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欠了1。4萬億國債,請問國債是什麼東東,怎麼還,怎麼借
國債顧名思義就是政府向社會企業、機構和個人借錢,承諾還款期限,並且每年支付利息。政府一般靠自己的收益,既稅收、還有借新債還舊債的方法償還國債,1.4萬億元並不多,國家2007年的財政收入就有5萬多億。國債就是債券,把國債通過銀行和證券交易市場賣給企業、機構和個人就是了,國家得到現金,購買國債的人得到債券憑證,就是這樣借錢啊!
另一個層面講,如果國家欠某個機構1.4萬億國債,那麼國家只需要再發行1.4億國債,或者拿現金到市場上去收購還給它就是了。
Ⅱ 清朝滅亡外國國債誰還
想多了 政府都換掉了 誰會還這個 明顯作廢了 國民政府是推翻清政府的怎麼可能會替它還債..
Ⅲ 有哪些國家欠中國國債中國又欠誰國債。
美國,我國已經持有8000億美元美國國債,是美國第一大債權國。
中國債市總體來看2007年債券市場債券發行總額發行79934.03億元,逼近8萬億大關,較2006年的58653.34億元增長36%。
中國債市主要分為央票、國債和金融債.
國債中可以分為普通國債及特別國債,依發行方式又可以分為記賬式及憑證式,次級交易市場分為銀行間及交易所(滬及深),大多數交易量在銀行間市場.
初次發行方面,目前已發行國債,2007底累計,銀行間債券市場累計發行人民幣債券37431.3 億元,同比增加95.85%
其中,財政部發行記賬式國債21849.5 億元,同比增加234.43%,主要為特別國債發行15502.3 億元
次級交易方面,07年二級市場現券和回購共成交623799.4655億元,較06年增長62%。其中現券交易157232億元,較06年增長53%;回購交易466566億元,較06年增長65%。其中,銀行間市場共成交60.3941萬億元,佔比達到96.82%,上海交易所成交1.9832萬億元,深圳交易所成交24.65億元,兩者相加尚不及銀行間市場的零頭,僅佔3.18%
不欠別人的;剛建國欠蘇聯的,三年困難時期就是它搞的。
Ⅳ 清朝覆滅後,欠下西方列強大量賠款,他們為何不來討債
晚清是中國封建帝王制的最後一個階段,這時的清廷內外堪憂,積弱慎重,已沒有實力去對抗八國列強的欺壓。為此外國人就利用各種借口壓榨清廷政府,而老太後慈禧則選擇不斷的妥協,導致簽下諸多不平等條約以及債務合同。那麼當清朝宣布覆滅後,之前欠西方列強的國債,為什麼不見他們來追討呢?
命運的轉機在於「辛亥革命」,以孫中山為首的中華義士們一舉聯合推翻腐朽的清廷,正式建立中國民國。之後,國民政府就明確表示不會承認清廷簽訂的所有不公平條約,包括「套路貸」所欠下的債務。
不僅是孫中山先生統領的南京政府,後來由袁世凱統治的北洋新政府,均聲明不承認這批不公正條約,並且強調這些條約不合法。然而就算如此,還有一項「庚子賠償」一直在分期賠償著。這個欠款條約,是清廷宣布覆滅之際,美國強逼清廷把這些賠款用在中國教育事業方面,並且建立了清華學堂,也就是如今的清華大學前身。這種「慈善賠償方式」同時也被英國、法國、荷蘭、義大利等列強採用,使得這些賠償改用到中國修建學校事業方面。所以這等於是變相的一筆勾銷了,自此西方列強就再沒有來討要過清廷欠下的債款。
Ⅳ 美國讓中國償還1萬億美元清朝債券,這種做法合理合法嗎
美國讓中國償還1萬億美元清朝債券,這樣的做法是不合理的,也不合法的。套用一句流行語來說「大清都亡了」,這都已經是陳芝麻爛穀子的事情了,美國人現在搞這套就屬於純粹的胡鬧。
而且清朝欠他們的錢應該去找清朝政府要,要錢也是需要講究規則的。特朗普對於此事也沒有明確表態,也就是說這只是民間私人行為,官方和司法都並不支持他們的控告。
總而言之,這種不合理也不合法的行為,是屬於個別美國人的私人意志,對於我們並沒有多少影響,如今新中國已經站起來了,可以挺起腰桿做事,我們對此不必有過大的反應。
Ⅵ 美國為什麼不能通過印製美元來償還欠中國的國債
