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數學題
這題你的解答是對的,因為國債券是不用交稅的。
很簡單,打個比方,你去買母牛,他已經懷有小牛了,你和別人討價還價的時候是不是價格中就要帶上母牛肚子裡面的小牛,人家不可能傻得只向你要大牛的錢,給你你也不幹吧。然後,你回家和老婆報賬的的時候,你不是要說:我買了一個懷孕的牛,意思是一大一小。同理,你買人家的債券,人家持有期間債券發行方要支付利息,這個利息賣方還沒有領取,他把這個領取的權利給了你,你覺得那是白給的么?你回去和老闆說:我買了一個還附帶利息取得權的債券,意思就是你花的錢包括利息和債券本身。
Ⅲ 急求解答會計分錄題目
(1)借: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1000
應收利息 25
投資收益 4
貸:銀行存款 1029
(2)借:應收利息 25
貸:投資收益 25
借:銀行存款 25
貸:應收利息 25
(3)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10
(4)同(2)
(5)同(3)
(6)同(2)
(7)借:銀行存款 1010
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2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1000
投資收益 30
借:投資收益 20
貸:公允價值變動 20
Ⅳ 求詳細交易性金融資產分錄與分析思路!感謝!
2012.1.1
借: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1000
應收利息 25
投資收益 4
貸:銀行存款 1029
2012.1.2
借:銀行存款 25
貸:應收利息 25
2012.6.30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10
借:應收股利 25
貸:投資收益 25
2012.7.2
借:銀行存款 25
貸:應收股利 25
2012.12.31
借: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1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10
借:應收股利 25
貸:投資收益 25
2013.1.2
借:銀行存款 25
貸:應收股利 25
2013.3.31
借:銀行存款 1010
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 20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 1000
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20
投資收益 10
Ⅳ 國債一般是什麼時候有的買的
暴利稅
11月9日,美國石油業巨頭集體到國會"過堂",他們必須向國會專家組解釋,自己的巨額利潤並非建立在普通民眾的消費痛苦之上,以避免被徵收"暴利稅"。這發生在近期美國石油公司相繼發布創紀錄的第三季度利潤報告以後,石油公司的巨額利潤激起社會強烈不滿,民主黨與共和黨出乎人們想像地站在了反對暴利的同一陣線。
暴利稅主旨是為了調控壟斷行業的高利潤。征稅的依據是,這些企業獲取的巨額額外利潤源於其所佔據的壟斷資源。在一些產油大國,收取暴利稅的情況相對普遍。在石油價格上漲的情況下,一些國家也會通過徵收暴利稅,將石油的溢價部分收歸國家財政,調節社會收入差距的失衡狀態。
面對美國石油巨頭們的誠惶誠恐,難道中國的石油巨頭們能夠毫無愧疚嗎?2004年中石油利潤達到1029億元,幾乎是中央直屬189家大型國有企業總利潤的三分之一。
相比於國際石油市場的自然壟斷,中國的石油巨頭主要依靠行政性壟斷,市場因此更為封閉:從油源勘探到批發進口,全部由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三大巨頭瓜分。
有人認為,中國石油巨頭資源的佔有量與利潤的產出成正比,利稅上繳得多,因此可以平衡對國家的貢獻。持此論者看來對於我國國企的稅收政策並不了解。
國企向政府上繳稅收,並不上繳利潤。按照1994年實施的《國務院關於實行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的決定》的規定,1993年以前注冊的多數國有全資老企業實行稅後利潤不上繳。也就是說,這些企業根本不可能將壟斷利潤用作國民的公共開支,壟斷國企的資產收益堂而皇之地被企業化、部門化。
不僅如此,壟斷國企的身份還可以帶來一系列好處。如由中央財政核銷壞賬,2004年央企共申報核銷損失共計4000多億元
人民幣。而在過去幾年中,四大商業銀行已經核銷近2萬億元!可資補充的優惠政策還包括,石油石化企業從今年2月開始至2008年底獲稅收優惠,以支持這些企業的重組改制。看來,民眾不但要承擔壟斷價格高企的利益損失,還必須作為納稅人為這些企業的改製成本埋單。
