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債收益率低於通貨膨脹率
Ⅱ 德國銀行 與英美銀行 結構差異
內容摘要:英國和德國是世界上金融業成熟的國家,但是二者在金融制度上卻存在顯著差異。英國是以市場為主導的金融制度,而德國則是銀行主導的金融制度。本文從金融市場和銀行中介業方面分析了英德金融制度的差異。
關鍵詞:英德 金融制度 對比分析
金融制度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體,它由一國的金融監管制度、金融組織制度和金融市場三大部分構成。英國和德國是世界上金融業成熟的國家,但二者在金融制度上有顯著差異。英國是以市場為主導的金融制度,而德國則是銀行主導的金融制度。本文從金融市場和銀行中介業方面分析了英德金融制度的差異。
金融市場的差異
(一)股票市場的差異
英國擁有一家股票交易所—倫敦股票交易所,1973年,所有11家地方證券交易所被全部合並到倫敦股票交易所。在倫敦交易所里有兩個市場:主板市場和另類投資市場(AIM)。主板市場專門為經營業績良好的成熟企業融資,上市條件嚴格。AIM市場專門為規模較小的成長性企業籌集資金,上市條件較為寬松,沒有規模、經營年限和公眾持股量等限制。截止2007年2月,共有3211家公司在倫敦股票交易所上市,其中1579個公司在主板市場上市,1632家公司在AIM市場上市,這包括700多家外國公司在英國的主板或AIM市場上市。
德國有8個地區股票交易所,但大多數的交易在法蘭克福股票交易所進行。德國的股票市場可以劃分為官方市場、受管制的官方市場、新市場和受管制的非官方市場。官方市場是最重要的市場,90%的股票在此交易,上市公司必須滿足嚴格的條件才能在此發行股票。在官方市場上交易的多是德國傳統大型股份公司(如賓士、奧迪、西門子等)和一些國外大型企業的股票。官方市場上市費用高,對信息披露的義務要求非常嚴格。受管制的官方市場,上市條件相對寬松,無須提供公司創辦書,可用一份簡單的報告代替。入市成本比官方市場低50%。新市場於1997年開市,主要為創新型中小企業服務。新市場一度迅猛發展,由於上市標准過於寬松,對上市企業缺乏監管,投資者對其失去信心。2003年5月被關閉。受管制的非官方市場(Freiverkehr),是一個無固定組織形式的市場,原則上沒有法定的信息披露要求,也沒有審批問題,證券的上市交易只需司法機構的認可即可。到2004年1月,在德國所有市場上有10710家上市公司,其中法蘭克福有5781家。但是在這1萬余家公司中,德國本土企業只有973家,而來自國外的公司高達9737家。
從分析可以看出,英國股票交易所只有一個,擁有兩個市場,德國有8個交易所、3個市場(新市場實際已經不存在)。英國本土企業占市場主體,德國的外國股票所佔比重比英國的外國股票比重更高。共同點是兩國股票市場的國際化程度都很高,但英國的外國股票交易量遠比德國大。以2002年為例,英國的外國股票交易量是21000億美元,德國是1010億美元,前者是後者的20倍。
(二)債券市場的差異
英國債券市場按發行人劃分,可以分為政府債券、金融公司債券和非金融公司債券。任何債券的發行都要經過FSA的審核和批准。近年來政府發行債券的數量大幅度上升,自2003年以來,每年發行額都在500億英鎊以上。政府債務的發行與管理在傳統上由英格蘭銀行負責,1998年4月以後,這項職能轉移至財政部的債務管理局(DMO),同時短期利率的制定職責也轉移到DMO手中。英國政府債券發行最顯著的特點是做市商制度,做市商是指DMO批準的具有直接從DMO買賣政府債券並銷售的經紀商,它肩負兩種職能,既可以自己購入,也可幫助其他公司購買,一般通過競標的方式購買,目前英國政府債券市場上有17家金邊證券做市商和5家內部交易商經紀人。
德國債券市場是世界第三大債券市場,發行部門有非金融公司、政府部門、金融公司和外國籌資者,債券的類型有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和公司債券。德國的公司債券與英國類似,公司債券所佔比重較小,如果只考慮國內債券籌資情況,非金融公司籌資比重多數年份低於10%,造成這種原因是德國公司債券的發行額度需要經過政府部門的批准,手續繁復,耗時較多,另一個原因是間接融資容易。對於政府債務的管理,德國採用的是多部門分工合作方式,即由聯邦財政部、聯邦中央銀行、聯邦證券管理局、聯邦財務代理股份公司共同負責, 聯邦財政部制定國債發行政策並對政府收入與支出進行監控,聯邦中央銀行負責具體發行,聯邦證券管理局負責債券債務登記管理以及還本付息工作,聯邦財務代理股份公司負責制定具體的發行方案,顯然這種管理體制與英國有很大的差異。