問題1:回答:發行美國國債的機構,是美國聯邦政府。而有權利印製美元的機構,是美國的央行,也就是聯儲。根據美國法律,聯儲是一個獨立機構,並不是聯邦政府的下屬,或者組成機構。因而,在法律上,美國聯邦政府無法命令聯儲印製美元。這就引出下一個問題--問題2:為什麼美國法律規定聯儲是獨立機構,而不受政府的管轄?回答:歸根結底,這個設計是為了避免政府通過濫發鈔票來掠奪民眾,從而引發通貨膨脹。也就是說,如果政府需要借錢,就必須到公開的債務市場,通過發行債券向民間借債。買債券的一方,包括聯儲,即成為聯邦政府的債權人。有的國家,和美國一些州,在憲法中規定,其政府每年收支必須平衡。也就是說,不能欠隔年債。美國聯邦政府沒有這個法律限制,但是,聯邦政府的債務是有法定上限的。要增加債務上限,必須通過國會批准。這個設計,願意是為了防止政府掠奪人民。但是同時,它也很大程度地增強了債權人,包括中國,對美國政府債務的信心。因為大家知道,這個政府不能隨意借債,不能隨意濫發貨幣來逃避債務。問題3:那為什麼聯儲不印製美元,來償還欠中國的國債?回答:聯儲的首要任務,是防止通貨膨脹。無限制地引發美金,會引發通貨膨脹,導致人民手中的美元貶值。另外,美元大量增發會導致美國政府的其他債權人對美元失去信心,從而拋售美元。但是,聯儲的另一個任務,是保障經濟和就業。因而,聯儲會在經濟低迷的時候,發行美金,在公開債務市場上購買美國國債,給整個經濟體系注入資金,從而刺激經濟。今年來的所謂量化寬松(QE, QE2),就是這個過程。聯儲的這兩個任務之間,是有內在邏輯矛盾的。要完全避免通貨膨脹,最好的辦法就是完全不發行新貨幣。然而這樣,在經濟萎靡的時候必然導致資金和信用鏈中斷。另一方面,用發行貨幣,或者說增加流動性,來刺激經濟,必然導致一定程度的通貨膨脹。問題4:為什麼中國買美國國債?回答:中國官方手裡有大量美金。數額如此絕大的美金,必須投資於低風險資產。當今世界的金融市場,美國國債被普遍認為是「零風險」資產。問題5:為什麼中國有這么多美金?回答:中國通過外匯順差積累了大量美金。這些美金,和其他投資型外資(FDI,和所謂熱錢)通過中國的強制結匯制度,最終流到中國的央行,中國人民銀行。問題6:為什麼美國國債是所謂「零風險」資產?回答:一句話的回答,就是這是美國國力的體現。所謂國力,包括美國巨大的市場,發達的經濟,先進的科技,超級大國的軍事實力。另一方面,也包括其法律和制度體系。比如,聯儲和政府分離的制度,很大程度上束縛了政府濫發貨幣的可能,約束了政府開支,也增強了投資者,包括中國外匯管理局,對美國國債的信心。問題7:美國國債真的是「零風險」資產嗎?回答:這個問題有兩方面。第一,美國政府破產的可能性接近於零。美國政府可以通過新債換舊債,發行新國債,換回美金,來償還舊國債。這一方面的主要風險是美國國內政治風險,因為聯邦政府增發國債必須通過國會批准。而去年共和黨表現出了強烈的限制增發國債的政治意願,導致標普給美國國債降級。然而,最終共和黨做了讓步。從長遠看,美國國內政治最終會讓步於國際債務和國家利益的壓力。因而,這一方面的風險極小。換句話說,美國不但肯定會,而且已經,用印鈔票來還國債了。第二,從長遠看,美國最終必然通過增加政府債務上限,聯儲增發美金來償還債務。這就會導致通貨膨脹,美金貶值,使債權人手中的國債名義面值不變,而實際價值減少。這個風險不但相當大,而且是必然。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就是通過這個途徑,用「廣場協議」迫使日元對美元升值。總之,美國國債的風險,並不來源於美國聯邦政府破產,而來源於美元的長期貶值預期。問題8:OK,所以中國大量對美國出口,必定積攢大量美金。而積攢大量美金,必然購買大量美國國債。而大量美國國債最終必然導致美金增發,美元貶值,那麼中國為什麼還要大量對美國出口?回答:安置就業。中國製造業的生產能力對於國內消費水平而言,相對過剩,因而需要用出口來保障就業。