資源性企業的"特色稅負"主要體現在資源稅上。從今年7月1日起,我國在全國范圍內調高油田企業原油、天然氣資源稅稅額標准。此前我國收取石油資源稅的課稅標準是1993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原油價格上漲了五六倍,而資源稅是十年一貫制的老標准:石油企業每噸原油繳納8到30元。值得指出的是,即使經過本輪資源稅調整,我國原油資源從價稅率也僅為1.5%,仍然遠遠低於10%的全球平均水平。對於壟斷性油企而言,猶如九牛一毛。
也有人指出,因為壟斷國企的挾制性與議價能力,完全可以將稅收打入成本,或是轉嫁給下游企業與消費者,民眾未必能從資源暴利稅中獲益。當然,政府需要打破壟斷,盡快出台一拖十餘年的《反壟斷法》,使市場回歸競爭狀態。但在打破壟斷之前,徵收暴利稅不失為調節財富的有效方法。由於我國壟斷行業的定價仍帶有很強的行政色彩,因此,政府有能力通過行政手段控制價格源頭,杜絕假借市場之名、坐收壟斷利潤的做法。
美國此次暴利稅能否徵收尚未可知,出身為石油巨頭的布希總統很可能行使否決權。但我國政府有關部門更應該考慮到最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用暴利稅對壟斷利潤實行一票否決。
財政赤字
摘 要:財政赤字是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的結果。在短期內,赤字財政對經濟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但其消極作用不應忽視。赤字財政政策不宜長期使用,目前應適度從緊。 關鍵詞: 赤字財政;政策,作用,財政收支平衡 財政赤字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經濟范疇,也是一種世界性的經濟現象,它是國家職能的必然產物。縱觀世界各國,在經濟增長緩慢、市場萎靡的時候,一般都以財政赤字的增加為代價來支持經濟持續發展。改革開放以來,為適應經濟改革與發展的需要,我國基本上實行的是一種赤字財政政策。特別是1998年以來,我國實行了積極的財政政策,進一步擴大了我國的財政赤字,1998年至2001年財政支出的增長率為19.8%,財政赤字的增長率達到62.4%,赤字達到2473億元,佔GDP的2.578%。2002年中國赤字規模為3098億元,赤字水平相當於1997年(財政赤字為582億元)的432%,即6年時間翻了兩番,年均增長高達27%,赤字佔GDP的比重為3.004%,達到國際公認警戒線(3%)。 毫無疑問,財政赤字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對緩解財政負擔,促進經濟發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赤字財政並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葯,其消極作用不應忽視,一個國家的財政赤字和債務規模如果不合理,會由此引發財政風險和金融風險,進而導致經濟的崩潰。歷史上,1918~1923年德國的通貨膨脹,1982年拉美國家債務危機,20世紀90年代末哥倫比亞的經濟衰退,20世紀的最後10年日本經濟的衰退及我國建國後的三次通貨膨脹都是與過高的財政赤字有關。因此對赤字財政政策應辯證地來看待。 一、赤字財政政策的積極作用不可否認 赤字財政政策是在經濟運行低谷期使用的一項短期政策。在短期內,經濟若處於非充分就業狀態,社會的閑散資源並未充分利用時,財政赤字可擴大總需求,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刺激經濟回升。1998年以來,為有效抵禦亞洲金融危機對我國的沖擊,抑制經濟下滑趨勢,我國實施了以擴大國債投資為重點的積極的財政政策。積極財政政策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來實行:一是增加政府開支,二是減稅。在減稅不太可行的情況下,政府採取了赤字政策,通過發行國債來增加政府投資,刺激社會需求。1998年8月我國首次發行1000億元長期國債,1999年發行1100億元,2000年至2002年,每年增發國債均為1500億元,2003年增發1400億元。截至2002年,我國用長期建設國債資金安排的國債項目總投資規模已達到6600億元。這些國債重點用於農林水利、交通通信、環境保護、城鄉電網改造、糧食倉庫、城市公用事業和西部大開發等方面。國債的發行,帶動了地方、部門、企業配套資金和銀行貸款等投資。通過國債項目的建設,辦成了許多想辦而限於財力未辦的、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和對長遠發展具有重大意義的大事,對國民經濟保持適度快速增長起到了重要的拉動作用。據統計,1998年以來增發國債分別拉動經濟增長1.38、1.44、1.81、1.66和1.8個百分點,帶動投資3.2萬億元,累計創造就業崗位750萬個。在當前世界經濟增長乏力的條件下,中國經濟能夠保持平穩增長態勢,擴張性赤字財政政策功不可沒。從這個角度說,財政赤字是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它能有效動員社會資源,積累龐大的社會資本,支持經濟體制改革,促進經濟的持續增長。