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炒股配資 > 摩根承購法國國債如何獲利

摩根承購法國國債如何獲利

發布時間:2021-09-26 00:47:16

⑴ 被稱為是「世界債主」的摩根家族,它究竟是如何崛起的

說摩根家族之前呢,我想問問大家。羅斯柴爾德家族有沒有聽過,它是歐洲乃至世界久負盛名的金融家族。

而鼎鼎大名的摩根家族呢,它可是一個和羅斯柴爾德家族大有淵源的精英家族。


做了這么多筆戰債、公債生意,對摩根來說是利益無限。 到了20世紀初,可以絕不浮誇地說,摩根曾經成了天下的借主。


不得不說摩根家族的確很厲害。

⑵ 摩根承攬推銷法國國債,後是如何改變華爾街的規則與傳統,銷售這批國債的

1871年,普法戰爭以法國的失敗而告終。法國因此陷入一片混亂中。給德國50億法郎的賠款,恢復崩潰的經濟,這一切都需要有巨額資金來融通。法國政府要維持下去,它就必須發行2.5億法郎的巨債。

摩根經過與法國總統密使談判,決定承攬推銷這批國債的重任。那麼如何辦好這件事呢?

能不能把華爾街各行其事的所有大銀行聯合起來,形成一個規模宏大、資財雄厚的國債承購組織——「辛迪加」?這樣就把需要一個金融機構承擔的風險分攤到眾多的金融組織頭上,這5000萬美元,無論在數額上,還是所冒的風險上都是可以被消化的。當他把這種想法告克查姆,他大吃一驚,連忙驚呼:「我的上帝,你不是要對華爾街的游戲規則與傳統進行挑戰吧?」克查姆說的一點也不錯。摩根的這套想法從根本上開始動搖和背離了華爾街的規則與傳統。不,應該是對當時倫敦金融中心和世界所有的交易投資銀行的傳統的背離與動搖。

當時流行的規則與傳統是:誰有機會,誰獨吞;自己吞不下去的,也不讓別人染指。各金融機構之間,信息阻隔,相互猜嫉,互相敵視。即使迫於形勢聯合起來,為了自己最大獲利,這種聯合也像春天的天氣,說變就變。各投資商都是見錢眼開的,為一己私利不擇手段,不顧信譽,爾虞我詐。鬧得整個金融界人人自危,提心吊膽,各國經濟烏煙瘴氣。當時人們稱這種經營叫海盜式經營。而摩根的想法正是針對這一弊端的。各個金融機構聯合起來,成為一個信息相互溝通、相互協調的穩定整體。對內,經營利益均沾;對外,以強大的財力為後盾,建立可靠的信譽。他要克查姆把這消息透漏出去。正如摩根所預料的那樣,消息一傳出立刻如在平靜的水面投下一顆重磅炸彈,引起一陣軒然大波。摩根一下子被輿論的激流捲入這場爭論的旋渦中心,成為眾目所視的焦點人物。

摩根並沒有被這陣勢嚇倒,反而越來越鎮定,因為他已想到這正是他所預期的,機會女神正向他走來。在摩根周圍反對派與擁護者開始聚集,他們之間爭得面紅耳赤。而摩根卻緘口不言,靜待機會的成熟。《倫敦經濟報》猛烈抨擊道:「法國政府的國家公債由匹保提的接班人——發跡於美國的投資家承購。為了消化這些國債想出了所謂聯合募購的方法,承購者聲稱此種方式能將以往集中於某家大投資者個人的風險,透過參與聯合募購的多數投資金融家而分散給一般大眾。乍看之下,危險性似乎因分散而減低,但若一旦發生經濟恐慌時,其引起的不良反應將猶如排山倒海快速擴張,反而增加了投資的危險性。」

而摩根的擁護者則大聲呼籲:「舊的金融規則,只能助長經濟投機,這將非常有害於國民經濟的發展,我們需要信譽。投資業是靠光明正大獲取利潤,而不是靠坑蒙拐騙。」隨著爭論的逐步加深。華爾街的投資業也開始受到這一爭論的影響,每個人都感到華爾街前途未卜,都不敢輕舉妄動。

在人人都感到華爾街前途未卜,在人人都感到華爾街不再需要喧鬧時,華爾街的人們開始退卻。「現在華爾街需要的是安靜,無論什麼規則。」

這時,人們把平息這場爭論的希望寄託於摩根,也就是此時,人們不知不覺地把華爾街的指揮棒給了摩根。摩根再次被機會女神青睞了。

摩根的戰略思想,敏銳的洞察力、決斷力,都是超乎尋常的。他能在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情形下,表現得泰然自若,最終取得勝利。這一切都表明,他的勝利是一個強者的勝利,而不僅僅是利用輿論的勝利。

⑶ 壟斷大財閥、華爾街之子是誰

一個世紀前,約翰·皮爾龐特·摩根像巨人一樣支配著整個金融世界。作為創建通用電氣公司、美國鋼鐵公司以及地域廣泛的鐵路帝國的幕後策劃人物,在幾十年裡,他都是美國民間的核心銀行家。摩根在許多方麵塑造著他那個世界,然而他去世以後還籠罩著神秘的面紗,有人稱他是工業化進程中的英雄,也有人詆毀他是貪婪的強盜大亨。

摩根少年時代開始游歷北美西北部和歐洲,並在德國哥西根大學接受教育。從哥西根大學畢業後,摩根來到鄧肯商行任職。摩根特有的素質與生活的磨煉,使他在鄧肯商行幹得相當出色。但他的過人的膽識與冒險精神,卻經常害得總裁鄧肯心驚肉跳。

一次,在摩根從巴黎到紐約的商業旅行途中,一個陌生人敲開了他的艙門:「聽說,您是專搞商品批發的,是嗎?」

「有何貴干?」

摩根感覺到對方焦急的心情。

「啊!先生,我有件事有求於您,有一船咖啡需要立刻處理掉。這些咖啡算是一個咖啡商的,現在他破產了,無法償付我的運費,便把這船咖啡作抵押,可我不懂這方面業務,您是否可以買下這船咖啡。很便宜,只是別人價格的一半。」

「這事很著急嗎?」摩根盯住來人。

「是很急,否則這樣的咖啡怎麼這么便宜。」

說著,拿出咖啡的樣品。

「我買下了。」摩根瞥了一眼樣品答道。

「摩根先生,您這年輕人,誰能保證這一船咖啡的質量都與樣品一樣呢?」

他的同伴見摩根輕率地買下這船還沒親眼見質量的咖啡,在一旁提醒道。這位同伴提醒的並不假,當時,經濟市場混亂,坑蒙拐騙之事,屢見不鮮。光在買賣咖啡方面,鄧肯公司就數次遭暗算。

「我知道了,但這次是不會上當的,我們應該簽約,以免這批咖啡落人他人之手。」

摩根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眼力。

當鄧肯聽到這個消息,不禁嚇了一身冷汗:

「這混蛋,拿鄧肯公司開玩笑嗎?」

鄧肯這樣嚴厲指責摩根:

「去,去,把交易給我退掉,損失你自己賠償!」鄧肯吼道。

摩根與鄧肯決裂了。摩根決心一賭,他寫信給父親,請求父親助他一臂之力。在望子成龍的父親默許下,摩根還了鄧肯公司的咖啡款,並在那個請求摩根買下咖啡的人的介紹下,摩根又買下了許多船咖啡。

最終,摩根勝利了,在摩根買下這批咖啡不久,巴西咖啡遭到霜災,大幅度減產,咖啡價格上漲二三倍。摩根自己賺錢了。

不久,摩根在父親的資助下,在華爾街獨創了一家商行。與眾多白手起家的大財閥的發跡史一樣,摩根財產的聚斂,首先也是從投機鑽營開始的。

這時已是1862年,美國南北戰爭已經爆發,林肯總統頒布了「第一號命令」,實行了全軍總動員,並下令陸海軍展開了全面進擊。摩根與一位華爾街投資經紀人的兒子克查姆商量出了一個絕妙計劃。這天,克查姆來訪,說:

