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國為何要持有巨額美國債券
經濟知識其實是一門非常有趣的學問,因為它可以讓一樓這樣的人自投羅網...
「中國為何要持有巨額美國債券?」包括LZ在內,近年來許多人都對這個問題有疑惑,同時有更多的人利用這個疑惑,來自早謠言....
我就來教一教LZ吧....
首先,「為何」持有,的這個「為何」,你把它理解成「動機」.其實你必須要先把它理解成「起因」:為什麼會持有美國債券.
這個很好理解,用外匯儲備兌換的.那外匯儲備哪來的?
是我們國際貿易順差得來的.
就是我們出口額大於進口額...這個「額」會去哪裡?它不會去哪裡,它會變成外匯儲備.
為什麼不是「人民幣」而是「外匯儲備」呢?我來給你舉個例子,你就能很清楚的了解外匯儲備為什麼不能流通在國內.
1,A國國民擁有100個單位的資源.A國(Z,F)為對應這100個資源,印刷出100張貨幣,國內貿易一張換一個.突然有一天,B國跟A國說咱們來國際貿易吧.怎麼貿易呢?首先,A國拿出10張貨幣,跟A國民購買10個資源,然後,A國把10個資源出口給B國,B國支付A國10張貨幣.
現在,A國有90張貨幣和10張B國貨幣,A國民有90個資源和10張貨幣.國內流通的就是90張貨幣和90個資源,還是1張換一個.
那10張B國的貨幣,就是我們的外匯儲備.為什麼不流通到國內?因為100張貨幣跟90個資源換那就不是1張換一個了,那得提升物價了.
2,什麼叫國際貿易?那肯定是跟外國人貿易了,收到的錢不可能是人民幣吧,你從日本那收到幾十億的人民幣,你還得冒汗的問日本你丫的怎麼也會印人民幣啊??既然是外國貨幣,那肯定在國內流通不了,你按摩後拿越南盾去付錢老鴇不收啊.
解釋了外匯儲備,現在再來解釋美國債券.我們過家數十年的對外貿易,其中的順差,必然會囤積有巨額的外匯,鑒於美國已經成為了世界貨幣,各國貿易的支付手段就是黃金和美圓.黃金是資源,美圓是紙,你會拿什麼支付?必須是美圓啊.既然這樣,那就把手裡頭的那些個英鎊日元韓元抬幣越南盾泰珠菲律賓比索馬克盧比都兌換成美圓.
這就是我們為何持有美國債券的原因....持有的原因,是因為我們的貿易順差;持有的動機,是因為美國是國際貨幣...
其實就跟屁一樣簡單...居然也有無數一樓這樣的人上當...有什麼不可思議的啊??
在這里得多說一下網上流行的「帳面損失」和「美國不還錢怎麼辦」
帳面損失直接的,就不存在.有這個詞,沒有這個事.他們說「我們的人民幣升值了,以前我們100億美圓的債券能換800億人民幣, 現在只能換500億了,虧了300億啊!!!」小心,不要上當- - ...美圓換人民幣是以什麼為標準的?是以匯率.而匯率是以什麼為基準的?是以兩個貨幣在不同的經濟體內的購買力,或者說,含金量.也就是說今天這只能換500億人民幣的100億美圓,能買到的東西,跟昨天那換800億人民幣的100億美圓所能買到的東西,是一樣多的...
這當中有一個很傻的邏輯關系.你說人民幣升值了就損失了多少多少財富對吧?那莫非貶值就賺了多少多少財富???如果是真的,中國網民洞悉的這個真的是超越人類歷史進程的經濟定律,那我們2-3年內就可以征服地球,馬上著手把工廠商店關了,貨幣貶值,我們就扛扛的世界首富了...OH YE~ .....
還有說美國不還我們錢,我們以後都要被美國牽制了...
小心,要小心,別上當....只要美國不滅族,那美圓就依然有效.你說美國宣布不承認我們的債券對吧?那他承認日本的嗎?承認英國的嗎?承認他在世界200個國家發行的債券嗎???得承認吧?不承認美國就得學清朝一樣閉關了.既然承認,那怎麼能做到不承認我們的債券呢?我們的債券如果在貿易中先流通到日本再流通到英國再在亞歐大陸轉個圈再回到美國手裡,你還認得出這張債券是誰的嗎?
只有美國和我們兩個國家不再同世界貿易,才會發生美國不還錢的事情.你不承認一張債券,不承認一份外匯,就代表你放棄了一次貿易.奧巴馬會讓美國的今主不能出口嗎?不可能,金主們一發怒,整個美利堅都要顫抖....