英國債券發行的總量遠遠高於德國的發行額,但德國的外國機構發行的債券所佔比重高於英國同類指標。
銀行中介業的差異
(一)業務范圍的差異
英國的銀行部門可以分為兩類:全面認可銀行和許可存款銀行(LDTs)。全面認可銀行經營范圍廣泛,包括存款、信貸和債券買賣。LDTs的服務領域有限,主要集中在吸收公眾存款方面,這些是小的金融機構,在公司名稱里不能使用「銀行」二字。
德國銀行業可以分為綜合銀行和專業銀行。綜合銀行屬於「全能銀行」,提供全部金融服務,包括吸收存款、貸款以及從事有價證券業務等,它主要由三類銀行構成:儲蓄銀行、商業銀行和合作銀行。專業銀行指從事特殊業務的銀行如抵押貸款銀行、開發銀行、住房儲蓄銀行等,其業務范圍通常受到相關法律限制,但是近年來隨著金融監管的放鬆,其經營的范圍有擴大的趨勢。
英德銀行業的差異表現在於德國實行的全能銀行制,而英國實行嚴格的銀行分業經營制。英國在金融「大爆炸」後,這種管制放鬆了,銀行可以持有保險公司和企業的股票,參與金融市場,各種金融機構之間的業務界限變得模糊。
(二)其他差異
除了在銀行結構即業務范圍的差異外,英德銀行部門的差異還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銀行在企業外部融資的地位不同。英國的非金融性企業的外部資金雖然主要來自於銀行,但其比重不到50%,而股票與債券合計有近40%。相反,從1970—1996年,德國企業的外部長期融資中,銀行貸款所佔比重平均為82%,股票和債券僅佔12%。由於英國的銀行地位相對低下而金融市場地位相對重要,西方學者將英國金融體系歸屬於市場主導型金融體系;德國的情況正相反,因此德國的金融體系歸屬於銀行主導型金融體系。
2.盈利水平不同。英國銀行業擁有較高的利潤率。由於德國的州立銀行和抵押銀行利率非常低,排除這些銀行所得到的數據更具可比性。從利息收入看,二者差不多,但是英國的非利息收入遠遠高於德國,而在人員成本上德國又高於英國,所以英國的利潤與資產的比率高於德國0.4個百分點。英德銀行業績的差異也可以從股票反映出來,2003年,德國所有銀行股票的平均收益是0.7%,英國則高達11.1%。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主要有:英國銀行的非傳統銀行業務很發達,成為重要的收入來源;德國的銀行業壟斷程度較英國低,英國可以在一定程度獲得壟斷利潤,英國銀行業務的收費普遍高於德國;德國的公共銀行部門和合作銀行在銀行業占的比重很大,這些銀行不以銀行最大利潤為目標,提供服務的費用和利息要求都很低;英國的銀行都是盈利為目標的;德國中小企業主要從公共銀行部門(儲蓄銀行)獲取服務,降低了德國整個銀行業的收入;英國的零售銀行和分支機構較德國少,降低了經營成本。3.銀行國際化程度不同。英國的銀行業國際化程度一直高於德國,英國擁有更多的外國銀行分支機構,外國銀行的貸款量佔英國總貸款量的20%以上,而德國的外資銀行所佔份額不到10%。
4.銀企關系不同。相對英國而言,德國銀行與企業之間的關系更加密切,這種親疏有別的關系根源於公司治理制度的差異。英國和美國的法律強烈要求公司管理者代表股東利益行事,利潤最大化是公司唯一的目標。如果代理人不能滿足股東的利潤目標,公司將會被敵意接管。德國的治理機制可以用「雙層管理,共同決策」來概括。
雙層管理指德國的股份公司有監事會和管理委員會共同負責公司的治理,其中監事會負責公司的治理和監督管委會,對於特殊問題,如公司結構調整、改變業務范圍、戰略性安排、紅利分配以及收購其他公司等均需得到監事會的同意,監事會有權任命、監督和解散管委會或某些成員;管委會則是負責公司的具體管理工作。
共同決策是指監事會的成員一半由股東選舉的代表構成,另一半則由雇員選舉,代表勞方的利益,公司的決策由資方和勞方共同作出。股東利益是管理層追求的目標但不是唯一的目標,還必須考慮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在公司的利益鏈條中有股東、管理者、銀行和雇員四方,而銀行居於核心地位。如果公司資金陷入困境,銀行採取的手段是追加貸款,而不是讓其破產,因此在德國很少發生敵意接管。反過來,由於德國金融市場不發達,公司缺少其他的籌資渠道,只能依賴開戶銀行並與其保持長久的關系。
物質產品的總供給和總需求的關系表現為供給的無限性和需求的有限性之間的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又是有效需求及創新不足。可持續發展是網路經濟的基本發展模式。原基生產的M-B和B-C就是可持續發展生產模式,它選擇任何具有最低使用價值和最小社會(含企業)成本的物質材料作為生產投入來備制B,同時,它是按最終消費品有效需求量的原基材需求量來備制B,B構造為C,不能實現社會價值的產品量極少。可見,網路經濟與可持續發展存在必然的聯系,其聯系也具有重大意義。
