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何買國債逆回購,怎麼買比較劃算
一 國債逆回購
實質便是一種短期借款。換句話說,本人根據國債回購銷售市場把自己的資產借走,得到固定不動的貸款利息盈利;而認購方,也就是貸款人用自身的國債券作為質押得到該筆貸款,期滿後付息。便是將資產根據國債回購銷售市場拆掉,實際上 便是一種短期借款,即你將錢出借他人,得到固定不動貸款利息;而別人用國債券作質押,期滿付息。逆回購的安全系數強力,相當於國債券。國債回購買賣是交易雙方在交易量的與此同時承諾於將來某一時間以某一價錢彼此再次反方向交易量。
三 購買技巧
依據自身的資產狀況、挑選限期,及相對應的項目投資種類;一般狀況下,7、14天等短期內種類最火爆,也最活躍性。一般來說,年利率下挫,回報率也會隨著下挫;相反,年利率上升,回報率也隨著上升。股票市場人氣值高、發行新股越多,回報率也會升高;年底資金不足,回報率自然也高,相反,回報率可能減少,因此 要學好挑選適度的選購階段。
⑵ 05年國債提前支取是否劃算
購買2005年憑證式國債後如需變現,投資者可隨時到原購買網點提前兌取。提前兌取時,按兌取本金的1‰收取手續費,並按實際持有時間及相應的分檔利率計付利息。從購買之日起,3年期和5年期憑證式國債持有時間不滿半年不計付利息;滿半年不滿2年按0.72%計息;滿2年不滿3年按2.07%計息;5年期憑證式國債持有時間滿3年不滿4年按3.24%計息,滿4年不滿5年按3.33%計息。
這樣看你需要持有到今年11月才能持滿兩年,會得到2.07%的利息,如果在11月前贖回只有區區0.72%的利息;但是你換個角度想如果現在買基金的話在3——4月內應該有5——10%的收益,要比持有該國債利息高,不過就是風險比國債高點。 如果你要是把錢存定期或者買新國債就不劃算了,要買也等到11月拿到2.07%的利息過後.並且存款要等到8月15日才減利息稅
⑶ 我把國債提前取出來值嗎
你買的是2006年憑證式(三期)國債,3年期票面年利率3.14%;根據公告從購買之日起,3年期憑證式國債持有時間不滿半年不計付利息;滿半年不滿2年按0.72%計息;滿2年不滿3年按2.07%計息;提前兌取時,按兌取本金的1‰收取手續費。
這樣你提前贖回得到的收益是:本金*0.62%。
如果在剩餘的一年半里,你換著存銀行定期,就是先存一年定期,收益是:本金*3.87%*(1-5%),因為有5%的利息稅;最後半年存半年定期,收益是:本金*3.42%*(1-5%)。
假設你持滿3年國債的收益是:本金*3.14%*3。
我用1萬元做為例子,如果你持滿三年國債的收益是:942元。
如果提前1年半贖回,且存一年半定期,你總共收益是:62+367.65+324.9=754.55元。
綜上所述,提前贖回並不劃算,還是持滿最後一年半的國債。如果考慮銀行年底加息,你先存半年期,再存一年期,其結果也不能持平國債三年收益。除非你換著存5年的定期,這樣下來5年的收益是2736元(1萬元的本金),稍微高於三年國債加2年多的定期收益。但上述未考慮年底或者明年加息的可能。
⑷ 有沒有懂行的請教我05年11月買的國債提前支取劃算嗎
是第五期憑證式國債嗎?
反正在購買2005年憑證式國債後如需變現,投資者可隨時到原購買網點提前兌取。提前兌取時,按兌取本金的1‰收取手續費,並按實際持有時間及相應的分檔利率計付利息。從購買之日起,3年期和5年期憑證式國債持有時間不滿半年不計付利息;滿半年不滿2年按0.72%計息;滿2年不滿3年按2.07%計息;5年期憑證式國債持有時間滿3年不滿4年按3.24%計息,滿4年不滿5年按3.33%計息。
這樣看你並沒有持滿兩年,你的利息收入只有0.72%,而該期國債3年期的,票面年利率3.24%;5年期的票面年利率3.60%。所以持有到期還要等一年多,或者5年期的還有2年多,並不劃算,可以考慮賣掉換成基金,如果想得2.07%的利息收入就持滿2年就是到11月再賣,但是買基金的話3——4月應該有5——10%的收益,不過風險也比國債高點。
如果是記帳式國債可以隨時賣掉換成其他投資產品,即使買最新發行的國債也比較好一些,利息高一些。
總之最後的還是由你決定。
⑸ 國債怎麼買
國債包括無記名式國債、憑證式國債、記賬式國債和電子儲蓄國債。其中無記名式國債適合金融機構購買,記賬式國債需要開通證券賬戶購買,所以這里主要說說剩下兩種,也就是大家都在搶的憑證式國債和電子式國債。
1、憑證式國債
憑證式國債以國債收款憑單的形式來作為債權證明,它不可上市流通轉讓。在持有期間內,可以到銀行網點提前兌取。它的優勢是發售網點多,購買和兌取都比較方便,手續也簡單。其次就是可以記名掛失,持有的安全性很好。
