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美國向中打響貿易戰中國減持美國國債後果
似乎沒有什麼影響,中國當初大量增持美國國債是為了本幣低估,製造人民幣匯率仍然較低的假象。但現在,中國是大量買進歐元(不是國債),這樣造成的後果是美元升值壓力增大,也把人民幣同歐元綁在了一起……
『貳』 中美貿易戰 美國損失最大的是哪一塊
中美貿易戰簡單說就是美國每年從中國買5000多億美元的產品(包括在在華外資生產的產品),中國每年從美國買1200億美金左右的產品。
中美打到最嚴重的程度就是每年美國少了1200億美金的收入,中國少了5000億美元的收入。
美國損失最大的就是農業和食品包括寵物食品,美國的家用小電器會成為稀缺品,且成本會升高。一些美國的高科技產品成本就升高,會將生產鏈移出中國或者在其他國家尋找替代產品。
『叄』 中美貿易戰最後勝負如何我們能打贏這場戰爭嗎
美國實力雖然強,但中國也不弱,估計這場戰爭誰都占不了便宜,不過可以給美國一個警示,我們中國不是好欺負的,別隨便欺負。
『肆』 按美國政治流程,中美貿易戰還要打多久最壞結局是什麼請了解美國政治經濟的大神具體分解下
最壞的結果 絕對的斷交 兩國的經濟 不在有任何的商業來往 中國的損失是不可估價的 一些只依靠美國市場的企業將會倒閉,有能力的將轉移其他國家,美國的一些低端產物成本將會上漲 但美國的小型企業將會崛起 中國將進入自主研發、創新時代,美國將走向中小企業崛起時代 利弊參半吧 短期中國的市場將會陷入漩渦式結構,淘汰一大批低端產業,長遠看中國的高新科技將會成為主導,至少未來幾年中國的經濟將會造成失業率上升,出現特定物品物價暴漲,等中國一些絕對依靠美國的物種,成功完成轉移或完成自主,才能穩定下來
『伍』 「貿易戰」結果會是什麼樣的
中美貿易戰總會有結果,但是結果既不像有些人想的那麼容易或輕易取勝,也不想有些人想像的那麼可怕或產生失敗。貿易戰只是貿易戰,沒對產品和產業產生任何銷毀行動。該買的還要買,該賣的還要賣。
不過是秩序混亂了,如果世界都打對等的貿易戰,那就等於增加稅收也等於沒打,如果發達國家都在打貿易戰,那麼就等於給發展中國家一個機會。
貿易戰多收的關稅還要再發下去才能平衡收支平衡,結果受損的企業成為優先目標。貿易戰使貿易結構產生了一次震盪,需要再一次的非市場平衡,就其實質來說對各自的發展無本質影響。
通脹!並將沖擊市場
來自貿易戰的最大的擔憂可能是其對通脹的影響,德銀表示,如果特朗普繼續將關稅視作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威脅」,並隨後擴大關稅,這將招致其它國家相似的舉動。通脹壓力將會顯現,因進口商品增加的成本推高了消費者物價,使得消費放緩,並阻礙經濟增長勢頭。
傑米·默里和湯姆·奧利克也曾表示,關稅將導致進口價格上漲,推高通脹率。在這種情形下,如果美聯儲為抑制通脹而加息,可能進一步拉低美國經濟增速。
『陸』 為什麼打貿易戰,美國就可以逼迫中國買美國產品和國債
貿易戰就是打,不打怎麼能贏?
