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哪裡能看到CBOT美國國債期貨行情
感覺你位置感好差啊,跟不上老51
B. 近幾年熊市日期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第六次大熊市:2001年6月14日至2005年6月6日。
回答過題主的問題之後,下面帶大家深入探討一下牛熊市的問題!
股市中,牛市指的是股票的持續上漲,熊市指的是股票的持續下跌。
牛市又被叫做多頭市場,指的是那些市場行情普通看漲並且能夠持續較長一段時間的。
熊市也稱空頭市場,指行情普通看淡且跌跌不休。
了解完牛熊市的概念,許多人就會產生困惑,那麼如今是熊市還是牛市呢?
點擊下方鏈接,立馬告訴你答案:專屬滬深兩市的投資日歷,掌握最新一手資訊
一、如何判斷是熊市還是牛市?
要鑒別出當前的市場是熊市還是牛市,可以根據這兩大方面,實際上就是基礎面以及技術面。
首先,我們可以從基本面入手對市場行情進行判斷,基本面是從一下兩個方面作為依據的:宏觀經濟的運行態勢、上市公司的運營情況,只需要看行業研報就能大概了解:【股市晴雨表】金融市場一手資訊播報
其次,從技術這方面進行研究,量價關系、量比與委比、換手率等指標或K線組合等可以供我們參考,對市場行情做一個大概的判斷。
就比如說,假如當前是牛市,買入的人遠多於賣出,那麼大多數個股的k線圖的上漲趨勢會十分明顯。反之,如果此刻是熊市 ,買入股票的人遠低於拋售股票的人 ,那麼許多個股的k險圖就有著很大的下跌幅度。
二、怎麼判斷牛熊市的轉折點?
如果我們進場是在牛市快要結束的時候,這時買入股票大概率會被套牢,因此這時很有可能是股票的高點,而熊市快結束的時候入場,賠錢甚至不賺錢是很難的。
於是,只要我們准確抓住熊牛的轉折點,在低位時買進,高位時賣出,所產生的差價也就形成了我們的收益!想知道牛熊轉折點在哪有很多種辦法,推薦使用下面這個拐點捕捉神器,一鍵獲取買賣時機:【AI輔助決策】買賣時機捕捉神器
應答時間:2021-09-24,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C. 十年期國債期貨創上市新低,對A股有影響嗎
據《證券時報》消息 10月30日,國內債市價格再現大跌,收益率上行,期現市場同步走弱。其中,10年期國債期貨更創出上市以來新低。債市收益率上行波及其他市場,A股昨日出現較大幅度調整;國內商品期貨市場也呈現下跌態勢,反映國內商品走勢的文華商品指數下跌0.73%。
10月30日,國內債市交投火熱,全天收益率大幅上升,5年期至7年期部分國債品種收益率突破4%關口。盡管央行公開市場進行1500億逆回購操作,逆回購到期1100億,凈投放400億。資金面較上周仍有所緊張,貨幣市場短期利率大多上行。
D. 降息對國債期貨價格的影響將怎麼走
對於本次降息,央行方面稱此次利率調整仍屬於中性操作。中國已基本具備將利率市場化改革進一步向前推進的基礎條件。中國將適時通過推進面向企業和個人發行大額存單等方式,繼續有序推進存款利率市場化。央行此次採取非對稱性降息操作,從存款利率角度看,存款基準利率的小幅下調與利率浮動區間的擴大相結合,這有利於把正利率保持在適當的水平上,維護存款人合理的實際收益;從貸款利率角度看,基準利率對於金融產品定價仍具有重要的引導意義,此次較大幅度下調貸款基準利率將直接降低貸款定價基準,並帶動債券等其他金融產品定價下調。此次降息時機較好,十月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多個核心經濟指標增速皆創新低的表現,釋放出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信號,非對稱降息可引導銀行利潤向實體經濟讓渡,有利於刺激房地產和基建產業,幫助企業尤其是對經濟下行抵抗力較低的中小企業渡過難關。資本市場也將直接受益於降息,短期來看全面降息直接利好債市,利好國債期貨。並且將貸存比口徑調整和非對稱降息合在一起看,明年或許銀行吸儲的壓力會相對較小,這對於降低銀行負債端成本和社會融資成本是有意義的。長期來看,我們預計寬松仍可延續,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不排除再次降息的可能性,債市有望繼續牛市,支撐期債震盪上行。相信大家閱讀完文章後,對於「央行降息對國債期貨市場的影響有哪些?」也有深入的了解。
E. 國債期貨最後為季月的第二個周五正確么
7月2日,多位知情人士證實,國債期貨已獲國務院批准,將選擇合適時間上市交易。
一位接近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下稱「中金所」)的知情人士透露,原以為今年四季度才推出,現在看,國債期貨面世時間將大大加快。
事實上,6月起,中金所已悄悄組織期貨公司參與「國債期貨合約及規則設計」的相關培訓。同時,期貨公司開展了向銀行、保險、信託公司的交易路演。
記者獲得的一份國債期貨模擬交易數據顯示,截至5月底,共有149家期貨公司、39家證券公司、36家銀行、2家保險信託機構等13439個客戶參與國債期貨模擬交易,日均成交量與持倉量分別是43769手(合428.15億元交易金額)與90567手(合885.84億元持倉金額)。
不過,考慮到國債期貨曾在1995年因違規交易而被叫停,此次國債期貨在規則設計層面,針對交割月逼倉及買方違約採取了特定的風險管理措施。
