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持有至到期投資攤余成本的計算!
債券交易費用要計入債券成本。
金融資產的攤余成本,是指該金融資產初始確認金額經下列調整後的結果:
(1)扣除已償還的本金;
(2)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法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
(3)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僅適用於金融資產)。
期末攤余成本=期初攤余成本+本期計提的利息-本期收回的利息和本金-本期計提的減值准備
Ⅱ 求一個可轉換公司債券例題,是含交易費用的
[經典例題]
甲股份有限公司(本題下稱「正保公司」)為上市公司,其相關交易或事項如下:
(1)經相關部門批准,正保公司於20×6年1月1日按面值發行分期付息、到期一次還本的可轉換公司債券200000萬元,發行費用為3200萬元,實際募集資金已存入銀行專戶。
根據可轉換公司債券募集說明書的約定,可轉換公司債券的期限為3年,自20×6年1月1日起至20×8年12月31日止;可轉換公司債券的票面年利率為:第一年1.5%,第二年2%,第三年2.5%;可轉換公司債券的利息自發行之日起每年支付一次,起息日為可轉換公司債券發行之日即20×6年1月1日,付息日為可轉換公司債券發行之日起每滿一年的當日,即每年的1月1日;可轉換公司債券在發行1年後可轉換為正保公司普通股股票,初始轉股價格為每股10元(每股面值1元);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募集的資金專項用於生產用廠房的建設。
(2)正保公司將募集資金陸續投入生產用廠房的建設,截至20×6年12月31日,全部募集資金已使用完畢。生產用廠房於20×6年12月31日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
(3)20×7年1月1日,正保公司20×6支付年度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3000萬元。
(4)20×7年7月1日,由於正保公司股票價格漲幅較大,全體債券持有人將其持有的可轉換公司債券全部轉換為正保公司普通股股票。
(5)其他資料如下:
①正保公司將發行的可轉換公司債券的負債成份劃分為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負債。
②正保公司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時無債券發行人贖回和債券持有人回售條款以及變更初始轉股價格的條款,發行時二級市場上與之類似的沒有附帶轉換權的債券市場利率為6%。
③在當期付息前轉股的,不考慮利息的影響,按債券面值及初始轉股價格計算轉股數量。
④不考慮所得稅影響。
要求:
(1)計算正保公司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時負債成份和權益成份的公允價值。
(2)計算正保公司可轉換公司債券負債成份和權益成份應分攤的發行費用。
(3)編制正保公司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時的會計分錄。
(4)計算正保公司可轉換公司債券負債成份的實際利率及20×6年12月31日的攤余成本,並編制正保公司確認及20×6支付年度利息費用的會計分錄。
(5)計算正保公司可轉換公司債券負債成份20×7年6月30日的攤余成本,並編制正保公司確認20×7年上半年利息費用的會計分錄。
(6)編制正保公司20×7年7月1日可轉換公司債券轉換為普通股股票時的會計分錄。
[例題答案]
(1)負債成份的公允價值=200000×1.5%/(1+6%)+200000×2%/(1+6%)^2+200000×2.5%/(1+6%)^3+200000/(1+6%)^3=178512.13(萬元)
權益成份的公允價值=發行價格-負債成份的公允價值
=200000-178512.13
=21487.87(萬元)
(2)負債成份應份攤的發行費用=3200×178512.13/200000=2856.19(萬元)
權益成份應分攤的發行費用=3200×21487.87/200000=343.81(萬元)
(3)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時的會計分錄為:
借:銀行存款196800(發行價格200000-交易費用3200)
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調整)24344.06(倒擠)
貸: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面值)200000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21144.06(權益成份的公允價值21487.87-權益成份應分攤的發行費用343.81)
(4)負債成份的攤余成本=金融負債未來現金流量現值,假設負債成份的實際利率為r,那麼:
200000×1.5%/(1+r)+200000×2%/(1+r)^2+200000×2.5%/(1+r)^3+200000/(1+r)^3=200000-24344.06
利率為6%的現值=178512.13萬元
利率為r的現值=175655.94萬元 (200000-24344.06);
利率為7%的現值=173638.56萬元
(6%-r)/(6%-7%)=(178512.13-175655.94)/(178512.13-173638.56)
解上述方程r=6%-(178512.13-175655.94)/(178512.13-173638.56)*(6%-7%)=6.59%
20×6年12月31日的攤余成本=(200000-24344.06)×(1+6.59%)-200000×1.5%=184231.67(萬元),應確認的20×6年度資本化的利息費用=(200000-24344.06)×6.59%=11575.73(萬元)。
正保公司確認及20×6支付年度利息費用的會計分錄為:
借:在建工程11575.73
貸:應付利息3000(200000×1.5%)