實際上財政赤字是國家為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等目標,依靠國家堅實和穩定的國家信用調整和干預經濟,是國家在經濟調控中發揮作用的一個表現。 二、赤字財政政策的消極作用不可小視 1.赤字財政政策並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葯。刺激投資,就是擴大生產能力。實行擴張性政策,有可能是用進一步加深未來的生產過剩的辦法來暫時減輕當前的生產過剩。因此,長期擴張積累的後果必然會導致更猛烈的經濟危機的暴發。筆者認為,我國經濟目前已經進入過熱狀態,其表現形式是投資過熱。目前全國有86條地鐵線正在施工或在計劃籌備中;全國手機年產能約為1.3億部(約為世界總需求的35%),三年後產能預計翻番;中國汽車產能三年後預計翻番;化纖產能三年後接近翻番,此外還有鋼鐵、水泥、港口等大批在建項目。改革開放20多年,中國經濟的市場化程度大大提高,資源配置亦趨合理。但是資本市場仍存在許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政府幹預;二是資本項目不開放,導致過剩的資金在國內找不到出路,又不能去海外,最終資本投在不該投的地方,三是外資,外資對中國經濟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有些地方外資泛濫,有時甚至成災(如某些城市的房地產)。 2.財政赤字可能增加政府債務負擔,引發財政危機。財政風險指財政不能提供足夠的財力致使國家機器的運轉遭受嚴重損害的可能性,當這種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時,輕者導致財政人不敷出,重者引起財政危機和政府信用的喪失。財政赤字規模存在著一個具有客觀性質的合理界限,如果赤字規模過大,會引發國家信用危機。對財政赤字風險性的評價,國際上通常用四個指標:一是財政赤字率,即赤字佔GDP的比重,一般以不超過3%為警戒線;二是債務負擔率,即國債余額佔GDP的比重,一般以不超過60%為警戒線;三是財政債務依存度,即當年國債發行額/(當年財政支出 當年到期國債還本付息),一般以不超過30%為警戒線;四是國債償還率,即當年國債還本付息/當年財政支出,一般以不超過10%為警戒線。在我國,總體上暴發財政危機的可能性不大,但隨著國債規模擴大,中央財政的債務依存度已經相當高,2002年財政赤字率為3.004%,達到國際公認警戒線3%,財政債務依存度為36.32%,超過國際警戒線上限6.32個百分點,國債償債率18.78%,超過國際警戒線上限8.78個百分點。政府還債壓力增大,財政運行面臨的風險度提高,一旦負擔超過一定限度,必然引發財政危機,造成財政風險。當前的國債運行正在步入借新債還舊債的高度債務時期,可用於國家建設性的債務支出比重逐步下降,而且投資經濟效益不佳,這就進一步弱化和降低了未來政府的償債能力。另外,從中央財政到地方財政,都存在大量「隱性赤字」。部分隱形債務構成潛在財政風險,主要包括地方政府建設貸款,未納入預算的國務院有關部委以中國政府名義從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外國政府借人的政府主權外債,國有企業與國有銀行等金融機構虧空,糧食虧損掛賬和社會保障支付缺口等。按照世界銀行的估計,我國2002年隱形債務佔GDP的比重為50%至70%。這些盡管沒有被納入到政府債務中,但政府又必須承擔這一部分債務,所以可能造成支付缺口,從而可能對財政構成壓力和風險。 3.赤字財政政策孕育著通貨膨脹的種子,可能誘發通貨膨脹。從某種程度上說,赤字財政與價格水平的膨脹性上升有著固定的關系。其原因並不難尋。在一個社會里,赤字財政導致貨幣需求總量增加,而現存的商品和勞務的供給量卻沒有以相同的比例增加,這必然要使經濟產生一種通貨膨脹缺口,引起價格水平提高。在財政赤字不引起貨幣供給量增加的情況下,赤字與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有直接關系。眾所周知,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是由總需求的增長引起的。在開放型經濟狀態下,總需求由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和出口構成,這四個因素中的任何一個因素的變動都會影響總需求的變動。如果赤字不斷增加,促使總需求增加,以至於總需求超過充分就業時所能達到的產出水平,就會出現通貨膨脹。我國建國後三次通貨膨脹,即建國初期的第一次通貨膨脹,60年代初期的第二次通貨膨脹,80年代的第三次通貨膨脹,這三次通貨膨脹雖然是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發生的,但其發生都同大量的財政赤字緊密相連。目前,我國經濟已有過熱的苗頭,一個重要表現就是「生產資料瓶頸」的出現和價格的上漲。去年以來,隨著投資的增長,我國鋼材、水泥、煤炭、化工產品的價格就開始攀升,並逐步在部分地區發生電力供應緊張。如果投資高漲的局面持續下去,「生產資料瓶頸」的問題會進一步惡化,導致生產資料價格的持續上漲,並最終體現到消費品價格中,導致通貨膨脹。