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炒股配資 > 全球企業債券市場危機四伏

全球企業債券市場危機四伏

發布時間:2021-10-20 22:31:34

1. 我國企業在國際金融市場發生重大損失的原因

實力不行,監管不夠

2. 債券市場這波牛市能夠持續到什麼時候有經驗的前輩來說兩句,謝謝!

降息周期結束為止.債券的好壞看到期收益,降息從另一方面就體現了債券股票等金融資產的價值.
公司債在二級市場上的流動性很差,難拋!

3. 歐洲車企債務高達4200億歐元 多家企業現金流不足半年

4月2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最新一期數據預測,2020年歐洲經濟預計整體萎縮6.5%;其中,歐元區19國國內生產總值(GDP)預計萎縮7.5%,陷入其史上最嚴重的衰退。經濟衰退、疫情重創可能使歐洲政府和企業面臨新一輪債務危機風險

過去長達3個多月的時間里,歐洲各國為了防控疫情筋疲力盡,歐洲經濟短期也開始大幅下滑。而為了托底經濟,各國均出台了財政救助政策,比如3月17日西班牙和法國政府分別出台了2000億歐元和450億歐元的經濟援助計劃。但由於目前歐洲多數國家債務水平已超09年末歐債危機發生初期,財政刺激政策將進一步提升其政府債務。

聚焦到企業層面,歐洲企業債務違約風險也持續上升。一方面,多國企業杠桿率已超發達國家平均水平。另一方面,防控措施的升級將嚴重沖擊企業現金流,比如信用最好的德國企業債利率已從2月20日的1.75%升至3月26日的4.53%,這一數據說明德國企業的債務違約風險在大幅上升。

有相關人士評價,相比於數量有限的政府,歐洲的企業數量眾多,難以整體救助,部分企業的風險爆發或成為必然。而「雷區」或許不在市場關注度較高的能源和航空領域,汽車產業鏈或成債務危機的「風暴中心」。

1

高達4200億歐元的歐洲汽車產業鏈債務規模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相關報告,當前歐洲許多國家的企業杠桿率都超過了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例如盧森堡的企業債務規模超過GDP的300%,而愛爾蘭、荷蘭、法國和比利時的企業杠桿率也超過150%。

而隨著公共衛生事件的持續惡化,歐洲各國的防控措施出現明顯升級,對企業現金流產生巨大沖擊。近期信用最好的德國企業債利率已經從2月20日的1.75%升至3月26日的4.53%,其實就反映出歐元區企業債的違約風險大幅上升。

根據標普全球在4月初給出的結論:在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全球經濟會陷入衰退,企業將面臨資金流短缺和融資條件趨緊等情況。標普全球評級指出,這些因素可能會造成債務違約激增,在未來12個月內,美國非金融企業的違約率可能升至10%以上,歐洲則會逼近10%。

(數據來源:國泰君安)

有行業人士直言,歐洲經濟在疫情前接連遭遇2008年金融危機和2012年的歐債危機的沖擊,經濟增長接連遭遇打擊。歐洲主要國家除德國外經濟規模均未恢復到2008年的水平。此次疫情沖擊後,政府大規模的債務積累,居民和企業資產負債表有待修復,歐洲或將進一步陷入低增長泥潭。為應對疫情所積累的大量債務也將進一步加重整個歐洲的債務負擔,讓歐洲經濟繼續「負重」前行。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4. 金融學論文