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調整)8575.73
借:應付利息3000
貸:銀行存款3000
(5)負債成份20×7年初的攤余成本=200000-24344.06+8575.73=184231.67(萬元),應確認的利息費用=184231.67×6.59%÷2=6070.43(萬元)。
正保公司確認20×7年上半年利息費用的會計分錄為:
借:財務費用6070.43
貸:應付利息2000(200000×2%/2)
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調整)4070.43
(6)轉股數=200000÷10=20000(萬股)
正保公司20×7年7月1日可轉換公司債券轉換為普通股股票時的會計分錄為:
借: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面值)200000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21144.06
應付利息2000
貸:股本20000
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調整)11697.9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191446.16
[例題總結與延伸]
債券的負債成份和權益成份的公允價值的計算實際上就是將未來現金流量現值進行折現,未來現金流量包括利息和本金;折現的折現率實際上用的是市場上投資者投資債券的必要報酬率,因為只有按照這個必要報酬率折現後的債券價值才是債券可以定的公允價值。對於一個成熟的債券市場來說,債券的交易價格會在債券的公允價值上下浮動,一般在會計題目中我們承認市場是完善的有效的,那麼債券的公允價值就是按照實際利率折現的值。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債券的實際利率並不一定是發行債券方採用的實際利率攤銷中的實際利率,但凡是債券發行時發生了相關稅費,發行方就承擔了額外的費用,對於發行債券方來說就承擔了實際上比投資者要求的報酬率更高的利息率,這一點需要明確。一般情況下題目中都會給出實際利率,如果是給出的市場的實際利率,一般不會涉及到發行費用的問題;如果給出的是發行債券方承擔的實際利率,那麼一般是會涉及到相關費用的處理問題。
關於實際利率的計算,掌握一個方法就是插值法:比如債券的面值為1000萬元,5年期按年支付利息,本金最後一次支付,票面利率10%,購買價格為900萬元,交易費用為50萬元,實際利率為r,則期初攤余成本=950=1000×10%×(P/A,r,5)+1000×(P/F,r,5),即:
100/(1+r)+100/(1+r)^2+100/(1+r)^3+100/(1+r)^4+100/(1+r)^5+1000/(1+r)^5=950
採用插值法,設r=11%,代入上式,則期初攤余成本=963.04;
設r=12%,代入上式,則期初攤余成本=927.9,則:
(11%-r)/(11%-12%)=(963.04-950)/(963.04-927.9)
可以計算出企業的實際利率r=11%-(963.04-950)/(963.04-927.9)*(11%-12%)=11.371%
Ⅲ 持有至到期投資核算中的初始攤余成本是否包含交易費用
手續費、稅金等相關費用金額較小時,可以一次性計入「投資收益」科目,
Ⅳ 求解 關於債券利息收入和攤余成本計算表
第9題是2X14年1月1日購入當日發行的債券,計息日是從當日開始計算,第11題是2X16年1月1日購入當日發行的債券,計息日當然從2X16年開始了。
Ⅳ 持有至到期投資核算中的攤余成本是否包含交易費用
期初攤余成本 = 購買時支付的價款 + 相關費用
本期攤余成本 = 期初攤余成本 - 票面價值X 票面利率 + 期初攤余成本X實際利率 - 已發生的減值損失
- 已收回的本金 = 期初攤余成本 – 應收利息 + 投資收益 - 已發生的減值損失 - 已收回的本金
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攤余成本 = 其帳面價值
你這習題明顯是錯的,都說了「實際支付價款為992.77萬元,另支付相關費用20萬元」,又說「期初攤余成本是972.7萬元「,都前後矛盾了。
Ⅵ 持有至到期投資核算中的攤余成本是否包含交易費用
期初攤余成本 = 購買時支付的價款 + 相關費用
本期攤余成本 = 期初攤余成本 - 票面價值X 票面利率 + 期初攤余成本X實際利率 - 已發生的減值損失
- 已收回的本金 = 期初攤余成本 – 應收利息 + 投資收益 - 已發生的減值損失 - 已收回的本金
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攤余成本 = 其帳面價值
你這習題明顯是錯的,都說了「實際支付價款為992.77萬元,另支付相關費用20萬元」,又說「期初攤余成本是972.7萬元「,都前後矛盾了。
Ⅶ 以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資產的交易費用記在哪裡是 債權投資----成本 這個科目嗎
借方相加,貸方相減原來兩個數字20000和837都在借方。
結合分錄明確一下持有至到期投資的初始計量: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面值)
應收利息/持有至到期投資——應計利息
貸:銀行存款(注意:交易費用)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整(可借可貸)
(7)債券的攤余成本包含交易費用擴展閱讀:
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攤余成本:
(一)扣除已償還的本金;
(二)加上(或減去)採用實際利率法將該初始確認金額與到期日金額之間的差額進行攤銷形成的累計攤銷額;
(三)扣除已發生的減值損失(僅適用於金融資產)。
期末攤余成本=初始確認金額-已償還的本金±累計攤銷額-已發生的減值損失
該攤余成本實際上相當於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賬面價值。
攤余成本實際上是一種價值,它是某個時點上未來現金流量的折現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