如果要出口,當然是出口給風險最低,消費能力最大的市場。誰也不願意賣一大堆東西給伊拉克,換回一對回頭就報銷的伊拉克第納爾。問題9:美國既然知道會欠中國很多錢,為什麼還從中國進口?回答:市場經濟。中國的低成本,帶來產品的低價格。美國消費者和其他國家消費者一樣,購物會選擇便宜的。問題10:美國長久這樣欠錢下去,會不會出現希臘式的局面?回答:不會。希臘不能自己發行歐元,而美國可以自己發行美金。希臘問題的根本矛盾,是財政主權和貨幣主權的分離。美國不存在這個矛盾。問題11:中國到底持有美國多少國債?回答:中國持有美國國債,佔美國聯邦政府總債務的大約8%。美國國債的大部分,由美國國內債權人持有,包括社保基金,美國財政部(是的,它自己借自己的錢,出於金融目的),投資機構,企業,以及個人。問題12:這事最終的結局會是什麼?回答:除非出現戰爭,動亂等局面,中國將繼續對美國大量出口,同時國內消費會持續增長。最終,由於國內消費增長,生產成本上升,和人民幣升值等因素,中國與美國進出口持平。同時,美元會長期對人民幣相對貶值。為平衡政府開支和縮減債務,美國政府將增加稅收,和削減公共開支,主要是社會福利。總之,兩國的生產和消費將出於相對平衡的水平。這就是市場經濟的必然。
Ⅶ 中國還欠不欠國債
樓主,你的問題有錯誤!沒事,我來解答給你聽 那得看雜說,中國的國債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由中國的個人.投資公司.組織等購買。中國的國債好像不對外國政府.個人.公司等開放,也有外國企業與國有企業合作換國債的事情,但這是少數,其中據我所知只有力拓和中鋁(國有骨幹企業),但他們之間的合作是以失敗告終。再還有國債是國家的命根,不能隨便由它國掌控(至少中國是這樣,我支持他們的做法)。所以中國人民銀行是欠這些購買者的錢,不應該說欠,因為國債是有時間期限償還的,到時間你就可以拿國債劵去兌換RMB。 你可能問的是中國政府(代表中國)欠其他國家的國債不(應該這樣說,說我們給世界其他國家的銀行借錢沒有),國家性質的大規模向它國借貸應該是沒有的,國家性質的小規模的是有的(一般是省級建設項目),比如向世界銀行借貸。個人或者企業的,那屬於正常經濟借貸,國家一般不予干預,在本地方借貸比較劃算,本地方指這個地區,因為本區域的資產評估容易些。 美國政府倒是欠中國政府的錢(美國國債是可以對外開放的,換句話說,有錢就可以買),因為中國政府大量購買囤積美國國債,成為經濟威懾美國的利器,也為中國經濟和RMB做出了堅強的後盾。
Ⅷ 清政府被迫停止發行國債說明了什麼被迫舉借外債產生了什麼影響
說明清政府已經失去民心,沒有信用,發行的國債沒人買,籌不到資金,就沒錢,然後被迫無奈就向外舉借,可是借錢,最後還錢的還是普通大眾的人民。這導致民不聊生,使人民怨念漸漸加深,更加沒有人相信清政府。
Ⅸ 清政府被迫停止發行國債說明了什麼
清朝末年發生了兩件大事,一是甲午賠款,二是庚子賠款。兩次大的戰爭賠款使得清政府陷入巨大的財政危機。為了解決巨大的戰爭賠款問題,英、德、法、俄銀行以5%左右的利息提供給清政府貸款。我們幾乎都指責當時的英、德、法、俄銀行以 5%左右的利息借給清政府外債,但在中國當時沒有債券市場的情況下,一方面除了外債別無出路,另一方面這種 5%的利息對當時的中國來說是幾乎不可能找到的。這實際上反映了當時的清朝政府在既無法增加稅收、又無法發行國債的時候向外國借債的困境。
在一個國家發生財政危機的時候,可以採取加稅、增發貨幣、借債三種方式。其中增發貨幣一策又稱鑄幣稅,其實質與加稅一樣,只不過其負面作用不容易發現,但是一旦產生通貨膨脹,就一發不可收拾。因此對於解決一個國家的財政危機,實際上就主要是兩種,加稅還是借債。加稅的本質就是不斷存錢,如同老百姓喜歡儲蓄一樣,而借債意味著通過融資來解決目前的困境,通過融資的未來的利潤來支付利息並獲得進一步的發展。
