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定弘法師:學佛的學生該如何處理與同學的關
學佛,對於學生來講,關鍵之處不在於誦經念佛,而是在於做一個讓同學們尊敬的好學生,因為這是學佛的重要內容:
愛護同學;
幫助同學;
對待同學禮貌、、寬容,忍讓。
努力學習
尊敬老師
孝敬父母
遵紀守法
『貳』 有學佛的問題,想向定弘法師請問,怎樣聯系,要網址
凈宗學院網站有定弘法師主講的《修行與生活座談會》,直播的。希望能幫到您,阿彌陀佛!
『叄』 定弘法師:叫別人學佛,人家不學佛,我該怎樣做
你能做的就是有機會再勸,學佛是要自願的,不能強迫,否則會適得其反,讓人懷疑佛教和傳銷組織有什麼關聯
『肆』 定弘法師占察懺學佛網!!!麻煩師兄,拜占察懺時還需要懺悔自己現在所犯的每一條罪嗎
好像要是先懺悔罪業,不管你做任何事,懺悔是一定要做 的
『伍』 定弘法師:如何決定出家修行,還是在家修行
看個人的因緣。皈依佛門很正常啊!我們世俗的人總認為皈依佛門就是出家做和尚,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包括社會上盛傳的李玉剛皈依佛門是真的,只不過皈依佛門分兩類,李玉剛屬於第二類:
一類是出家學佛,要求獨身(不僅僅是不結婚,連男女的情慾都要摒除)、素食、以寺為家、不蓄有金錢與財產、終身奉獻給佛教事業,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僧人」,分別包含了男出家眾(沙彌、比丘)和女出家眾(式叉摩那女、沙彌尼、沙彌)共五大類;
這一類比例在0.015%,也就是兩萬人里有3位。他們是不會有感情生活的。
一種是在家學佛,持五戒,吃素或吃三凈肉;可以戀愛結婚生子,稱為男在家眾(優婆塞,俗稱男居士)、女在家眾(優婆夷,俗稱女居士)共兩大類。——李玉剛就屬於這一類了。
不僅僅如此,任靜和付笛生屬於在家學佛,皈依三寶,他們的師父是柏林禪寺的方丈明海大和尚,還有李連傑、劉德華、張國立、齊豫、王菲等等,都是如此!這一類在23%以上。他們是可以有感情生活的。
——以上七大類佛弟子統稱為「七眾弟子」; 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佛教徒」。
『陸』 定弘法師:叫別人學佛,人家不學佛,我該怎樣
隨緣吧!!!,,我們做好自己就好!,,為大眾做出好的榜樣,示現真能量!,
『柒』 凈空法師:如何在投資股票中修清凈心
凈空法師答:這個問題,你自己已經解答了。以投資的心態,這是世間事;而非投機心態,這不是世間意,這就可以了。投資的心態決定沒有得失心,你就可以做。如果股票漲了,你就歡喜,股票跌了,你就愁眉苦臉,你就不可以做。漲!沒有歡喜心,跌!也不生煩惱,這樣做股票行,這就是《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講的「可得為世間事」。 世間事,佛舉例很多,我們世間生活習慣、工作交際應酬、婚喪嫁娶都是世間事。世間事可以做,為什麼?《華嚴經》講「事事無礙」。障礙發生在哪裡?障礙發生在「世間意」。「世間意」是什麼?自私自利是世間意,是非人我、貪嗔痴慢是世間意。說得清楚簡單一點,你對於世間事還很在意,這就叫世間意;如果對於世間事都不在意、不放在心上,這就是沒有世間意。沒有世間意而為世間事,那是佛菩薩,這是佛菩薩示現。我們跟佛菩薩不一樣,就是世間事雖然相同,佛菩薩沒有世間意,我們有世間意,無論在生活、工作、交際應酬,我們都很在意。在意就是凡夫,六道輪回中的凡夫,如果不在意就超凡入聖,我們學佛就要在這個地方學。 經商、賺錢是世間事,如果念念求發財,自己怎麼樣享受,怎樣讓兒孫享受,這都是世間意。我在新加坡聽李木源講,有一位叫陳嘉庚的成功商人,他是白手起家發了大財,但是他所發的財完全用在社會,幫助社會苦難的人。他很有智慧,都是幫助一般人接受好的教育,所以辦了很多學校,小學、中學、大學,培養人才。自己的生活非常簡單、刻苦,晚年檢查身體,營養不良。你想想看,在南洋是第一大財主,營養不良!有一次,他的兒子被人綁架,寫信要他拿錢來贖,他回信給綁架的人:「你把我兒子殺掉好了,我一分錢都不會給你,我的錢都用在社會慈善事業,決定不給兒女。」土匪接到這封信之後把他兒子放了,為什麼?他真的是這么作法。這個人就是菩薩示現,你們看他是凡夫,我看他是菩薩,絕對不是凡夫,這就是「可得為世間事,不可得為世間意」,他沒有世間意。商人像他這樣賺錢就對了,他賺錢不是為自己,為世間許許多多苦難人。 所以只要沒有世間意,清凈心就現前,真誠、清凈、平等、慈悲統統現前,然而就壞在被世間意障礙住了。我們起心動念都有得失心,這個念頭是世間意,所以學佛,無論男女老少,無論哪一個行業,你只要認清楚,我做的這個工作是為社會大眾服務,是為一切眾生造福,這就沒有世間意了。大小事情都為自己,為自己名聞利養,為自己的得失,這世間意就在其中。譬如出家,出家有世間意的人很多,念念要顧自己的道場,念念要把信徒抓住,這都是屬於世間意。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沒有這個念頭,到處只是教化眾生,勸導眾生斷惡修善、破迷開悟、轉凡成聖,世尊示現四十九年所做的是這個事情。