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銀行拋售債券對股票影響有多大
因為日債券屬於理財的產品,而且要比股票穩定。所以當有的銀行拋售債券,就會有人多人把手裡的股票賣掉,從而導致股票大跌。因為債券的穩定性,所以很多理財人都會比較喜歡債券,並不喜歡股票,因為股票的穩定性很差。
2. 為什麼中央銀行大量賣出政府債券會使利率上升、產出下降
賣出債券是緊縮的貨幣政策,使得實際貨幣存量減少,在LM-IS模型中,LM曲線向左移動,因此利率上升,產出下降。
中央銀行賣大量賣出政府債券,導致政府債券的供給增加,取得資金融通,減少了市場上流通的貨幣供應量,影響市場貨幣供求。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供給增加,價格會下降。
同時中央銀行賣出政府債券,收回市面上流通的現金,導致現金的供給減少,那麼人民幣就會升值,導致利率上升。
另一方面,中央銀行賣大量賣出政府債券,取得資金融通,主要用於經濟建設,在很大程度上是投資,投資的擴大增加了貨幣的需求量,也會使利率上升。
(2)緊跟的還有萬億債券拋售潮擴展閱讀:
各國政府發行債券的目的通常是為了滿足彌補國家財政赤字、進行大型工程項目建設、償還舊債本息等方面的資金需要。國家債券按照償還期限的長短可分為短期國家債券、中期國家債券和長期國家債券,但各國的劃分標准不盡一致。
美國和日本等國家以1年以下的債券為短期國家債券,1年以上10年以下的債券為中期國家債券,10年以上的債券為長期國家債券。美國和英國發行國庫券,均為彌補國庫暫時性資金不足。
美國國庫券的償還期限通常為3個月或6個月,最長不超過1年。英國國庫券的償還期限通常為90天。
中國國庫券有所不同,中國國庫券不是短期國家債券,而是中長期國家債券。其償還期限已先後有10年、5年、3年3種。所籌集資金一是用於國家重點項目建設,二是用於彌補預算赤字。此外,中國的國庫券尚未成為中央銀行從事公開市場業務的工具。
3. 當社會總需求大於總供給,經濟出現過熱時,中央銀行採取緊縮性貨幣政策,在金融市場上拋售政府債券,有什麼
親~ 你這個問題是有關貨幣政策對經濟形勢的影響問題。
當社會總需求大於總供給,經濟出現過熱時,中央銀行的緊縮性貨幣政策是為了抑制投機過熱的經濟冒進式增長,而在進入市場上拋售政府債券這是為了回收貨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貨幣回籠」。這是屬於貨幣政策的公開市場業務的一部分,他的影響主要是通過回收貨幣減少市場的基礎貨幣量來減少市場流通貨幣,以此抑制經濟過熱增長。
而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和提高貼現率也是旨在回收貨幣的貨幣政策。提高法定存款准備金率是通過改變貨幣成數來改變市場貨幣量,減少投機熱錢抑制經濟冒進,而提高貼現率則是通過即改變基礎貨幣也改變貨幣成數的方式也抑制經濟增長。我國於去年便實施了大批通過緊縮政策,如提高存款准備金率和公開市場發行國債。
總之,提高法定準備金\提高貼現率\在金融市場上購買政府債券的目的都是通過使貨幣回籠來達到抑制過度投機避免對整體經濟的傷害,這幾大政策的作用途徑不一而已。
回3樓: 這可不是宏觀經濟問題哦,是有關金融學的issues~ 嘿嘿
4. 「中央銀行在政府債券的二級市場上公開拋售政府債券會減少貨幣供應總量」這句話對么為什麼書上答案說是錯
錯在二級市場,如果是在一級市場也就是發行市場,這句話就是對的。二級市場是交易市場,就不會起到調節貨幣供應量的作用。
