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一篇中國與美國貨幣政策的區別
1,中國2008年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在執行中就發生了偏差,對房地產業貨幣(信貸)過度寬松,埋下
了日後房地產過度投機的隱患!08年當時,刺激的太厲害了。現在,我國三率全動了,寬松的後果可怕啊。
2,自2008年以來,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在0到0.25%的接近於零利率的歷史最低水平,並於
去年8月和9月購買了總額為3000億美元的美國長期國債,即第一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
財政政策方面,美國2009財年因實施刺激性政策而導致財政赤字佔GDP的比重達到10.1%,本
財年略降至8.6%。總體看,美國大規模實施進一步刺激政策的空間很小。
3,區別:中國多發錢就漲價 美國濫發貨幣卻不通脹
注意表現在美國的"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與中國的人民幣匯率問題上。
金融危機爆發後,為應對危機,中國人民銀行和美聯儲均採取了包括大幅降息在內的寬松貨幣政策。然而,基於中美兩國受危機影響、經濟形勢、金融體制等因素的不同,中美寬松貨幣政策在擴張動因、工具選擇、擴張程度、政策傳導上都有著本質的區別,貨幣政策效果迥異。深入剖析中美寬松貨幣政策本質區別,對中央銀行平衡經濟恢復和管理通脹預期,制定科學合理的退出戰略具有重要意義。基於上述分析,文章從中美兩國中央銀行寬松貨幣政策退出的緊迫性和必要性、退出時機、退出方式等方面闡述了各自的最優退出戰略。
我給你的參考資料裡面講的很詳細。
② 為什麼中國持有大量美國國債
有很多原因,主要是這些:
1,買的前提是有賣的,美國每年都需要發行大量的債券供其它國家購買,所以說美國人都是花世界上其它國家的錢在消費,這也是被其特有的消費觀念和價值觀導致的。簡單來說,其它國家發行的債券不多,數量上難以和美國抗衡,所以中國持有美國債券最多,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2,在美國投資的風險較低,畢竟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來,美國的經濟都在領導者全世界,即便經歷了這次金融風暴,很多國家依然迷信美國的經濟發展前景,美元也是比較低風險的投資。另外就是前面說到的,美國的債券發行量不但多,品種也是最多的,比如之前的次貸,這樣的投資市場在很多國家都沒有,唯獨美國有大量的次貸需求,而這個錢當然不是美國自己的,而是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也因此讓中國損失了上千億。
3,購買美國國債,這種投資的風險在所有的債權種類中是最低的,但還是有的賺,所以中國在有閑錢投資的情況下,買美國債券是一種比較保險的手段。
4,可能是為了在中美外交中得到更大的發言權,畢竟在手中握有大量美國債券時,一旦全部拋售,美國經濟必然受到打擊。當然,日本也有大量美國債券,所以這樣的威脅到底有多管用,就不得而知了,畢竟沒人嘗試過。
我覺得就是這些了。。。
③ 中國的股市是有多非理性和美國相比差異在哪呢
最成熟的美國股市 你一定閱讀完哦 我都不累你可別辜負我的心血哦 看完你會學到很多
祝炒股順利!
