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炒股就像人生,有沒有什麼有用的口訣
口訣沒有,秘訣傳你兩句。第一,開完戶不買股票你就已經贏了百分之九十的人了。第二,萬一手欠買了股票你就有了掙錢的可能。第三,股市裡掙了錢並不是你的,就像跟證券公司借的高利貸一樣早晚要加利息還回去。第四隻要不融資你的錢永遠都在
Ⅱ 我發現一個千古不變的定律!
好雷呀,厲害
Ⅲ 股票十大法則
一、堅決抄底,絕不追高
堅信自己的交易系統。一切操作行為,必須符合自己的交易系統原則。
二、精確選股,買進堅決
一旦通過精選,發現有完全符合自己選股系統的股票,且買入信號出現,就要果斷堅決買入。到達要操作的時候就要果斷出擊,堅決執行計劃。達標票比較多的時候,優先選擇近期熱點板塊的票買入!
三、在安全前提下加快周轉
在震盪市中通過高拋低吸,在安全的前提下,買入更多有上漲潛力的短線品種,加快資金的周轉率,或許是獲取高收益的一個良策。
四、不要把所有的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
除非資金1000萬以上,最好資金平分,買三隻股票,三隻不同概念的票!
五、莫讓虧損失去控制
犯錯誤也是偶爾會發生的事。關鍵是要及時修正自己的錯誤,莫讓虧損失去控制。買在底部的票,就算大盤繼續跌,跟有繼續調整,跌幅至少要比大部分票小得多!
確實大行情不好,主動向市場認錯,修正越早,損失就會越小。跟隨大盤走勢高拋低吸做成本就行了!
六、穩健復利是獲利捷徑
有些人認為,作為短線炒手,特別是超短線炒手,一定是敢冒大風險搏取暴利。其實,恰好相反,高手們最討厭的是風險。平淡的操作,穩健盈利,就是最好最快的方法。
經常有些人貼賬面某隻票賺幾十個點,但誘人的背後是好幾個月的等待和頻繁的高拋低吸做成本,甚者是小賺減倉提高盈利比例,在暴漲當天讓你看看吹牛而已。
偶爾當天買到大漲票就吹牛的人,他不說話的時候都是追高被套中!
主動遠離追高的人,切莫讓別人激發你貪婪的心,打亂自己的節奏!
七、買之前就想好"退路"
嚴格遵守自己事先定好的操作計劃和原則,從不隨意性沖動地改變。選好准備介入的股票,都事先想好了"退路"。決不會因盤面的誘惑而輕易變化。只要目標達到,就要及時退場。有時因為股價上漲風險的累積,或遇突發利空影響,很難再實現預定的目標時,也要果斷賣出。
八、不被"消息"左右
如果你相信"消息",那就是你賠錢的開始。在每個投資者都有過賺錢的經歷。要珍惜和總結自己的這些寶貴經驗,找到讓自己賺錢的根源是什麼。把它們提煉出來,變成自己的投資原則和操作系統,然後堅持下去。
九、學會逃命,保住戰果
這是熊市高手的一個共同之點。"在風險來臨之前,要賣出股票。通常,在風險真正到來時,你想賣,恐怕已經來不及了。"
十、果斷決策,永不後悔
做短線並不一定意味著每天進出,以無限的耐心等待機會,看準了只需要做幾次交易,頻繁操作反而增加了虧損的風險。持股時間最長不超過5天。只要作出決斷,立即執行。哪怕賣出股票後,它又飛漲,也決不後悔。因為自己不是坐莊者,不可能吃盡行情,同時,因為自己堅信,股市永遠有明天,賺錢的機會很多。
Ⅳ 中國歷史上千古不變的定律有哪些
中國歷史的發展,如同陀螺的運動,不停地旋轉,一圈又一圈,周而復始。在這種周期性的運動中,有某種恆定的東西,始終保持不變。杜牧說,「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復哀後人也。」「後人復哀後人」,不正好反映了中國歷史在變中保持不變的特點嗎?這是一種規律,有人稱之為歷史定律。
Ⅳ 股票的基本定律
你好,股票的基本定律 :
1.背離鈍化
股市盤面中出現的背離有兩種:頂背離與底背離。背離鈍化原理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加以分析:對股市行情的基本分析,行情發展的方向和幅度與實際發生的情況發生背離和對股市的技術分析。
2.熱點效應
熱點是交易日中資金流量最大的某些股票,有無熱點是股市有無生命力的表現,是股市交易中資金的主要流向,是股市行情中總有不同的熱點產生,總有幾只股票受到投資者的特別關注,熱點股是能給予投資者提供獲利的空間。
3.差異互動
股市實時行情中有時會出現大盤走勢大幅變化的情況,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政策面基本面並沒有變化,技術分析指標也沒有顯示其必然性。
4.共振反轉
共振現象本來是自然界的一種自然現象,把共振原理引伸到股市中,即由於追求盈利和規避風險的一致性。
5.時間周期
對股市的歷史分析,表明股市行情變化的周期性,證實了股市周期的存在,股市的周期性無法說明股市即時行情中某一周、某一日、某一時段所發生的特殊行情變化。
風險揭示:本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投資者不應以該等信息取代其獨立判斷或僅根據該等信息作出決策,不構成任何買賣操作,不保證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請注意倉位控制和風險控制。
Ⅵ 中國歷史上千古不變定律有哪些
戰爭是推動歷史發展的車輪。上帝想要滅了你,必先讓你瘋狂。歷史的前進不因你個傻逼二改變。利益至上,戰爭是為利益服務的。歷史的一句潛台詞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Ⅶ 邪不勝正是千古不變的定律嗎
其實邪不勝正,是不正確的!