5. 「中央銀行在政府債券的二級市場上公開拋售政府債券會減少貨幣供應總量」 這句話為什麼錯誤
說實話,我覺得這說法是對的。
央行賣出債券,回籠貨幣,所以貨幣供應量減少。
6. 此次中國拋售日本國債意味著什麼
表明今年前七個月中國大幅增持日本國債只是一種短期行為。 這可能是中國實現外匯儲備多元化的一種嘗試,也可能是為了化解歐洲債務危機的一個手段。
今年5月份歐洲債務危機曾經導致國際金融市場出現主權債券拋售狂潮,多達1萬億美元的主權國債無人問津,而日元則成為投資者的避風港。本周四日元兌換美元的匯率比價創下了15年新高。受需求狂熱推動,日本10年期國債利率已經創下7年來新低。
日本財務省的數據顯示,8月份中國共拋售了價值2.03萬億日元的日本短期國債,但卻買進了價值103億日元的長期國債。今天公布的數據還顯示,8月份日本經常項目收支盈餘為11,142億日元(約合人民幣905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5.8%。由於從亞洲其他地區的進口增加,盈餘額時隔1個月再度下滑。
出口減去進口所得的貿易收支盈餘為1959億日元,減少35.2%。出口總額增長16.5%至49,316億日元,進口總額增長20.5%至47,357億日元。旅遊、運輸等服務收支出現949億日元的逆差。反映海外投資獲得的利息、分紅等動向的所得收支盈餘為11,075億日元,增長4.4%。
不要太明感了,你我願見的事並沒有 中國這些所謂的「精英」一直在奉行「養光韜晦」的政策 竟然被人騎在脖子上也不會反抗的。。 例子多得是 黃海演習 美國航母都開來了。。 攻擊半徑據說可以達到首都了。。美越演習 接下來了的日美演習 中國天天填美國屁股也沒落個好 反而把第三世界國家老大的位置給丟了。。 想像以前咱們和朝鮮可是兄弟般的關系 你看現在呢? 中國的一在退讓 搞的一些小國都趕來欺負中國了。。 中古南沙都是中國的 可你看現在南沙中國佔多少? 哎 不說了 越說越生氣。。 恩 我是「憤青」 憤青怎麼了? 以前我們叫抗日青年,後來我們叫愛國人士,現在我們叫憤青
7. 在通貨膨脹時,要賣出證券,資金回籠保持貨幣量的穩定。但是國債卻要少賣出,因為怕繼續投資加重膨脹。普
在一個成熟的金融市場,買賣證券是投資者的個人行為。投資者根據自己所掌握的信息進行市場判斷,來決定自己是買或者賣某種證券。因此證券的買賣與通貨膨脹沒有必然的聯系。例如,西方國家證券市場發達、交易量和交易規模很大,但是他們國內的通貨膨脹風險並不會因此就比欠發達國家的高,就是這個原因。
通貨膨脹主要是由一國經濟政策失誤造成的,最直接的原因是貨幣超發。「無論何時何地,通貨膨脹無一例外都是一種貨幣現象」,弗里德曼說的。發達國家主要通過中央銀行來控制通貨膨脹風險。採取的辦法有3個:提高法定準備金率;公開市場操作;提高貼現窗口。著眼點就是控制基礎貨幣(也稱高能貨幣)的數量。
提高法定準備金率,把這部分貨幣控制在中央銀行手裡,不進入流通;
提高貼現窗口,簡單說,就是中央銀行提高下屬的銀行向它借款的利率,迫使它們不借款或少借款。這樣,同樣可以減少流通中的貨幣量。(美聯儲對成員商業銀行發放貸款,習慣上都叫「貼現」,自己去翻下米什金《貨幣金融學》第8版391頁,國內的術語不這么叫)。
公開市場操作,是中央銀行控制基礎貨幣量最常用的方法,當中央銀行感覺到經濟運行中通貨膨脹風險加大時,它會在證劵市場上賣出政府債券,大部分應該是國庫券,這樣,市場上流通的資金會被相應地收回中央銀行。如果通貨膨脹壓力很大,政府債券就會被大規模拋售,以大量回籠貨幣。而且,這種操作方法沒有時滯,能夠馬上見效。從美聯儲20世紀20年代發明以後,一直用到現在。
