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炒股配資 > 債券投資風險案例

債券投資風險案例

發布時間:2021-09-18 08:36:30

㈠ 求國內外金融風險案例!!!麻煩各位了~~

海南發展銀行的關閉
一、案例分析
1998年6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表公告,關閉剛剛誕生2年10個月的海南發展銀行。這是新中國金融史上第一次由於支付危機而關閉一家有省政府背景的商業銀行。海南發展銀行成立於1995年8月,是海南省唯一一傢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其總行設在海南省海口市,並在其他省市設有少量分支機構。它是在先後合並原海南省5家信託投資公司和28家信用社的基礎上建立和壯大的。成立時的總股本為16.77億元,海南省政府以出資3.2億元成為其最大股東。關閉前有員工2800餘人,資產規模達160多億元。
海南發展銀行從開業之日起就步履維艱,不良資產比例大,資本金不足,支付困難,信譽差。1997年底按照省政府意圖海南發展銀行兼並28家有問題的信用社之後,公眾逐漸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開始出現擠兌行為。隨後幾個月的擠兌行為耗盡了海南發展銀行的准備金,而其貸款又無法收回。為保護海南發展銀行,國家曾緊急調了34億元資金救助,但只是杯水車薪。為控制局面,防止風險漫延,國務院和中國人民銀行當機立斷,宣布1998年6月21日關閉海南發展銀行。同時宣布從關閉之日起至正式解散之日前,由中國工商銀行託管海南發展銀行的全部資產負債,其中包括接收並行使原海南發展銀行的行政領導權、業務管理權及財務收支審批權;承接原海南發展銀行的全部資產負債,停止海南發展銀行新的經營活動;配合有關部門施實清理清償計劃。對於海南發展銀行的存款,則採取自然人和法人分別對待的辦法,自然人存款即居民儲蓄一律由工行兌付,而法人債權進行登記,將海南發展銀行全部資產負債清算完畢以後,按折扣率進行兌付。6月30日,在原海南發展銀行各網點開始了原海南發展銀行存款的兌付業務,由於公眾對中國工商銀行的信用,兌付業務開始後並沒有造成大量擠兌,大部分儲戶只是把存款轉存工商銀行,現金提取量不多,沒有造成過大的社會震動。

二、原因分析
(一)不良資產比例過大。可以說,海南發展銀行建立本身就是一個吸納海南非銀行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的怪胎。1992年開始海南房地產火爆,1993年5月以後,國家加大金融宏觀調控力度,房地產熱逐步降溫,海南的眾多信託投資公司由於大量資金壓在房地產上而出現了經營困難。在這個背景下,海南省政府決定成立海南發展銀行,將5家已存在嚴重問題的信託投資公司合並為海南發展銀行。據統計,合並時這5家機構的壞賬損失總額已達26億元。有關部門認為,可以靠公司合並後的規模經濟和制度化管理,使它們的經營好轉,信譽度上升,從而擺脫困境。1997年底,遵循同樣的思路、有關部門又將海南省內28家有問題的信用社並入海南發展銀行,從而進一步加大了其不良資產的比例。
(二)違法違規經營,海南發展銀行建立起來以後,並沒有按照規范的商業銀行機制進行運作,而是大量進行違法違規的經營,其中最為嚴重的是向股東發放大量無合法擔保的貸款。海南發展銀行是在1994年12月8日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籌建,並於1995年8月18正式開業的。成立時的股本16.77億元。但僅在1995年5月到9月間,就已發放貸款10.60億元,其中股東貸款9.20億元,占貸款總額的86.71%.絕大部分股東貸款都屬於無合法擔保的貸款,許多代款的用途根本不明確,實際上是用於歸還用來入股的臨時拆借資金,許多股東的貸款發生在其資本到賬後的一個月,入股單位實際上是剛拿來,又拿走。股東貸款實際上成為股東抽逃資本金的重要手段。這種違法違規的經營行為顯然無法使海南發展銀行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

