫券、國家經濟建設債券、國家重點建設債券等。
國家借款: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和形式,由借貸雙方共同協商,簽訂協議或合同,形成國債法律關系。國家借款是國家外債的主要形式,包括外國政府貸款、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和國際商業組織貸款等。
按償還期限不同,國債可分類定期國債和不定期國債。
定期國債:是指國家發行的嚴格規定有還本付息期限的國債。定期國債按還債期長短又可分為短期國債、中期國債和長期國債。
短期國債:通常是指發行期限在1年以內的國債,主要是為了調劑國庫資金周轉的臨時性餘缺,並具有較大的流動性
中期國債:是指發行期限在1年以上、10年以下的國債(包含1年但不含10年),因其償還時間較長而可以使國家對債務資金的使用相對穩定
長期國債:是指發行期限在10年以上的國債(含10年),可以使政府在更長時期內支配財力,但持有者的收益將受到幣值和物價的影響。
不定期國債:是指國家發行的不規定還本付息期限的國債。這類國債的持有人可按期獲得利息,但沒有要求清償債務的權利。如英國曾發行的永久性國債即屬此類。
按發行地域不同,國債可分為國家內債和國家外債。
國家內債:是指在國內發行的國債,其債權人多為本國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還本付息均以本國貨幣支付。
國家外債:外債是指一國常住者按照契約規定,應向非常住者償還的各種債務本金和利息的統稱。按照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的《外債統計監測暫行規定》和《外債統計監測實施細則》的規定,中國的外債是指中國境內的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金融機構或者其他機構對中國境外的國際金融組織、外國政府、金融機構、企業或者其他機構用外國貨幣承擔的具有契約性償還義務的全部債務。
按發行性質不同,國債可分為自由國債和強制國債。
自由國債:又稱任意國債,是指由國家發行的由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自願認購的國債。它是當代各國發行國債普遍採用的形式,易於為購買者接受。
強制國債:是國家憑借其政治權力,按照規定的標准,強制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購買的國債。這類國債一般是在戰爭時期或財政經濟出現異常困難或為推行特定的政策、實現特定目標時採用。
按使用用途不同,國債可分為赤字國債、建設國債、特種國債和戰爭國債。
赤字國債:是指用於彌補財政赤字的國債。在實行復式預算制度的國家,納入經常預算的國債屬赤字國債。
建設國債:是指用於增加國家對經濟領域投資的國債。在實行復式預算制度的國家,納入資本(投資)預算的國債屬建設國債。
特種國債:是指為實施某種特殊政策在特定范圍內或為特定用途而發行的國債。
戰爭國債:戰爭國債是指用於彌補戰爭費用的國債。
按是否可以流通,國債可分為上市國債和不上市國債。
上市國債:也稱可出售國債,是指可在證券交易場所自由買賣的國債。
不上市國債:也稱不可出售國債,是指不能自由買賣的國債。這類國債一般期限較長,利率較高,多採取記名方式發行。
按債券的流動性劃分,可分為可流通國債和不可流通國債。
國家借款形式的國債一般是不可流通和轉讓的,只有政府發行的債券才有可能流通和轉讓 。
自由轉讓和流通是國債的基本屬性和特徵,多數國家發行的大多數國家債券都是可進入證券市場自由買賣 。
按發行的憑證為標准,可分為憑證式國債和記賬式國債。
憑證式國債:是指國家用填制國庫券收款憑證的方式發行的債券。
記帳式國債:又稱無紙化債券,是由財政部通過無紙化方式發行的、以電腦記賬方式記錄債權,並可以上市交易的債券。
J. <<貨幣戰爭>>中永久國債真的不用還嗎
不用還本錢是真的 但是還息期限確實無窮無盡的
英格蘭銀行和英國政府的之間的永久國債是一個特殊時期的特例。其實永久國債在歷史上並不常見。
另外永久國債的價值也是可以計算出來的。就是將以後的收益全部貼現為現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