「沒人願意再重蹈1995年的覆轍。」上述知情人士稱,為了更有效地保護投資者利益,國債期貨的投資者准入門檻仍在完善中。
兩道防火牆防逼倉
記者獲得的一份關於國債期貨合約與規則設計的培訓資料顯示,即將推出的國債期貨合約與交易規則,將很大程度上延續國債期貨模擬交易的某些特點。
2012年2月,國債期貨模擬交易在股指期貨模擬交易平台正式上線,主要選擇面額為100萬元,票面利率為3%的5年期名義標准國債為合約標的。合約月份則是最近的三個季月(3、6、9、12季月循環);每日價格最大波動限制為上一交易日結算價的±2%;最低交易保證金為合約價值的3%;交割方式為實物交割,可交割債券為在最後交割日剩餘期限4-7年(不含7年)的固定利息國債;合約代碼為TF。
之所以選擇3%票面利率與5年期國債,其中一個原因是,通過模擬交易的測試,中金所發現上述合約標的與同期限國債現貨價格的擬合度比較高,有利於機構投資者更好地套期保值。而剩餘年限4-7年的記賬式附息國債則通過「轉化計算」,同樣能參與交割。「目前,這些交易規則都被延續下來。」上述知情人士透露。
數據顯示,國債期貨模擬交易價格的日均波動幅度為0.08%,貼近國債現貨市場的0.07%;期貨與現貨的相關系數為96%,基差率基本在+/-1%以內,隨著交割日臨近,基差逐漸收斂於零(參見「圖說資管」專欄)。
不過,此次培訓資料顯示的國債期貨交易規則,仍對模擬交易做出兩處修改:一是模擬交易初期最小變動價位為0.01元,今年6月下旬已調整為0.002元;二是模擬交易最初設定3%的最低保證金率,現在同樣調低為2%。
「偏高的保證金比率,往往不利於國債期貨開展初期的交易活躍度與交易流動性。但中金所做過內部測試,即使最低保證金被調為2%,也能覆蓋1個漲跌停板。」上述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國債期貨的漲跌停幅度擬定為上一交易日結算價的±2%。在極端情況下,如果投資者按2%保證金買漲國債期貨,即使當天國債期貨跌停2%,等於投資者所有本金虧光,卻不至於追加保證金。
記者了解到,2%最低保證金比率,相比歐美國債期貨交易市場仍然偏高,如美國CME與歐洲EUREX市場的5年期國債期貨保證金比率分別是1.1%與1.25%。
設定偏高的保證金比率,某種程度也是避免1995年國債期貨違規交易事件再度發生,上述知情人士稱。
1995年2月23日,參與做空327國債的機構搶先得知327國債貼息信息,隨即大筆做多國債,令當時的沽空方——上海萬國證券在交易最後8分鍾砸出1056萬口賣單,令當日看漲者全線爆倉。當天晚上,上交所確認空方惡意違規,認定最後8分種的所有的「327」品種期貨交易無效,各會員之間實行協議平倉,最終成為國債期貨交易被迫叫停的導火索。
前述人士說,此次培訓的最大亮點,是中金所借鑒了按照交割期臨近,逐級提高保證金與梯度限倉的管理模式,應對潛在的交割約逼倉與買家違約事件,如一般交易月份的最低保證金與最大持倉分別是2%與1200手,但在合約交割前一個月中旬與下旬,中金所將保證金分別提高至3%與4%,其間投資者最大持倉不得超過600手與300手。「這也是借鑒商品期貨應對交割月逼倉的做法。」
銀行、保險尚有顧慮?
在中金所開展期貨公司國債期貨交易培訓的同時,期貨公司業已向銀行、保險與信託公司進行國債期貨交易路演。
「我們已和幾家銀行溝通過了,目前合作內容是通過銀行渠道,找到更多有意參與國債期貨的客戶資源。」但銀行、保險等機構參與套期保值的熱情似乎沒有模擬交易那麼高。一家國內期貨公司高層告訴記者,為了給銀行、保險公司一個好印象,個別期貨公司專門組建了國債期貨研究小組,從債券部門、金融工程部門調集專業人員,研究國債期貨的各類套保模型。
但銀行、保險公司有自己的顧慮。銀行參與國債期貨模擬交易,主要是跟蹤國債期貨與國債現貨之間的價格擬合度,以此評估套期保值的可操作性。但落實到實戰,銀行、保險機構要考慮的風險因素會很多,一家參與模擬交易的銀行交易員稱,比如國債期貨交割時期一旦遭遇季末銀行存貸比考核,相關金融機構資金緊張而被迫套現國債期貨頭寸,往往造成交割月逼倉風險。
為此,中金所將國債期貨最後交易日擬定為每個季月的第二個周五,避開每季月下旬的銀行資金考核期。
記者也了解到,在模擬交易期間,中金所也順利完成2次集中交割(TF1203、TF1206)和3次滾動交割(TF1209、 TF1212、TF1303),最低交割率0.49%(157手),最高交割率2.87%(1441手),平均交割比率在1%左右,低於美國3.3%與德國2.61%的國債期貨市場平均交割率。
如果國債期貨的交易活躍度不高,容易出現漲跌停板,某種程度也加大銀行保險的套期保值風險。目前,銀行管理層的意見,是先看看初期的交易活躍度,再考慮何時參與銀行自有國債頭寸的套期保值。「事實上,銀行、保險的參與熱情並不低,關鍵是監管部門的態度。」前述人士稱。現在監管部門對銀行、保險、信託公司參與國債期貨的態度仍不明朗,上述銀行人士透露,通常監管部門需要一段時間觀察,再決定是否允許金融機構投資,及設定資金規模與投資范疇等。
而他所在的銀行也已建立專門研究團隊,畢竟,利率市場化正「迫使」銀行機構藉助國債期貨規避利率風險;當前中國國債存量超過7萬億元,理論上已擁有充足頭寸用於交割。
F. 327國債的現貨市場不發達、市場機制不健全是禍根
