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國際債券的發行方式
國際債券發行的方式主要如下:
(1)公募。這是向社會廣大公眾發行的債券,可在證券交易所上市公開買賣。公募債券的發行必須經過國際上認可的債信評級機構的評級。借款人需將自己的各項情況公布於眾。借款人每發行一次債券,都要重新確定一次債信級別。
(2)私募。它是指私下向限定數量的投資人發行的債券。這種債券發行的金額較孝期限較短、不能上市公開買賣。但私募債券機動靈活,一般不需要債信評級機構評級,也不要發行人將自己的情況公布於眾,發行手續較簡便。
另外,發行方式也可分為:
(1)直接發行。由發行人自己出面發行債券,發行人自己辦理發行的全部手續,做好發行前的准備工作,並直接向投資人出售債券,剩餘的債券也由自己處理。發行人也可在債券發行之前,先在規定期限內接受投資人的申請,按申請數印製債券,並直接發行,這樣可以防止債券過剩。
(2)間接發行。由發行人委託中間人代理發行債券,具體又分為委託募集和承購募集。委託募集是委託銷售集團推銷債券,推銷不完的債券退回發行人處理。承購募集是由承購集團推銷,推銷不完的債券由承購人買下。在國際債券市場上,一般都採用承購募集的方式發行債券。
② 如何制定有利的國際債券發行方案以降低籌資成本
創業者在對資金籌集和投資方式進行選擇時,稅收是其中重要的一個考量因素,但為什麼有時還是會發生一定時間段內稅負減少但資本總收益卻沒有增加的事情呢?
在實踐中,很多企業在投資時都選擇分期投資方式。一方面是因為企業的資金來源障礙,另一方面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降低稅收成本的方法。現行稅法規定,企業在生產、經營期間,向金融機構借款的利息支出,按照實際發生數稅前扣除;向非金融機構借款的利息支出,不高於按照金融機構同類同期貸款利率計算的數額以內的部分准予扣除。創業者對未到位的資金應盡量通過向銀行或其他機構貸款的方式解決。
固定資產投資的選擇
在投資方式中,假如我們有多種選擇,比如說貨幣資金投資、存貨投資、設備投資和無形資產投資任選的話,應盡量選擇後兩種投資方式。值得注意的是,固定資產投資選擇的方式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稅收成本。首先來看機器設備作為注冊資本投入、房屋作為其他收入的情況。按規定,企業以設備作為注冊資本投入,參與合資企業利潤分配,共同承擔風險,不徵收相關稅金;但把房屋直接作價賣給另一企業的行為,作為新企業的負債,不共享利潤、共擔風險,視同房屋轉讓,投資方應交納營業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及契稅(根據現行政策,企業以設備作投資,視同銷售,要徵收增值稅、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其次再分析一下房屋作為注冊資本投入、機器設備作為其他收入情況下應該如何納稅。房屋、建築物作為注冊資本投資入股,參與利潤分配,承擔投資風險,按稅法規定,可以不征營業稅、城建稅及教育費附加,但需征契稅(由受讓方交納),企業把自己使用過的機器設備直接作價給另一企業,視同轉讓固定資產,其售價一般達不到設備原價,可以不交增值稅。
例如:某投資人(企業)以設備100萬元(賬面價格120萬元)和房產100萬元作投入與另一家企業組成合夥企業。當採取第一種方式時,投資人(企業)負擔的稅款為:營業稅5(萬元)=100×5;城建稅、教育費附加5000元=5×(7%+3);契稅3(萬元)=100×3(由受讓方交納)。
當採取第二種方式時,只需交納契稅3(萬元)=100×3.