再加上我國出口的增長也在加快,國際上存在著「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外匯流人在增加,導致基礎貨幣投放增加,這時若投資持續高增長,引起貨幣流通速度加快,更容易引發通貨膨脹。 三、赤字財政政策不宜長期使用 政府通過發行國債擴大政府投資,刺激經濟增長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但中長期仍應以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為宜。赤字財政政策作為市場失靈時政府對市場的補救,只能作為啟動力量來使用,以期由政府投資帶動社會力量、民間力量,從而恢復市場活力。如果超過啟動力量的定位,變成政府代替市場,則有可能事與願違,產生擠出效應。美國的赤字財政政策本是應對大危機的短期政策,但政府卻不自覺的使之長期化,給經濟帶來了嚴重的危害,足以作為我們的前車之鑒。 我國與美國相比,有許多劣勢決定了我國長期實行赤字財政政策的負面影響會更大。首先,我國目前所處環境與當時的美國不同,當前經濟全球化浪潮愈演愈烈,世界經濟動盪不安,國家失去債務償還能力,由此帶來的金融崩潰危險對發展中國家一直是忽隱忽現的陰影。作為通貨,美元赤字使美國在國際經濟中漁利,而我國只有保持充足的財力才能抵禦各種可能的國際風險。其次,我國的經濟實力遠遠落後於美國,許多配套政策措施的運行和操作尚不成熟和完善,面對赤字財政可能帶來的危害,缺乏應變能力。經濟資源的有限性也決定了擴張性赤字財政政策只能是短期的。這是因為赤字財政政策以國民經濟中存在閑置資源為前提,目前我國儲蓄率高於投資率,銀行資金存大於貸,財政用發債方式籌集適量資金,專項用於基建,可直接增加社會需求,使閑置資金得到充分利用,國民收入增加。但閑置資源畢竟有限,長期實行擴張性財政政策超過經濟承受能力,會導致經濟過熱,引起通貨膨脹。 所以,當前運用擴張性赤字財政政策加快基本設施建設,只是在特定條件下採取的一種暫時性的財政政策。從中長期看,仍然要堅持財政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則,實施適度從緊的財政政策。因為財政存在大量的赤字,無論對財政本身的運作,還是對國民經濟的整體運行都是不利的,特別是在赤字長期化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從長期來看,赤字財政是今天花明天的錢,這一代人花下一代人的錢。在國民經濟中,儲蓄由私人儲蓄和政府儲蓄(財政盈餘)組成。財政赤字是負儲蓄,會減少儲蓄。長期經濟增長要依靠投資,投資來自儲蓄。今天的赤字支出減少了明天的儲蓄,從而不利於長期經濟增長。 還應該注意的是,赤字籌資的錢一定要用於有利於長期增長的項目。如果把這些錢用於錯誤的投資,財政支出就會成為浪費,結果是付出了代價又無所收益。在社會需求低迷的情況下,興建鐵路、機場、港口等公共基礎設施是適當的,它既能增加有效需求,又能增加長期供給。但從長期看,也不能持續不斷地採取興建大型工程的辦法,特別是不宜把建設周期過長的公共工程作為穩定政策的工具,一是公共工程的刺激效應或乘數作用會呈現遞減趨勢,待公共工程一旦飽和時,則只有刺激需求效應,而增加供給的效應即將消失。二是當需要轉入緊縮時,公共工程要麼繼續,則發揮不了收縮作用;要麼停工,則會導致資源配置的浪費和損失。 因此,採取赤字財政政策必須審時度勢,十分謹慎,要為將來的政策調整留下空間和餘地。在政策導向上不應再鼓勵地方政府和各個部門擴大投資、多上項目;同時,要選擇好政府投資的項目,避免形成新的重復建設。如果政府投資項目選擇不當,雖然作為固定資產投資會增加當年的國內生產總值,並對投資品的生產起到一定的拉動作用,但對於今後的繼續發展或者作用不大,或者成為一堆無用的廢物。考慮到目前的經濟狀況,可以適當減少「需求乘數」較高的政府投資,增加在公共衛生、農村教育等方面的支出。與此同時必須在提高財政支出的效率上做文章,在財政支出項目上必須進行科學論證,減少目前很多項目缺乏長遠規劃、盲目投資的現象;在財政支出過程中應建立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增加支出的透明度,杜絕挪用、貪污財政資金現象;正確處理總量擴張與結構調整的關系,適當轉變政府財政投資方向,在堅持基礎設施投資為主的同時,加大對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和新型高科技產業的投資,推動產業結構向合理化、高級化方向演變,加快國有經濟從粗放型增長向集約型增長的轉變。 四、結論 財政赤字是進行宏觀調控的手段,對刺激短期內需有著積極作用。財政赤字預算只能是短期應對之策,不能作為一項長期政策連續使用。赤字財政政策的運用必須為以後的財政政策留下宏觀調控的空間。長期過度使用赤字財政政策必然會導致龐大的赤字和債務規模,給經濟造成危害。從長期看,財政收支平衡應是我國財政政策的立足點和發展方向。 參考文獻: [1]陳 共,呂忠澤.美國財政政策的政治經濟分析[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2. [2]劉京煥.適度國債規模研究[J]。財經研究,2002,(5)。 [3]戴園晨.對財政赤字是非好壞的評價
Ⅵ 一顆財丸:紅利基金,到底該選哪一隻
現在的紅利指數就具備不錯的投資價值了...
