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信用債違約風險該怎麼防範
1.在宏觀經濟疲弱的背景下,信用債違約和貸款不良率上升是合理的。
雖然銀行可以通過貸款展期、監管部門可以通過鼓勵直接融資,防範企業資金鏈斷裂,阻止信用風險的發生,但必須看到,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經營狀態不佳的企業很難獲得銀行和資本市場的信賴。行政性的再融資只能延後風險,無法消除風險。容忍違約率的上升和適度的信用風險有助於推動金融市場市場化發展,有助於形成風險自擔的健康文化。溫和的信用風險對金融市場和實體經濟的沖擊有限,需要防範的是突然的、不可控的信用風險爆發。明確央企、國企的債務償還責任,避免惡意逃廢債。中國信用市場以政府信用、央企、國企的信用為基石,央企、國企應盡力起到穩定信用市場的作用。長期來看,政府對於非關鍵性行業國企的信用背書需要逐步退出,但短期內一些央企、大國企的違約,特別是惡意的逃廢債行為會加劇市場恐慌,不利於金融市場穩定。
2.妥善處置地方政府債務,不能輕易打開地方債務違約的潘多拉魔盒。
政府項目、地方債務依然是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推動力,地方債務的累積也不可能在短期內停止。在地方債務置換順利推進的同時,必須承認包括城投債在內的多種地方債務形式不會在短期內消失。中國的融資市場多數圍繞政府信用展開,今年尤其如此,一旦政府相關債務出現超預期的違約,將動搖整個信用債市場的基礎、擾亂融資市場。
3.加強信息披露和合規性監管。
雖然經過多年的發展,發債企業的信息披露工作仍然差強人意,很多承銷商對於資金的監管也流於形式。在債券發行類注冊制的大趨勢下,監管層的工作重點不是去判斷發債企業的信用資質,而是保證發債企業和承銷商信息披露的合法合規與及時、詳盡
② 金融市場不穩定,下半年可能會出現哪些波動
金融市場不穩定,下半年可能會出現哪些波動?金融市場未來半年時間,很可能會出現大面積波動,主要是因為世界經濟下行壓力加劇,那麼下半年金融市場會有什麼樣大幅度波動,這點大家都十分關心,下面給朋友們介紹一下,希望大家能夠參與進來和我一起探討和研究:
三、金融市場很可能會出現債務危機,導致各大債券市場波動:
金融市場債務危機在凝聚,根據目前情況來看,美國、義大利、西班牙都有類似危機,特別是美國一些企業更是如此,因此下半年很可能債務危機出現,債券市場會出現大面積波動。
③ 美國債券評級下降與中國股市關系,用數據說話
美國提高舉債上限,並沒有消除市場的擔憂。國際評級機構標准普爾公司當地時間5日宣布,將美國AAA級長期主權債務評級下調一級至AA+,這是美國首次喪失3A主權信用評級。而在4日,道瓊斯指數重挫512點,創下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單日下跌點數。
專家認為,美國債務危機仍在「發酵」,信用評級存在再次被下調的可能,市場對美國經濟的擔憂情緒濃郁,中國的宏觀經濟形勢可能因此受到負面影響,建議進一步擴容內需市場,積極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戰略。
美國尷尬:違約風險解除信用警鍾敲響
美國在「最後一刻」避免了美國歷史上首次違約,但並沒有從根本上消除美國債務風險。
8月5日,國際評級機構標准普爾公司宣布,將美國AAA級長期主權債務評級下調一級至AA+,評級前景展望為「負面」。另外兩大評級機構穆迪和惠譽國際雖然在奧巴馬簽署提高債務上限法案後,均確認保持美國信用等級為最高級,但同時都把評級前景定為負面。
標普表示,政治風險與不斷上升的債務負擔是下調評級的主要原因。維持評級前景展望「負面」,意味著在未來12個月到18個月內仍有下調的可能。
