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煩樓主把上次問題給結算了吧,在債券區拿點分不容易。。。
投資短期國債來改善資產結構,請樓主注意,短期國債是流動性資產,也就是說近似等於現金,也就是說這個問題在久期相同的情況下,就是印度盧比和人民幣的問題。
在預期人民幣對印度盧比升值的情況下,中國債券劃算,反之亦然。
請樓主注意,短期債券當作現金看待,收益性遠低於流動性
通過投資短期國債來改善投資者原來的資產結構並不能很大程度上的改變投資者的資產結構。把現金轉化成短期債券變化不大。
這樣的資產組合調整結構顯然效果不大,不懂情HI我
B. 中國這么多錢 很大一部分援助買國債 而印度.越南把錢都用在軍事 上 這樣會不會趕上中國啊 有點擔心
您好,不用擔心印度.越南把很大一部分錢用在軍事上但總量沒中國的多。還有重要的一點印度.越南一般是去和外國買武器,而中國走的是自主創新的路。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印度.越南一味的買武器不僅費錢還不利於自身軍工業發展,這種做法短期有用長期不行的。所以不用擔心。
C. 在國內能收購印度國債嗎
錢多了燒包?可以買伊拉克,利比亞,葉門,阿富汗那一些國家的國債
D. 印度看起來這么窮,買武器卻以「億」為單位,錢哪來的
據我了解,雖然印度看起來窮,但是國家綜合財力還是可以的,另外印度也會通過貸款的方式來購買武器。
眾所周知,印度是一個非常窮的國家,可以說印度的窮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印度底層的人民甚至連茅廁、供水、供電都用不起。大家就可以想像得到,印度到底有多窮了。但是如此窮的印度,買武器卻以「億」為單位,實在是令人不可思議。
另外,據我了解,其實印度在買武器上並沒有那麼大方,如果他們覺得價格貴不合適的話,印度是不會買的。雖然新聞上總是說印度動不動就購買武器,但是成功的訂單卻不多。不可否認,印度在軍費上的投資是最多的,雖然有一定的經濟實力,但是有時候也會通過貸款的方式來購買武器。
文章結束了,大家都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大家留言點贊轉發啊!
E. 印度綜合國力有多強大呢
從世界歷史來看,二戰後那是新興國家崛起的時期,整個世界格局為之一變,尤其是以大型新興國家崛起為代表。特別耀眼的是中國的崛起和印度的崛起,被譽為世界最快速崛起的兩個國家。而現在的中國,已經是躋身世界超級大國行列,而印度的崛起也是非常迅速。為此很多人想要知道的是,現在的印度綜合國力到底有多強大呢?你可能想不到。
第四,未來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對於印度而言,其實最大的潛力來自未來,畢竟印度人口很多,而且很快超過我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對於未來世界而言,有人的地方才有江湖,而印度人口最多,那麼這無疑將是巨大的國力基礎。甚至很多西方機構,甚至預言,未來的世界,印度將是超級大國,就是因為其有充足的人口,所以印度綜合國力還是很強大的。
F. 印度短期國債比例是多少
印度金融體系改革的特點
印度第一代改革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金融改革是從1991年到1997年進行的,主要的改革包括利率自由化、政策性銀行貸款改革以及減少政府對銀行的干涉。第二階段改革從1998年一直到現在,內容包括金融監管體制的改革,進一步發展資本市場,保護投資者的利益,企業治理改革,改善銀行的綜合服務水平,風險管理以及保險和養老金體系改革。
印度1991年宣布的改革對銀行體系產生了明顯的效果。此次銀行改革的目的是更好地利用資源和有效地分配貸款。改革第一階段採取了下列措施:降低銀行存款准備金率,擴大銀行開放度,加大對外投資;加大對銀行的監管力度;允許私營企業進入銀行業,加強行業競爭;制定銀行信息披露制度,提高行業透明度;加強政策的傳導性。經過一系列改革,銀行降低了不良資產率,提高了運轉效率,增加了活力與實力,減少了經營成本,提高了利潤率。
印度金融市場改革的重點是放鬆管制,加強流動性,降低交易成本。1991年以來,印度股票市場改革主要目的在於提高市場流動性和透明度。主要措施包括:
放鬆股票發行市場管制。1992年印度廢除了《資本發行控製法案(1947)》,企業在相關監管規則的指導下,有權獲得市場籌資機會。計劃發行股票的公司不需要事先經過政府的批准,在取得印度證券交易委員會發放的批文後便可發行證券。1995年,印度在新股發行定價方面又實行入標定價法,從而提高了股票發行的效率。