重提1995年「327」國債事件,並非僅僅是為了忘卻的紀念。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也。
2006年9月8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於在上海宣告成立,成為中國內地首家金融衍生品交易所,意義重大。在歡呼之餘,也不禁使人想起1994年「327國債事件」,「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願中國的金融衍生期貨交易健康成長。
國債期貨交易是非常好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國債由政府發行保證還本付息,風險度小,被稱為「金邊債券」,具有成本低、流動性更強、可信度更高等特點。但是,當時我國國債發行較難,主要靠行政攤派。1992年發行的國庫券,發行一年多後,二級市場的價格最高時只有80多元,連面值都不到。行業管理者發現期貨這個東西不錯,可以提高流動性,推動發行,也比較容易控制,於是奉行「拿來主義」,引進國債期貨交易,在二級市場上可以對此進行做多做空的買賣。
在本質上,這種交易做的只是國債利率與市場利率的差額,上下波動的幅度很小。這也正是美國財政部成為國債期貨強有力支持者的原因。
令人瘋狂流淚的「327」1993年10月25日,北京商品交易所率先推出國債期貨交易。同日,上海證券交易所也向全社會公眾開放國債期貨交易。「327」是國債期貨合約的代號,對應1992年發行,1995年6月到期兌付的3年期國庫券,該券發行總量是240億元人民幣。
1994年10月以後,人民銀行提高3年期以上儲蓄存款利率和恢復存款保值貼補,國庫券也同樣進行保值貼補,保值貼補率的不確定性為炒作國債期貨提供了空間,大量機構投資者由股市轉入債市,在市場上多空雙方對峙的焦點始終是圍繞對「327」國債品種到期價格的預測,1992年3年期國庫券到期的基礎價格已經確定為128.5元,但到期的預測價格還受到保值貼補率和是否加息的影響,市場對此看法不一,多空雙方在148元附近大規模建倉,導致國債期貨市場行情火爆。
1994年至1995年春節前,全國開設國債期貨的交易場所陡然增到14家。這種態勢一直延續到1995年,與全國股票市場的低迷的狀態形成鮮明對照,形勢似乎一片大好。
1995年2月327合約的價格一直在147.80元—148.30元徘徊。1995年2月23日,提高「327」國債利率的傳言得到證實,百元面值的「327」國債將按148.50元兌付。一直在「327」品種上與萬國聯手做空的遼國發突然倒戈,改做多頭。「327」國債在1分鍾內竟上漲了2元,10分鍾後共漲了3.77元。327國債每上漲1元,萬國證券就要賠進十幾個億。按照它的持倉量和現行價位,一旦到期交割,它將要拿出60億元資金。
毫無疑問,萬國沒有這個能力。其負責人管金生鋌而走險,當日16時22分13秒突然發難,砸出1056萬口(每口面值20000元人民幣的國債)賣單,把價位從151.30打到147.50元,使當日開倉的多頭全線爆倉。這個行動令整個市場都目瞪口呆,若以收盤時的價格來計算,這一天做多的機構,包括像遼國發這樣空翻多的機構都將血本無歸,而萬國不僅能夠擺脫掉危機,並且還可以賺到42億元。
當天夜裡11點,上交所總經理尉文淵正式下令宣布23日16時22分13秒之後的所有「327」品種的交易異常,是無效的,該部分不計入當日結算價、成交量和持倉量的范圍。經過此次調整當日國債成交額為5400億元,當日「327」品種的收盤價為違規前最後簽訂的一筆交易價格151.30元。
萬國證券在劫難逃,如果按照上交所定的收盤價到期交割,萬國賠60億元人民幣;如果按管京生自己弄出的局面算,萬國賺42億元;如果按照151.30元收盤價平倉,萬國虧16億元。
1995年5月17日,中國證監會鑒於中國當時不具備開展國債期貨交易的基本條件,發出《關於暫停全國范圍內國債期貨交易試點的緊急通知》,開市僅兩年零六個月的國債期貨無奈地劃上了句號。中國第一個金融期貨品種宣告夭折。
同年9月20日,國家監察部、中國證監會等部門都公布了對「327事件」的調查結果和處理決定,決定說,「這次事件是一起在國債期貨市場發展過快、交易所監管不嚴和風險控制滯後的情況下,由上海萬國證券公司、遼寧國發(集團)公司引起的國債期貨風波」。1996年4月,萬國不得不與它當年最強勁的競爭對手申銀證券公司合並。
「327」國債參與者如是說:「這個事件對中國期貨業影響實在太大了,經歷過的人一輩子都忘不了。」「327」國債期貨合約上驚心動魄的廝殺,現在說來依然歷歷在目。當時期貨市場管理很亂,國債期貨是十分狂熱的。
貼補率的博弈1994年,國內面臨兩位數的高通脹壓力,銀行儲蓄利率達到10%以上,固定利率的國債自然少人問津,當時公布的保值貼補率為8%,而且每月都不斷上升,到12月突破兩位數,受此刺激,「327」國債期貨的價格開始直線上漲。從1994年10月的110多元上漲到1995年初的140多元,上漲了20%多。
當時,國債期貨保證金的標準定在2.5%,也就是繳納250萬保證金可以做1億元市值的交易,20%以上的上漲幅度意味著在短短的三個月內,買入者已經有了相當於本金十餘倍的暴利!投資機構能日進千萬,欣喜若狂。當時有這樣一個插曲:某機構客戶代表上午打電話給公司本部,要求再想辦法籌資,趁行情如火如荼再做1000萬進去,但過了一小時後,該客戶電話再次打回本部,告訴那邊說:你那1000萬不用籌了,我這邊剛才已經賺出來了!
