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南北戰爭南方會輸
南方奴隸紛紛逃亡,種植場經濟瀕於瓦解。北方海軍實行的海上封鎖,幾乎斷絕了南方與歐洲的貿易。同時,南方內部也出現反對派,許多小農加入「聯邦派」從事反戰活動。南方逃兵與日俱增。糧食及日用品匱乏。最終南方輸掉了戰爭。
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唯一一次內戰,參戰雙方為北方美利堅合眾國和南方的美利堅聯盟國。戰爭最終以聯邦勝利告終。戰爭之初本為一場維護國家統一的戰爭,後來演變為一場為了黑奴自由的新生而戰的革命戰爭。
南北戰爭是工業革命後的第一次大規模戰爭,在此期間確立了戰術、戰略思想、戰地醫療等現代戰爭的標准。參戰的350萬人中絕大多數為志願兵。戰爭造成75萬士兵死亡,40萬士兵傷殘,相關協會估計陣亡人數可能更多,不明數量的平民也遭到波及。
南北戰爭的局限性在於林肯只是廢除了南方叛亂諸州的奴隸制,這些黑人雖然被解放了,但是並沒有獲得和白人一樣的權利。
2. 南北戰爭南方參戰州
860年美國總統選舉後,林肯入主白宮前,有七個州脫離聯邦。1861年2月9日,它們組織建立了一個新的南方政府—美利堅聯盟國(Confederate States of America)。南卡羅來納州,密西西比州,佛羅里達州,亞拉巴馬州,喬治亞州,路易斯安那州,德克薩斯州。
23個州仍然忠於聯邦:加利福尼亞州,康涅狄格州,特拉華州,伊利諾斯州,印第安納州,愛荷華州,堪薩斯,肯塔基州,緬因州,馬里蘭州,馬薩諸塞州,密歇根州,明尼蘇達州,密蘇里州,新罕布希爾州,新澤西,紐約州,俄亥俄州,俄勒岡州,賓夕法尼亞州,羅德島,佛蒙特州和威斯康星州。戰爭期間,內華達州和西弗吉尼亞作為新加入聯邦的州。田納西州和路易斯安那州在戰爭初期因軍事行動回到聯邦的控制之下。
科羅拉多,達科塔,內布拉斯加,內華達,新墨西哥,猶他和華盛頓幾個地區還未形成州,其在在這期間加入聯邦一邊。幾個蓄奴州的印第安部落支持南部聯盟。
3. 在美國的南北戰爭中債券起到了什麼作用
在美國南北戰爭中汲取了什麼樣的作用起來主導的祝願
4. 南北戰爭時期南方經濟制度是資本主義經濟嗎
美國南方是奴隸制庄園經濟 保存農場的奴隸制
在當時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
南北戰爭,解決了內部矛盾,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了障礙
5. 南北戰爭中南方所謂的憲法是哪部憲法
南北戰爭中南方所謂的憲法是《解放黑奴宣言》。
《解放黑人奴隸宣言》(The 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是一份由美國總統亞伯拉罕·林肯公布的宣言,其主張所有美利堅聯邦叛亂下的領土之黑奴應享有自由,然而豁免的對象包含未脫離聯邦的邊境州,以及聯邦掌控下的諸州。此宣言僅立即解放少部分奴隸,但實質上強化聯邦軍掌控聯邦的領土後這些黑奴自由的權威性,並為最終廢除全美奴隸制度預先鋪路。
6. 南北戰爭南方投降圖中哪一方是南方
樓主說的是美國的內戰南北戰爭吧
一般南方是指蓄奴州,一般就是種植園經濟的州,按照這種方式,就知道那個州是南方了。
7. 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北方政府發行的綠背銀行券和債券,這兩種籌集資金的方式有何不同呢
美國南北戰爭期間,北方政府發好像大量的全稱是這種債券的方式,為北方政府提供了大量的資金。
8. 為什麼說是南北戰爭塑造了今天的華爾街
原文
19世紀世紀 60 年代,美國南北戰爭爆發,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 100 年中美洲最大的軍事沖突這一,它的規模和破壞力是巨大的,而同樣影響深遠的是,如何滿足第一場現代戰爭的巨額資金需求,也為此後的戰爭融資提供了經典範例。華爾街幫助北方進行了大規模的戰爭融資,使它最終戰勝了因大量印鈔而引發大規模通貨膨脹的南方,與此同時,華爾街也在戰爭所帶來的巨大經濟和金融需求的催生下,走向了繁榮的牛市。在南北戰爭的 4 年終,華爾街的規模擴張了幾十倍。