在流通市場上注重拓寬市場基礎,提高市場流動性,加強風險管理。金融改革以來,印度股票市場投資者范圍擴大,金融工具創新活躍。1992年印度允許外國機構投資者(FII)在股票市場投資,後者如今已經成為印度資本市場上最大的機構投資者;共同基金尤其是私營性質的共同基金如今已成為另一種活躍的機構投資者。印度股票市場實行漲跌停限制制度,以控制股票市場價格過度波動。印度政府還為小公司建立了場外交易市場;允許公共設施和市政公司在股市上發行債務證券;規定發行股票的最大可交易數不超過100股。
擴大股票市場開放。1992年?印度政府允許印度公司通過可轉換債券向外國投資者發行股權證券,使外商可以直接投資印度的公司證券,這表明印度的證券市場開始對外開放。1996年已經有600多家外商投資企業進入印度股票市場,這些外商企業所購買的證券總量達到26億美元。同時,印度還拓寬印度公司的國際融資渠道,相關的金融工具包括美國存托憑證?ADRs?、全球存托憑證(GDRs)、外幣轉換債券以及對外商業借款等。國際融資渠道的通暢使印度國內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聯系更為密切,有利於提高國內市場的流動性,減少市場間的套利機會,提高國內市場效率。
在1991年金融改革之前,印度國債市場非常落後,缺乏有效的市場規則以及其他基本制度安排。國債市場實質上是印度儲備銀行財政赤字貨幣化的一種途徑。印度儲備銀行沒有設立專門機構而是通過股票經紀公司開展業務。金融機構受制於法定要求而參與國債市場。由於市場缺乏主動參與的熱情,加之國債市場獲利甚微,印度國債市場一直規模較小,交易平淡。1991年以來,印度對其國債市場實施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主要包括:通過拍賣方式確定政府證券利率,取消行政管理利率;逐步解除通過發行國庫券而使財政赤字貨幣化的自動機制;引進一級交易商(PD)作為政府證券市場的做市商;建立券款交付(DvP)結算系統,提高政府證券交易的透明度。
上述一系列改革措施有效地改變了印度國債市場的落後狀況,為印度國債市場帶來了深刻的變化:投資者范圍擴大,非銀行機構參與其中,儲備銀行在發行市場的參與程度降低,零息債券利率變動與市場的聯系更加密切,財政赤字貨幣化機制被阻斷,國債市場逐漸成為貨幣政策傳導中樞。國債市場在制度建設、風險管理、清算和結算,以及提高國債管理的透明度等方面都取得了相當大的進步。印度國債市場改革成績斐然。
印度金融體系改革的啟示
印度的金融改革給我們的一個啟示就是激進的改革也是可行的。印度國家股票交易所(NSE)的關鍵人物在金融領域進行了徹底的改革,而不是增量式的改革,為印度金融體系建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印度個人和印度公司利用股票市場進行資本運作,並且逐漸成為了印度股市的主導力量。股市激進式改革的成功,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建立了印度證券交易管理委員會(SEBI)和國家股票交易所(NSE)等新機構。從印度改革的經驗可以知道,這些新機構才可能更具有觀察和施壓的獨立性。如印度儲備銀行和印度國家清算公司是債券市場產品和服務創新的主要推動者。NMCE、NCDEX、MCX和印度清算有限公司等新機構已經成為引導其他保守市場進行創新的重要動力。
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激進改革的實施沒有財政部和印度證券交易管理委員會(SEBI)的政策支持的話,也不可能實現。加強證券市場的競爭必須增強監管部門的執行力,印度證券交易管理委員會(SEBI)作為一個獨立的監管機構,其成立是證券市場改革的關鍵。標志著金融體系的結構發生了重要的變革。其制度特徵是:SEBI是證券市場中的監管機構。SEBI並不負責提供服務,它僅僅是監管服務的提供者。SEBI並沒有內生出一個由公共機構權利管轄的行業。SEBI的職員全是新近招聘的,因此它能夠進行更高效的人力資源管理。印度證券交易管理委員會(SEBI)成功的關鍵因素是信息披露和競爭政策。在交易的基礎設施建設方面,SEBI建立了一個機構間進行競爭的框架體系。更重要的是,通過大量家庭儲蓄的資金參與投機活動從而使股票市場具有價格發現功能。正是這種家庭部門的直接參與,降低了機構對市場的控制能力。這主要是因為,大量理性投機者的交易活動對於監察像操縱市場這類違規行為是相當有效的。如果交易屏幕上顯示的價格太低,來自全國各地的大量買者就會湧入市場,反之亦然。這樣,大量的市場參與者的參與活動保證了市場運行的效率。
G. 印度每年100億美元買軍火,為何不買美國國債
印度每年100億美元買軍火,為何不買美國國債?地主家也沒余糧啊
有朋友在網上問我,印度為何每年能100億美元買軍火,總是被坑,為什麼不買成美國國債掙點錢呢?