我們也在打,只不過我們手中的牌很少,很小。
『柒』 中美貿易戰,所有新聞都在說美國必輸,真的嗎
不是說必輸,是中美貿易戰,倒霉最大的是韓國和日本這些美國的小弟和在中國建廠的美國商人。。中國受到的貿易損失本質比美國自身貿易大的多。。
美國總統看的是貿易逆差,是總貿易額,而不是利潤額。。別看美國進口中國的貿易量那麼巨大。。其實中國本來就是世界最大的組裝廠家罷了,高利潤的零部件全是日本和韓國。中國掙的只是最後的組裝錢,像蘋果手機,中國只賺了不到3%的手工組裝利潤,但因為最後從中國出口到美國,算中國對美貿易額。。其他企業均是如此,本來就是低附加值的貿易。。
說不好聽的,中國對美貿易額里的利潤超過50%都讓日本和韓國,和美國人自己賺走了。。
形象一點的比喻就是價值上千萬的飛機在中國組裝,所有零部件都不是中國生產的,都是美國的盟友生產的,中國只賺了幾十萬的組裝費,但出口到美國算中國出口美國上千萬的貿易額。。。為什麼會在地球另一側的中國去建場製造呢,就是因為人力成本低。。當美國人收稅的時候,加上稅的成本要麼加在零部件商頭上(損失的還是美國盟友。。中國人力價格已經最低了,廠商再也壓不下價格了),要麼加在賣給美國人自己人頭上,要麼就要重新找別的國家建場(想找中國這么多人力,而且還聽話的國家,難!),而且貿易戰終歸有結束的時候,結束了廠家來回建廠,這建廠成本不是錢啊?如果真有比中國更好的組裝場地,不用貿易戰,早就過去了。。
像金屬,鋼材啊,鋁材,中國對美出口,佔美國進口不到10%。。國內廠家也沒有一個對美出口超過30%的,即使失去了美國市場,廠家也倒閉不了。。
真正比較倒霉的就是大量的服裝和農產品。。。但是說不好聽的,都是小企業。。更是低工資,超低附加值的產品。。但這些產品是直接對美國人自身生活常用的東西,直接影響上億美國公民每天的消費水平。。想想你身邊有什麼是美國進口,必須要常花費的東西么?即使是手機,你還天天買?天天換手機?1年換一部手機都算不上常消費產品。。
中國的產品掐住的是美國老百姓,替代的代價就是多花錢唄。。即使退一萬步說,美國人不願意要的話,出口的東西就是出口轉內銷,量大的話就會促銷。。就是服裝和農產品大降價,國內百姓是受到的實惠。。
美國進口的產品是高新科技,卻不是必用品。。這樣進行貿易戰,先熬不住的只有美國人自己和美國盟友。。
『捌』 中美貿易戰真的打起來 雙方手中都有什麼「底牌」
美國和中國、墨西哥貿易戰打響,彼得森研究所設計了三種可能性及各自的後果。
第一種是全面的貿易戰爆發。美國對中國征45%的關稅,對墨西哥征35%的關稅,對方也照方抓葯,全面回擊。
第二,非對稱性的貿易戰。所謂非對稱性的貿易戰就是中國和墨西哥不進行全面反擊,但是有選擇地採取一些反制的措施。中國可能的反制措施包括:
禁止中國的國有企業與美國企業進行電子信息服務,以及其他軟體服務行業;
中國國有企業不再與美國進行業務往來;
中國可能拒絕向美國提供關鍵要素資源,使美國難以采購所需要商品和服務;
中國可能終止或者威脅終止購買美國國債,甚至直接拋售美國國債,打擊美國金融市場;
中國可能廢除或拖延執行現有關於視頻資料、電影、生物制葯的產權。
第三,短暫的貿易戰。這種情況下,貿易戰估計不超過一年,可能的原因有:中國和墨西哥這些國家向美國妥協;特朗普政府在貿易訴訟中敗訴;或是出於公眾強烈反對的輿論壓力,特朗普不得不採取相關措施。
即便是在短暫的貿易戰情況下,美國私營領域預計也將失去130萬個工作崗位,占該領域就業總人數的1%。
事實上,在經歷了上個世紀20年代、30年代的大蕭條後,推進國際貿易以提高美國就業和國際經濟地位,就成為美國歷屆總統選舉的共識,這一問題從未在其他選舉中被拿出來討論,特朗普當選總統則是自那以後的頭一回。如果貿易戰開打,美國也只能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要堅定不移地執行不沖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原則,本著合作是中美兩國之間唯一正確選擇的戰略思想來加以推進。
『玖』 美國特朗普貿易戰頻頻中國,中國為何不減持美國國債呢
從去年開始中國就每月都在減持美國債,上月大概減持了300多億,創歷史新高!這個前幾天新聞里有報道過
『拾』 為什麼中國減持美國國債是為了准備和美國打貿易戰嗎
打貿易戰?別開玩笑了。任何一個國家。持某一國國債越多。這個國家受其經濟限制就越大。好比中國。持有最多的美元債務。在經濟上受美國制約就最大。包括:物價變動,通貨膨脹 經濟縮水及由此產生的股市動盪等。中國以前變成美國最大的債權國也是逼不得已的。為了追求GDP的後遺症。減持美國國債當然是為了盡可能的減少甚至擺脫美國的經濟控制。當然。說擺脫其實是痴人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