美國南北戰爭是人類進入工業時代的第一次大沖突,也是拿破崙陷落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之間的 100 年中人類最大的軍事沖突,其規模是空前的,因此,南北雙方都面臨著戰爭時期前所未有、也無法預知的財政需求,都不得不想出辦法來滿足這一巨大需求,同時不對原本的經濟結構造成過大的沖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北方聯邦成功地應對了這些挑戰,而南方邦聯未能,這對戰爭的最終結果起了重大的影響。(圖:南北戰爭時的照片。圖片來自網路)
傳統上來說,政府為戰爭進行融資,主要依靠征稅和大量印鈔,這是南北方政府同時能想到並且做到的。而與南方相比,北方的創新之舉在於,華爾街上年輕的銀行家——傑 · 庫克沒有採用傳統的私募發行(私下向銀行和經紀商出售債券),而是革命性地利用了公募發行,通過華爾街向公眾發售戰爭國債。他告訴美國人民,購買這些戰爭債券不僅是一種愛國的表現,也是一筆很好的投資。到戰爭後期,庫克出售國債的速度已經超過北方政府為戰爭花錢的速度。而與此同時,嚴重依賴印鈔支付戰爭費用的南方政府,面對相對於戰前高達 9000% 的通貨膨脹率,無奈地接受了戰敗的結局。(因為日進斗金的經紀商們忙忙碌碌穿梭在華爾街上,沒有時間有規律地用餐,無意中造就了現代美國社會生活中最重要的文化之一——快餐文化。圖為紐交所,圖片來自東方 IC)
從一開始,戰爭雙方都面臨著極度困難的財政狀況,美國在 1857 年就開始了大蕭條,所以此時華盛頓的聯邦政府已經連續 4 年出現赤字。1857 年聯邦政府只有 2870 萬美元國債,而 1861 年這一數字已經增加到了 6480 萬。至於戰爭支出,在 1860 年 12 月時,聯邦政府平均每天的費用支出只有 17.2 萬美元,到了 1861 年初夏,當戰爭打響時,每天的費用高達 100 萬。到了 1861 年 12 月,北方地區的大部分銀行停止用黃金支付債務,幾天後聯邦政府也被迫如此。整個國家已經脫離了金本位,華爾街一片恐慌。" 國家的根基已經動搖," 林肯說," 我該怎麼辦?"(圖:美聯儲。圖片來自東方 IC)
為大規模戰爭進行融資有三種基本方法。一、政府提高稅收。到戰爭快結束的時候,聯邦政府征稅的范圍幾乎包含了任何可以征稅的東西,個人所得也第一次被列為課稅對象,大概 21% 的戰爭費用是通過稅收支付的。二、大量印鈔。這也是獨立戰爭時期所使用的主要手段。在南北戰爭時期,聯邦政府總共發行了 4.5 億美元所謂的 " 綠背紙鈔 "(簡稱綠鈔),佔了戰爭費用融資的 13%,並引發了戰時通貨膨脹,使得價格水平上漲到戰前的 180%。南方政府擁有的融資手段遠少於北方,它被迫不斷印鈔以支付超過一半的戰爭費用,這使得南方的經濟完全失去控制,發生了惡性通貨膨脹。(圖:美國弗吉尼亞州阿波馬托克斯縣,當地重現了南北戰爭時期阿波馬托克斯戰役的情景。在阿波馬托克斯投降後,南北戰爭宣告結束。圖片來自東方 IC)
此外,綠鈔的發行給華爾街帶來了意想不到但卻十分有意思的影響,但綠鈔和金幣同時流通時,最古老的經濟規律——格雷欣法則所說的 " 劣幣驅逐良幣 " 開始發揮作用了。當時雖然法律規定了綠鈔和金幣可以平價消費,但消費者在實際支付中總是首先選擇使用綠鈔,而不是金幣。在這種情況下,金幣自然而然地從流通中消失,被千家萬戶藏了起來。但是金幣在某些流通環節中是必需的,於是,華爾街上立刻出現了黃金交易和黃金投機。(圖片來自網路)