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自己的道場、沒有建道場,徹底放下了。世尊早年是樹下一宿、日中一食,中年以後法緣殊勝,有十六大國王護法,提供了修學講經的場所。這是我常講的,佛跟這些弟子們有使用權,所有權不是他的,是地主的、是國王大臣的。 佛教到中國來,早期出家人雖然接受朝廷皇帝、大臣、長者、居士的供養,道場都不是屬於某一個人的,所以在中國叫十方道場。這個都是世間事,決定沒有世間意,所以他們修行有成就。現代出家人為什麼沒有成就,比不上在家人?世間意太濃了,超過在家人不曉得多少倍,得失看得太重了,所以修行不能成就。我最近深深感覺到,出家人建道場,最好道場房子是租的,這個好!死了之後,什麼牽掛都沒有,也不會有人爭。道場是自己的,有很多徒弟來出家,為什麼?看中這個道場,將來要爭、要霸佔,出家的心就不善了,就不是真心。所以沒有道場最好,什麼事都沒有,這就不造罪業。 我們在海外建立道場,都交給居士去建,這個道場會長、副會長全都是在家人。出家人不管事,在這里只是講經、教學、領導大眾念佛,這是出家人的事情;除此之外,出家人沒事情,這樣心才會清凈,如果一管事情,麻煩就來了。想想世尊當年的示現很有道理,如果我們違背了,我們就做錯了,他給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懂得這個原理原則,無論哪一個行業都能修清凈心。 --------------------------------------------------------------------------------附錄凈空法師談股票 凈空法師《阿彌陀經要解研習報告》、《阿彌陀經疏鈔演義》,裡面談到股票: 以下摘自《阿彌陀經要解研習報告》: 「下面是講「四如意足」,如意是稱心自在的意思,歸納為四大類。它真正的意思,我們淺顯跟大家說明,就是「放下」,放下就如意,就自在了。所以中國從前,有福的人、做大官的人,手上都拿個如意。如意多半是玉做的,玉如意,這是很貴重的。如意的頭是彎回來的,意思表什麼?回頭,回頭就如意。所以手上拿這東西是表法的,譬如說做官,官做得很大了,不必要再往上爬了,回頭!發財財發得也夠了,不要再發了,夠了,回頭。最近玩股票賺了一點錢,不要再賺了,夠了回頭,回頭就如意;不回頭,物極必反,樂極生悲,勸你回頭。所以,如意頭是回過來的,「回首如意」,就是佛家常講的「回頭是岸」,你才得真正如意。這是「定」、是「福」,所以它是屬於戒行、定行,也是福行。前面「四正勤」是慧行,那是智慧,一個人真正認真去斷惡修善,斷迷邪染,修覺正凈,這是上上智慧。在日常生活當中,處事待人接物,要修四如意足。」 以下錄自《阿彌陀經疏鈔演義》: 「人最可貴的是知道自己的命運。知道自己命運,他就老實了,就安分守己,換句話說,他心就定了,不會去胡思亂想。不知道命運要去跟命爭,那是很冤枉的事情,人沒有辦法跟命爭!「一飲一啄,莫非前定」,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人要是和命爭,他的災難就來了。諸位如果冷靜的觀察一下,在現前的世間就能看到。許多人想盡方法去賺錢,台灣現在賺錢容易,聽說六合彩、股票這個東西很賺錢。你仔細去觀察一下,不錯,有些人錢賺到了,命也沒有了;有些人錢賺到了,命還在,但是現在身體已經毀掉,一身的毛病。這個說明不能跟命爭!你玩這些東西所賺來的,說老實話還是你命里有的;你命里要是沒有,你也賺不來!你命里有六十年的財富,我今天一下把它賺來了。好比你們上班拿薪水,你把六十年的薪水統統拿來,這發了一筆大財,可是到下個月就沒收入,用光了,用光就完了,還不如月月去拿好。古語有句話說「祿盡人亡」,你六十年的祿,一天用完了,後頭沒有了,那隻有餓死,死路一條。這種狀況,古今中外都有,大家細心去觀察一下,你就了解。人一定要安分守己!」
『捌』 定弘法師:學佛過程中出現境界怎麼辦
問:我本人真正學佛時間不長,有時念佛,或心有煩惱時,時常看見地藏王菩薩。有人建議我再誦一段時間的《地藏經》,給身邊需要聽經的眾生菩薩迴向。可是我聽凈空老法師和您講,誦《無量壽經》,讓他們了解西方極樂世界,會更好。請法師開示,我是否堅持誦《無量壽經》,不理會這些出現的境界?
答:是要堅持誦《無量壽經》,但也不要不理會這些境界,這些境界出現是提醒你,你要把你的功德先給他們迴向,然後勸請他們一起來讀《無量壽經》,一起來學、聽《無量壽經》,這樣就非常好。如果常常見到地藏王菩薩,未必是個好事,你要是著了相,這就麻煩。見到了不要著相,這個行;見到你要著相,很歡喜,或者是到處跟人講,這就是起魔障。佛菩薩給人示現,不是常常示現的,偶爾來一下,給我們啟發信心。常常見到,自己要認真反省,自己會不會著相?也不必跟人講,跟人講,實際上也是著相。
摘自《修行與生活座談會》第172集
『玖』 定弘法師答疑 學佛人如何看待儒教,道教
五糧液從不詆毀茅台,茅台也從不詆毀五糧液,所以雙雙成為世界名酒。沒必要吹滅別人的燈來點亮自己的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