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炒股配資 > 歐洲北美銀行債券理財業務

歐洲北美銀行債券理財業務

發布時間:2021-10-01 14:08:29

㈠ 世界金融危機對世界銀行業尤其是歐洲銀行業的影響

世界金融危機,你是指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那次么?
歐洲銀行業因持有大量美國華爾街的有毒資產而深受其累,傳統上,歐洲銀行業以穩健著稱。但08年以來,受美國金融業發展模式影響,在國際市場上活躍的歐洲大型銀行紛紛提高了財務杠桿率(據歐洲政策研究中心統計,歐元區10家最大銀行杠桿率平均為33倍),大量投資於住房抵押貸款以及相關衍生品,博取高收益
美國次貸危機發生後,歐洲銀行也遭受巨大損失。據統計,截至08年8月末,歐洲銀行共提取次貸相關減計和損失2273億美元,約佔全球金融機構減計總額的一半,且損失主要集中在歐盟區內的大型銀行。而且,禍不單行,據當時報道,歐洲最大的30家金融機構在未來幾個月內將有1萬億余美元的債務到期,面臨嚴重的再融資風險。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對金融機構償付能力、流動性狀況喪失信心,特別是當政府為維護穩定向金融機構注資時,現有股東權益將嚴重受損,為此,大量拋售金融機構股票,並帶動歐洲各國股市大幅下跌。再加之危機發生時,歐洲各國單獨應對效果不佳,從而使歐元區經濟基本層面迅速惡化,在全球去杠桿化過程中,歐元區經濟增長前景暗淡。
如果是歐債危機對歐洲銀行業的影響的話,由於歐洲各國銀行都有相互持有主權債務的習慣,據IMF的統計,截至2011年3月底,除希臘本國銀行外,德國銀行持有希臘國債總額達141億美元,法國銀行持有134億美元。所以,希臘等國債券發生違約風險,這些債券的價值將貶值,持有這些債券風險的上升必然會帶給歐洲銀行補充資本金的較大壓力,這將可能導致歐洲銀行業面臨流動性全面收緊或流動性危機,甚至引發歐洲銀行的嚴重虧損。如果未來歐洲國家主要是德國和法國的銀行無法吸納可能由希臘、葡萄牙及愛爾蘭等國債務危機所帶來的潛在損失,勢必還會遭遇穆迪等評級機構的評級持續下調風險,債務危機就會從歐元區外圍國家向歐元區核心國家擴散,從而大大打擊全球投資者對歐洲銀行的投資信心。
所以,歐債危機會使至今使由於07年金融危機而尚未恢復元氣的歐洲銀行業雪上加霜,進一步加劇歐洲銀行業危機,一旦歐洲銀行業危機爆發,將有可能在全球金融市場上產生一種「多米諾效應」,引發全球金融市場的劇烈震盪,危及歐債危機的解決及歐洲經濟復甦。從而形成政府債務與金融部門之間形成負面反饋循環。

㈡ 外國債券和歐洲債券的主要區別有哪些

外國債券和歐洲債券的主要區別:
1.
外國債券和歐洲債券主要區別是發行債券的計價貨幣不同。
2.外國債券以發行市場所在國的貨幣為面值貨幣發行的債券。比如,美國在中國發行債券,以人民幣為計價貨幣,就被稱為外國債券。歐洲債券是以發行人和發行地國家之外的第三國貨幣為為面值貨幣發行的債券。比如美國在中國發行債券,以英鎊為計價貨幣,所發行的債券就被稱為歐洲債券。
3.外國債券是在借款者的國家以外發行的,並以發行地的貨幣標價的債券.歐洲債券是由銀團承銷,在標價貨幣國之外的其他國家發行。
(2)歐洲北美銀行債券理財業務擴展閱讀
特點:
1.投資可靠且收益率高
歐洲債券市場主要籌資者都是大的公司、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這些籌資者一般來說都有很高的信譽,且每次債券的發行都需政府、大型企業或銀行作擔保,所以對投資者來說是比較安全可靠的,且歐洲債券與國內債券相比其收益率更高。
2.債券種類和貨幣選擇性強
在歐洲債券市場可以發行多種類型、期限、不同貨幣的債券,因而籌資者可以根據各種貨幣的匯率、利率和需要,選擇發行合適的歐洲債券。投資者也可以根據各種債券的收益情況、風險程度來選擇某一種或某幾種債券。
3.流動性強,容易兌現
歐洲債券的二級市場比較活躍且運轉效率高,從而可使債券持有人比較容易地轉讓債券以取得現金。
參考資料
搜狗網路-外國債券
搜狗網路-歐洲債券