貨幣與經濟
美國次貸問題引爆的國際金融危機如水銀瀉地般蔓延開來,西方金融大廈將傾,各國紛紛出台措施拯救本國岌岌可危的銀行、保險、證券業,流動性緊缺成為世界並發症。掌握世界印鈔機的美國開足馬力超額發行美元,引發的信用危機直接導致中國的美元資產貶值縮水。中國如何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更好地維護本國利益,成為業界專家學者關注的焦點。
分析梳理我國應對美元信用危機一系列動作(從貨幣互換協議到超主權貨幣動議再到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不難發現在對外貨幣金融領域的政策主線就是:以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培育人民幣債券海外發行市場,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為方向;以調整對外資產結構,優化外匯儲備配置,增加貨幣互換協議為途徑;以拓展SDR職能,建設多元化國際儲備體系,創建超主權貨幣為手段,分散外匯儲備風險,確保美元資產的安全。
一、概念的釐清
貨幣互換、貨幣國際化、超主權貨幣這三個貨幣金融學領域的重要概念,彼此相互聯系,呈逐級遞進關系。通常兩國之間為規避匯率風險而簽署貨幣互換協議,隨著一國經濟實力的增強,貨幣互換協議的增加又為該國貨幣走向世界,成為國際儲備貨幣鋪平了道路。而在多元化的國際貨幣體系內部,各大主權貨幣博弈的結果必將催生出超主權貨幣。
1.貨幣互換貨幣互換是指交易雙方按固定匯率,在期初交換等值的不同貨幣本金,在期末再換回各自本金並支付相應利息的市場交易行為。兩國央行間達成貨幣互換協議後,在緊急情況下一方可將約定數量的本國貨幣抵押給對方,以獲得對方借出的其本國貨幣或其他國際儲備貨幣,從而使本國短期外匯儲備大幅增加,以增強抵禦金融動盪的實力。貨幣互換是一項常用的保值工具,主要用來規避中長期匯率風險,控制進出口貿易成本。在雙邊貿易中,一國央行通過貨幣互換得到他國貨幣並注入本國金融體系,從而使得本國企業可以借到他國貨幣,用於支付從他國進口的商品,而對方出口企業收到本幣計值的貨款,可有效規避匯
率風險。
2.貨幣國際化在信用紙幣制度下,超越發行國的國界被世界各國普遍接受,在國際間發揮一般貨幣職能的國別貨幣就是國際貨幣。貨幣國際化就是一國貨幣走向國際貨幣的過程。據此定義,時下熱議的人民幣國際化就是人民幣充分發揮計價單位、交換媒介和價值儲藏等國際貨幣功能,並獲得國際市場的廣泛認可和接受的過程。一國貨幣的國際地位與該國的經濟實力密切相關,其貨幣國際化進程是該國經濟實力增強的必然結果。
3.超主權貨幣超主權貨幣是「一種與主權國家脫鉤、並能保持幣值長期穩定的國際儲備貨幣。」它不僅能克服主權信用貨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內在缺陷,降低金融危機發生的幾率,更能增強國際社會應變能力,使全球流動性的創造和調控成為可能,是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理想目標。盡管超主權貨幣目前仍是一個頗具爭議性的話題(爭論的焦點不在於這個概念在理論上存在問題,而在於在實踐中阻力有多大。由於它牽扯到諸多利益糾葛,該主張雖由來以久,至今仍無實質進展),但它為我們指明了一個前進的方向。
二、國際金融危機下中國的對外貨幣攻防戰略
金融危機下,面臨世紀大考的中國政府權衡各項舉措的利弊得失,果斷地出台了系列對外貨幣政策,打出了一套金融組合拳,這一戰略部署分三步走。
(一)近期目標:優化對外資產結構,增加貨幣互換協議,確保美元資產安全。
中國創紀錄的23991.s2{Z美元的外匯儲備所面臨的風險已是有目共睹。優化對外資產結構,建設多元化國際儲備體系,N/~I]貨幣互換協議,降低美元匯率波動風險已經成為共識。目前我們應關注的重點是如何平穩地完成這種轉變,讓副作用最小。
1.優化國際儲備結構配置,分散美元匯率風險。
金融危機的蔓延迫使美國聯邦政府使用巨額財政赤字來拯救美國經濟,美元泛濫導致中國外匯儲備價值大幅「縮水」 (中國大陸的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居