三、 啟示
(一)不良資產比例過大是目前我國銀行業的主要風險。我國的商業銀行特別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比例大是一個眾所周知的事,盡管對4家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比例的匡算結果有不同,有的說20%左右,有的說30%左右,不論那一個比例,反正都是高比例,大大超過了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17%的最高限界,也大大高於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之初的泰國(7.9%)、馬來西來(6.4%)、印尼(17%)、韓國12%、日本12%、台灣11%,而形成高比例不良資產的原因雖有銀行自身經營管理的問題,但更多的是由於體制因素及由此引起的過多行政干預造成的。國有商業銀行在如此高的不良資產比例下只所以還能正常運轉,根本一點在於廣大民眾相信國有銀行不會倒閉,因此不但不擠提,還照樣存款。海南發展銀行一開始了就染上了國有商業銀行的體制病,長官意志使它一起步就背上了沉重的不良資產包袱,而由於它不是國有商業銀行,沒有國家信用保證,因此,一有風吹草動,就會發生擠兌,引發支付危機而難以為繼。如前所述,目前我國的主要商業銀行是裹著國家信用大旗掩蓋著高額不良資產的病灶,如果不能盡快把不良資產比重降下來,隨著我國加入WTO和國有商業銀行企業化改革的深入,就極容易引發類似海南發展銀行這樣的風波。

(二) 合規合法經營是商業穩健運行的基本要求。
海南發展銀行只所以短命,原因是它一開業就違規經營,《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第四章第35條、第36條、第40條規定,「商業銀行貸款,應當對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償還能力、還款方式等情況進行嚴格審查」,「商業銀行貸款,借款人應當提供擔保」,「商業銀行不得向關系人發放信用貸款;向關系人發放擔保貸款的條件不得優於其他借款人同類貸款的條件」。而海南發展銀行完全違背這些規定,貸款不問用途,貸款不搞抵押,通過貸款的方式抽逃資本金,前門拿進、後門拿出,拿來多少、帶走多少,如此違法亂紀經營,豈有不垮之理。
(三) 中央銀行的救助是防止商業銀行發生信用危機,化解銀行業風險的最後一道防線。在1998年上半年海南發展銀行出現儲戶擠兌時,中央銀行緊急調動34億資金予以支持,當發現如此救助不足以制止信用危機發生時,中央銀行採取斷然措施,立即關閉海南發展銀行,由中國工商銀行對其實行接管,從而避免了事態的擴大,保護了私人儲戶的利益。同時按照國際通行的規則,對法人債權進行登記,在海南發展銀行全部資產負債清償完畢以後按折扣率進行總付,以體現投資者(這里為存款者)自我承擔風險的原則。這一案例,充分顯示了中央銀行充當最後貸款人和化解銀行風險的最後一道防火線的地位。

第二篇 外國金融風險案例
案例2-1
美國儲貸協會的破產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美國發生了繼30年代以後又一次商業銀行儲蓄機構破產的風潮,據美國立法機構統計,有問題的商業銀行從1981年的大約200家增加到1986年的超過1400家,商業銀行倒閉的數量從1950——1981年平均每年5家,1982年——1992年平均每年130家,1988年達到200家以上,儲貸協會幾乎全面破產。至1995年末,花費了納稅人大約1400億美元。據美國總會計署估算,這場危機的保救成本要超過5000億美元。在這場危機中,各種利益集團通過立法機關和政府胡整亂治,丑聞百出,在美國金融發展史寫上了不光彩的一頁。

