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炒股配資 > 歐盟9國元首吁發行共同債券

歐盟9國元首吁發行共同債券

發布時間:2021-09-12 00:45:05

① 制止歐債危機的過程中,歐盟都採用了什麼方法,效果如何

探索初期歐盟與歐元區領導人日前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峰會,以期解決歐洲日益加深的債務危機的努力仍在繼續。目前,歐盟內部對應對歐債危機方案仍存在分歧,尤其是德法兩國之間的歧見令市場充滿不確定性,同時加劇了傳言對市場的影響力。不過有消息稱,歐盟可能將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及歐洲穩定機制(ESM)合二為一,並從中釋放大量救助資金,以恢復市場信心。
規模4400億歐元的EFSF已用掉或承諾約1600億歐元,其中包括對希臘的貸款。預定2013年年中啟動的ESM規模達5000億歐元,將取代EFSF成為常設救助機制。據知情人士透露,對於提早在2012年年中讓常設救助機制啟動的共識已經浮現。歐盟官員預計,加速啟動ESM也可有望省下一筆錢將削減出資國額外債務385億美元,其中德國將省下115億歐元,法國86億歐元。
經濟學家和分析師指出,這種「雙重用途」的選擇是打破僵局的方法之一,這種僵局已在上周四推動了陷入困境的歐元區國家的債券市場、歐盟股票市場以及歐元匯率下跌,同時還促使歐盟宣布不得不在23日峰會以後再增開一次峰會。
另外,在歐盟領導人舉行會晤之際,歐盟外長也召開了會議。為避免未來發生危機以及各成員國更好地做到財政監管,外長們就是否並且如何修改歐盟協議進行了商議。
據德國媒體報道,德國外長韋斯特韋勒稱,這是一場必須進行的討論,是一場「艱難、耗時,但必要」的討論。很清楚的一點是:截至目前,歐盟對負債過渡國家執行懲罰性政策的程序還不夠完善。韋斯特韋勒要求,歐盟必須有直接干預負債國財政預算的權利。
盧森堡和奧地利拒絕了德國外長提出的這一要求,而其他成員國表示支持。到明年夏天,要召開一次特別會議對歐盟穩定公約進行修改,之後還必須獲得27個成員國的批准。韋斯特韋勒表示,為重新贏得歐洲人對歐洲政治領導人的信任,這一程序是必要的。他說:「這樣做不僅僅是為了獲得人們對金融市場的信心,獲得歐洲人的信任也是同等重要的大事。」
歐盟與歐元區領導人舉行峰會,力圖彌合各方在應對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上的分歧,爭取就穩定歐洲銀行業、擴大歐洲金融穩定基金規模等問題達成共識。
「歐元債券」可行性草案出爐
[1]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23日在一片爭議聲中揭開了「歐元債券」的神秘面紗。這份名為「引入穩定債券可行性綠皮書」的草案尚未出爐就遭到了歐元區「龍頭」德國的強烈反對。
歐盟希望各成員國就「綠皮書」 草案進行深入討論研究。歐盟在官方文件中提到,有關歐元區聯合發行債券的討論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歐債危機的發生,更是提高了外界對「歐元債券」的關注度。不少專家認為,發行「歐元債券」不僅有利於提高歐元區金融市場的效率及一體化程度,還有望為愈演愈烈的「歐債危機」提供解決方案。
歐盟特地解釋取名為「穩定債券」的緣由。歐盟表示,此前外界一直在使用「歐元債券」這一名稱。歐盟委員會考慮到,此種債券有助於提高歐元區的金融穩定性,所以特地在「綠皮書」草案中將其命名為「穩定債券」。
「綠皮書」草案提供了發行「穩定債券」的三種可行性方案。
第一種方案是在歐元區范圍內發行「信託網穩定債券」,17個成員國提供共同擔保。該方案最為「大膽」,效果也最佳,但需要對歐盟公約進行大范圍修改。
第二種方案是發行有限的優先「穩定債券」,「穩定債券」按一定比例取代各成員國國債,各國同時保留自主發債權。
第三種方案是用「穩定債券」取代部分成員國國債,但該債券僅能從各國政府獲得一定程度的擔保,而非歐元區共同擔保。在這個層面上,「穩定債券」有些類似於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發行的債券。該方案效果一般,但無需對歐盟公約進行修改即可操作實施。
巴羅佐指出:「穩定債券不可能立即就解決問題,也不可能取代各國正在實施的金融改革措施。但是我們需要向外界表明我們嚴肅的態度,表明我們希望在歐元區內實施強有力的管理。推出穩定債券的計劃,正好表明了我們的態度。」
巴羅佐表示:「事情很明顯,就擺在那裡。如果我們希望在歐元區內繼續使用統一的貨幣來利得財富,我們就需要更多的協調管理與監控。」
德國總理默克爾強烈反對在歐元區內發行「穩定債券」。她表示:「這絕對是個麻煩。我對歐盟委員會草案的評價就是――不合時宜。」
默克爾認為,通過債務共擔來擺脫歐洲貨幣聯盟的結構性缺陷不會取得成功。
歐盟「綠皮書」草案出爐當日,德國10年期國債拍賣遭遇「滑鐵盧」,60億歐元的國債僅成交38。89億。同時,英國、法國、德國三大歐洲股市繼續走低,23日指數跌幅均超過1%。