因此,要控制通貨膨脹,中央銀行為了公開市場操作,賣出去的當然就是國庫券(國債)。
至於說擔心繼續投資擴大膨脹,那就是政府要少發行國債,(因為中國政府偏愛發行國庫券,然後通過投資來拉動整個經濟),免得投資過熱引發通貨膨脹。因此,政府少發行國債和在證券市場上「少賣出國債」,是2個不同的概念哦。
不知道我理解的對不對。
8. 如果中國拋售美國國債對美國會有什麼影響
有很大的影響,不僅僅對美國有影響,對中國也有影響。
中國持有美國國債是中美兩國雙贏,完全沒有必要把中國持有美國國債想得那麼復雜,碰巧兩個國家,一個是最大的發達國家,一個是發展中國家,買美國國債就是我國靠外貿出口,賺取了太多的美元,再把賺來的美元拿到銀行換成人民幣,給工人發工資、支付原材料費用等成本支出。
而銀行保存的美元為了保值增值,就必須對外投資,我國就購買美國的國債,畢竟在一定程度上美國的國債最安全,而且收益穩定。但是較為不好的就是美國國債收益低,如果美國的美元貶值,我們的外匯資產會縮水。
就拋售美國國債的後果來看,中國並非能比美國輕松。如果中國拋空美國國債,那麼將帶有標志性意義,國際市場的跟風不可避免。美元迴流將使得貶值成為美元的唯一選擇,而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的負面影響毋庸置疑。
(8)緊跟的還有萬億債券拋售潮擴展閱讀:
美國國債可分成兩個主要類別:
1、公眾(包括外國投資者)持有的債券,有可銷售債券以及不可銷售債券
2、美國政府帳目持有的債券
美國國債約有25%由外國政府持有,差不多兩倍於1988年的比例。美國財政部的統計顯示,2006年末,在「公眾持有」的國債中,44%由外國投資者持有,而當中的66%是其他國家的中央銀行,尤其是日本銀行和中國人民銀行。
外國持有美國國債中,40%來自日本和中國,中國是美國國債最大持有國。
9. 中國持續拋售千億美債是怎麼回事
在今年「美債問題」成為了全球關注的重點,而根據美國財政部於當地時間9月1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7月(延後兩月發布數據)全球美債海外持有者們,共計拋售了228億美元的美債。
而根據數據顯示,當下日本依舊是美國的「海外第一債主」。並且,日本持有的美債數量,已經增至1.293萬億美元了。而中國持有美債數量,已經降至1.0734萬億美元。
在7月份中,日本大幅增持了315億美元,持有美債的規模,達到了「新高」。在今年2月份時,日本就增持了566億美元的美債。
(9)緊跟的還有萬億債券拋售潮擴展閱讀:
美國金融網站Zerohedge分析稱:
比如,中國在持續大幅拋售千億美債的同時,也正在打破沉默持續發出的黃金信號或是對上世紀70年代以來美元錨定美債時代提前結束的明確信號。
此時,如果包括中國在內的債權人一旦大幅拋出美債,勢必造成其它債主的跟進,產生足以壓垮美國債券價格的連鎖反應,因美國債務佔GDP比例不斷上升,最終使得美債收益率急速上升,利息支出增加,進而引發美國的債務危機。
特別在美聯儲正式開啟量化寬松、美債收益率接近於歷史最低位和美國正式將進入負利率時代的市場環境下將更加明確。
比如,目前,MBS與10年期美債收益率之間的價差已經高得非常危險,與2007年爆發的金融危機極其相似,與此同時,美元的信用也會進一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