「327」國債應該在1995年6月到期,它的9.5%的票面利息加保值補貼率,每百元債券到期應兌付132元。與當時的銀行存款利息和通貨膨脹率相比,「327」的回報太低了。
於是從1995年2月初開始,市場上開始傳聞財政部又將提高保值貼補率,「327」國債將會以148元兌付。面對傳聞,市場出現了急劇分化,權傾一時的國內證券界「教父」人物,時任萬國證券總裁管金生認為,宏觀調控三年的三大目標第一條就是治理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因此沒有可能再提高保值貼補率,而且財政部也沒有必要為此多支付10多億元的利息,使財政更加吃力。管金生的觀點代表了當時一批券商的看法,因此,他們把寶都押在做空上。
這個時候,中國經濟開發總公司開始進場堅定地做多,當時市場上絕大部分的中小散戶和部分機構也做多,他們的看法就是通貨膨脹短期內肯定是控制不住的,保值貼補肯定會漲,327國債的兌付價也會跟著漲。到當年的2月中旬,「誰是敵人,誰是朋友」,市場界限已經清楚的劃出來了:滿山遍野的散戶和中小機構,跟著「多頭司令」中經開做多;萬國證券和遼國發等一批機構做空。到2月23日,「327」合約每漲跌1元,萬國的賬面上就將浮動4億元的盈虧。有知情者後來評論說,其實這個時候,多空都已經沒有退路了,由對政策預期的差異變成了市場上的資金博弈。
後事之師法律手段不健全,缺乏法律法規約束。1994年11月22日,提高「327」國債利率消息剛面世,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國債期貨就出現了振幅為5元的行情,未引起注意,許多違規行為沒有得到及時、公正的處理。在「327」國債的前期交易中,萬國證券預期已經形成錯誤,當出現無法彌補的巨額賬面虧損時,乾脆以攪亂市場來收拾殘局。事發後第二天,上交所發出《關於加強國債期貨交易監管工作的緊急通知》,中國證監會、財政部頒布了《國債期貨交易管理暫行辦法》,中國終於有了第一部具有全國性效力的國債期貨交易法規。但卻太晚了。
保證金規定不合理,炒作成本極低。「327」事件前,上交所規定客戶保證金比率是2.5%,深交所規定為1.5%,武漢交易中心規定是1%。保證金水平的設置是期貨風險控制的核心,用500元的保證金就能買賣2萬元的國債,這無疑是把操縱者潛在的盈利與風險放大了40倍。這樣偏低的保證金水平與國際通行標准相距甚遠,甚至不如國內當時商品期貨的保證金水平,無疑使市場投機成分更為加大,過度炒作難以避免。
缺乏規范管理和適當的預警監控體系。漲跌停板制度是國際期貨界通行的制度,而事發前上交所根本就沒有採取這種控制價格波動的基本手段,出現上下差價達4元的振幅,交易所沒有預警系統。當時中國國債的現券流通量很小,國債期貨某一品種的可持倉量應與現貨市場流通量之間保持合理的比例關系,並在電腦撮合系統中設置。從「327」合約在2月23日尾市出現大筆拋單的情況看,交易所顯然對每筆下單缺少實時監控,導致上千萬手空單在幾分鍾之內通過計算機撮合系統成交,擾亂了市場秩序,鑽了市場管理的空子。
管理漏洞,透支交易。我國證券期貨交易所以計算機自動撮合為主要交易方式,按「逐日盯市」方法來控制風險,而非「逐筆盯市」的清算制度,故不能杜絕透支交易。交易所無法用靜態的保證金和前一日的結算價格控制當日動態的價格波動,使得空方主力違規拋出千萬手合約的瘋狂行為得以實現。
監管職責不明確。中國的國債期貨交易最初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推出的,《辦法》頒布前,中國一直沒有在法律上明確國債期貨的主要主管機構。財政部負責國債的發行並參與制定保值貼補率,中國人民銀行負責包括證券公司在內的金融機構的審批和例行管理,並制定和公布保值貼補率,證監會負責交易的監管,而各個交易組織者主要由地方政府直接監管。多頭監管導致監管效率的低下,甚至出現監管措施上的真空。「327」是人們心中永遠的痛,以至於有段時間一提到期貨人們總會聯想起欺詐、瘋狂和混亂。從1995年到2005年,是中國170餘家期貨企業日子極不好過的11年,監管層也整整思考了11年。人們還將思考多久?還將等待多久?
淮南的柑橘很香甜,但是到了淮北就成了苦澀的「枳」。我們在引入金融創新工具的激情中忘記了要先打理好這里的監管氣候和土壤,給它一個營養豐富的環境它才能順利成長、恢復本性,否則只能是因發育不良而早夭。
國債期貨的基礎是利率市場化,雖然目前利率市場化的工作已經啟動,但程度還不夠。因此,國債期貨的推出應該等待利率真正市場化的那一天。等待需要耐心,等待更需要技巧。
G. 結合實際闡述下非正當投機交易對期貨市場的危害。
327國債期貨的經驗教訓,我覺得可以回答你這個問題。
「中國的巴林事件」
「327」國債期貨事件的主角,是1992年發行的三年期國庫券,該券發行總量為240億,1995年6月到期兌付,利率是9.5%的票面利息加保值貼補率,但財政部是否對之實行保值貼補,並不確定。1995年2月後,其價格一直在147.80元和148.30元之間徘徊,但隨著對財政部是否實行保值貼補的猜測和分歧,「327」國債期貨價格發生大幅變動。以萬國證券公司為代表的空方主力認為1995年1月起通貨膨脹已見頂回落,不會貼息,堅決做空,而其對手方中經開則依據物價翹尾、周邊市場「327」品種價格普遍高於上海以及提前了解財政部決策動向等因素,堅決做多,不斷推升價位。
1995年2月23日,一直在「327」品種上聯合做空的遼寧國發(集團)有限公司搶先得知「327」貼息消息,立即由做空改為做多,使得「327」品種在一分鍾內上漲2元,十分鍾內上漲3.77元。做空主力萬國證券公司立即陷入困境,按照其當時的持倉量和價位,一旦期貨合約到期,履行交割義務,其虧損高達60多億元。為維護自己利益,「327」合約空方主力在148.50價位封盤失敗後,在交易結束前最後8分鍾,空方主力大量透支交易,以700萬手、價值1400億元的巨量空單,將價格打壓至147.50元收盤,使「327」合約暴跌3.8元,並使當日開倉的多頭全線爆倉,造成了傳媒所稱的「中國的巴林事件」。