復旦大學經濟學系教授孫力堅認為:「美國信用評級被下調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美國兩黨此前關於提高債務上限的爭執造成市場擔憂加深。雖然兩黨已達成妥協,但提高舉債上限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美國經濟的發展問題,以舊債還新債是不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模式,未來債務風險不可消除。」
繼2日美國提高債務上限之後,市場上悲觀情緒依舊,甚至有蔓延之勢。4日,美股暴跌,道瓊斯指數跌幅超過4%。歐洲股市也全線重挫,多個國家股指跌幅超過3%。
廣東金融學院代院長陸磊認為:「股市的暴跌顯示出市場的徹底失望情緒。美國提高債務上限,可以在短期內救急,但會進一步加大市場對美國經濟的擔憂。美國連原有14.29萬億美元的債務規模都無力償還,現在提高債務上限,投資者是否增持、市場對美國經濟是否看好,存在很多變數。因此,標普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是必然動作,是全球對美國經濟失望的反映。」
美債危機:美債價格將受挫外儲資產被縮水
我國外匯儲備已超過3.2萬億美元,其中約有三分之二以美元資產形式持有,並且大部分是美國國債。美國長期債務評級下降,將使我國外匯儲備面臨巨大的縮水風險。
專家認為,美國信用評級下降會造成市場上減持美國國債的行為增多,進而導致美國國債價格下滑。孫力堅表示:「持有美國國債數量越多,受到的損失越大。另外,市場本來就有流動性偏好,加之美國信用評級下調,違約風險提高,投資者將更加偏好相對靈活的短期債券,想要拋出長期債券很難在市場上找到有意願的買家。作為美國國債的長期大量持有者,我國將面臨很大的外儲保值增值難題。」
周一、受偏空的消息面影響,滬深兩市股指雙雙低開,受金融股下行拖累,兩市股指走出一波下挫,隨著資源、煤炭、有色等板塊聯袂上行刺激,股指掉頭回升,隨著地產板塊發力推高,股指一度沖上5日均線,因買盤不濟,市場的追漲意願欠缺,加之金融、鋼鐵、釀酒、等板塊下行拖累,股指掉頭震盪下行至泛綠,滬指圍繞著2700點窄幅震盪整理,交投清淡,波瀾不興。在亞太各股市相繼收紅的刺激下,兩市股指尾盤小幅上翹,滬指終盤報收於2703.78點,漲2.05點,漲幅0.08%,呈現一根戴上下影線的小陽線,全日成交660.7億元,較上周五萎縮了26%。創下6月23日以來的地量。醫療器械、多晶硅、煤炭、非金屬品、環保等板塊指數漲幅居前,而水利建設、釀酒、金融、船舶、鋼鐵等板塊指數呈下跌態勢。
在消息面上、8月解禁市值超2000億,市場資金面再臨考驗,8月解禁市值將升至2184億元,環比增幅超過6成,讓本已缺乏資金的大盤再臨大考。市場心理層面壓力較大。第二批地方債下月發行,地方債隱性風險猶存,從流動性的情況看,中長線看通脹繼續要求控制流動性,但繼續支持局部行情 。新興產業規劃臨近,生物質能或領銜新能源。此消息對新能源尤其是生物質能構成一定程度的利好。生物質能發電成本低而太陽能發電成本高,是導致生物質能未來5年發展更快的主因之一。根據國家發改委估算,我國可用於發電的生物質能,近期可達5億噸標煤,遠期可達到10億噸標煤以上,如果農林生物質充分利用,裝機容量可達1.5億千瓦以上。水產品近期加入漲價行列,魚價出現持續上漲,農業部漁業局預測下半年部分魚價仍將高位運行等消息對水養殖業及相關品種構成利好。
在國際市場方面,美國兩黨接近達成提高債務上限協議,違約可能性大降,此消息偏暖。如果國會不能在8月2日前提高債務上限,美國政府將面臨違約風險。分析人士普遍預計,美國兩黨在最後一刻會達成妥協,避免違約打擊本已十分嚴峻的美國經濟 。預計在美債「後危機」時期,全球流動性繼續泛濫,對於大宗商品等構成支持。目前對市場影響最大的資訊莫過於美國提高債務上限的問題,值得深度研究。
昨日滬深兩市呈現窄幅震盪的盤勢,滬指圍繞著2700點展開震盪整理,且成交量大幅萎縮,人氣整體渙散,波瀾不興,弱勢格局仍為明顯,預示著股指業已處於方向性選擇和突破的前夜,權重股的持續低迷是拖累股指最主要的因素。而美國債務危機解決及影響以及7月經濟數據公布的情況是目前市場最為擔憂的心理因素,因而美國債務危機解決的結果和7月經濟數據的公布將決定著股指突破的方向及力度,在此之前,股指則仍將維持等待性區間震盪整理的態勢。
