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國債利率影響因素有哪些
國債利率的確定主要考慮以下因素:
1、金融市場利率水平。國債利率必須依據金融市場上各種證券的平均利率水平而定。證券利率水平提高,國債利率也應提高,否則國債發行會遇到困難;金融市場平均利率下降時,國債利率水平也應下調,否則政府會蒙受損失。
2、銀行儲蓄利率。一般說來,公債利率以銀行利率為基準,一般要略高於同期銀行儲蓄存款利息,以利於投資者購買國債。但不要過高於銀行儲蓄存款利率,否則形成存款「大搬家」。
3、政府的信用狀況。一般情況下,由於政府信譽高於證券市場私人買賣證券信譽,所以在政府信譽高的情況下,國債利率適當低於金融市場平均利率水平。但如果政府信譽不佳,就必須提高國債利率,才能保證國債順利發行。
4、社會資金供求狀況。當社會資金供應充足,國債利率即可降低;當社會資金供應緊張,國債利率必須相應提高。否則,前者可能導致國家額外的利息支付;後者可能導致國債發行不順利。
國債利率影響因素主要考慮市場利率、銀行利率和經濟條件。
2. 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漲跌受到哪些因素影響為何近期上漲
油價
油價是影響通脹的重要因素,油價升得太快,對通脹的擔憂加劇,導致十年期美債飆升。
貿易戰因素
這是次要的,但不可小視,貿易戰會影響到美國相關產品的價格,推動通脹。
影響美債收益率的因素很多,一般可以分為三大類,即經濟基本面,通貨膨脹水平和期限溢價。經濟基本面向好,整個經濟的回報水平升高,帶動國債收益率上升;通脹水平上升,提升市場加息預期,投資國債也會要求較高的收益率水平;期限溢價是對投資者持有長期證券所承擔額外風險的補償,投資者風險偏好低時,期限溢價上升推高長期國債收益率。
1.1 經濟基本面
國債收益率決定於國債發行國的經濟基本面。國家主權債從本質上來講是以該國的經濟發展預期為背書發行的債務,美國作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經濟基本面的好壞決定著全球經濟的走勢。自1980 年以來,美國十年期國債月均收益率與名義GDP 同比增速展現了很強的關聯性,拐點出現時間呈現高度的一致性。名義GDP 增速由兩部分組成,實際GDP 增速與通貨膨脹水平。實際GDP 增速代表了經濟的基本面,即扣除物價因素之後的產出變化,自八十年代以來,與美國國債收益率基本同步下行。除GDP 增速外,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是反映經濟基本面變化的另外一個重要指標。
1.2 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預期,代表了市場對央行利率政策變化的預期,通脹預期上行,加息預期升高,對投資美國國債所要求的收益率也會升高,反之亦然。根據費雪效應,當實際通貨膨脹上升時,投資者必然需要更高的名義收益率來維持實際收益率不變。持續偏低的通脹或通脹預期,壓低了美債收益率水平。
1.3 風險偏好
一般認為,投資者對十年期美債的需求反映了其對低風險或安全資產的配置需求,因此,其收益率的波動也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全球投資者對於投資風險的判斷。用以描述美國市場投資者風險偏好最常見的指標,是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波動率指數(VIX指數)。基於標普500 指數計算得來的VIX 指數在處於高位時,對應市場參與者預期更激烈的市場波動程度以及隨之而來的不安心理。因此,VIX 指數和收益率之間的邏輯傳導關系大致為:VIX 上升 → 不安情緒上升 → 避險(美債)需求增加 → 美債價格上升 → 美債收益率下降。
更為准確地,期限溢價(Term Premium)能夠很好地量化投資者由於鎖定較長的投資期限所要求的額外回報。紐約美聯儲經濟學家提供了期限溢價的估算(詳見紐約聯儲網站)。從理論上推斷,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期限溢價越高,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就越高。然而,從簡單的相關性來看,期限溢價與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相關關系並不明顯。
3. 到期收益率的影響因素
到期收益率
所謂到期收益,是指將債券持有到償還期所獲得的收益,包括到期的全部利息。到期收益率又稱最終收益率,是投資購買國債的內部收益率,即可以使投資購買國債獲得的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等於債券當前市價的貼現率。
它相當於投資者按照當前市場價格購買並且一直持有到滿期時可以獲得的年平均收益率。
到期收益率(Yield
to
Maturity,YTM)是使得一個債務工具未來支付的現值等於當前價值的利率。
一項長期附息投資如債券,被投資者一直持有到到期日,投資者將獲得的收益率。到期收益率考慮到了如下因素:購買價格、贖回價格、持有期限、票面利率以及利息支付間隔期的長短等。
內部到期收益率是指把未來的投資收益折算成現值使之成為價格或初始投資投資額的貼現收益率。它是假設每期的利息收益都可以按照內部收益率進行再投資。
到期收益率計算標準是債券市場定價的基礎,建立統一、合理的計算標準是市場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計算到期收益率首先需要確定債券持有期應計利息天數和付息周期天數,從國際金融市場來看,計算應計利息天數和付息周期天數一般採用「實際天數/實際天數」法、「實際天數/365」法、「30/360」法等三種標准,其中應計利息天數按債券持有期的實際天數計算、付息周期按實際天數計算的「實際天數/實際天數」法的精確度最高。近年來,許多採用「實際天數/365」法的國家開始轉為採用「實際天數/實際天數」法計算債券到期收益率。我國的銀行間債券市場從2001年統一採用到期收益率計算債券收益後,一直使用的是「實際天數/365」的計算方法。近來,隨著銀行間債券市場債券產品不斷豐富,交易量不斷增加,市場成員對到期收益率計算精確性的要求越來越高。為此,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將銀行間債券市場到期收益率計算標准調整為「實際天數/實際天數」。調整後的到期收益率計算標准適用於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的發行、託管、交易、結算、兌付等業務。