一、紅利指數已經具備投資價值
最近國君策略的研究表明:
高股息策略已經開始進入配置買入區間。整體上,中證紅利指數股息回報率已經超越一年期AAA評級中短期票據/企業債近40bp,與一年期AA級的收益率缺口也已收窄至-33bp。高股息策略開始進入配置買入區間,股息率投資有望成為市場築底過程中重要的「價值錨」。
而海通政策策略團隊則認為:
大類資產對比和情緒指標看,高股息率股較國債、理財已有吸引力。目前估值水平下,滬深300未來三年正收益概率88.7%。
其實不僅僅是中證紅利,其他的紅利指數也已經進入了低估狀態。
標普中國A股紅利機會指數基金是一隻很多略懂基金的投資者喜歡的基金,主要原因還是標普中國A股紅利機會指數歷史表現較好。但是,歷史表現和未來表現是兩個概念。
個人的觀點是:未來10年可能輪到大盤家了,深證紅利和中證紅利可能比標普中國A股紅利機會指數表現更好些。
四、紅利基金有哪些?
目前追蹤中證紅利指數的基金有大成中證紅利、富國中證紅利、萬家紅利等基金。其中,富國中證紅利(100032)股票指數增強型基金,而且長期的指數增強效果還不錯。追蹤深證紅利價格指數的基金有兩只分別是工銀瑞信深證紅利ETF聯接、深紅利。
場內基金中,紅利指數ETF有兩個:510880紅利ETF和159905深紅利ETF。紅利ETF跟蹤的就是上證紅利,159905深紅利ETF跟蹤的深證紅利指數。而前面提到的紅利基金(501029)是LOF,該基金跟蹤的是標普中國A股紅利機會指數。
五、推薦大家定投紅利指數基金去
盡管短期市場級低迷,但筆者要說大的投資機會多以讓人痛苦的方式呈現出來。從估值來看是很低的,從未來兩三年角度看,持有股票比現金類資產要好...
同時由於築底的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可能長達半年、一年,甚至更長時間。這時候是一個比較好的定投的時點。
這時候沒什麼好說的,大家繼續大額定投去吧。對於定投而言,就要做到身處低估不放棄。
Ⅶ 乙公司從市場上購入債券作為交易性金融資產
7、借:應收利息12.5 (1000*5%*3/12)
貸:投資收益12.5
本來是6個月算一次利息現在才3個月要出售所以是3個月利息
借:銀行存款1010(售價)
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20 (3題+5題)結轉過來的
貸:交易性金融資產——成本1000
應收利息12.5 (1000*5%*3/12)
投資收益17.5 (1010+20-1000-12.5,借貸相等)
借:投資收益20
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20 (3題+5題 結轉過來的)
Ⅷ 小學數學利率
1,有6000元。一種方案是整存整取3年,另一種方案要買3年期國債。假如整存整取3年年利率3.32%;3年期國債年利率3.52%(不扣利息稅)哪種好說明理由。
因為3.52%>3.32%,所以同樣是3年,買國債好,不僅年利率高,且不扣利息稅,收益最多。
2,1000元存銀行2年,兩種儲蓄方法:一種2年期的,年利率是3.25%。一種一年期的,年利率是2.98%,,然後把第一年到期的本金和利息取出和在一起,在存一年。選哪種方法得到的利息多一些?說明理由。(不扣利息稅)
第一種可得利息:
1000×3.25%×2=65(元)
第二種可得利息:
第一年:1000×1×2.98%)=29.8(元)
第二年:(1000+298) ×1×2.98%=38.6804(元)
合計利息:29.8+38.6804=68.4804(元)
因為68.4804元>65元,所以第二種利息多
樓上的利息算錯了,利息=本金×利率×時間
Ⅸ 小學六年級所有公式
圓柱的表面積計算公式:
S表=S側+2S底
圓柱的表面積=側面積+2個底面積
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
V=Sh
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
圓形底面積的計算公式(這個在圓柱、圓錐計算方面有用的):
S=πr²
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
V=1/3Sh
圓錐的體積=底面積×高×1/3
下面是六年級上冊要用到的計算公式:
長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公式:
S長=(ab+ah+bh)×2
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公式:
S正=a×a×6
正方體的表面積=邊長×邊長×6
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
V=abh
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
V=a
·
a
·
a
&
V=a³
正方體的體積=邊長×邊長×邊長
長方體、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這是另一種計算體積的公式,長方體、正方體連用的):
V=sh
體積=底面積×高
單位「1」已知:
單位「1」
×
對應分率
=
對應數量
求單位「1」或單位「1」未知:
對應數量
÷
對應分率
=
單位「1」
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公式:
一個數
÷
另一個數
=
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公式:
多的數量÷單位「1」
=
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公式:
少的數量÷單位「1」
=
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少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
(注意:這里的「多」、「少」還可以換成「增產」、「節約」等字。)
(注意:例題:(1)果園里有桃樹120棵,梨樹的棵數比桃樹多20%,果園里有梨樹多少棵?