兩種方式相比,投資人僅僅是改變了幾個字的先後順序,稅收負擔卻降低了5.5萬元。
降低企業籌資利息的稅收成本
根據稅法規定,企業籌資的利息支出,凡在籌建期發生的,計入開辦費,自企業投產營業起,按照不少於5年的期限分期攤銷;在生產經營期間發生的,計入財務費用,其中與購建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是有關的,在資產尚未交付使用或雖已交付使用,但尚未辦理竣工決算以前,計入購建資產的價值。而計入財務費用可一次性全額抵減當期收益,計入開辦、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的價值,則要分期攤銷,逐步沖減以後各期收益。其區別在於計入財務費用可以盡快扣除籌資利息,獲得資金的時間價值。為此,創業者應盡可能縮短籌建期和資產的購建周期。
負債融資的納稅優化稅法規定,負債籌資所支付的利息可以作為費用列支,允許企業在計算應納稅所得時予以扣除,而權益資本籌資所進行的股息的支付卻不能作為費用列支,只能在企業稅後利潤中分配。相比之下,負債籌資能享受利息減稅的優惠,降低了企業的資金成本。在稅前收益不低於負債成本總額的前提下,負債比率越高,額度越大,其節稅效果就越顯著。但是,隨著負債比率的提高,企業的財務風險和融資風險相應增大,甚至發生債務危機。這里的關鍵是要盡可能找出一個合理的負債比。
租賃資產是個不錯的選擇租賃是一種特殊的籌資方式。從納稅優化的角度考慮,融資租賃也是企業用以減輕稅負的重要方法之一。對於一個創業者來說,租賃可以避免因長期擁有機器設備而承擔資金佔用和經營風險,又可通過提取折舊、支付租金等方式,減輕所得稅稅負。由於租賃所支付的租金由租賃雙方共同議定,承租人可從減輕稅負的角度出發,通過租金的平衡支付來減少企業的利潤水平,使企業獲得的利潤均衡於機器設備租賃的各個年度,從而達到控制稅負的目的。當然,出租人與承租人同屬一個企業集團時,租賃還可使其直接、公開地將資產從一個企業轉給另一個企業,達到轉移收入與利潤、減輕稅負的目的。租賃還可以使承租者及時開始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並獲得收益。
租用自有場地創辦企業租用自有場地創辦的企業,是採取收租方式還是以實物投資參與經營分紅的方式大有學問。採取對承租方收取租金的方式,由於企業支付的租金可作為費用計入經營成本,從而減少了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同時也影響到投資者年終分紅的數額,對個人所得稅也會產生影響,使企業稅負下降,個人所得稅稅額減少。但是,提供場地的投資者取得的租金收入,需要交納營業稅。採取以房屋作價投資參與經營的方式,提供房屋的投資者不用就此行為交納營業稅。但是按上面的分析,企業將因為不支付租金而增加企業所得稅稅額,投資者年終所取得的分紅也將全額計稅。因此,在與他人合夥經營時,以收取房租的方式比以房抵資要好一些。如果企業處在所得稅減免期,以房抵資方式可能更好。
在現實生活中,最優的稅收籌劃方案並不一定是稅負最低的方案,稅負減少並不一定等於資本總收益的增加,有時反而會導致企業總體收益的下降。
如某企業在創業初期需籌資1000萬元,當時有兩種籌資方法可供選擇,即發行公司股票或企業債券。當時債券利率為5%,設想的股息收益率為2.5%,均約定每年計息一次。企業不計債券利息的應納稅所得額為300萬元,企業所得稅稅率為33%。企業最終應選擇哪種方式進行籌資呢? 從稅負的角度分析,按規定,企業發行債券所支付的利息,在不高於金融機構同類同期貸款利率的范圍內,允許稅前扣除,股息則不能。假定金融機構同類同期貸款利率為4%,企業利用發行債券方式籌資可以少交企業所得稅13.2(萬元)=1000×4%×33%,企業為實現最小稅收負擔,應選擇發行債券方式籌資。從企業收益的角度看:
如果企業發行債券,其凈收益為:300-1000×5%-(300-1000×4%)×33%=300-50-85.8=164.2(萬元)