「我父親在華盛頓打聽到,最近一段時期北方軍隊的傷亡慘重!」

摩根敏感的商業神經被觸動了:「如果有人大量買進黃金,匯到倫敦去,會使金價狂漲的!」

克查姆聽了這話,對摩根不由得刮目相看。為什麼自己就沒有想到這點?兩人於是精心策劃起來。

「讓倫敦匹保提和自己的商行以共同付款方式,先秘密買下500萬美元的黃金。一半先匯往倫敦,另一半留下來,只要把匯款消息稍微泄露一下……到那時,我們就把留下來的那一半拋出去!」

「你這個主意跟我不謀而合,現在還有一個良機,那就是我們軍隊准備進攻查理斯敦港。如果現在黃金價格猛漲,那麼這場軍事行動就會受到影響,這樣就又會反使黃金上漲。」

「這回我們可要大賺一筆了!」

這兩個談話者一個是摩根,另一個是他的同伴克查姆。兩人立即行動起來。他們先秘密買下400萬—500萬美元的黃金,到手之後,將其中一半匯往倫敦,另一半留下。然後有意地將往倫敦匯黃金之事泄露出去。這時,估計許多人都應該知道北方軍隊新近戰敗的消息了,金價必漲無疑。這時再把手裡的一半黃金以高價拋出去。果然,當摩根與克查姆「秘密」地向倫敦匯款時,消息走漏了,結果引起華爾街一片恐慌。黃金價格上漲,而且連倫敦的金價也被帶動得節節上揚。當然,摩根、克查姆坐收漁翁之利。對於金錢的追求,使他們敢於藐視一切,包括國家、法律、民族利益。美國政府不得不對這次經濟恐慌的原因,組織人員進行調查,調查結果寫道:

「導致這次經濟恐慌的根源,是一次投機行為。據調查是一個叫摩根的青年人背後操縱的。」

剛剛贏得一次投機勝利的摩根,又躊躇滿志地盤算著再一次的投機。

1862年,美國內戰正酣。由於北方軍隊准備不足,前線的槍支彈葯十分缺乏。在摩根的眼中,這又是賺錢的好機會。

「到哪兒才能弄到武器呢?」摩根在寬大的辦公室,邊踱步邊沉思著。

「知道嗎?皮柏,聽說在華盛頓陸軍部的槍械庫內,有一批報廢的老式霍爾步槍,怎麼樣,買下來嗎?大約5000支。」克查姆又為摩根提供生財的消息了。

「當然買!」

這是天賜良機。5000支步槍!這對於北方軍隊來說是多麼誘人的數字,當然使摩根垂涎三尺。槍終於被山區義勇軍司令弗萊蒙特少將買走了,56050美元的巨款也匯到了摩根的賬下。

「這是比南軍更可怕的武器。」由於錯買了這些廢槍,而以瀆職罪免去司令職務的弗萊蒙特少將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聯邦政府為了穩定開始惡化的經濟和進一步購買武器,必須發行4億美元的國債。在當時,數額這么大的國債,一般只有倫敦金融市場才能消化掉,但在南北戰爭中,英國支持南方,這樣,這4億元國債便很難在倫敦消化了。如果不能發行這4億元債券,美國經濟就會再一次惡化,不利於北方對南方的軍事行動。當政府的代表問及摩根,是否有法解決。

摩根自信地回答:「會有辦法的。」

摩根巧妙地與新聞界合作,宣傳美國經濟和戰爭的未來變化,並到各州演講,讓人民起來支持政府,購買國債是愛國行動。結果4億美元債券奇跡般地消化了。

當國債銷售一空時,摩根也理所當然名正言順地從政府手中拿到了一大筆酬金。

事情到這里還沒有完,輿論界對於摩根,開始大肆吹捧。摩根現在成為美國的英雄,白宮也開始向他敞開大門,摩根現在可以以全勝者姿態出現了。

1871年,普法戰爭以法國的失敗而告終。法國因此陷入一片混亂中。給德國50億法郎的賠款,恢復崩潰的經濟,這一切都需要有巨額資金來融通。法國政府要維持下去,它就必須發行2.5億法郎的巨債。

摩根經過與法國總統密使談判,決定承攬推銷這批國債的重任。那麼如何辦好這件事呢?

能不能把華爾街的所有大銀行聯合起來,形成一個規模宏大、資財雄厚的國債承購組織——「辛迪加」?這樣就把需要一個金融機構承擔的風險分攤到眾多的金融組織頭上,這5咖萬美元,無論在數額上,還是所冒的風險上都是可以被消化的。

當他把這種想法告訴克查姆時,克查姆大吃一驚,連忙驚呼:

「我的上帝,你不是要對華爾街的游戲規則與傳統進行挑戰吧?」

克查姆說的一點也不錯,摩根的這套想法從根本上開始動搖和背離了華爾街的規則與傳統。不,應該是對當時倫敦金融中心和世界所有的交易所投資銀行的傳統的背離與動搖。

當時流行的規則與傳統是:誰有機會,誰獨吞;自己吞不下去的,也不讓別人染指。各金融機構之間,信息阻隔,相互猜疑,互相敵視,即使迫於形勢聯合起來,為了自己最大獲利,這種聯合也像春天的天氣,說變就變。各投資商都是見錢眼開的,為一己私利不擇手段,不顧信譽,爾虞我詐,鬧得整個金融界人人自危,提心吊膽,各國經濟烏煙瘴氣。當時人們稱這種經營叫海盜式經營。而摩根的想法正是針對這一弊端的。各個金融機構聯合起來,成為一個信息相互溝通、相互協調的穩定整體。對內,經營利益均沾;對外,以強大的財力為後盾,建立可靠的信譽。其實摩根又何嘗不知這些呢?但他仍堅持要克查姆把這消息透漏出去。摩根憑借著過人的膽略和遠見卓識看到:一場暴風雨是不可避免的,但事情不會像克查姆想像得那麼糟,機會是會來的。

如摩根所預料的那樣,消息一傳出立刻如在平靜的水面投下一顆重磅炸彈引起一場軒然大波。「他太膽大包天了!」「金融界的瘋子!」摩根一下子被輿論的激流旋人這場爭論的旋渦中心,成為眾目所視的焦點人物。摩根並沒有被這陣勢嚇倒,反而越來越鎮定,因為他已想到這正是他所預期的,機會女神正向他走來。

在摩根周圍反對派與擁護者開始聚集,他們之間爭得面紅耳赤。而摩根卻緘口不言,靜待機會的成熟。《倫敦經濟報》猛烈抨擊道:「法國政府的國家公債由匹保提的接班人——發跡於美國的投資家承購。為了消化這些國債並想出了所謂聯合募購的方法,承購者聲稱此種方式能將以往集中於某家大投資者個人的風險,透過參與聯合募購的多數投資金融家而分散給一般大眾。乍看之下,危險性似乎因分散而減低,但若一旦發生經濟恐慌時,其引起的不良反應將猶如排山倒海之勢快速擴張,反而增加了投資的危險性。」

而摩根的擁護者則大聲呼籲:

「舊的金融規則,只能助長經濟投機,這將非常有害於國民經濟的發展,我們需要信譽。投資業是靠光明正大獲取利潤,而不是靠坑蒙拐騙。」

隨著爭論的逐步加深,華爾街的投資業也開始受到這一爭論的影響,每個人都感到華爾街前途未卜,都不敢輕舉妄動。

輿論真是一個奇妙的東西,每個人都會在它的腳下動搖。軟弱者在輿論面前,會對自己產生疑問。而只有強者才是輿論的主人,輿論是強者的聲音。

在人人都感到華爾街前途未卜,在人人都感到華爾街不再需要喧鬧時,華爾街的人們開始退卻。

「現在華爾街需要的是安靜,無論什麼規則。」

這時,人們把平息這場爭論的希望寄託於摩根,也就在此時,人們不知不覺地把華爾街的指揮棒給了摩根。摩根再次被機會女神青睞了。

摩根的戰略思想,敏銳的洞察力、決斷力,都是超乎尋常的。他能在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情形下,表現得泰然自若,最終取得勝利。