一、案例介紹
美國儲貸協會建立於20世紀30年代,當時成立這個協會的目的是為了鼓勵美國的中產階級進行自顧,所以全稱是「扶助儲貸協會」。為了規范儲貸協會的運作,國會創建了聯邦住宅貸款銀行委員會(FHLBB),而且建立了它的附屬機構聯邦儲貸保險公司(FSLIC),為儲貸協會的存款保險。儲貸協會吸收公眾的短期儲蓄存款、並且用這些所得存款向當地的購房者提供20年和30年的抵押貸款,利率在抵押期內保持不變。
顯然,如果儲貸協會向儲戶支付的利率低於儲貸協會發放的抵押貸款的平均收益率,則儲貸協會就有盈利,可以正常經營,反之,如果儲貸協會向儲戶支付的利率高於儲貨協會發放的抵押貸款的平均收益率,則該機構就會虧損。從3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利率很低,而且穩定,長期抵押貸款利率高於短期存款利率,即儲貸協會的收益曲線總是向上傾斜的。在穩定且低通貨膨脹率的時期,儲貸協會的經營是很簡單的。局外人嫉妒地拿儲貸協會經理的「3——6——3」的經營方式(以3%的利率借款,以6%的利率貸款,每天下午3點打高爾夫球)開玩笑。不幸的是,在70年代中期,利率開始上升。最初,這一上升是溫和的遞進的,所以儲貨協會遇到的麻煩不大。但在70年代後期,不斷上升的通貨膨脹對利率施加了向上的壓力,並將利率提高到了儲蓄機構可以向儲戶提供的利率上限水平。為了防止嚴重的非中介化,立法機構授權儲貸協會發行貨幣市場單據,這一新工具面值1萬美元,並允許銀行和儲蓄機構參照6個月國庫券的標准來確定利率。

㈡ 案例分析題假定投資者有一年的投資期限,想在三種債卷間進行選擇。三種債券有相同的違約風險,都是十年到

違約風險一樣,那就是損失確定了,自己需要對比一下三種證券哪一種的收益率高,而且要考慮利息率的計息方式,最好是連續利率。不過一般來說效率相對比較高的的投資方式就是5:3:2或者4:4:2。希望能幫到你。

㈢ 為什麼股權投資風險大於債權投資風險

1、股權的概念:股權即股票持有者所具有的與其擁有的股票比例相應的權益及承擔一定責任的權力。
2、債權的概念:債權是得請求他人為一定行為(作為或不作為)的民法上權利。
3、投資領域風險與收益(包括負收益)是正相關的,風險大收益大,風險小收益小,無風險收益更小。敢冒大風險,或獲得大收益,或血本無歸。冒小風險,或獲得小收益,或蝕小本。不冒險,收益甚微,但不蝕本。
4、投資股權有兩種,一種是股市,一種是合股經營。
A、投資股市,股市有波動,甚至波動很大,股市最高一天可以獲得10%的收益,如果投資10000元,如果按照每天獲得10%的收益理論計算,一年365天,所獲得的收益,這個數字輸入電腦,電腦都會死機,全世界都不會有這么多的鈔票。股市最低一天也可以獲得10%的負收益,,如果按照這個負收益理論計算,不管你投資多少萬萬億億,一年本利合計都會接近於0,風險與收益是並存的。
B、投資合股經營,這要看所選項目,市場情況,經營情況等等,年收益利率可以百分之幾十,可以百分之百多,也可能虧本,也是風險與收益是並存的。
5、投資民間債權,受法律保護的債權,一年的收益最高不會超過30%,比不上股市收益的3天(理論計算)。民間借貸收益也有一年高達50--60%,但是法律不保護,風險是很大的,更有賭場高利貸日利率10%的,這不但法律不保護,而且是嚴厲打擊的,風險更大。只有投資國有銀行存款、國債,(銀行存款、國債也是一種借貸關系,也是一種債權),沒有風險,但是收益率很低,年收益率只有百分之幾,收益很少。
這就是股權投資風險大於債權投資風險的原因。