㈢ 歐洲債券與中長期借貸相比有什麼優點

歐洲債券與中長期借貸相比有什麼優點?
傳統的股票復盤技巧是有四個步驟的,即看異動幅度較大的股票、搜集個股的訊息層面消息、尋找股票異動相關因素、堅持復盤。在操作過程中,其實是很難做到這四點的,
一般在復盤中會重點看的內容主要有兩點,
股票復盤技巧重點看什麼?再復盤時最看重的兩點即昨天漲停板今天的賺錢效應以及趨勢。下面就對這兩點逐一的講解。
一、昨天漲停板今天的賺錢效應
昨天漲停板今天的賺錢效應是怎麼理解呢?簡單的說就是:哪一類漲停股次日是有肉的,哪一類股票是持續有肉的。這里的賺錢效應,指的就是明天買進的人後天可以出的。一般有賺錢效應的股票都是最強的那個板塊的人氣股。相反的,今天漲停的明日悶殺,或者跑路的時間不多,機會很少,那麼你就應該小心這類股票了。
二、趨勢
為什麼要重視趨勢呢?主要是因為趨勢是一種客觀的存在,而明天的漲跌是一種主觀判斷。在買賣一隻股票的時候,最先要判斷的就是趨勢,勢的重要性要排在量、價的前面,所以是勢、量、價。只要趨勢判斷對了,那麼接下來就好辦了。當趨勢轉折的時候,別去接飛刀,別幻想什麼回調來第二波,寧願第二波趨勢起來時再去追。
市場不好的是由一定要去進行迴避,相信自己的感覺,在沒有賺錢效應,趨勢有明顯下跌的行情中,你去投資,那無疑是自尋死路。當然那操作模式是跟個人的性格有非常大的關系的,本人的個性決定了自己以上的復盤技巧,當然並不是人人適合的,結合自己的投資風格去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復盤模式才是正確的。

㈣ 中國購買美國國債的過程是怎樣的

通過企業進出口的貿易順差得到的外匯儲備,來進行購買美國國債。因為中國出口多,進口少,實現貿易順差,得到了「外匯儲備」。作為儲備的美元可以存到美國銀行裡面,但美國銀行也不保險,而且利息很低,於是就買美國國債。所以購買美國國債用的是外匯儲備。

美國國債的購買是國家級別的行為,通過國家的黃金儲備,境外投資以及中國政府在各個企業所換取的外匯中提取資金,然後通過國際債券市場,向美國政府購買國債。

在這個過程中,中國政府全程起到一個風險評估的作用。外匯管理局則是直接操作的機構,各大商業銀行則是為購買國債的行為提供了充足的資金。

(4)歐洲北美銀行債券理財業務擴展閱讀:

在國際市場上,安全有收益的債券不多,美債是其中之一,每年收益率穩定不說,美國還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安全就更有保障。

至於「兩房」債券,即使它跌成垃圾,其實,對我國的收益也不會有影響,因為我國是持有債券,而不是交易債券,所以,只要「兩房」不倒閉(事實上這兩家公司已經非常大,倒閉是根本不可能的),票面上的利率不變,對我國的收益就沒有影響。

中國是少量持有一些歐洲債券和日本債券的,不過,首先他們發行債券的規模很小,其次,這些債券的安全性也不如美債。歐洲剛鬧過一個債務危機,希臘等五國賴賬的可能性可是很大的喲(而美國賴賬的幾率幾乎為0)。

所以,對於我國上萬億的外儲而言,首要且權重最大的就是美債。所謂分散風險的一些投資佔比其實很小,因為沒有什麼產品的規模能夠承得下我國巨額的外儲,而且還能達到穩定收益。

㈤ 外國債券和歐洲債券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外國債券和歐洲債券的主要區別:

  1. 外國債券和歐洲債券主要區別是發行債券的計價貨幣不同。

2.外國債券以發行市場所在國的貨幣為面值貨幣發行的債券。比如,美國在中國發行債券,以人民幣為計價貨幣,就被稱為外國債券。歐洲債券是以發行人和發行地國家之外的第三國貨幣為為面值貨幣發行的債券。比如美國在中國發行債券,以英鎊為計價貨幣,所發行的債券就被稱為歐洲債券。

3.外國債券是在借款者的國家以外發行的,並以發行地的貨幣標價的債券.歐洲債券是由銀團承銷,在標價貨幣國之外的其他國家發行。

(5)歐洲北美銀行債券理財業務擴展閱讀

特點:

1.投資可靠且收益率高

歐洲債券市場主要籌資者都是大的公司、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這些籌資者一般來說都有很高的信譽,且每次債券的發行都需政府、大型企業或銀行作擔保,所以對投資者來說是比較安全可靠的,且歐洲債券與國內債券相比其收益率更高。

2.債券種類和貨幣選擇性強

在歐洲債券市場可以發行多種類型、期限、不同貨幣的債券,因而籌資者可以根據各種貨幣的匯率、利率和需要,選擇發行合適的歐洲債券。投資者也可以根據各種債券的收益情況、風險程度來選擇某一種或某幾種債券。

3.流動性強,容易兌現

歐洲債券的二級市場比較活躍且運轉效率高,從而可使債券持有人比較容易地轉讓債券以取得現金。

㈥ 到底什麼是歐洲債券

歐洲債券:是票面金額貨幣並非發行國家當地貨幣的債券。是指以外在通貨(external currency)為單位,在外在通貨市場(external currency market)進行買賣的債券。歐洲債券不受任何國家資本市場的限制,免扣繳稅,其面額可以發行者當地的通貨或其他通貨為計算單位。對多國公司集團及第三世界政府而言,歐洲債券時他們籌措資金的重要渠道。 傳統的歐洲債券可分為直接債券(straight bond),可轉換債券(convertible bond),附股權認購證不可轉換債券(straight bond with warrant)與浮動利率本票(floating rate notes)等。除此之外,亦有多元通貨(multcurrency)及使用記帳單位(unit of account)兩種方式發行的債券。前者雖其面值為單一貨幣,但投資人可從幾種通貨中選擇一種還款;後者則指以歐洲貨幣單位(European currency unit),歐洲組合單位(Eurco),阿拉伯通貨關聯單位(Arcru)及特別提款權(SDR)等記帳單位所發行的債券。歐洲債券亦可以不記名的方式發行,但若借款人不被准許發行時,可與經辦發行的銀行協商,由後者發行不記名存券收據(bearer depositary receipt)。
歐洲債券是一國政府、金融機構、工商企業或國際組織在國外債券市場上以第三國貨幣為面值發行的債券。例如,法國一家機構在英國債券市場上發行的以美元為面值的債券即是歐洲債券。歐洲債券的發行人、發行地以及面值貨幣分別屬於三個不同的國家。
這種債券的發行比較嚴格,首先是待發行的債券要通過國際上權威的證券評級機構的級別評定,其次債券還需要由政府或大型銀行或企業提供擔保,另外還需有在國際市場上發行債券的經驗,再者在時間間隔方面也有一些限制。這種債券的發行通常由國際性銀團進行包銷,一般由4~5家較大的跨國銀行牽頭,組成一個世界范圍的包銷銀團。有時包銷銀團還要組織一個更大的鬆散型的認購集團,聯合大批各國的銀行、經紀人公司和證券交易公司,以便在更大范圍內安排銷售。歐洲債券的票面貨幣除了用單獨貨幣發行外,還可以用綜合性的貨幣單位發行,如特別提款權、歐洲貨幣體系記帳單位等。歐洲債券每次的發行范圍也可以同時是在幾個國家。