多)。分散美元匯率風險,確保對外資產安全成為政界、學界關注的焦點話題。一般而言,一個國家的國際儲備包括:外匯儲備、黃金儲備、SDR(特別提款權頭寸)和在IMF中的儲備頭寸等四大類。其中的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以銀行存款、財政部庫存、長短期政府債券的形式所持有的,在國際收支逆差時隨時可用的債權。外匯儲備的最主要的表現形式為:現匯和對外證券投資。由於外匯儲備承擔著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維護國際信譽,提高融資能力;增強綜合國力,抵抗金融風險等重任,所以在使用上我們應慎之又慎。從發達國家外匯儲備使用情況來看,發達的經濟大國一般都將外匯儲備轉換為黃金存儲。I MF統計數據表明截至2009年1月,官方黃金儲備占各國外匯儲備的比例分別是:美國為77.4%,法國為7O.6‰ 德國為69.2‰ 中國大陸僅為1.97o。雖然我國黃金儲備已達到1054噸,在全球排名第五,但其占外匯儲備的I:U~J卻遠遠低於其他國家的水平。鑒於此,我們應積極調整對外資產結構,繼續增加黃金儲備等國際硬通貨。在這個問題上,俄羅斯的經驗尤可借鑒:一是大量購買黃金,提高黃金在儲備中的比重(已增至10%) ;二是大幅度提高非美元在儲備中的比例;三是提前償還外債;四是用於投資高科技行業。歐美發達國家的實踐也表明,用外匯儲備進行多元化投資是一個趨勢,因此優化外匯儲備配置,增加對外直接投資比重,鼓勵和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向外匯管理部門購匯用於海外資產並購,同時提高對外證券投資的效益,建設安全化、多元化的國際儲備體系。
2.增加貨幣互換協議夥伴,建設人民幣結算的外部網路。貨幣互換盡管是雙邊的,但雙邊數量的增加,就會漸漸形成多邊網路。通過貨幣互換,逐步搭建起亞洲以至全球的人民幣外部網路不失為一種戰略選擇 縱觀歷年來簽署的貨幣互換協議,我們不難發現,其經歷了一個謹慎試水,從被動到主動,從小額到大單,由近及遠,從急到緩的過程。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過後,亞洲國家加快了在金融領域的合作步伐。2000年5月東盟1 0國和中日韓3國通過了「清邁倡議」,決定建立區域性貨幣互換網路, 以維護亞洲金融市場的穩定。迄今為止,中國央行先後與泰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白俄羅斯、印度尼西亞、阿根廷7國央行以及香港金管局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並繼續積極回應其他國家需求,就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與其進行磋商。作為向外部輸出流動性的一個方式,
貨幣互換其實有著非常豐富的利益考量和手段變化。表面上看它是一種央行間對等的貨幣拆借,但事買上多為外國央行借入人民幣用於與中方的貿易結算、儲備之用,而中國央行持有的外幣更多的是一種質押性質,因而事實上是擴大了人民幣的流通范圍。這對將人民幣打造為全球強勢貨幣,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具有重要意義。大力推進雙邊貨幣互換不但是增強地區流動性互助能力的「法寶」 ,更是分散中國外匯儲備的風險的「利器」 。這些金額不等,用途不一的貨幣互換協議共同構成中國對外貨幣戰略的「防護網」 。
(二)中期目標: 擴大人民幣境外結算試點業務,培育人民幣國債海外發行市場,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
為確保美元資產安全,中國政府除了從內部著手,增強自身經濟實力之外,還需從外部著眼,推動人民幣成為強勢貨幣。1.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推動人民幣成為強勢貨幣。人民幣要成為強勢貨幣必經過結算貨幣、投資貨幣,最後到儲備貨幣這三個階段,其進程也遵循著先周邊化,後區域化,再國際化的順序。隨著中國國力的快速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亦水漲船高,成為搶手的香餑餑。對於周邊國家和地區來說,繁榮穩定的中國是值得信賴的夥伴, 「跟著強者走」
的現實主義傳統讓這些國家傾向人民幣。與美元結算相比,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有利於企業規避匯率風險,降低交易成本,准確估算預期收益。基於周邊國家普遍缺乏硬通貨的現實和人民幣的良好市場信譽,人民幣在邊境地區已成為事實上的結算貨幣和支付手段。在國際金融危機形勢下,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對於推動我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經貿關系發展,保持對外貿易穩定增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國務院決定在上海、廣州、深圳、珠海、東莞五城市正式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業務。人民幣境外試點結算表明中國的貿易夥伴逐漸認可了人民幣的地位和穩定性,是人民幣在國際化道路上邁出的又一步。