「327」國債交易中的異常情況,震驚了證券市場。事發當日晚上,上交所召集有關各方緊急磋商,最終權衡利弊,確認空方主力惡意違規,宣布最後8分鍾所有的「327」品種期貨交易無效,各會員之間實行協議平倉。
編輯本段現貨市場不發達、市場機制不健全是禍根重提1995年「327」國債事件,並非僅僅是為了忘卻的紀念。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也。
2006年9月8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於在上海宣告成立,成為中國內地首家金融衍生品交易所,意義重大。在歡呼之餘,也不禁使人想起1994年「327國債事件」,「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願中國的金融衍生期貨交易健康成長。
國債期貨交易是非常好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國債由政府發行保證還本付息,風險度小,被稱為「金邊債券」,具有成本低、流動性更強、可信度更高等特點。但是,當時我國國債發行較難,主要靠行政攤派。1992年發行的國庫券,發行一年多後,二級市場的價格最高時只有80多元,連面值都不到。行業管理者發現期貨這個東西不錯,可以提高流動性,推動發行,也比較容易控制,於是奉行「拿來主義」,引進國債期貨交易,在二級市場上可以對此進行做多做空的買賣。
在本質上,這種交易做的只是國債利率與市場利率的差額,上下波動的幅度很小。這也正是美國財政部成為國債期貨強有力支持者的原因。
令人瘋狂流淚的「327」1993年10月25日,北京商品交易所率先推出國債期貨交易。同日,上海證券交易所也向全社會公眾開放國債期貨交易。「327」是國債期貨合約的代號,對應1992年發行,1995年6月到期兌付的3年期國庫券,該券發行總量是240億元人民幣。
1994年10月以後,人民銀行提高3年期以上儲蓄存款利率和恢復存款保值貼補,國庫券也同樣進行保值貼補,保值貼補率的不確定性為炒作國債期貨提供了空間,大量機構投資者由股市轉入債市,在市場上多空雙方對峙的焦點始終是圍繞對「327」國債品種到期價格的預測,1992年3年期國庫券到期的基礎價格已經確定為128.5元,但到期的預測價格還受到保值貼補率和是否加息的影響,市場對此看法不一,多空雙方在148元附近大規模建倉,導致國債期貨市場行情火爆。
1994年至1995年春節前,全國開設國債期貨的交易場所陡然增到14家。這種態勢一直延續到1995年,與全國股票市場的低迷的狀態形成鮮明對照,形勢似乎一片大好。
1995年2月327合約的價格一直在147.80元—148.30元徘徊。1995年2月23日,提高「327」國債利率的傳言得到證實,百元面值的「327」國債將按148.50元兌付。一直在「327」品種上與萬國聯手做空的遼國發突然倒戈,改做多頭。「327」國債在1分鍾內竟上漲了2元,10分鍾後共漲了3.77元。327國債每上漲1元,萬國證券就要賠進十幾個億。按照它的持倉量和現行價位,一旦到期交割,它將要拿出60億元資金。
毫無疑問,萬國沒有這個能力。其負責人管金生鋌而走險,當日16時22分13秒突然發難,砸出1056萬口(每口面值20000元人民幣的國債)賣單,把價位從151.30打到147.50元,使當日開倉的多頭全線爆倉。這個行動令整個市場都目瞪口呆,若以收盤時的價格來計算,這一天做多的機構,包括像遼國發這樣空翻多的機構都將血本無歸,而萬國不僅能夠擺脫掉危機,並且還可以賺到42億元。
當天夜裡11點,上交所總經理尉文淵正式下令宣布23日16時22分13秒之後的所有「327」品種的交易異常,是無效的,該部分不計入當日結算價、成交量和持倉量的范圍。經過此次調整當日國債成交額為5400億元,當日「327」品種的收盤價為違規前最後簽訂的一筆交易價格151.30元。
萬國證券在劫難逃,如果按照上交所定的收盤價到期交割,萬國賠60億元人民幣;如果按管京生自己弄出的局面算,萬國賺42億元;如果按照151.30元收盤價平倉,萬國虧16億元。
1995年5月17日,中國證監會鑒於中國當時不具備開展國債期貨交易的基本條件,發出《關於暫停全國范圍內國債期貨交易試點的緊急通知》,開市僅兩年零六個月的國債期貨無奈地劃上了句號。中國第一個金融期貨品種宣告夭折。
同年9月20日,國家監察部、中國證監會等部門都公布了對「327事件」的調查結果和處理決定,決定說,「這次事件是一起在國債期貨市場發展過快、交易所監管不嚴和風險控制滯後的情況下,由上海萬國證券公司、遼寧國發(集團)公司引起的國債期貨風波」。1996年4月,萬國不得不與它當年最強勁的競爭對手申銀證券公司合並。
「327」國債參與者如是說:「這個事件對中國期貨業影響實在太大了,經歷過的人一輩子都忘不了。」「327」國債期貨合約上驚心動魄的廝殺,現在說來依然歷歷在目。當時期貨市場管理很亂,國債期貨是十分狂熱的。
貼補率的博弈1994年,國內面臨兩位數的高通脹壓力,銀行儲蓄利率達到10%以上,固定利率的國債自然少人問津,當時公布的保值貼補率為8%,而且每月都不斷上升,到12月突破兩位數,受此刺激,「327」國債期貨的價格開始直線上漲。從1994年10月的110多元上漲到1995年初的140多元,上漲了20%多。
當時,國債期貨保證金的標準定在2.5%,也就是繳納250萬保證金可以做1億元市值的交易,20%以上的上漲幅度意味著在短短的三個月內,買入者已經有了相當於本金十餘倍的暴利!投資機構能日進千萬,欣喜若狂。當時有這樣一個插曲:某機構客戶代表上午打電話給公司本部,要求再想辦法籌資,趁行情如火如荼再做1000萬進去,但過了一小時後,該客戶電話再次打回本部,告訴那邊說:你那1000萬不用籌了,我這邊剛才已經賺出來了!