㈣ 債券投資主要有哪些風險

1、違約風險:指發行債券的借款人不能按時支付債券利息或償還本金,而給債券投資者帶來損失的風險。
2、流動性風險:指投資者在短期內無法以合理價格出售債券的風險,也就是可能出現的想買買不到或想賣賣不了的情形。目前交易所有些債券在交易所交投非常不活躍,一天成交量非常稀少(成交量也就幾萬甚至沒有,俗稱「僵屍債」)。當然如果准備持有到期,則不需要考慮流動性風險。
3、價格波動風險:受供求等因素影響,債券價格實時波動。但是,對於准備持有到期的投資者來說,價格波動無關緊要,因為他未來所獲得的利息收入和本金返還是確定的,前提是該債券不會違約。
其中債券最大的風險就是違約風險。

㈤ 債務重組經典案例有哪些

債務重組六大經典案例
【典型案例一】溫州某家紡集團——巧妙化解民間借貸危機
企業背景:
溫州某家紡集團有30年發展歷史,曾榮獲過「中國馳名商標」、「國家免檢產品」等榮譽,年營業額最高達12億元。因盲目擴張,導致入不敷出;被銀行抽貸,為救企業盲目計劃上市,籌集私募基金3.2億涉及1800多人,民間借貸1.8億涉及200多人,總負債達18.5億元。企業資金鏈斷裂,經營與市場都陷入了混亂的狀態,無法正常經營及支付員工工資。
解救方案:
上海中和正道為該集團制定了股權、債權、產權三大重組戰略,以先解決民間債務後解決銀行債務為策略,在盤活資產的基礎上,化解法律風險,優化產業配置,剝離債務,引進戰略投資者,為企業打上一劑輸血強心針。
具體措施:
1.我們協助該集團與政府部門達成協議,將企業原有的108畝土地從工業用地轉為商業用地。
2.邀請政府、媒體、員工代表、民間債權人共同召開重組會議,讓各方緩沖爭取時間換空間。
3.成立房地產開發公司,找代建公司代建商住房,並與民間債權人協商以債轉股的方式化解民間債務,以買斷債權等方式降低銀行債務杠桿。
4. 砍掉重資產,撤出部分虧損專賣店,協助企業進行經營模式轉變——變產業鏈導向轉向品牌、技術、渠道為核心的成功轉型。
解救成果:
消除和化解了80%以上的民間債務,逐步恢復正常經營、產品熱銷,促使該集團實現了戰略重生。

【典型案例二】浙江某皮革公司——成功剝離銀行債務
企業背景:
浙江某皮革公司是國內專業生產束狀超細纖維合成革系列產品的現代化技術密集型企業,其下五大產品深受國內外客商青睞。因盲目擴張,銀行貸款2.9億元,大部分應收款成為呆賬、死賬,導致資金鏈斷裂,無法正常支付銀行本金、利息,拖欠員工工資、拖欠供應商應付款。
解救方案:
專家團隊採用「債務重組」+「戰略轉型」的方式,為其量身制定債務重組方案,融資方案,股權重組方案等,。
具體措施:
1.通過政府協調獲得銀行支持;通過低價回購債權,降低債務杠桿,化解銀行債務;
2.加大對應收賬款的催收力度,回籠了大量資金,解決了部分資金枯竭的難題;3.優化核心資產結構,重新進行產品市場定位,力助企業恢復正常經營。
解救成果:
幫助該公司剝離2億元銀行債務,自重組至今,生產經營重回正軌,扭虧為盈,年營業額逐年增長:2014年達7000萬元,2015年近1億元,2016年預計突破2億元;

【典型案例三】浙江某閥門集團——有效切斷擔保鏈
企業背景:
該集團是中石油一級供應網路成員、中石化優秀供應商、國電力電站配件供應網路成員、商務部「AAA誠信企業」。但因重資產、高負債,集團經營利潤勉強覆蓋銀行利息,受擔保企業危機波及,無法代償巨額利息而被銀行起訴,深陷擔保鏈危機。
解救方案:
專家團隊根據該企業的情況為其量身制訂了一套切實可行的債務重組方案,擔保鏈應對方案,訴訟應對方案等方案,並協助企業進行方案落地。
具體措施:
1. 設置防火牆,及時切斷擔保鏈,保護企業優質資產;
2. 採取巧妙的方式與策略應對銀行訴訟,成功阻止銀行查封凍結企業資產。
解救成果:
激活了企業優質資產、促進其快速恢復生產,企業經營資金日益充盈。