2.逐步建立人民幣債券海外發行市場,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在人民幣不可自由兌換的條件下,離岸金融業務是人民幣走向國際的重要通道,離岸金融中心則是人民幣轉換為國際貨幣的重要載體。人民幣要想成為國際強勢貨幣,培育人民幣債券海外發行市場十分關鍵,由此先香港再海外的策略應運而生。中國首次在香港面向海外投資者發行人民幣國債,為海外投資機構提供了一個頗具吸引
力的人民幣投資渠道。盡管初始數額不大,但此舉對人民幣國際化來說是一個重大進展。作為國際化的眾多舉措之一,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國債顯示出中國政府准備進一步採取行動,推動建立人民幣海外債券市場,逐步擺脫對美元的過度依賴。雖然目前以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的企業屈指可數,在香港發行的國債規模也相當有限,但作為人民幣實現國際化的兩個車輪一一人民幣貿易結算試點的推行和人民幣國債市場的建立必將繼續進行下去。
(三)遠期目標:推動IMF的改革,拓展SDR的作用,創建超主權貨幣。
我們既要腳踏實地,又要著眼未來。國際金融危機,不但促使我們對現行的國際金融體系進行深刻反思,更為我們推動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提供了契機。
1.現實選擇:擴大SDR的作用,推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革。現實條件下國際社會應考慮充分拓展特別提款權(SDR)的作用。早在布雷頓森林體系缺陷暴露之初,IMF就於1969年創設了SDR,以緩解主權貨幣作為儲備貨幣的風險。遺憾的是由於分配機制和使用范圍上的限制,SDR的作用至今沒有能夠得到充分發揮。由於SDR具備超主權儲備貨幣的特徵和潛力,因此它的存在為國際貨幣體系改革提供了可能。現階段應著力推動SDR的分配改革,盡快落實1997年I MF第四次章程修訂及相應的SDR分配決議,使1981年後加入的成員國也能享受到SDR的好處,在此基礎上考慮進一步擴大SDR的發行。由於IME大失血,急需注資以擴大其「新借款安排」機制,而中國則利用手中流動性充裕的王牌,以購買I MF債券為籌碼成功地贏得SDR第二次增發配股90{L美元。雖然該數額對於中國巨額外匯儲備而言是九牛之一毛,但中國顯然不會就此停步。為了能恰當地反映中國在世界財經和經濟領域的地位和實力,中國需要在I ME有足夠發言權和代表權。在其它國家缺少硬通貨的形勢下,中國購買其他國家手中的SDR,進一步提升在I ME的話語權都在情理之中。鐵板一塊的既得利益集團迫於嚴峻的金融形勢,在2o國峰會上承諾將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份額提高到至少5%以上。正如I MF總裁卡恩所言:現在正是調整I MF成員國投票權比例的時機。中國能夠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並已經准備好承擔更多的責任。
2.因地制宜:加強亞洲貨幣合作,完善亞洲外匯儲備基金庫。當金融危機影響一國幣值穩定之時,區域性的貨幣組織往往比全球性的貨幣機構的反應更迅捷有效。受歐元鼓舞,亞洲國家的專家學者們紛紛借鑒其實踐經驗,不斷探索創建
「亞元」的可行性。
但現實操作中,建立亞洲超主權貨幣面臨著巨大「阻力」 。無論在經濟上如何可行, 「亞元」或「亞洲貨幣基金組織」都無法迴避國內外政治因素的影響。區域一體化的一個重要啟示就是政府間主義,基於討價還價基礎上的利益交換。且不說亞洲國家社會制度不同,文化傳統迥異,單就其錯綜復雜的地區政治形勢而言,就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屏障。曰元雖身為老牌強勢貨幣,但日本政治難以服眾;韓元盡管後來居上,但總體實力太弱;人民幣升勢強勁,卻孤掌難鳴。擁有全球印鈔機的美國顯然不願意亞洲也出現個印鈔機,對創建「亞元」的動議時刻保持高壓態勢。受制於復雜的國際政治形勢和參差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多年來亞洲版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遲遲不能建立。面對金融危機,為確保成員國央行擁有足夠資金以抵禦其本幣可能遭遇的投機性攻擊,在中日韓的鼎立支持下,亞洲終於成立了外匯儲備基金庫。新成立的基金實際運行之後,動用資金為發生貨幣危機的成員國進行貸款援助將水到渠成。雖然該基金數額並不巨大,但為中國巨額外匯儲備提供了一個泄洪渠。中國應加強與日韓合作,逐步完善亞洲外匯儲備基金庫。
3.終極目的:為創建全球性超主權貨幣而努力。
