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炒股配資 > 炒股悲劇

炒股悲劇

發布時間:2021-09-10 02:14:07

❶ 你聽過的最悲慘的炒股故事是什麼

世界上最牛X的人是我,十年股齡炒股把我炒成了十幾家上市公司的股東⋯我去

❷ 你聽過的最悲慘的炒股故事是什麼

聽過最悲慘的是一位朋友父親炒股票的故事,她的父親是在90年代進入股市的,經不住市場的誘惑,嫌資金少賺得不多,就把一家人住的別墅押給銀行貸了幾十萬,賭性又重,經常全倉買入一隻股票,後來運氣不好買中一個退市股,結果血本無歸,房子給銀行收了,自己也鬱郁而終。朋友每次聊起股票就會談她父親的炒股三不原則:一不借錢炒股,二不只投一隻股票,三永遠不滿倉。

❸ 中國股民為什麼最悲慘!

目前這個段子有了一個「現實版」。近日,中國政法大學劉紀鵬教授在其微博上稱,一位有20年股齡的投資者發來簡訊說「股市奔1500點去了,他決定退出,大家為股市哭泣吧,前赴後繼一億股民戰死沙場」。接著該股民又打來電話,放聲痛哭。
哭!哭!哭!這就是國人心目中的股民形象。這樣的形象確實不佳,這就難怪股民認為炒股很丟人,在他人面前羞於承認自己是股民。其實,不管股民承認也好,不承認也罷,既然進入了股市,那麼中國股民就只有這樣一個「哭」命。也許股民們也有笑的時候,但這樣的日子畢竟太短。而且就股市本身來說,讓股民笑無非是讓股民可以哭得更長久一些。並且有時候,股民的笑還是股民們愛面子強擠出來的。
為什麼說中國股民只有一個「哭」命?因為這是中國股市從一開始就設計好了的。中國股市的制度設計,就是一個讓融資者笑的市場。而融資者的笑就是建立在投資者「痛哭」與「痛苦」的基礎之上的。因此,中國股市是一個融資者利益至上的市場,在這樣的市場里,投資者的利益總是被犧牲的對象。踏進這樣一個市場里,中國股民除了「哭」命之外,還能有什麼好命?
因為中國股市是讓融資者笑的市場,所以在制度設計上體現出來的都是對融資者利益的呵護。不僅在股權結構設置上,安排有大量的非流通股(股改後稱為「限售股」),只是發行少量的公眾股,以抬高新股發行價格。更重要的是,發行人造假上市不受嚴懲,哪怕就是綠大地、萬福生科這樣欺詐上市的公司,哪怕鐵證如山,也不會受到嚴厲的處罰,更不會作退市處理,並賠償投資者損失。可以說,A股市場就是造假者的天堂。在這個天堂里,滿臉歡笑的當然是融資者。
也是為了能夠讓融資者笑得更好的緣故,所以今年的IPO改革仍然還是竭力呵護融資者的利益,為了確保IPO的順利發行,管理層積極調動投資基金與社保基金來充當IPO的主力軍。而且盡管IPO制度存在大量問題,盡管IPO重啟都是帶病重啟。甚至盡管目前的股市還很低迷,投資者損失慘重,但管理層仍然還是希望能盡快重啟IPO,並為IPO重啟進行積極准備。至於股民的利益,管理層哪管得了那多,股民想哭就躲到一邊哭泣去吧!有種你就離開這個市場!
正是這樣一個市場,投資者註定是賺不到錢的。雖然說A股投資有「七二一」定律,即十人炒股七人虧兩人平一人賺,但投資者的整體是註定虧損的,而且投資者很難成為那賺錢的一人。如在剛剛過去的今年上半年,股民人均虧損超過3萬元。網路調查結果顯示,接近七成股民虧損超10%,其中被「腰斬」的佔全體股民四成,虧損達50%以上。正是基於這種悲慘的命運,有380萬股民選擇逃離中國股市。盡管目前並非是股民撤離股市的良機,但面對這樣一個投資者只有虧損的市場,一些股民們實在是堅持不住了。這就是中國股市,這就是中國股民的命運。
因此,置身在這樣的股市裡,要問股民何時可以不再哭,那就不如讓上帝來告訴我們,中國足球何時可以奪得世界盃——這是一個連上帝都回答不出來的問題。