「327」國債應該在1995年6月到期,它的9.5%的票面利息加保值補貼率,每百元債券到期應兌付132元。與當時的銀行存款利息和通貨膨脹率相比,「327」的回報太低了。
於是從1995年2月初開始,市場上開始傳聞財政部又將提高保值貼補率,「327」國債將會以148元兌付。面對傳聞,市場出現了急劇分化,權傾一時的國內證券界「教父」人物,時任萬國證券總裁管金生認為,宏觀調控三年的三大目標第一條就是治理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因此沒有可能再提高保值貼補率,而且財政部也沒有必要為此多支付10多億元的利息,使財政更加吃力。管金生的觀點代表了當時一批券商的看法,因此,他們把寶都押在做空上。
這個時候,中國經濟開發總公司開始進場堅定地做多,當時市場上絕大部分的中小散戶和部分機構也做多,他們的看法就是通貨膨脹短期內肯定是控制不住的,保值貼補肯定會漲,327國債的兌付價也會跟著漲。到當年的2月中旬,「誰是敵人,誰是朋友」,市場界限已經清楚的劃出來了:滿山遍野的散戶和中小機構,跟著「多頭司令」中經開做多;萬國證券和遼國發等一批機構做空。到2月23日,「327」合約每漲跌1元,萬國的賬面上就將浮動4億元的盈虧。有知情者後來評論說,其實這個時候,多空都已經沒有退路了,由對政策預期的差異變成了市場上的資金博弈。
後事之師法律手段不健全,缺乏法律法規約束。1994年11月22日,提高「327」國債利率消息剛面世,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國債期貨就出現了振幅為5元的行情,未引起注意,許多違規行為沒有得到及時、公正的處理。在「327」國債的前期交易中,萬國證券預期已經形成錯誤,當出現無法彌補的巨額賬面虧損時,乾脆以攪亂市場來收拾殘局。事發後第二天,上交所發出《關於加強國債期貨交易監管工作的緊急通知》,中國證監會、財政部頒布了《國債期貨交易管理暫行辦法》,中國終於有了第一部具有全國性效力的國債期貨交易法規。但卻太晚了。
保證金規定不合理,炒作成本極低。「327」事件前,上交所規定客戶保證金比率是2.5%,深交所規定為1.5%,武漢交易中心規定是1%。保證金水平的設置是期貨風險控制的核心,用500元的保證金就能買賣2萬元的國債,這無疑是把操縱者潛在的盈利與風險放大了40倍。這樣偏低的保證金水平與國際通行標准相距甚遠,甚至不如國內當時商品期貨的保證金水平,無疑使市場投機成分更為加大,過度炒作難以避免。
缺乏規范管理和適當的預警監控體系。漲跌停板制度是國際期貨界通行的制度,而事發前上交所根本就沒有採取這種控制價格波動的基本手段,出現上下差價達4元的振幅,交易所沒有預警系統。當時中國國債的現券流通量很小,國債期貨某一品種的可持倉量應與現貨市場流通量之間保持合理的比例關系,並在電腦撮合系統中設置。從「327」合約在2月23日尾市出現大筆拋單的情況看,交易所顯然對每筆下單缺少實時監控,導致上千萬手空單在幾分鍾之內通過計算機撮合系統成交,擾亂了市場秩序,鑽了市場管理的空子。
管理漏洞,透支交易。我國證券期貨交易所以計算機自動撮合為主要交易方式,按「逐日盯市」方法來控制風險,而非「逐筆盯市」的清算制度,故不能杜絕透支交易。交易所無法用靜態的保證金和前一日的結算價格控制當日動態的價格波動,使得空方主力違規拋出千萬手合約的瘋狂行為得以實現。
監管職責不明確。中國的國債期貨交易最初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推出的,《辦法》頒布前,中國一直沒有在法律上明確國債期貨的主要主管機構。財政部負責國債的發行並參與制定保值貼補率,中國人民銀行負責包括證券公司在內的金融機構的審批和例行管理,並制定和公布保值貼補率,證監會負責交易的監管,而各個交易組織者主要由地方政府直接監管。多頭監管導致監管效率的低下,甚至出現監管措施上的真空。「327」是人們心中永遠的痛,以至於有段時間一提到期貨人們總會聯想起欺詐、瘋狂和混亂。從1995年到2005年,是中國170餘家期貨企業日子極不好過的11年,監管層也整整思考了11年。人們還將思考多久?還將等待多久?
淮南的柑橘很香甜,但是到了淮北就成了苦澀的「枳」。我們在引入金融創新工具的激情中忘記了要先打理好這里的監管氣候和土壤,給它一個營養豐富的環境它才能順利成長、恢復本性,否則只能是因發育不良而早夭。
國債期貨的基礎是利率市場化,雖然目前利率市場化的工作已經啟動,但程度還不夠。因此,國債期貨的推出應該等待利率真正市場化的那一天。等待需要耐心,等待更需要技巧。
編輯本段文中醒目處1,「327」國債期貨合約參與者如是說:「這個事件對中國期貨業影響實在太大了,經歷過的人一輩子都忘不了。」當時期貨市場管理很亂,國債期貨是十分狂熱的。
2,國債期貨的基礎是利率市場化,雖然目前利率市場化的工作已經啟動,但程度還不夠。因此,國債期貨的推出應該等待利率真正市場化的那一天。等待需要耐心,等待更需要技巧。
評:在股指期貨推出之前,重提「327」國債事件意在提醒各位期貨的風險,就算你是絕頂聰明和何其有錢的人,也不能輕易地參與期貨交易
H. 英媒為什麼說3.27是「中國大陸證券史上最黑暗一天」
因為那天中國暴跌點數是中國大陸有證券市場以來最大的一天.