事物都有兩面性,並且事物的發展規律都是循環往復的!盛極則衰這個規律自古以來是不會變的!
什麼是正?什麼是邪?世上沒有絕對的正義,也沒沒有絕對的邪惡!
正義又如何?正義發展到一定時候就會產生邪惡,邪惡發展的極點就會衍生正義!兩者是在循環出現的,不是嗎?其實就是輪回!正義與邪惡是同時存在的!兩者只有達到平衡,社會才會有序發展,否則,一旦偏向某方,就會出現極為混亂的時期,歷史上這類事,不是不計其數嘛!
弱內強食,是一個不變的規律!這是真理!
Ⅷ 都說炒股永遠存在二八定律,即百分之二十的賺錢,百分之八十的虧錢,如此專職炒股可取嗎
都說炒股永遠存在二八定律,即百分之二十的賺錢,百分之八十的虧錢,如此專職炒股可取.你是百分之二十的.
Ⅸ 中國歷史千古不變定律有哪些
歷史從未改變,歷史只在反復,很多未來的答案都是歷史里,讀懂了歷史,就讀懂了未來。歷史的發展,如同陀螺的運動,不停地旋轉,一圈又一圈,周而復始。在這種周期性的運動中,有某種恆定的定律,始終保持不變。
1、象牙筷定律
殷紂王即位不久,命人為他琢一把象牙筷子。賢臣萁子說,「象牙筷子肯定不能配瓦器,要配犀角之碗,白玉之杯。玉杯肯定不能盛野菜粗糧,只能與山珍海味相配。吃了山珍海味就不肯再穿粗葛短衣,住茅草陋屋,而要衣錦綉,乘華車,住高樓。國內滿足不了,就要到境外去搜求奇珍異寶。我不禁為他擔心。」
果然,紂王「厚賦稅以實鹿台之錢,??益收狗馬器物,充仞宮室。??以酒為池,懸肉為林,使男女相逐其間,為長夜之飲。」百姓怨而諸侯叛,自"赴火而死"。為什麼事態會如萁子所言,一步一步地發展下去?
很小的時候,我們就已經知道了普希金的偉大,因為我們都很喜歡他的那個《漁夫與金魚的故事》。那個醜陋的老太婆,最初只不過想要一個新木盆。第一個願望被滿足之後,第二個願望接踵而來。一個接一個,胃口越來越大。最後的結果,仍舊只有一隻舊木盆。
世人的貪欲,不都是這樣?得寸進尺,得隴望蜀。沒有止境的。君王的貪欲,更為可怕,因為他擁有無限的權力,沒有人可以阻止他。《詩》雲,「商鑒不遠,在夏後之世。」這里所說的商鑒,究竟要我們鑒什麼?