【典型案例四】江蘇某工業技術有限公司——成功化解股東法律風險
企業背景:
該公司創建於2000年,員工近千人。集團固定資產價值3億元,年產值達20億元。但因集團公私不分,財務混亂,法律風險巨大;又因盲目擴張,導致資金鏈斷裂;集團內所有子公司、控股公司均陷入擔保鏈旋渦。該公司向銀行貸款的6.8億元即將到期,民間借貸約1.2億元,大部分資產已做抵押,已無法支付銀行、民間高額的本金與利息,部分資產被查封、凍結,且大多會計憑證不合規、往來款手續不清,財務報表不合法,股東面臨著嚴重的法律風險。
解救方案:
專家團隊根據該集團的關鍵問題為其制定法律風險化解方案、債務應對方案、資產重組方案、公司運營方案等,對企業的核心資產如土地、廠房等設立防火牆。
具體措施:
制定公司運營方案,調整股權結構;
通過財務、戰略、法律、資源等手段,彌補企業財稅漏洞,輔助建立合規合法的財務制度。
解救成果:企業經營恢復正常,成功保護了股東、法人個人名下房產、車輛、有價證券等,並全面化解了股東、法人的重大法律風險,解除了各控股公司及所有子公司的擔保鏈。

【典型案例五】江西某新能源有限公司——成功應對投資過大
企業背景:
該企業成立於2003年,從事太陽能光伏技術研發和生產的大型高新技術企業,是浙江大學硅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重要研發基地之一。因投資過大、盲目生產,導致資金鏈斷裂、產能過剩;且銀行貸款全部到期,企業帳務違規處理,面臨嚴重的法律風險。
解救策略:
上海中和正道為其制定資產優化方案、訴訟應對方案、法律風險化解方案,通過方案的落地實施全面應對危機。
具體措施:
1、出面協調政府部門給予政策支持;
2、針對公司閑置的廠房,進行對外出租;
3、保證其主營業務的正常經營,關停其他產業的營運,通過組合方式解決經營中的資金缺口,運用多種手段為企業開源節流。
解救成果:
企業從多元化走向單一化,並走向產業轉型道路;企業法律風險已全部化解,並爭取到政府、銀行的支持,成功化解70%的銀行債務。

【典型案例六】產業資源整合
企業背景;
某省某玻璃製造有限公司(為保護企業,在此隱去企業具體名稱)是我司眾多整合案例中較為典型的一個。該玻璃公司是該省最大的浮法玻璃製造商,已建成550噸/日優質浮法玻璃生產線,年產可達4億元,實現了利稅數千萬。但在2014年,該玻璃公司因擴張過快,盲目投資,出現資金鏈斷裂,又被銀行抽貸、壓貸,導致債務高居不下,最終爆發了嚴重的債務危機。
解救策略:
因此,我司重組戰略專家、資源整合專家經過多次研討,為其量身制定了一套「自救重組+整合重生」的戰略體系:
首先,我們為該公司化解股東的法律風險,保證企業的核心管理團隊不散;又為企業剝離高額債務,幫助企業止血,避免造成更大的損失;
其次,我們引進了國內最大的國有玻璃公司華爾潤,尋求其專業的經營技術團隊進駐玻璃公司,幫助恢復正常的生產與經營;
第三,玻璃公司需要檢修設備,但流動資金嚴重不足。我們引進政府專項款3900萬墊付維修費用,該玻璃公司分三年,以半年一付的形式,逐步償還政府資金,減輕使用資金壓力;
第四,玻璃的生產原料基本齊全,唯獨當地純鹼價格偏高,因此我司牽線鹽湖鉀肥(上市公司,專生產純鹼)與玻璃公司對接,協調從青海運送純鹼,最大可能地降低生產成本。
第五,我們引進中建材1.55億用於投資固定設備,啟動兩條生產線生產運行計劃,最大化提高玻璃生產效益。
最後,我司也將向玻璃公司收取的咨詢服務費用轉為股權,以支持該玻璃公司的未來發展。
解救成果:
通過制定產業整合戰略,以橫向與縱向相結合的整合方式,幫助玻璃公司降低生產成本,擴大企業生產規模,強化企業核心競爭力,形成規模經濟效應,最終獲得新的市場勢力、市場范圍、與市場控制力。目前,玻璃公司已恢復正常生產,企業家經營信心增強,後續,我們將推動該玻璃公司直接上市。