清政府的財政政策實際上就是前者,不斷採取存錢的策略充實國庫。據史載,從康熙中葉開始,每年財政盈餘約500萬兩,乾隆中期以後年均結余在 1000萬兩左右。鴉片戰爭之前的年度財政盈餘也超過500萬兩,到鴉片戰爭後的1847年,財政結余為 380萬兩。甲午戰爭前的 1893年,國家財政結余高達760萬兩。這些數據說明,雖然按照傳統儒家理財觀念看晚清的結余可能還太少,但當時的經濟國策從根本上講極其荒謬,在兩次鴉片戰爭都失敗同時又面對日本的威脅下,朝廷不僅不想法把未來的收入透支來加速發展國力,反倒還一心放在「節流」上,只想到往國庫多存錢。結果是,國力相對其他國家繼續衰退。
按照傳統儒家評價國家財富的標准,可以說清朝即使在鴉片戰爭之後、太平天國起義之前還是非常富有的,這種富有在乾隆後期達到頂峰,1781年國庫存銀7000萬兩,到1789年為6000萬兩左右,1850年時降到800餘萬兩。太平天國起義對朝廷開支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發生貨幣危機,但即使在1853—1863年間,戶部銀庫仍然年增 19萬兩。這不多,但對傳統的中國人來說,那至少比承擔越來越高國債要好。但實際上這種錯誤的財政政策徹底地將清政府毀滅了。這似乎又回到了宋朝王安石和司馬光關於「開源」還是「節流」的財政政策的爭論。
在王安石看來,開源才能「民不加賦而國用足」,而司馬光堅持認為,「自古以來天下哪有這樣的道理?天地之間所生財貨百物不在民之手,就在官府之手,如果不是從百姓手裡收取財物,官府的錢從何而來?」但事實是,美國巨大的國債使得美國能夠透支消費,促使美國成為世界頭號資本主義強國,幾百年前國庫堆滿金銀的國家今天無一不是落後國家。依照詹姆斯?麥克唐納德《一個自由的國家債台高築:金融基層民主》一書中提供的資料,如果我們按1600年時能借到大量公債與沒借公債的國家分成兩組,那麼你會發現,400年前國庫里金銀萬貫的國家今天基本貧窮落後,而當年靠發國債發展的國家今天基本都經濟發達。像那時的明朝國庫藏銀約1300萬兩,朝廷甚至儲存了足夠吃 9年的谷糧!就怕天塌地陷。可是,越怕天塌下來,天還真的會塌下來,不久明朝被改朝換代。當時的印度國庫則儲藏了近6000萬兩金銀,坐在那些金銀上等著被殖民化。歷史就是如此讓人驚訝。
仔細看來,清朝末年的財政赤字在傳統中國文化看來非常嚴重,但相比而言,那時的赤字並非無葯可救,而是財政政策的失敗導致了清朝的失敗。按照學術界的估算,由於這些賠款以及其他外債支付,清政府在 1902年後每年要付約4700萬銀兩,這相當於1903年政府財政收入的44.7%(那年的財政收入為10492萬兩)。但是,1903年的實際財政赤字約3000萬兩,占財政收入的28.6%。如果跟英國早期比,1697年英國政府一年的短期債務支付是它財政收入的 3倍,1710年時是財政收入的近4倍,但那並沒迫使英國滅亡,實際上英國從那以後反而日益強盛。從這些數據上看,晚清的財政赤字並非傳說中可怕,但是由於缺乏有效的財政政策手段,導致只能依賴外債,並且因此喪失部分主權,最後在國民一片罵聲中倒台。
那麼借債策略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能夠解決財政危機並且促進經濟發展呢?這取決於投資收益率和借債利息的比較。我們可以把國家看成一個公司,從公司財務的角度來看待國家理財問題。首先,如果國家借債的利息高於國家投資或開支項目所能帶來的回報率,比如國債利率是20%而國家投資項目的回報率只有 5%,這里國債利率是成本,投資回報率是收入,那麼國家開支的項目每年要虧損15%。在這種情況下,除了必不可少的國家開支外,政府應該停止、減少開支,尤其不應該通過赤字、國債來讓政府浪費錢,應該降低稅負。如果是這樣,政府的確要盡量存錢,以防未來出現財政危機時要花20%的利息去借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