❹ 你聽過和見過的最悲慘的炒股故事是什麼

本來是一個奔小康的家庭,一次炒股變成無家可歸的人。

❺ 你聽過的最悲慘的炒股故事是什麼

我身邊炒股的人不少。我見過的,不是聽過的最悲慘的炒股故事當然是我的一個遠房親戚了。
這個親戚在2008年之前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很早就在深圳買房了。在華強北做電子生意也發了財。只不過在2008年遇上炒股之後,一生的命運也改變了。

❻ 你聽過的最悲慘的炒股故事是什麼

最悲慘的莫過於親眼所見。
我一個朋友是一個貨車司機,收入也屬於拿辛苦勞動換回來的,特別是上夜班的時候,開車的朋友應該知道,晚上開車是有多痛苦。
就這樣一個老實巴交的人,因為認識了一個微信上的美女,美女其實就是用微信營銷找股票客戶的業務員,就因為這樣,這個老實巴交的貨車司機居然真的拿了幾萬塊跟著去炒股,結果可想而知。雖然幾萬塊對於某些人來說不多,可對於某些家庭真的是一筆巨款了。
這個故事錢不多,不過對於一個不玩股票的人來說,不僅被騙了錢,還被騙了感情,這才是真的慘。

❼ 大家身邊炒股的人怎麼樣遇到過虧損最慘的嗎

我在股市十幾年時間見過最慘的就是「人財兩空」人已經自做短見,走的時候還欠下一屁股債,最終一個幸福的家庭被炒股給破壞了,真正走向家破人亡的地步。

這件事要回想到2015年股災之時,相信經歷過2015年股災的股民投資,都會深深體會到股市是多麼的恐怖,炒股能走向家破人亡並不是虛假的,而是非常真實的行情。

正因為自己炒股本金虧完了,還欠下一筆債務,他一時充腦走向自尋短見之路,選擇去另外一個沒有悲傷的世界,選擇短見來處理杠桿炒股的結果,這件事就是我在股市見過最慘的。

通過這個案例告訴所有股民投資者,一定要記住理性炒股,千萬不能杠桿炒股,遠離一切借錢炒股。同時永遠記住,炒股是投資,而不是賭博,千萬不能在股市賭博,希望投資者們永記在心。