㈥ 債券投資的風險有哪些

違約風險,利率風險,購買力風險,變現能力風險,再投資風險,經營風險。

㈦ 債券投資有什麼風險

債券投資主要有以下八個方面的風險:

1、利率風險

利率風險是指利率的變動導致債券價格與收益率發生變動的風險。

2、價格變動風險

債券市場價格常常變化,若它的變化與投資者預測的不一致,那麼,投資者的資本必將遭到損失。

3、通貨膨脹風險

債券發行者在協議中承諾付給債券持有人的利息或本金的償還,都是事先議定的固定金額。當通貨膨脹發生,貨幣的實際購買能力下降,就會造成在市場上能購買的東西卻相對減少,甚至有可能低於原來投資金額的購買力。

4、信用風險

在企業債券的投資中,企業由於各種原因,存在著不能完全履行其責任的風險。

5、轉讓風險

當投資者急於將手中的債券轉讓出去,有時候不得不在價格上打點折扣,或是要支付一定的傭金。

6、回收性風險

有回收性條款的債券,因為它常常有強制收回的可能,而這種可能又常常是市場利率下降、投資者按券面上的名義利率收取實際增額利息的時候,投資者的預期收益就會遭受損失。

7、稅收風險

政府對債券稅收的減免或增加都影響到投資者對債券的投資收益。

8、政策風險

指由於政策變化導致債券價格發生波動而產生的風險。例如,突然給債券實行加息和保值貼補。

(7)債券投資風險案例擴展閱讀:

債券投資原則

一、債券投資的要點

1、了解並熟悉債券投資各種知識(例如債券品種比較、債券交易、債券投資收益、債券投資風險等),是投資債券的基礎;

2、通過債券投資操作策略、操作技巧,揚長避短,迴避風險,獲取最大收益。

3、投資債券既要有所收益,又要控制風險。

二、投資債券原則

1、收益性原則

不同種類的債券收益大小不同,投資者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例如國家(包括地方政府)發行的債券,一般認為是沒有風險的投資;而企業債券則存在著能否按時償付本息的風險,作為對這種風險的報酬,企業債券的收益性必然要比政府債券高。

2、安全性原則

投資債券相對與其它投資工具要安全得多,但這僅僅是相對的,其安全性問題依然存在,因為經濟環境有變、經營狀況有變、債券發行人的資信等級也不是一成不變。

因此,投資債券還應考慮不同債券投資的安全性。例如,就政府債券和企業債券而言,企業債券的安全性不如政府債券。

3、流動性原則

債券的流動性強意味著能夠以較快的速度將債券兌換成貨幣,同時以貨幣計算的價值不受損失,反之則表明債券的流動性差。影響債券流動性的主要因素是債券的期限,期限越長,流動性越弱,期限越短,流動性越強,另外,不同類型債券的流動性也不同。

如政府債券,在發行後就可以上市轉讓,故流動性強;企業債券的流動性往往就有很大差別,對於那些資信卓著的大公司或規模小但經營良好的公司,他們發行的債券其流動性是很強的,反之,那些規模小、經營差的公司發行的債券,流動性要差得多。

㈧ 債權法的案例分析。

到底是郭買驢,還是溫買驢還是三個人一起買驢。

閱讀全文

與債券投資風險案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