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李想:我為什麼不炒股
1、賺了這些錢我似乎一點也不快樂,成就感和幸福指數不及我創業的十分之一。
2、當我想要嘗試用更大的資金買更多股票的時候,我發現交易量就是個大問題了,資金量擴大10倍或者100倍,復雜程度就不是我能把控的了。
幾百萬美金賺個幾倍非常容易,幾千萬幾個億來操作,那就難死了,對我而言這比創業可難多了。我認識到,炒股本身也是需要專業人士和專業團隊的。
『貳』 關於李想的簡歷
李想 1981年生,河北人,高中文憑,2000年創立泡泡網,並任首席執行官。泡泡網,第三大中文IT專業網站,市場價值2億,而泡泡網的創始人李想一股獨大,身家在1億以上。
今年上半年,25歲的李想,以泡泡網CEO的身份,晉身「中國十大創業新銳」。他是榜單上最年輕的一位,同時也是80後創業群體首次進入該榜單。
上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李想說:「我希望自己的泡泡網在2008年能上市。」
為了辦好網站,李想毅然放棄了高考,面隊家人的反對,他始終堅持自己的主張:「媽,你不懂,如果上大學,我這網站就死了。我還要掙錢,網站不往商業方向發展不行。」看兒子如此堅持,李想的母親也就放棄讓兒子讀大學的想法,對兒子惟一的要求就是「好好學習」。
人物周刊:為什麼不一邊上大學,一邊搞網站呢?
李想:當時考慮過這些,但還是覺得應該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因為在當時我基本上除了睡覺、吃飯,都在為這個網站工作,如果上了大學,時間至少要砍掉一半。所以,要說服父母,「最重要的是我要拿出自己的成績來。」
人物周刊:如今擁有億萬身家,你介意自己的學歷還是高中嗎?
李想:其實做成什麼樣的事業和學歷沒有直接關系,在我心裡只是覺得沒體驗大學生活有一絲遺憾。但也不能說因為我是高中學歷,所以現在身家1億,這會給很多人一個錯誤的信號。其實,在我創業之前,我已經有了六年電腦知識的積累。
2001年底,李想告別父母,從石家莊來到北京,招兵買馬,開始正式的商業運作。技術、銷售、架構和市場副總裁相繼加入團隊,兵強馬壯的泡泡網迅速發展壯大。但2003年的那場危機,李想回憶起來仍然心有餘悸。
人物周刊:那是怎麼回事?
李想:當時,泡泡網有一半的編輯要辭職,因為我們網站全是靠編輯來運營的,如果走了一半,那網站基本上沒有辦法運營了。
人物周刊:後來你採取了什麼對策?
李想:那天我非常著急,立馬給要辭職的編輯打電話,一個一個地打。但他們卻異口同聲地告訴我,已經去競爭對手那裡報到了,而且條件很好。
人物周刊:最後是怎麼渡過難關的?
李想:事後我也開始反思,其實網站出這樣的事確實自身有問題。第二天到了公司,只剩下幾個領導,大家一起開會討論,決定馬上招人,一個一個地去帶。大概一周左右的時間,整個網站的運營就恢復正常了。在這個過程中,所有的競爭對手都在傳:泡泡死定了,李想沒戲了,甚至說整個公司只剩李想一個人了。不過,幸運的是泡泡網度過了成立以來最大的危機。
人物周刊:危機如果挺不過去,會導致泡泡網消失嗎?
李想:我這個人天生比較樂觀,我就一個想法,只要自己努力了,付出了,就一定能想到做到。
目標是泡泡網盡快上市
去年泡泡網利潤1千萬,市場價值2億。而一股獨大的李想,身價也飆升到1個多億。在80後創業大軍中,李想一人獨占鰲頭。
然而,在2006年初,正值公司蒸蒸日上、進入全國專業IT網站前三名之時,李想卻給每位員工的郵箱發了一封措辭嚴厲的信,直指員工和管理層鬆懈,並詳細列舉與行業第一名的差距。
人物周刊:現在泡泡網在中文IT網站中排名第三,但你對此好像並不滿足?
李想:因為我發現當時員工的狀態有一些低迷,我希望「喚醒」他們,我認為當時的狀態是不可以的。
人物周刊:寫這封信的時候公司業績下滑了嗎?