(2)果園里有桃樹120棵,比梨樹的棵數少20%,果園里有梨樹多少棵?
分析思路:先找出單位「1」,確定已知還是未知,單位「1」
知道就用乘法,單位「1」不知道就用除法。「比誰多(少)幾分之幾「列式就是「1+(-)幾分之幾」。)
列式:(1)120×(1+20%)
(2)120÷(1-20%)
打折、利潤、利息、稅收應用題的解題公式
含義:「八折」的含義是:現價是原價的80%;「八五折」的含義是:現價是原價的85%
公式:
現價
=
原價
×
折數(通常寫成百分數形式)
利潤
=
售價
-
成本
利息
=
本金
×
利率
×
時間
稅後利息
=
本金×利率×時間×80%(注意:國債和教育儲蓄不交稅)
應納稅額
=
需要交稅的錢
×
稅率
圓的周長和面積的有關公式及關鍵語句
圓的周長和直徑的比的比值叫做圓周率。
π
=
C
÷
d
已知直徑求周長:C
=
πd
已知周長求直徑:d
=
C
÷π
已知半徑求周長:C
=
2πr
已知周長求半徑:r
=
C÷π÷2
已知半徑求面積:S
=πr
已知直徑求面積:r
=
d÷2
S
=
πr
已知周長求面積:r
=
C÷π÷2
S
=
πr
半圓周長
=
C
÷
2
+
d
(注意:半圓周長
=
5.14r,適用於填空題)
半圓面積
=
S
÷
2
Ⅹ 現在的歐美資本主義社會還有什麼不完美的地方嗎
誰導演了這次金融危機?(節選)
美國的經濟危機是自然的發生的么?還是人為的導演的?
你相信主流媒體的瞎說?還是相信表象背後的真實原因?
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先羅列一下從房產繁榮到次貸危機再到金融危機這個表象:
1、最初是美國瘋狂的蓋房子,賣房子更加瘋狂,因為就算你沒錢,我也敢賣給你,這就是過去這些年美國的零首付賣房。為什麼美國那麼多機構敢零首付賣房呢?
說他們傻,我不信,他們一個比一個猴精,為什麼呢?繼續看
2、沒有錢都能夠買房子,那麼美國房地產市場這個市場真實繁榮啊,既然非常的繁榮,那麼房產就自然不斷上升。
3、沒錢買房,那麼房地產商賺啥呢?當然賺了,最初是商業銀行,反正有房產抵押。但是抵押的價格都是高估的價格。這些銀行把債權賣給了兩房和其他投行。這些投行再把這些債權進行各種各樣的包裝,包裝成投資產品,然後賣到世界各地。
僅僅中國,就買了幾千億美元的這樣的垃圾資產。也就是中國借了幾千億美元給美國沒有錢的人買房子住。平均下來,也就是我們每個中國人都借美國人了幾千元,讓他們買房子住。
4、等把全世界的眾多資金都買了這些資產之後,而那些窮鬼大部分都還不起貸款,紙裡面保不住火,所以該是時候了,然後導演的次貸危機就產生了。
5、次貸危機產生了,折騰了一段時間後,為了讓戲演的更加真實,倒閉一兩家投資銀行或者普通銀行。就像911美國政府自己炸掉自己兩座比較老的大樓一樣。表面使美國很慘,但是結果呢?
6、結果是美國政府從美聯儲借來了7000億美元救市,而美國的房價降到了很低水平。目前美國的普通白領只需要工作一年,就可以購買到一套房子。
7、美國出現經濟危機了么?
美國出現了大規模失業么?美國經濟出現了慘淡了么? 沒有沒有。只不過為了導演的更加真實,倒閉了幾家投行而已。一切都是演戲。
切記,這只是表象,在表象背後的真實是什麼呢?
接下來繼續談
這里要問大家一個問題:
1、如果發生了戰爭,誰賺錢呢?
2、如果發生了經濟危機,誰賺錢呢?
你可能會奇怪,這樣也能賺錢?答案的確是如此的,大家學過歷史都知道,美國靠兩次世界大戰賺了。那麼經濟危機如何賺錢呢?
就拿這次7000億美元救市吧?
這錢誰出?
美國納稅人?NO,這樣的觀點是很弱智的觀點?
那如何救呢?
開動機器印鈔票啊!
別的國家這樣做必定通貨膨脹,美國這樣做就不一樣了,因為美元在全世界流通。
那麼美元是誰來印的呢?
美國政府么?