為戰爭融資的第三個方法是借款。聯邦政府也的確這樣做了,並且借款的規模超過了此前任何其他國家的想像:1861 年美國國債總額只有 6480 萬美元,到 1865 年已經激增到 27.55 億,增長了 42 倍之多。戰前政府支出總額從未超過 7400 萬美元,但到了 1865 年,僅利息支付一項就是戰前政府支出總額的兩倍多。聯邦軍隊在布爾溪戰役遭受慘敗幾天之後,財政部部長薩蒙 · P · 切斯親自到華爾街以 7.3% 的年利率發行 5000 萬美元的債券,他選擇這個利率是為了使 100 元面值的債券每天能產生兩分錢的利息。雖然他籌到了這筆錢,但他知道華爾街的銀行對這一筆錢已經很難負擔,更何況是政府的長期需求。(圖:薩蒙 · P · 切斯。圖片來自世界數字圖書館)
這時,聯邦政府找來傑 · 庫克作為代理人來幫助發行一系列 5 至 20 年期的新債券,這些債券可以在 5 至 20 年之內被贖回,年利率 6%,用黃金支付。為了把債券發行給普通民眾,庫克在報紙和宣傳單上廣泛宣傳要發行的債券,並說服財政部將這次發行的債券面值縮小到 50 美元,他在報紙上講了很多故事,告訴美國普通的工薪階層購買這些債券不僅僅是一種愛國的表現,也是一筆很好的投資。債券銷售的成功遠遠超出了預先最樂觀的估計。(圖:如今的紐交所。圖片來自東方 IC)
就這樣,庫克使 5% 的北方人口購買了國債,到戰爭結束的時候,庫克賣國債的速度已經遠比政府戰爭花錢的速度要快。與此同時,隨著大量債券的流入和大量債券持有者加入到金融市場,華爾街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這種變化幾乎是在一夜之間發生的,盡管股票市場在戰爭爆發時狂跌——股票市場幾乎總是這樣,但投資者隨後開始意識到戰爭將曠日持久,不僅可交易證券的數量將大大增加,而且政府大量的支出將流向諸如鐵路、鋼鐵廠、紡織廠和軍工廠等公司,而這些公司產生的利潤將流入華爾街,與此同時這些公司也要從華爾街獲得急需的資本。就這樣,華爾街歷史上最繁榮的牛市即將開始。
9. 林肯為何被刺殺
誰是刺殺林肯真正的兇手?德國的鐵血首相俾斯麥曾一針見血地指出:
「他(林肯)從國會那裡得到授權通過向人民出售國債來進行借債,這樣政府和國家就從外國金融家的圈套中跳了出來。當他們(國際金融家)明白過來美國將逃出他們的掌握時,林肯的死期就不遠了」。
當林肯解放了黑奴,統一了南方以後,立即宣布南方在戰爭中所負的戰爭債務全部一筆勾銷。在戰爭中一直為南方提供巨額金融支持的國際銀行家們,損失慘重。為了報復林肯,更是為了顛覆林肯的貨幣新政,他們糾集了對林肯總統不滿意的各種勢力,嚴密策劃了刺殺行動。最後發現和指派幾個行刺的狂熱分子實在不是一件困難的事。
林肯被刺後,在國際金融勢力的操縱下,國會宣布廢除林肯的新幣政策,凍結林肯新幣的發行上限為不超過4億美元。
1972年,有人問美國財政部,林肯發行的4億5千萬美元的新幣到底節省了多少利息。經過認真計算,幾個星期之後財政部的回答是:因為林肯發行美國政府自己的貨幣一共為美國政府節省了40億美元的利息。〔註:2.14〕
美國的南北戰爭,從根本上看,是國際金融勢力及其代理人與美國政府激烈爭奪美國國家貨幣發行權和貨幣政策的利益之爭。在南北戰爭前後的一百多年的時間里,雙方在美國中央銀行系統的建立這個金融制高點上進行反復的殊死搏鬥,前後共有7位美國總統因此被刺殺,多位國會議員喪命。直至1913年,美國聯邦儲備銀行系統的成立,最終標志著國際銀行家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林肯的死是基督徒世界的重大損失。美國可能沒人能夠沿著他偉大的足跡前行,而銀行家們將會重新掌握那些富有的人。我擔心外國銀行家以他們高超和殘酷的手腕會最終得到美國的富饒,然後用它來系統地腐蝕現代文明。」
——德國首相俾斯麥
致命的妥協:1863年國家銀行法
「我在催生國家銀行法上所起到的作用是我一生中最嚴重的財政錯誤。它(國家銀行法)所產生的(貨幣供應)壟斷將影響這個國家的每一個方面。它應該被廢除,但是在此之前,國家將會分裂成兩邊,人民在一邊,而銀行家在另一邊,這種情況在這個國家的歷史上還從未出現過。」
所羅門.切斯美國財政部長(1861-1864)