昨日對市場影響最大的消息莫過於美國兩黨達成提高債務上限協議的資訊了,31日報道,美國兩黨在提高債務上限問題上接近達成協議,以免美國政府發生債務違約。白宮與共和黨領導人仍在商談的新方案將分兩步提高債務上限約2.4萬億美元,美國兩黨在最後一刻會達成妥協,避免違約打擊本已十分嚴峻的美國經濟 。這一消息使市場緊綳的神經少有鬆懈,其實、美國債務危機一拖再拖,遲遲未得到解決,已經使得全球市場對美國信用持有較強的懷疑態度了,若美國政府真不能上調14.3萬億美元的債務上限,那麼美國的信譽度無疑將受到災難性的損毀,美元作為儲備貨幣的特殊地位也會隨之被動搖。若美國債務違約則對於美國最大的債權國中國而言損失也是難以估量的。因而、從這個視覺上看,美國兩黨達成提高債務上限協議對全球經濟及市場而言無疑是個利好。
但是,問題沒有這么簡單,糟糕的是,美國提高債務上限勢必又會加大通脹預期,即使美國不違約,美國將會繼續新發國債,美聯儲為了維持國債價格,啟動印鈔機將是大概率事件,能再次大印鈔票是為了挽救美國脆弱的國債市場。但流動性潮水則會進一步泛濫,對於中國而言,輸入性通脹的壓力無疑將會進一步加大,而中國經濟保持穩步增長的同時,CPI卻一直在高位攀升,農產品、水產品、豬肉。。。。。價格持續走高,通脹已經對沖掉了不少的經濟增長的成果。經過持續的貨幣緊縮與價格調控,市場普遍預計通脹將在7月出現拐點或見頂,但若美國再度啟動印鈔機,大放流動性潮水,無疑將會再度推助CPI走高,侵蝕貨幣緊縮與價格調控的成果,目前中國大型國企依然保持著相當高的增速,這是緣於大型國企資金充沛,未受貨幣緊縮的直接影響。但眾多的民營中小企業卻面臨著生存危機,若為進一步抑制通脹而進一步採取緊縮政策,則眾多的民營中小企業將面臨著停產、歇業甚至倒閉的風險,同時也會誘發失業率的攀升,因而、從這個角度來看,美國提高債務上限且再度啟動印鈔機將引發新的通脹潮,對中國的貨幣緊縮與價格調控及經濟發展及為不利,對中小企業和股市還是實質性巨大利空。
上周滬深股市的「黑色周一」,表面上看導火線是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但真正誘發市場恐慌情緒的因素依然是美國債務危機,債務危機不僅使市場對美國的信任度下降,更主要的是將導致政策延續緊縮的連鎖反應,從而制約著市場的上行,因而,近期美國債務問題或將成為左右市場的主導因素,假若美債問題出現轉機並得以暫時解決,那麼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股市或將反彈,但或將誘發的流動性潮水進一步泛濫、通脹壓力的升級、緊縮政策的加強等,或將使得經濟和市場面臨的壓力更大。值得高度重視。
美國提高債務上限與否都會帶來利空因素,但這不等於利空一切,禍福相依,正是由於美國提高債務上限,或將再度啟動印鈔機,則流動性泛濫、美元或將繼續貶值,加大了通脹預期,反而利好於資源品種,避險情緒無疑會推助黃金及資源品種上行,可以從周一磷資源股興發集團(600141)、己二酸股天利高新(600339)、鋰資源股天齊鋰業(002466)、煤資源股開灤股份(600997)、涉礦股江泉實業(600212)、以及具有土地資源的運盛實業(600767)、香江控股(600162)等的強勁走勢中可看出端倪。同時可見,以科士達(002518)、瑞豐光電(300241)、超日太陽(002506)為代表的光伏品種走勢強健,以凱迪電力(000939)、維爾利(300190)為代表的垃圾發電和處理股強勢上揚;、以寶萊特(300246)、迪安診斷(300244)為代表的醫療器械板塊表現強勢,桑樂金(300247)、龍力生物(002604)為代表的新股次新股表現強勁。在此刻選擇優質股票顯得尤為重要,因而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尚不明朗之際,在保持倉位的前提下,結合資訊及技術前瞻性地捕捉市場熱點及時機成為成功的關鍵。
④ 請問,中國選擇此時拋售了美國國債是盈是虧選擇此時拋售有何重要意義為什麼日本會接盤
第一個問題:中國選擇此時拋售了美國國債是盈是虧?