美國股市領軍西方股市 間接影響中國股市
中國股市從2009年底開始,以超過24萬億元的總市值超越日本,成為列美國之後的全球第二大市值市場。按照最新修訂的2009年度國內生產總值(GDP)數據,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現價總量為34.0507億元,中國經濟證券化率達到了71.28%。
在中國股市規模快速提升之際,一種將中國股市與美國股市進行比較參照的思考方式也在流行。比如,每天開盤前,無論機構還是散戶,都會關注一下隔夜美股的情況;一遇到美國股市大漲或者大跌,中國股市大多會在開盤時「應和」一下。當然,金融危機以來,以美國股市為代表的發達股市也往往拿中國股市說事。
不過,我們整體上認為,中國股市仍是一個「發展中的股市」,市場化改革仍然有較大的差距,也是一個有自己優勢和特點的股市,是一個「活力不斷迸發的股市」。拿我們與美國股市作對比,在很多時候並不適宜。我們既不可能跟著美國股市亦步亦趨,現階段也不可能引領美國股市。
中美股市成熟度不同 發展階段不同
美國股市經過兩百多年的發展,市場化運行機制和監管體系相當成熟。股票市場是美式資本市場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與債券市場、期貨市場、期權市場和共同基金市場共同構成其資本市場體系。各個市場相互協調,資本融通的效率高,資源有效配置的水平高,投資者可以有多種有效的避險渠道。
在美國股市,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作用,政府通常充當「守夜人」的角色。如1996年美國股市持續高漲,除了格林斯潘說了一句「美國股市已出現非理性繁榮」之外,政府層面沒有採取任何刺破泡沫的貨幣政策措施,也沒有採用財政政策對股市施以重拳。直到4年後,股市泡沫自然破滅。
中國股市雖然是參照美國股市建立,監管體系以及監管文化也在很大程度上學習借鑒美國股市的做法和通例,但總體上,中國股市有其自身的特點,有些特點還比較突出。到今年12月,中國股市將滿20周歲,但其仍然屬於發展中的市場,還不是一個發達的市場。
「新興加轉軌」,是2001年時管理層對中國股市階段性判斷的概括性提法。多年來,中國證監會按照這一基本判斷,立足於這一階段性特徵,制定、實施各項改革舉措,堅持不懈地走符合我國市場實際的改革發展道路。
在我國股市早期,是政策催生了市場,政策催動著中國股市的成長。中國股市僅僅用20年的時間,走過了西方國家幾十年甚至幾百年才走過的歷程,與政策的扶持和政策的運用是分不開的。未來發展中國股市,依然需要政策扶持。在政策運用空間很大這一點上,中美股市差異較大。
美國股市領軍西方股市 但對中國股市的影響較為間接
由於美國是全球第一大經濟實體,其股市規模或市值也是首屈一指,一舉一動自然對其他國傢具有很大的影響力。例如,在連續上漲十幾年後,美國主要股指在2000年第一季度相繼產生了階段性高點,英、法、德、意、加、日等國的股市也在此前後紛紛見頂回落。經過兩年多的調整,美國三大股指在2002年7月至2003年3月這9個月里震盪築底,極端低點還同時出現在2002年10月,而英、法、德、意、加、日等國的股市緊隨其後,相繼在2003年3月前後呈現最低點。
再如,隨著美聯儲史無前例的連續17次加息,美股完成底部形態後又形成了一波持續4年多的上漲行情。全球股市大多也出現了持續上揚的喜人局面。
2007年5月後,美國股市再次出現見頂跡象,10月產生了行情的極端高點。歐洲主要股指尚未創出歷史高點紀錄,便隨著次貸危機的蔓延陷入了大幅回落態勢中。雖說這次見頂的時間差距很大(加拿大2008年6月創新高),但全球主要股指隨後的運行軌跡卻如出一轍。也就是說,它們都深幅下調並在2009年3月擊穿了上次的最低點,見底後都出現了一波強勁的反彈;而且在今年4月「不約而同」地因歐洲債務危機又一次回落。
由此可見,美股在很大程度上主導著全球特別是西方成熟市場的運行格局,這既充分體現在大勢轉折上,也時常表現在中期趨勢上。
不過,美股對中國股市的引領作用無論上拉還是下撤都相對有限;甚至可以說,中國滬深兩市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按照自己的步調運行的。譬如,美股在網路神話破滅後陷入調整,可直到2001年6月上海股市再創歷史新高之前,滬深股市的上行步伐卻沒有停止;在美股升勢已成的2005年上半年前,中國股市卻一直埋頭於艱苦的築底之旅。此後的上揚雖與美股方向一直,但步子卻大得多,大盤的漲幅也是令美股望塵莫及。而在去年3月前美股不斷尋底中甚至暴跌時,中國股市更是「風景這邊獨好」。
中國股市走勢吸納了全球性因素 但不足以引領美股和全球