⑷ 什麼是國債國債的利潤怎麼計算

國債,又稱國家公債,是國家以其信用為基礎,按照債的一般原則,通過向社會籌集資金所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國債是由國家發行的債券,是中央政府為籌集財政資金而發行的一種政府債券,是中央政府向投資者出具的、承諾在一定時期支付利息和到期償還本金的債權債務憑證,由於國債的發行主體是國家,所以它具有最高的信用度,被公認為是最安全的投資工具。
購買國債是對於普通市民的相對保險的一種投資方式,風險是最低的,是以國家信譽為擔保的,所以有金邊債券之美稱,相對而言,這是一種具有高度安全性、融資規模可以巨大且變現靈便的信用工具。但國債也存在著一些弊端,就是時間問題,國債的償還周期一般是比較長的。如果市民將大部分資金投入了國債。在償還期限未到之前,如果有急事需用錢就會遇到周轉不靈的困境。所以國債不可一次購買太多。
1、國債的發行價格
平價發行。即發行價格等於其票面金額。債券到期時,國家應依據此價格還本付息。
折價發行。即發行價格低於債券票面金額。債券到期時國家需按票面價格還本付息。它不同於貼現發行。
溢價發行。即發行價格高於債券票面金額。債券到期時,國家只按債券票面價格還本付息。
2、國債的發行方式
公募法。即通過在金融市場上公開招標的方式發行國債。
國債發行的公募招標方式按招標標的物分繳款期、價格和收益率招標三種形式
按確定中標規則分單一價格招標(荷蘭式)和多種價格招標(美國式)。
承受法。即由金融機構承購全部國債,然後轉向社會銷售,未能售出的部分由金融機構自身承擔。
出賣法。即政府委託推銷機構利用金融市場直接出售國債。
支付發行法。即政府對應支付現金的支出改為國債代付。
強制攤派法。即國家利用政治權力強迫國民購買國債。

⑸ 摩根承購法國國債如何獲利

承購國債是現在國際投行喜歡承接的業務。
因為投行手裡有大量投資者的信息,所以投行可以作為中介人,為法國國債提供購買人。
而其賺取的就是傭金,由法國政府支付。具體傭金數量得看雙方簽訂的協議,
一般是承銷額的一定百分比,但比例不會太大。因為這種業務投行基本無風險,像IPO一樣

⑹ 國家為什麼要發行國債啊。。國家還需要錢幹嘛呢他不會自己印鈔票啊。

簡單地說
就是國家向人民借錢,有利息的!

國家發行國債的原因,主要是用來調節貨幣流通量的。
國債發行一般來說有兩種用途,一是政府籌集資金用於基礎設施建設,拉動內需.另一種用途就是政府公開市場操作的手段,目的在於調節市場上的資金量,對於西方國家來說,第二種意義更大,當市場上的錢太多的時候,政府通過發行國債來收集市場上的資金以防止通貨膨脹,調節利率.
這是我國發行國債和其他國家的比較:一、我國現行的國債發行方式。(直接發行、代銷發行、承購包銷發行、招標拍賣發行。)即「是什麼」。
二、國際主要的國債發行方式。
三、我國與國際發行方式的利弊比較。即「存在什麼問題」。
四、如何改進。即「解決問題」。

國債市場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國債發行市場,也稱一級市場。二是國債流通市場,也稱為二級市場。一級市場好比批發市場,二級市場就像零售市場。一級市場是否順利通暢,對國債的發行至關重要。一般說來,國債發行有四種方式。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日子越過越富裕,余錢剩米多了,就會想著去投資,於是有炒股的、做期貨的,集郵的,搞藝術品收藏的等等,投資方式五花八門,不一而足。而在諸種投資方式中,國債可說是一枝獨秀,倍受投資者青睞。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國債是國家發行的,國家財大氣粗,政府決不會有借無還。投資國債不僅風險小,而且收益又比銀行儲蓄高。因此,國債被譽為"金邊債券"。

私人之間的借債,程序比較簡單。往往找一個公證人或擔保人,借貸雙方立個字據,一手簽字蓋章,一手交付借款便可告成。國債則復雜得多,它必須通過國債市場,才能流入投資者手中。國債市場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國債發行市場,也稱一級市場。中央財政通過該市場,將新發行的國債銷售給資金比較雄厚的投資者。與國債發行市場對應的,是國債流通市場,也稱為二級市場。打個比方,一級市場好比批發市場,二級市場就像零售市場。在二級市場上,那些一級市場的投資者,再將手中的國債轉讓、出售給更多的中小投資者。一級市場是否順利通暢,對國債的發行至關重要。

在我國,國債的發行方式幾經變遷。上個世紀80年代,採用行政分配的方式,攤派發行國債。到了90年代初,便改為承購包銷,主要用於不可流通的憑證式國債。時至今日,已演變為四種發行方式並存,它們分別是:直接發行、代銷發行、承購包銷發行、招標拍賣發行。直接發行方式,指的是財政部面向全國,直接銷售國債。這種發行方式,共包含三種情況,一是各級財政部門或代理機構銷售國債,單位和個人自行認購。第二種情況,也就是80年代的攤派方式,屬帶有強制性的認購。第三種是所謂的"私募定向方式",財政部直接對特定投資者發行國債。例如,對銀行、保險公司、養老保險基金等,定向發行特種國債、專項國債等。代銷發行與直接發行正好相反,財政部委託代銷者負責國債的銷售。我國曾經在上世紀80年代後期和90年代初期運用過這種方式。至於承購包銷,顧名思義,就是指大宗機構投資者,先承購國債,只有包銷出去以後,才能獲利。倘若銷售出了問題,那麼售不出的部分,只能自己消化。自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承購包銷成為我國國債發行的主要方式。事實上,不僅我國,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採用這種方式。

國債發行第四種方式,是招標拍賣方式。採取這種方式,國債認購價格或收益率等,都不是由政府自己說了算,而是在拍賣場上投標競價確定。在這里,招標有兩種具體方式,競爭性招標和非競爭性招標。前者既然冠名為競爭性,自然就暗含了排它意味,在競爭性招標條件下,投標者把認購價格和數量提交招標人,招標人據此開標。決定中標的依據,就是發行價格的高低。投標者認購價格高,招標者受益就大,所以出價高者勝出。而非競爭性招標,乍一看與競爭性招標相似,實則差異巨大。說它們相似,是因為,非競爭性招標沿用競爭性招標的方式開標;說它們不同,是指結果不同。實行競爭性投標,只有出價最高的投資者獲得國債發行權。而採取非競爭性招標,卻類似於吃大鍋飯,參加投標的投資者人人有份。

通過非競爭性的招標拍賣方式發行國債,在中標價格確定上,有兩種有代表性的招標規則:"荷蘭式"招標和"美國式"招標兩種。所謂"荷蘭式"招標,指的是中標價格為單一價格,這個單一價格通常是投標人報出的最低價,所有投資者按照這個價格,分得各自的國債發行份額。而"美國式"招標,中標價格為投標方各自報出的價格。舉個例子,在一場招標中,有三個投標人A、B、C,他們投標價格分別是85元、80元、75元,那麼按照"荷蘭式"招標,中標價格為75元。倘若按照"美國式"招標,則A、B、C三者的中標價分別是85元、80元和75元。我國從1996年開始,將競爭機制引入國債發行,而且從2003年起,財政部對國債發行招標規則進行了重大調整,即在原來單一"荷蘭式"招標基礎上,增加"美國式"招標方式,招標的標的確定為三種,依次是利率、利差和價格。