這個問題恐怕除了外匯管理局以外,沒人能回答你,因為中國購入外匯是在不同時期,他是一個綜合成本,比如你買股票,20塊的時候買一點,22塊的時候買一點,26塊的時候再買一點,等等等等,那麼平均成本計算是很復雜的。就算外匯局有這樣的測算,也不會公布結果,因為這種數字是容易被炒作的,很敏感,所以都是保密的。
第二個問題:選擇此時拋售有何重要意義?
其實沒啥意義,國債買賣是很平常的,外匯局幾乎每月都有大量買賣,只不過不怎麼宣傳罷了。
如果一定要說有什麼目的性的話,那麼有三個:
一是經濟目的,最近人民幣貶值壓力很大,通過拋售美國國債能夠促進美元走強的速度減緩,緩解人民幣貶值的速度,防止恐慌性暴跌。
二是外儲調整目的:中國外匯貯備當中本來美元資產就多,出於調整外匯儲備結構的目的而拋售
三是政-治-目-的,告訴特朗普,你別嘚瑟,我手裡有大量美國國債,如果大量拋售,能擾亂你的金融體系,讓你的美元霸權地位動搖。不過主要是經濟目的,整治上目的是不是很重要,因為美國也有人民幣籌碼,所以我們持有美國國債是防禦性質的,拋售就是試探而已。
第三個問題:為什麼日本會接盤?
怎麼說呢,市場上總有人接盤的、、、、如果一定要說個理由的話,其實很多人都覺得目前而言美元是在穩步升值的,所以看到中國拋售,就算日本不接,也會有很多人接的。。。。
⑤ 如果美國國債崩盤,會發生什麼情況(美國會怎樣 ,中國會怎樣)
如果崩盤,美國股市會劇烈震盪,進而蔓延到全世界,到時又是一場危機。美元會大幅貶值,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會動搖,現今的貨幣體系會瓦解,國際市場會花很長時間來形成一個新的體系,而形成期間,世界經濟狀況會很慘。因為後果不堪設想,所以不僅美國會想盡辦法維持,世界也不允許這種事情發生。所以美國國債違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⑥ 專家談美債收益率,為什麼多國開始狂拋美債
這是因為美國總統拜登表示要發行4萬億美元進行經濟復甦計劃。因為疫情原因導致美國的經濟,產業都進行一定規模的萎縮,所以拜登決定向市場注入4萬億美元。這一決定可能會導致美元通貨膨脹,利率降低。所以就會有很多國家拋售美債。
4萬億放水計劃
當拜登政府宣布這個計劃之後,很多經濟學家以及各國政府都非常驚訝,因為這個數額非常大,可能會影響到全球經濟。美國發行4萬億美元並不只是影響美國自身,而是影響全國經濟,因為現在的全球貨幣交易,用的最多的還是美元,當美元發行過多,就會導致美元價值降低,進而影響全球經濟。
對於這個計劃,拜登表示一部分用來就業和基礎設施,另一部分用來醫療,養老,重振製造業方面。這些計劃都是為了經濟復甦。在全世界來看美國疫情是最嚴重的,這也是拜登寧願花4萬億讓全球承擔,也不願意自身慢慢恢復。
⑦ 1998年是以誰為代表的人沖擊香港金融市場結果如何最好說經過,詳細點
1998年香港金融保衛戰回眸 一場不見硝煙的「戰爭」 1997年下半年,美國著名金融家索羅斯旗下的對沖基金在亞洲各國和地區發起了連番狙擊,並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使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和地區幾十年來積存的外匯一瞬間化為烏有,由此引發了二戰後對這些國家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各層面沖擊最巨的亞洲金融危機。1998年6-7月間,索羅斯把矛頭對准了港元,開始有計劃地向香港股市及期市發動沖擊。 兵臨城下 將至壕邊 港幣實行聯系匯率制,聯系匯率制有自動調節機制,不易攻破。但港幣利率容易急升,而利率急升將影響股市大幅下跌。