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國內的信用評級機構前景如何做了兩三年分析師後可以轉行做什麼
正經來說,個人感覺還是能學到一些東西,思維的分析範式、行業常識、訪談技巧、財務分析能力以及航空公司里程數都不能算沒用。
但是分析師可替代性太強,專業能力有限。這點從國內評級公司人員流動性極大、分析師平均從業年限3年以下就可以看出來。
跳槽的話,評級公司背景不如會計師、律師、券商投行等背景吃香。常見出路是保險公司資管、擔保公司內評、銀行風險、券商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債券承銷承做這些。
『貳』 債券評級行業工作前景如何中國的幾大評級機構,哪個更好一點大公國際在業界聲譽如何
標准普爾由普爾於1860年創立,員工總數超過5,000人,分布在19個國家,為投資者提供信用評級獨立分析研究投資咨詢
穆迪公司的創始人是約翰·穆迪在1909年首創對鐵路債券進行信用評級
惠譽國際由約翰`惠譽1913年創辦
『叄』 信用評級機構是什麼時間發展起來的剛開始時在經濟中扮演什麼角色
中國的資信評估公司的發展不過十幾年的時間,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中國社科院、航空部的幾個領導開始醞釀,到89年擱淺了一段時間,94年正式發起成立大公,成立了以銀行為主體的資信評估公司。但是當時行業不規范,一下出現了上百家的信用公司。97年認定了9家公司可以從事企業債券評級,其中包括大公、中誠信、北京長城、上海的兩家(新世紀、遠東),雲南、深圳、福建、沈陽等地各一家。這9家中,只有大公和中誠信是做全國性的業務。做的工作有下列3個方面:銀行貸款評級、債券評級、企業資信評級。
中國的經濟要進一步迅速發展、進一步融入到國際市場經濟中,就需要建立適合國情市場經濟體系。除了法律等政治方面的制度,資信文化體系的建立也是建立市場經濟體系一個必不可少的過程。作為經濟大國,中國在信用評級方面應該有自己的話語權,國家有必要支持民族評級機構,有些業務涉及敏感行業,有關數據信息只能提供給大公這樣的本土企業。另一方面,因為我們的服務對象是中國的企事業,我們成長在中國的土壤,只有走民族化與國際化結合的道路,才能建立起適合中國國情、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資信文化體系。
『肆』 截止目前為止,被中國保監會認可的債券評級機構總共有哪些
之前分三批認可了5家,除上述提到的,還有被市場拋棄的遠東。中國保監會未再新增認可機構。鵬元是經證監會認可能夠對上市公司債券進行評級的機構。
『伍』 在信用評級、資信評估公司工作有前途嗎應該如何規劃
不錯的,現在河南地區信用評估已經普及了,河南信用評估網是為了建設河南信用體系的,前景很好,可以考個信用管理師,這個目前好考,作用不次於CPA,我是河南信用評估網總監,不懂問我
『陸』 債券信用評級的評級機構
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最具權威性的信用評級機構,主要有美國標准·普爾公司和穆迪投資服務公司。上述兩家公司負責評級的債券很廣泛,包括地方政府債券、公司債券、外國債券等,由於它們佔有詳盡的資料,採用先進科學的分析技術,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大量專門人才,因此它們所做出的信用評級具有很高的權威性。標准·普爾公司信用等級標准從高到低可劃分為:AAA級、AA級、A級、BBB級、BB級、B級、CCC級、CC級C級和D級。穆迪投資服務公司信用等級標准從高到低可劃分為:Aaa級,Aa級、A級、Baa級、Ba級B級Caa級、Ca級、C級。兩家機構信用等級劃分大同小異。前四個級別債券信譽高,風險小,是「投資級債券」;第五級開始的債券信譽低,是「投機級債券」。
標准·普爾公司和穆迪投資服務公司都是獨立的私人企業,不受政府的控制,也獨立於證券交易所和證券公司。它們所做出的信用評級不具有向投資者推薦這些債券的含義,只是供投資者決策時參考,因此,它們對投資者負有道義上的義務,但並不承擔任何法律上的責任。
『柒』 信用評級機構的現狀
●經過了十多年的長期准備,美國穆迪、標准普爾、惠譽等利用中國在信用評級管理方面的薄弱環節,在幾乎沒有任何障礙的情況下,長驅直入中國的信用評級市場。
●美國評級機構藉助被收購公司的分支機構,迅速將觸角伸展到全中國,直接或間接從事所有評級和相關業務。
一、中國信用評級市場規模較大的只有四家
中國信用評級行業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末,是改革開放的產物。最初的評級機構由中國人民銀行組建,隸屬於各省市的分行系統。20世紀90年代以後,經過幾次清理整頓,評級機構開始走向獨立運營。1997年,人民銀行認定了9家評級公司具有在全國范圍內從事企業債券評級的資質。2005年,中國人民銀行推動短期融資券市場建設,形成了中誠信、大公、聯合、上海新世紀和遠東五傢具有全國性債券市場評級資質的評級機構。2006年後,上海遠東因「福禧短融」事件逐漸淡出市場。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和市場洗禮,目前規模較大的全國性評級機構只有大公、中誠信、聯合、上海新世紀4家。