歐洲債券的生產與發展
[編輯本段]
歐洲債券產生於60年代,是隨著歐洲貨幣時常的形成而興起的一種國際債券。60年代以後,由於美國資金不斷外流,美國政府被迫採取一系列限制性措施。 1963年7月,美國政府開始徵收「利息平衡稅」,規定美國居民購買外國在美發行的政權,所得利息一律要付稅。1965年,美國政府又頒布條例,要求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限制對國外借款人的貸款數額。這兩項措施使外國借款者很難在美國發行美元債券或獲得美元貸款。另一方面,在60年代,許多國家有大量盈餘美元,需要投入借貸市場獲取利息,於是,一些歐洲國家開始在美國境外發行美元債券,這就是歐洲債券的由來。
歐洲債券最初主要以美元為計值貨幣,發行地以歐洲為主。70年代後,隨著美元匯率波動幅度增大,以德國馬克、瑞士法郎和日元為計值貨幣的歐洲債券的比重逐漸增加。同時,發行地開始突破歐洲地域限制,在亞太、北美以及拉丁美洲等地發行的歐洲債券日漸增多。歐洲債券自產生以來,發展十分迅速。1992年債券發行量為2761億美元,1996 年的發行量增至5916億美元,在國際債券市場上,歐洲債券所佔比重遠遠超過了外國債券。

歐洲債券被看好的原因
[編輯本段]
歐洲債券之所以對投資者和發行者有如此巨大的魅力,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第一,歐洲債券市場是一個完全自由的市場,債券發行較為自由靈活,既不需要向任何監督機關登記注冊,又無利率管制和發行數額限制,還可以選擇多種計值貨幣。
第二,發行歐洲債券籌集的資金數額大、期限長,而且對財務公開的要求不高,方便籌資者籌集資金。
第三,歐洲債券通常由幾家大的跨國金融機構辦理發行,發行面廣,手續簡便,發行費用較低。
第四,歐洲債券的利息收入通常免交所得稅。
第五,歐洲債券以不記名方式發行,並可以保存在國外,適合一些希望保密的投資者需要。
第六,歐洲債券安全性和收益率高。歐洲債券發行者多為大公司、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他們一般都有很高的信譽,對投資者來說是比較可靠的。同時,歐洲債券的收益率也較高。

歐洲債券的特點
[編輯本段]

和其它債券相比,歐洲債券具有一些顯著特點:
1.投資可靠且收益率高。歐洲債券市場主要籌資者都是大的公司、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這些籌資者一般來說都有很高的信譽,且每次債券的發行都需政府、大型企業或銀行作擔保,所以對投資者來說是比較安全可靠的,且歐洲債券與國內債券相比其收益率更高。
2.債券種類和貨幣選擇性強。在歐洲債券市場可以發行多種類型、期限、不同貨幣的債券,因而籌資者可以根據各種貨幣的匯率、利率和需要,選擇發行合適的歐洲債券。投資者也可以根據各種債券的收益情況、風險程度來選擇某一種或某幾種債券。
3.流動性強,容易兌現。歐洲債券的二級市場比較活躍且運轉效率高,從而可使債券持有人比較容易地轉讓債券以取得現金。
4.免繳稅款和不記名。歐洲債券的利息通常免除所得稅或不預先扣除借款國的稅款。另外歐洲債券是以不記名的形式發行的且可以保存在國外,從而使投資者容易逃避國內所得稅。
5.市場容量大且自由靈活。歐洲債券市場是一個無利率管制、無發行額限制的自由市場,且發行費用和利息成本都較低,它無需官方的批准,沒有太多的限制要求,所以它的吸引力就非常大,能滿足各國政府、跨國公司和國際組織的多種籌資要求。