NO
美國政府沒有權利印美元,美國政府只有權利像美聯儲借美元。鈔票是美聯儲印刷的。
美聯儲是誰的呢?
你可能想都不會想,認為是美國政府的。那你就錯了,真實的情況是,美聯儲是私人機構的,不是美國政府的。是私人控制的。
美國政府借的美元越多,他們就越高興,並且不讓美國政府還,只需要美國政府那稅收抵押來做利息就OK了。
美國政府借錢越多,這些私人組織就越賺錢,所以他們熱衷於打戰。熱衷於發動金融經濟危機。
1029年那次經濟大危機,確實是一次美國經濟危機,同樣是導演出來的。不過通過那次經濟危機。這些私人機構徹底控制了美國。
而今天的這次經濟危機,他們要控制的是世界,而非美國。而作為他們藏身之處的美國,表面是危機,其實是收益。
收益非常的直白:美國政府讓普通老百姓工作一年,就可以買一套不錯的房子。而中國的普通老百姓呢?工作10年也買不起。
全世界買單,為美國普通老百姓解決了住房問題,你說他們受益是大是小呢?而他們的付出就是倒閉幾家公司,讓股市動盪動盪而已。而美國的實體經濟並沒有受太大影響。
全民的住房大難題,美國就這樣解決的了。
誰導演的呢?
美國政府是前台,真正幕後是其控制著美元和美聯儲的利益集團。
這個利益集團是誰?
今後幾年的全球經濟該如何發展呢?
後面繼續聊
且看最近的一些新聞報道都經常持以下觀點:
1、美國政府將AIG等金融機構國有化
2、英文國家將銀行國有化
這些媒體為啥不敢面對真相呢?
真的是「國有化」么?
英國的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的股份中,政府僅佔20%,其他80%是私人的,美國的美聯儲也是徹底的私人的,他們這樣的行為,只不過是私有銀行的並購,卻在每天上被說成國有化在忽悠民眾。
這次金融危機本來就是這些私人機構導演的,其中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重新洗牌金融市場,這近百年來培養出來的金融機構,不聽話的搞死,聽話的就並購掉。
為啥私有銀行的並購行為,會被媒體說成「國有化」呢?
這就是媒體在今天的世界大戲中的作用,至關重要。所以,很多媒體都是資本的狗。
........
繼續和大家探討金融危機給中美關系帶來的影響
一、過去這些年中國給了美國什麼?
1、產品:
利用中國廉價的勞動力和資源,生產產品賣給美國,美國沃爾瑪超市裡面90%的生活用品來自中國,然後換回美元。
2、借錢
中國辛苦賺來的美元,買不到太多東西,只能繼續借美元給美國政府和金融機構。現在借給美國政府有5000億美元國債,對美國各類金融機構投資也有5000億美元,合起來上萬億美元。
二、美國給了中國什麼?
1、高科技?
飛機、汽車、設備、軟體、互聯網... ...
2、思想文化
拜金主義、性開放、好萊塢大片、......
三、中國還能夠從美國哪裡購買來什麼有價值有好處的?
1、核心技術?
我們想買,人家不賣啊
2、頂級人才?
要吸引人才,靠什麼?文化、環境、氣氛....... 我們在文化上學習對方,是無法吸引到對方頂尖的人才的。
只學習,不創新,永遠是老二.
只有創新,才能走到前面,才能把向心力吸引到自己身上。
3、能源
石油.........
4、債券
美國國債,金融機構債券。
5、優質企業
全球有影響力的品牌!我們想賣。老美不會賣。
中國能夠繼續美國什麼?
【出口產品,賺點辛苦錢再借給美國,換張白條回來】
依舊用中國的資源和低端勞動力給養活美國人,然後賺點辛苦錢,再繼續借給美國人么?
改革開放前,中國生產力底下,必須開放,中國生產力必須和世界接軌,所以在開放過程中吃虧是必然的。
但是中國目前的現正是生產力很強,甚至過剩了,還要這樣去做賠本的買賣么????
這樣做,等於免費給對方做努力,就是對方的經濟殖民地!
拿老郎經常說的而一個比喻吧
生產一個芭比娃娃,整個產品帶來的商業價值是10美元,中國僅能夠賺1美元,並且這一美元還要是政府、工廠、工人、資源幾塊再分。
辛苦賺來的1元,然後再借給美國。美國給中國一張白條。
這樣,整個過程中國獲得了什麼呢?
一張白條紙!並且是一張只會貶值,不會增值的紙。
為什麼說這長紙只會貶值,不會增值呢?
就拿中國目前借給美國的1萬億美元吧
1、其中5000億元是投資給兩房這類金融機構。
只要這些金融機構來一個「倒閉」,它就化成一股青煙,表面上蒸發了,其實是徹底成了美國的了。
2、另外5000億元美國國債呢?
