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不炒房,不炒股,不存款,美國人的錢都去哪兒了
美國人的消費觀與國人相差很多,主要表現在對未來預期收入的充分自信,還有就是福利國家的最低保障。美國人的錢一般都流向了服務業、旅遊業、新興產業、科技行業等等,主要是吃喝玩樂等等。
Ⅱ 不炒股也不炒房,德國人是怎樣理財的
一半以上的德國人從未做過投資理財
德國是世界上高度發達的工業國家,沒有城鄉差別,百姓普遍富裕。按理說,在這樣一個高收入的國家,金融業應該非常發達、個人投資理財活動也異常活躍才是,而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
曾經問過身邊的德國朋友:「你是否做過投資理財?」一半以上的人回答:「從來沒有做過投資。」問:「連股票也沒有買過嗎?」回答還是搖頭。
德國朋友告訴我,歷史上,將近40%的德國人曾經涉足過投資,不但沒賺錢甚至虧損,之後很多人就放棄了所謂的投資。
我問了不少德國人:今後有投資打算嗎?得到的回答幾乎都是否定的。我告訴他們,中國有年化收益率達30%甚至高達50%的投資工具。聽了這話,他們的反應居然是哈哈大笑,他們認為即使曾有過很高的收益,但也不過是一個巨大的陷阱,遲早是要掉進去的。德國人不相信高收益與安全性能夠並存,因此他們不聽投資神話,也不會輕易參與。
被調查者中,只有不到10%左右的人現在還做投資理財。投資渠道不外乎是債券、股票,只有少量的人做外匯買賣。購買債券的群體大多青睞於政府發行的公債,也有部分是購買企業債券。雖然高達80%的德國人在銀行有儲蓄,但存款金額並不多。德國銀行協會的數據顯示,儲蓄是德國人最喜歡的投資方式,德國人平均將收入的12%用於儲蓄。「為什麼存錢?我的父母和祖父都是這么做的」。對於每月把工資的一部分存入銀行,多數德國人都覺得理所當然。他們認為,上一輩人在二戰後靠省吃儉用,不斷地存錢,才讓後一代過上了富裕生活。
普通民眾很少購買上市公司的股票,因為股票也是高風險的投資品種,歷史上德國也發生過股災,不少德國人虧損嚴重,對向來以理智、冷靜著稱的德國人來說,風險投資經驗讓他們長記性了,他們明白到股市上並沒有一夜致富的好事。至於互聯網金融,很多人聞所未聞。總之,德國投資理財業務並不多,相對中國而言,其規模小很多。你做了嗎?指標天天抓漲停!關鍵是你賺了嗎?這里要打造一個真實的直播戰場!
Ⅲ 不炒股也不炒房德國人是怎樣理財的 微信
投資BBT金幣理財
Ⅳ 美國人為什麼不炒房不炒股
你怎麼知道美國人不炒股,華爾街可是全球金融市場的總部。美國可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Ⅳ 為什麼李嘉誠說「我不建議炒股和炒樓」
總所周知,李嘉誠是曾經的中國首富,因其聰明的頭腦和自身的努力,一步一步發展到如今的身家。李嘉誠是一個以實體事業為主的企業家,股票投資和炒樓盤都是屬於虛擬經濟,都不是實業,而且這兩種都極具風險性,不是一般人能夠把控和掌握的,因而李嘉誠會說「我不建議炒股和炒樓」。
對於股票來講,任何一個股票投資者都沒有百分百的把握,特別是中國的股票市場不像美國的股票市場,中國的股票市場到現在只有二十多年的發展歷程,相比起美國的股票市場,時間要短得很多,所以中國股票市場體制和機制並不健全,而且交易還是T+0模式,這就導致了中國的股票都是有莊家和主力潛伏在裡面,股票的漲跌起伏,基本掌握在他們的手中,很多投資者是很難在中國股市賺到錢的。中國股市對於投資者來講,不是簡單的看看k線,均線或者簡單地看看新聞就能知道如何把握一隻股票,需要懂得知識是特別多的,不是一般人能炒得好的。況且炒股還需要有正確的心態,要學會及時地止盈止損,而這一點是大多數炒股者最難達成的。
對於炒樓來講,那就更加無規律可循了,基本上都是有錢人通過金錢和強大的人脈關系,自己哄抬樓價而短時間內獲取暴利,這是極具風險的一種投資,況且從李嘉誠的角度去看,他是經歷過窮苦的人,知道樓價的爆升對於一般家庭來說意味著什麼,況且作為一個企業家也應該具有一個企業家該有的社會責任。
所以,從李嘉誠的經歷,從事的事業和這兩種投資的類型去分析,就能知道為什麼李嘉誠會說「我不建議炒股和炒樓」。
Ⅵ 不炒股不炒房的德國人,靠什麼致富
應該是實業興國的,踏實專注的工作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