歐洲債券的種類
[編輯本段]
按面值貨幣劃分,歐洲債券可分為歐洲美元、歐洲馬克、歐洲日元、歐洲英鎊和歐洲瑞士法郎債券等多種形式,其中歐洲美元債券市場比重最大。80年代以來,歐洲馬克、歐洲日元市場份額有所增加。
歐洲債券按計息方式有固定利率債券、浮動利率債券、可轉換債券、多種貨幣債券等。期限通常是15年,最長的可達30年,但更多的是較短期的,如6年、7年或8年。歐洲債券的償還,有的是在期滿時一次性償還,更多的是在期滿前分階段償還。
對發行者來說,可轉換為股票的債券有兩方面的好處:
第一,由於這種債券對投資者很有吸引力,所以能以低於普通債券的利率發行。
第二,一旦債券轉化為股票,不僅能與按時價發行股票增加資本一樣,增加本金和准備金,從而增加自有資本,同時也對外幣債務作了清算,清除了外匯風險。這種可轉換債券對投資者的好處則在於:當股票價格與匯率上升時,將債券轉為股票,再賣出股票可得到更多的資本收益。
除上述三類主要的歐洲債券外,還有一些其他形式的歐洲債券,如中期歐洲票據、附有認購各種金融商品權的債券、無票面利率債券、可轉讓的歐洲貨幣存款單、歐洲商業票據、附有轉換期權的浮動利率債券、永久債券、循環浮動利率債券、附有紅利證書債券、次級信用債券、高票面利率的轉換公司債券、雙重貨幣債券等。
在歐洲債券市場上,所有貨幣種類不受限制,但歐洲美元債券、歐洲日元債券和歐洲西德馬克債券所佔的比重較大

㈦ 國外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情況

國內這塊,目前是流行各種寶,比如:興業銀行隨興寶
還有貴重金屬、股票、基金、債券~

㈧ 歐洲美元債券和美國國內債券的區別

(一)國際債券的涵義及分類

一、國際債券的涵義
國際債券是指一國的企業(或政府)在其他國家發行的債券。目前,國際市場上主要的債券有:美國美元債券、德國馬克債券、日本日元債券、瑞士法郎債券、歐洲美元債券、歐洲日元債券、亞洲美元債券等。
二、國際債券的種類
國際債券從不同的角度可分為不同的類型,主要有:
1.外國債券和歐洲債券:
(1)外國債券是指在發行者所在國家以外的國家發行的,以發行地所在國的貨幣為面值的債券。
(2)歐洲債券是指在別國發行的不以該國貨幣為面值的債券。
歐洲債券有如下特點:
第一,沒有官方機構管制,發行債券的手續簡便,不需要在證券委員會登記注冊,除歐洲日元債券外,一般也不需要獲得資信評級。發行者不需要提供大量數據資料,指定主辦銀行後,即可公布發行事宜。
第二,發行時機、發行條件(價格、利率、手續費等)可隨行就市,由當事各方自由決定。
第三,發行債券由跨國的銀團、包銷團和銷售團組成。面向以歐洲為中心的廣大地區銷售,可以自由選定債券經紀人。
第四,債券為不記名的實物債券,有利於發行者和投資者保密。
第五,投資者購買債券先繳利息所得稅,可以促進債券的流通。
2.公募債券和私募債券:
(1)公募債券是向社會廣大公眾發行的債券,可在證券交易所上市公開買賣。公募債券的發行必須經過國際公認的資信評級機構的評級,發行債券者須將自己的一切情況公之於眾。
(2)私募債券是指私下向限定數量的投資人發行的債券,這種債券發行金額較小,期限較短,不能上市公開買賣,且債券利率高,但發行價格低。私募債券一般不用經過資信評級機構的評級,也不要求發行人將自己的情況公之於眾,發行手續較簡便。
3.一般債券、可兌換債券和附認股權債券:
(1)一般債券是指按債券的一般還本付息方式所發行的債券。包括通常所說的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和企業債券等,它是相對於可兌換債券和附認股權債券等債券新品種而言的。
(2)可兌換債券是指可以轉換為企業股票的債券。這種債券發行時同時給投資者一種權利,即投資者經過一定時期後,有權按照債券票面額將企業債券轉換成該企業的股票,成為企業的股東,享受企業股票分紅待遇。
(3)附認股權債券是指能獲得購買發行債券企業股票權利的債券。投資人一旦購買了這種債券,在該企業增加投資時,即有購買該企業股票的優先權,同時還可獲得按股票最初發行價格購買的優惠。
4.固定利率債券、浮動利率債券和無息債券:
(1)固定利率債券是指在債券發行時就將債券的息票率固定下來的債券。
(2)浮動利率債券是指債券息票率根據國際市場利率變化而變化的債券。其利率標准和浮動幅度一般也參照倫敦銀行同業拆放利率。
(3)無息債券是指沒有息票的債券。這種債券發行時以低於票面的價格出售,到期時按票面價格收回,發行價格和票面價格之差即是投資人的利益。
5.雙重貨幣債券和歐洲貨幣單位債券:
(1)雙重貨幣債券是指涉及兩種幣種的債券。這種債券在發行、付息時採用一種貨幣,但在還本時採用另外一種貨幣,兩種貨幣的匯率在發行時即已明確。
(2)歐洲貨幣單位債券是指以歐洲貨幣單位為面值的債券。