② 為什麼要發行統一的歐元

因為南方共同市場國家都希望將該區域打造成類似歐盟的一體化區域。

其實一直以來,南方共同市場國家都希望將該區域打造成類似歐盟的一體化區域,聯合各國力量以推進區域和各國的經濟發展。

早在20年前,這些國家就討論過貨幣一體化的問題——1998年,時任阿根廷總統Carlos Saúl Menem建議,南方共同市場應該使用一種共同貨幣,但最後出於種種原因不了了之。

2019年6月,巴西總統博索納羅在訪問阿根廷期間也曾主張創建比索-雷亞爾,作為兩國通用的單一貨幣,隨後將適用范圍擴大到其他南方共同市場國家。

公開資料顯示,南方共同市場是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委內瑞拉(2017年被終止成員國資格)和巴拉圭五個南美洲國家的區域性貿易協定。

(2)歐盟9國元首吁發行共同債券擴展閱讀

但發行建立統一的貨幣,其實並非易事。以當今世界上唯一一個貨幣聯盟歐元區為例,其從1969年提出構想到1999年正式發行,總共經歷了30年的時間。

中國基金報指出,即使在已經構建歐盟的情況下,一個貨幣聯盟必須是非常成熟和精心設計的,因為這意味著國家放棄獨立的貨幣政策。

這不是一件小事,這是一項非常深入的一體化協議。如果想要建立貨幣聯盟,就必須先採取一系列非常復雜的制度和財政措施,這需要大量的時間和長期的談判。

巴西坎皮納斯州立大學(UNICAMP)經濟學教授Mariano Laplane表示,建立貨幣聯盟需要經過一系列復雜的研究和漫長的談判。

現代經濟學理論將現有的經濟集團分為四大類:自由貿易區、關稅聯盟、共同市場和經濟貨幣聯盟,其中最後一項最為復雜,必須要經歷前三個階段才能達到。

③ 歐債危機的解決方案

歐盟與歐元區領導人日前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峰會,以期解決歐洲日益加深的債務危機的努力仍在繼續。歐盟內部對應對歐債危機方案仍存在分歧,尤其是德法兩國之間的歧見令市場充滿不確定性,同時加劇了傳言對市場的影響力。不過有消息稱,歐盟可能將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及歐洲穩定機制(ESM)合二為一,並從中釋放大量救助資金,以恢復市場信心。
規模4400億歐元的EFSF已用掉或承諾約1600億歐元,其中包括對希臘的貸款。預定2013年年中啟動的ESM規模達5000億歐元,將取代EFSF成為常設救助機制。據知情人士透露,對於提早在2012年年中讓常設救助機制啟動的共識已經浮現。歐盟官員預計,加速啟動ESM也可有望省下一筆錢將削減出資國額外債務385億美元,其中德國將省下115億歐元,法國86億歐元。
經濟學家和分析師指出,這種「雙重用途」的選擇是打破僵局的方法之一,這種僵局已在上周四推動了陷入困境的歐元區國家的債券市場、歐盟股票市場以及歐元匯率下跌,同時還促使歐盟宣布不得不在23日峰會以後再增開一次峰會。
另外,在歐盟領導人舉行會晤之際,歐盟外長也召開了會議。為避免未來發生危機以及各成員國更好地做到財政監管,外長們就是否並且如何修改歐盟協議進行了商議。
據德國媒體報道,德國外長韋斯特韋勒稱,這是一場必須進行的討論,是一場「艱難、耗時,但必要」的討論。很清楚的一點是:截至目前,歐盟對負債過渡國家執行懲罰性政策的程序還不夠完善。韋斯特韋勒要求,歐盟必須有直接干預負債國財政預算的權利。
盧森堡和奧地利拒絕了德國外長提出的這一要求,而其他成員國表示支持。到明年夏天,要召開一次特別會議對歐盟穩定公約進行修改,之後還必須獲得27個成員國的批准。韋斯特韋勒表示,為重新贏得歐洲人對歐洲政治領導人的信任,這一程序是必要的。他說:「這樣做不僅僅是為了獲得人們對金融市場的信心,獲得歐洲人的信任也是同等重要的大事。」
歐盟與歐元區領導人舉行峰會,力圖彌合各方在應對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上的分歧,爭取就穩定歐洲銀行業、擴大歐洲金融穩定基金規模等問題達成共識。 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23日在一片爭議聲中揭開了「歐元債券」的神秘面紗。這份名為「引入穩定債券可行性綠皮書」的草案尚未出爐就遭到了歐元區「龍頭」德國的強烈反對 。
歐盟希望各成員國就「綠皮書」 草案進行深入討論研究。歐盟在官方文件中提到,有關歐元區聯合發行債券的討論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歐債危機的發生,更是提高了外界對「歐元債券」的關注度。不少專家認為,發行「歐元債券」不僅有利於提高歐元區金融市場的效率及一體化程度,還有望為愈演愈烈的「歐債危機」提供解決方案。
歐盟特地解釋取名為「穩定債券」的緣由。歐盟表示,此前外界一直在使用「歐元債券」這一名稱。歐盟委員會考慮到,此種債券有助於提高歐元區的金融穩定性,所以特地在「綠皮書」草案中將其命名為「穩定債券」。
「綠皮書」草案提供了發行「穩定債券」的三種可行性方案。
第一種方案是在歐元區范圍內發行「信託網穩定債券」,17個成員國提供共同擔保。該方案最為「大膽」,效果也最佳,但需要對歐盟公約進行大范圍修改。
第二種方案是發行有限的優先「穩定債券」,「穩定債券」按一定比例取代各成員國國債,各國同時保留自主發債權。
第三種方案是用「穩定債券」取代部分成員國國債,但該債券僅能從各國政府獲得一定程度的擔保,而非歐元區共同擔保。在這個層面上,「穩定債券」有些類似於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發行的債券。該方案效果一般,但無需對歐盟公約進行修改即可操作實施。
巴羅佐指出:「穩定債券不可能立即就解決問題,也不可能取代各國正在實施的金融改革措施。但是我們需要向外界表明我們嚴肅的態度,表明我們希望在歐元區內實施強有力的管理。推出穩定債券的計劃,正好表明了我們的態度。」
巴羅佐表示:「事情很明顯,就擺在那裡。如果我們希望在歐元區內繼續使用統一的貨幣來利得財富,我們就需要更多的協調管理與監控。」
德國總理默克爾強烈反對在歐元區內發行「穩定債券」。她表示:「這絕對是個麻煩。我對歐盟委員會草案的評價就是――不合時宜。」
默克爾認為,通過債務共擔來擺脫歐洲貨幣聯盟的結構性缺陷不會取得成功。
歐盟「綠皮書」草案出爐當日,德國10年期國債拍賣遭遇「滑鐵盧」,60億歐元的國債僅成交38。89億。同時,英國、法國、德國三大歐洲股市繼續走低,23日指數跌幅均超過1%。

④ 歐盟 發行債券嗎 為什麼貨幣戰爭中說沒有發行債券

債券歐盟肯定是發行的,畢竟歐共體已經高度一體化
債券的目的是為了國家機器籌集資金 本質也就是國家欠錢給人民 手段而已 為什麼不用就是經濟學問題了 我不擅長

⑤ 歐元是那個國家發行的貨幣啊

歐元是下列24個國家共同使用的貨幣:
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丹麥、愛爾蘭、希臘、西班牙、葡萄牙、奧地利、芬蘭、瑞典、捷克、愛沙尼亞、塞普勒斯、拉脫維亞、立陶宛、匈牙利、馬爾他、波蘭、斯洛維尼亞、斯洛伐克
歐盟25個成員國中,只有英國沒有使用歐元。

歐盟委員會是歐洲聯盟(簡稱歐盟)的3大主要機構之一。歐盟的前身是歐洲共體。1951年4月18日,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6國在法國首都巴黎簽訂了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該條約翌年7月25日生效。1957年3月25日,上述6國又在義大利首都羅馬簽訂了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條約。1965年4月8日,6國簽訂《布魯塞爾條約》,決定合並3個共同體,統稱歐洲共同體。

歐盟第一次擴大是在1973年,吸收了丹麥、愛爾蘭和英國加入;1981年的第二次擴大隻增加了希臘一國;1986年的第三次擴大有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1995年又吸收了奧地利、芬蘭和瑞典入盟。2004年5月1日又有10個國家成為正式成員國: 捷克、愛沙尼亞、塞普勒斯、拉脫維亞、立陶宛、匈牙利、馬爾他、波蘭、斯洛維尼亞和斯洛伐克。歐盟現有25個成員國和4.5億人口。