利率方面,憑證式國債比銀行同期存款利率高一到兩個百分點。想要購買憑證式國債的,需要到銀行網點現場。憑證式國債比較適合對理財了解少,風險承受能力低的投資者,像大爺大媽買,當做儲蓄就非常適合。
2、電子式國債
與憑證式國債相比,電子式國債的購買更加方便。只需在銀行櫃台開通「國債託管」賬戶,然後在銀行網點、手機銀行或者網銀上都能購買。
利率方面,以4月份發行的兩期為例,第一期期限為3年,票面年利率為3.5%;第二期期限為5年,票面利率為4.17%。雖然期限都比較長,但是持有半年以上可以提前兌取,只不過會損失一定利息和手續費。
總結:短期來看,購買國債,資金流動性不太好,但長期來看,買國債還是比較劃算的,比較合適短期內無資金需求,又厭惡風險的朋友。
(5)國債怎麼取劃算擴展閱讀
國債發行策略與發行許可權:
國債發行盡管採用了有借有還的信用方式,但畢竟是將民眾所能支配的資金轉為政府支配,因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於小額所有者來說,總想將資金留歸自己,以作生活後備;對於大額所有者來說,總想將資金留歸自己經營,或多或少地存在不想應募的情緒。因此,國家要發行債券就要研究發行的技術,利用民眾的心理,講究發行策略。發行策略主要有:
1、發行愛國公債。養成民眾的愛國心理和為國犧牲精神。民眾的情緒富於沖動,既容易掀起,也容易消沉。這種策略不易長期利用。
2、高利發行。國債的發行主要應依照市場利率來確定發行利率,但也未償不可在某些特定的時候發行高利率的國債。
3、免稅發行。即凡購買國債者政府概不予以課稅,藉以鼓勵民眾應募。但這種方法可能進一步加劇社會的不平等程度,使財富進一步向富裕階層傾斜。
4、強制發行。運用國家主權強制民眾認購。這種方式的採用即表示國家信用不充分,它進一步損害國家信用,非不得已不應採用。
5、限制民眾私人投資,迫使其投放於國債。如果國家能夠限制民眾的自由消費與營業,則可以從中騰出一部分資金轉而認購國債。但這種限製做法的效力是有其限度的,如果達到限制目的,往往要作詳細的限制規定,
6、經濟發行法。這是正常的國債發行方法,也是最常用、最普遍的發行策略。前五種策略都有其局限性,只能在特定時期採用,不過可與經濟發行相結合,作為經濟發行的補充。
關於國債發行許可權問題。一般說來,國債發行許可權屬於國家的最高立法機構或行政機構。它與債務主體應該相統一。
債務主體是指債務人,債務人除了依法律規定或合同約定負有按期還本付息的義務之外,還意味著它同時具有國債發行權。
政府是由各類行政部門或機構組成的,各部門職能組織畢竟各異,國債的借、用、還往往會出現脫節。因此,國家必須以法律形式明確規定債務主體及其具體執行機構;進而使其權利與還本付息的義務相一致,保證國債發行活動合理有序,保障國債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維持政府的信譽。
⑹ 什麼情況下買國債合算
今年的5年期定存利率4.75% 五年國債5.32% 地方債3.58%
如果地方債是對公眾發行的,我想會無人問津,一般它會向特定的地方機構,法人等附帶其他政策優惠條件發行。
另外1年期國債由於在2級市場交易,因為供需關系會產生溢價,實際年收益率>3.5%
國債能在2級市場買賣,實際上是活期存儲享受到了比定期存款還要高的利率。
⑺ 國債沒到期,想取出來,怎麼演算法,收多少費用
是憑證式國債嗎?你什麼時候買的?是否持滿半年?如果滿半年你就可以提前贖回了,但利息很低。如果時間接近滿整年或著最低要滿整兩年了,最好在滿整2年或者3、4年的時候支取比較劃算。因為持滿一個周期(就是從前一個付息到下一個付息日,完整的一年,365天),如果離滿一年的時間還遠就不用考慮了。提前支取的手續費是千分之一。
⑻ 國債提前支取利息怎麼算
國債利息有以下幾種方式計算:
(一)一般利息
一般利息是一種固定利息,指在發行國債時就明確規定了的利息。計算方法包括單利和復利。假如P表示本金額,i表示國債的利率,I表示利息,s表示本利和或償還額,n表示償還期間,則:
按單利法計算的利息額I=P·i·n;
償債額S=P(1十i·n);
按復利計算的償債額S=P(1 + i)n ;
利息額I=S—P=P·[(1 + i)]n -1]
由於復利法實行「利滾利」,即對本金所產生的利息也要計息,因此,在同等利率條件下,其計算出來的利息要比單利法計算出來的利息大。
(二)保值利息
保值利息一般是一種浮動利息,指在通貨膨脹情況下,為提高投資者認購國債的興趣,實行債券利息隨通貨膨脹指標上下浮動並保值的一種付息方式。
通貨膨脹已成為世界各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經常出現並難以醫治的「病症」。持續的通貨膨脹必然會不斷降低資本的投資價值。
投資者在通脹條件下,必然會要求國債投資能夠補償其通脹風險損失。在此情況下,政府發行的國債利息就由兩部分組成:
國債利息=票面純利息十通貨膨脹補償
即:國債利息=計息年數X(票面利率十平均通貨膨脹率)
(三)貼息或貼水
貼息或貼水指國債以低於面值金額的價格發行,到期按票面金額償還,而票面金額與發行價格之間的差額即為利息。
(四)剪息或附息
剪息或附息的付息方式指政府在國債未到期前每年(或每半年)支付利息的一種方式。剪息方式有利於使國債付息均勻化,減輕還本付息高峰期的財政壓力。
(8)國債怎麼取劃算擴展閱讀:
種類
(1)以國家舉債的形式為標准,國債可以分為國家借款和發行債券。國家借款是最原始的舉債形式。現代國家在向外國政府、銀行、國際金融組織等舉借外債和本國中央銀行借債時主要採取這種形式。但借款通常只能在債務人數量較少的條件下進行。在應債主體很多的情況下,則應採用發行債券的形式。
(2)以國債發行的地域為標准,國債可以分為內債和外債。內債是在本國的借款和發行的債券。外債則是向其他國家政府、銀行、國際金融組織的借款和在國外發行的債券。
(3)以債券的流動性為標准,國債可以分為可轉讓國債和不可轉讓國債。國家的借款通常是不能轉讓的,只有債券才有上市轉讓的可能。債券能否上市轉讓,即是否具有流動性是決定債券吸引力大小的重要因素。
(4)以國債的償還期限為標准,國債可以分為長、中、短期國債。一般將償還期限在一年以內的國債,稱為短期國債,十年以上的稱為長期國債,介於二者之間的稱為中期國債。
(5)以國債的付息方式為標准,國債可以分為付息國債和零息國債。付息國債採用分期付息的方式,一般長期國債大多屬於付息國債。
零息公債也叫無息票國債,在付息方式上,採用貼現方式或到期一次還本付息,中、短期國債大多屬於這一類。
(6)以國債是否記名為標准,國債可以分為記名國債和無記名國債。記名國債在債券上寫明債券所有人的姓名,在債權轉讓時需要作轉移登記,一般不可轉讓國債採用這種形式。
無記名國債在債券上不寫明姓名,以債券的持有人為所有人,轉讓較為容易,一般可轉讓國債都採取這種形式。
(7)其它分類。以國債是否具有相關憑證為標准,可以分為憑證式國債和記賬式國債;以國債的認購對象為標准,可以分為居民認購的國債、機構認購的國債等。
以國債認購過程是否存在強制為標准,可以分為強制國債和自由國債;以國債資金的最終用途為標准,可以分為建設性國債和赤字國債。
⑼ 國債如果沒到期取出利息怎麼算
如果投資者持有兩期國債不滿6個月提前兌取不計付利息,滿6個月不滿24個月按發行利率計息並扣除180天利息,滿24個月不滿36個月按發行利率計息並扣除90天利息;持有第二期滿36個月不滿60個月按發行利率計息並扣除60天利息。
此外,提前兌取將被收取本金0.1%的手續費。也就是說,如果買10萬元國債持有不滿6個月,就沒有一分錢利息可拿,還要交給銀行100元的手續費。國債,又稱國家公債,是國家以其信用為基礎,按照債的一般原則,通過向社會籌集資金所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
(9)國債怎麼取劃算擴展閱讀:
國債的發行目的:
1、籌措軍費
在戰爭時期軍費支出額巨大,在沒有其他籌資辦法的情況下,即通過發行戰爭國債籌集資金。發行戰爭國債是各國政府在戰時通用的方式,也是國債的最先起源。
2、平衡財政收支
一般來講,平衡財政收支可以採用增加稅收、增發通貨或發行國債的辦法。以上三種辦法比較,增加稅收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作法,固然是一種好辦法但是增加稅收有一定的限度,如果稅賦過重,超過了企業和個人的承受能力,將不利於生產的發展,並會影響今後的稅收。
增發通貨是最方便的做法,但是此種辦法是最不可取的,因為用增發通貨的辦法彌補財政赤字,會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其對經濟的影響最為劇烈。在增稅有困難,又不能增發通貨的情況下,採用發行國債的辦法彌補財政赤字,還是一項可行的措施。
政府通過發行債券可以吸收單位和個人的閑置資金,幫助國家渡過財政困難時期。但是赤字國債的發行量一定要適度,否則也會造成嚴重的通貨緊縮。
3、籌集建設資金
國家要進行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為此需要大量的中長期資金,通過發行中長期國債,可以將一部分短期資金轉化為中長期資金,用於建設國家的大型項目,以促進經濟的發展。
4、借換國債的發行
借換國債是為償還到期國債而發行,在償債的高峰期,為了解決償債的資金來源問題,國家通過發行借換國債,用以償還到期的舊債,「這樣可以減輕和分散國家的還債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