(二)國際債券市場

一、國際債券市場的涵義
國際債券市場是指由國際債券的發行人和投資人所形成的金融市場。具體可分為發行市場和流通市場。發行市場組織國際債券的發行和認購。流通市場安排國際債券的上市和買賣。這兩個市場相互聯系,相輔相成構成統一的國際債券市場。
二、美國的外國債券市場
美國的外國債券叫「揚基債券(Yankee Bond)」,它有以下特點:
1.發行額大,流動性強。90年代以來,平均每筆揚基債券的發行額大體都在7500~15000萬美元之間。揚基債券的發行地雖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但實際發行區域遍及美國各地,能夠吸引美國各地的資金。同時,又因歐洲貨幣市場是揚基債券的轉手市場,因此,實際上揚基債券的交易遍及世界各地。
2.期限長。70年代中期揚基債券的期限一般為5~7年。80年代中期後可以達到20~25年。
3.債券的發行者為機構投資者。如各國政府、國際機構、外國銀行等。購買者主要是美國的商業銀行、儲蓄銀行和人壽保險公司等。
4.無擔保發行數量比有擔保發行數量多。
5.由於評級結果與銷售有密切的關系,因此非常重視信用評級。
三、日本的外國債券市場
日本的外國債券叫武士債券。日元債券最初是1970年由亞洲開發銀行發行的,1981年後數量激增,1982年為33.2億美元,1985年為63.8億美元,超過同期的揚基債券。
日本公募債券缺乏流動性和靈活性。不容易作美元互換業務,發行成本高,不如歐洲日元債券便利。目前,發行日元債券的籌資者多是需要在東京市場融資的國際機構和一些發行期限在10年以上的長期籌資者,再就是在歐洲市場上信用不好的發展中國家的企業或機構。發展中國家發行日元債券的數量占總量的60%以上。
四、瑞士外國債券市場
瑞士外國債券是指外國機構在瑞士發行的瑞士法郎債券。瑞士是世界上最大的外國債券市場,其主要原因是:
1.瑞士經濟一直保持穩定發展,國民收入持續不斷提高,儲蓄不斷增加,有較多的資金盈餘。
2.蘇黎世是世界金融中心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黃金市場之一,金融機構發達,有組織巨額借款的經驗。
3.瑞士外匯完全自由兌換,資本可以自由流進流出。
4.瑞士法郎一直比較堅挺,投資者購買以瑞士法郎計價的債券,往往可以得到較高的回報。
5.瑞士法郎債券利率低,發行人可以通過互換得到所需的貨幣。
瑞士法郎外國債券的發行方式分為公募和私募兩種。瑞士銀行、瑞士信貸銀行和瑞士聯合銀行是發行公募債券的包銷者。私募發行沒有固定的包銷團,而是由牽頭銀行公開刊登廣告推銷,並允許在轉手市場上轉讓。但是至今為止,瑞士政府不允許瑞士法郎債券的實體票據流到國外,必須按照瑞士中央銀行的規定,由牽頭銀行將其存入瑞士國家銀行保管。
五、歐洲債券市場
1.歐洲美元債券市場。歐洲美元債券是指在美國境外發行的以美元為面額的債券。歐洲美元債券在歐洲債券中所佔的比例最大。
歐洲美元債券市場不受美國政府的控制和監督,是一個完全自由的市場。歐洲美元債券的發行主要受匯率、利率等經濟因素的影響。歐洲美元債券沒有發行額和標准限制,只需根據各國交易所上市規定,編制發行說明書等書面資料。和美國的國內債券相比,歐洲美元債券具有發行手續簡便、發行數額較大的優點。歐洲美元債券的發行由世界各國知名的公司組成大規模的辛迪加認購團完成,因而較容易在世界各地籌措資金。
2.歐洲日元債券市場。歐洲日元債券是指在日本境外發行的以日元為面額的債券。歐洲日元債券的發行不需經過層層機構的審批,但需得到日本大藏省的批准。發行日元歐洲債券不必准備大量的文件,發行費用也較低。
歐洲日元債券的主要特點是:
(1)債券發行額較大,一般每筆發行額都在200億日元以上。
(2)歐洲債券大多與互換業務相結合,籌資者首先發行利率較低的日元債券,然後將其調換成美元浮動利率債券,從而以較低的利率獲得美元資金。
80年代以來,歐洲日元債券增長較快,在歐洲債券總額中的比例日益提高。歐洲日元債券不斷增長的原因除了日本經濟實力強、日元一直比較堅挺、日本國際貿易大量順差、投資歐洲日元債券可獲利外,還在於日本政府為了使日元國際化,使日元在國際結算和國際融資方而發揮更大的作用,從1984年開始,對非居民發行歐洲日元債券放寬了限制:
第一,擴大發行機構。將發行機構由原來的國際機構、外國政府擴大到外國地方政府和民間機構。
第二,放寬了發行條件。將發行公募債券的信用資格由AAA級降到AA級。
第三,放寬了數量限制。在發行數量上,取消了對發行筆數和每筆金額的限制。
第四,擴大主辦銀行的范圍。除了日本的證券公司外,其他外國公司可以擔任發行債券的主辦機構。
3.歐洲馬克債券市場。歐洲馬克債券是指在德國境外發行的以馬克為面額的債券。歐洲馬克債券在歐洲債券總額中的比重也呈不斷提高趨勢,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德國經濟實力的日益增強和馬克的日益堅挺。
4.以多種貨幣為面值的歐洲債券。歐洲債券多數以美元、日元、馬克、英鎊等貨幣單獨表示面值,但也有以多種貨幣共同表示面值的。由於單一通貨的匯率經常變動,風險較大,用多種貨幣表示面值的歐洲債券呈增加趨勢。多種貨幣表示面值的歐洲債券有以下幾種:
(1)幾種貨幣共同表示歐洲債券的面值。每一種貨幣佔有一定的比例。對於歐洲債券的發行者和購買者來說,這種計價的好處是減少風險。
(2)用歐洲貨幣單位和特別提款權這兩種由多種貨幣加權平均所形成的記賬單位表示歐洲債券的面值。歐洲貨幣單位是歐共體創造的由歐共體12國貨幣加權平均組成的貨幣。特別提款權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創造的由美元、日元、馬克、英鎊、法郎這5種貨幣加權平均組成的記賬單位。由於這兩種國際貨幣是多種貨幣的加權平均,各種貨幣匯率變動可以互相抵消,其價值也是穩定的使發行者和投資者能減少或避免匯率變動風險。

