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美國國債的未來規模會造成什麼問題
I feel you are a slut!!!
『貳』 美國gdp15萬億美元,美國國債只有4萬億美元,為什麼對其影響這么大
美國三個月白那錢干可不是神馬小數目。
再說6月8日,美國財政部向國會提交了一份報告。報告稱,美國債務規模迅速攀升,五月底已突破13萬億美元關口。今年,國債余額將達到13.6萬億美元,佔GDP的93%。財政部預計,到2015年,國債佔GDP比例將攀升到102%,余額為19.6萬億美元。資料顯示,美國去年GDP初步統計為14.3萬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總統奧巴馬一直將減少赤字和債務作為其政綱,但是面對拯救和復甦美國經濟的大任,奧巴馬政府上台以來國債繼續增加了2.3萬億美元,增幅為兩成。
目前每個美國人平均背負的政府債務高達4萬美元。國債超過國內生產總值,意味著全體美國人一年不吃不喝,才能夠還清所欠的債務。此外,每年龐大的利息開支也將成為政府的龐大負擔,美國國會去年預測,利息負擔未來十年將翻兩倍,從2010年的1720億美元變成2019年的8060億美元。
盡管美國得以在南歐債務危機中「隔岸觀火」,但美國自己和這些危機國的債務負擔差距並不遙遠。數據顯示希臘國債佔到GDP的125%,義大利為117%。
『叄』 對在中國的美國國債規模及影響分析。。 畢業論文
過去的數年來,中國政府持續購買美國國債,但美國本土的投資者卻不停減持。例如,10年前美國國債的總額約為3萬億元,當中逾七成、即2萬億元以上為美國本土的投資者擁有;但時至今天,美國國債的總額增至4萬億元,卻只有三成為本土投資者持有,而且比例不斷下降。美國人不買美國國債的原因十分簡單,就是利息率不吸引人。 至於中國政府購買美國國債的主因,就是因為其著眼點並不放在投資的利息率上,而是希望穩定本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藉此保護國家的出口業。要令人民幣不升值有兩個主要方法,一是在市場上大舉拋售人民幣,或是大舉購入美元。這個方法不可能持久,二是每年大量購入美國債,以防止人民幣匯率上升。
專家見解
在中國現有的金融環境下,購買美國國債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外匯儲備來自外商直接投資、對外貿易順差及進入中國的國際游資。截至2005年底,中國外匯儲備超過8000億美元,我國已連續10年資金凈外流,10年來國外凈運用我國資金累計達到1.72萬億元。中國如同國際資金流動的「中轉站」:一邊是外資持續湧入賺取高額回報,推高外匯儲備余額;一邊是中國的資金持續多年凈外流,而投資回報率偏低。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把這種現象稱為「一江春水向西流」。招商銀行首席外匯分析員劉維明指出,中國資金凈外流是巨額外匯儲備對外投資引起的,並不是說國內企業的資金多得用不了。這並不是一個悖論。劉維明解釋說,在現行外匯制度下,境外資金進入中國時必須兌換為人民幣,由央行把外匯買下,形成外匯儲備。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主要用來購買美國國債,而10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不到5%。
『肆』 美國現在的國債規模達到多少
美國國債市場是全球規模最大、流動性最高的市場。美國當前國債總額為14.3萬億美元,其中9.7萬億為公共債券,可在二級市場流通;4.6萬億為各政府部門所持有(如社保管理局SSA,衛生及公共服務部HHS等,這些債券絕大部分不能在二級市場交易)。
美國國債(U.S. Treasury Securities),是指美國財政部代表聯邦政府發行的國家公債。根據發行方式不同,美國國債可分為憑證式國債、實物券式國債(又稱無記名式國債或國庫券)和記賬式國債3種。
美國國債第一債主是中國,約有1.2萬億美元左右,第二位日本,第三是英國。
如圖所示,美國在1980年時,國債總額僅有1萬億美元;而現在卻超過了14萬億。自奧巴馬上任後的兩年裡,國債以每年2萬億的驚人速度增長。
『伍』 擴張性財政政策是要擴大國債規模還是縮小國債規模,為什麼
首先,你要明白通貨膨脹是貨幣惹的禍。就是發行貨幣過多造成的。所以,在通貨膨脹的時候,國家要收回貨幣。怎麼收回?直接找你要,你不砸人家才怪。那國家只能發行國債,以國債換回你手裡的貨幣。你有錢的時候會拿錢買東西,現在變成國債了,你不會去拿國債去菜市場買菜的,是吧?