二、美國評級機構對中國評級市場的掌控
經過了十多年的長期准備,美國穆迪、標准普爾、惠譽等利用中國在信用評級管理方面的薄弱環節,在幾乎沒有任何障礙的情況下,長驅直入中國的信用評級市場。
2006年,美國評級機構開始了對中國信用評級機構的全面滲控。2006年,穆迪收購中誠信49%股權並接管了經營權,同時約定七年後持股51%,實現絕對控股。同年,新華財經(美國控制)公司收購上海遠東62%的股權,實現了對該機構的直接控制。2007年,惠譽收購了聯合資信49%的股權並接管經營權;標准普爾也與上海新世紀開始了戰略合作,雙方亦在商談合資事宜。穆迪、標准普爾、惠譽三大評級公司也都曾與大公洽談合資,提出對大公控股或控制經營權,穆迪願意出價3000萬美元購買大公控股權,但都遭到拒絕。這樣,目前中國四家全國性的信用評級機構除大公始終堅持民族品牌國際化發展外,其餘已經或正在被美國控制。
在被美國收購的評級機構中,中誠信、聯合在全國各省均設有分公司,他們可以從事國內的所有評級業務,市場份額合計超過2/3以上。美國評級機構藉助被收購公司的分支機構,迅速將觸角伸展到全中國,直接或間接從事所有評級和相關業務。
『捌』 評級機構的債券評級有多少級
目前國際上公認的最具權威性的信用評級機構,主要有美國標准·普爾公司和穆迪投資服務公司。上述兩家公司負責評級的債券很廣泛,包括地方政府債券、公司債券、外國債券等,由於它們佔有詳盡的資料,採用先進科學的分析技術,又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大量專門人才,因此它們所做出的信用評級具有很高的權威性。標准·普爾公司信用等級標准從高到低可劃分為:AAA級、AA級、A級、BBB級、BB級、B級、CCC級、CC級C級和D級。穆迪投資服務公司信用等級標准從高到低可劃分為:Aaa級,Aa級、A級、Baa級、Ba級、B級、Caa級、Ca級、C級。兩家機構信用等級劃分大同小異。前四個級別債券信譽高,風險小,是「投資級債券」;第五級開始的債券信譽低,是「投機級債券」。
標准·普爾公司和穆迪投資服務公司都是獨立的私人企業,不受政府的控制,也獨立於證券交易所和證券公司。它們所做出的信用評級不具有向投資者推薦這些債券的含義,只是供投資者決策時參考,因此,它們對投資者負有道義上的義務,但並不承擔任何法律上的責任。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2-09,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玖』 您好,想請教您關於在信用評級機構的職業發展問題
中國的公司基本上都是在做假賬,假財務報表。我不認為中國的信用等級能夠被世界所承認。
目前的信用等級機構都掌握在歐美國家中,我覺得中國在這方面還是個小學生。
『拾』 美國三大信用評級機構的發展史
1、穆迪(Moody)公司的創始人是約翰·穆迪,他在1909年出版的《鐵路投資分析》一書中發表了債券資信評級的觀點,使資信評級首次進入證券市場,他開創了利用簡單的資信評級符號來分辨250家公司發行的90種債券的做法,正是這種做法才將資信評級機構與普通的統計機構區分開來,因此後人普遍認為資信評級最早始於穆迪的鐵道債券資信評級。1913年,穆迪將資信評級擴展到公用事業和工業債券上,並創立了利用公共資料進行第三方獨立資信評級或無經授權的資信評級方式。穆迪評級和研究的對象以往主要是公司和政府債務、機構融資證券和商業票據,最近幾年開始對證券發行主體、保險公司債務、銀行貸款、衍生產品、銀行存款和其他銀行債以及管理基金等進行評級。目前,穆迪在全球有800名分析專家,1700多名助理分析員,在17個國家設有機構,2003年評級和分析的債券總額超過30兆美元,其股票在紐約證交所上市交易(代碼MCO)。
2、標准普爾(S&P)由普爾出版公司和標准統計公司於1941年合並而成。普爾出版公司的歷史可追溯到1860年,當時其創始人普爾先生(Henry V. Poor)出版了《鐵路歷史》及《美國運河》,率先開始金融信息服務和債券評級。1966年標准普爾被麥克勞希爾公司(McGraw Hill)收購。公司主要對外提供關於股票、債券、共同基金和其他投資工具的獨立分析報告,為世界各地超過22萬多家證券及基金進行信用評級,目前擁有分析家1200名,在全球設有40家機構,僱用5000多名員工。
3、惠譽國際(Fitch)是1913年由約翰·惠譽(John K.Fitch)創辦,起初是一家出版公司,他於1924年就開始使用AAA到D級的評級系統對工業證券進行評級。近年來,惠譽進行了多次重組和並購,規模不斷擴大。1997年公司並購了另一家評級機構IBCA,2000年並購了DUFF & PHELPS,隨後又買下了Thomson Bankwatch,目前,公司97%的股權由法國FIMALAC公司控制,在全球有45個分支機構,1400多員工,900多評級分析師,業務主要包括國家、地方政府、金融機構、企業和機構融資評級,迄今已對1600家金融機構、1000多家企業、70個國家、1400個地方政府和78%的全球機構融資進行了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