歐盟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歐盟的3大主要機構為:歐洲理事會、歐盟委員會和歐洲議會。歐洲理事會,即首腦會議,由成員國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及歐盟委員會主席組成。首腦會議每半年舉行一次正式會議和一次非正式會議,必要時還可召開特別會議。歐洲理事會由各成員國輪流擔任,任期6個月。歐洲理事會是歐盟的最高權力機構,在決策過程中採取協商一致通過的原則。歐盟目前正在醞釀一系列改革,其中包括在絕大多數問題上採取有效多數票通過的方式,只保留個別領域使用一致通過原則;取消輪流擔任歐洲理事會主席國制度,改為設立任期為2.5年的常設主席職位。

歐盟委員會是歐盟的執行機構,負責實施歐盟條約及歐盟首腦會議和部長會議作出的決定;向歐洲理事會和部長理事會提出報告和立法動議;代表歐盟對外聯系並負責經貿等方面的談判。歐盟委員會由來自15個成員國的20人組成,其中法國、德國、英國、西班牙和義大利各有2人,其他成員國各1人。委員會設主席1名,副主席2名。歐盟成員國明年增至25個後,如何分配歐盟委員會名額還在討論中。雖然最終方案尚未出台,比較集中的看法是委員會人數過多會影響工作效率,因此,採取每個成員國各1個名額的辦法,或把人數減少到20人以下,採取輪流出任的辦法比較可行。

歐洲議會是歐盟的監督、咨詢機構,在某些領域有立法職能,並有部分預算決定權,其地位和許可權正在逐步加強。自1979年起,歐洲議會議員由成員國直接普選產生,任期5年。本屆議會1999年6月經第5次直接普選產生,議員共626名。

此外,歐盟機構還包括歐洲法院和歐洲審計院。歐洲法院是仲裁機構,負責審理和裁決歐盟和成員國在執行各項法律法規中發生的各種爭執,現有15名法官和9名檢察官,由成員國政府共同任命。歐洲審計院負責審計歐盟及各機構的賬目,審查歐盟收支情況。審計院1977年成立,由12人組成。

歐盟的會旗:1986年5月29日正式懸掛,會旗為天蘭色底,上面有12顆金黃色的星,表示歐洲聯盟12個成員國。製作會旗的目的是表示要建立一個統一的歐洲,增強人們對歐洲聯盟和歐洲同一性的印象。

歐盟的會徽:1988年1月開始使用,會徽的底呈蘭色,上面12顆星圍成一個圓圈,象徵著歐共體12個成員國,圓圈中間為各成員國國名。

歐元:歐盟的統一貨幣為歐元 (euro),1999年1月1日正式啟用。除英國、希臘、瑞典和丹麥外的11個國家於1998年首批成為歐元國。2000年6月,歐盟在葡萄牙北部城市費拉舉行的首腦會議批准希臘加入歐元區。這次會議還決定在2003年以前組建一支5000人的聯合警察部隊,參與處理發生在歐洲的危機和沖突。2002年1月1日零時,歐元正式流通。

歐盟委員會 (Commission of European Union)

歐盟的常設執行機構,總部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法律大街200號一座十字形的大廈內。歐盟委員會負責實施歐盟條約和歐盟理事會作出的決定,向理事會和歐洲議會提出報告和立法動議,處理日常事務,代表歐盟對外聯系和進行貿易等方面的談判。歐盟委員會由來自15個成員國的20人組成,其中法國、德國、英國、西班牙和義大利各有2人,其他成員國各1人。委員會設主席1名,副主席2名。現任歐盟委員會主席普羅迪,1999年5月任職;歐盟負責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級代表索拉納,1999年任職。

在歐盟實施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范圍內,只有建議權和參與權。委員會由20人組成,法、德、英、意、西各2人,其他成員國各1人。

委員會主席人選由各成員國政府征詢歐洲議會意見後共同提名,委員會委員人選由成員國政府商議候選人後提名,按此方式提名的委員會主席和其他委員需一並經歐洲議會表決同意,然後由成員國政府共同任命。根據「馬約」,自1995年起,委員會的任期為5年,設主席1人,副主席2人。

歐洲議會 (European Parliament) :是歐洲聯盟的執行監督、咨詢機構,在某些領域有立法職能,並有部分預算決定權,並可以三分之二多數彈劾歐盟委員會,迫其集體辭職。議會大廈設在法國斯特拉斯堡,議會秘書處設在盧森堡;自1979年起,歐洲議會議員由成員國直接普選產生,任期5年。1999年6月第5屆議會的議員共626名。