❽ 股市究竟有哪些悲劇問題

股市低迷,各種找制度或政策原因的討論也就風生水起。這本身已經暗示了悲劇之所在。因為中國股市的制度缺陷往往在牛市時暴露得更充分,我在2001年和2007年牛市高峰時專文論危機,在2005年股市極度低迷時,倒是專文談制度和市場轉折的契機。在股市再度低迷的今天,我們要想真正看破迷局認清大勢,必須超越一時的功利之心,擺脫誘惑和糾結人們的假問題,敢於面對市場真正的病症和挑戰。唯其如此,危局才可能再次轉化為機遇。
一.股市低迷本身不是問題
今天人們問得最多的問題是,美國是金融危機的發源地,美國道瓊斯指數已經快要回到危機前的水平了,A股還在熊市中掙扎,這是不是充分說明了中國股市自身有問題?
客觀地說,這個比較並不嚴謹。美國經濟在經過金融風暴沖擊後在曲折緩慢復甦,開始釋放積極信號,而中國經濟在2008年底4萬億的強刺激後,現在面臨經濟轉折和下台階,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相應的,美國股市也是在危機後逐步緩步回升,而中國A股則在2009年領漲全球後又開始回調。
同時,美國道瓊斯工業指數在危機前就長期窄幅徘徊,中國股市在2007年剛剛經歷了瘋狂的頂點。就如美國的納斯達克市場,如果和十多年前的泡沫高點相比,今天還只在半山腰,日本日經225指數,現在只是其二十多年前泡沫高點的四分之一,而同期的中國A股市場,自設立來,指數漲了20倍。
可見,選一個特定時間段來對比,帶有很大的主觀隨意性。真正要在不同市場間做比較,國際上通用的只能是市盈率和市凈率的比較。它反映了市場估值與企業盈利和凈資產的比值。因為任何經濟增長最終總要體現在企業盈利和凈資產積累上,才能左右股市的估值。用這些指標看,中國A股與世界主要市場,與中國周邊市場,只能說相差無幾,看不出有任何不正常。
從股息回報來看,中國A股過去和現在都顯著低於國內定期存款利息和國債利息,其他主要國家恰好相反,用這個指標看A股的回報率就差很多。如果用中國企業在境內境外不同市場的表現來看,A股市場估值還算是最好的。中國企業在海外國際規范市場上大多數表現從來比較差。香港沒什麼人指責中國股市制度或政策的種種問題,國企股紅籌股估值也並不高。美國市場近年來走勢確實不錯,但在美國市場上市的中國企業則並沒有享受這個好運,相反還遭遇了滑鐵盧,以至紛紛主動或被動退市,都想回到香港特別是國內A股來上市。可見A股市場的價值在中國企業眼中,還是世界上最好的地方。
同時,也要看到,我們的企業大多是規模效益型的,一旦經濟減速、增長受限,企業盈利馬上滑坡。這與美國的藍籌企業占盡技術、專利和創新優勢有很大不同。因此我們及中國周邊市場的估值比美國市場低一些也很正常。總之,中國企業在境內外市場的表現,應當說在總體上反映了我們經濟和企業的實際狀況,並沒有什麼冤枉和異常,沒必要自作悲情。
還有很多人批評,A股市場的根本問題是為融資者服務,使投資者的利益受損。這個批評不能說沒有道理。但怎樣才叫為投資者服務?打擊違法犯罪肯定是一方面,客觀地說,監管層一直也在努力。其他如很多人建議的進一步限制大股東、高管變現,對上市公司附加越來越多的要求和束縛,這恐怕既不是改革的方向也不合國際慣例。試想限制到極端也就是退回到與國際規范市場背道而馳的股權分置時代,原始股東全不讓套現流通,上市價格、指標全部行政批准,但那時的市場仍然是牛短熊長、投資者一樣怨聲載道。
有人說,關鍵是公司發行不能有三高,應全部低價上市。新股發行改革之前,從來是這么做的,無論什麼公司,按統一的市盈率定價發行。許多公司上市首日股價翻好幾倍,二級市場仍然高位接盤,那也沒能真正保護投資者。2012年以來,監管層干預新股定價和首日漲幅,但一當市場稍稍平穩,首日大幅上漲的股票依然很多。有人說應嚴打新股炒作者,但一查首日買入的幾乎全部是中小散戶。又有人說要嚴格審查擬上市公司,其實,現在A股上市審查已屬世界上最嚴之列,不僅上市公司為支付中介機構審查的交通住宿招待等各項費用越來越多,相關打點越來越多,甚至連不少媒體都開始借審查斂財,以發負面消息為由收封口費,審查越多、權力越大、花費越多,還是不能避免上市後變臉。
由此可見,要區分兩種情況,一種是股市對經濟下行的反映,這是股市開始發揮經濟晴雨表功能的表現。這一點並非壞事,反而值得歡迎。它也意味著只要經濟出現回穩上升的信號,股市必然也會回暖。另一種是證券市場本身的制度和政策缺陷,這才是真要認真對待的。這種制度缺陷和政策失誤,一方面會在市場低迷時進一步打擊投資者的信心(如同樣反映調整中的中國經濟,2012年香港國企股和紅籌股的表現就比A股強很多)。另一方面是當經濟和市場稍有回暖,監管者和投資者都鬆口氣、好了傷疤忘了疼時,IPO提速、投機炒作又起,股市制度的內在缺陷就會放大發作,從而很快迎來新的失望和悲劇。
二.股價扭曲結構高估是真問題
A股市場確實存在重大的問題,只是A股的真正問題與現在市場上絕大多數人想的並不相同。A股最大的不正常不在其熊市之煎熬,而在市場極度低迷時,上市企業排隊還越來越長,現在發號已到750開外,若非明裡暗裡地控制繼續發號,估計早已過千。這顯然是全球股市都沒有的怪事。
A股另一個不正常,是垃圾股往往比績優股更受追逐吹捧。A股市場歷年的大牛股往往非垃圾重組股莫屬。即便在今天監管層高調打壓ST等垃圾股的強勢氛圍下,垃圾股依然不時在熊市中咸魚翻生,連連漲停,身價翻番,成為一大奇觀。
A股市場的第三個不正常是股市低迷至此,二級市場投資者已苦不堪言,但新股上市發行仍然不斷不敗,老股東套現綿綿不絕。這樣,境外已上市的中國公司想回來上市,境內上市的原始股東和高管鎖定期一完,就忙著拋售套現,與境外市場熊市中新股發不出去大股東和高管不但不減持反而紛紛增持適成對照。
顯然,以上這三個怪現象才是A股真正不正常的地方。連病情的症兆都看不對,我們當然就不可能找對病灶病根,更不用說治病的葯方。
A股的三大怪現象,說穿了,反映一個許多人諱莫如深的病灶,就是股價扭曲結構高估下的供求失衡。在熊市中談股價扭曲結構高估,許多人不免會跳起來。但股價是否扭曲高估並不是由爭論或感情決定,而是由真金白銀決定的。市場經濟從來靠價格和供求關系調節。市場不憐憫眼淚,也不相信皇帝的新衣裳。價格合適,供求就平衡。價格錯了,供求就失衡。現在A股市場想上市的人打破了頭,只能說明價格過高導致供過於求,於是靠控制供給、嚴格篩選和排長隊來勉力維持秩序。
應當指出,這里說的價格不僅是上市發行價。上市發行價僅僅是公司讓渡的一小部分增量股權的價格,二級市場的價格才是原始股東衡量自身財富和套現退出的價格。因此,打開窗戶說亮話,二級市場的股價扭曲結構高估,既是太多企業在熊市中也想上市的原因,也是企業不怕發行價再被管制壓低也要上市的原因,更是股市低迷原始股東和高管們也要拋售套現的原因。所謂圈錢,所謂有利於融資者,無非是說股價高了。因為東西不在貴賤,黃銅也好,黃金也罷,定價太高了,都是圈錢蒙人;定價合適了,都是投資,都是物有所值。無論專家媒體還是投資者監管者,找了股市那麼多問題,獨獨不能正視股價扭曲結構高估這個基本事實,不願說破皇帝的新衣,就只能繞著圈子亂找別的毛病。承認二級市場股價扭曲高估,才算是摸到病灶。
但是,A股的估值,用國際通用的市盈率、市凈率,不是說與海外規范市場接軌了嗎?這個判斷以偏概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中國的接軌是加權平均的接軌,大盤藍籌股特別是銀行股,市盈率很低,已經到5到10倍,但量大權重,一隻抵幾百隻,從而拉低和扭曲了市場估值。實際絕大多數中小盤股,熊市至此,其市盈率仍在二十多倍、三十倍以上。現在2432隻A股,真正市盈率在15倍以下的,只有262隻,不到全部上市公司的11%。本來物以稀為貴,故境外市場,一般是大盤藍籌股估值高些,中小盤股估值低些。特別在熊市,所謂漲時看勢,跌時看質,這時中小盤股股價往往跌至幾倍市盈率、每股凈資產之下。港台股市,內地在港上市的H股紅籌股,都是這個情況。日本東京日經225指數市凈率現為1.25倍,東京證券交易所全部股票平均的市凈率就降到了0.7倍。在這種情況下,企業自然不來上市,上市的也自然輕易不會減持。而A股現在鼓勵來上市排隊的恰恰是市盈率、市凈率高的中小盤,價格當然都高,供求自然不平衡。