I. 有誰知道「3.27」國債事件
重提1995年「327」國債事件,並非僅僅是為了忘卻的紀念。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也。
2006年9月8日,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於在上海宣告成立,成為中國內地首家金融衍生品交易所,意義重大。在歡呼之餘,也不禁使人想起1994年「327國債事件」,「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願中國的金融衍生期貨交易健康成長。
國債期貨交易是非常好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國債由政府發行保證還本付息,風險度小,被稱為「金邊債券」,具有成本低、流動性更強、可信度更高等特點。但是,當時我國國債發行較難,主要靠行政攤派。1992年發行的國庫券,發行一年多後,二級市場的價格最高時只有80多元,連面值都不到。行業管理者發現期貨這個東西不錯,可以提高流動性,推動發行,也比較容易控制,於是奉行「拿來主義」,引進國債期貨交易,在二級市場上可以對此進行做多做空的買賣。
在本質上,這種交易做的只是國債利率與市場利率的差額,上下波動的幅度很小。這也正是美國財政部成為國債期貨強有力支持者的原因。
令人瘋狂流淚的「327」1993年10月25日,北京商品交易所率先推出國債期貨交易。同日,上海證券交易所也向全社會公眾開放國債期貨交易。「327」是國債期貨合約的代號,對應1992年發行,1995年6月到期兌付的3年期國庫券,該券發行總量是240億元人民幣。
1994年10月以後,人民銀行提高3年期以上儲蓄存款利率和恢復存款保值貼補,國庫券也同樣進行保值貼補,保值貼補率的不確定性為炒作國債期貨提供了空間,大量機構投資者由股市轉入債市,在市場上多空雙方對峙的焦點始終是圍繞對「327」國債品種到期價格的預測,1992年3年期國庫券到期的基礎價格已經確定為128.5元,但到期的預測價格還受到保值貼補率和是否加息的影響,市場對此看法不一,多空雙方在148元附近大規模建倉,導致國債期貨市場行情火爆。
1994年至1995年春節前,全國開設國債期貨的交易場所陡然增到14家。這種態勢一直延續到1995年,與全國股票市場的低迷的狀態形成鮮明對照,形勢似乎一片大好。
1995年2月327合約的價格一直在147.80元—148.30元徘徊。1995年2月23日,提高「327」國債利率的傳言得到證實,百元面值的「327」國債將按148.50元兌付。一直在「327」品種上與萬國聯手做空的遼國發突然倒戈,改做多頭。「327」國債在1分鍾內竟上漲了2元,10分鍾後共漲了3.77元。327國債每上漲1元,萬國證券就要賠進十幾個億。按照它的持倉量和現行價位,一旦到期交割,它將要拿出60億元資金。
毫無疑問,萬國沒有這個能力。其負責人管金生鋌而走險,當日16時22分13秒突然發難,砸出1056萬口(每口面值20000元人民幣的國債)賣單,把價位從151.30打到147.50元,使當日開倉的多頭全線爆倉。這個行動令整個市場都目瞪口呆,若以收盤時的價格來計算,這一天做多的機構,包括像遼國發這樣空翻多的機構都將血本無歸,而萬國不僅能夠擺脫掉危機,並且還可以賺到42億元。
當天夜裡11點,上交所總經理尉文淵正式下令宣布23日16時22分13秒之後的所有「327」品種的交易異常,是無效的,該部分不計入當日結算價、成交量和持倉量的范圍。經過此次調整當日國債成交額為5400億元,當日「327」品種的收盤價為違規前最後簽訂的一筆交易價格151.30元。
萬國證券在劫難逃,如果按照上交所定的收盤價到期交割,萬國賠60億元人民幣;如果按管金生自己弄出的局面算,萬國賺42億元;如果按照151.30元收盤價平倉,萬國虧16億元。
1995年5月17日,中國證監會鑒於中國當時不具備開展國債期貨交易的基本條件,發出《關於暫停全國范圍內國債期貨交易試點的緊急通知》,開市僅兩年零六個月的國債期貨無奈地劃上了句號。中國第一個金融期貨品種宣告夭折。
同年9月20日,國家監察部、中國證監會等部門都公布了對「327事件」的調查結果和處理決定,決定說,「這次事件是一起在國債期貨市場發展過快、交易所監管不嚴和風險控制滯後的情況下,由上海萬國證券公司、遼寧國發(集團)公司引起的國債期貨風波」。1996年4月,萬國不得不與它當年最強勁的競爭對手申銀證券公司合並。
「327」國債參與者如是說:「這個事件對中國期貨業影響實在太大了,經歷過的人一輩子都忘不了。」「327」國債期貨合約上驚心動魄的廝殺,現在說來依然歷歷在目。當時期貨市場管理很亂,國債期貨是十分狂熱的。
貼補率的博弈1994年,國內面臨兩位數的高通脹壓力,銀行儲蓄利率達到10%以上,固定利率的國債自然少人問津,當時公布的保值貼補率為8%,而且每月都不斷上升,到12月突破兩位數,受此刺激,「327」國債期貨的價格開始直線上漲。從1994年10月的110多元上漲到1995年初的140多元,上漲了20%多。
當時,國債期貨保證金的標準定在2.5%,也就是繳納250萬保證金可以做1億元市值的交易,20%以上的上漲幅度意味著在短短的三個月內,買入者已經有了相當於本金十餘倍的暴利!投資機構能日進千萬,欣喜若狂。當時有這樣一個插曲:某機構客戶代表上午打電話給公司本部,要求再想辦法籌資,趁行情如火如荼再做1000萬進去,但過了一小時後,該客戶電話再次打回本部,告訴那邊說:你那1000萬不用籌了,我這邊剛才已經賺出來了!