歐洲法院:設在盧森堡,是歐盟的仲裁機構,負責審理和裁決在執行歐盟條約和有關規定中發生的各種爭執。現有15名法官和9名檢察官,由成員國政府共同任命。

歐洲審計院:設在盧森堡,成立於1977年,由12人組成,均由理事會在徵得歐洲議會同意後予以任命。審計院負責審計歐共體及其各機構的帳目,審查歐共體收支狀況,並確保對歐共體財政進行正常管理。

附:歐盟理事會的決策表決機制:

作為歐盟主要的決策和立憲機構,歐盟理事會自誕生之日起,就傾向於盡可能採用「一致通過」表決機制實現決策。但這一機制在實踐中並不容易執行,特別是隨著歐盟成員國數量的增加,「一致通過」表決機制的運用越來越困難,於是就產生了「簡單多數」表決機制和「有效多數」表決機制,其中「有效多數」表決機製成為歐盟理事會的主要表決機制。

一、「一致通過」表決機制

在一些意義重大的問題上,歐盟理事會採用了「一致通過」表決機制,其范圍主要包括:外交與安全、內政司法、稅收、憲法事務、社會保障機制、能源、文化、工業和與發達國家簽署協議等。

二、「簡單多數」表決機制

「簡單多數」表決機制主要用於對程序性決定進行投票表決。歐盟每個成員國只有一票,一項決定以贊同票的多少決定是否被通過。

三、「有效多數」表決機制

歐盟理事會的「有效多數」表決機制由來已久。1987年生效的《單一歐洲法令》、1993年生效的《馬斯特里赫特條約》和1999年生效的《阿姆斯特丹條約》都進一步擴大了「有效多數」表決機制的適用范圍。目前,在涉及內部市場、某些教育事務,以及環境、消費者事務和歐盟區域發展基金等問題時一般都會採用「有效多數」表決機制。

歐盟理事會的「有效多數」表決機制又分為以下三種:

一、日前正在使用的「有效多數」表決機制

在這個表決機制中,歐盟15個成員國視其在歐盟中地位和影響力的不同,分別擁有兩票到10票的表決權。歐盟理事會的總票數為87票,有效多數為62票。這種「有效多數」表決機制將運用到2004年5月1日。

二、擴大後使用的「有效多數」表決機制

自2004年5月1日10個准成員國加入歐盟。至同年11月1日,歐盟理事會將使用過渡性表決機制。但從2004年11月起,歐盟理事會將採用《尼斯條約》中規定的新版「有效多數」表決機制:即總票數為321票,有效多數為232票並能夠代表一半以上的成員國。

三、正在制定中的「有效多數」表決機制

歐盟正在制定的「歐盟憲法」對「有效多數」表決機制又有更新,要求有效多數能夠代表一半以上的成員國和60%以上的歐盟人口。歐盟計劃從2009年11月起執行這一表決機制,但目前歐盟成員國和准成員國對該表決機制存在很大分歧。

