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持有期收益率=(售出價格+利息-購買價格)/購買價格
第一題:
購買價格=10000
每年利息=10000*5%=500
2005年1月1日至2006年12月31日,2年利息之和=500*2=1000
售出價格=10560
該債券持有期收益率=(10560+1000-10000)/10000=15.6%
第二題:
發行價格=100*5%*(P/A,8%,10)+100*(P/F,8%,10)=5*6.7101+100*0.4632=79.87
考試的時候,年金現值系數(P/A,i,n)和復利現值系數(P/F,i,n)會告訴你的
⑵ 債券持有期短於到期時間會怎樣折價出售嗎
分期付息債券的價值=利息的年金現值+債券面值的現值,隨著付息頻率的加快,實際利率逐漸提高,所以,債券面值的現值逐漸減小。
隨著付息頻率的加快,即付息期越短:
(1)當債券票面利率等於必要報酬率(平價出售)時,利息現值的增加等於本金現值減少,債券的價值不變;
(2)當債券票面利率大於必要報酬率(溢價出售)時,相對來說,利息較多,利息現值的增加大於本金現值減少,債券的價值上升;
(3)當債券票面利率小於必要報酬率(折價出售)時,相對來說,利息較少,利息現值的增加小於本金現值減少,債券的價值下降。
⑶ 債券持有人會議由誰組成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召開
現行規范並未界定何謂「公司債券持有人會議」。部分公司債券募集說明書的界定為:債券持有人會議是指由本期債券全體債券持有人組成,為決定與本期債券持有人的利益有重大關系的事項,按照債券持有人所持有的債券面值通過投票等方式行使表決權的,代表全體債券持有人利益、形成債券持有人集體意志的非常設組織。
債券持有人會議是由全體債券持有人組成的無權利能力的社團組織,只有在需要議決事項時才活動。包括:
(1)擬變更債券募集說明書的約定;
(2)擬變更債券受託管理人;
(3)公司不能按期支付本息;
(4)公司減資、合並、分立、解散或者申請破產;
(5)保證人或者擔保物發生重大變化;
(6)發生對債券持有人權益有重大影響的事項。
⑷ 國內機構在什麼情況下會出售持有的債券
機構一般都是長期投資者,追求穩定的收益,不會追漲殺跌,頻繁買賣,在正常情況下不會大規模拋售持有的債券 ,除非出現以下幾種情況1在國內通脹率高起,機構普遍預見央行加息的情況下,機構會拋售持有債券,2持有的債券基本面發生變化,出現企業經營困難兌付可能變化,機構提前大量拋售債券,造成羊群效應,3機構本身經營需要,調整投資配置,拋售債券,買入其他投資品,以上只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投資有風險需謹慎,祝你投資順利天天開心
⑸ 債券的持有期收益率
債券持有期間的收益率=[年利息收入+(賣出價格-買入價格)/持有年數]/買入價格*100%。
如某人於1993年1月1日以120元的價格購買了面值為100元、利率為10%、每年1月1日支付一次利息的1992年發行的10年期國庫券,並持有到1998年1月1日以140元的價格賣出,則債券持有期間的收益率=(140-120+100*10%*5)/(120*5)*100%=11.7%。
債券持有期收益率是指買入債券後持有一段時間,又在債券到期前將其出售而得到的收益,包括持有債券期間的利息收入和資本損益與買入債券的實際價格之比率。
(5)債券持有會擴展閱讀:
債市與股市的關系有:債市與股市同向變化;債市與股市反向變化;債市與股市其中一者變動較緩或基本不變,其中一者變動較大。
1、股票市場是債券市場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根據財經法規制度,按照管理層次的原則,組織企業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市值是組織企業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系的一項經濟管理工作。
2、股票市場以債券市場為中心,股票市場對企業管理中所需資金的籌集、投放、運用和分配以及貫穿於全過程的決策謀劃、預算控制、分析考核等所進行的全面管理。
3、股票市場職能的控制性決定了必須以債券市場要素為中心。股票市場的職能包括財務預測、財務決策、財務計劃、財務控制和財務分析評價。其中,財務決策和財務控制處於關鍵地位,關繫到企業的興衰成敗。
⑹ 債券持倉什麼意思
通過開放式回購操作可以實現對持倉債券的套期保值。在預計債市將持續下跌的情況下,雖然繼續持倉很可能還會遭受損失,但是考慮到財務做賬和其他因素,投資人不願意斬倉止損。若使用開放式回購做空此債,對沖持倉損失,可以起到套期保值的作用。
這種操作很適合在市場持續下跌情況下大量持有長期債券倉位的機構投資人,比如保險公司。這類投資人必須持有相當數量的長券,但對風險控制的要求又比較高,手中持有的長券在市場條件下已經積累了大量的利率風險,使用開放式回購可以迅速釋放這部分風險。
⑺ 為什麼要持有債券呢