如果企業發行股票,其凈收益為:300-3000×33%-1000×2.5%=300-99-25=176(萬元)
從上述比較中不難看出,企業通過發行債券方式籌資,雖然可以少支付企業所得稅13.2萬元,但企業卻少得凈利11.8萬元(176-164.2),節稅與獲取企業總體利益最大化未能取得統一。因此,企業通過稅收籌劃雖多繳納企業所得稅13.2萬元,但可以使企業總體利益最大化。
從投資創業的納稅優化角度看,企業內部集資和企業之間拆借資金方式產生的效果最好,金融機構貸款次之,自我積累方法效果最差。通過企業的內部融資和企業之間拆借資金,這兩種融資行為因為涉及到的人員和機構較多,容易尋求降低融資成本、提高投資規模效益的途徑。需要注意的是,根據企業所得稅法的相關規定,納稅人在生產、經營期間向非金融機構的借款利息支出,不高於金融機構同類、同期貸款利率計算的數額以內部分准予扣除。因此,如果企業間在資金拆借活動中人為抬高利率,對納稅而言是無效的或者說並不符合稅法精神。
③ 什麼是國際債券國際債券有哪些
國際債券是一種在國際上直接融通資金的金融工具,是一國政府、金融機構、工商企業或國際性組織為籌集中長期資金而在國外金融市場發行的,以外國貨幣為面值幣種的債券。國際債券的發行者與發行地不在同一個國家,因此債券的債務人和債權人也分屬不同的國家。
④ 債券怎麼做
該業務是國際債券市場廣泛使用的重要工具之一。本次推出的債券借貸,主要是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參與者(機構投資者)之間直接進行的債券借貸,是一對一的雙邊交易模式。
具體而言,債券借貸是指債券融入方以一定數量的債券為質押物,從債券融出方借入標的債券,同時約定在未來某一日期歸還所借入的標的債券,並由債券融出方返還相應質押物的債券融通行為。比如,A債券持有人看跌B債券未來走勢,於是以A債券為質押物,從某交易對手處換得B債券並賣出,當B債券確實如所料下跌後,再買入B債券,還給交易對手,並換回A債券。
與買斷式回購相比,債券借貸業務最大不同就在於,其交易媒介是「以券換券」,而後者是「以錢換券」。買斷式回購,是指正回購方以出售債券現券的方式,向逆回購方融入資金,並按照約定利率和期限,以債券回購方式贖回債券現券。
該業務將本來暫時不流動的債券出借給需要債券的投資者,增加了市場上可用於交易和結算的債券數量,提高了債券的周轉速度,有助於增強市場的流動性。同時,也為投資者提供了新的投資盈利模式和風險規避手段.
⑤ 這是金融市場學的國際債券的計算題。求大神寫上詳細的解題步驟和思路
國際債券(internationalbonds)國際債券是一國政府、金融機構、工商企業或國家組織為籌措和融通資金,在國外金融市場上發行的,以外國貨幣為面值的債券。國際債券的重要特徵,是發行者和投資者屬於不同的國家,籌集的資金來源於國外金融市場。國際債券的發行和交易,既可用來平衡發行國的國際收支,也可用來為發行國政府或企業引入資金從事開發和生產。依發行債券所用貨幣與發行地點的不同,國際債券又可分為外國債券和歐洲債券。
外國債券和歐洲債券
A.外國債券是指甲國發行人或國際機構在乙國債券市場上以乙國貨幣面值發行的債券。外國債券是傳統的國際金融市場的業務,已存在幾個世紀,它的發行必須經發行地所在國政府的批准,並受該國金融法令的管轄。在美國發行的外國債券(美元)稱為揚基債券;在日本發行的外國債券(日元)稱為武士債券。
B.歐洲債券。歐洲債券是指一國發行人或國際機構,同時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外國債券市場上,以發行國貨幣以外的一種可自由兌換的貨幣、特別是提款或歐洲貨幣單位發行的債券。歐洲債券是歐洲貨幣市場三種主要業務之一,因此它的發行無需任何國家金融法令的管轄。
公募債券和私募債券
A.公募債券,是向社會廣大公眾發行的債券,可在證券交易所上市公開買賣。公募債券的發行必須經過國際上公認的資信評級機構的評級,借款人須將自己的各項情況公之於眾。