南北戰爭爆發以後,林肯拒絕了羅斯切爾德及其美國代理人利息高達24%到36%的金融絞索,轉而授權財政部發行自己的「美國政府券」(UnitedStatesNotes),又稱綠幣(Greenback)。1862年2月通過的法幣法案(LegalTenderAct)授權財政部發行1.5億綠幣,隨後又於1862年7月和1863年3月,再度被授權發行1.5億綠幣,在內戰期間,綠幣總共發行了4.5億。
林肯綠幣的發行就像捅了國際銀行業的馬蜂窩,銀行家們對此深惡痛絕,正相反,普通人民和其它工業部門則對綠幣持非常歡迎的態度,林肯綠幣在美國貨幣系統中一直流通到1994年。
1863年,當戰爭到了最緊要的關頭,林肯需要更多的綠幣去贏得戰爭,他為了獲得第三次綠幣發行的授權,不得不向國會的銀行家勢力低頭,做出了一個重要的妥協,簽署了1863年《國家銀行法》。該法案授權政府批准國家銀行(NationalBank)發行統一標準的銀行券(除了發行銀行名稱不同),這些銀行實際上將發行美國的國家貨幣。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這些銀行以美國政府債券(GovernmentBond)作為發行銀行券的准備金(Reserve),實際上將美國的貨幣發行和政府債務死鎖在一起,政府將永遠不可能還清債務。
美國著名經濟學家約翰.肯尼斯.加布雷斯(JohnKennethGalbraith)就曾一針見血地指出:「在內戰結束以後的許多年裡,聯邦政府財政每年都獲得了大量盈餘。但是,它卻無法還清它的債務,清償發行出的政府債券,因為這樣做意味著沒有債券去做國家貨幣的抵押。還清債務就等於摧毀了貨幣流通。」
國際銀行家把英格蘭銀行模式復制到美國的陰謀終於得逞了。從此償還美國政府永久的和永遠增加的債務利息,就像一根絞索牢牢地套在美國人民的脖子上,越掙扎越緊。到2006年,美國聯邦政府共欠下8萬6千億美元的天文數字的債務,平均每一個四口之家,要攤上11萬2千美元的國債,而且國債總額正以每秒2萬美元的速度增長!美國聯邦政府對國債利息的開支僅次於健康醫療和國防,2006年將達到4000億美元之巨。
從1864年開始,銀行家們可以世世代代享用國債利息這一美餐。僅僅是由於政府直接發行貨幣還是政府發行債券而銀行發行貨幣這一點看似不起眼的差別,就造成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不公平。人民被迫向銀行家間接繳稅,為了原本是他們血汗勞動所創造的財富和貨幣!
到目前為止,中國是世界上僅存的為數不多的由政府直接發行貨幣的國家。政府和人民為此而節省下來的巨額利息開支是中國能夠高速長期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如果有人提出要學習外國的「先進經驗」,人民銀行必須用政府的國債作為抵押來發行人民幣,中國人民就需要當心了。
林肯並非不知道這個永久的威脅,只是迫於眼前的危機不得不做出的權宜之計。
林肯本來打算在1865年獲得連任之後廢除該法案,結果他大選獲勝之後僅41天就被刺殺。銀行家們在國會的勢力乘勝追擊,必除掉林肯的綠幣而後快,1866年4月12日,國會通過了《緊縮法案》(ContractionAct),試圖召回所有的流通中的綠幣,兌換成金幣,然後把綠幣踢出貨幣流通領域,恢復國際銀行家占絕對優勢的金本位體系。
在一個剛剛經過空前戰爭浩劫百廢待興的國家,沒有比實施緊縮貨幣更為荒謬的政策了。貨幣流通量從1866年的18億美元(每人50.46美元),降到1867年的13億美元(每人44.00美元),1876的6億美元(每人14.6美元),最後降到1886年的4億美元(每人6.67美元),在美國戰爭創傷亟待醫治,經濟急需恢復和發展,同時人口大量增加的時期,卻人為造成貨幣供應嚴重短缺。大多數人民總是覺得繁榮和衰退是經濟發展的規律,但事實上操縱在國際銀行家手中的貨幣供應時緊時松才是問題的根源。