(三)發行國際債券的步驟

一、美元債券
發行美元債券的主要步驟如下:
1.發行人首先向美國的資信評定公司提供資料,以便調查和擬定發行人的債券資信級別。同時,發行人還要辦妥向美國政府「證券和交易所委員會」呈報注冊文件的草稿。
2.債券發行人完成向美國證券和交易所委員會呈報注冊文件工作。同時,資信評定公司也完成調有工作,提出債券資信級別的初步意見。如果債券發行人對此無異議,則正式資信級別的等級意見書成立,如果債券發行人不接受,則考慮不定級發行。
3.美國政府證券和交易所委員會收到債券發行人呈報的注冊文件後,要進行審查,審查完畢後發出一封關於文件的評定書。債券發行人應就評定書里提出的問題做出答復。
4.債券發行人根據證券和交易所委員會在評定書中提出的意見,完成注冊文件的修改工作。
5.債券發行人應選擇一名管理包銷人,管理包銷人則組織包銷集團,負責包銷及有關工作。管理包銷人提出發行債券的初步方案,廣泛徵求意見,以期債券發行人和債券投資者雙方都能滿意。
6.正式在債券市場上發行債券。
二、日元債券
發行日元債券的主要步驟有:
1.取得臨時信用評級,在繳款前簽訂承購合同後,取得試評級。
2.選定證券公司。
3.指定法律顧問。
4.制定各種發行文件。召集發行者、受託銀行及證券公司研究各種合同的准備文本,起草文件。主要有:有價證券呈報書、發行說明書、外匯法規定的呈報書、債券條款、擔保條款、承購合同書、承購團合同書、募集委託合同書、本利支付事務代辦合同書、登記事務代辦合同書、有價證券報告書等。
5.債券發行人取得國內有關部門的批准。
6.向日本大藏省提出有價證券申報書,徵得日本政府的批准。
7.組織承購團。
8.發行條件談判。召開發行者、委託銀行及證券公司三方會議,協商發行條件,簽訂承購合同。
9.有價證券申報書生效後,開始募集,招募時間一般為7~10天。
10.債券資金文款。認購人向發行單位支付債券發行款項。
11.提交外匯報告書。
12.債券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
三、歐洲債券
歐洲債券的發行是在國際銀行組織下進行的。這種國際銀行叫主辦銀行,主辦銀行邀請幾個合作銀行組成發行管理集團,發行量過大時,要由幾個主辦銀行聯合進行。這種發行方式叫辛迪加集團發行。主辦銀行為發行債券做准備,規定一些條件,包銷人的推銷集團中某一個主辦行專作付款代理人和財政代理人。所發行債券的大部分由發行管理集團所認購,有貸款(募集)能力的包銷者將參加債券的發行。包銷者由世界各地的國際銀行和大公司構成,數量在30~300家。發行集團和包銷者共同保證借款者以確定債券價格募集資金。
推銷集團的責任是把債券賣給公眾。公眾也包括主辦行、包銷者和有銷售基礎的銀行。主辦行、包銷者、推銷者就是債券市場的參加者,這些參加者要得到一定的傭金。
歐洲債券市場不受政府的管制,能比較容易地在3周內幕集到資金。發行債券的程序是決定發行歐洲債券、宣布發行債券、上市日、結束日、推銷集團支付債券。具體程序如下:
1.主辦者和借款者一起決定發行債券的條件(數額、期限、固定或浮動利息率、息票),在這個階段主辦行組建發行管理辛迪加准備各種文件,最主要的文件是說明書,在這個階段叫初步說明書。
2.宣布日。主辦行通過電傳對債券的發行進行說明,並邀請銀行參加包銷和推銷集團,向可能包銷者送初步說明書,在一兩周之內,制定出發行債券的最終條件,辛迪加集團的借款者承擔責任。
3.上市日。發行最終說明書,債券公開上市,公眾募集階段大約是兩周。
4.結束日。認購結束,債券和現金交換,借款者實際賣出債券,取得現金。在各大報紙上登醒目的廣告,公開宣傳這次債券的發行成功,並列出主辦銀行和合辦銀行名單。
5.債券交易日結束後債券就可以上市交易。