作為兩個經濟大國的經濟晴雨表,中美股市聯系越發緊密,互有影響,A股在經濟敏感度等方面已有超越美國的趨勢,但並不像某些境外媒體、國際投行渲染的那樣,中國股市的影響足以震動全球。
特別是股權分置改革之後,由於市場化改革更加深入,市場力量得到進一步釋放,中國股市的估值能力更強了。同時,中國股市對於全球化因素的反應能力也更強了,有時甚至過於敏感。
我們可以發現,自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來,中國股市在轉折時間點上較之美股乃至全球股市總是領先一步。如2007年10月中旬,上證綜指形成極端高點6124.04點,美國三大股指直到月底才陸續出現;2008年10月底,上證綜指見底1664.93點,美股卻在4個多月後即2009年3月才觸及極端低點;去年8月初和12月初,滬深大盤相繼出現了大級別的反彈高點,而美國主要股指則在今年4月26日才出現較明顯的遇阻回落跡象。從這一點看,中國股市在市場運行方向的選擇方面的確走在了美國的前面。
就美國股市來說,雖然在過去的15個月里尤其是今年5月份十分動盪,但對中國股市的影響卻更多地體現在開盤時間段,對於股指的整體運行方向影響有限。對於美股來說,日漲跌幅度超過1%通常足以稱得上是大波動了,3%或以上就堪稱暴漲暴跌了。自2009年3月6日見底至今,最具市場代表性的標普500指數日漲跌幅逾3%的情形就有17次之多,其中大漲10次,大跌7次。
統計可發現,在美股17次狂飆或重挫之後,上證綜指無一例外地出現了同方向的開盤,但隨即重新回到自己原有的運行軌道上。
正如中國證監會主席尚福林所說,各國股市的表現主要還是基於國內因素的影響,同時各國市場又根據國際化程度不同,相互之間存在影響。
實事求是地說,雖然中國股市規模已經不小,但相對於中國經濟總量而言,還有較大的市值增長空間;雖然無論從上市公司參與國際市場還是從投資者對於國際性因素的吸納來看,國際化程度也還不夠高。說中國股市足以「引領美國股市乃至全球股市」,是誇大之詞。
對於中國股市來說,現在的主要任務也不應該是去影響和引導世界,而是先實現自身的強身壯體,以積極的姿態應對外界沖擊,抓住機遇加快發展。
④ 為何說中美利差無法制約中國債市
中美利差是結果而不是原因,不能用來倒推中國國債收益率合理水平。2012年之前,中美利差均值為0%;2012年之後,中美利差均值1.2%,這實際上是中國債市收益率中樞不變、美債收益率由於量化寬松下台階,導致的中美利差被動放大。
海清FICC頻道再次重申:債券市場已經超調、配置價值凸顯,而且監管沖擊高峰已過,債券收益率將重回價值中樞,2018年最好、最確定性機會是利率債,重申「十年期國債3.8以上閉著眼睛買」!
⑤ 中國或停購美國債,美國國債在全球經濟領域占據怎麼樣的地位
美國國債在全球經濟領域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
美國國債在全球經濟領域地位不容小覷。
⑥ 為何中國要持有大量美國國債麻煩告訴我
第一,美國有世界上最強大的科技力量。引領世界經濟發展有多種要素,最重要的就是科技的研發能力,美國在這方面是最具實力的。歐洲日本加起來也不如美國,更不用說欠發達國家了。
第二,美國的工業業產能力強大。二次世界大戰中,打敗強大的日德法西斯,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美國的工業生產能力。日軍船舶打沉了之後再難後繼,而美國發明了用模塊化生產,一天可以下水幾艘萬噸輪。這也是美國經濟可以快速重啟的基礎。
第三,美國有非常龐大的軍事需求,這就有了巨大的一系列的需求方市場存在,而供給方,幾乎沒有競爭對手。美軍的武器基本上都是美國生產。這也是美國經濟有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之一。
第四,中國對美國最強硬的人士沙祖康在電視上如是說:美國政府輕易不承諾(簽約),但是一旦在承諾(簽約)之後,守信度極高。這不僅是沙祖康一家之言,也是世界公認的事實。
第五,中國政府需要有穩定可靠的收入維持政府的開支,而不能無窮無盡地從國內人民頭上獲得。對國內稅收過重會阻礙經濟發展,政府開支最終要是攤到每個人頭上的。這是中國政府對國民的關心。
第六,美國政府的國債,政府可以在其權力范圍內調節稅收,以用來還債。所以,只要美國政府存在,美國的國債就有效。至少在百年以來,美國政府的承諾是可靠並有效的。
第七,美國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商品市場,如果美國市場對中國封閉,其國內的消費品完全可以從其他國家的進口得到解決,那些國家樂顛了,但中國要尋找海外這么大市場,幾乎沒有可能,因為歐洲對中國產品的技術要求非常高。中國出口型企業會大量倒閉,大量人員失業,對政府及社會又是一個重大的壓力。