Ⅲ 10年期西班牙/德國國債收益率差收窄1個基點至244點
與德國的國債收益率相比較,原因是德國的財政相對比較穩定,經濟相對比較穩定,那麼德國國債的償付風險也就是主權信用風險比較低,幾乎可以不計,其他國家國債收益率與德國國債收益率相比較,其溢價的部分便能體現出主權信用風險的大小和投資者的預期,所以,用德國國債收益率來作為比較對象。
西班牙前不久爆出風險敞口,其國債面臨主權信用危機,此情況下,西班牙國債的收益率快速上升,而你說的這段話,西班牙/德國國債收益率收窄,其實並不是代表西班牙主權債務危機有所緩解,也不代表西班牙經濟出現轉機或者德國經濟出現下滑,而只是這種快速上漲過程中的一個回調,屬於市場行為,更多的是投資者對西班牙主權債務危機預期改變的一個結果。
Ⅳ 德國負利率發行國債的原因
據說是現在為了避險,歐洲很多銀行都把資金買了德國國債。
國債既要要求3a評級,又要市場容量大,除了買德國國債沒別的選擇。
Ⅳ 10年期德國政府債券面值為100歐元,票面利率5%,每年支付。假設年利率為6%,這個債券的現值為多少
10年期政府債券面值100歐元,票面年利率5%,每年支付,假設年利率6%,則這個債券現值=100×5%×(P/A,6%,10)+100×(P/F,6%,10)=92歐元。
Ⅵ 德國國債負利率說明了什麼
為了安全不僅不要收益甚至願意出保護費。國債是避險資產的代表,股票是風險資產的代表,他們是這兩類資產的兩極,國債受追捧,股票自然受傷害,在過去的十年裡面,資金是在不斷撤離股市的,在十年前英美兩國的養老基金有70%的資產在股市裡面,今天英國的比例降到了40%,美國是52%德國國債負利率的出現是不是說明對避險資產的追捧到了極限呢?極限不好定義,但起碼可以說是到了非常不正常的階段,從另一個側面不是正好說明現在對股票市場而已低估也到了一個非常不正常額狀態呢?
Ⅶ 為什麼德國15年國債收益率高於30年國債收益率
國債收益率出現遠期低於近期的情況,是說明對遠期經濟不看好,如果低得多的話,甚至說明市場預期遠期會出現經濟衰退。
我剛查了德國的國債收益率,10年、15年、20年和30年期的收益率分別為1.85,2.18,2.63,2.82。並未出現倒掛。
你說15年國債收益率高於30年國債收益率,或者是你看錯了,或者是短期市場波動,可以忽略。
Ⅷ 西班牙/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差創歐元創立以來的最大507.3 國債的收益率維持在多少比較合適收益率與價格
國債收益率和價格呈負相關,即買的人越多價格越高,收益率就越低。
國債收益率維持多少合適,這個問題主要看這個國家的償債能力,肯定是不能超過一個國家一年GDP增速的,如果超過了,還本付息都有問題,陷入債務的惡性循環。
Ⅸ 德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跌至紀錄低點0.824% ,反應了該國經濟怎麼樣
這是反映德國經濟走向悲觀前景。按照正常債券投資的理論來說就是經濟越不景氣國債收益率就會越低(非國債除外,公司企業債券會受到自身經營因素影響,要視乎具體情況),投資者會對未來沒有信心,但其沒信心主要表現在於經濟不景氣找不到好的投資渠道,投資實體經濟或企業會面臨很高的投資風險,而對於國債來說是近乎於無風險的投資,投資國債能獲得穩定的投資收益,在經濟不景氣時投資者找不到低風險的投資渠道情況下國債投資反而是首選,資金會追棒國債,這會使得國債價格上升,收益率下降(債券的價格與收益率成反比關系)。實際上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很多時候都會進行各種的方法或手段刺激經濟,其中一個就是貨幣政策,貨幣政策很多時候會傾向於寬松的貨幣政策(寬松的貨幣政策你可以看一下美國的量化寬松即QE,它向市場提供大量的廉價成本的資金)或降息的方法,這都會使得市場利率下降,市場利率下降也會傳導到國債市場的收益率上,其體現就是收益率下降。
最簡單你看一下日本的情況,日本長期經濟不景氣,而其國債收益率就是長期處於偏低狀態,同樣你可以看一下美國國債,前幾年的金融海嘯後到2012年之前,美國國債收益率都是逐步下降的,反倒是經濟開始復甦了,美聯儲宣布QE退出,美國國債收益率在2012年開始慢慢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