B.私募債券,是私下向限定數量的投資人發行的債券。這種債券發行金額較小,期限較短,不能上市公開買賣,且債券息票率偏高;但發行價格偏低,以保障投資者的利益。私募債券機動靈活,一般無需資信評級機構評級,也不要求發行人將自己的情況公之於眾,發行手續較簡便。
⑥ 國際債券是什麼以及有哪些種類
國際債券從不同的角度可分為不同的類別,現擇其中主要類別介紹如下。
(1)外國債券和歐洲債券。
A.外國債券是指借款人在其本國以外的某一個國家發行的、以發行地所在國的貨幣為面值的債券。外國債券是傳統的國際金融市場的業務,已存在幾個世紀,它的發行必須經發行地所在國政府的批准,並受該國金融法令的管轄。在美國發行的外國債券(美元)稱為揚基債券;在日本發行的外國債券(日元)稱為武士債券。
B.歐洲債券。歐洲債券是借款人在債券票面貨幣發行國以外的國家或在該國的離岸國際金融市場發行的債券。歐洲債券是歐洲貨幣市場三種主要業務之一,因此它的發行無需任何國家金融法令的管轄。
(2)公募債券和私募債券。
A.公募債券,是向社會廣大公眾發行的債券,可在證券交易所上市公開買賣。公募債券的發行必須經過國際上公認的資信評級機構的評級,借款人須將自己的各項情況公之於眾。
B.私募債券,是私下向限定數量的投資人發行的債券。這種債券發行金額較小,期限較短,不能上市公開買賣,且債券息票率偏高;但發行價格偏低,以保障投資者的利益。私募債券機動靈活,一般無需資信評級機構評級,也不要求發行人將自己的情況公之於眾,發行手續較簡便。
(3)一般債券、可兌股債券和附認股權債券。
A.一般債券,是按債券的一般還本付息方式所發行的債券,包括通常所指的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和企業債券等,它是相對於可兌股債券、附認股權債券等債券新品種而言的,後兩種債券合稱「與股權相聯系的債券」。
B.可兌股債券,是指可以轉換為企業股票的債券。這種債券在發行時,就給投資人一種權利,即投資人經過一定時期後,有權按債券票面額將企業債券轉換成該企業的股票,成為企業股東,享受股票分紅待遇。發行這種債券大多是大企業,近年來在國際債券市場上可兌股企業債券發展得很快。
C.附認股權債券,是指能獲得購買借款企業股票權利的企業債券。投資人一旦購買了這種債券,在該企業增資時,即有購買其股票的優先權,還可獲得按股票最初發行價格購買的優惠。發行這種債券的也多為大企業。
(4)固定利率債券、浮動利率債券和無息債券。
A.固定利率債券,是在債券發行時就將債券的息票率固定下來的債券。
B.浮動利率債券,是指債券息票率根據國際市場利率變化而變動的債券。這種債券的利率基準和浮動期限一般也參照倫敦同業拆放利率。浮動利率債券是80 年代以來國際債券市場上發展起來的一個新的金融工具。發行這種債券有一定的利率風險,但倘若國際利率走勢明顯低浮,或借款人今後的資金運用也採取同樣期限的浮動利率,利率風險則可以抵免。
C.無息債券,是指沒有息票的債券。這種債券發行時是按低於票面額的價格出售,到期按票面額收回,發行價格與票面額的差價,就是投資人所得的利益。發行這種債券對借款人來說,可以節省息票印刷費用,從而降低籌資成本;對投資人來說,可以獲得比有息票債券更多的利益。
(5)雙重貨幣債券和歐洲貨幣單位債券。
A.雙重貨幣債券,是指涉及兩種貨幣的債券。這種債券在發行、付息時採用一種貨幣,但還本時付另一種貨幣,兩種貨幣間的匯率在發行債券時就確定了的。發行這種債券的最大優點是可以防止和避免創匯貨幣與借款貨幣不一致所帶來的匯率風險。
B.歐洲貨幣單位債券,是以歐洲貨幣單位為面值的債券,價值較穩定,近年來這種債券在歐洲債券市場上的比重逐年增大。
⑦ 全球債券的個人投資
中國最新發行的10億美元和4億歐元全球債券被投資者爭相搶購,原因是投資者熱衷於購買新興市場債券,並對亞洲國家經濟前景持樂觀預期。此次是中國自2001年5月以來首次發行全球債券。 據這批債券的承銷行透露,新發行的美元債券和歐元債券所吸引的投資者需求均大於實際所需,債券發行價超出了最初計劃。