⑥ 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機構信息

南美洲國家聯盟的專門機構包括一個由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組成的委員會、外長委員會、代表委員會和秘書處。
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委員會為最高機構,每年舉行一次例會,必要時可召開特別會議。
外長委員會每半年召開一次例會,負責籌備首腦會議並執行其決議,協調南美洲一體化等重要問題的立場。代表委員會每兩個月召開一次例會,負責籌備外長會議並執行首腦會議和外長會議的決議。
秘書處設在厄瓜多首都基多,負責處理日常事務。
2009年3月10日,該聯盟還成立了南美洲國家防務理事會,以推動南美洲地區國家的防務合作。
同年8月,該聯盟成立了反毒委員會,基礎設施和計劃委員會以及教育、文化和科技委員會。
2010年5月,該聯盟批准成立南美洲國家聯盟教育、文化、科技和創新委員會。 南美洲國家聯盟的誕生經歷了漫長曲折的過程。
早在1824年,南美解放者西蒙·玻利瓦爾就曾呼籲南美大陸的獨立與統一。
20世紀下半葉,拉美部分國家區域經濟一體化組織相繼建立。
21世紀初,在經濟全球化大趨勢下,全球范圍內區域經濟合作不斷發展。此外,南美大多數國家多次遭受金融危機的沖擊,並引發國內政局動盪、經濟衰退。
與此同時,美國等發達國家一方面要求南美進一步開放市場,另一方面拒絕後者提出的取消農產品補貼、擴大市場准入等合理要求。在這種形勢下,南美各國聯合自強,積極尋求一體化發展道路的要求日益強烈。
2000年,在巴西總統卡多佐倡議下,首屆南美國家首腦會議在巴西舉行。與會首腦一致認為,南美國家只有通過地區一體化、增強本地區經濟實力,才能應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挑戰,才能增強與其他經濟區域的談判實力。在此基礎上,他們還提出了建立一個屬於南美國家自己的共同空間的設想。
2002年7月,這一設想在厄瓜多舉行的第二屆南美首腦會議上得到重申。
2004年12月,南美國家在秘魯舉行第三屆首腦會議,會議通過了《庫斯科聲明》,宣布成立南美國家共同體,並決定於2005年在巴西舉行共同體首屆首腦會議。但會議沒有明確共同體的性質、宗旨、綱領及運行機制。
2005年9月30日,第一屆南美國家共同體首腦會議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舉行,12個成員國的總統或代表以及外交部長出席了這次會議。會議通過了《主席聲明及優先日程》、《行動計劃》和《基礎設施一體化聲明》等文件。會議還就南美地區一體化進程中的趨同問題發表一項聲明,表示將促進南美國家之間經濟互補協議的趨同化,並要求地區內的有關一體化組織對此進行研究。首腦會議還對奈及利亞總統奧桑巴喬提出的舉行南美-非洲國家首腦會議的建議表示歡迎。首腦會議還一致表示,將為落實南美-阿拉伯國家首腦會議決議和建議而努力。會議決定,第二屆南美國家共同體首腦會議於2006年在玻利維亞舉行。
2006年12月8日至9日,第二屆南美國家共同體首腦會議在玻利維亞第三大城市科恰班巴舉行。會議通過了《科恰班巴宣言》和《深化南美一體化進程戰略計劃》等文件,以推動南美地區的均衡發展。
南美洲國家聯盟成立首腦會議
2007年12月南方銀行成立,拉美一體化進程又邁出堅實一步。2008年5月23日,南美洲國家聯盟特別會議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亞舉行,12個成員國的領導人簽署了《南美洲國家聯盟憲章》。憲章指出,南美洲國家將加強成員國之間的政治對話,重點在經濟、金融、社會發展和文化交流等領域開展區域一體化建設。憲章規定,南美洲國家聯盟的專門機構包括一個由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組成的委員會、外長委員會、代表委員會以及設在厄瓜多首都基多的秘書處。
《南美洲國家聯盟憲章》的簽署,標志著南美洲一體化進程取得了一個里程碑式的勝利,也標志著南美國家從此將以一個共同的身份出現在國際舞台上。 2008年5月23日,阿根廷、巴西、智利、委內瑞拉、玻利維亞、厄瓜多、哥倫比亞、秘魯、巴拉圭、烏拉圭、蘇利南、蓋亞那等12國領導人在巴西利亞簽署「南美洲國家聯盟憲章」。「南美洲國家聯盟」成立的宗旨在於推動該地區的一體化,主要任務包括:政治協商;自由貿易;能源、交通一體化;制訂共同防務政策;科技、教育、文化領域合作;企業和社會團體合作,推動成立南美洲議會。