是指債券持有到全部付息結束後的復利回報率。
標準的年金現值公式
PV:年金現值;
C:每期的現金流;
y:各個期限的收益率;
商務印書館《英漢證券投資詞典》解釋:到期收益率
yield
to
maturity。縮寫為:YTM。持有固定收益投資品種直至到期的收益率,計算過程中除復利(compound
rate)概念外,還將貼息和溢價因素考慮在內。公式如下:
到期收益率
=
[年利息I+(到期收入值-市價)/年限n]/
[(M+V)/2]×100%
M=面值;V=債券市價;
I=年利息收益;n=持有年限
假設某債券為10年期,8%利率,面值1
000元,貼現價為877.60元。計算為
[80+(1000-877.60)/10]
/
[(1000+877.60)/2]
]×100%
=9.8%。參見:債券現值bond
value。另為:gross
redemption
yield;maturity
yield;redemption
yield;yield
to
final
maturity;yield
to
redemption
4. 債券投資收益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債券的投資收益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是來自債券固定的利息收入,二是來自市場買賣中賺取的差價。這兩部分收入中,利息收入是固定的,而買賣差價則受到市場較大的影響。
影響債券投資收益的因素有:
(1)債券的票面利率
債券票面利率越高,債券利息收入就越高,債券收益也就越高。債券的票面利率取決於債券發行時的市場利率、債券期限、發行者信用水平、債券的流動性水平等因素。發行時市場利率越高,票面利率就越高;債券期限越長,票面利率就越高;發行者信用水平越高,票面利率就越低;債券的流動性越高,票面利率就越低。
(2)市場利率與債券價格
由債券收益率的計算公式可知,市場利率的變動與債券價格的變動呈反向關系,即當市場利率升高時債券價格下降,市場利率降低時債券價格上升。市場利率的變動引起債券價格的變動,從而給債券的買賣帶來差價。市場利率升高,債券買賣差價為正數,債券的投資收益增加;市場利率降低,債券買賣差價為負數,債券的投資收益減少。隨著市場利率的升降,投資者如果能適時地買進賣出債券,就可獲取更大的債券投資收益。當然,如果投資者債券買賣的時機不當,也會使得債券的投資收益減少。
與債券面值和票面利率相聯系,當債券價格高於其面值時,債券收益率低於票面利率。反之,則高於票面利率。
(3)債券的投資成本
債券投資的成本大致有購買成本、交易成本和稅收成本三部分。購買成本是投資人買入債券所支付的金額(購買債券的數量與債券價格的乘積,即本金);交易成本包括經紀人傭金、成交手續費和過戶手續費等。目前國債的利息收入是免稅的,但企業債的利息收入還需要繳稅,機構投資人還需要繳納營業稅,稅收也是影響債券實際投資收益的重要因素。債券的投資成本越高,其投資收益也就越低。因此債券投資成本是投資者在比較選擇債券時所必須考慮的因素,也是在計算債券的實際收益率時必須扣除的。
(4)市場供求、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
市場供求、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會對債券價格產生影響,從而影響到投資者購買債券的成本,因此市場供求、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也是我們考慮投資收益時所不可忽略的因素。
債券的投資收益雖然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但是債券本質上是一種固定收益工具,其價格變動不會像股票一樣出現太大的波動,因此其收益是相對固定的,投資風險也較小,適合於想獲取固定收入的投資者。
作為投資工具,債券的投資特徵主要有:
(1)安全性高
由於債券發行時就約定了到期後可以支付本金和利息,故其收益穩定、安全性高。特別是對於國債來說,其本金及利息的給付是由政府作擔保的,幾乎沒有什麼風險,是具有較高安全性的一種投資方式。
(2)收益高於銀行存款
在我國,債券的利率高於銀行存款的利率。投資於債券,投資者一方面可以獲得穩定的、高於銀行存款的利息收入;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債券價格的變動,買賣債券,賺取價差。
(3)流動性強
上市債券具有較好的流動性。當債券持有人急需資金時,可以在交易市場隨時賣出,而且隨著金融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債券的流動性將會不斷加強。
5. 國債收益率是受什麼因素影響的,具體怎麼影響。比如一國的匯率,財政等等
和當期銀行利率有一定關系,主要是利率關系大。
6. 國債收益與那些因素有關,與當前經濟策略有沒有關系
okaybby:你好!!國債收益率期限結構特徵可用收益率曲線來描繪。收益率曲線是在以期限長短為橫坐標,以收益率為縱坐標的直角坐標繫上顯示出來。主要有三種類型:第一類是正收益曲線(或稱上升收益曲線),其顯示的期限結構特徵是短期國債收益率較低,而長期國債收益率較高。第二類是反收益曲線(或稱下降收益曲線),其顯示的期限結構特徵是短期國債收益率較高,而長期國債收益率較低。這兩種收益率曲線轉換過程中會出現第三種形態的收益曲線,稱水平收益曲線,其特徵是長短期國債收益率基本相等。當然在現實市場上還可以看到先上升後下降形態,或先下降後上升形態,或波浪狀形態,這些都是以上三種形態的變種,本文暫不作討論。那麼,影響收益率期限結構特徵有哪些因素呢?