國際儲備貨幣持有國的貨幣政策受儲備貨幣發行國的貨幣政策影響,而儲備貨幣發行國往往首要考慮的是其國內的經濟需要而非國際經濟形勢,創建超主權貨幣無疑是克服這一難題的最佳解決方案。它既能擺脫國內經濟束縛,又能有效調控國際流動性。盡管如此,創建超主權國際儲備貨幣仍困難重重。首當其沖的就是以英美為首的既得利益集團的激烈反對與阻撓,不管是SDR拓展方案還是另起爐灶創造,用來替代美元帝國、歐元帝國都是絕對不可接受的。拜金融危機所賜,改革呼聲日漸高漲。中國作為重大利益攸關國,責無旁貸地成為變革的旗手。為確保美元資產安全,中國一反低調內斂的傳統,不斷通過政府高層釋放強烈信號,並聯合俄、印、巴三國,高調提出創建超主權貨幣動議。在與美國就美元信用危機問題對話協商效果不盡如人意的時候,超主權貨幣動議是一著「 敲山震虎」的好棋。要想保住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美國就必須拿出負責任的精神和有效措施阻止美元地位滑落,而這也正是中國的美元資產安全的保證。中國所彰顯的努力和決心必將有力地觸動主要儲備貨幣發行國平衡和兼顧貨幣政策對
國內經濟和國際經濟的影響,切實維護國際金融市場穩定。
中國貨幣攻防戰略之前瞻
盡管戴相龍直言,loK後將形成美元、歐元、人民幣及其他貨幣為主的國際貨幣體系。歐元之父蒙代爾也大膽建言:讓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將英鎊從中剔除。但考慮到中國現行金融體系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仍不夠健全,監管機制也不夠完善,人民幣國際化面臨著巨大的金融風險,其國際化進程也將不可避免地面對「特里芬難題」 。我們不會重蹈美元覆轍,人民幣沒有必要也不可能替代美元。人民幣的國際化不是最終目的,而是發展方向,服務於促進國際儲備貨幣的多元化直至超主權化這個總體目標。
金融危機充分暴露了美元難以受到國際社會的有效監管,黃金無法為世界提供足夠流動性等國際貨幣體系內在缺陷。國際社會應致力於健全國際儲備貨幣發行調控機制,保持主要儲備貨幣匯率相對穩定,促進國際貨幣體系朝多元化、合理化方向發展。在這一背景下,中國的對外貨幣攻防戰的成敗既取決於自身經濟實力的強弱,又取決於與其他國家利益博弈的結果。如果說,現有的國際貨幣體系是危機四伏的此岸,未來的「一超多強」乃至「超主權」的貨幣金融體系是一次偉大變革的「彼岸」 ,那麼中國的對外貨幣政策將是這一制度性變革的橋梁。由「此岸」到「彼岸」的變革,將會改變當前的世界經濟秩序,改變我們對國際貨幣體系的全部認識。貨幣與經濟
美國次貸問題引爆的國際金融危機如水銀瀉地般蔓延開來,西方金融大廈將傾,各國紛紛出台措施拯救本國岌岌可危的銀行、保險、證券業,流動性緊缺成為世界並發症。掌握世界印鈔機的美國開足馬力超額發行美元,引發的信用危機直接導致中國的美元資產貶值縮水。中國如何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更好地維護本國利益,成為業界專家學者關注的焦點。
分析梳理我國應對美元信用危機一系列動作(從貨幣互換協議到超主權貨幣動議再到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不難發現在對外貨幣金融領域的政策主線就是:以擴大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業務,培育人民幣債券海外發行市場,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為方向;以調整對外資產結構,優化外匯儲備配置,增加貨幣互換協議為途徑;以拓展SDR職能,建設多元化國際儲備體系,創建超主權貨幣為手段,分散外匯儲備風險,確保美元資產的安全。
一、概念的釐清
貨幣互換、貨幣國際化、超主權貨幣這三個貨幣金融學領域的重要概念,彼此相互聯系,呈逐級遞進關系。通常兩國之間為規避匯率風險而簽署貨幣互換協議,隨著一國經濟實力的增強,貨幣互換協議的增加又為該國貨幣走向世界,成為國際儲備貨幣鋪平了道路。而在多元化的國際貨幣體系內部,各大主權貨幣博弈的結果必將催生出超主權貨幣。
1.貨幣互換貨幣互換是指交易雙方按固定匯率,在期初交換等值的不同貨幣本金,在期末再換回各自本金並支付相應利息的市場交易行為。兩國央行間達成貨幣互換協議後,在緊急情況下一方可將約定數量的本國貨幣抵押給對方,以獲得對方借出的其本國貨幣或其他國際儲備貨幣,從而使本國短期外匯儲備大幅增加,以增強抵禦金融動盪的實力。貨幣互換是一項常用的保值工具,主要用來規避中長期匯率風險,控制進出口貿易成本。在雙邊貿易中,一國央行通過貨幣互換得到他國貨幣並注入本國金融體系,從而使得本國企業可以借到他國貨幣,用於支付從他國進口的商品,而對方出口企業收到本幣計值的貨款,可有效規避匯
率風險。
2.貨幣國際化在信用紙幣制度下,超越發行國的國界被世界各國普遍接受,在國際間發揮一般貨幣職能的國別貨幣就是國際貨幣。貨幣國際化就是一國貨幣走向國際貨幣的過程。據此定義,時下熱議的人民幣國際化就是人民幣充分發揮計價單位、交換媒介和價值儲藏等國際貨幣功能,並獲得國際市場的廣泛認可和接受的過程。一國貨幣的國際地位與該國的經濟實力密切相關,其貨幣國際化進程是該國經濟實力增強的必然結果。