這樣,只要事先在股市及期市沽空,然後再大量向銀行借貸港幣,使港幣利率急升,促使恆生指數暴跌,便可象在其他市場一樣獲得投機暴利。 對沖基金在對香港金融市場進行沖擊時,往往受制於香港金融監管部門的傳統作法———提高短期貸款利率。而事實已經證明,在前3次沖擊(1997年10月、1998年1月、1998年6月)中,香港金融管理局的措施便是提高短期貸款利率,金融管理局主席任志剛也因此被戲稱為「任一招」。 利率的上升會提高投機的成本。在這次炒家沖擊香港金融市場時,與以往最大的不同點就是,炒家沒有進行即期拆借活動,而是預先屯集了大量的港元。這些港元來自多方面,但一個很重要的來源是一些國際金融機構1998年上半年在香港發行的一年至兩年期的港元債券,總金額約為300億美元,年利息為11%。這些國際金融機構將這些港元掉期為美元,而借入港元的主要是一些對沖基金。這些港元成為對沖基金攻擊香港金融市場的低成本籌碼,使投機者具備了在匯市進行套利的有利條件。而對沖基金又在外匯市場上買入大量的遠期美元以平衡風險。據說索羅斯旗下的基金就持有總金額約400億美元的買入合約,到期日為1999年2月。 聲東擊西 興風作浪 自1997年10月以來,國際炒家4次在香港股、匯、期三市上下手,前3次均獲暴利。1998年7月底至8月初,國際炒家再次通過對沖基金接連不斷地狙擊港幣,以期推高拆息和利率。很明顯,他們對港幣進行的只是表面的進攻,股市和期市才是真正的主攻目標。聲東擊西是索羅斯等國際投機者投機活動的一貫手段,並多次成功。 1998年6、7月,當恆生指數攀升至8000點高位的時候,對沖基金大舉沽空恆指,建立了大量的恆指空倉頭寸。對沖基金之所以建立恆指空倉,是因為它們預計港股在受到沖擊後恆生指數必然會大幅下跌。而恆指期貨合約的價格是每點50港元,也就是說,若建的是空倉,恆生指數每下跌一個點,就可以給做空者帶來50港元的利潤。 眾所周知,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祖國。這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大事,開啟了香港的新時代。但是,對國際炒家而言,這正好為他們興風作浪提供了機會。香港的未來何去何從,香港的經濟、社會會發生什麼變故等一系列問題,不僅令局外人生疑,香港人也是心中沒譜。而恆生指數代表香港金融市場,乃至整個香港經濟、政治前景,就是香港經濟的「晴雨表」。只要能動搖恆生指數,就能打擊人們對香港經濟的信心。在這種情況下,恆生指數大幅下挫,很可能引起廣大投資者盲目恐慌,從而到達坐收漁翁之利的目的。 妖言惑眾 渾水摸魚 國際投機者在證券市場上大手筆沽空股票和期指,大幅打壓恆生指數,使恆生指數從1萬點大幅度跌至8000點,並直指6000點。在山雨欲來的時候,證券市場利空消息滿天飛。1998年8月初,投機者大肆宣揚人民幣將貶值10%,其中,上海、廣州等地的人民幣黑市交易中曾跌到了1美元兌換9.5人民幣左右。投機者散播人民幣將貶值的謠言,是想藉此來影響人們對港幣的信心。除此之外,投機者還大肆宣揚內地銀行不穩定等謠言,其目的仍是為了其狙擊港元創造心理條件,其手段真可謂無所不用。 有一家海外基金甚至開出了1998年8月12日香港聯系匯率脫鉤的期權。炒家們趁機大肆造謠,揚言「港幣即將與美元脫鉤,貶值40%」,「恆指將跌至4000點」雲雲。其目的無非是擾亂人心,製造混亂狀態,然後趁機渾水摸魚。8月13日,恆生指數一度下跌300點,跌穿6600點關口。 在壓低恆生指數的同時,國際炒家在恆指期貨市場積累大量淡倉。恆生指數每跌1點,每張淡倉合約即可賺50港幣。而在8月14日的前19個交易日,恆生指數就下跌2000多點,每張合約可賺10多萬港幣,收益之高令人震驚! 洞察其奸 港府迎戰 國際炒家在泰國、馬來西亞的胡作非為,給這些國家的經濟造成了毀滅性打擊,可謂來者不善。