一定不能有「第一次」,第一次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一雙筷子或一隻木盆。只是大壩一旦決了口,洪水便會一瀉而下。
《左傳·?公十一年》:「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這里的「忽」字,意為迅速,突然洪水潰堤,轉瞬之間,一瀉千里。李自成打進北京,一生事業達到巔峰。由巔峰而至於落荒而走,大起大落,也在轉瞬之間。殷紂王之後,兩千多年,有周幽王、秦二世、陳勝、王莽、陳後主、隋煬帝、黃巢、朱溫、李煜、李自成等,「其亡也忽焉」,何其多。
2、兔死狗烹
春秋末期,吳、越爭霸,越國被吳國打敗,屈服求和。越王勾踐卧薪嘗膽,任用大夫文仲、范蠡整頓國政,經過十年的忍辱負重和勵精圖治,使國家轉弱為強,終於擊敗吳國,洗雪國恥。越王勾踐滅了吳國,在吳宮歡宴群臣時,發覺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邊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為范蠡投湖自殺了。可是過了不久,有人給文仲送來一封信,上面寫著:「飛鳥打盡了,彈弓就被收藏起來;野兔捉光了,獵狗就被殺了煮來吃;敵國滅掉了,謀臣就被廢棄或遭害。越王為人,只可和他共患難,不宜與他同安樂。大夫至今不離他而去,不久難免有殺身之禍。」文仲此時方知范蠡並未死去,而是隱居了起來。他雖然不盡相信信中所說的話,但從此常告病不去上朝,日久引起勾踐疑忌。一天勾踐登門探望文仲,臨別留下佩劍讓文仲自刎,文仲明白勾踐的用意,悔不該不聽范蠡的勸告,只得引劍自盡。
同樣的事情,漢五年劉邦當皇帝後為削弱韓信的勢力,把當時是"齊王"的韓信徒封為"楚王",使其遠離自己的發跡之地,漢六年又有人適時告發韓信"反",劉邦又再將他貶為"淮陰侯",漢十年,皇後呂雉又以謀反之名將韓信誘至長樂宮殺死。劉邦於公元前202年得天下,韓信於公元前196年身首異處,這對共過患難的君臣在天下大定之後只相處了一年多一點的時間,韓信在臨刑之前發出了「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的浩嘆。
3、包圍定律
人為什麼會是這樣,患難易共,富貴難同?
魯迅先生說,凡是「猛人」,「身邊便總有幾個包圍的人們,圍得水泄不透。」結果,「是使該猛人逐漸變庸,有近乎傀儡的趨勢。」「之所以永是走老路,原因即在包圍??」
魯迅認為,「猛人倘能脫離包圍,就有五成得救。」先生因此想作一篇《包圍新論》,講述「包圍脫離法」。「然而終於想不出好的方法來」。魯迅也如范蠡一樣,是聰明的人,居然想不出好方法。後來聽說瑞典國王出門不帶護衛,上班自己騎車。心想,答案就在這里了,包圍是可以打破的呀。
4、敵戒定律
敵戒定律是指不管是國還是個人,雖然敵人對於我們來說都希望沒有,但是敵人會讓我們不斷的找出自己身上的不足,小心行事,戒驕戒躁努力的超過敵人比敵手更強,從而自己更加的優秀更加成功。然而如果沒有了敵手,我們的警戒心一下子就鬆懈下來了反而容易失敗。
唐代柳宗元有一篇題為"敵戒"的短文,其思維邏輯與常人常理完全相悖,富含哲理,是一篇奇文,翻譯如下:
人們都知道敵人對自己是有害處的,躲都來不及但是柳宗元卻不這么認為。他認為,有敵人不是壞事而是好事,是對自己有利的秦國在與六國對抗的時候。為了能打敗敵手而富國強兵,然而當把六國打敗後卻因為沒有敵人而自己放鬆下來,不再富國強民而開始衰敗下來晉國打敗了楚國。認為這是晉國的禍患,晉國的國君不聽範文的勸告因為打敗了敵國而不強盛自己的國家了結果引起了全國怨聲載道。孟莊子討厭臧孫紇,臧孫紇死後,孟莊子很傷心認為治自己病的葯物沒有了自己也會在不久後死掉。聰明的人知道,敵人存在的時候我們會戒嬌戒燥不會自滿,小心敵人不至於得意忘形。然而在敵人消失或不存在時,我們往往會過於驕傲會得意忘形,會自滿,會不注意自己的行事。慢慢的,我們就會因為這些而招致禍患會嘗到失敗和滅亡的結果。警惕疾病的人,會延年益壽而。自認為自己強壯的人,反而會突然死亡。
5、朋黨定律