3.超主權貨幣超主權貨幣是「一種與主權國家脫鉤、並能保持幣值長期穩定的國際儲備貨幣。」它不僅能克服主權信用貨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內在缺陷,降低金融危機發生的幾率,更能增強國際社會應變能力,使全球流動性的創造和調控成為可能,是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理想目標。盡管超主權貨幣目前仍是一個頗具爭議性的話題(爭論的焦點不在於這個概念在理論上存在問題,而在於在實踐中阻力有多大。由於它牽扯到諸多利益糾葛,該主張雖由來以久,至今仍無實質進展),但它為我們指明了一個前進的方向。
二、國際金融危機下中國的對外貨幣攻防戰略
金融危機下,面臨世紀大考的中國政府權衡各項舉措的利弊得失,果斷地出台了系列對外貨幣政策,打出了一套金融組合拳,這一戰略部署分三步走。
(一)近期目標:優化對外資產結構,增加貨幣互換協議,確保美元資產安全。
中國創紀錄的23991.s2{Z美元的外匯儲備所面臨的風險已是有目共睹。優化對外資產結構,建設多元化國際儲備體系,N/~I]貨幣互換協議,降低美元匯率波動風險已經成為共識。目前我們應關注的重點是如何平穩地完成這種轉變,讓副作用最小。
1.優化國際儲備結構配置,分散美元匯率風險。
金融危機的蔓延迫使美國聯邦政府使用巨額財政赤字來拯救美國經濟,美元泛濫導致中國外匯儲備價值大幅「縮水」 (中國大陸的外匯儲備中美元資產居
多)。分散美元匯率風險,確保對外資產安全成為政界、學界關注的焦點話題。一般而言,一個國家的國際儲備包括:外匯儲備、黃金儲備、SDR(特別提款權頭寸)和在IMF中的儲備頭寸等四大類。其中的外匯儲備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以銀行存款、財政部庫存、長短期政府債券的形式所持有的,在國際收支逆差時隨時可用的債權。外匯儲備的最主要的表現形式為:現匯和對外證券投資。由於外匯儲備承擔著調節國際收支,保證對外支付;干預外匯市場,穩定本幣匯率;維護國際信譽,提高融資能力;增強綜合國力,抵抗金融風險等重任,所以在使用上我們應慎之又慎。從發達國家外匯儲備使用情況來看,發達的經濟大國一般都將外匯儲備轉換為黃金存儲。I MF統計數據表明截至2009年1月,官方黃金儲備占各國外匯儲備的比例分別是:美國為77.4%,法國為7O.6‰ 德國為69.2‰ 中國大陸僅為1.97o。雖然我國黃金儲備已達到1054噸,在全球排名第五,但其占外匯儲備的I:U~J卻遠遠低於其他國家的水平。鑒於此,我們應積極調整對外資產結構,繼續增加黃金儲備等國際硬通貨。在這個問題上,俄羅斯的經驗尤可借鑒:一是大量購買黃金,提高黃金在儲備中的比重(已增至10%) ;二是大幅度提高非美元在儲備中的比例;三是提前償還外債;四是用於投資高科技行業。歐美發達國家的實踐也表明,用外匯儲備進行多元化投資是一個趨勢,因此優化外匯儲備配置,增加對外直接投資比重,鼓勵和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向外匯管理部門購匯用於海外資產並購,同時提高對外證券投資的效益,建設安全化、多元化的國際儲備體系。
2.增加貨幣互換協議夥伴,建設人民幣結算的外部網路。貨幣互換盡管是雙邊的,但雙邊數量的增加,就會漸漸形成多邊網路。通過貨幣互換,逐步搭建起亞洲以至全球的人民幣外部網路不失為一種戰略選擇 縱觀歷年來簽署的貨幣互換協議,我們不難發現,其經歷了一個謹慎試水,從被動到主動,從小額到大單,由近及遠,從急到緩的過程。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過後,亞洲國家加快了在金融領域的合作步伐。2000年5月東盟1 0國和中日韓3國通過了「清邁倡議」,決定建立區域性貨幣互換網路, 以維護亞洲金融市場的穩定。迄今為止,中國央行先後與泰國、日本、韓國、馬來西亞、白俄羅斯、印度尼西亞、阿根廷7國央行以及香港金管局簽署了雙邊本幣互換協議,並繼續積極回應其他國家需求,就簽署雙邊貨幣互換協議與其進行磋商。作為向外部輸出流動性的一個方式,
貨幣互換其實有著非常豐富的利益考量和手段變化。表面上看它是一種央行間對等的貨幣拆借,但事買上多為外國央行借入人民幣用於與中方的貿易結算、儲備之用,而中國央行持有的外幣更多的是一種質押性質,因而事實上是擴大了人民幣的流通范圍。這對將人民幣打造為全球強勢貨幣,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具有重要意義。大力推進雙邊貨幣互換不但是增強地區流動性互助能力的「法寶」 ,更是分散中國外匯儲備的風險的「利器」 。這些金額不等,用途不一的貨幣互換協議共同構成中國對外貨幣戰略的「防護網」 。