「327」國債應該在1995年6月到期,它的9.5%的票面利息加保值補貼率,每百元債券到期應兌付132元。與當時的銀行存款利息和通貨膨脹率相比,「327」的回報太低了。
於是從1995年2月初開始,市場上開始傳聞財政部又將提高保值貼補率,「327」國債將會以148元兌付。面對傳聞,市場出現了急劇分化,權傾一時的國內證券界「教父」人物,時任萬國證券總裁管金生認為,宏觀調控三年的三大目標第一條就是治理居高不下的通貨膨脹,因此沒有可能再提高保值貼補率,而且財政部也沒有必要為此多支付10多億元的利息,使財政更加吃力。管金生的觀點代表了當時一批券商的看法,因此,他們把寶都押在做空上。
這個時候,中國經濟開發總公司開始進場堅定地做多,當時市場上絕大部分的中小散戶和部分機構也做多,他們的看法就是通貨膨脹短期內肯定是控制不住的,保值貼補肯定會漲,327國債的兌付價也會跟著漲。到當年的2月中旬,「誰是敵人,誰是朋友」,市場界限已經清楚的劃出來了:滿山遍野的散戶和中小機構,跟著「多頭司令」中經開做多;萬國證券和遼國發等一批機構做空。到2月23日,「327」合約每漲跌1元,萬國的賬面上就將浮動4億元的盈虧。有知情者後來評論說,其實這個時候,多空都已經沒有退路了,由對政策預期的差異變成了市場上的資金博弈。
後事之師法律手段不健全,缺乏法律法規約束。1994年11月22日,提高「327」國債利率消息剛面世,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國債期貨就出現了振幅為5元的行情,未引起注意,許多違規行為沒有得到及時、公正的處理。在「327」國債的前期交易中,萬國證券預期已經形成錯誤,當出現無法彌補的巨額賬面虧損時,乾脆以攪亂市場來收拾殘局。事發後第二天,上交所發出《關於加強國債期貨交易監管工作的緊急通知》,中國證監會、財政部頒布了《國債期貨交易管理暫行辦法》,中國終於有了第一部具有全國性效力的國債期貨交易法規。但卻太晚了。
保證金規定不合理,炒作成本極低。「327」事件前,上交所規定客戶保證金比率是2.5%,深交所規定為1.5%,武漢交易中心規定是1%。保證金水平的設置是期貨風險控制的核心,用500元的保證金就能買賣2萬元的國債,這無疑是把操縱者潛在的盈利與風險放大了40倍。這樣偏低的保證金水平與國際通行標准相距甚遠,甚至不如國內當時商品期貨的保證金水平,無疑使市場投機成分更為加大,過度炒作難以避免。
缺乏規范管理和適當的預警監控體系。漲跌停板制度是國際期貨界通行的制度,而事發前上交所根本就沒有採取這種控制價格波動的基本手段,出現上下差價達4元的振幅,交易所沒有預警系統。當時中國國債的現券流通量很小,國債期貨某一品種的可持倉量應與現貨市場流通量之間保持合理的比例關系,並在電腦撮合系統中設置。從「327」合約在2月23日尾市出現大筆拋單的情況看,交易所顯然對每筆下單缺少實時監控,導致上千萬手空單在幾分鍾之內通過計算機撮合系統成交,擾亂了市場秩序,鑽了市場管理的空子。
管理漏洞,透支交易。我國證券期貨交易所以計算機自動撮合為主要交易方式,按「逐日盯市」方法來控制風險,而非「逐筆盯市」的清算制度,故不能杜絕透支交易。交易所無法用靜態的保證金和前一日的結算價格控制當日動態的價格波動,使得空方主力違規拋出千萬手合約的瘋狂行為得以實現。
監管職責不明確。中國的國債期貨交易最初是在地方政府的批准下推出的,《辦法》頒布前,中國一直沒有在法律上明確國債期貨的主要主管機構。財政部負責國債的發行並參與制定保值貼補率,中國人民銀行負責包括證券公司在內的金融機構的審批和例行管理,並制定和公布保值貼補率,證監會負責交易的監管,而各個交易組織者主要由地方政府直接監管。多頭監管導致監管效率的低下,甚至出現監管措施上的真空。「327」是人們心中永遠的痛,以至於有段時間一提到期貨人們總會聯想起欺詐、瘋狂和混亂。從1995年到2005年,是中國170餘家期貨企業日子極不好過的11年,監管層也整整思考了11年。人們還將思考多久?還將等待多久?
淮南的柑橘很香甜,但是到了淮北就成了苦澀的「枳」。我們在引入金融創新工具的激情中忘記了要先打理好這里的監管氣候和土壤,給它一個營養豐富的環境它才能順利成長、恢復本性,否則只能是因發育不良而早夭。
國債期貨的基礎是利率市場化,雖然目前利率市場化的工作已經啟動,但程度還不夠。因此,國債期貨的推出應該等待利率真正市場化的那一天。等待需要耐心,等待更需要技巧。
文中醒目處:
1,「327」國債期貨合約參與者如是說:「這個事件對中國期貨業影響實在太大了,經歷過的人一輩子都忘不了。」當時期貨市場管理很亂,國債期貨是十分狂熱的。
2,國債期貨的基礎是利率市場化,雖然目前利率市場化的工作已經啟動,但程度還不夠。因此,國債期貨的推出應該等待利率真正市場化的那一天。等待需要耐心,等待更需要技巧。
評:在股指期貨推出之前,重提「327」國債事件意在提醒各位期貨的風險,就算你是絕頂聰明和何其有錢的人,也不能輕易地參與期貨交易.現在網路紅人帶頭大哥777,在94年也因為此在國債「3·27」事件中20分鍾內輸掉了4000多萬元,連女朋友也搭上了性命。所以,奉勸各位注意其中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