⑦ 債券的市場比較
我國的債券市場近些年來發展迅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同發達國家相比,仍處於起步階段,無論是其規模、品種,還是債券市場的發育程度等諸多方面都存在著巨大的差距。
中美債券市場分析
1.債券市場的發行規模比較分析
在美國資本市場上,債券市場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債券品種發展也比較成熟。其規模也遠遠大於股票市場。美國每年發行國債的數額佔GDP的比例為100%.且市場可流通的債券品種豐富,既有國債,市政債券,也有公司債券,聯邦機構債券等。
我國的債券和美國相比差距較大。每年發行總量也不過佔GDP的15%左右,且品種比較單一。主要有國債、中央銀行債、政策性銀行債等為數不多的幾種。
2.債券市場投資品種比較分析
美國的債券市場主要是以工商企業和政府發行的短期債券為主。政府短期債券占政府發行量的40%.除此之外,不少的地方政府、地方公共機構也發行地方政府債券。這些債券被譽為安全性僅次於「金邊債券」的一種債券。工商企業發行的債券產品更是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且種類繁多。
在我國債券市場中,政府債券占相當大的比重。其中國庫券和央行票據占債券市場的比重達到近70%,且大部分為5-10年的中長期債券。企業債券占的比重非常小。
3.債券的流通市場比較分析
美國的債券流通是以場外交易為主的交易市場。同時,電子化交易系統的普遍應用也大大促進了流通市場的活躍。債券市場的日交易量是紐約股票交易所日交易股票數量的13倍之多。政府債券及政府支持機構發行的債券十分活躍。
在我國債券流通以滬深證券交易市場、銀行間債券交易市場和證券經營機構櫃台交易市場為主。交易量比較小,整體換手率也僅是美國債券市場的1/10.
4.投資者結構比較分析
美國國內債券投資者主要以銀行、基金、個人、保險公司、國外和國際機構投資者等為主,各類投資者持有債券比例比較平衡。而我國債券市場投資結構不盡合理。主要有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信用社、保險公司、證券公司、基金管理機構等。市場參與度數量雖然眾多,但債券持有比例極不均等,外資機構參與度較低。
債券市場發展啟示
1.積極擴大債券市場規模,促進債券市場品種的多樣化
從中美兩國債券市場的比較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國債券市場的規模與美國債券市場的規模相比存在著巨大的發展空間。美國的證券化產品在金融市場中超過80%,我國還不到10%;債券余額,美國相當於GDP的二倍,我國也僅接近30%.因此積極擴大我國債券市場的規模是滿足金融市場的發展和促進經濟發展的需要。同時還要積極促進債券市場品種的多樣化,滿足不同發行主體的融資需要。諸如積極發展地方政府債券市場;擴大和引導發行企業債券;增加短期債券及短期回購品種;建立基準國債及衍生產品等。
2.完善做市商制度,促進市場的流通性
從國外的經驗看,做市商制度能夠活躍證券交易,保證市場有較高的流動性,這已被許多成熟證券市場廣泛採用,在發達證券市場已有較好的市場基礎。我國銀行間市場雖然已經開始推行雙邊報價商制度,但是批准成為做市商機構的均為商業銀行,而商業銀行資產結構相近,對市場走勢預期趨同,導致雙邊報價偏離市場價格較遠、價差較大,難以對市場價格起到穩定作用,更何況其參與二級市場交易的意願不強,導致這些雙邊報價商的市場份額存在下降的趨勢,遠沒有發揮促進增強市場流動性和滿足市場需求的作用。
因此,在大力推行雙邊報價商制度時,必須採取核准制雙邊報價商資格,擴大雙邊報價商范圍、允許有實力的保險公司如中國人壽保險公司、證券公司等機構成為雙邊報價商,以解決雙邊報價商投資偏好趨同的問題。在推動做市商制度的同時,在債券市場上推行經紀商制度,以進一步促進債券市場的發展。經紀商信息發達、靈通,可以有效集中市場需求信息,溝通債券買賣雙方,提高成交效率。
流通性,鼓勵了中小投資者介入債市,有利於改善債券市場投資者結構和投資機構投資者博弈的格局。
3.促進投資者結構合理化
中國債券持有者主要集中商業銀行,特別是在銀行間債券市場,其他機構和個人債券持有量很少。我國應進一步擴大債券市場的投資群體,增加金融機構之外的企業及事業單位以及外國機構投資者購買、持有債券的比重;增加參與櫃台交易的成員,除商業銀行外可以增加證券商成員;增加櫃台市場的可交易品種,活躍櫃台交易,提高市場流動性;也可廣泛吸引其他廣大的投資群體。