請努力看懂吧,因為我已經努力讓你們看懂了.打這么多字,不容易啊- - //
2. 中國為什麼要持有這么大數量的美國國債
說起這個問題,必須從許多方面來解釋。
在過去的二三十年裡,中國的技術比較落後,物質較缺乏,勞動力也便宜,但人口多,資源總量多,再加中國在經濟領域內的改革開放,積極引進外資的政策,許多外國公司都將生產工廠放在了中國,到今天我國依然有「世界工廠」的稱號。同時國內先知先覺的一部分人,主要是東南沿海一帶的人,受國外商人的熏陶,也積極創業,將中國廉價的產品遠銷海外。這些產品的出口創造了大量的外匯收入。
由於我國在外匯管理實現強制結售匯,個人包括公司都只能持有少量外匯,超過限額的就必須賣給銀行,央行再通過發行基礎貨幣將外匯從商業銀行收回。
如此龐大規模的外匯資產也要面臨保值、增值的問題,而美國國債是非常好的一個投資品種,因此隨著我們外匯規模的不斷增加,我國持有的美國國債數量也在不斷攀升,同時,我國還持有歐債、日債等。
3. 為什麼中國要增加持有這么多的美國國債
據中國經濟時報報道, 今年年初中國的外匯儲備已接近到3000億美元。在全球范圍內看, 中國大陸外匯儲備絕對值僅次於日本 (4000餘億美元), 大於台灣、香港和南韓(三者外匯儲備分別介於1000億至1300餘億美元之間)。 那麼,如此巨額的外匯儲備如何處理?這對一般人來說是個謎。據目前所知,中國外匯儲備中絕大部分是美元資產,特別是大量購買了美國債券。中國的國債與外匯儲備的同時增長相當於一個非常奇異的資本由中國流向美國的過程:(a) 政府以國庫卷的形式從民間搜集資金; (b) 將人民幣形式的資金以貿易或金融兌換方式轉換為外匯儲備(特別是美元); (c) 以外匯儲備購買美國債券(特別是美國國債) 。 中國為什麼要大量購買美國國債?據說是為了在保持外匯儲備的同時,保證穩定的外匯收益。那麼實際收益率有多高呢?根據專家估計, 中國放在國外的這些外匯每年收益率應在5%左右。考慮到通貨膨脹及美元貶值的因素, 估計實際年收益率不超過2%。並且,在美聯儲下調聯邦基金利率後,美國國債的收益率存在下降的風險。 由於前幾年美國奉行的強勢美元政策,國際資本大量流向美國,美國股票、債券市場極度膨脹,由股票、債券(包括國債)組成的虛擬經濟已佔到美國經濟總量的70%,實體經濟僅30%,大量湧入的國際資本為美國人的投資和消費提供了充足的資本支持,有一個形象的說法:美國人消費,全世界買單。中國大量購買美國國債,也加入了為美國人買單的行列,實際的效果就是中國人在省吃儉用的同時, 向美國人貸款。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國內各方面的發展急需資金。如果能將佔中國國民生產總值約21%的外匯儲備中減去近期或高息外債後的大部分後轉換為人民幣,投資於普及教育、醫療與社會安全保障體系、環境保護,以及國內經濟、金融、商業的規范化、制度化、信息化,並相應給與政策上的支持, 對中國未來的發展有著長治久安的作用。 退一步說,如果這一筆錢能用來償還中國政府歷年發行的國債(國庫卷),那麼這筆龐大的民間資金對於中國經濟的發展會有著巨大的推動。 「出口創匯」可以是現時政府經濟政策的一部分, 但不應成為政府經濟目標的主要或決定性的部分。政府的主要職責是更有效和公平地配置國內資源, 包括資金的資源。一面在國內舉債,一面向國外大規模購買外國債卷, 這本身既無效益, 又不公平(有劫貧濟富之嫌) 。 大量持有美國國債的另一個風險就是就是人民幣的升值。由於中國經濟的強勁增長,國際資本正在加速進入中國大陸,從長遠來看,人民幣將會穩定升值,對此必然造成美元相對於人民幣的貶值,大量持有美國國債貶值的風險不言而喻。如果外匯儲備的目的是讓外匯儲備本身增值, 那麼外匯儲備更應該盡量投入有升值潛力的貨幣(包括人民幣)。 還有一個潛在的風險,雖然現在看來可能性不大,卻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那就是台海局勢對大量持有美國資產(包括國債)的影響,誰也無法預料台海局勢的發展趨勢和影響力,如果中美因此交惡,中國在美國的大量資產(包括國債)就有被凍結的風險。
4. 為什麼中國必須繼續購買美國債券
中國為什麼會要給美國救市呢?奇怪嗎?一點也不奇怪,因為改革開放搞了這么些年,終於把老百姓手裡的錢都整的七七八八了,最後整出來的是什麼?不就是「開放」嗎?不就是把我國的老百姓買不起的這些東西都低價傾銷到國外便宜那些外國人嘛。既然本來中國老百姓都買不起了還指望他們什麼?只要救救鬼佬,只要他們還來買我們的東西,我們就還能夠繼續「發展」,繼續「增長」嘛!也就是說,給老百姓發錢,實際的執行也是給老百姓發錢——只不過是——變相的發給美國的老百姓嘛!
中國政府為什麼夥同美國救市?
美國作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出口支撐國,其經濟、國力興衰事關我國經濟發展的持續與否。問題是,我們目前更應該關注的是,美國模式是不是還能夠繼續存在?如果能夠挽回美國過去了的高消費經濟模式,那麼,我們也應該論證代價與收益之間的利弊;如果美國的救市是在為重拾世界霸權地位而不惜一切的最後一搏,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助紂為虐」?