5. 美國債務危機對中國股市影響有多大

美國次級債危機這個蝴蝶翅膀引發的連鎖反應已經開始發酵,繼美國股市前天下跌200多點,可憐的巴西股市在昨天一天之內下跌了約2000點。

一場全球性的信貸緊縮快要來臨了嗎?也許是的。新興市場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波蘭、韓國等國股市普跌2%以上;美國國內情況更加危急,新房銷售下降6.6%,說明緊縮情況十分明顯。更嚴重的是,從房屋次級債市場已經引發了對債券市場的普遍不信任,高盛、貝爾斯通、雷曼兄弟發行的企業債遭到市場普遍冷遇,克萊斯勒的200億美元企業債乏人問津,國外財經人士聲稱,全球性的風險資產的重估已開始。

周洛華先生說,與以往國外政府在大選年主動加息抑制物價上漲爭取選票不同,這次是由次級債市場所引發的資產價格重估,進而引發政府被動實行緊縮政策。美元兌歐元英鎊均創下歷史新低,日元加息可能性加大,利用美元與日元融資套利者正在加緊平倉。

因此,美國政府並未心滿意足地欣賞緊縮帶來的好處,而是四處尋找救市良方。

首先,政府官員有限度地承認次級債的負面影響,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7月19日在美國參議院銀行委員會舉行的年中經濟評估聽證會上表示,次級抵押貸款市場造成的損失,估計在500億到1000億美元之間。但一些市場人士估計,目前暴露的問題只是冰山一角,直接損失可能高達3000億到5000億美元,間接影響則可能蔓延到整個房地產業,導致全國房價重估,以至於拖累整個美國經濟步入衰退。

其次是向世界尤其是中國轉嫁風險。7月13日,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部長阿方索·傑克遜在北京透露此行的目的———搭上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這趟順風車,讓中國購買美國的按揭證券,這是利用人民幣緩解信貸緊縮壓力的圍魏救趙之策。

在以往的全球性貨幣流動性過剩的環境下,國際投資者與A股市場一樣,患上了風險麻木症,他們忙著進行套利交易,或者將手中的貨幣盡快地轉換成實物與資產,以最大限度地獲取收益。突如其來的次級債使得危機意識突然被喚醒,世界資金的套利鏈條中斷,令新興市場股市步伐大亂。

中國股市從來都有自己的邏輯,由於資本項目的控制,使得A股市場與境外市場之間築起一道高高在上的堤壩,因此,境外股市的大漲大跌對A股市場影響有限。但現在,我們應該重新審視這道不斷受到升值、地下交易等大浪沖擊的堤壩的強韌度,隨著中國金融的大門越來越開放,堤壩的作用會越來越弱,中國股市很快將會感受到環球同此涼熱。

中國A股市場會面臨雙重壓力:一是資金壓力,在風險壓力下,全球投資者對於新興市場的投資會趨於保守,投資中國的基金近期在美國有折價現象;其次是匯率升值與開放市場的壓力,除了QDII的出行外,近日最莫名其妙的一則新聞是在毫無徵兆的情況下,保監會發布《保險資金境外投資管理暫行辦法》,按照新規定,保險公司境外投資總額的上限由占上年末總資產的5%上調到15%,同時投資范圍從固定收益類拓寬到股票、股權等權益類產品,估計將有3000億元保險資金可以進行海外投資。在企業尚未准備好的情況下,如此大幅提高開放的門檻,很有可能是壓力之下的產物。

從表面上來看,國際資金流入減少與人民幣升值的效果可以對沖,對A股市場的影響是中性的。實際上,如果人民幣在外界壓力下被迫大幅升值而引發A股市場大漲,是非常可怕的信號,這說明,A股市場的大漲是外界壓力下被迫重新估值的產物,是國際投機的結果,而主要不是中國企業效率提升的結果。因此,中國股市的上漲帶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只要人民幣繼續升值1%以上,投資者就應該考慮高位了結,以最大限度地減少風險。

6. 雲掌財經中提到中國債券市場與國際接軌將面臨哪些挑戰

雲掌財經123.com.cn 1月25日,新浪、大公國際信用評級集團在北京長城飯店聯合舉辦「熊貓債評級論壇」,中金公司投行部固定收益副總程達明在主題討論「熊貓債與國際評級」環節表示,從目前來看境外的債券市場盡管不面臨市場分割產品的復雜性,但是境外的產品可能從條款設置上和投資者保護、信息披露以及債權人持有會對投資人措施的保證上可能更加精細和完善一些。