❾ 中國股市究竟深藏哪些悲劇性問題

股市低迷和實行什麼體制沒有直接關系 年初的大跌不是因為熔斷機制的實施 如果非說監管和政策 那就是管的太死條條框框太多 限制了快速發展 把本身不健全的A股市場變得更死板。A股最大的不正常不在其熊市之煎熬,而在市場極度低迷時,上市企業排隊還越來越長,垃圾股往往比績優股更受追逐吹捧。二級市場投資者已苦不堪言,但新股上市發行仍然不斷不敗,老股東套現綿綿不絕。

閱讀全文

與炒股悲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炒股可以賺回本錢嗎 瀏覽:367
出生孩子買什麼保險 瀏覽:258
炒股表圖怎麼看 瀏覽:694
股票交易的盲區 瀏覽:486
12款軒逸保險絲盒位置圖片 瀏覽:481
p2p金融理財圖片素材下載 瀏覽:466
金融企業購買理財產品屬於什麼 瀏覽:577
那個證券公司理財收益高 瀏覽:534
投資理財產品怎麼繳個人所得稅呢 瀏覽:12
賣理財產品怎麼單爆 瀏覽:467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規定 瀏覽:531
保險基礎管理指的是什麼樣的 瀏覽:146
中國建設銀行理財產品的種類 瀏覽:719
行駛證丟了保險理賠嗎 瀏覽:497
基金會招募會員說明書 瀏覽:666
私募股權基金與風險投資 瀏覽:224
怎麼推銷理財型保險產品 瀏覽:261
基金的風險和方差 瀏覽:343
私募基金定增法律意見 瀏覽:610
銀行五萬理財一年收益多少 瀏覽: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