所以,在分析、研究亞洲其他市場形勢後,為了維持香港金融市場的穩定,香港政府決定調巨資迎戰這些瘋狂的國際炒家。 這是一場以金錢、智慧和魄力為武器的你死我活的金融大戰。無論是挑戰者,還是應戰者,都深知其成敗所蘊含的利益與風險。 如前所述,早在1998年7、8月間,投機者就大肆宣揚人民幣將大幅貶值,以致上海、廣州等地的人民幣黑市交易曾跌到了1美元兌換9.5元人民幣的水平。投機者散播人民幣將貶值的謠言是「聲東擊西」的招數,旨在藉此影響人們對港幣的信心。除此之外,投機者還大肆宣揚內地銀行不穩定等謠言,目的仍是為狙擊港元創造條件。除了妖言惑眾外,有一家海外基金甚至開出了1998年8月12日香港聯系匯率脫鉤的期權。 出其不意 首戰告捷 1998年8月5日,炒家們一天之內拋售200多億港元。香港金融管理局一反過去被動做法,運用香港財政儲備如數吸納,將匯市穩定在1美元兌換7.75港元的水平上,銀行同業市場拆借利息也僅略有上升。 1998年8月6日,炒家又拋售了200多億港元,金融管理局再出新招———不僅照單全收,而且將所吸納的港元存入香港銀行體系———從而起到了穩定銀行同業拆借利息的作用,防止了因為拆息率一旦提高,股市下跌在所難免。 8月7日,因已公布中期業績的一些藍籌股業績不佳,導致股市大幅下跌,令恆生指數全日下跌212點,跌幅為3%。在此後的7日至13日這幾個交易日中,香港政府繼續採用吸納港元的辦法,以穩定同業拆息並進而達到穩定股市的目的。但由於炒家在股票市場上大肆做空,恆生指數最終還是跌到了6600點附近的低位。 8月13日,恆指被打壓到了6660點後,港府組織港資、內地資金入市,與對手展開針對8月股指期貨合約的爭奪戰。投機炒家要打壓指數以配合做空期指,港府則要守住指數,迫使投機者事先高位沽空的合約無法於8月底之前如數套現。港府入市後大量買入國際炒家拋空的8月股指期貨合約,將期指由入市前的6610點推高到24日的7820點,高於投資炒家7500點的平均建倉價位,取得初步勝利。當日收市後,港府宣布已動用外匯基金干預股市與期市。 8月14日,香港政府正式參與股市和期市交易。香港政府為了維護港元,攜巨額外匯基金進入股票市場和期貨市場,與炒家進行直接對抗。港府向香港的中銀、獲多利、和升等多家證券行指示,大手吸納恆生指數藍籌股,表示不惜成本,務求將8月期指抬高600點。香港政府一反以往「積極不幹預」政策,給投機者造成了始料不及的沉重打擊。 代行中央銀行職權的金融管理局,直接入市干預期貨股票市場,這在全球開放型資本市場上尚屬首次。港府宣布已動用外匯基金干預股市與期市,令市場為之一驚。 接著,投機炒家鼓動如簧之舌,在全球范圍內展開了一場攻擊港府的輿論大戰。與此同時,炒家們並不願意俯首稱臣,他們又一次玩起了「聲東擊西」的鬼把戲———於8月16日迫使俄羅斯宣布放棄保衛盧布的行動,造成8月17日美歐股市全面大跌,以期「圍魏救趙」沖擊恆生指數。然而,使他們大失所望的是,8月18日恆生指數有驚無險,在收市時只微跌13點。 攻城略地 乘勝追擊 初戰得手,並不意味對手會棄城投降,因為離期指合約的交割還有時日,港府明白惡戰還在後頭。果然,從8月25日開始直至28日,雙方展開了轉倉戰,港府的目的是迫使國際炒家為投機付出高額代價。 8月27日和28日,投機炒家在股票現貨市場傾巢出動,企圖將指數打下去。港府在股市死守的同時,經過幾天驚心動魄的大戰,在期貨市場上將8月合約價格推高到7990點,結算價為7851點,比入市前高1200點。8月27日、28日,港府將所有賣單照單全收,結果27日交易金額達200億港幣,28日交易金額達790億港幣,創下香港市場最高交易紀錄。 但投機炒家並不善罷甘休,他們認為港府已經投入了約1000億港元巨資,資金壓力與輿論壓力使其不可能長期支撐下去,因而決定將賣空的股指期貨合約由8月轉倉至9月,想與港府打持久戰。