以下為相關實錄:

程達明:謝謝大公組織這次論壇,也謝謝各位市場直接參與者和各位同仁來參加本次活動。我們作為市場的直接參與者,其實從大的背景來說,2005年開始就看到有熊貓債的發行,但是早年一直的發行主體和數量是比較少的,我們去年2015年來看的話,熊貓債快速的向我們走來。

說白了熊貓債是咱們外國債券的其中一種,從廣義上來講和美國、日本、韓國的債券大的概念上屬於同一個范疇。對於中國的情況來看,熊貓債券使我們看到了明顯的提速,人民幣的國際化和資本市場的明顯放開,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是其中一個非常大的板塊,就是資本市場的一個國際化。

資本市場國際化剛才我們也提到了,代表了四個小的方向:一個是境外的發行人到中國發行債券,這是熊貓債券,也有中國境內的發行主體向國外去。

第二個是境外主體投資境內的,境內的投資境外的。這四個方向使得中國參與者更多多元化,對於整個原有的資產體系和資產配置更加國際化,這就設置到互相理解,以及境內外兩個信用市場的接軌。

相比較而言中國的債券市場從我們來看以及與境外債券市場比較來看有一定的特殊性,也有一定的復雜性。熊貓債券我們從不同緯度可以分成不同品種,按我們這邊的認識是從一個緯度熊貓債券有銀行、交易市場,監管上有銀行間和人民銀行監管金融類的中小短融PPN,人行監管的金融類的,這個是在大的體系下。

針對兩個市場有不同的投資者群體,這兩個投資者群體是有很大的重疊性,但是還是有一定的區分的。在交易所市場主要是銀行的理財通過一些渠道可以進入到這個市場中佔有很大比重,另外債券基金和券商的資管計劃以及其他的投資者,包括保險公司和現在新增的,未來社保基金也會廣泛的參與到市場中,這是交易所投資人主體,從我們之前發行的很多公司債的品種來看,在這個市場中證券公司的資管計劃以及各類債券基金起到了一個非常主導的地位。當然,背後的基金來源也少不了銀行理財的基金。

7. 請論述:從歐盟成員的角度談談歐債危機對本國的 股市 和 債券市場 的影響

要分析歐債危機對本國股市和債券市場的影響主要是分析歐債危機對本國實體經濟的影響!
第一;股市投資的是價值預期,預期實體經濟的好壞直接體現為股市的漲漲跌跌;中國加入WTO,實行以出口導向為主的經濟發展政策以來,內外經濟的聯系越來越密切;現如今歐州已超越美國成為中國的第一大出口對象,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歐債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一,發生債務危機的國家必然會降低開支以削減赤字,擴大經常項目順差,這會降低中國的出口具體表現為出口企業利潤的下降,進而影響股市的上漲!二,國內出口企業利潤的下降必然會傳遞到上游企業,即資源能源類上市公司的利潤下降,占據國內股市半壁江山的資源股受到影響,股市想不跌都難!三,市場最擔心的是歐債危機會導致歐元區的解體,這對整個世界經濟都是難以估量的損失,因為這不但會影響到中國的外匯儲備,擾亂中國的貨幣政策,更會加劇人們對歐洲形勢的擔憂(大家都知道歐元的建立其實是在歐洲各國人民希望構建和平歐洲的夢想下推動的),進而影響到全球的經濟發展,為全球的資本市場蒙上陰影!
第二,歐債危機引發了歐洲投資者對歐洲經濟的擔憂,我們看到爆發歐債危機之後歐洲股市都沒有像樣的表現,以代表國希臘為例,希臘股市自從危機爆發以來出現了單邊下跌的走勢,而與歐洲聯系緊密的美國股市也一樣深受其害,道瓊斯工業指數一改多年牛市格局,出現了震盪下行的走勢!在國內外資本市場聯系越來越緊密的時代,國內投資者對歐美股市的反應也超出了我們的預期,歐美股市對A股的傳導效應非常明顯,也即是歐美股市的下跌嚴重影響了國內投資者的做多信心,從而加速了國內股市的下跌!
第三,國內股市受歐債危機的影響不斷下跌,這會導致資金流向具有穩定收益的債券市場,在A股單邊下跌的背景下債券市場的繁榮可以預期;其次歐洲股市債市的不斷下跌會引發資金的避險情緒,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逐步開放,追求穩定收益的國際資本進入我國的資本市場,有望成為我國債券市場的生力軍!
總結,歐債危機的爆發對本國股市是負面的,但對本國的債券市場卻是機遇!

閱讀全文

與全球企業債券市場危機四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