首先,流動性偏好因素。貨幣具有高流動性的特徵,可以作出各種投資選擇,而一旦確定了某一投資品種,就失去了它的流動性,也就失去了其它獲利機會。人們都有流動性的偏好,以便隨時可投入收益率更高的品種。投資短期國債,流動性喪失也短些,國債兌現後又恢復了流動性;投資長期國債則要到較長時期兌付國債後才能恢復流動性。所以,如果收益率相等,投資者寧願作多次短期投資也不願意投資長期國債。於是短期國債價格會上揚收益率會下降,而長期國債價格會趨疲收益率會提高。所以在流動性偏好因素影響下,收益率期限結構特徵是短期國債收益率低,長期國債收益率高,即呈現正收益曲線形態。 中國會計網
第二,對市場的預期因素。如果預期未來市場收益率會變動,那麼這種預期對收益率期限結構會產生影響。當預期近期國債收益率會下降時,便會認為目前的收益率相對高了,購買短期國債只能獲取短期相對較高的收益率,國債到期,再要投資,只能獲取已經下降了的收益率了。而購買長期國債,就能獲取長期相對較高的收益率,一旦市場收益率如預期的下降了,長期國債就能獲取豐厚的收益率。所以投資者會競相投資長期國債,其價格就會上升,收益率就會下降。這種市場預期因素的作用,使市場收益率結構特徵是短期收益率高,而長期收益率低,顯示的收益曲線形成是反收益曲線。當預期近期市場收益率會上升時,情況正好相反,收益率期限結構特徵是短期收益率低,長期收益率高,顯示出正收益曲線形態。
第三,市場分割因素。債券市場有時會存在分割現象。受到法律、條例和投資習慣的限制,有些資金專門作短期國債投資,而有些資金專門作長期國債投資,相互間存在較小的替代性。這樣就形成了相對分割的市場:短期國債市場、中期國債市場和長期國債市場。這種因素對收益率期限結構影響主要取決於各個市場的資金供求情況,收益曲線形態不定。應該指出的是,就我國國債市場而言,尚不存在市場分割的傾向,此文暫不作討論。就前兩個因素而言,流動性偏好因素始終存在。而市場預期因素只有在銀行利率、周邊市場、市場效率及銀根狀況等因素發生變化時才會起作用。兩種因素同時作用於收益率期限結構:當預期市場收益率會下降,流動性偏好因素起著抵消作用;當預期市場收益率會上升,流動性偏好因素會有交互作用。決定收益率預期的因素不少,但由於我國居民資金投資渠道較少,作一項投資時,更多地與銀行利率比較,所以在諸多影響收益率預期因素中,最主要的還是對銀行利率的預期
7. 債券收益率與以下哪些因素有關系
債券的利息收益和資本利得。債券的利息收益,這是債券發行時就決定的,除了保值貼補債券和浮動利率債券,債券的利息收入是不會改變的;資本利得,即債券買入價與賣出價或買入價與到期償還額之間的差額,當賣出價或償還額大於買入價時,為資本收益,當賣出價或償還額小於買入價時,為資本損失。那麼,呢?小編在下面的內容為大家做了解答。債券收益的影響因素: 債券收益的大小,主要取決於以下幾個因素: 一是債券票面利率。票面利率越高,債券收益越大,反之則越小。形成利率差的主要原因是基準利率水平、殘存期限、發行者的信用度和市場流通性等。 二是債券的市場價格。債券購買價格越低,賣出價格越高,投資者所得差益額越大,其收益就越大; 三是利益支付頻率。在債券有效期內,利息支付頻率越高,債券復利收益就越大,反之則越小; 四是債券的持有期限。在其他條件下一定的情況下,投資者持有債券的期限越長,收益越大,反之則越小。債券收益的內容: 債券收益一般包括以下三種: (1) 按債券票面利率所獲得的利息收入; (2)債券到期償還時的差損和差益; (3)債券利息進行再投資所獲得的收益。 所以,大家在掌握了上面所列舉的影響債券收益的因素以後,還應該掌握住債券收益率(bond yield):就是衡量債券投資收益通常使用的一個指標,是債券收益與其投入本金的比率,通常用年利率表示。這些注冊會計師考試中重點內容,希望大家都能夠掌握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