1872年冬,國際銀行家們派出歐內斯德。塞德(ErnestSeyd)帶著大筆金錢從英國來到美國,通過賄賂促成了《1873年硬幣法案》(CoinageAct),史稱「1873年惡法」(Crimeof1873),歐內斯德本人起草了法案全文,該法案把銀幣從貨幣流通中踢了出去,金幣成為了貨幣中唯一的主宰。這一法案無疑對本已嚴重短缺的貨幣流通造成了雪上加霜的效應。事後,歐內斯德本人洋洋自得地說:「我1872年冬去了一趟美國,我確保了廢除銀幣的硬幣法案的通過。我所代表的是英格蘭銀行董事們的利益。到1873年,金幣成為了唯一的金屬貨幣。」
事實上,廢除銀幣在國際貨幣流通領域的作用是為了確保國際的銀行家們對世界貨幣供應量的絕對控制力,相對於越來越多的銀礦發掘,金礦的勘探和產量要稀有得多,在完全掌握了世界金礦開采之後,國際銀行家當然不希望難以控制的銀幣流通量來干擾他們主宰世界金融的霸權地位。所以從1871年開始,白銀在德國、英國、荷蘭、奧地利、斯堪的納維亞國家被普遍廢除,導致各個國家的貨幣流通量大幅緊縮,從而引發了歐洲長達20年的嚴重經濟大衰退(LongDepression1873-1896)。
在美國,《緊縮法案》和《硬幣法案》直接觸發了1873到1879年的經濟大衰退。在三年時間里,美國的失業率高達30%,美國人民強烈要求回到林肯綠幣和銀幣共同構成貨幣的時代。美國民眾自發成立了白銀委員會(USSilverCommission),綠幣黨(GreenbackParty)等組織,推動全國恢復銀幣和金幣雙軌制,重新發行受到人民歡迎的林肯綠幣。美國白銀委員會的報告指出:「黑暗的中世紀時代正是由於貨幣短缺和價格下降所造成。沒有貨幣,文明就不可能發生,貨幣供應減少,文明必將消亡。在羅馬的基督徒時代,帝國共有相當於18億美元的金屬貨幣流通,到了15世紀末,(歐洲)的金屬貨幣流通量只剩下了2億美元。歷史表明沒有任何災難性的變化能夠與從羅馬帝國變為黑暗的中世紀相比。」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銀行家協會(The American Bankers Association)的態度。該協會在發給所有會員的信中指出,
「我們建議你們竭盡全力去支持著名的日報和周刊,特別是農業和宗教方面的媒體,堅決反對政府發行綠幣,你們要停止資助那些不願表示反對政府綠幣發行的候選人。廢除銀行發行國家貨幣或恢復政府發行綠幣都將使(國家)能夠向人民提供貨幣,這將嚴重傷害我們作為銀行家和放貸者的利潤。立刻去約見你們地區的國會議員,要求他們保護我們的利益,這樣我們就能夠控制立法。」
1881年,在一片經濟蕭條之中上台的美國第二十屆總統傑姆斯.加菲爾德已經明確地把握住了問題的要害,他說道:
「在任何一個國家裡,誰控制著貨幣供應,誰就是所有工業和商業的絕對主人。當你明白整個(貨幣)系統非常容易地由極少數人用這樣或那樣的方法來控制時,你就不用別人告訴你通貨膨脹和緊縮的根源了。」
這番話落地才幾個星期,加菲爾德總統就被另一個「精神病患者」查爾斯.吉托於1881年7月2日行刺,總統被打中了兩槍,最後在9月19日去世。
國際銀行家們在整個19世紀中,成功地在歐洲以「神聖的金權取代了神聖的王權」,在美國,「神聖的金權也逐步瓦解了神聖的民權」。當國際銀行家與美國民選政府經歷了長達百年的激烈較量之後,已經完全佔了上風。美國歷史學家指出,美國總統的傷亡率比美軍諾曼底登陸的第一線部隊的平均傷亡率還要高。
當銀行家們躊躇滿志地手握1863年國家銀行法時,他們距離最終的目標,在美國完全復制一個英格蘭銀行的計劃只剩一步之遙。一個完全控制美國貨幣發行的私有的中央銀行,一個銀行家的銀行已經出現在美利堅的地平線上。
10. 在南北戰爭期間為何南方的生活比北方更艱苦
南方種植園主要種植的是經濟作物——棉花,而所需的生活必需品全部來源於進口,其中主要進口自英國。北方則是工業區,生活必需品等工業產品可以自行生產。而糧食上南方種植的主要是玉米,而小麥產區則主要在北方。
在南北戰爭爆發後,南方的棉花無法售出,沒有經濟來源;同時也無法進口英國的生活必需品以維持生活,而且還必須吃著原本用來餵食牲畜的黃玉米粉。
相反北方可以自行生產因而生活必需品並不非常緊缺,同時由於是小麥的主要產區糧食供應也非常充足。
南方生活自然不如北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