從8月25日開始,投機炒家在8月合約平倉的同時,大量賣空9月合約。與此同時,港府在8月合約平倉獲利的基礎上乘勝追擊,使9月合約的價格比8月合約的結算價高出650點。 這樣,投機炒家每轉倉一張合約要付出3萬多港幣的代價。投資炒家在8月合約的爭奪中,完全敗走麥城。 生死決戰「8·28」 1998年8月28日,是香港恆生指數期貨8月合約的結算日,也是香港政府打擊以對沖基金為主體的國際游資操控香港金融市場的第10個交易日。 雙方經過前幾個交易日的激烈搏殺後,迎來了首次決戰。 上午10點整開市後僅5分鍾,股市的成交額就超過了39億港元。半小時後,成交金額就突破了100億港元,到上午收市時,成交額已經達到400億港元之巨,接近1997年8月29日創下的460億港元日成交量歷史最高紀錄。 下午開市後,拋售有增無減,成交量一路攀升,但恆指和期指始終維持在7800點以上。隨著下午4點整的鍾聲響起,顯示屏上不斷跳動的恆指、期指、成交金額最終分別鎖定在7829點、7851點、790億上。 1998年8月28日,對於眾多國際炒家來說,是一個心痛的日子。這是香港政府自1998年8月14日入市干預以來的最高潮,也是香港政府針對炒家們慣用的匯市、股市、期市的主體性投機策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所取得的重大勝利。香港政府將恆生指數從8月13日收盤的6660點推高到28日的7829點報收,並迫使炒家們在高價位結算交割8月份股指期貨。在此之前,炒家們下注了大量8月份期指空倉。這樣一來,即使它們轉倉,成本亦很高,一旦平倉,則巨額虧損不可避免。 乘勝追擊獲全勝 「8·28」之戰,港府取得了決定性勝利。但是,對國際炒家來說,期指轉倉是可行性選擇,更可能成為他們的「救命稻草」。因此,對香港特區政府來說,「8·28」之戰也只能算是階段性勝利。港府決定,在9月份繼續推高股指期貨價格,迫使投機資本虧損離場。 9月7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頒布了外匯、證券交易和結算的新規定,使炒家的投機大受限制。當日恆生指數飆升588點,以8076點報收。加上日元升值、東南亞金融市場趨穩等一系列因素,使投機炒家的資金、換匯成本大幅上升,不得不敗退離場:9月8日,9月合約價格升到8220點。8月底轉倉的期指合約要平倉退場,每張合約又要虧損4萬港幣。至此,國際炒家見大勢已去,紛紛丟盔棄甲,落荒而逃。 自入市以來,香港政府動用了100多億美元,消耗了外匯基金約13%,金額大大超過了1993年「英鎊保衛戰」中,英國政府動用77億美元與國際投機者對壘的規模,堪稱一場不見硝煙的「戰爭」。
麻煩採納,謝謝!
⑧ 中國如果減持美國國債而去購買黃金做外匯儲備的話有什麼壞處
中國現在就是在慢慢出售美元資產轉持黃金或其他金屬礦產資產
但是一個問題是,黃金現在本身就是一個高價區域 ,現在這個位置去轉換黃金本身就占不了多少便宜
石油140去買石油 美元高位去買美元 現在黃金高位又去增持黃金 那幫SB不知道怎麼不去買白銀!
現在國家手裡的美元資產 只是一個籌碼了,要是 美國真耍賴 GCD毫無辦法
去年金融危機 本來美元該暴跌的 但是卻沒跌反漲 也是GCD的壓力 老溫就一直叨叨:你美元不能跌啊!
GCD要是也想來個魚死網破 那美國經濟也將面臨大災
現在目前的情況是 兩個手裡都有炸彈的人 你要扔我也扔 大家一起死 要麼都不扔互相合作
那麼大的資產 想轉換也難啊 慢慢來吧 還是漢奸太多
⑨ 如何看待節後基金大規模下跌,明星基金經理粉絲後援動搖現象
我覺得這個現象也給大家敲響警鍾,不要隨意跟風購買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