表面上有一定的利率回報,但是真實的情況呢?
美國政府值多少錢?
美國政府資產目前是負的,直到美國倒閉,美國政府都還不清。為什麼呢?
美國政府借誰的錢最多呢?
美聯儲
美國政府欠美聯儲多少錢?
從1913年起,到現在已經95年了,過去95年中,美國政府所有的開銷全部都是像美聯儲借的錢。美國所有的稅收都給了美聯儲,當作利息,並且還不夠給美聯儲的利息。
過去95年,美國政府、軍隊、行政一共多少開銷呢????????
這是一個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數字,總之,如果不發生徹底的革命,徹底的改變來廢掉這些帳的話,一直到美國滅亡,這些債美國政府也是還不起的。
5000億美元這個數字比起美國政府欠美聯儲的錢,連九牛一毛都不是。
正因為美國政府根本還不清欠美聯儲的帳,所以美國政府基本上都是美聯儲控制的了。美國政府作為一個工具,在幫助美聯儲剝削全世界人民。
那麼,中國這5000億美元能夠增值么?
鬼才相信
5000億隨時都會被用倒閉的方式他徹底變成美國的;
另外5000億元又再不斷的貶值........
中國該怎麼辦呢?
難道繼續去購買註定會貶值的美國國債么?
只有SB才會這樣做。
但是每天都有無數的「精英和專家」在勸政府這樣做,但是政府比較明智,在9月份暫停了這個行動(8月份還買了幾百億美元)。
之後,美國採用了恐嚇的手段逼中國來購買。怎麼逼呢? 向台灣賣武器等等小動作.......
沒用,中國人不吃威脅那一套。
他們發現沖過不吃這套之後,咨詢了兩關買辦勢力。了解到中國人向來都是吃軟不吃硬。
於是在近兩天,大家分享沒有,美國的媒體,美國的財長開始給中國戴高帽了。
瞧瞧這幾天的新聞:
《美國副財長:中國是解決全球金融危機中負責任的參與者》
《美元勁升 美刊:令人震驚 推動力是中國》
同時,布希又主動給胡總打電話溝通了。
《胡錦濤同布希就應對金融危機交換看法》
為啥給胡總打電話呢?還不是惦記著中國手裡還剩下的拿幾千億美元么?想以他是總統的面子求胡總代表的中國去幫忙。
硬的不行就來軟的,中國政府會吃這樣一套么?
如果是一個假大空好名利愛作秀老大,估計就打胖臉就沖上去了。
但是,HW領導好名利么?
NO,他們是務實的。胡總上台後給俺第一個感覺就是,主席不是天天上新聞聯播了,新聞聯播也開始比以前好看了。
所以,美國想繼續用打白條的方式騙走中國手上的那些美鈔,那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那麼,接下來這盤棋,該如何下呢?
中國有三種方式參與到這個事情:
中國有三種選擇:
第一種:按兵不動,不再增持美國國債,一心解決國內問題
第二種:幫助美國可以,不能打白條,必須那資源來換
第三種:拋售美國債券和美國國債,打擊美國
這三種我們後面會做詳細分析,從目前情況來看,中國選擇的是第一種方式。
中國按兵不動,不再增持美國國債,一心先來解決國內問題。這樣的話,美國導演的這場金融危機想拉中國下水,就不容易了。
但是,美國依然通過這次金融危機獲得那些好處呢?
1、全世界幫美國解決了住房問題;美國房產泡沫破滅,得到實惠的是美國人。
2、狠狠的重創歐洲金融和經濟:這次美國導演的金融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歐洲金融和經濟,特別是歐元體系。最近歐元貶值厲害。通過這次金融危機,幕後利益集團進一步控制歐洲金融。
3、打擊亞洲金融和經濟:這次金融危機,亞洲的影響也不小,和美國關系越親密,受的壞影響就越大。
4、可以讓美聯儲背後的利益團體控制更多的金融機構,美國上百年的大投行、銀行、保險等等金融機構都被美聯儲這個僅有95歲的私人金融機構徹底控制了。並且表面上是「國有化」,真實的是被美聯儲控制。
5、合理發行更多的美元,合理的將更多的國家困在自己褲腰帶上,進一步加強了美元這個武器的威力。美國借錢越多,就越大爺。
眾多專家都認為此次行為美元會受傷,當時相對美元而言,其他貨幣受傷更重,結果是美元受益。
之後呢?
這次金融危機,表面是美國金融大動盪,其實是大洗牌而已,美聯儲為背後的利益集團都是大賺的,大賺之後,必然有進一步的野心。
這個利益集團是什麼? 他們有什麼目標?今後世界格局可能會怎麼發展,我們後面的帖子繼續探討.........
本文節選自以下帖子:http://cache.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develop/1/184402.shtml
作者:著名八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