唐穆宗時期,以李德裕為首的士族出身的結成一派,以李宗閔、牛僧孺為首的科舉出身的結成一派,兩派在朝廷上互相攻訐、傾軋達四十年,史稱牛李「朋黨之爭」。
《紅樓夢》中賈王史薛,四大家族,互相倚持,結為勢力;更有皇親國戚,達官貴人,彼此回護,構成一個復雜體系。宗法社會的特點之二,親不間疏,後不僭先,有規有矩。
一個人立於社會,並非是孤立的。在他們周圍有各種各樣的關系:親戚關系、同學關系、師生(徒)關系、戰友關系、同事關系、朋友關系、幫會關系、志同道合和趣味相投的同志關系等,這些關系構成了一個人的社會資源。聰明的人運用得好,前途無量。無論處廟堂之高還是江湖之遠,都能看到忙著拉結,就像一隻只勤奮的蜘蛛,編織著屬於自己的網略。因為網略越大,越結實,捕獲的就越多。
6、黃宗羲定律
所謂黃宗羲定律是由秦暉先生依據黃宗羲的觀點而總結出來的某種規律:史上各種改不止一次,但每次改後,由於當時社會環境的局限性,平民的負擔在下降一段時間後又漲到一個比改前更高的水平。明清思想家黃宗羲稱之為「積累莫返之害」。
7、五世而斬定律
《孟子·離婁章句下》,原文是「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小人之澤,亦五世而斬」。「澤」是指一個人的功名事業對後代的影響;「斬」,意謂斷了,沒法再繼承。
有俗語稱: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五代,說明社會情態也和世間萬物一樣,都有流轉的規律。也有說法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縱觀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史,雖然也曾出現過穩定繁榮的局面,它們被稱為治世、盛世,如文景之治、光武中興、貞觀之治、開元盛世、康乾盛世等,但除漢、唐有些個別,其他各代都概莫能外,逃脫不了歷史安排。
漢朝第五任皇帝是漢武帝,漢武晚年昏聵,不但民間反對情緒溢於言表,就是上層也被漢武的胡作非為所激怒。不過,漢武畢竟不同一般的帝王可比,他很快察覺了自己的危險的處境,勉強維持了免於崩潰的命運。
比之唐代,從唐高祖、唐太宗到唐高宗、武則天再到唐玄宗,這裡面經歷了七任,和前漢相捋。但是,唐高宗中後期,實際是武則天在執,而唐中宗、唐睿宗的時間不但短暫而且了無新意,其中中宗本人也被韋後所害,唐睿宗的皇位來自兒子。
五代十國結束,中原以北宋為正統,北方則先後有遼、金崛起,西部則以黨項建立的西夏為主。北宋前五任皇帝分別是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到了宋英宗執政期間,北宋的衰落已經成了不爭的事實,宋英宗一死,宋神宗就公開打出改良的旗號。
金的前五任皇帝分別是金太祖、金太宗、金熙宗、海陵王、金世宗,金到了金世宗末造,金章宗即位後不僅沒有糾正金世宗弊政,反而掩耳盜鈴,坐視蒙元的崛起。
元、明、清三朝是封建社會走向爛熟的最後階段,其中元世祖改蒙古為「大元」,這是元朝名實俱在的開端。忽必烈一死,也就過了短短的三十多年,這個令世界為之震撼的天下第一王朝也就隨之覆滅。明朝的衰落也不過五任皇帝,從蟋蟀皇帝朱瞻基時代也開始了它的前行路程。朱瞻基死後,明英宗即立,土木之變不久發生,明朝就此步入中衰。清朝如果從第一代算起,第五任皇帝恰好就是乾隆帝。
8、皮毛定律
秦之前,文人們曾經有過一段美好時光。他們負笈而行,周遊列國,天馬行空,十分浪漫。那時的人,他們「笈」中裝著的那份精彩只屬於他們自己,獨一無二。他們背負著它,走遍世界。他們是要用自己的思想去說服全世界。他們的思想像凌空而過的天馬,高遠而神奇。諸子百家,三教九流,每一流派都是一股清泉,噴涌而出。清泉匯集之處,是大海,激盪澎湃。
秦以後的文人,他們的「笈」中只有先人的經書和教義,他們整日誦詠的是別人思想的片斷。文人們沒有了思想,失去了自我,甘洌的清泉完全乾涸了。天馬沒有了,只剩下一些依附於皮上的隨風抖動的「毛」。秦始皇統一中國,他所作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車同軌,書同文,」做起來並不難。而要把這些十分固執的文人統一起來,不是秦始皇的雄才大略,也難奏其效。