歐元債券的認購額超過10億歐元。大約80名投資者直接參與了債券交易,一半以上的債券被法國、英國、德國和瑞士等非亞洲國家的買主搶走,其餘部分落在亞洲國家買主的手中。
債券發售收益率與市場掉期利率中值之差為7個基點,早些時候傳言為10個基點。1個基點相當於1/100個百分點。
現有的2006年到期債券息差為8個基點,而新債券將於2008年到期,這意味著對投資者來說新債券的風險系數較大。
法國巴黎銀行駐倫敦的企業聯合業務全球主管馬丁·伊根指出,正常來講這種情況不會發生。該行與德意志銀行、瑞士銀行共同代理歐元債券的發行工作。伊根表示,由於中國債券較難買到,因此投資者不惜花大本錢。
此次債券發行的一家牽頭行表示,美元債券也收到普遍歡迎。高盛、美林和JP摩根代理美元債券的發行。
消息人士稱,美元債券的認購額為20億美元左右,有150名投資者直接參與債券交易。一半以上的美元債券流入歐洲和美國的帳戶,其餘部分被亞洲投資者買走。
美元債券與美國國債的息差為53個基點,此前傳言為55個基點。
歐洲和美國的銀行業者均表示,中國強勁的經濟增長是周三發行的全球債券的主要賣點。
標准普爾公司周三表示,因中國健康的債務水平和良好的經濟改革成果,該公司將新債券的評級定為BBB。預計2003年中國外債占經常項目收入的比例將降低到42%左右,從而使整體債務占經常項目收入的比例降低至15%左右。標准普爾表示,未來幾年中國對外商投資政策的放寬應該會使中國的對外競爭力繼續提高。
在市場條件下,一個哪怕經濟增長不甚強勁的國家所發行的新債券也會受到普遍歡迎。低利率的國際市場環境導致借貸成本降低,令投資者爭相搶購新興市場債券,從而抬高了債券價格。2001年中國發售的歐元債券收益率與市場掉期利率中值之差為32個基點,這表明市場情況較那時要健康得多。
JP摩根新興市場債券指數(EMBI+)同美國國債的息差周三為470基點,上一次低於480基點是在1998年5月5日。巴西、委內瑞拉和菲律賓等其他新興市場國家也充分利用了發行全球債券融資的最佳時機。
⑧ 試比較國際證券投資,國際債券投資和國際股票投資的異同點
證券投資基金是一種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集合證券投資方式,即通過發行基金單位,集中投資者的資金,
由基金託管人託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運用資金,從事股票、債券等金融工具投資。
股票是股份公司簽發的證明股東所持股份的憑證,是公司股份的形式。
投資者通過購買股票成為發行公司的所有者,按持股份額獲得經營收益和參與重大決策表決。
債券是指依法定程序發行的,約定在一定期限還本付息的有價證券。其特點是收益固定,風險較小。
證券投資基金與股票、債券相比,存在以下的區別:
(1)投資者地位不同。
股票持有人是公司的股東,有權對公司的重大決策發表自己的意見;
債券的持有人是債券發行人的債權入,享有到期收回本息的權利:
基金單位的持有人是基金的受益人。體現的是信託關系。
(2)風險程度不同。
一般情況下,股票的風險大於基金。
對中小投資者而言,由於受可支配資產總量的限制,只能直接投資於少數幾只股票、這就犯了「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投資禁忌,
當其所投資的股票因股市下跌或企業財務狀況惡化時,資本金有可能化為烏有:
而基金的基本原則是組合投資,分散風險,把資金按不同的比例分別投於個同期限、不同種類的有價證券,把風險降至最低程度。
債券在一般情況下,本金得到保證,收益相對固乙風險比基金要小。
(3)收益情況不同。
基金和股票的收益是不確定的,而債券的收益是確定的。一般情況下,基金收益比債券高。
以美國投資基金為例,國際投資者基金等25種基金1976~1981年5年間的收益增長乍,平均為301.6%,