你這個問題呢,問的有點亂。因為通貨膨脹的治理,一般涉及貨幣政策,即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再貼現率和公開市場操作。而經濟繁榮或蕭條,才用財政政策。
貨幣政策其實是調節貨幣供應量,財政政策其實是調節政府購買力度。今年興建道路,購買飛機,就是擴張性財政政策。和擴大國債不是必然的關系。我也可以多收稅啊,是在不行造成赤字,也可以進行擴張的財政政策,擴張性財政政策和國債沒鳥關系。我擴大國債,但是得來的錢1分不花,那就是緊縮的財政政策。我不發行國債,但是我冒著赤字的壓力,花光所有積蓄,那也是擴張性財政政策。
『陸』 中國減少美國國債的影響
過去的數年來,中國政府持續購買美國國債,但美國本土的投資者卻不停減持。例如,10年前美國國債的總額約為3萬億元,當中逾七成、即2萬億元以上為美國本土的投資者擁有;但時至今天,美國國債的總額增至4萬億元,卻只有三成為本土投資者持有,而且比例不斷下降。美國人不買美國國債的原因十分簡單,就是利息率不吸引人。
至於中國政府購買美國國債的主因,就是因為其著眼點並不放在投資的利息率上,而是希望穩定本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藉此保護國家的出口業。要令人民幣不升值有兩個主要方法,一是在市場上大舉拋售人民幣,或是大舉購入美元。這個方法不可能持久,二是每年大量購入美國債,以防止人民幣匯率上升。
專家認為,在中國現有的金融環境下,購買美國國債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外匯儲備來自外商直接投資、對外貿易順差及進入中國的國際游資。截至2005年底,中國外匯儲備超過8000億美元,我國已連續10年資金凈外流,10年來國外凈運用我國資金累計達到1.72萬億元。中國如同國際資金流動的「中轉站」:一邊是外資持續湧入賺取高額回報,推高外匯儲備余額;一邊是中國的資金持續多年凈外流,而投資回報率偏低。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把這種現象稱為「一江春水向西流」。招商銀行首席外匯分析員劉維明指出,中國資金凈外流是巨額外匯儲備對外投資引起的,並不是說國內企業的資金多得用不了。這並不是一個悖論。劉維明解釋說,在現行外匯制度下,境外資金進入中國時必須兌換為人民幣,由央行把外匯買下,形成外匯儲備。目前中國的外匯儲備主要用來購買美國國債,而10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不到5%。與進入中國的國際資本獲得的高額回報相比,中國運用外匯儲備投資取得的收益顯得頗低。這是一個無奈的選擇。
對此,央行解決方案是,加緊研究建立靈活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滿足企業和個人合理的用匯要求,降低國內資金凈外流的水平。不能苛求外匯儲備對外投資所獲回報的高低。投資美國國債雖犧牲了部分收益,但能夠規避風險。由於我國國內金融體系處理風險的能力較低,這里存在一個風險和收益相交換的問題。美國國債風險低,變現能力強,且與歐元區和日元區相比,美元區經濟仍處於強勢地位。在此背景下,購買美國債就不難理解了。
買與不買陷入兩難
現在,中國已經陷入了「兩難境地」:假如繼續買入美元國債,從經濟角度上看,將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因為美國國債回報低,只較日債稍好;但如果停止購買美國國債,甚至沽出的話,美元就會再進一步貶值,中國同樣損失慘重,即所謂「買又慘,不買又慘」!
由於中國購入了大量美債,假如美元貶值的話,持有國債在賬面上已輸一大截,加上利息率的上升,債匯價格定會再進一步下跌。根據英國《金融時報》的估計,假如人民幣升值10%,中國政府就會承受500億美元的賬面資本損失,如果美國利率再上升2%,中國就再損失三百億到五百億美元,結果總共損失八百億到1000億美元,當然以上還沒有計算美元匯價下跌而帶來的出口損失。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政府可做出的選擇非常少。
不穩定的平衡
所以現在的情況下,是一個「不穩定的平衡」,雖然美國人每天仍能吃喝玩樂,但這樣的平衡是令人擔心的。美國的經常赤字不斷膨脹,2005年經常賬目赤字,已創紀錄升至8000億美元,比2004年攀升34%,即美國每天差不多要吸收30億元,才能填補這個赤字。
所以,世界就是這樣的奇妙:中日拿上數千億的真金白銀,不斷購買美元資產來資助美國利率,然後美國人將已超買的資產拿來再抵押,來買中國及日本生產的電器。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笑話,就像你把大部分的身家都借給一個債仔,由於借出去的錢實在太多了,於是自己每天要節衣縮食,把省下來的錢拿給債仔享用,並希望他每天生活得幸福快樂,不要有些微傷風感冒,否則便會同歸於盡!因為假如大家都停止支持這個債仔的話,美國政府將在極短時間內破產,帶來的災害將會比第二次世界大戰更為嚴重。
『柒』 美聯儲在公開市場上拋售美國國債的行為將會導致貨幣供給量增加還是減少
上次美聯儲是拋出短期國債,買入長期國債,短期內造成小規模貨幣供應增加,但是最這全球抽調資金,打壓歐洲,貨幣供應反而減少。
『捌』 美國減少購買國債規模說明了什麼
經濟復甦,政府不再印鈔票
『玖』 美國可能縮減購買國債規模,但是卻導致大量投資者拋售美國國債。
美國減持就是拋售或者減少購買,勢必造成國債價格下跌,所以引發投資者跟風拋售。
因為國債屬於無風險投資品種,收益固定;如果經濟復甦了,美國就沒必要通過購買美債來維持美債的價格和利率,也就是沒必要繼續向市場輸送貨幣流動性。同樣,經濟復甦了,投資者也無需通過購買美債來規避市場的風險,可以把自己的資金投入到實體經濟或者直接投資,即購買股票等。既然經濟復甦了,投資者不再滿足於投資國債可憐且較少的收益,願意冒一點風險去市場投資賺取更高的收益。
參考資料:玉米地的老伯伯作品,復制粘貼請註明出處。
『拾』 縮減qe規模,為什麼會導致美國國債利率會上漲
縮減QE實際效果相當於貨幣緊縮。其直接後果就是貨幣流動性減校有些貸款貸不到。
縮減QE就是減少通漲。減少通漲產生降息預期。降息會直接導致已發債券(特別是長期債券)市值上漲。因為已發國債利率是固定的。現在後面一段只要給人家較低利率。那麼交易價當然就上漲了。
量化寬松(Quantitative Easing,簡稱QE),是一種貨幣政策,主要指各國央行通過公開市場購買政府債券、銀行金融資產等做法。量化寬松直接導致市場的貨幣供應量增加,可視為變相「印鈔」。市場流動性的改善可降低利息,而低息環境又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了優越的融資環境,因此美國08年爆發金融危機後,美聯儲推出多輪量化寬松藉此刺激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