李想:沒有,寫這封信就是為了防止業績下滑。
人物周刊:言辭激烈地寫那封信,是否有一種居高臨下的感覺?
李想:如果真的是居高臨下,我就沒有必要跟他們寫這封信了,我是為了整個團隊好。我們公司沒人叫我李總,每個人都叫我李想。
人物周刊:如果一個高中畢業生,對IT很感興趣,但不知道該做些什麼;同時,他又可以上大學,你是建議他上大學還是創業呢?
李想:當然是上大學,現在創業門檻高很多了。首先要有資金;其次,已經沒有太多可以讓你犯錯誤的機會了,畢竟現在的互聯網和6年前大不相同。
人物周刊:能談談你成功的秘訣嗎?
李想:做任何事都要避免目標過於分散。目標太過分散,慢慢會養成一種遇到困難就躲開的特性。所以,要設法完成眼前的既定目標,這樣才有能力突破更大的目標。我的目標是泡泡網盡快上市。
『叄』 35歲改行是不是有些晚了
對於30歲以上的職場人士,內心的障礙根本來說就是三點:責任、高薪和職業預期。
30歲後,我們將不再為自己而活,我們必須為了家庭和家人而活,家裡的頂樑柱是要肩負起全家人的生活保障的。
高薪是相對的高薪,即將當下的收入和未來的收入做對比時,必須要考慮當下的確定性和未來的種種不確定性。即使未來的東西估值很高,但是因為它有非常大的不確定性,所以跟眼前的確定的相對低的估值比,也未必有很大的優勢。說白了,就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越來越不能承擔過大的風險,與其選擇高風險高收益,還不如選擇低風險和所謂的低收益。
職業預期是第三個要素,主要是指職場人士對自己的職業高峰的預期。大部分職場人對於自己的職業高峰預期是很保守的,比如,大多數人會將自己的職業高峰定義在40歲左右,這樣,他們在35歲時就會擔心自己在40歲高齡時還能有怎樣的工作機會。越是高收入的行業,越有這種擔心,因為這種行業對於年輕人才有巨大的吸引力,不斷有年輕人進入,競爭壓力非常大。所以,在選擇了高薪行業的同時,也相當於選擇了高競爭的風險,二者是緊密捆綁在一起的,不可分離。
『肆』 李想的身價真的有2億嗎
有.
『伍』 特斯拉市值沖向2000億美金,李想何小鵬驚嘆,馬斯克忙著發單曲了
最近馬斯克有些不務正業了,他錄制的單曲《Don'tDoubturVibe》躋身至SoundCloud前十名。想必,這位大佬不用在24小時睡在公司,擔心交付問題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陸』 《華麗上班族》 只有我覺得李想是個「心機婊」嗎
李想一開始很有活力、有夢想,雖然工作如同事所說忙苦累,但他毫不在乎,晚上還興致勃勃地熨燙襯衫,高興地唱道:「我想對所有人說:『我今天很忙,明天會更忙;天天都趕場,沒白活一場。我是有價值的人,不是下蛋的雞,我是李想!」可是等他真的忙起來後呢,他每天跑很多內衣工廠,不再是充滿活力、興致滿滿,他開始變得功利(張威送他個時興的iPhone 3G,他要顯擺下),變得不耐煩(工廠老闆不在,他在電話里大聲斥責),變得不通情達理(一開始他老是幫助何琪,而在地鐵站,何琪一開始說的話他跟聽不見似的,一直在說自己的話,直到被拒絕才開始失落)。他想要成功,但一陣忙碌的結果,卻如張威所說,他一開始像王大偉,也變得越來越像王大偉。
這里插播一點對王大偉的看法。王大偉一開始也像理想一樣有活力、有夢想,但到了副總的職位,他變得愛財(拿公款去炒股),變得猜疑(一開始猜疑何琪的身份,張威說了李想像年輕的他後開始排斥李想),變得虛榮(開豪車)。當他機關算盡,還債無望,想要跳樓時,張威說「我叫你不要那麼聰明」。這不是真的聰明,只是自以為是的聰明。
電影末尾的酒會,何仲平公開了何琪的身份,當他讓何琪上台時,李想立刻起身,為何琪挪開椅子。這是一種逢迎心態,而在之前,李想一直都是平視何琪。對比之前去見何仲平時,他自作聰明地說自己付出了哪些,又特意准備好計劃書毫不遲疑地交給對方(對比他之前告訴何琪,他對何琪還是猶豫了幾秒的);以及張威離開公司時,他急急忙忙跑去開電梯門。這種行為可以說是一種心機,然而是無所謂的心機,對方不會因為你挪一下椅子、開一下電梯門,就會感激你。最後李想和張威在電梯里,有個顯示李想正面和張威背面的鏡頭,這時候兩人關系已經不再像之前一樣親近,只會越來越遠。張威說完「希望你會記得」,李想沒有笑,他開電梯門的行為也暗示了他現在的身份。他是何仲平的年輕版,面對職場,他認為他不得不「聰明」起來,可是這種聰明,未必是最後的贏家。