其中最高的20世紀增長投資者基金為465%,最低的晉利特倫德基金為243%;
而1996年國內發行的之種5年期政府債券,利率分別只有13.06%和8.8%。
(4)投資方式不同。
與股票、債券的投資者不同,證券投資基金是一種間接的證券投資方式,基金的投資者不再直接參與有價證券的買賣活動,
不再直接承擔投資風險,而是由專傢具體負責投資方向的確定、投資對象的選擇。
(5)價格取向不同。
在宏觀政治、經濟環境一致的情況下,基金的價格主要決定於資產凈值;
而影響債券價格的主要因素是利率;股票的價格則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巨大。
(6)投資回收方式不同。
債券投資是有一定期限的,期滿後收回本金;股票投資是無限期的,除非公司破產、進入清算,
投資者不得從公司收回投資,如要收回,只能在證券交易市場上按市場價格變現;
投資基金則要視所持有的基金形態不同而有區別:封閉型基金有一定的期限、期滿後,投資者可按待有的份額分得相應的剩餘資產。
在封閉期內還可以在交易市場上變現;開放型基金一般沒有期限,但投資者可隨時向基金管理人要求贖回。
雖然幾種投資工具有以上的不同。但彼此問也存在不少聯系:
基金、股票、債券都是有價證券,對它們的投資均為證券投資。基金份額的劃分類似於股票:股票是按「股」劃分,計算其總資產;
基金資產則劃分為若干個「基金單位」,投資者按待有基金單位的份額分享基金的增值收益。
契約型封閉基金與債券情況相似,在契約期滿後一次收回投資。
另外,股票、債券是證券投資基金的投資對象,在國外有專門以股票、債券力投資對象的股票基金和債券基金。
⑨ 國際債券的介紹
國際債券(international bonds) 國際債券是一國政府、金融機構、工商企業或國家組織為籌措和融通資金,在國外金融市場上發行的,以外國貨幣為面值的債券。 國際債券的重要特徵,是發行者和投資者屬於不同的國家,籌集的資金來源於國外金融市場。 國際債券的發行和交易,既可用來平衡發行國的國際收支,也可用來為發行國政府或企業引入資金從事開發和生產。 依發行債券所用貨幣與發行地點的不同,國際債券又可分為外國債券和歐洲債券。
⑩ 如何做好債券投資的宏觀,利率方面的研究,建立研究體系
1. 固定收益證券概述:固定收益證券是承諾未來還本付息的債務工具以及相關衍生品的總稱。根據中國市場的具體情況,固定收益證券可以分為三類:基礎性債務工具、固定收益證券衍生品、結構型債務工具。
基礎性債務工具包括資本市場工具,如國債、公司債等,貨幣市場工具如國庫券、商業票據、回購等。
固定收益證券衍生品可分為利率衍生品和信用衍生品,利率衍生品如利率遠期、利率期貨、利率互換、歐洲美元期貨、利率期權等,信用衍生產品如CDS。
結構性債務工具如含權債、資產支持證券(ABS)等。
國泰君安的研究報告《中國債市機構投資者行為手冊》對中國的債券市場做了一個比較詳細的介紹,雖然是2015年所寫,個人認為還是很有意義的一份研究報告。
2. 債券價格與收益率:這是比較基礎的內容,在很多固定收益證券的教科書中都有涉及。主要包括對利率的正確認識,如即期利率、遠期利率、瞬時遠期利率等的區別,計復利頻率,固定利率債券的即期利率定價法和到期收益率定價法,浮息債的定價,怎麼衡量債券的收益率。其中,即期利率與到期收益率的區別,到期收益率的缺陷,以及在中國市場上浮息債如何定價等需要特別加以注意。
3. 利率遠期、利率期貨與利率互換:可以從以下方面來把握,首先是利率衍生品的概覽,如合約條款等,其次就是利率衍生品的定價,在中國,由於利率互換浮動端利率和折現率可能不一致,因此不能簡單將浮息債設為100(雖然大多數情況下大家還是這么做),那麼浮動端的價值如何確定? 國債期貨定價中轉換因子如何計算、CTD券如何選擇,應計利息天數如何確定?(個人認為國債期貨的定價是非常檢驗一個人耐心程度的,稍不留神就會弄錯。)最後就是利率衍生品的應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