我在我的職業生涯中共有兩次公開回答過這個問題。第一次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當時債券和股票呈現高度相關性。股票上漲的同時,債券價格下跌;反之亦然。投資經理只有肯定資產多樣化不能帶來好處的時候,才會將所有的資產押注在股票上。不幸的是,我們現在都知道多樣化的表現很好。雖然投資經理現在也會做出相同的決定,但原因卻有所不同。美聯儲將利率壓低至歷史性低點,債券的收益率令人失望,特別是對那些資金不足的養老基金。債券收益率的下降,伴隨著資產價格的上漲,使得很多經理人不得不重倉持有股票。 另外一個使得投資者從債券轉向股票的原因是,他們相信利率也許「明天」就會上升。我要澄清一下,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收益率短期之內是不會上升的。對資產管理者而言,抓住時機就是一切。「太早」在投資里的同義詞是「錯誤」。如果你在兩年前購買日本股票,那麼現在可能證明你是對的(日本股票半年大漲50%),然而這是在經歷浮虧20%以後的事情。債券的利息通常是以固定息券的形式出現的。舉個例子,如果你買了一張面值100,5年期的債券,這張債券承諾每年給你10塊錢的利息,這個10塊錢就是息券。由於這種固定性,所以債券投資又是固定收益投資里很重要的一種。債券是一種比股票復雜很多的投資證券,其表現級容易受到利率變化的影響。所以,再每次美聯儲宣布利息政策之前,就有很多賭徒已經開局賭起了。
⑻ 債券持有人的會議
1.債券持有人會議的地位
債券持有人會議又稱公司債債權人會議,是一種由債券持有人集體行使權利的、即時召集的、臨時性的議決機構。其地位,可以概括為三個特點:
(1)債券持有人會議是由全體債券持有人組成的無權利能力的社團組織。
(2)債券持有人會議為即時召集的臨時性機構,只有在需要議決事項時才活動。
(3)債券持有人會議為負有議決職能和監督職能。例如,發債公司變更債券募集說明書的約定,應經債券持有人會議議決同意;發債公司合並、分立和變更時,債券持有人會議可提出異議,要求「清償或提供擔保」。
2.債券持有人會議的會議規則
債券持有人會議的會議規則的制定採用「代訂、追認」的做法。《公司債券試點辦法》規定,公司應當與債券受託管理人制定債券持有人會議規則,約定債券持有人通過債券持有人會議行使權利的范圍、程序和其他重要事項。公司應當在債券募集說明書中約定,投資者認購本期債券視作同意債券持有人會議規則。
3.債券持有人會議的召開
存在下列情況的,應當召開債券持有人會議:
(1)擬變更債券募集說明書的約定;
(2)擬變更債券受託管理人;
(3)公司不能按期支付本息;
(4)公司減資、合並、分立、解散或者申請破產;
(5)保證人或者擔保物發生重大變化;
(6)發生對債券持有人權益有重大影響的事項。
⑼ 債券持有人會議由誰組成在什麼情況下可以召開
首先,問題的本質,即對公司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所產生的利弊的爭論,至少可以追溯到亞當·斯密。亞當·斯密認為,股票公司的董事缺乏經濟激勵,因為他們主要管理其他人的財富。他還預測,該公司將無法超越其他任何剩餘的財產,所有權和管理在競爭中,再加上相對封閉的商業組織。兩個多世紀過去了,人們發現股份制企業不僅消失了,而且在現代經濟中佔主導地位。1932、剩餘財產Mien paraplatin和現代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質疑。他們想知道管理者控制下的公司是否有股東利益最大化的好處。我們認為,質疑現代剩餘財產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的悲觀主義者看到問題的嚴重性,卻忽視了解決這些問題的機制。顯然,悲觀主義者對比較公司的管理制度毫無興趣。很容易看出這些悲觀主義者受到了批評。Stiegler認為Mien burr和貢獻的經濟學假設的公司利益最大化必須修改考慮經理的現實將尋求自己的利益。他們通過對管理控制、薪酬、毛刺和Mien點的挑戰企業利潤關系的控制和管理的研究探討。他們認為,忽視了經濟系統的運行是一個重要的缺陷,Mien的說法和毛刺。雖然Stiegler意識到一些機制限制管理層的機會主義行為,他們沒有詳細討論限制經理人機會主義行為及其影響機制。自從Stiegler和其他人認為這些監督機制的存在,公司管理系統的研究,他們是沒有什麼特殊的意義。德姆塞茨和Mien的觀點相似的毛刺和批評瑞安。他們的理由很簡單,假設經理和剩餘財產所有者的利益是不一致的,而股票的不同分配會影響公司的利潤。然而,這種關系還沒有得到實證調查的證實。因此,他們得出結論,毛刺和Mien的論點是可疑的。他們的論點之一是股權分散與公司規模成正比。這種關系似乎很容易理解。因為當公司追求財富最大化時,獲得公司控制權的成本同時上升。這顯然阻止了人們爭奪控制權。此外,當公司控制權收益低於風險投資多元化時,則選擇後者。德姆塞茨和瑞安似乎沒有興趣比較公司的管理制度。否則,他們會發現他們的結論只適用於美國,而不適用於德國和日本。羅爾建議,德國和日本最大的生產企業由金融機構(股東)控制。我們相信公司的產生和發展是有成本效益的。然而,公司在現代經濟生活中的作用表明,公司的產生和發展也有其收益的一面。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前提下,公司的生產和發展收入主要來自於降低交易成本、分散風險、合作經營、管理專長和規模經濟。在本文中,我們僅假設沒有證據就獲得這些收益。原因是公司所產生的收入通常大於或等於其成本,否則,公司的形式將消失。我們的主要目標是通過比較公司治理的代理成本來研究如何使用不同的監督機制來減少盈餘,因為公司的產權和管理權是由於分離產生的貸款融資而產生的。第二部分討論代理成本的定義及其權重問題。然後,我們將討論各種監測機制在降低代理成本方面的作用。在第三部分,我們將討論公司治理研究的政策含義。中國的經濟改革迫切需要我們的政治家、經濟學家和法律學者來拓展自己的視野,提高自己的洞察力。跨學科研究和公司治理系統的比較將為中國的經濟改革有用的材料。第二,代理成本和監督機制,傳統經濟學理論,如新古典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