(四)國際債券的發行條件、發行的主要文件和發行程序

一、發行條件
1.發行額。發行額的多少,除了受信用級別的限制外,還要根據發行人的資金需要和市場銷售的可能性確定。
2.償還期限。債券的償還期限的長短,由發行者的需要,債券市場的條件和發行債券的種類所決定,一般短則5年,長則10年、20年以上。
3.票面利率。一般採用固定利率,也有採用浮動利率的。發行債券的種類不同,利率也不同。對發行債券者來說,利率越低越好。銀行存款利率和資金市場行情的變化對債券利率影響較大。
4.發行價格。債券的發行價格以債券的出售價格與票面金額的百分比表示。以100%的票面價格發行的叫等價發行;以低於票面價格發行的叫低價發行;以超過票面價格發行的叫超價發行。
5.償還方式。國際債券的償還方式主要是:定期償還、任意償還、購回償還。
6.認購者收益率。它是指所得的償還價格和發行價格的差額利潤率及票面利息率的總和。
7.費用。發行債券的費用,包括債券印刷費、廣告費、律師費、承購費、登記代理費、委託費、支付代理費等。發行人最終發行成本率計算公式如下:
成本率=收益率+(發行額-按發行價格收入資金額+費用)/期限/按發行價格收入資金額-費用
二、發行的主要文件
1.有價證券申請書。有價證券申請書是發行人向發行地政府遞交的發行債券申請書,主要包括以下內容:發行人所屬國的政治、經濟、地理等情況;發行人自身地位、業務概況和財務狀況;發行本宗債券的基本事項;發行債券集資的目的與資金用途等。
2.債券說明書。債券說明書是發行人將自己的真實情況公之於眾的書面材料,主要內容與有價證券申請書相似。
3.債券承購協議。債券承購協議是由債券發行人與承購集團訂立的協議,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債券發行的基本條件;債券發行的主要條款;債券的發行方式;發行人的保證和允諾;發行人對承購集團支付的費用;承購人的保證和允諾等。
4.債券受託協議。債券受託協議是由債券發行人和受託機構訂立的協議,主要內容除受託機構的職能和義務外,基本與承購協議一樣。
5.債券登記代理協議。債券登記代理協議是債券發行人與登記代理機構訂立的協議,主要內容除登記代理機構的職能和義務外,基本與承購協議一樣。
6.債券支付代理協議。債券支付代理協議是債券發行人與支付代理機構訂立的協議,主要內容除債券還本付息地點、債券的掛失登記和注銷外,基本與承購協議一樣。
7.律師意見書。律師意見書是債券發行人和承購集團各自的律師就與發行債券有關的法律問題表示的一種書面意見書。
三、一般發行程序
不同的國際債券發行程序雖然不盡相同(如前面介紹過的楊基債券和武士債券),但是大體上都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發行人確定主幹事和幹事集團。
2.發行人通過主幹事向發行地國家政府表明發行債券的意向,徵得該國政府的許可。
3.在主幹事的幫助下,發行人申請債信評級。
4.發行人通過主幹事,組織承購集團,設立受託機構、登記代理機構和支付代理機構。
5.發行人與以主幹事為首的幹事集團商議債券發行的基本條件、主要條款。
6.發行人按一定格式向發行地國家政府正式遞交「有價證券申報書」。
7.發行人分別與承購集團代表、受託機構代表、登記代理機構代表和支付代理代表簽訂各種協議。
8.發行人通過承購集團,向廣大投資者提交「債券說明書」,介紹和宣傳債券。
9.承購集團代表(一般是主幹事)組織承購集團承銷債券,各承購人將承購款付給承購集團代表。
10.承購集團代表將籌集的款項交受託機構代表換取債券,隨後將債券交給承購人。
11.各承購人將債券出售給廣大的投資者。
12.登記代理機構受理廣大投資者的債券登記。
13.受託機構代表將債券款項撥入發行人賬戶。

㈨ 什麼是歐洲債券

歐洲債券是一國政府、金融機構、工商企業或國際組織在國外債券市場上以第三國貨幣為面值發行的債券。例如,法國一家機構在英國債券市場上發行的以美元為面值的債券即是歐洲債券。歐洲債券的發行人、發行地以及面值貨幣分別屬於三個不同的國家。

歐洲債券產生於60年代,是隨著歐洲貨幣時常的形成而興起的一種國際債券。60年代以後,由於美國資金不斷外流,美國政府被迫採取一系列限制性措施。1963年7月,美國政府開始徵收「利息平衡稅」,規定美國居民購買外國在美發行的政權,所得利息一律要付稅。1965年,美國政府又頒布條例,要求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限制對國外借款人的貸款數額。這兩項措施使外國借款者很難在美國發行美元債券或獲得美元貸款。另一方面,在60年代,許多國家有大量盈餘美元,需要投入借貸市場獲取利息,於是,一些歐洲國家開始在美國境外發行美元債券,這就是歐洲債券的由來。

歐洲債券最初主要以美元為計值貨幣,發行地以歐洲為主。70年代後,隨著美元匯率波動幅度增大,以德國馬克、瑞士法郎和日元為計值貨幣的歐洲債券的比重逐漸增加。同時,發行地開始突破歐洲地域限制,在亞太、北美以及拉丁美洲等地發行的歐洲債券日漸增多。歐洲債券自產生以來,發展十分迅速。1992年債券發行量為2761億美元,1996年的發行量增至5916億美元,在國際債券市場上,歐洲債券所佔比重遠遠超過了外國債券。歐洲債券之所以對投資者和發行者有如此巨大的魅力,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第一,歐洲債券市場是一個完全自由的市場,債券發行較為自由靈活,既不需要向任何監督機關登記注冊,又無利率管制和發行數額限制,還可以選擇多種計值貨幣。

第二,發行歐洲債券籌集的資金數額大、期限長,而且對財務公開的要求不高,方便籌資者籌集資金。

第三,歐洲債券通常由幾家大的跨國金融機構辦理發行,發行面廣,手續簡便,發行費用較低。

第四,歐洲債券的利息收入通常免交所得稅。

第五,歐洲債券以不記名方式發行,並可以保存在國外,適合一些希望保密的投資者需要。

第六,歐洲債券安全性和收益率高。歐洲債券發行者多為大公司、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他們一般都有很高的信譽,對投資者來說是比較可靠的。同時,歐洲債券的收益率也較高。

