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貨幣發行能解決經濟增長嗎
首先擺明立場,我是完全贊同 @Good Inflation 的標准經濟學回答的,凱恩斯的思路拿捏得非常清楚,並且一個terminology也沒用。其他有些回答吧(友善度)。
我寫這個答案的目的,還是想(在目前網路環境下)為經濟學理論框架說幾句話,假如能使它少被噴幾句也是好的。
題主你要相信,你的思路是沒錯的。宏觀經濟學里有一個比較小眾但是fundamental的概念,叫貨幣中性。
貨幣中性:貨幣存量的改變,對經濟只有名義上的影響,但不會有實質的改變。
貨幣超中性:貨幣增長率的改變,對經濟只有名義上的影響,但不會有實質的改變。
貨幣中性說,貨幣存量的變化沒有任何實際效果;
貨幣超中性說,貨幣存量的變化的變化也沒有任何實際效果。
如果當局增發貨幣,其效果只會體現在價格的增長上(通貨膨脹),對社會總產出不會有任何影響,這就是貨幣中性,也是你的思路。如果當局不僅增發貨幣,並且每一期都比前一期增發更多的貨幣,其效果只會使價格加速上漲(通貨膨脹增長),對社會總產出不會有任何影響,這就是貨幣超中性。
以上這些是想說,題主你的思路並沒有錯。只是某些宏觀經濟學理論模型,它們假設了貨幣是非中性的;而恰好這些假設貨幣非中性的學派,比如貨幣學派,比如新凱恩斯,現在被絕大多數央行採用,是主流,所以你會產生一種「為什麼他們的思路和我的不一樣」的困惑。假設不同罷了。要具體問為什麼絕大多數央行都會採納貨幣非中性的模型,除了它們目前還好用之外,還有就是,如果貨幣長短期都是中性的話,那就沒有央行存在的意義了。
其實目前一個主流的看法是,貨幣在短期內是非中性的,但在長期是中性的。也就是說,貨幣政策只有在短期內才能刺激社會總產出增加,但在長期只會引起通貨膨脹。當然這也會引起另一個討論,即多短算短期,多長算長期?比如,凱恩斯有名言:從長期看,我們都死了(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先按下不表。
如果貨幣非中性假設成立,有哪些理由支持它呢?實證(數據)上的證據很多。但是我們不僅要擺事實,還要講道理。
B. 貨幣供過於求,賣出國債,利率提高 這個利率是市場利率嗎但是我解釋不通。求助。
首先,你描述的行為就是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操作行為。如果央行判斷經濟過熱為貨幣超發因素引起,那麼它將採用這種做法。賣出國債可以回籠一部分貨幣,減少市場貨幣流通量。由於貨幣流通量下降,那麼作為貨幣的價格,利率,也會隨之上升(微觀經濟理論:供給減少需求不變,價格上升)。
由於這個利率是公開市場操作,即央行作為貨幣市場的參與者之一在市場中進行操作,所以,形成的新利率必將影響市場中的所有參與者。由於操作的標的是國債,而國債被認為是無風險證券,所以形成的利率即為無風險利率。而存貸款利率,即客戶和商業銀行的利率,必然也受此影響。
客戶和商業銀行的之間的利率,即所謂存貸款利率,往往都是根據上述的市場無風險利率加風險溢價和流動性溢價構成。比如,萬科集團和街頭的小商戶,由於小商戶經營風險遠高於萬科,所以它的風險溢價必然高於萬科,所以它的貸款利率必然高於萬科。但是,大家面對的無風險利率都提高了,所以大家借錢的利率也都提高,無論客戶是萬科集團還是小商戶。同理,30年按揭貸款必然流動性弱於5年按揭,那麼,前者的流動性溢價必然更高,即承擔更高的貸款利率,但是大家的無風險利率也都提高。
存款利率在金融自由化國家是由各家商業銀行自己決定,即便在中國也是指導價加上一定波動范圍范圍。由於存在激烈競爭,各家銀行都要攬儲。所以,在市場無風險利率提高的情況下,大家必須提高存款利率吸引客戶。於是,這種情況下,存款利率也將上升。
C. 貨幣超發,買什麼才能不貶值
買黃金吧,到什麼時候都不會貶值。可以考慮當成一個長期的投資,每年都買一點,在十年、二十年之後或者什麼時候缺錢的時候賣出去,穩賺不賠。要是錢多的話可以考慮投資房產,只要中國人口不減少,房子就不會貶值,還可以賺租金。
公務員的工資是政府發的,只要你是正式員工,就不會欠你工資的,拖欠倒是有可能。。。。
D. 為什麼發行貨幣需要國債,國債和國家貨幣有什麼關系
在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中,已發行的貨幣是負債(表示對公眾的負債),它必然有在資產中的某一個類別作為支撐.比如一份新發行貨幣對應一份對商業銀行的貸款.不能憑空發行,否則將導致貨幣發行泛濫,惡性通貨膨脹發生.