從國債開始發行那刻起,它就有章可循。只不過,在不同時期,人們對規則的理解各不相同。隨著國債發行在各國實踐的深入,很多舊的原則不再適用。而有些原則,卻經過反復考驗,得到了人們的廣泛認可。以景氣發行原則為例,它是指發行國債,要根據社會經濟狀況,確保經濟的景氣,也就是經濟的穩定和發展。這就要求國債發行者審時度勢,相機抉擇。例如,經濟萎縮低迷,需要政府投資拉動經濟增長時,短期國債就要披掛上陣,身先士卒。此中原因,不難理解:短期國債流動性強,能在較短時間內籌集更多的資金,就如冬天裡點燃的一堆堆烈火,有助於經濟快速回升。相反,經濟過熱時,長期國債就當仁不讓,挺身而出,它的比重增大,無疑將減弱貨幣的流動性,對於"發燒"的經濟,正如夏日裡的清涼飲品,消熱解渴,靜氣安神。

俗話說,好借好還,再借不難。人們借錢,總是事先掂量清楚,有把握償還,才好意思開口。國家向百姓借錢,發行國債,也是一樣。在對國債規模的管理上,大多數發達國家,採取的是國債余額限額管理,這意味著,國會負責審定一段較長時期的國債余額限額,只要不超過限額,國會對國債發行不予干涉,政府在限額內,可以自由行事,自主確定每一年度的發行規模。當然,如果國債余額膽敢跨越雷池一步,超出限額的話,那麼國會就出手干預。這很像巡警的風格,假如你在路上遵紀守法,你幾乎感覺不到他的存在;但是如果你違反交通法規,或逆行,或闖紅燈,巡警就會神不知鬼不覺地出現在你面前,懲治你。

在我國,對國債發行規模,實行年度額度管理制度,即下一年度國債發行計劃,通常是在上一年第四季度編制,對國家財政預算收支情況的測算,是編制國債發行計劃的主要依據。這個計劃將作為國家預算的一部分上報國務院,由國務院在下一年三月的全國人大會上提請審議。一旦通過,國債發行計劃就如同法律文本一樣具有法律效力。倘若在年度內,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發生變化,需要追加或削減國債,政府無權隨意為之,必須像修改法律法規一樣,上報全國人大常委會,經其審議批准後才能執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債發行方式經歷了80年代的行政分配,90年代初的承購包銷,到目前的定向發售、承購包銷和招標發行並存的發展過程,總的變化趨勢是不斷趨向低成本、高效率的發行方式,逐步走向規范化與市場化。

(1)定向發售。定向發售方式是指定向養老保險基金、失業保險基金、金融機構等特定機構發行國債的方式,主要用於國家重點建設債券、財政債券、特種國債等品種。

(2)承購包銷。承購包銷方式始於1991年,主要用於不可流通的憑證式國債,它是由各地的國債承銷機構組成承銷團,通過與財政部簽訂承銷協議來決定發行條件、承銷費用和承銷商的義務,因而是帶有一定市場因素發行方式。

(3)招標發行。招標發行是指通過招標的方式來確定國債的承銷商和發行條件。根據發行對象的不同,招標發行又可分為繳款期招標、價格招標、收益率招標三種形式:

①繳款期招標。繳款器招標,是指在國債的票面利率和發行價格已經確定的條件下,按照承銷機構向財政部繳款的先後順序獲得中標權利,直至滿足預定發行額為止。

②價格招標。價格招標主要用於貼現國債的發行,按照投標人所報買價自高向低的順序中標,直至滿足預定發行額為止。如果中標規則為「荷蘭式」,那麼中標的承銷機構都以相同價格(所有中標價格中的最低價格)來認購中標的國債數額;而如果中標規則為「美國式」,那麼承銷機構分別以其各自出價來認購中標數額。

舉例來說,當面值為100元、總額為200億元的貼現國債招標發行時,若有A、B、C三個投標人,他們的出價和申請額如表5-1所示,那麼,A、B、C三者的中標額分別為90億元、60億元和50億元,在「荷蘭式」招標規則下中標價都為75元,而在「美國式」招標規則下,中標價分別是自己的投標價,即等於85元、80元和75元。

由上可見,「荷蘭式」招標的特點是「單一價格」,而「美國式」招標的特點是「多種價格」。我國目前短期貼現國債主要運用「荷蘭式」價格招標方式予以發行。

③收益率招標。收益率招標主要用於付息國債的發行,它同樣可分為「荷蘭式」招標和「美國式」招標兩種形式,原理與上述價格招標相似。

招標發行將市場競爭機制引入國債發行過程,從而能反映出承銷商對利率走勢的預期和社會資金的供求狀況,推動了國債發行利率及整個利率體系的市場化進程。此外,招標發行還有利於縮短發行時間,促進國債一、二級市場之間的銜接。基於這些優點,招標發行已成為我國國債發行體制改革的主要方向。