這個事情要分開來說,我將從"為何印度斥巨資賣軍火?""印度為何不買美國國債?""賣軍火的錢能不能用來買國債?"三個問題來解釋。
很明顯,印度屬於外匯太少的國家,沒錢買國債,牙縫里擠出一些錢買軍火,其實是打腫臉充胖子。
H. 境外投資者持有的美債約7.12萬億美元,那持有的人民幣債券有多少呢
近幾年,美國國債一直在不斷攀升——當前已經超過了28萬億美元,僅最近兩年時間里就新增了5萬億。但美國境外投資者持有的美債總量卻變化不大——整體維持在7萬億美元附近,即新增發的美債主要是由美國境內投資者購買的。
僅從總量角度來看,當前境外投資者持有的人民幣債券僅約為4806億美元,而持有的美債卻高達7.12萬億美元,差距非常之大。但發展趨勢卻完全不同——最近一年多,境外投資者持有的美債幾乎沒多大變化。
但持有的人民幣債券增速卻高達兩位數,即人民幣債券的增長潛力更大。相信隨著我國經濟、貿易的持續發展,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人民幣債券的境外持有量仍將快速增長。本文由【南生】整理並撰寫,無授權請勿轉載、抄襲!
I. 誰知道債券市場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各國債券市場規模如何
債券市場作為證券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逐漸發展起來的。債券市場的主要部分是公債或政府債券,而且,各國的債券市場幾乎無一例外都是從發行政府債券開始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指出:「公共信用制度,即國債制度,在中世紀的熱那亞和威尼斯就已產生,到工場手工業時期流行於整個歐洲。」
中世紀歐洲的政府債券市場僅具有雛形。發行市場和流通市場都不很發達,17世紀下半期,荷蘭聯省共和國公開發行了一批政府債券,井在阿姆斯特丹交易所上市。後來,歐洲其他國家也紛紛將本國政府債券投放到阿姆斯特丹交易所上市,使得阿姆斯特丹很快成了歐洲最主要的債券市場。
到18世紀中後期,英國和法國憑借其資本主義生產和對外貿易的迅速發展,取代荷蘭成為新的世界經濟和金融中心。歐洲公債市場的重心向倫敦和巴黎轉移,英國和法國的債券市場逐漸發展了起來。
在美國,早在獨立戰爭期間,政府就發行了各種臨時債券和中朗債券,以支付巨大的戰爭經費開支,1770年,費城成立了美國第一家證券交易所——費城證券交易所,其中已有債券交易。獨立戰爭勝利後,財政部長漢密爾頓開始著手重建國家財政,特別是解決聯邦政府發行的紙幣——「大陸市」的急劇貶值問題,1790年,美國政府按面值贖回「大陸市」,同時發行了新的「公共債券\以籌集贖買資金。此後,國債交易日漸發達。
19世紀以後,資本主義經濟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工商企業需要籌集大量資金以支持其長期發展,企業債券開始誕生:同「屯國家機構也日益龐大,政府開支膨脹,政府債券規模進一步擴人。在這種情況下,債券中場開始制匿化、組織化和規模化。l肌之年3 月,英國證券交易所開設了世界上第·家大型的專業化債券交易中心。美國在1817年紐約證券交易所正式成立後,債券的發行與交易也逐漸地走上了規范化的軌道。
在歐美各國債券市場迅速發展的同時,亞洲一些國家的債券市場也在醞釀、形成和發展。日本在明冶維新初期就開始發行債券、後來在修建大販鐵路則,首次發行廠公司債券。菲律賓、印度尼西亞、馬來亞、新加坡、韓國等其他國家的債券市場也在19世紀末和刀世紀初先後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各國債券中場發展十分迅猛,成為與股票中場相並列的資本市場兩大支往。債券品種日新月異,層出不窮,如中央政府債券、地方政府債券、政府保證債券、國庫券、其他政府部門債券、普通公司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抵押債券、金融債券、境外債券、外國債券、歐洲債券等。債券的期限結構更加多樣化,出現了各種短期、中期、汪期債券。
同時,各國債券市場規模空前擴大。在發行中場方向,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出版的《金融中場趨勢》統計.1996年當年,美國聯邦政府債券、金融機構債券、國內公司債券、外國公司債券發行總額為12 644億美元.與美國當年GDP(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為17%;法國債券發行總額為4 752 億法郎,與GDP的比率為6.1 %;英國債券發行總額為386億英鎊,與GDP的比率為5.4%。
在市場交易額方面,據國際證券交易所聯合會的資料統計, 1996年,法國債券交易額達到了115 723.96億美元,與法國GDP的比率為752.8%;德國為21 727.29億美元,與GDP的比率為91.8%;英國為16 218.70億美元,與GDP的比率為146.2%;美國為58588.5億美元,與GDP的比率為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