如果當時實行的是金本位制貨幣制度,則新發行多少貨幣要依據國庫新增加多少黃金來定(該制度規定:每一個英鎊含黃金若干.),二者嚴格掛鉤.如果不是金本位制,而是依據GDP增長率或者稅收增長率,則意味著以未來的國家財政收入作為這一部分新發行貨幣的支撐. 搞清楚了這幾個基本點,再來理解"以國債為抵押"的意思. 國債通常是國家通過財政部發行的、以未來國家財政收入(如稅收)作為還款來源的債券。 所以,"以國債為抵押"發行貨幣,實際上是以未來國家財政收入作為新發行貨幣的資產支撐。
E. 發行紙幣為何以國債為限度
大部分央行是私人的;中國不是 所以中國的貨幣超發全球第一
F. 增發國債能解決通貨膨脹嗎
我來說說我的看法,當然我也是業余,說的不對請不要抨擊我。
我們先別著急增發國債能否解決通貨膨脹,我們先來看看通貨膨脹和增發國債的相似性。
通貨膨脹是怎麼來的?主要就是ZF增發貨幣;而什麼是國債?國債就是ZF以利息作為代價,向社會籌集資金。所以,我們可以發現,雖然手段不同,但是結果一樣,都是ZF在稅收之外籌錢的過程。而差別就在於,發放國債最終要向社會還債,而增發貨幣不用,當然對社會的傷害,肯定是國債要小的多。
那麼,我們就要看看,不管他用什麼方法籌集資金,在他籌集好以後,都做了什麼。
「鐵公基」(鐵路、公路、基礎設施建設),我們的ZF把辛辛苦苦籌集來的資金統統丟進了這個大洞里,有句話叫做天作孽猶可恕、人作孽不可活。通貨膨脹出來的錢,如果用在給民營企業減負上,就等於是平衡了財富分配,被減負的企業,提高了利潤,輔以良好的政策,就會為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工作崗位。老百姓的工資自然就增長,老百姓的收入增長意味著消費能力的提高,輔以良好的經濟刺激措施,就能夠將服務業、零售業、製造業激活,而被激活的市場,就會提供更多的稅收,來彌補政府的財政,你會發現,只要政府肯幫一把民營企業,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
但是事實上政府可沒有那麼做,而是把錢都投入到了「鐵公基」上(鐵路、公路、基礎設施),而這些項目的使用率和回報率極低,西北斥巨資建造的高速公路上,根本見不到車在開,鐵路就算我不說樓主也應該知道發生了什麼事,其他基礎設施也是基本難有回報的項目,簡而言之的說,通過通貨膨脹從老百姓手裡拿來的錢,根本就沒有沒有用到老百姓身上,得到好處的,只有圍繞著「鐵公基」轉的央企和少數民企。
當然,我這里並不是說「鐵公基」,不重要,圍繞著該造,和不該造,這也是有很大的學問的。根據我理解國外成功的經驗,我發現,國外的做法,是在可預見的范圍內,以最經濟實用作為標准,來衡量是否要造。
比如說美國各大城市的地下排水系統。因為在可預見的范圍內,一座城市需要這樣的地下排水系統,所以他們不惜重金,建造了能並排走數人的龐大排水系統,而這個系統,甚至能夠伴隨這個城市走過上百年,而從幾百年來衡量當初投資的「巨資」,就會發現,事實上這個投資很劃算。
再看美國為什麼不像中國一樣如火如荼的普及高鐵?高鐵沒用嗎?當然有用,但是,有更實際的交通工具能夠替代高鐵了,比如飛機,(美國有一點和中國不同,不管是燃油,還是機票,賣的都比國內便宜,這里有很多的問題,暫且不提。)所以兩下以比較,在可預見范圍內,造高鐵(高鐵造價每公里1億,可能還不包括列車本身)並不劃算,所以果斷不普及高鐵。
——————————————————總結————————————————————
所以,我們看完國外的的做法後,就會發現,我們的ZF與國外在「花錢的智慧」上,有著明顯的差距,而就是這個差距,決定了樓主今天的提問並非准確。確實,如果國債能夠籌集到足夠的資金,自然就不用增發貨幣了,但是,如果籌集的資金不能妥善使用,又投入到了低收益的「鐵公基」當中,那到時候由於項目沒有收益,拿什麼來還老百姓?那還得是增發貨幣來解決。為什麼美國的國債在國際上非常受歡迎,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熱衷於購買美國國債,那就是別人有「花錢的智慧」,他們的投入都有穩定的回報,他們喜歡把錢貸款受到一時之困的優秀公司。
故此,我的結論就是解決通貨膨脹不在於增發國債,而在於我們的ZF要學會「有智慧的花錢」
G. 貨幣量化寬松就可以超發貨幣,不受約束購買的中長期的債券無法償還,怎麼辦
你指的是國家發行的債券,這是政府的行為,一旦刺激經濟的目的達到,就會回收流動性,例如美聯儲開始收緊QE,准備加息;如果目的沒達到,經濟持續低迷,中長期債券償還無望的時候,老美可以賴賬,例如現在的QE1,2,3,發了很多的票子,不僅僅賴了中國、日本的很多錢,更賴了本國老百姓的錢;假設債券眼看到期無法償還,那可以續期,如果不願續,那就戰爭了。
中國採取的是盯住美元的政策,沒有自己獨立的貨幣政策,老美發,他也發,而且發的更多,單一體制的國家,發起來沒有限制,沒有顧慮,至於無法還,可以續,或者繼續發票子,稀釋債務。
無論怎麼樣,很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