⑺ 約翰·皮爾龐特·摩根的成就之路

摩根並不滿足於鐵路業上的成就,他很快就把目光投向了新的目標——鋼鐵業。為此,他創辦了聯邦鋼鐵公司,幾經拼搏之後,聯邦鋼鐵在企業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 這時,在美國鋼鐵企業的排行榜中,坐第一把交椅的仍是鋼鐵大王卡內基,摩根排在第二,第三是那個在五大湖周圍一直到南方大肆購買鐵礦山並插手制鐵業的洛克菲勒。 摩根與卡內基兩人一向交惡,這大約是由於「一山不容二虎」吧。當摩根急欲全面控制鋼鐵業時,更覺得橫在路中的卡內基是個討厭的龐然大物。但摩根知道此事不能性急,想要吃掉卡內基的龐大產業必須等待機會的出現。
1899年,機會來了,摩根得到了一條消息:卡內基似乎有將與鋼鐵及焦炭有關的全部制鐵企業股票賣給莫爾幫的企圖。芝加哥投機家威廉·莫爾,生長在一個投機者的家庭中,父母都是銀行家。他從小耳濡目染,長大又專攻法律,更使其精於投機之道,在華爾街上,他是新一輩中的佼佼者,他與其弟和夥伴們在華爾街被稱為莫爾幫。卡內基怎麼又突然想隱退的呢?這也是事出有因。這段時期,他接二連三地遭受失去親人的打擊,先是他親密合作的弟弟湯姆和最敬愛的母親相繼撒手而去;時隔不久,在布拉德克的工廠里,由於發生熔爐爆炸事故,他失去了最可信賴的助手瓊斯廠長。這些接踵而來的沉重打擊,使卡內基陷入了痛苦的思考之中:「自己從一個織布工的兒子,一個窮光蛋,發展到今天這個地位,擁有這么多財富,究竟是為了什麼?為什麼現在我富有了,上帝卻偏偏在這時讓我承受親人朋友離我而去的痛苦?難道是聚斂這些財富給我帶來的罪孽?」最後,他得出了一個結論:「富人如果不能運用他所聚斂的財富來為社會謀福利,那麼就是死去時也是死不安穩的。」出於種種考慮,卡內基決定放棄事業。但莫爾並未成功地吃掉卡內基奠定的龐大產業。
之後又有消息傳到摩根耳朵里,莫爾與卡內基的談判沒有結果,卡內基認為,莫爾根本沒有足夠的財力來接納和吸收卡內基那龐大的鋼鐵帝國。之後,摩根又得知卡內基想把事業賣給洛克菲勒。雖然摩根心裡暗自著急:為什麼不賣給我?但摩根知道,事情總會有瓜熟蒂落的時候,他堅信,只有自己有足夠的能力、精力和財力來接管卡內基的事業。果然,洛克菲勒此時正忙得團團轉,首先他正忙於控制世界的石油生產與買賣,其次又剛剛有一項投資俄亥俄新礦山的計劃失敗,最後還被驟然而起的反托拉斯的風潮首先選中,首當其沖地成了被責難的對象,可謂被搞得焦頭爛額,自顧不暇,哪裡還有心思來考慮卡內基的那份事業。漫長而耐心的終於等待得到了回報,摩根的機會來了。
卡內基以前的總裁叫佛里克,這兩人都對摩根沒有什麼好感,因此摩根做工作都無從做起。恰在此時卡內基與佛里克之間發生了嚴重的矛盾,佛里克辭了職,許瓦布被任命為新總裁。事有湊巧,摩根的女兒路易絲的丈夫是許瓦布的知交。也有人說,卡內基任命許瓦布正是由於知道這層關系,因為他也覺得,除了摩根再無第二人有能力購買他的事業了。
總之,事情就朝著摩根希望的方向發展了。一次許瓦布應邀到紐約大學俱樂部演講時,「湊巧」與摩根鄰座。一番交談,兩人都覺得甚為投合。
大學俱樂部晚宴一結束,摩根就迫不及待地將許瓦布邀請到坐落在華爾街的辦公室里,與許瓦布一直懇談到深夜。幾天之後,許瓦布再次被邀請進摩根的力公室中。卡內基從斯吉伯堡回來後,在紐約的聖安德魯爾俱樂部與許瓦布打了一場球,兩人走進卡內基別墅的書齋,卡內基在一張紙上潦草地寫下了:「一元五角。」 他指示許瓦布,若摩根肯出時價的1.5倍,他就賣。根據摩根的資料,這次交易「以4億美元以上達成協議」。這是個令人咋舌的龐大數字!
1901年4月1 日,正好是愚人節那天,U·S·鋼鐵正式宣告成立,舉行了盛大的新聞發布會,宣布了新公司的資金是8.5億美元,摩根的願望實現了。這么一個鋼鐵大聯合,可以說是美利堅合眾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盛事,摩根就是這次盛享的主角。買下了卡內基的事業,成立了U·S·鋼鐵,這樣一來,摩根就非得購買洛克菲勒的五大湖礦不可了,否則就會出現原料不足的危機。剛剛戰勝鋼鐵大王,摩根又不得不轉身再戰,對付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洛克菲勒擁有的鐵礦山中,數檢瑟比礦山最吸引人。它是全美最大的鐵礦山,儲藏量5000萬噸,原來是當地叫檢利特的五兄弟開發的,礦石品質優良,居全美之冠,所以摩根一下就相中了這個礦山,決心要從洛克菲勒那裡買過來。一大早,摩根就來到西區54街拜訪洛克菲勒。名震世界的兩大巨頭,互相之間以前只見過一面,但一句話也未曾說過。這次,摩根被請進客廳後,他甚至沒有寒暄,開門見山地說:「我想購買檢瑟比礦山和五大湖的礦石輸送船。」「哦?檢瑟比礦山我已經交給我兒子管理了,一會兒我叫他去拜訪您吧。」兩大巨頭的談話到此為止。
小洛克菲勒按父親指示來到摩根辦公室後,從容地開出了7500萬美元的高價,盡管摩根知道洛克菲勒當初只不過用他具有的重大戰略價值。一陣思考後,他爽快地同意了這個出價,誰知小洛克菲勒末了又補上一句:「價款必須用U·S·鋼鐵股票支付。」「就連洛克菲勒,也想要我摩根U·S鋼鐵公司的股票?」摩根很清楚,7500萬的股票並不能對他摩根造成什麼威脅,那麼,洛克菲勒確實是非常看好摩根的事業了。自從合並卡內基的事業後,摩根在華爾街多了第二個綽號-「朱庇特」,在羅馬神話里,朱庇特是天之主神,眾神之主。這個綽號形象地道出了摩根在華爾街中的地位,這時的摩根完全陶醉在了勝利之中,當然,這種感情絲毫也不會表露在他的臉上,他伸出右手、默默地卻又是堅定地握住了年輕的小洛克菲勒的手。 然而,正當摩根拚命努力時,他的努力遭到了輿論界的抨擊。《倫敦經濟報》這樣評論:「發跡的美國投資家J·P·摩根承購法國政府的國家公債。承購者想出了所謂的『聯合募購』的方法來消化這些國債,並聲稱這種方式能將風險透過參與『聯合募購』的多數投資金融家,逐級地分散給一般大眾,而不再象以往那樣集中於某個大投資者手中。乍一看來,似乎因分散而降低了風險性,但其實假如經濟恐慌一旦發生,其引起的不良反應就快速擴張,有如排山倒海一般,反而使投資的危險性增加。」在紐約輿論界,也有類似的評論。不管評論是褒是貶,一個青年投資家引出這么大的話題,對摩根知名度的提高本身就是一件好事。
大眾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身上,而事實證明,「聯合募購」是成功的,摩根成功地消化掉了5000萬美元約法國國債,這一來他名聲大振,各種贊揚之聲不絕於耳。到了後來,對國債實行「聯合募購」幾乎就成了不成文的規矩,而摩根在這一行中,則早就打響了名頭,確立了自己的領袖地位。到了1898年美西戰爭之前,摩根由於在重大的關頭決策正確,已經是財源遍地,其事業遠非祖父、父親可比了。這時的摩根,更是把目光投向了整個世界,美國的廟已經有些嫌小,裝不了他這么一尊大菩薩了。他要向美洲擴張,向世界擴張,而擴張的最有力、同時也是摩根很早就已運用熟練的工具,便是購買外國政府的國債。
美西戰爭之前就有消息透露:墨西哥政府由於無力償還西班牙政府的舊債,已到了破產的邊緣。在一隻腳已經踏向了深淵的情況下,墨西哥政府當局不得不死馬當作活馬醫,繼續著手發行公債,計劃金額將達到1.1億美元,以利用新債償舊債,度過眼下的難關。常人一般都不會去認購墨西哥政府在此情況下發行的公債,而摩根的想法卻與眾不同。他想:正因此時墨西哥政府處境艱難,我伸出手去幫一把忙,既可以要求較多的實惠,又為以後的繼續接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別人不敢做的事,做了才有更豐厚的利潤,況且墨西哥的政局還是穩定的。基於這些想法,摩根立即和德國銀行聯合組織了辛迪加認購那些墨西哥公債,當然,有實惠的條件:取得墨西哥油礦及鐵路權作為擔保。事實證明,摩根的決策是對的,這次行動不管從短期還是長期來說,都為他帶來了不小的收益。
事後,不僅是華爾街、龐德街,就連法蘭克福及巴黎的商人們都佩服摩根頭腦敏捷,判斷准確,都不得不承認自己無論是在眼光上還是在魄力上都差摩根那麼老大一截。摩根不但在墨西哥有動作,在阿根廷,他也以一個救世主的形象出現了。阿根廷經過1864到1870年與巴拉圭的戰爭後,元氣大傷,到了19世紀90年代,即陷入了經濟危機之中。倫敦的哈林公司以阿根廷的廣大土地作為抵押,購買了大量的阿根廷公債,獲利不少,然而因其財力限制,無法全部承擔阿根廷政府發行的公債。這就使摩根動開了腦筋:阿根廷的鐵路非常有潛力,乳酪產品在世界馳名,雖然政府非常腐敗,但對於外國資本卻是恭敬有加,這樣的政府倒台了,對以後住南美發展也沒有好處;買阿根廷政府的公債,一則可以獲利,二則可以維持現政權,有利於自己今後發展,是合算的買賣。就這樣,摩根毅然出資購買了7500萬美元的阿根廷政府公債。
時光流逝,站在今天的角度,當年摩根對墨西哥與阿根廷放的債究竟起了什麼作用?是拉了美洲人民一把,還是更深地將其推人深淵,壓迫了各國人民?眾說紛壇,難以分辨,但摩根通過這樣的手段,擴大了自己的勢力與影響,撈取了大量的財富,這一點是確鑿無疑的。
做各國的債主自然風光,而摩根最感得意的,是連大英帝國都不得不向他摩根求援。 作為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殖民地面開發的霍屯督族的國家布爾(即南非),在拿破崙戰爭結束後(1815年),成了大英帝國的一塊殖民地,不久,該地的鑽石與黃金被探險家們開發了出來,而大英帝國為了開發鑽石與黃金,制定了殘酷而苛刻的殖民地政策,這樣就進一步加深了與原先就住在那兒的布爾族人的矛盾。隨著矛盾沖突的激烈,爆發了第一次布爾戰爭(1880-1881)。 英國人勝利地將布爾族人驅逐到了北方,將黃金與鑽石的產地統統收歸已有,加以管制。這樣一來,英國人與布爾族人的對立進一步加深,終於又爆發了第二次布爾戰爭(1899年)。 這一次,布爾族人吸取了上次戰爭失利的教訓,採用靈活而頑強的游擊戰與英軍周旋,使英帝國的遠征軍備受困擾,欲進不能,欲罷不甘,其勢已成騎虎,而且第二次戰爭開始後,英國的戰爭費用出乎意料得龐大,遠遠超出人們開戰初的估計。屋漏偏逢連夜雨,歷來與英國水火不相容的德意志皇帝,又正野心勃勃地計劃建造一支大艦隊,英帝國歷來是海上的老大,豈能容忍他人取而代之?必然要與德國抗衡,於是展開了激烈的軍備競賽。 一邊開戰一邊擴充軍備,英國的財政頓時陷入了極端困難的境地,單靠自身的力量已無力回天,必須求助他人了。
這時,英國政府首先就想到了摩根,於是派出羅斯查爾公司紐約代表處的貝爾蒙來征詢摩根的意見,向他求援。摩根毫不推辭,一口答應了下來。摩根首先從第一次布爾戰爭的公債下手,負責購買了價值總計1500萬美元的公債。後來又反復地追加認購。實際上,總共認購了價值達1.8億美元的英國政府公債。做了這么多筆戰債、公債生意,對摩根來說是利益無窮。
到了20世紀初,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摩根已經成了世界的債主。