舉世一致,歐洲人沒有做到,我們做到了,這是很值得驕傲的。
Ⅹ 炒股該如何以不變應萬變
閃牛分析當股市循環發展到換手、輪做的階段,股市行情往往是有升有降、此起彼伏。在這種時候,一般投資者一心一意地尋找上漲的股票,或者隨大戶進出。這樣的操作方式往往吃力不討好。因為在這種時候尋找上漲的股票,就極有可能買到漲勢近頂或即將回挫的股票,而自己沒有注意的股票,此時可能漲勢良好。追逐大戶,也往往會使投資者疲於奔命,而且無利可圖。
在股市到了輪做,行情此起彼伏的階段,如果判斷不出哪些股票未來漲勢良好,那麼,投資者不妨採取「守株待兔」的操作方法。
聰明的投資者一看便明白,所謂的「守株待兔」,在這里的意思就是守「股」以待「漲」。
「守株待兔」雖說是笨辦法,但它能促使散戶投資者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避免陷人追漲殺跌的誤區。熱門股雖好,但畢竟漲得快,跌得也快。所以稱其為「熱門」,無外乎其有消息傳聞或有忽發利好兌現,股票漲幅可觀,技術形態良好。後知後覺的散戶此時跟進,無疑是充當「抬轎」的角色,賺錢的可能性雖有,但風險也較大。作為散戶投資者,應當把控制風險放在首位,堅持穩中求進的原則,不如棄熱從冷,選擇一隻好股票來「守株待兔」,也許可以獲得預想不到的收益。
盡管這種方法可以使投資者減少投資風險,穩扎穩打地賺一些錢,但是投資者真要採用這一方法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認真選股,要下功夫選擇那些既有業績又有發展潛力,股價尚在底部徘徊的未被主力莊家發展的個股,先人為主,耐心等待別人來為你「抬轎」,堅決不碰「垃圾股」,畢竟「守株待兔」也只有在有「兔」的地方守,才可能「逮」住「兔」,否則,「守」到地老天荒也是一無所獲。
(2)要拋棄投機心理,立足中長錢投資,要有足夠的耐心。守株待兔方式選擇的股票,也許十天半月甚至幾個月都沒有什麼漲幅,有時甚至還會下跌。這都需要投資者有足夠的耐心,始終堅信「是金子總是會閃光的」這句話,做好長期捂股的准備。同時耐心也表現在股票上漲時。俗話說「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任何股票上漲都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這要求投資者仔細衡量所持股票的價值,定好賣出目標,不達目的,誓不罷休,不被主力的震盤、洗盤等假像所嚇倒。例如,1998年3月份,深滬股市績優股炒得如火如茶,而深康佳這只彩電行業中的明星,股價卻在16元左右徘徊達一個月之久。此時正是「守株」的良機,果然不久,深康佳大展宏圖,股價飛揚。「守株」者無疑可以守到一隻肥美的「兔子」。
(3)要克服貪婪心理。投資者「守株」的目的是「兔」,一旦逮住了,便應馬上撤離,千萬別犯逮住一隻想兩只,永不想走,最終等來了一群狼。有一位投資者1997年以25元的價格買入深發展,最初定的目標是每股賺10元,結果沒有一個月就漲到目標價位。隨即他看其它股均在大漲,於是決定將目標再提高10元,結果沒多久深發展又漲到目標價位了,直到深發展漲到49元他都沒賣。後來深發展由於業績下降和送紅股,股價大跌,最終他以每股30元的價位賣出了深發展,活生生上演』了一出「猴子辦苞谷」的話劇。
(4)勿買過分冷門的股票。如果投資者買進了極冷門的股票,就可能使那部分資金凍結,使自己本來就不寬裕的資金變得更加緊張。雖然冷門股中也會竄出「黑馬」,但小額投資者還是不要去守它以待漲,因為小戶有限的資金終究還是經不起長時間的凍結。
(5)必須特別注意經濟前景。一般來說,經濟景氣與股市上漲是相輔相成的。如果經濟前景不好,就意味著股市將出現整體跌勢。在這種時候,投資者絕對不能採用這種操作方法,否則投資者手中持有的將是一大堆只跌不漲的股票。
最後,還必須提醒投資者的是,「守株待兔」法並非高明之策,這是一種在難以准確選擇股票的情況下的一種消極的權宜之計。如果投資者有豐富的股市知識和准確的判斷力,又有雄厚的財力或較為充裕的資金,那麼,投資者就應該採取更加積極進取的方法。