憲章指出,南美洲國家將加強成員國之間的政治對話,重點在經濟、金融、社會發展、文化、環保、能源和基礎設施等領域開展區域一體化建設,並致力於解決貧困、社會不公和被排斥等問題。 南美洲國家領導人簽署《南美洲國家聯盟憲章》
南美洲國家原有兩個主要的一體化組織,一個是1969年成立的安第斯共同體,成立初期成員國有秘魯、玻利維亞、厄瓜多、哥倫比亞和智利,1973年委內瑞拉加入,1977年智利退出。2006年委內瑞拉退出,現成員國有四國,即秘魯、玻利維亞、厄瓜多、哥倫比亞。另一個是南方共同市場(簡稱南共市),1991年宣布建立,1995年1月1日正式啟動。成立初期成員國有巴西、阿根廷、巴拉圭和烏拉圭4國,智利(1996)、玻利維亞(1997)、秘魯(2003)、厄瓜多(2004)和哥倫比亞(2004)為其聯系成員國。2006年,南共市批准委內瑞拉為正式成員國。南美洲12國家,除蓋亞那和蘇利南以外,其餘10個國家均為南共市或安共體的成員國或聯系國。在巴西時任總統卡多佐的倡議下,2000年9月在巴西舉行了首屆南美洲國家首腦會議,會議決定加快南美洲經濟一體化進程。巴西在會上提出了建立「南美洲國家共同體」的倡議。
2002年7月,在厄瓜多舉行了第二屆南美洲國家首腦會議,重申了進一步推動南美洲地區一體化的願望和決心。
2004年10月,南共市和安共體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
同年12月9日,第三屆南美洲國家首腦會議在秘魯歷史古城庫斯科勝利閉幕,與會的12國元首簽署了《庫斯科宣言》,宣布成立南美洲國家共同體。
2007年4月16-17日,在委內瑞拉馬格麗特島召開的第一屆南美國家能源峰會上,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提議將原南美洲國家共同體改名為南美洲國家聯盟(西班牙語縮寫為UNASUR,正好是「南方團結起來」的意思),這一提議得到與會的南美洲國家共同體成員國的一致同意。
2008年5月23日,在巴西利亞舉行的南美洲國家首腦會議上,南美洲國家聯盟在原南美洲共同體基礎上在巴西利亞正式成立。南美洲國家聯盟截止2008年有12個成員國,2個觀察員國(墨西哥和巴拿馬)。 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右)在首都加拉加斯舉行儀式,歡迎到訪的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在巴西、委內瑞拉等國的推動下,南美洲國家的一體化取得了不少成績,如成立了南方石油公司、南美輸氣管道,開設南方電視台,建立了南方銀行等,這次南美洲國家聯盟憲章的簽署和聯盟的正式成立必將進一步推動南美洲一體化的進程。正如巴西總統盧拉所說,《南美洲國家聯盟憲章》的簽署標志著南美洲一體化進程取得了一個里程碑式的勝利,是「朝著正確的方向邁出來歷史性的一步」。聯盟成立的主要意義在於:首先,在《聯盟憲章》經過成員國國會通過後,南美洲國家聯盟將從此具有國際法人資格,正如巴西總統盧拉所說,「南美國家從此將以一個共同的身份出現在國際舞台上」,南美洲國家聯盟將與歐盟、非盟等地區組織展開對話,謀求地區間合作。第二,南美洲國家聯盟是由拉美國家自己建立的獨立於美國的一體化組織,它沒有讓美國參加,南美聯盟將在21世紀提高南美洲人的地位。第三,南美洲國家將加強聯盟內部成員國之間的政治對話,重點在經濟、金融、社會和文化等領域開展區域一體化建設。南美洲國家聯盟將可能建立一個中央銀行,為本地區發行一種統一的貨幣。第四,准備成立南美洲防務委員會。這個南美洲防務委員會將採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模式,其目的:一是保衛本地區擁有的豐富的自然資源,二是防止和制止任何直接干涉南美洲國家的圖謀,三是緩解南美洲國家之間的關系。到2008年這一建議已得到了除哥倫比亞以外的其他國家的響應,哥倫比亞表示將在90天內最終決定是否同意這樣建議。盧拉將出訪哥倫比亞,將勸說烏里韋總統接受這樣建議。