⑻ 國債是怎麼回事收益是怎麼計算的

又稱公債,國家公債的簡稱,是政府舉借的債務,它是國家為維持其存在和滿足其履行職能的需要,在有償條件下,籌集財政資金時形式的國家債務,國債是國家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形式。

定義:

所謂國債就是國家借的債,即國家債券,它是國家為籌措資金而向投資者出具的書面借款憑證,承諾在一定的時期內按約定的條件,按期支付利息和到期歸還本金。

我國的國債專指財政部代表中央政府發行的國家公債,由國家財政信譽作擔保,信譽度非常高,歷來有「金邊債券」之稱,穩健型投資者喜歡投資國債。其種類有憑證式、實物券式、記賬式三種。

具體是指政府在國內外發行債券或向外國政府和銀行借款所形成的國家債務。是整個社會債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債是一個特殊的財政范疇。它首先是一種財政收入。國家發行債券或借款實際上是籌集資金,從而,具有彌補財政赤字,籌集建設資金,調節經濟三大功能。

國債的發行要遵循有借有還的信用原則,債券或借款到期不僅要還本,還要付一定的利息。國債具有認購上的自願性,除極少數強制國債外,人們是否認購、認購多少,完全由自己決定。

按照不同標准可以把國債分為不同的種類:以國家舉債的形式為標准,國債可分為國家借款和發行債券。以籌措和發行的期限為標准,國債可分為長期國債、短期國債和中期國債。所謂長短中期是比較而言的,沒有絕對的標准。世界大多數國家普遍將一期以下的稱為短期國債,10年期以上的稱為長期國債,期限界於兩者的稱為中期國債。以籌措和發行的性質為標准,國債可分為強制國債和自由國債。

以籌措和發行的地域為標准,國債可分為,內債和外債。所謂內債,是國家在本國的借款和發行的債券。所謂外債,是指國家向其他國家政府、銀行、國際金融組織的借款。以債券的流動性為標准,國債可分為可出售國債和不可出售國債。國家的借款是不能轉讓的,只有債券有可出售和不可出售之分。

中國的國債稱為國庫券,專指財政部代表中央政府發行的國家公債,由國家財政信譽作擔保。相對其它債券,其信譽度非常高,一般屬於穩健型投資者喜歡投資的債券。其種類有憑證式、實物券式、記賬式三種。

國債
國債由政府發行保證還本付息,風險度小,被稱為「金邊債券」,具有成本低、流動性更強、可信度更高等特點;在國債二極市場上做多做空,做的只是國債利率與市場利率的差額,上下波動的幅度很小。

國債種類

國債的種類繁多,按國債的券面形式可分為三大品種,即:無記名式(實物)國債、憑證式國債和記賬式國債。其中無記名式國債已不多見,而後兩者則為目前的主要形式。

(一)無記名式(實物)國債

無記名式國債是一種票面上不記載債權人姓名或單位名稱的債券,通常以實物券形式出現,又稱實物券或國庫券。

無記名式國債是我國發行歷史最長的一種國債。我國從建國起,50年代發行的國債和從1981年起發行的國債主要是無記名式國庫券。

發行時通過各銀行儲蓄網點、財政部門國債服務部以及國債經營機構的營業網點面向社會公開銷售,投資者也可以利用證券帳戶委託證券經營機構在證券交易所場內購買。

無記名國債的現券兌付,由銀行、郵政系統儲蓄網點和財政國債中介機構辦理;或實行交易場所場內兌付。

無記名式國庫券的一般特點是:不記名、不掛失,可以上市流通。由於不記名、不掛失,其持有的安全性不如憑證式和記賬式國庫券,但購買手續簡便。由於可上市轉讓,流通性較強。上市轉讓價格隨二級市場的供求狀況而定,當市場因素發生變動時,其價格會產生較大波動,因此具有獲取較大利潤的機會,同時也伴隨著一定的風險。一般來說,無記名式國庫券更適合金融機構和投資意識較強的購買者。

(二)憑證式國債

憑證式國債是指國家採取不印刷實物券,而用填制「國庫券收款憑證」的方式發行的國債。我國從 1994年開始發行憑證式國債。憑證式國債其票面形式類似於銀行定期存單,利率通常比同期銀行存款利率高,具有類似儲蓄、又優於儲蓄的特點,通常被稱為「儲蓄式國債」,是以儲蓄為目的的個人投資者理想的投資方式。

憑證式國債通過各銀行儲蓄網點和財政部門國債服務部面向社會發行,主要面向老百姓,從投資者購買之日起開始計息,可以記名、可以掛失,但不能上市流通。

投資者購買憑證式國債後如需變現,可以到原購買網點提前兌取,提前兌取時,除償還本金外,利息按實際持有天數及相應的利率檔次計付,經辦機構按兌取本金的千分之二收取手續費。對於提前兌取的憑證式國債,經辦網點還可以二次賣出。

與儲蓄相比,憑證式國債的主要特點是安全、方便、收益適中。具體說來是: 1.憑證式國債發售網點多,購買和兌取方便、手續簡便; 2.可以記名掛失,持有的安全性較好; 3.利率比銀行同期存款利率高l一2個百分點(但低於無記名式和記賬式國債),提前兌取時按持有時間採取累進利率計息; 4.憑證式國債雖不能上市交易,但可提前兌取,變現靈活,地點就近,投資者如遇特殊需要,可以隨時到原購買點兌取現金; 5.利息風險小,提前兌取按持有期限長短、取相應檔次利率計息,各檔次利率均高於或等於銀行同期存款利率,沒有定期儲蓄存款提前支取只能活期計息的風險; 6.沒有市場風險,憑證式國債不能上市,提前兌取時的價格(本金和利息)不隨市場利率的變動而變動,可以避免市場價格風險。