㈩ 投資銀行業的國外投資銀行業的發展歷史

投資銀行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紀,但是當時投資銀行業僅僅作為商業銀行的一個業務部門被包含在銀行業的范疇之中,銀行業的含義比今天要寬泛得多。當然,在19世紀,投資銀行業務並沒有占據主導地位,大多數商業銀行的主營業務只是給企業提供流動資金貸款。而且由於當時人們普遍認為證券市場風險太大,不是銀行投放資金的適宜場所,因此對銀行從事證券市場業務有所限制。美國1864年的《國民銀行法》就嚴厲禁止國民銀行從事證券市場活動,只有那些私人銀行可以通過吸收儲戶存款,然後在證券市場上開展承銷或投資活動。可以認為,這些私人銀行就是投資銀行的雛形。盡管國民銀行和私人銀行都被稱為銀行,但在業務上,私人銀行一開始就兼營商業銀行業務和投資銀行業務。
(一)投資銀行業的初期繁榮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前,一些大銀行就已開始著手為戰爭的結束做准備。戰後,大量公司也開始擴充資本,投資銀行業從此開啟了其真正意義上的、連貫發展的序幕。雖然有1864年《國民銀行法》禁止商業銀行從事證券承銷與銷售等業務,但美國商業銀行想方設法繞過相關的法律規定,仍然可以通過控股的證券公司將資金投放到證券市場上。美國的J.P.摩根、紐約第一國民銀行、庫恩洛布公司都是私人銀行與證券公司的混合體,1927年的《麥克法頓法》則乾脆取消了禁止商業銀行承銷股票的規定。這樣,在20世紀20年代,銀行業的兩個領域終於重合了,同時,美國進入了產業結構調整期,新行業的出現與新興企業的崛起成為保持經濟繁榮的支撐力量。由於通過資本市場籌集資金成本低、期限長,導致公司的融資途徑發生了變化,新興企業在擴充資本時減少了對商業銀行貸款的依賴,這使美國的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由於證券市場業務與銀行傳統業務的結合,以及美國經濟的繁榮,投資銀行業的繁榮也真正開始了。這一時期投資銀行業的主要特點是:以證券承銷與分銷為主要業務,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混業經營;債券市場取得了重大發展,公司債券成為投資熱點,同時股票市場引人注目。銀行業的強勢人物影響巨大,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混業的發展。
(二)20世紀30年代確立分業經營框架
1929年10月,華爾街股市發生大崩盤,引發金融危機,導致了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在大蕭條期間,美國11000家銀行倒閉,占銀行總數的1/3,嚴重損害了存款者的利益,企業也由於借不到貸款而大量破產。對大蕭條的成因,事後調查研究認為,商業銀行、證券業、保險業在機構、資金操作上的混合是大蕭條產生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商業銀行將存款大量貸放到股票市場導致了股市泡沫,混業經營模式成為罪魁禍首。由此得出的結論是:為避免類似金融危機的再次發生,證券業必須從銀行業中分離出來。在此背景下,以《格拉斯-斯蒂格爾法》為標志,美國通過了一系列法案。其中,1933年通過的《證券法》和《格拉斯-斯蒂格爾法》對一級市場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格規定了證券發行人和承銷商的信息披露義務,以及虛假陳述所要承擔的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並要求金融機構在證券業務與存貸業務之間做出選擇,從法律上規定了分業經營;1934年通過的《證券交易法》不僅對一級市場進行了規范,而且對交易商也產生了影響;同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取代了聯邦貿易委員會,成為證券監管機構。
(三)分業經營下投資銀行業的業務發展
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金融業及其面臨的內外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工商業以發行債券、股票等方式從資本市場籌集資金的規模明顯增長,資本市場迅速發展,資本商品也日新月異,交易商、經紀人、咨詢機構等不斷增加,保險業與投資基金相繼進入這個市場,資本市場在美國金融業中的地位日益上升;由於銀行儲蓄利率長期低於市場利率,而證券市場則為經營者和投資者提供了巨額回報,共同基金的興起吸收了越來越多的家庭儲蓄資金,甚至證券公司也開辦了現金管理賬戶為客戶管理存款,這使商業銀行的負債業務萎縮,出現了所謂的脫媒現象;技術進步提高了金融交易的效率,降低了成本,更加復雜的衍生金融交易可以使用電腦程序安排;歐洲市場兼容型的金融業務使其競爭力更強。
(四)20世紀末期以來投資銀行業的混業經營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日本、加拿大、西歐等國相繼經歷了金融大爆炸,銀行幾乎可以毫無限制地開展投資銀行業務,這也是美國放鬆金融管制的外在原因。在內外因素的沖擊下,到了20世紀末期,1933年《證券法》和《格拉斯·斯蒂格爾法》等制約金融業自由化的法律體系已經名存實亡。作為持續了20餘年的金融現代化爭論的結論,1999年11月《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先後經美國國會通過和總統批准,成為美國金融業經營和管理的一項基本性法律。《金融服務現代化法案》意味著20世紀影響全球各國金融業的分業經營制度框架的終結,並標志著美國乃至全球金融業真正進入了金融自由化和混業經營的新時代。
(五)美國金融風暴對投資銀行業務模式的影響
2008年美國由於次貸危機而引發的連鎖反應導致了罕見的金融風暴,在此次金融風暴中,美國著名投資銀行貝爾斯登和雷曼兄弟崩潰,其原因主要在於風險控制失誤和激勵約束機制的弊端。
美國監管機構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原投資銀行模式過於依靠貨幣市場為投資銀行提供資金,尤其是在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之後,對於投資銀行的借貸就變得日益困難。如果轉型為銀行控股公司,原投資銀行機構就將獲准開展儲戶存款業務,這可能是一種更為穩定的資金來源。為了防範華爾街危機波及高盛和摩根斯坦利,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批准了摩根斯坦利和高盛從投資銀行轉型為傳統的銀行控股公司。銀行控股公司可以接受零售客戶的存款,成為銀行控股公司將有助於兩家公司重構自己的資產和資本結構。

閱讀全文

與歐洲北美銀行債券理財業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