南美洲一體化的進程並不是一帆風順的。2006年4月,委內瑞拉因哥倫比亞和秘魯同美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宣布退出安第斯共同體。2008年3月,因哥倫比亞越過厄瓜多境內打擊哥反政府游擊組織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導致哥倫比亞、厄瓜多和委內瑞拉南美三國邊境危機一度劍拔弩張,局面失控。原定於2008年3月底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舉行的南美洲國家峰會只好推遲到5月並改在巴西利亞舉行。盡管危機已經解除,但產生的負面影響仍然存在。由於哥、厄之間的外交危機餘波未平,兩國至2008年尚未恢復大使級外交關系,哥總統烏里韋拒絕出任下一任南美洲國家峰會輪值主席,改由智利總統巴切萊特擔任。原准備在這次峰會上成立的南美防務委員會,由於哥倫比亞的反對,而沒能在會上成立。在南美防務委員會的宗旨問題上,巴西主張南美防務委員會有別於傳統的軍事聯盟,不設作戰部隊,其主要作用是協調南美各國在地區軍事和國防事務上的立場、促進地區軍事工業一體化、推動成員國間軍事人才交流以及組織聯合軍演等,而查韋斯則要求把它建成一個傳統的軍事聯盟。
在建立什麼樣的聯盟和聯盟的主要目的問題上,巴西盧拉的主張和委內瑞拉查韋斯的主張也不盡相同。盧拉認為,聯盟的重點是在經濟、金融、社會發展和文化交流等領域開展區域一體化建設,要把南美國家聯盟打造成為像歐盟一樣的地區性聯盟。而查韋斯則認為,聯盟主要目的是對要同美國進行抗衡,他主張建立一個具軍事聯盟實質的「南美洲北約組織」,但巴西則堅持「不幹預各國主權」的主旨。在某種程度上,巴西和委內瑞拉一直在爭奪對南美洲的領導權。在這次峰會上,巴西的主張佔領上風。巴西之所以積極推動南美洲國家聯盟的成立後運轉,其目的之一是想提升巴西在本地區影響力,通過其具影響力的領域以確定巴西在世界政治舞台之上的角色。
在對待美國的態度上,巴委之間,以及其他南美洲國家之間的態度各不相同。委內瑞拉、玻利維亞等國家採取「反美激進」政策,強烈批判新自由主義,全力推進國有化,對美洲自由貿易區說「不」。哥倫比亞、秘魯等國實行「親美路線」,支持建立美洲自由貿易區,密切與美國的經貿關系,借美國的投資發展經濟。而巴西盧拉政府實行「溫和左派」政策,強調獨立自主發展本國經濟的同時,與美國保持正常的經貿關系。巴西一手牽著委內瑞拉等左派,一手拉著哥倫比亞等右派,致力於南美國家間的平衡和團結。此外,原已同意擔任聯盟秘書長的厄瓜多前總統博爾哈,由於對聯盟的性質和作用有不同意見,而拒絕接受秘書長的職務,使聯盟成立伊始,沒有秘書長。博爾哈主張南美洲國家聯盟成立後,原有的安共體和南共市應該取消,他主張聯盟應成為一個強有力的機制。但是,博爾哈的主張只得到厄瓜多總統科雷亞一人的同意,大多數南美洲總統不同意取消原有的小地區一體化組織,主張聯盟成為一個論壇性質的組織。此外,南美洲一些國家之間,常常齟齬不斷,如在出海口問題上,玻利維亞和智利、秘魯的矛盾;秘、智在海疆問題上的爭端;如巴西和阿根廷兩國之間,不同規模的貿易摩擦經常發生,阿根廷與烏拉圭之間因環保引起的「造紙廠風波」至2008年還沒有得到解決。就在南美洲國家聯盟宣布正式成立後不久,2008年6月初,玻利維亞總統莫拉萊斯說,安共體中有的成員國(指秘魯)為了與美國建立自由貿易關系而不惜犧牲安共體的完整性,他表示,如果安共體中有成員國與美國建立自由貿易關系,玻利維亞將考慮退出該組織。莫拉萊斯還說:「我見到加西亞總統胖了,但反對美帝國主義的理念卻消瘦了。」2008年6月5日,秘魯外交部長宣布召回秘駐玻大使,以抗議莫拉萊斯對秘魯政府和總統加西亞的諷刺和批評。秘魯外長認為,秘魯政府是否與美國建立自由貿易關系是秘魯本國事務,玻利維亞不應干涉。
總的來看,南美洲國家擁有相似的歷史遭遇和文化傳統,並且深受玻利瓦爾的一體化思想的影響,南美洲國家對加強地區經濟政治的一體化也有廣泛的共識,南美洲國家聯盟的建立和聯盟憲章的通過無疑會進一步推動南美洲和拉美的一體化進程,因此,南美洲一體化的前景是令人鼓舞的。但是,南美洲一體化的道路是曲折的,截止2008年所出現的一些問題,主要是由於經濟發展水平懸殊較大,綜合國力各不相同,以及對外政策特別對美國的政策有很大的差別。南美洲國家聯盟要在21世紀內建立類似歐盟那樣的一體化組織是困難的。如何加強團結,共同應對聯盟內部和外部的種種挑戰將是21世紀初聯盟所面臨的主要任務。