不管是「城門失火殃及魚池」,還是世界經濟一體的「蝴蝶效應」,我們已然因之而付出慘重的代價。如果這代價能夠轉化為「學費」的支出,那麼,我們當下應該考量的是在接下來的博弈中事關自身的利與弊;如果,我們僅限於考慮已造成的損失能否最大限度的減少而抱希望於美國的救市舉措,那麼,我們無疑將成為一場曠世空前的賭局的參與者。
萬事歸宗,任何事物總有個度,以華爾街模式為代表的美國經濟實際觸及的就是「度」的問題。興與衰是美國面臨的兩個命運選擇,而決定興衰的前提正是單純大能量流動性救市措施的取與舍。
在世界經濟秩序面臨重新洗牌的歷史機遇面前,我們應該站在更高的高度看問題。世界從來就沒有救世主,我們完全沒有必要視無知和膚淺為協作和大度。
如果,在這樣一場險象橫生、風雲際會的經濟戰爭中,我們連賭徒的最後一搏都看不清楚的話,那麼,我們所付出的慘重代價其實連「學費」都沒有交足。
美國救市被中國當局看作是利好,真的耐人尋味。這大概也是說明中國在國際經濟、政治舞台只能是個小丑而已的根本原因所在。
5. 我們為什麼要大量購買美國國債
為什麼我國要買美國的國債,原因如下:
1.自從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出口的商品都是統一以美元來計價的,這樣導致了中國外匯儲備中有大量的美元,中國購買美國國債,是一種投資動機,畢竟國債是風險比較小,,而且以國家的信譽做保證的,美國是超級大國,經濟發達,購買其國債風險小,回報率也穩定.
2.美國是經濟增長比較穩定的國家,美元是世界通行的貨幣,中國購買其國債,股票等,是為了使中國外匯增值,也為了使外匯避免縮水.
3.出於國家戰略利益考慮,中國有大量的美元和美元資產,美國不會輕視中國的"默默無聞",中國這樣和美國扯上"關系",捆綁在一起,在經濟往來中,美國就不會那麼傲慢.這也是改革開放的兩個目的之一:把自己富起來;不要被人小看,實際上就是追求一種平等或者平等對話權利.
4.美元和美元資產,我們是絕不能全部拋售出去的,這樣會引起"多米諾骨牌"效應---傷了別人,更傷自己.原因如下:1、中國是發展中國家,最需要不是樹敵,而是更需要的世界的穩定,尤其是周邊國家的穩定,中國視美國是外交攻勢中的頭號對象,目的也就是穩住美國,不要讓他再來一次冷戰,更不希望它干涉台灣問題,更希望的是雙贏,因為站在國家的立場上,任何國家都不想做虧本生意,尤其是美國。
2、中國如果大量拋售美元以及美元資產,根據價值規律,供求關系一定失衡,供過於求,自己的美元和美元資產也會貶值,改革開放30多年來,辛辛苦苦賺來的人民的血汗錢,怎麼向人民交代?國家能做這么虧本的生意嗎? 這次美國主權信用被下調,中國損失慘重,大約3000億美元,打掉了牙齒往肚裡吞,有苦無法說!
3、中國外匯的初衷是償還中國借貸國際金融機構(如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的短期及長期外債的,尤其是短期外債.為的是維護國家經濟安全,防範金融風險。
4、中國的外匯充足之後,由於面臨人民幣升值壓力,不再與美元掛鉤,也就是外貿不一定以美元支付,因為一國貨幣的升值會導致另一國貨幣的貶值,所以中國人民銀行改用一籃子的貨幣支付,也就是允許外匯中不只有美元,還有英鎊,歐元,日元,甚至是韓元,這樣做也是為人民幣升值做准備和規避外匯儲備中美元和美元資產貶值。
5、中國會出售美元以及美元資產的,但外匯中美元以及美元資產規模龐大,目標太大,容易引起美國的注意,為了緩和矛盾,中國會分規模,分步驟的出售美元以及美元資產,或者成立專門機構在國際市場上專門對美元和美元資產進行保值,增值交易.這樣做也是為了防範美元縮水。
6. 為什麼要買美國國債呢
美國國債收入資金目前主要用於應對金融危機
為美國企業注資,為企業償還負債
經過金融工具的一系列的復雜轉化
企業債主轉變為世界各地的社會公眾
日本買入美國國債
實際是參與美國還清企業所欠債務
更本質講
是變相的緩解日本面對金融危機的壓力和蕭條
7. 美國威脅扣我美債,我們為什麼還要持有
威脅歸威脅,但是他不敢。中國畢竟也不是那麼好欺負的。中國手裡頭也有很多美國的企業資產可以被我們所控制的,可以用用報復他的。加上如果這樣對待中國,他的那些歐洲夥伴、日本等夥伴都會感到心寒。所以嚇破了他的膽他也不敢真正的不還我們的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