(三)記賬式國債

記賬式國債又稱無紙化國債,它是指將投資者持有的國債登記於證券帳戶中,投資者僅取得收據或對帳單以證實其所有權的一種國債。

我國從1994年推出記賬式國債這一品種。記賬式國債的券面特點是國債無紙化、投資者購買時並沒有得到紙券或憑證,而是在其債券帳戶上記上一筆。其一般特點是: 1.記賬式國債可以記名、掛失,以無券形式發行可以防止證券的遺失、被竊與偽造,安全性好; 2.可上市轉讓,流通性好; 3.期限有長有短,但更適合短期國債的發行; 4.記賬式國債通過交易所電腦網路發行,從而可降低證券的發行成本; 5.上市後價格隨行就市,有獲取較大收益的可能,但同時也伴隨有一定的風險。

可見,記賬式國債具有成本低、收益好、安全性好、流通性強的特點。

由於記賬式國債的發行、交易特點,它主要是針對金融意識較強的個人投資者以及有現金管理需求的機構投資者進行資產保值、增值的要求而設計的國債品種,投資者將其託管在指定券商的席位上,便於流通交易,變現能力強,不易丟失,還可以通過低買高賣獲得高額利潤。

無記名式、憑證式和記賬式三種國債相比,各有其特點。在收益性上,無記名式和記賬式國債要略好於憑證式國債,通常無記名式和記賬式國債的票面利率要略高於相同期限的憑證式國債。在安全性上,憑證式國債略好於無記名式國債和記賬式國債,後兩者中記賬式又略好些。在流動性上,記賬式國債略好於無記名式國債,無記名式國債又略好於憑證式國債。

國債發行的四種方式

國債市場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國債發行市場,也稱一級市場。二是國債流通市場,也稱為二級市場。一級市場好比批發市場,二級市場就像零售市場。一級市場是否順利通暢,對國債的發行至關重要。一般說來,國債發行有四種方式。

時至今日,已演變為四種發行方式並存,它們分別是:直接發行、代銷發行、承購包銷發行、招標拍賣發行。直接發行方式,指的是財政部面向全國,直接銷售國債。這種發行方式,共包含三種情況,一是各級財政部門或代理機構銷售國債,單位和個人自行認購。第二種情況,也就是80年代的攤派方式,屬帶有強制性的認購。第三種是所謂的「私募定向方式」,財政部直接對特定投資者發行國債。例如,對銀行、保險公司、養老保險基金等,定向發行特種國債、專項國債等。

國債發行第四種方式,是招標拍賣方式。採取這種方式,國債認購價格或收益率等,都不是由政府自己說了算,而是在拍賣場上投標競價確定。在這里,招標有兩種具體方式,競爭性招標和非競爭性招標。前者既然冠名為競爭性,自然就暗含了排它意味,在競爭性招標條件下,投標者把認購價格和數量提交招標人,招標人據此開標。決定中標的依據,就是發行價格的高低。投標者認購價格高,招標者受益就大,所以出價高者勝出。而非競爭性招標,乍一看與競爭性招標相似,實則差異巨大。說它們相似,是因為,非競爭性招標沿用競爭性招標的方式開標;說它們不同,是指結果不同。實行競爭性投標,只有出價最高的投資者獲得國債發行權。而採取非競爭性招標,卻類似於吃大鍋飯,參加投標的投資者人人有份。

通過非競爭性的招標拍賣方式發行國債,在中標價格確定上,有兩種有代表性的招標規則:「荷蘭式」招標和「美國式」招標兩種。所謂「荷蘭式」招標,指的是中標價格為單一價格,這個單一價格通常是投標人報出的最低價,所有投資者按照這個價格,分得各自的國債發行份額。而「美國式」招標,中標價格為投標方各自報出的價格。舉個例子,在一場招標中,有三個投標人A、B、C,他們投標價格分別是85元、80元、75元,那麼按照「荷蘭式」招標,中標價格為75元。倘若按照「美國式」招標,則A、B、C三者的中標價分別是85元、80元和75元。我國從1996年開始,將競爭機制引入國債發行,而且從2003年起,財政部對國債發行招標規則進行了重大調整,即在原來單一「荷蘭式」招標基礎上,增加「美國式」招標方式,招標的標的確定為三種,依次是利率、利差和價格。

國債費率是如何規定的?

根據深交所的有關規定,深市國債現貨傭金為不超過成交金額的1‰;國債現貨經手費為100萬以下(含100萬)每筆0.1元;100萬以上每筆10元。其中傭金由會員單位收取,經手費由交易所收取。

我國國債發展簡史

新中國成立後至今,我國國債的發展可以分為兩個主要階段:

第一個階段(1950-1958年):

新中國成立後於1950年發行了"人民勝利折實公債",成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種國債。在此後的"一五"計劃期間,又於1954-1958年間每年發行了一期"國家經濟建設公債",發行總額為35.44億元,相當於同期國家預算經濟建設支出總額862.24億元的4.11%。

1958年後,由於歷史原因,國債的發行被終止。

第二個階段(1981年至今):

我國於1981年恢復了國債發行,時至今日國債市場的發展又可細分為幾個具體的階段。

1981-1987年間,國債年均發行規模僅為59.5億元,且發行日也集中在每年的1月1日。這一期間尚不存在國債的一、二級市場,國債發行採取行政攤派形式,面向國營單位和個人,且存在利率差別,個人認購的國債年利率比單位認購的國債年利率高四個百分點。券種比較單一,除1987年發行了54億元3年期重點建設債券外,均為5~9年的中長期國債。

1988-1993年間國債年發行規模擴大到284億元,增設了國家建設債券、財政債券、特種國債、保值公債等新品種。1988年國家分兩批在61個城市進行國債流通轉讓試點,初步形成了國債的場外交易市場。1990年後國債開始在交易所交易,形成國債的場內交易市場,當年國債交易額占證券交易總額120億元的80%以上。1991年我國開始試行國債發行的承購包銷;1993年10月和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推出了國債期貨和回購兩個創新品種。

1994年財政部首次發行了半年和一年的短期國債;1995年國債二級市場交易活躍,特別是期貨交易量屢創紀錄,但包括"3.27"事件和回購債務鏈問題等違規事件頻頻出現,致使國債期貨交易於5月被迫暫停。

1996年國債市場出現了一些新變化:首先是財政部改革以往國債集中發行為按月滾動發行,增加了國債發行的頻度;其次是國債品種多樣化,對短期國債首次實行了貼現發行,並新增了最短期限為3個月的國債,還首次發行了按年付息的十年期和七年期附息國債;第三是在承購包銷的基礎上,對可上市的8期國債採取了以價格(收益率)或劃款期為標的的招標發行方式;第四是當年發行的國債以記賬式國庫券為主,逐步使國債走向無紙化。

1996年以後,國債市場交易量有所下降。同時,國債市場出現了託管走向集中和銀行間債券市場與非銀行間債券市場相分離的變化,呈現出"三足鼎立"之勢,即全國銀行間債券交易市場、深滬證交所國債市場和場外國債市場。

⑼ 國債的年收益率是多少目前的環境下適合買嗎

國債是債券,國家借你的錢肯定要還給你的,並且有一定利息。

基金是大家的錢集合起來,由基金公司管理運做,不一定能保證本金,可能虧,也可能贏。風險由投資者承擔。

都可以考慮買,基金比較適合長期投資。市場跌了很多了,風險得到比較大的釋放。

股票型基金:波動比較大。過去10年,年復合收益率應該是超過15%的,主要得益於06、07年的超級大牛市。熊市的時候也是在漫漫跌的。除非你有足夠的耐心,你想今天投資一周一月後就有收益,那麼絕對不適合買股票型基金。並且投資股票型基金,有可能虧本,當然說的是短期。