⑦ 歐元統一 和歐盟各國的財政政策 有什麼關系 回答的詳細一點哦 謝謝啦

歐元區有很多的問題,促使其解體:
其一,制度問題未能根本解決。歐元雖是17個歐盟成員國的共同貨幣,但並不屬於一個共同的政府,而是屬於17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各國各有私利,只想從歐元中獲利,不想承擔責任,導致歐元區經濟分化日益嚴重。危機以來,歐盟雖一再試圖加大各國經濟、財政政策的協調,但收效甚微。在發行歐元區統一債券、設立歐元區財政部等問題上難有實質進展。

其二,經濟增長緩慢。危機以來,為降低財政赤字和債務水平,歐元區各國緊縮政策一再加碼,抑制經濟增長,2011年以來一枝獨秀的德國經濟也突然遲緩,雪上加霜。希臘更是深陷衰退,前景極為黯淡。各界普遍認為,其債務違約是遲早的事。

其三,市場疑慮加深。歐盟對債務危機基本上只是陷於被動應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難以先於市場採取行動。而且歐盟機構多、國家多,政治人物出於特定的政治和國家利益各自發表評論和看法,顯得歐盟內部矛盾重重,決策困難,導致市場愈發擔心歐債危機走勢。

歐元區經歷了很多的動盪,但歐元區很可能繼續存在下去。我認為理由有三:首先,深遠的政治承諾支撐著歐元區;其次,歐元區的存在符合成員國的長遠利益;最後,成員國能夠承受相關代價。簡言之,歐元區有意志也有辦法繼續進行歐元實驗。
希望採納

閱讀全文

與歐盟9國元首吁發行共同債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