另外還可以逐漸引導社保基金、外資機構、中外合作基金、外資參股證券公司、外資參股保險公司、外資銀行、三資企業、外國投資者,儲蓄存款分流等資金進入債券市場。這些資金進入債市將有利於擴大債券市場需求量,也可平衡投資者債券持有比例。通過多方面、大范圍地促進投資者多元化,依靠國債市場巨大的流動性,可以充分發揮機構投資者發現國債價的格功能,也可最終建立起一條穩定與可靠的國債收益率曲線。
4.加快債券市場統一化建設步伐
隨著國債發行規模不斷擴大,市場分割問題解決已經顯得迫不及待。可以有步驟、有計劃地允許可流通國債既可在銀行間市場流通轉讓,又可在交易所市場上市交易;同時允許部分資信較好,實力較強的金融機構在兩個市場之間進行套利活動,以促進市場的流通性,發現債券市場價格,為全面統一所有債券市場作準備。
中國債券市場的發展目標是成為全國統一、面向所有金融機構及企業法人和個人投資者的開放的,公開的市場以及一個品種多元化、流動性充分化和功能健全化的中國債券市場。
⑧ 中國持美國債券過多原因及看法。
在世界上還沒有出現取代美國金融地位之前,買美國國債也是一種無奈的選擇,美國國債是由美國財政部發行的國家債券,但在現代,尤其是近年來的國際金融運作中,常常被用作一種比貨幣更安全,方便的支付手段。
分以下三類
(U.S.) Treasury Bills 短期國庫券 (U.S.) T-Bills
期限為13、26、或52周,多以折價方式拍售。最小購買金額為10 000美元,較大面額應為10 000美元的倍數。
(U.S.) Treasury Notes 中期國庫票據(U.S.) T-Notes
期限為2,3,4,5,7,10年的附息證券。4年期的在1990年12月停止發行,7年期的在1993年4月停止發行。所有的國庫票據都為固定利息,到期一次償還。債券最小面值1000美元。若期限低於4年,則最低購買金額為5000美元。大額購買應為1000美元的倍數。(發行額占總額60%左右,為美國政府主力債券)
(U.S.) Treasury Bonds 長期國庫債券(U.S.) T-Bonds
10年期以上的附息證券。所有證券都為固定利率,到期一次償還。最小面值1000美元,大額購買應為1000美元的倍數。在國際貿易中,美元屬於強勢貨幣,相對於其它比較小的經濟體系中,美元還是比較安全和方便支付,兌換比較方便,像新誕生的歐元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辦法取代美元,所以,中國,日本等經濟大國只有無奈地購買美國的國債,作為外匯儲備的一種方法,當然,過多地持有美元也不是辦法,適當增加黃金,原油和戰略性礦產資源的儲備才可以分散投資風險。
⑨ 中國為何要買美國的國債
自2006年中國躍居世界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以來,外匯儲備以月均兩位數的速率增長,截止今年3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已高達19537億美元,佔全球外匯儲備總額的1/4強。中國如此驚人的一筆外匯儲備,除了美國這個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和最大的負債消費國,任何一個經濟體都難以消化,即使中國有意分流外匯投資,也難找到第二個有如此容量的、安全的金融投資市場。事實上,即使做美國「大債主」實際上幫了美國人的忙,美國仍有許多人並不放心,甚至總統奧巴馬都免不了要驚呼「再不能借中國人這么多錢」,經濟規模和舉債規模遠不如美國、甚至只是中國一個零頭的其它經濟體,又如何敢承接這樣大的一個「金娃娃」? 中國一旦大幅拋出美債,勢必造成其它債主的恐慌,產生足以壓垮債券價格的連鎖反應,最終吃虧最大的,一是「欠債人」美國,二是「大債主」中國;即使捂著不操作,美國政府依舊會根據自己的利益需要行事,該印鈔就印鈔,該增發便增發,中國仍無法掌控外匯儲備的安全。即使真能拋掉全部美債,但在目前的國際外匯體制下,中國勢必無法改變外匯儲備以美元為主的現實,結果只能是既做不成債主,又保不住財富。盡管持有美債絕非好的選擇,但在目前情勢下,卻的確是「最不壞的選擇」。中美經濟目前已經是牢牢捆綁在一起了。中國固然是美國的第一大「債主」,美國同樣是「中國製造」的第一大買主。2008年,中國出口總額達14285.5億美元,其中對美出口2523億美元,占當年中國出口總值的17.7%,而2007年這一數值約為21%。從這個層面上來講,確保美國的金融體系不至於陷入崩潰,同樣符合中國的戰略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