比如:華夏大盤精選、南方積配、博時主題、上投摩根中國優勢等都有長期不錯的表現。

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風險小點,但潛在收益也小些。波動也稍微小。

比如:上投摩根雙息平衡

債券型基金:象南方寶元、華夏債券、嘉實債券等基金,收益也是不錯的,最近三年看,收益利率超過定期一年存款利率三倍以上左右。

貨幣市場基金:比較一年定期存款。但是有個優勢,可以隨時贖回,兩三天就到帳了。而定期存款中途取消就只算活期利息了。

比如:華夏現金、銀華貨幣等

⑽ 摩根家族的世界債主

1871年,經過了普法戰爭和巴黎公社革命,法國政局一片混亂。成立於法國西部加倫河畔的波爾多臨時政的首腦梯也爾給J.P.摩根的父親J.P.摩根拍發了緊急電報,讓他趕到托文城去,越快越好,有要事相商。J.P.摩根火速趕到了托文城,會見了梯也爾的密使。原來梯也爾想讓J.P.摩根包銷國債,金額為2.5億法郎約合5000萬美元。5000萬美元,在當時是個相當大的數字美國從法國手裡買下的大路易斯安娜,整整214萬平方公里,不也才1500萬美元嗎?老摩根決定承購這筆法國國債,他指示在紐約的摩根接受一半的國債在美國消化掉;但鑒於一個人承擔如此大的一筆數目可能負擔過重,老摩根想到一個新點子--成立辛迪加(聯合),也就是把華爾街上大規模的投資金融公司集合起來,成立一個國債承購組織,共同承購國債。J.P.摩根覺得父親這個想法非常高妙,立刻著手去實行。這種了方式其實就是各機構分攤風險,來消化掉那5000萬美元的國債,這確實是一個大膽而富有創意的想法。
然而,正當J.P.摩根拚命努力時,他的努力遭到了輿論界的抨擊。《倫敦經濟報》這樣評論:「發跡的美國投資家J.P.摩根承購法國政府的國家公債。承購者想出了所謂的『聯合募購』的方法來消化這些國債,並聲稱這種方式能將風險透過參與『聯合募購』的多數投資金融家,逐級地分散給一般大眾,而不再象以往那樣集中於某個大投資者手中。乍一看來,似乎因分散而降低了風險性,但其實假如經濟恐慌一旦發生,其引起的不良反應就快速擴張,有如排山倒海一般,反而使投資的危險性增加。」在紐約輿論界,也有類似的評論。不管評論是褒是貶,一個青年投資家引出這么大的話題,對摩根知名度的提高本身就是一件好事。
大眾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身上,而事實證明,「聯合募購」是成功的,摩根成功地消化掉了5000萬美元約法國國債,這一來他名聲大振,各種贊揚之聲不絕於耳。到了後來,對國債實行「聯合募購」幾乎就成了不成文的規矩,而摩根在這一行中,則早就打響了名頭,確立了自己的領袖地位。到了1898年美西戰爭之前,摩根由於在重大的關頭決策正確,已經是財源遍地,其事業遠非祖父、父親可比了。這時的摩根,更是把目光投向了整個世界,美國的廟已經有些嫌小,裝不了他這么一尊大菩薩了。他要向美洲擴張,向世界擴張,而擴張的最有力、同時也是摩根很早就已運用熟練的工具,便是購買外國政府的國債。 美西戰爭之前就有消息透露:墨西哥政府由於無力償還西班牙政府的舊債,已到了破產的邊緣。在一隻腳已經踏向了深淵的情況下,墨西哥政府當局不得不死馬當作活馬醫,繼續著手發行公債,計劃金額將達到1.1億美元,以利用新債償舊債,度過眼下的難關。常人一般都不會去認購墨西哥政府在此情況下發行的公債,而摩根的想法卻與眾不同。他想:正因此時墨西哥政府處境艱難,我伸出手去幫一把忙,既可以要求較多的實惠,又為以後的繼續接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別人不敢做的事,做了才有更豐厚的利潤,況且墨西哥的政局還是穩定的。基於這些想法,摩根立即和德國銀行聯合組織了辛迪加認購那些墨西哥公債,當然,有實惠的條件:取得墨西哥油礦及鐵路權作為擔保。事實證明,摩根的決策是對的,這次行動不管從短期還是長期來說,都為他帶來了不小的收益。
事後,不僅是華爾街、龐德街,就連法蘭克福及巴黎的商人們都佩服摩根頭腦敏捷,判斷准確,都不得不承認自己無論是在眼光上還是在魄力上都差摩根老大那麼一截。摩根不但在墨西哥有動作,在阿根廷,他也以一個救世主的形象出現了。阿根廷經過1864到1870年與巴拉圭的戰爭後,元氣大傷,到了19世紀90年代,即陷入了經濟危機之中。倫敦的哈林公司以阿根廷的廣大土地作為抵押,購買了大量的阿根廷公債,獲利不少,然而因其財力限制,無法全部承擔阿根廷政府發行的公債。這就使摩根動開了腦筋:阿根廷的鐵路非常有潛力,乳酪產品在世界馳名,雖然政府非常腐敗,但對於外國資本卻是恭敬有加,這樣的政府倒台了,對以後住南美發展也沒有好處,買阿根廷政府的公債,一則可以獲利,二則可以維持現政權,有利於自己今後發展,是合算的買賣。就這樣,摩根毅然出資購買了 7500萬美元的阿根廷政府公債。
時光流逝,站在今天的角度,當年摩根對墨西哥與阿根廷放的債究竟起了什麼作用?是拉了美洲人民一把,還是更深地將其推人深淵,壓迫了各國人民?眾說紛壇,難以分辨,但摩根通過這樣的手段,擴大了自己的勢力與影響,撈取了大量的財富,這一點是確鑿無疑的。 做各國的債主自然風光,而摩根最感得意的,是連大英帝國都不得不向他摩根求援。作為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殖民地面開發的霍屯督族的國家布爾(即南非),在拿破崙戰爭結束後,成了大英帝國的一塊殖民地,不久,該地的鑽石與黃金被探險家們開發了出來,而大英帝國為了開發鑽石與黃金,制定了殘酷而苛刻的殖民地政策,這樣就進一步加深了與原先就住在那兒的布爾族人的矛盾。隨著矛盾沖突的激烈,爆發了第一次布爾戰爭(1880-1881)。
英國人勝利地將布爾族人驅逐到了北方,將黃金與鑽石的產地統統收歸已有,加以管制。這樣一來,英國人與布爾族人的對立進一步加深,終於又爆發了第二次布爾戰爭(1899年)。這一次,布爾族人吸取了上次戰爭失利的教訓,採用靈活而頑強的游擊戰與英軍周旋,使英帝國的遠征軍備受困擾,欲進不能,欲罷不甘,其勢已成騎虎,而且第二次戰爭開始後,英國的戰爭費用出乎意料得龐大,遠遠超出人們開戰初的估計。屋漏偏逢連夜雨,歷來與英國水火不相容的德意志皇帝,又正野心勃勃地計劃建造一支大艦隊,英帝國歷來是海上的老大,豈能容忍他人取而代之?必然要與德國抗衡,於是展開了激烈的軍備競賽。一邊開戰一邊擴充軍備,英國的財政頓時陷入了極端困難的境地,單靠自身的力量已無力回天,必須求助他人了。
這時,英國政府首先就想到了摩根,於是派出羅斯查爾公司紐約代表處的貝爾蒙來征詢摩根的意見,向他求援。摩根毫不推辭,一口答應了下來。摩根首先從第一次布爾戰爭的公債下手,負責購買了價值總計1500萬美元的公債。後來又反復地追加認購。實際上,總共認購了價值達1.8億美元的英國政府公債。做了這么多筆戰債、公債生意,對摩根來說是利益無窮。
到了20世紀初,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摩根已經成了世界的債主。

閱讀全文

與摩根承購法國國債如何獲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