『柒』 李想的成功秘訣
在網路經濟時代,未完成學業就離開校園,年紀輕輕就建立起一家知名的大型網路公司的例子並不鮮見。19歲的邁克爾·戴爾放棄了德州大學的學業,決定建立自己的電腦公司。今天,世界計算機領域里有了一家知名的「戴爾公司」。
1975年2月,念完二年級課程的比爾·蓋茨放棄學業,建立了當時名不見經傳的微軟公司,今天的比爾·蓋茨已名居世界富翁排行榜的第一。
1999年,默默無聞的高中生李想,經營起他的網站,2000年新人加盟,網站商業化,他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創業者。
雖然李想尚不能與戴爾、蓋茨比肩,但更年輕的他有著光明的未來。雖然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但李想的領導力無疑是他成功的根源之一。
他的員工評價他:「在同齡人當中,他是很有領導力的一個人。」
李想自評:「怎麼來用好這些人,怎麼讓他們每個人能力發揮到最好,怎麼讓這個團隊凝聚在一起,我覺得這是我現在最大的樂趣所在。」
科學的管理是以人為本的管理,就是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人的才能全部朝著有利於達到公司的目標的方向發展.企業通過管理創新,形成了優秀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又塑造了優秀的員工,優秀的員工又造就了優秀的產品和服務,最終在市場競爭中獲得合理的回報。
作為一個經理人,應該靠什麼讓員工對自己服氣,能接受你的指揮和管理?這靠的是自己的領導力.所以你應具備五大特質:
智力:沒有聰明的頭腦是不行的。
監督力:就是如何讓一項命令,一個工作計劃按照自己的意願實施下去。
自信心:自信是指一個人對自己的恰當的,適度的信心。既然是適度,就不能過分,過分則為自大。也不能不及,不及則為自卑。自信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一個人取得成功必須要具備的一項心理特質。
積極主動:為了實現目標,總是能夠積極主動面對一切挑戰,表現出超凡的勇氣和進取心。
果斷:做事情能夠持之以恆,有魄力,而且一旦思考成熟,就立即著手去做,而不是畏首畏尾。
『捌』 什麼是杠桿炒股
小王很喜歡炒股票,有一段時間行情好,他的10萬本金不到一個月變成了12萬,心想我要是有50萬本金,這個月我可以賺10萬呢。
於是,他找到好友小李,問小李借40萬,小李不放心,小王就說,我把房子抵押給你,然後按銀行定期利息4倍支付你資金利息,小李想,這個可以。
一年後,小王賬戶上總共有100萬,還掉小李的40萬和3萬利息,還有57萬,再扣除原來的12萬,又凈賺了45萬。如果沒有借錢炒股的話,小王只能賺12萬不到。
小王嘗到了甜頭,後來又問小張借錢,小張說,我不放心把錢打給你,但是你可以把錢打進我的賬戶來,我賬戶里有40萬本金,你打10萬進來,共50萬,如果賺了,我只要40萬的本金和利息,其餘都歸你,但是你虧了,我就從10萬里扣除虧損,利息我照收,如果10萬快要不足以抵扣虧損和利息的花,你要再補錢進來。小王信心十足,同意執行。
可是好像行情轉弱了,他滿倉吃了快兩個跌停,一下子虧了50萬*18%=9萬,小張馬上聯系小王補保證金,小王沒補,小張就只好把股票全部給賣了,剩下41萬,40萬是他的本金,1萬是他要收的利息,小王的10萬就全沒了。
看了我上面虛構的故事,大家都懂得什麼是杠桿炒股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